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深蓝汽车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强推广告:是售后再盈利的巨大诱惑还是战略短视?全面探讨智能汽车从硬件销售到服务变现(订阅、耗材、金融)的可持续商业生态构建。
6 月 02
新能源智能汽车 App Store模式, CEO道歉, Robotaxi, YouTube, 互联网思维, 共享单车广告, 关怀服务, 再盈利模式, 品牌溢价, 售后盈利, 商业分析, 商业模式, 商誉受损, 大众汽车广告, 大模型应用, 小米汽车, 屏幕广告, 广告变现, 强制推送, 打印机耗材, 数据变 meninas, 数码产品, 智能冰箱, 智能座舱, 智能汽车变现, 智能电视广告, 智能硬件, 智能音箱, 汽车智能化, 深蓝汽车, 渠道价值, 特斯拉FSD, 用户体验, 用户抗议, 用户流失, 科技评论, 美团, 老范讲故事, 耗材模式, 自动驾驶, 苹果税, 蔚来汽车广告, 行业观察, 订阅服务, 车机广告, 车联网, 车载系统广告, 违法风险, 邓成浩, 配件经济, 金融服务, 长安汽车, 隐私协议修改, 隐私安全, 霸王条款, 鸿蒙系统 解码深蓝汽车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强推广告:是售后再盈利的巨大诱惑还是战略短视?全面探讨智能汽车从硬件销售到服务变现(订阅、耗材、金融)的可持续商业生态构建。已关闭评论
从深蓝汽车的强制广告,看商品的售后再盈利问题。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在讲整个故事之前,我们先稍微回顾一下深蓝汽车强推广告的事件。
2025年5月27日上午,有人反馈车辆启动以后弹广告。因为电动车并没有像汽油车那样强制点燃发动机的过程,通电就算启动了。所以它特别逗:人不坐在车里,广告不出来;你人坐在主驾驶上,广告就弹出来了。挂前进档,据说这个广告就会消失,或者是手动点击广告也可以退出。
他也知道,直接给你弹广告是很不安全的,因为把整个车机都覆盖了,导航、监控全都给你覆盖掉,这确实是不安全。所以你只要是把车挂到前进挡上,就给你去掉广告,会有3-5秒钟。有的客户反映,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也会弹出,这玩意就很危险了。
目标客户群体是买了深蓝03、7或者是07的用户,据说是有48万辆车。那么是向48万辆老车主去推送的。里边写的是:“感恩48万深蓝车主的信任,现在面向首任车主发放1万元的S09专属购车券。”您原来开的是深蓝老车,我现在给你发新的购车券了,你要去换新车,我多奖你一万块钱。大概发了这么一个广告出来。
有些车主也去尝试了,说该购车券需要叠加很多的特定条件才能使用,实际上优惠的力度还是很有限的。这个事情当时就炸锅了。深蓝汽车的CEO赶快出来道歉。5月27号上午被曝光的,5月27号晚上,深蓝汽车CEO邓成浩通过官方微博及个人账号双重道歉就来了,说承认我们这是一个决策失误。
道歉完了还去狡辩了一下,说什么呢?说我走访了一些老客户,发现有一半人都不知道我们这么大的优惠,你亏死了,我一定要尽到义务告诉你。就要求下边人尽到通知义务,下边人把这个弹窗就做了。说我们这个确实有问题,回去我优化流程。什么意思?就是我下回还得给你推,有这样的好消息,我还是得告诉你,这个义务我要尽到。
当然,你说这到底是义务还是权利?他造了你的车,就有权利在你的车机上随便弹广告?但是他承诺我以后保证安全。因为你想,车机在行驶过程中该拐弯了,啪一下给我弹出一广告来,都给我盖上,这个是影响安全的。而且按照中国现行的法律,这个事绝对违法了,是绝对不允许的。
同时,他们还修改了隐私保护协议。他这个真的是骚操作。前面这个CEO他做了这样的狡辩,我觉得也还能够接受。至少以前很多互联网企业的CEO也是这么道歉的,说我都是为了你好。你跟原来360说,我把中国移动的应用市场卸了。
给你装了一个360应用市场,我是为了客户好。他那个应用市场里都是垃圾,我这个应用市场好。或者说,我把原来浏览器给你换了,因为我这浏览器比他好,所以我都是为了你好。以前互联网人都是这么说话的,但是后边这个骚操作,是已经超出了互联网人的无耻程度了。
他后边修改了隐私保护协议。在5月29号过了两天,实际上也算过了一天。你看5月27号晚上CEO道歉了,5月28号这帮律师们绞尽脑汁折腾了半天,到5月29号修改了深蓝汽车的隐私保护协议。深蓝汽车的APP以及车机端同步都要更新隐私保护协议,要求用户同意接受产品推广活动、车机端消息推送等内容。如果用户拒绝更新,APP将强制进入游客模式,导致远程控车、预约充电等核心功能无法使用。
车主实测发现,选择不同意后,APP会闪退。车机端也存在类似限制,不让使了。你必须让我去给你推送这些广告,你不让我推送,我就不让你用车了。这个车虽然是你花钱买的,但是对不起,我有最终解释权,变成这样的一个状态。一般互联网企业没有这么无耻的,反正又让我们看到了新的无耻高度。
深蓝汽车是谁家的呢?长安汽车旗下的一个子品牌,长安占股85%,所以是老牌的军工国营厂。他现在被推送的车,都是原来他们自己的车机。现在准备让他们去买的这个S09,是长安投资华为车BU之后,准备要装鸿蒙智驾或者鸿蒙智能座舱的这个车。
深蓝肯定这事做的是很愚蠢的。这个不是他头一个干的,如果你说头一个干的我不知道,那也不算最蠢。你最多不知道,不知者不怪。前面有人干过,大众第一个干。大众ID6上也是直接推广告说,我们最近有一个什么优惠或者什么的。当时,也是被骂惨了,因为它弹出来以后,就直接覆盖在导航页面上头,你没法把它关掉。当时就一堆人骂,必须要去升级,要去回厂才能把它处理掉,这个非常麻烦。
蔚来ES6也干过类似这样的事情。这蔚来就属于比大众要更笨一些了,因为人家被骂了以后,他还接着干。大众跟蔚来这两个事,都引起了极大的舆论风波。现在深蓝这个老板拍了脑袋,下边干活的人依然不管不顾的接着干去了,肯定是要比前面这些人要更笨一点点。
被骂了就去问律师,后边那个隐私保护协议就肯定是律师给写的,绝对不是下边人随便就敢写这种东西的。但是律师这种职业,他其实是处理很多非常极端情况的,你让他直接去处理这种事情,经常会搞出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出来。广告投放这个事,你是要进行精准的数学模型计算的。
不是随便就可以去放的。第一个,我投放的成本是什么?你比如说,我现在要到YouTube上投广告,我到Facebook投广告,我在腾讯或者字节跳动,我上他们家买广告去。1,000次展示是有价格的。就算是不买这个展示,我买点击或者买转化,也都是有价格的。花钱买完了以后,我再去看转化率,最后是不是把我投放的钱挣回来了?你要去看这样的一个模型。
那你说深蓝这帮人,我直接向车机上投放这48万辆车,反正是我卖的,随便投,我也不用花钱。这不是投放成本是0吗?你转化率是0都无所谓,反正不亏钱。这样想问题的人就是没有玩过广告的。像我们以前做APP,上去投广告以后,这个里面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指标,是什么叫卸载率。你投完广告以后,你的用户就有可能卸载你的APP。这个他是没有考虑的。实际上对于汽车厂商来说,叫商誉受损。虽然他们自己家的车机投放不要钱,但是商誉受损,这个成本是可以去量化的。现在有很多人跑到深蓝去退车去,我订了车我不要了。你这弄完车以后,还必须同意你给我推广告,我不同意你还不让我使了。哪有你们这么无耻的人?这个对于他们来说是可以去计算的。不能随便说我拍脑袋就去上,这个事是不对的。
那你说这个事有没有正确的做法?老板想了说,我这有46万个车主,我现在想去给他们推送这个广告。我有这么大一优惠,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没有正确的做法?有。找这个电话呼叫公司,去确认一下,这个车使得是不是开心。如果使得开心,愿不愿意去换一个新车?他车用了几年了?他其实完完全全不需要给46万人都去打。他可以去筛选说,你这个车已经用了多少年了,跑了多少公里了,中间有没有出现过一些愉快还是不愉快的事情。你筛选了以后说,这些人如果我打过去,可能转化率会很高。打个电话去问一声呗,完完全全是可以。比如筛选出来其中有5万人,换车的概率比较高的,我先给他们打一下试试。打完了以后,发现换车的比例还可以,那我再筛选一些。我又筛选出3万人出来,这些人可能最近买的车,那我也给他们打一打。说你使过车,使的还不错,你愿不愿意推荐你朋友也接着买我们家车?你们一家两辆我们家的车,我给你一什么优惠。跟人嘘寒问暖一下,关怀一下,这个总没毛病。
你像我前面定了小米的车,小米就不停的给我寄东西。今天寄个杯子,明天寄个帽子,后天寄个什么气门芯,再后天寄个什么靠垫什么,不停的给我寄。这就属于关怀呀。这些关怀你说他花了钱了,我也没为这东西付钱。
但是,这些东西都会记录到品牌溢价里头去。你会觉得这个品牌是有价值的,这个都是可以通过公式去计算的。而上面他们采用这种方式,是比较愚蠢的。那么,汽车售后的再盈利这条路,到底走得通走不通?咱们去讨论深蓝这个事情,其实没有那么大的意义。那就蠢就完了,没有什么别的。
但我们真正要想聊的事情是:汽车卖了以后能不能再挣到钱?像传统的汽车,我只要把这车卖了,想要再从他身上挣到钱,也能挣到一些,但并没有那么容易了。你比如说我卖配件这个事是可以的,特别是原来的汽油车,保养这套东西,还是可以挣到一些钱,但是挣的没有那么多。
为什么大家老惦记这么一个事?有一个特别典型的案例,挣很多钱的案例摆在前面,大家想去抄。这个案例是什么?智能手机。智能手机里头有相当一块的利润,是靠售后再盈利来的。你卖手机完全可以亏着钱卖,只要用户用我的手机了,我后边再从他身上把这钱再挣回来,而且还能挣出很多钱出来。你说我现在也叫智能汽车了,不是一个普通汽车。那既然智能手机能挣出这笔钱来,那我智能汽车应该也能挣出来。大家就开始想这个事了。
到底有哪些售后在盈利的方案呢?可以让我们去思考。第一个电视的方案其实基本上算走通了。从贾跃亭那里说,你看我电视是亏钱卖的,我每年找你收订阅费。因为你每年要订阅他的电视服务,你才可以看到一大堆的乱七八糟的电视剧这些东西。我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再重新把这钱挣回来。跟这些传统电视机厂商竞争的时候,我就有优势了。我卖的比他便宜,因为我亏钱卖的,我靠收订阅费把这个钱挣回来。我即使不收订阅费,你比如说你不愿意订了,我还可以在电视上放广告,我还可以收广告费的,把这钱挣回来。这也是一条路。
虽然可能大家看电视广告觉得挺烦的,有些人可能也不是那么愿意订阅这个东西,但是这条路基本走通了。因为小米也是走这条路。就小米电视,你上来订阅小米的电视节目的会员,或者是开机的时候看看广告呗。而且现在小米电视已经算是在国内三分天下,前三名它是第三,基本上都是20%多。所以它已经三分天下了。这条路是走得通的。
冰箱这条路就没走通。原来设计各种各样的智能家居的时候,在电视之后,大家想的第一个就是冰箱。为什么呢?冰箱要卖东西给你。你把什么蔬菜肉蛋奶放进去以后,它能记着你什么东西哪天进来的,还剩多少了,哪些不够了应该去补充。因为你能够去引导消费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盈利入口。各家做冰箱都惦记挣这个钱,但是谁也没有真正把这条路走通。
三星测试了一个这样的方式,结果因为隐私保护的问题。你等于在里头装摄像头,这个大家就不乐意了。说你在我这个冰箱里装个摄像头,我每天偷吃点糕点都给看见了,这个事不太合适。所以这条路走得并没有那么好。但是等以后有大模型,有agent以后,可能这条路会走得更顺一点吧。这是以后的问题了。
音箱其实也是想走冰箱这条路。亚马逊为什么前面会去做智能音箱?他也是希望你通过音箱去下单买东西。但是这条路大家都没有太走通。甭管是苹果的音箱、谷歌的音箱,还有国内的各种音箱,走的都不是特别好。现在音箱基本上还是要靠卖硬件挣钱。后期服务可能稍微能够卖掉腾讯音乐会员或者是喜马拉雅会员。但是你希望通过音箱走电商这条路去挣钱,到现在为止谁也没走明白。
那么各种设备的售后再盈利模式呢?都有哪些模式?第一个就是订阅模式。电视机就属于典型的订阅模式。你买了电视了,你后边需要订阅他的节目。还有一些汽车也是订阅模式的。你比如说特斯拉的FSD,那是订阅模式,每年交钱,但是也允许你买断。奔驰有一款车的后轮随动转向是要订阅的,你不交钱没有。宝马的有一些车的智能APP也是要订阅的,不交钱这功能就不给你。这个算是一种尝试。但是所有订阅模式的,除非你的内容做的特别好。有些电视说我干脆直接绑定网飞或者绑定亚马逊HBO,这个是可以的。你说我自己去整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让你去订阅,骂人的居多。
第二种是什么?就是耗材模式。这耗材模式最早是从打印机开始。打印机这个东西,很多卖出来的是不值钱的,都是亏钱卖给你。但是你只要是买了打印机了,你就要不停的去买耗材。但是最后这条路在中国是废掉了,因为中国有特别多做这种兼容耗材或者叫非原厂耗材的。那他们卖打印机就得挣出这笔钱来。如果你挣不出这笔钱来,你想靠后边卖耗材把这钱挣回来,是会亏死的。但是打印机确实是发明了一种很好的售后再盈利方式。
其他的一些你比如说空气净化器,那里头那个滤芯你是要后边不停地去换的。净水器那个滤芯,你要不停地去换。这个都属于是耗材模式。传统汽油车其实也是个耗材模式。你需要定期保养机油机滤、刹车片、火花塞、刹车油这些东西,雨刷器你都要去换去。电车这点省事,电车除了雨刷器、刹车片需要换,其他的没什么了。这是耗材模式。
还有一些是配件模式。比如手机,手机壳、手机膜、手机挂绳,就是他有一大堆这样的东西是可以卖的。相机也有很多配件。
你比如兔笼、灯、包、三脚架。原来为什么说相机穷三代呢?你一旦买了相机以后,各种镜头、镜片、小配件你就买不完了,你需要一直买下去。车其实也是有很多配件的,在这块做的最疯狂的就是小米。小米就是专门做配件起家的,所以你看小米做Su7的时候,他推了多少车的配件出来。那后边等我们家的小米到手以后,估计这些配件的消费也不会少。
还有一些是车或者其他人搞不定的是什么?APP跟内容销售,这个只有手机可以。手机之前就是游戏机,你比如你买了switch、买了PS5、买了Xbox,你除了订阅之外,你可以不停的在上面去买游戏,买游戏里边的各种充值的钻石、点卡。你可以买这些东西,他等于是一个消费平台开始了。这个是很多人都想去学的,但不是那么好学。你像手机上面,游戏、音乐什么都可以购买,都可以订阅,还可以看小说,还可以看视频。苹果每年靠这玩意挣上千亿美金回来,而且这一部分挣的钱全是利润,不像造硬件似的。你这吭哧瘪肚造半天,还有运输、原料成本,还要中间供应链金融,你还要压货压钱。做中间这一块的,卖APP全是利润,他这一块利润70%多,所以大家想挣这个钱。苹果光为了每年千亿美金的APP收入,他的苹果税的官司在全球打完了以后还特别硬气。谁判了以后,我都在跟你接着矫情下去,我就是不松手,因为那真的是钱,真金白银的钱。这个大家都想学。
还有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挣的钱,就是广告模式。手机、电视、冰箱、车机上都在做广告,但是现在效果最好的广告就是手机广告。其他的广告,包括电视广告、冰箱广告、车机广告的效果都很烂,效果一般。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售后再盈利方式是什么?就是关怀服务。这块主要是汽车,我买了车了,你不停的给我寄东西,不停的嘘寒问暖。甚至还有一些,比如说蔚来汽车车场的二楼、三楼,都是专门给车主服务的区域。还有很多的4S店,比如别克的4S店,它专门有车主的娱乐区在里头。这算是一种关怀服务,这些关怀服务算是一些品牌价值的这种充值或者转换,它也是挣钱的。你只要一直给他这种关怀服务,他就愿意向身边所有的人去推荐这款车。你现在跟买了蔚来的这些车主去讲,说蔚来不好,他马上跟你急眼。我告诉你这玩意儿跟宗教信仰似的。
还有一些金融模式,也是可以产生售后再盈利的。贷款、购买、租赁或者是二手交易,这个都算是一些金融模式。这块其实还是挺挣钱的,手机上肯定是更多的,金融衍生模式就都出来了。你可以在手机上买保险。
可以在手机上做投资理财,可以在手机上借钱,那这个就是完全另外一回事了。
最后一种售后再盈利的方式是什么?就是品牌和渠道的价值溢出。小米跟华为现在算是当代的典型。你看小米把手机卖好了以后,小米电视、小米空调、小米冰箱、小米洗衣机、小米电饭锅、小米汽车,你买所有这些东西,实际上我们都在消费小米的品牌和渠道溢出价值。华为现在其实也在干同样的事情。
这东西谁发明的?松下、飞利浦他们发明的。当时他们玩的是什么?叫松下全屋智能。你把松下的所有电器在家里买一遍,因为他们是黑店白店全都做。飞利浦也是做类似这样的东西,全屋智能,算是品牌价值溢出的开山鼻祖吧。小米就跟着他们学,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在讨论这样的一个问题?深蓝这种老牌军工车企的脑回路,就没什么好说的。智能手机作为上一个门户,已经将售后在盈利的各种边边角角都摸透了。车呢,被很多人寄予厚望,会成为下一个门户入口。如果在车成为下一个人门户入口之后,如何在车卖出去之后继续变现,就是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因为手机也好,电视也好,完完全全可以把利润拉低,甚至可以赔钱卖,依靠售后再盈利的方式,再去跟其他人卷,再去跟其他人打价格战。所以车的事情大家也可以这么去思考。
那你说我现在开着开着车,你给我谈广告这事有点过分。这个里头就要有一个分界线,这个分界线叫什么?就是自动驾驶。你首先还是个车,你要让我开出去。但是你一旦自动驾驶了,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个自动驾驶的车就完完全全可以像手机一样变现了。
那你说我坐在车上打个游戏,刷个视频、看个广告,在里头去做一些特殊的金融服务。马斯克说了,你以后买了特斯拉的车以后,不开的时候,就可以把车交给斯拉公司,特斯拉公司拿你的车出去开车挣钱去。这个都是新的金融衍生模式。
所以大家就会去思考说,我到底怎么能够让这辆车去挣钱?我把这一块的利润算进来以后,我怎么能够把车的价格降低?
另外一个问题是什么?robotaxi马上就要来了。现在马斯克也是在快速的测试,我相信他回归了自己的特斯拉之后,robotaxi一定会快速推进的。而robotaxi这种东西一旦推进了,传统车企就会被彻底洗牌。
因为robotaxi这样的东西,或者说自动驾驶这样的车,它就完完全全可以像手机一样变现。当有这些利润进行补贴的时候,你想他那个车能卖多便宜?整个的出行的成本能够下降到多低?所以robotaxi这种东西上来以后……
绝不是说我把出租车公司干掉,把Uber干掉。他是要把所有的汽车企业都干掉的。就像现在我们虽然没有办法在共享单车上去做什么变现,但共享单车上也被贴满了小广告,人家也在变现。但是共享单车在国内普及了以后,原来这些自行车厂就基本上全废了,都没了。
现在自行车在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出行工具了。它已经像欧美一样,变成了一种娱乐工具。咱们玩的不是这个自行车出行,咱们现在玩的叫骑行。你骑这个几千块钱的车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人家都是骑几万块钱的车出门。所以以后汽车可能也会变成这样。
Robotaxi把现在的绝大部分乘用车都干掉,剩下的都是生产这种高端车、娱乐车。日常出行完完全全就是robotaxi。Robotaxi一边让你坐车,一边还不停地给你去推各种各样的广告、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各种的购物服务。
你像美团,它在国内推共享单车的时候,虽然他没有往那个车上去贴广告,但是你使用美团共享单车的时候,你要干嘛?你要打开美团APP。美团APP活跃一次,这个对于美团来说,就相当于是已经做了广告了。他其实已经抽到这笔钱了。那他再去跟其他的这些传统自行车厂,做出行自行车的这些人去竞争的时候,就无往而不利了。
过一段时间,可能一年到两年的时间,特斯拉可能会变得很值钱。我们好像又讲远了。深蓝往车机上刷全屏广告,是一个非常愚蠢的事情。但是汽车等这些大件,售后再盈利的问题,已经到了可以去思考的时候了。
这个故事今天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rd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