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消费寒冬来袭|社零数据崩盘,经济刺激还有希望吗?
12 月 31
中国故事 2024经济展望, 上海消费崩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互联网公司消费, 交易平台效率, 交易效率与城市化, 以旧换新政策, 以旧换新经济学, 出口经济预期, 分猪肉经济学, 北上广消费趋势, 北上广深消费数据, 北上消费差异, 北京消费下滑, 双十一消费影响, 反城市化效应, 发补贴对消费影响, 吃穿用度消费数据, 圣诞节经济数据, 地方债压力, 居民收入结构, 居民消费习惯, 平台经济衰退, 平安夜票房暴跌, 技能型劳动者收入, 提高最低工资, 收入信心问题, 收入提升政策, 政府消费控制欲, 政府经济控制, 新一轮购车补贴, 新能源汽车补贴, 旧车置换补贴, 明年养老金计划, 明年消费计划, 明年消费预期, 明年经济消费, 暖冬经济效应, 消费信心不足, 消费信心建设, 消费券与经济刺激, 消费刺激政策, 消费疲软原因, 消费经济崩盘, 消费结构差异分析, 淘汰旧车政策, 生意人躺平效应,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零数据暴跌, 科研人员收入增长, 经济刺激方案, 经济刺激饮鸩止渴, 经济滑坡原因, 耐用品消费下滑, 耐用品消费心理, 耐用消费品, 补贴政策下的居民反应, 补贴政策缺陷, 退休人员养老金, 酒店行业下滑,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 餐饮住宿业衰退, 高技能劳动者政策, 高端餐饮衰退 北京、上海消费寒冬来袭|社零数据崩盘,经济刺激还有希望吗?已关闭评论
第二故事:北京、上海的消费崩了,还能刺激得起来吗?
首先,这个数据非常非常奇葩。北京、上海11月份的销售数据崩盘,比想象中可能还要可怕。这个奇葩的数据呢,叫社零数据,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数呢,到11月份,全国同比上涨3%,但是北京同比跌了14.1%,两位数;上海同比跌了13.5%,也是两位数。这是非常非常恐怖的,为什么待会儿咱慢慢讲。
专家呢还出来抹稀泥,这个中国的专家他不值钱呢。专家说的什么呢?说暖冬,今年北京冬天暖和,所以烧类的消费下降。什么叫烧类?就是各种燃料相关的支出是下降的,比如煤气或者其他的一些什么燃油。因为你搞这个新能源车嘛,所以这块呢下降了,下降得很多,所以让这个北京跟上海的社零数据开始下跌。他讲了这样的一个事情。
然后,另外一个原因是什么呢?双十一提前了,原来应该11月份去跑的很多数据在10月份就跑掉了。所以10月份呢稍微上升了一点,但其实中国前十个月的这个社零数据也都是下跌的,基本上是北京跟上海都跌了3%左右。这个专家是有问题的,为什么呢?烧类占总的这个销售数据里头,其实是非常非常少的。你说我们能花多少钱烧煤气嘛,这个是非常低的。而且前十个月的总和,这个数也是没法看的。
我们现在呢,各类分类的数据实际上都在跌。跟大家讲一下这个分类数据,哪个的下跌最吓人?北京的数据,今年11月份的食品开销,比去年11月份的下跌了3.8%。北京人吃了多少钱呢?北京人的吃的消费是19.75%,就是所有消费数据里,19.75%的吃;然后穿呢是下降了2.1%。这个也可以算暖冬吧,今年确实暖化。我到现在为止,那个最厚的羽绒服没拿出来呢,但北京人呢不太爱穿。北京人的穿占整个的社零数据是6.24%。
然后用是比较多的,这个用呢下跌了17%,这是非常非常大的一个数。而且用这一块呢,整个的在社零数据里的占比是70.9%,就是大家最主要的是用;然后烧呢是下跌了23.7%。
但是呢,稍整个的占比是3.1%。所以说,暖冬的那个专家,到底是蠢还是坏,这个占3.1%的数据下跌了。那告诉你说,北京这个消费没有差,只是因为烧的煤气少了。所以这种人就比较坏。北京的整个消费情况就是,用下跌的非常多。请看吃穿用度嘛,吃这个占19%,穿占6.24%,用70.9%,烧3.1%。这个用的东西呢,一般是可以长时间使用的,不是说我今买明还要买,相对比较耐用。所以呢,在经济下行的时候,用这一块相对来说就会崩塌一些。
上海的消费呢,跟北京就不太一样。上海呢,吃其实也是占20%,19.54%。上海的吃呢,跟去年11月比起来,还稍微涨了点,涨了1.6%。这块还算是一个不错的数据。但是上海人呢,比较爱穿。这个北京刚才我讲了,北京人穿上花的钱是6.24%,上海人在穿上的花的钱是25.45%。所以上海人买衣服买得多,他们的穿呢,下跌了7.4%。而用呢,上海人是52.25%,他们下跌了20.3%。这块也是很大的一个跌幅。
然后烧,上海人的燃料呢,要更少,因为上海人他也不烧暖气,他们的占比是2.7%。这一块呢,是下降了16.6%。这就是北京跟上海的吃穿用度的占比,以及下跌的幅度。所以呢,真正让整个的消费崩盘的数据呢,其实是用,耐用消费品这一块跌得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这一块的占比很高。
但是呢,真正的让大家感到害怕的数据,其实不是这个数。真正吓人的是什么呢?就是北京有一个单独公开的数据,但是上海并没有公开。这个数据叫什么呢?叫限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网上零售额。这个数是什么意思呢?首先是限上,限上不是网上的意思,是限额以上,就是具备一定规模以上的这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以及网上销售的这些人,他们的零售额这块呢,是下跌了22.4%。然后什么叫限上呢?批发企业年总营业额超过2,000万的,零售企业超过500万的,住宿和餐饮企业年销售额超过200万以上的,就是这些企业。
他们今年11月份比去年11月份整体跌了22.4%。那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特别是高端餐饮和酒店住宿崩了。那为什么说这个数吓人呢?那为什么说餐饮崩了就吓人?说北京人就不爱吃了吗?中国大家要注意一点,中国人很多的生意是在餐桌上谈的。北京跟其他地方还不一样,北京原来有一个词叫“跑部前进”。什么意思呢?这个不是普通的“步”,是这个“部位”的“部”。就是很多人要当官,要到北京来跑,所以叫“跑部前进”。
然后你跑步的人、谈生意的人、向中央看齐的人,都是需要住酒店,都是需要吃饭的。你当这一块崩了以后,那意思是什么?生意不谈了呗,谁来谈生意?那么你说我写个邮件能不能谈生意?你在邮件里谈的生意跟见面谈的生意和酒桌上谈的生意,规模它一样吗?它不一样的呀!你要想做一些大的生意,很多这种大生意,那不是一个人住一天酒店,吃一顿大酒就可以谈明白的。以前很多的这种大的并购案,一次去个三五个人,然后住在那住俩礼拜,吃吃喝喝,最后光庆功宴也得吃个好几顿。你这样才能把一个生意做完。
等于整个这块没了。所以当北京这样的一个地方,餐饮崩盘,住宿数据下滑的时候,说明什么?全国的生意人都躺平了,明年不费劲了,这可是比较吓人的。当然了,比餐饮住宿掉得更惨的还有一个数,餐饮住宿这块也是跟其他什么规模以上的企业一块掉了22%。咱们再讲下一个数:平安夜的票房。去年平安夜1.7亿票房,今年3,000万。这个数据代表什么呢?圣诞节在中国其实是当情人节过的。看看明年的结婚数字跟新生儿数字,你不能按这比例跌吧?按这比例跌,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那你说也不能说这个平安夜看个电影,就都去结婚,都回去生孩子,当然也不至于。但是呢,现在这一块跌的是非常非常惨的,甚至还有人去反馈说北京人少了。这件事呢,我自己其实比较宅,出门并不是特别多。在圣诞之前呢,我确实是坐了一次地铁进城,因为我平时是开车在城里跑来跑去的。那么我看不太出来人多人少。
车呢还是堵,虽然比以前好一些了。特别是因为我不上班嘛,所以并不会在这个上下班高峰期四处跑来跑去的。但我这一次,我应该出门的时候是下午,可能三四点钟。地铁上没有什么人,然后在回家的时候,应该是晚上的七点多。按道理来说呢,应该是晚高峰,因为北京晚上下班其实挺晚,特别是很多单位是吃了饭以后回家的。
但是地铁里面呢,基本上都是比较空,座位不一定有,特别是像1号线。像以前1号线很挤的,我们那个时候都是背着电脑上去,最后把电脑挤坏掉的。现在呢,就基本上座位能坐满,然后能够零星占那么一两个人,就这种水平。
大家都离开北上广,这个事是个好事吗?还是说大家都像我一样窝在家里不出门了?就算是个好事了。规模以上的企业倒下了,难道就可以一经络万物生吗?这个事其实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就是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然后才能提高整个的交易量,这个经济才能发展上去。
那么这样的前提,有一个什么样的必然结果呢?就必然会形成这种城市化的聚集以及巨型平台的起飞。一旦是反城市化,大家离开北上广深了,大家窝在家里不出来了,然后平台都分散了,又变成小商贩了,那么这个只会降低交易效率,不会有任何其他结果。
原来可能是,哎呀你们这些互联网公司每天老惦记这个卖菜大爷大妈的,这个仨瓜俩枣。但是你要知道,一旦这个交易聚集起来以后,我们卖掉的菜是比那帮大爷大妈卖的多的多的。一旦是说平台挂掉了,剩一帮大爷大妈出来卖菜了,那最后总交易额会掉下去的,这个事是没法整的,所以这个是非常危险的。
那明年怎么办呢?只能刺激,继续去刺激三驾马车。现在只有消费还能够再刺激一下,基建已经没法整了,那么多地方债还等着化呢,还化不掉呢。出口,1月份川大爷上台了以后到底怎么样,不好说,所以出口现在也不抱太大的期望。然后就是消费了。那么消费到底行不行?刺激消费其实三种方式,其中有一种呢已经不好使了,还剩两种。第一种是什么?
就是增加信心,这个事已经没法整了。这个老外之所以敢把钱花光,甚至还借钱去买东西,是因为人家有信心。咱们没法去讨论这件事情。
那么第二个方式是什么呢?就是多发钱。国家呢也开会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开完,上头就讲了提高重点人群的经济收入。那么他怎么提高呢?分三个,分四个。其实第一个是低收入人群,扶贫我们该扶贫还是扶贫去。然后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原来北京有,上海有,每个城市有自己的最低工资标准,把这个数往上提,这是明年要干的事情。
然后第二个呢,是要提高技能型劳动者的收入。第一个是提倡和鼓励企业使用高技能劳动者,并提高他们的待遇。但是呢,提倡这件事呢,大家听一听就算了,这个没用的。然后要干嘛?推动技能等级评定,就是以后你是高级厨师、中级厨师,你最后要有这个证书。这一块呢要更加的去强调以及更加的细化。那么当大家都有证书了以后呢,有一些企业可能会给这些有证书、持证上岗的人更多的薪水吧,这是国家要去明年干的事情。
然后呢,就是科研人员。科研人员呢,是希望在科研资金中提高人员薪资的比例。像我们以前,也跟一些科研机构打交道,他们就是薪资是很少的,他们所有的科研经费都是拿来买设备的。以后要尽可能多的拿来发一些薪水,这是不一样了。
那么还有呢,就是要提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这个现在也已经提到这个会上了,估计明年的社保基数会起飞。大家注意,每年咱们养老金都涨,有时候涨个3%。像2024年应该涨了3%,然后每年都涨。但是呢,他等于一头呢,在涨这个养老金,另外一头涨的是什么东西呢?另外一头涨的是那个社保基数,就是我每年交的钱。然后呢,涨的养老金那个比例永远赶不上你涨这个社保基数的比例。比如说社保基数涨5%,养老金涨3%;然后明年可能是养老金涨5%,社保基数可能给你涨7%。但是这样的一个增长过去的。
那么第三个方式是什么呢?第三个方式就是发补贴了,以旧换新补贴这个事到底好不好使。
按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数据来看,应该是不好使。他呢,刺激没刺激出消费来,刺激出来了,但是这完完全全是一种饮鸩止渴。为什么?用的消费在下降,因为我们看到了以旧换新补贴。跟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一大堆数据来看,吃穿用度真正影响的只有一个,就是“用”。那么以旧换新补贴折腾了半天以后,用的这一项的开销都是有百分之十几,甚至接近20%的跌幅。所以看到以旧换新补贴,其实是有问题的。为什么呢?就是一定要购买那些不用的东西,才能把经济拉起来。一旦是说我要惦记用以旧换新了,那这个东西一定是非用不可。我一定要把那个旧的淘汰掉,才能把这个新的东西买回来。
那么这种情况的话,它其实不是一个消费,只是说我们在实在不行的情况下,原来的家里换一换。但是呢,买没用的东西这件事,对于这个工业斯巴达提出光盘行动的朴素经济学家来说,确实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但是以旧换新这件事对于我来说呢,还是稍微有点好处的。我的小米Su7还没有提车,只有16周,也就是还有4个月才能提车。我的小米Su7的补贴翻倍了,2024年在北京置换购买新能源汽车可以补贴1.5万。12月6号,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新一轮车辆购置政策。现在我再去置换购置的话,可以最高享受3万块钱的补贴。今年是1万五,明年是3万。而这块呢,可能旧车的价格就会稍微吃点亏了,因为现在收旧车的人,其实日子也没有那么好过了,他们积攒了很多旧车,又卖不掉,他们的资金压力也是很大的。那这块的话,就让政府稍微多补一点点吧。
今天呢,还听散人讲了一个刺激包子店的故事,很有感触。他讲的是什么呢?就是如果你给民众发钱,民众呢会需要吃包子,于是呢他就可以去开包子铺了。如果是给包子铺发钱,那包子铺的老板呢也会去开包子铺。但是呢,民众手里没钱,没有吃包子的需求,新开的包子铺就只能关门。他就会变成这样的一个情况,因为中国比较喜欢去刺激生产,不喜欢去刺激消费。
就是这样的,刺激完了以后,你没有需求出来。而且呢,为什么不直接给老百姓发钱呢?他得出的结论是,政府的控制欲太强。其实呢,我想稍微的解构一下,这个控制欲到底是怎么来的。不要把政府人格化,政府也是分很多层级的,每一个层级都有自己的诉求,都有吃拿卡要的这个想法。甚至呢,作为这种大家长说:“我要为了你好,我要认为你吃这个东西才好,吃那个东西不好。”他会有好多这样的想法。只有是发这个消费券了呀,或者发一些刺激生产的东西呢,这些各级的领导才可以去掺沙子,才有机会在里边去上下其手。刺激生产了,科研买了设备了,这些领导才可以在里面拿钱攒人。
还讲了一个分猪肉的故事,说这个家里有钱,想给村里人分点猪肉,觉得红烧肉很好吃,分给大家吧。但是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有人喜欢吃红烧肉,有人说:“我要排骨。”有人说:“我想买点生肉沫,回去炒点肉沫,煮个菜吃。”都想自己干。他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应该分生肉给别人,不应该做好什么红烧肉。但是你想想,你分生肉给人家了,那烹饪红烧肉这么多环节中的利润哪去了呢?就没有了。
所以这个中国政府的很多控制欲,是来自于各个层级想要上下其手的这个欲望,不是来自于别的地方。那你说明年的消费会怎么样呢?明年的消费大概率会继续滑坡。第一个,公司裁员了,生意也就不谈了。生意人呢,都躺平了,不到北京来住酒店,不到北京来吃饭来了。即使是有工作,对于未来继续有工作也是缺乏信心的。然后有各种补贴的话,大家都想着明年的补贴一定会更大。
等等,党又赢了。你像我就是这样,今年如果买车补1万5,明年再买车补3万了,就变成等等党又赢了。耐用消费品那就继续等,能等就等呗。所以发补贴这件事情,大家期待着,一年补的比一年多的话,那这个事,实际上就是一个饮鸩止渴的过程。你越发补贴,大家就越不花,虽然他花了一点点,他可能把大量其他的消费者全都给冲抵掉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恶性循环,就是公司继续裁员,大家不结婚不生孩子。
整个这些东西加在一起,所以明年的消费的话,大概率是刺激不起来的。这就是从今天咱们看到的,北京与上海11月份社零数据崩盘,在全国范围内逆势崩盘。因为全国是上涨了3%,咱们是跌了百分之十几,这样的一个情况到底给明年的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启示?这就是今天咱们讲的第二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