硕鼠的博客站

范路的博客主站,时而会发些东西。

前面写了很多关于互联网社区的信息流转方式的东西,还写到了最具中国特色的两种信息流转方式之一,QQ群。今天要来说一说另外一种中国特色的社区信息流转方式——论坛。

前面的文章出来之后,我们的大妈就写了一篇文章来论证为什么技术社区不能采用QQ群的形式。我的看法倒是没有那么极端,使用的工具、管理者自己的管理方式、以及工具设定的各种规则,一起决定了信息的流转方式,而信息的流转方式则会决定社区的风格。国内的技术社区,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运行,而且确实有很多社区是选择建立QQ群的,当然,这些选择QQ群的社区,可能在选择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选择带来的后果。大部分社区即使不使用QQ群作为主要的信息流转方式,也至少会建立一些QQ群来进行某些小范围的沟通。很多技术社区,或非技术社区中,大家互相交换qq号的事情,也是非常普遍的。

希望今天这篇文章出来之后,还可以看到大妈写的中国技术社区最好不要采用论坛这种形式的文章吧。


论坛的特性

上一篇关于QQ群的文章中说到了聊天室。在聊天室之后,大家发现了一个问题,信息缺乏层次。所有的信息,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在多人同时发言讨论问题的时候,信息非常混乱。新加入的人,没法通过顺序的阅读前面的信息来了解大家在谈些什么。内容是分散的。

上篇文章写到了,一些人追求信息的集中,这些人放弃了对实效性的追求,选择了论坛。论坛大概也就是这么产生的。

  • 新帖和回复

    早期的论坛,就是一个长长的列表,所有的内容分为新帖和回复。新的问题,可以用一个新帖子来表达,所有这个新帖子附属的信息,都是回复贴。

    帖子也有了格式的要求,新帖通常会分为标题和正文。正文通常是由包含格式和多媒体信息的富文本形式构成的。回复贴,有些论坛设定也是要有标题和正文的;有些则只有正文,不能有标题;也有些论坛设定为标题可选,但必须有正文。

    信息有了最原始的分类,用户可以在列表中看到所有的新帖子的标题。点击新帖子的标题,就可以看到帖子的正文,以及这个新帖子的所有回复帖。

  • 栏目的设定

    当列表中的内容越聚越多的时候,使用者又不满足了。他们希望信息进一步的集中,于是就有了分类。

    新帖子不再是堆积在同一个列表中了。论坛开始有了分类,不同的新帖子,应该放在不同的分类里面。这个过程一开始是要求发帖人自觉按照分类来执行的,管理员会在发帖人将新帖子发错类型的时候,进行人工干预。

    现在,很多论坛对这方面设定了规则,什么人可以进入什么分类,什么人不可以进入。什么人可以在什么分类中发表新帖子,可以在什么分类中进行回复,或可以阅读什么分类中的内容。

    发展到后来,分类下面还可以有子分类,最终形成树形结构。

  • 标签

    分类算是一种进步,不过这种信息聚集方式,由于过于死板,正在被逐渐的淘汰。每一个新帖子,只能属于一个分类,用技术宅的语言来说,也就是分类和新帖子之间关系是一对多关系。当然,新帖子和回复贴之间的关系,也是一对多的。

    为了避免分类这种刻板的方式限制了信息的传播,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是标签。一个新帖子,可以有多个标签。用户可以订阅标签,然后看到属于这些标签的所有帖子。也就是说,标签和新帖子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多对多。进入标签之后,看到的是所有包含这个标签的新帖子,至于这些新帖子是否还包含其他标签,就无所谓了。

    很多传统的论坛,会在分类里面再使用标签。

  • 缩进

    现在的论坛,所有回复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新帖子的所有回复来说,唯一的差异就是时间。进入新帖子之后,所有的回复贴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的。这还导致了一个词汇被赋予了新的定义,那就是“沙发”,“沙发”是特指新帖子的第一个回复贴。早期的论坛曾经使用过一种缩进的方式,来标记回复贴之间的关系。

    所谓缩进方式,就是说回复贴可能并不是直接回复的新帖子,而是回复的前面的某个回复贴。这个时候,将回复贴放在最后面就不合适了,于是那个时候的论坛会将这种回复给某个特定回复贴的帖子向后缩进一个距离,然后放在其所回复的那个帖子的下面。

    现在还有不少缩进格式的论坛依然活跃着,比如留园网。后来,也有一些产品试图恢复这个特性。比如google wave,那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产品,也曾经被很多人所看好,不过后来由于技术和市场方面的原因被放弃掉了,现在开源的版本被转移到apache基金会了。

    新的论坛上,已经很少能够看到缩进的特性了。不过现在的论坛还是允许回复给特定的回复贴的,虽然一个新帖子的所有回复帖还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在新帖子的内容下面,但是在这种特殊的回复贴上面,会标明回复给哪一个特定的回复贴,一些论坛还会在这种帖子出现的时候,向回复贴的作者发出特别的提醒。

    用户自己也想出了一些在没有缩进特性的论坛中回复给特定回复贴的方式,于是又有词汇被赋予了新的意思,那就是“楼上”、“楼下”,第一个回复的叫做“沙发”,上一个回复的叫做“楼上”,下一个则是“楼下”。也有些论坛里面会使用“@用户名”的方式来特指回复给谁。

    缩进之所以会逐渐消亡,一个是因为缩进的方式非常破坏阅读的体验。另外就是,很多人为了使自己的回复能够排得比较靠前,故意去利用缩进的特性,每次都回复在最上面的可见回复上面。从而最终破坏了缩进特性设立的初衷。

  • 排序

    在论坛里面,比较有趣的地方就是排序了。前面说了,新帖子是放在一个列表里面的,不论是否分类,或用过标签进行过滤。

    那么这些帖子应该如何排序呢?常见的排序方式有几种——

    • 按照时间排序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了。但是这里面也有区别,同样是按照时间排序,也分为按照发帖时间排序,还是按照回复时间排序,这个通常是管理员可以进行设定的。

      当前的大部分论坛是按照回复顺序排序的,所以就有了“顶楼”。所谓“顶楼”的意思,就是一个新帖子,会被其他帖子淹没掉,那么为了能够保持这个特定的新帖子能够排在前面,就需要进行一些无意义的回复,从而使当前的帖子在列表排序的时候,尽可能靠前。也就是将帖子在楼层中顶得高一些。

      前面说到的《留园网》则是采取的按照新帖子的发帖时间来排序的方式,也就是说,回复得再热闹也不会影响排序。

    • 按照积分排序

      这里所说的积分,是论坛内部设定的各种奖惩制度所带来的各种计算分值。有些论坛还允许用户使用积分来推高帖子位置的。

    • 按照标签排序
    • 按照发帖人排序
    • 按照是否阅读或用户是否回复过的状态来排序
    • 按照搜索相关性排序

      现在的论坛,大多都包含搜索系统,那么搜索结果页里面的排序通常是按照各个帖子的搜索相关性来排列的。

    • 按照推荐算法排序
    • 按照订阅和时间排序(新浪微博)
  • 打分

    在论坛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一些可怕的现象在侵蚀论坛这种社区形式。最早的问题是“歪楼”,所谓的“歪楼”指的是一个新帖子发出来之后,后面回复的内容和前面内容关系不大,或者是偏离了新帖子的预期方向。继“歪楼”之后,出现的更严重的问题是“灌水”,这指的是在论坛中讨论一些和分类设定无关的话题。甚至有些论坛会逐渐的“水”了,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社区死亡方式。所谓“水”了,指的是大家不再讨论一开始建立社区时预期要讨论的内容,有效的内容完全被无关信息覆盖掉。于是那些真正能够提供有效内容的人就会离开。

    为了避免上面所说的这些问题,论坛演化出了打分的功能,并引入了一些游戏化的方式,来引导论坛上面的讨论。

    一些新的实验性论坛,还采用了凭借积分发帖的方式。一个人进入论坛,每天登陆论坛,会领到一部分启动积分,或签到积分。然后他每次发帖都会消耗这些积分,如果有人回复他的帖子,回帖人也要支付一定的积分,这时,发表新帖子的人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奖励。回帖所消耗的积分,要比发帖少一些。v2ex就是采用这种形式来避免无效水贴和无效回复的。

    现在的问答社区,则是给回复评分。最后将有价值的回复标记出来,并奖励那些总是能够提供有价值回复的人。


中国的论坛

上一篇文章和这一篇都提到了最符合中国特色的社区信息流转方式,那么论坛是怎么符合中国特色的呢?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论坛都符合中国特色,而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论坛软件——Discuz、PHPWind,非常符合中国特色。这些产品,由国人开发,在国内被广泛的使用,根据国人的需求,进行了长时间的修改调整和演变。

老外开发的论坛产品在国内并不是那么受欢迎,而且他们喜欢将论坛和邮件列表放在一起使用。而国内大部分的论坛用户可能根本就没有邮箱或很少使用邮箱。反过来,国人开发的论坛产品,老外也很少使用,因为那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复杂了。

下面就来看看,符合中国特色的中国式论坛到底有一些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吧。

  • 等级制度

    国内论坛上的用户,刚刚进入的时候是游客,注册成功成为新手,发帖、回帖一段时间之后,等级就会上升。这套等级制度在各个论坛里面都不一样,很多管理员都根据自己的论坛的特性给出了不同的设定。

    等级制度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1、通过等级和荣誉诱使用户发布或回复有效的内容;

    2、对内容和权限进行分级,达到多少级才可以进入什么分类,或者达到什么级别才可以在某些特定的地方发言。

  • 游戏性

    这是一个相对专业的领域,国人也在这个地方做了很多研究和探索,毕竟网游是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下面关于游戏性和游戏性元素的文字,并非本人原创,而是分别摘抄自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

    “游戏性”来源于英文“ Gameplay”,该词最早见于1999年Geoff Howland发表的《游戏性的焦点》( The Focus Of Gameplay)一文。由于时间久远,当时作者所指的游戏性实际上泛指“游戏的玩法”或者“游戏”,与现在的普遍概念略有出入。而且由于语言的关系,中英文中的“游戏性”含义也略有不同。

    为了能够刺激和诱导更多有效内容的聚集,国内的论坛站长们想尽了办法,其中最有效的一种就是为论坛增加游戏性元素。国内论坛产品的很多功能都是围绕这些游戏性元素来设定的。

    所谓游戏性元素包含:

    1)沉浸元素

    沉浸一般是指“通过物理方式或者想象进入到一个与通常环境不同的场景”。在游戏中,它作为关联着体验和视觉认识的基本元素,不仅本身具有一定的游戏性,而且有助于加深其他游戏性元素的体验。

    2)情节元素

    情节是指按照因果逻辑或意义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在游戏中, 情节重在通过冲突和悬念引发观众的兴趣,进而使玩家深入到 虚拟世界中。

    3)扮演元素

    在游戏中,扮演是指有意识地假扮某一特定角色,并从该角色的处境和场合出发,进行思考、表达和活动的方式。

    4)竞争元素

    竞争是以某一方的优胜为结果的较量活动。不同类别的游戏具有不同程度的竞争性,根据竞争性的强弱,游戏可以分为 竞技游戏和嬉玩游戏两大类别。

    5)任务元素

    任务是指某个需要被完成的既定目标。在游戏中,任务的意义是把一个明确而具有挑战性的游戏目的提供给玩家,并促使玩家为之奋斗,进而在完成任务时获得成就感和完成感。

    6)动作元素

    动作是游戏性最朴素的表现形式。 篮球、 滑冰、 乒乓乃至打 保龄球都是这一元素的乐趣驱使所致。游戏者往往并不刻意追求更高层次的欲望实现,动作本身就成为了一种值得反复体会的经验。

    7)益智元素

    益智在游戏中往往能够起到锻炼玩家思考能力、活跃游戏气氛的作用,同时益智元素给人带来的乐趣在于解决智力问题时的满足感。

    8)创造元素

    创造元素在数字游戏中可谓比比皆是。在模拟游戏中,例如:《 SimFarm》(1993)中,为玩家提供了一块能够创造农庄的田野;《 SimSity》(1989)提供了一片能够创造城市的大地。而其他类别的游戏,如: 即时战略游戏则是创造一支军队; 角色扮演游戏则是创造一段人生。

    9)探索元素

    在探索中,人们往往处于一种好奇、喜悦和兴奋交织的情绪状态,这使得探险元素大量运用于数字游戏中。如,冒险游戏《 塞尔达传说:时光之笛》就是以探索为游戏的一大亮点。

    10)成长元素

    成长是指由低级或简单形态向较高级或复杂形态发展,或者在数量、价值或力量上的增长。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多表现为升级和装备提升。

    11)管理元素

    管理作为游戏性元素也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义:其一是促进管理性思考,鼓励玩家运用谋略和部署进行游戏;其二是将玩家置于较高的管理位置,凸显游戏中权利在握和掌控大局的乐趣。

    12)群聚元素

    把两个及其以上的玩家聚集在一起的状态就是群聚的形式。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当今的网络游戏正是利用了这种元素。

    13)技能元素

    大量游戏是以酷炫华丽的技能吸引粉丝的,不同游戏职业、不同种族、不同级别技能也丰富多样,最大的吸引来自技能的打击感,配合特效,技能使游戏充满了吸引力。

    14)PK元素

    这是某些游戏的特色玩法,指的是中不同阵营之间进行战斗,具有很强的即时性、策略性特征,比如 万王之王、 传奇、 封神榜3等为PK塑造了范例。现在流行群体PK,影响成败的因素有头领指挥能力、团队配合技巧、队伍人数、队员等级和装备强弱等。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上面的介绍的论坛等级制度,通常那不是什么第一级、第二级,而是秀才、举人…状元、文魁什么的特定角色,从这里面,至少能够看到游戏性元素中的情节、扮演、成长等元素。

  • 版主

    “版主”指的是对某一个特定的板块(分类)拥有部分管理权限的人。这些人通常也是用户,他们是被论坛的管理员(论坛的创办和拥有者自然就是最高级别的管理员,创办者可以另外再设定一些管理员)设定的。版主应该算是游戏管理元素的一种应用。

    版主可以帮助管理员分摊管理压力,可以在板块(分类)内部协调讨论的内容,在板块内部回复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在发生争吵的时候,在板块内部进行一定的调解。

    类似于百度贴吧这样的聚合型论坛,其版主所拥有的权利更大。

  • 各种繁琐的规则

    前面讲到的14个游戏性元素,在中国论坛中,大部分都有运用,那么为了运用这些游戏性元素,就需要大量的,繁琐的规则。管理员可以通过调整这些规则,来强调不同的游戏性元素。从而引导论坛或某些板块的讨论内容,以及风格。

  • 管理员的工作

    管理员可以进入论坛的管理后台,对规则进行调整。版主通常是无法进入后台的。

    后台工作:

    进入管理后台之后可以做的事情。

    • 设定和调整规则
    • 编制、修改、合并分类
    • 设定分类规则
    • 审核用户申请
    • 审核发帖内容
    • 设定敏感词(天朝特色)
    • 设定内容聚集爬虫
    • 设定网站广告
    • 修改和调整论坛的界面风格,设定皮肤
    • 发布公告
    • 封闭某些人的账号(删号、封闭、禁言)

    前台工作:

    管理员不进入后台也可以做的事情,这些事情,有些版主也可以在自己的板块中做。

    • 置顶
    • 调整顺序
    • 删帖
    • 调整帖子的分类
    • 对某些帖子设定禁止回复
    • 透明

      “透明”——除了发帖人自己,其他人都看不到这个帖子。删帖是一种非常极端的手段。一些企业用论坛来做他们的产品社区,用户遇到了问题,就会到论坛里面来骂人。如果删帖了,这些用户就会跑到其他地方去继续骂,这样负面影响就扩散了,但是如果这个时候进行“透明”处理,骂人的人爽了,觉得自己在产品社区中发泄了不满,但是实际上其他进入的用户都没有看到。

      对于需要透明处理的帖子,有时候还可以采用禁止回复,在前面灌水,将有些正面的帖子顶起来的方法来处理,这样骂人的帖子一下就被挤到后面去了。很少有人会去翻看四五页之后的帖子。

      上面所说的调整次序,其实也是为了处理同类问题,就是直接将某个帖子调到后面去,有时候还会结合透明来使用,也就是说发帖人自己看到的结果是帖子很靠前,而其他用户不翻个十几二十页,根本就看不到这个帖子。这样的帖子其他用户通过搜索还是可以找到的,单纯的透明贴,除了发帖人,其他人搜索也看不到的。

      新浪微博有一种有趣的处理方法就是将某人发的帖子迟后6小时再插入到消息队列中去。那么,除非有人只关注了一个人,否则这个人发出的信息,就会永远被埋在6小时之前,永远不会被人看到。新浪微博,也算是一种论坛的变种吧。

  • 求回复

    求回复分为两种:

    • 跪求、裸求、拜求有效回复
    • 求无效回复——“顶楼”、“堆楼”
  • 买卖贴

    有些帖子是可以交易的,通常是积分交易,也有一些是现金交易的帖子。

  • 帖子中的隐藏部分

    帖子中可以隐藏一部分内容,然后:

    • 达到什么级别的人可以看
    • 付费的人可以看
    • 回复、顶楼的人可以看
  • 堆楼

    经常会有一些社区为了体现活跃度,让特定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帖子被更多人看到,会搞这种堆楼活动。所谓堆楼,就是发一个新帖子,然后告知用户,会从回复的人里面抽奖。常见的规则是抽取回复楼层数最接近50%、70%、90%这些位置的用户。这种帖子经常能够在一天的时间内就被堆出几万甚至是几十万楼。甚至还有不少专门的堆楼程序,可以自动的发帖堆楼。

  • 广告贴

    由于国内存在大量的论坛站点,于是发帖机就成了一个特别的生意。这些发帖机能够自动的侦测到论坛网站的地址,然后自动的注册账号,并往论坛中发送广告帖子。

  • 反广告机制

    使用中国式的论坛,就必须要和发帖机作斗争。于是论坛的新版本软件,就添加了很多反广告的机制。

    • 邀请注册
    • 注册审核
    • 使用验证码
    • 新用户静默期
    • 人工筛查

    很多人都是因为广告的问题,最终放弃了论坛形式。


论坛最好的试验场

很多人都在研究社区的信息流转方式,并希望通过设定规则来改变社区的信息流转方式,并最终创造出符合自己期望的社区风格。

中国式的论坛是一种非常不错的试验方式,这里面所包含的可调整的规则足够完善,完全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整和试验,寻找到自己需要的方式之后,然后再选择或自主开发更简洁高效的社区应用。

个人论坛站长的黄金时期,已经被备案审核制度和广告灌水机给彻底摧毁了。不过,这并不妨碍大家通过论坛这种形式来试验各种有趣的社区信息流转方式。


总结

论坛和QQ群算是两种最具中国特色的社区工具,特别是论坛,即使搭建论坛的软件版本相同,不同的论坛,不同的板块之间的信息流转方式也都是不同的,风格也有很大的差异。

现在,很多新的社区信息流转方式,包括问答、百度贴吧、百度知道、新浪微博,里面都可以看到论坛的影子。

建立并运营一个论坛,应该是研究社区形态的比较直观简洁的方式了。

 

Both comments and pings are currently closed.

Comments are closed.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