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伦敦会谈的桌面之下:任正非借人民日报亮剑,黄仁勋罕见认同华为,揭秘超越芯片硬件的AI标准与电力战争真相。
6 月 17
AIGC, 华为很厉害, 英伟达,NVIDIA,黄教主,GPU AI芯片, AI芯片之争, CUDA, EDA软件, NVlink, 专利壁垒, 中美关系, 中美科技战, 乙烷, 人工智能 (AI), 任正非, 伦敦贸易会谈, 供应链安全, 光刻机, 出口管制, 华为, 国产替代, 国际关系, 平台效应, 开发者生态, 技术制裁, 技术革命, 新能源汽车, 日内瓦协议, 时事解读, 昇腾芯片, 法制化市场化, 生态与标准之争, 电力优势, 石墨, 科技分析, 稀土, 统一大市场, 老范讲故事, 芯片封锁, 英伟达 (Nvidia), 观点输出, 财经评论, 贸易战, 逆向工程, 高性能计算, 黄仁勋 中美伦敦会谈的桌面之下:任正非借人民日报亮剑,黄仁勋罕见认同华为,揭秘超越芯片硬件的AI标准与电力战争真相。已关闭评论
黄仁勋与任正非的隔空对话:AI芯片之争。中美伦敦贸易会谈——谁都没说,但谁都真正关心的话题。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今天咱们来讲一讲任正非的人民日报文章,以及黄仁勋给他的回复。6月10号头版头条占了1/3的版面,叫《国家越开放,会促使我们更加进步——对话任正非》。这样的一篇文章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这个排版的艺术要注意,人民日报呢,一般头版上最多是给你个标题,或者写一小段,后边就跳转到多少版面去了。直接占1/3版面写这样的一篇文章的话,这个是要表明一个态度。而且很重要的是时间点,6月10号这篇文章刷出来的。这是个什么时间点呢?中美伦敦会谈是6月9号到6月13号,这是中美伦敦会谈的第二天。把这样的一篇文章给刷到人民日报头版上去了,所以这个也是我们表明的一个态度:就是你卡我吧,我告诉你卡了我以后会怎么样。
那任正非说了些什么呢?第一个,没有想过,想也没有用。不去想困难,干就完了,一步一步往前走。这是一个大的重点。我记得原来有一本小说叫《绝代双骄》,有人问他说,都遇到这样的难事了,你咋不发愁呢?当时那个主角应该叫江小鱼,他的经典回复是:如果发愁能够有用的话,我早就发愁去了。所以任正非呢,现在也是讲的干就完了,你想这玩意也白想。
第二个讲的,说中国做芯片的公司很多都做的不错,华为只是其中一家。美国是夸大了华为的成绩,华为还没有这么厉害,要努力做才能达到他们的评价。就是说做芯片的好多呢,不光我一个,他们老盯着华为,其实我们也没那么厉害。这个呢,也算是一个小幽默吧。
再往后说,华为单芯片技术仍然落后美国一代,但通过集群计算、算法优化等路径,可在实际应用中达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的效果。这个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承认他的升腾910系列的芯片比英伟达的芯片呢还是要落后一代。至于这一代到底是多大的代,咱们就不研究了,反正我们现在承认落后了。但是呢,我一个落后我就可以多来几个吗?我把它并行起来不就完事了吗?很多人说这不行,你并行起来,人家还有Nvlink,还有HBM,还有一堆技术来防止你去并行呢。这个里头是这样,你可以通过算法优化,把原来的给Nvlink,给CUDA写的这些算法整个调整一下,把这个计算序列重新排定一下,让他们可以并行去计算。这个可以部分克服吧,你肯定还是要效率比他低,但是基本上能使。我觉得任正非作为一个了解工程技术的人,说这个话不算是说错。
再往后说,人工智能也许是人类社会最后一次技术革命。中国在电力、通信、网络等领域具备优势。这个话呢,我觉得任老爷子说的是非常有水平。人工智能也许是人类社会最后一次技术革命,再往后就不仅仅是人类自己的技术革命了,可能就是一些新物种了。
而人工智能真正考验的是什么?就是电力和网络通讯的基础设施。你要有电,没有电的话,你说你怎么去算?甭管你是用英伟达的显卡,还是用升腾的显卡,你都得烧电。你用升腾的显卡,可能做同样的事情烧更多的电。我们现在在发电这件事情上,肯定是要领先美国很多的。咱们在国内整个的通信网络,还是相当的先进、相当的发达的。在这一块上,我们已经领先了。
最后呢,他讲了一个在商言商嘛,就是你还是要讲一些对华为有利的事情。国家要形成统一大市场,民营企业需要法制化、市场化环境。这个就是华为给自己要的东西了。好多人一说华为,这不就是国企吗?这不就是背后有什么背景?其实华为是个民企。华为在很多的竞争领域里头,也会被这种大国企、央企,或者是关系更硬的人欺负来欺负去的。所以华为讲了说,还是要好好的法制化。
而且为什么要讲统一大市场呢?中国很多这种政府招投标吧,还是会做这种叫地方保护。说这是我们省的,或者我们市的企业,我们要首先让他活下来。华为你这个我知道你很难,但是你先等一等。所以要去讲统一大市场,在商言商总还是要讲一点。
那么这个文章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不怕美国的芯片封锁。现在我们已经逐渐追上来了。升腾最新的芯片据说已经接近了可能上一代英伟达芯片的这个水平。跟现在什么GB 200这个比起来,肯定还差的比较远。但是你要去比什么H100,已经可以想办法拼拼凑凑能够干活了。这是中美伦敦谈判期间我们发的一个文章。
中美伦敦谈判呢,谈了好像又没谈。大家呢,都有希望达成的结果。美国人想要稀土,中国人想要芯片。而且不光是想要英伟达最好的芯片,我们可能还想自己造芯片。你把那个光刻机卖给我一个。我们想要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时间和巨大成本才能够搞定的东西。
美国人说,就搞不定稀土吗?肯定也搞得定。这玩意也没有什么先进技术,就是第一个耗电。因为大量的稀土提炼,实际上都是在电解铝,或者是一些伴生矿的分解的过程中去得到的。所以你要想整这个东西,就是需要大量的电。第二个是什么呢?你需要有很多的这种副产品要消耗。比如说我做出一大堆的这个稀土材料来,那你电解铝那些铝你干嘛去?你也得把它用掉。还有呢,就是要污染环境。
你发了很多电去做电解铝。电解铝本身也是一个挺污染的产业。你愿不愿意在美国土地上发了这么多电去电解铝,再把这个铝卖掉,然后再把环境污染了?你要愿意干,那你就慢慢干。这个事并没有那么大的问题。
至于说中国想要芯片这件事呢,其实是一个道理。你不要说美国人发明了,你发明不出来。我们还是有很多工程技术上的方式可以来绕过这些东西的。我做出来东西可能没有你好,但是我先一步一步往前做。特别是芯片领域,还有像AI领域里头呢,就是你做的越多,积累的经验就越多,你就越往前走。
最后呢,双方达成的是什么叫基本框架?基本上就是原来日内瓦协议的这些东西,我们又稍微的强调了一下。而且呢,都在强调什么?老大定调子,我们继续谈。甭管是美国还是中国,在这一次最后给的公告上基本上是一样的。我们要尊重日内瓦当时达成的协议,要尊重这个精神。我们要在这个精神的指导下继续往前谈,就讲了这么一个东西。
而且我们给出的评论是什么?就是没有写建设性。中文还是很清晰的,建设性成果就说明这事往前走了。但是我们写的是什么?我们写的叫很坦诚。很坦诚的意思就是分歧比较大,这个是要注意。看形容词也能看到。
说这一次在伦敦谈了点什么?美国人的算盘呢其实打的挺响的。日内瓦谈判之后呢,他新加了一大堆的限制。原来我们想日内瓦谈判完了以后咱们坐下来谈,你把日内瓦谈判之前的这些限制,我们两边商量商量,咱们减一减对不对?但是人家美国人不这个,在日内瓦谈判以后新加。加了呢,第一个是核电设备,第二个是EDA软件,第三个是飞机发动机。我把这三个东西都限制掉,希望什么呢?你把那稀土卖给我,我把这新加这几项给你去了,原来那些呢该怎么限制还怎么限制你。他想搞这么一个事,基本上把大家当傻子玩。
现在呢,其实美国还在继续玩。就伦敦谈完了以后又继续了。他这次玩了一什么呢?叫限制乙烷的出口。而且他呢都不是说我就不卖给你了,他是说我们要做许可证一事一议。其实到现在为止H20也不是说不卖了,也是许可证一事一议。包括我们的稀土也不是说不卖了,我们也是许可证一事一议。但是这种所有到政府那一事一议的东西呢,大家就基本上认为就封禁了。就这东西就没了就完了,谁有那功夫每一单跑到你那去审批去?这没有意义的。
那么乙烷是个啥玩意呢?它主要是做塑料的一个原料。中国呢也有这个东西,它就是做石油加工的时候呢的一个副产品。但是中国的油呢含乙烷比较少,咱们的油大概含3%到8%。
美国呢,因为是玩这个页岩油,他们的那个含量是15%。中国的进口量占全球的57%,全球有一半的这东西都卖给中国了。他这边说我们后边一事一议发许可证,马上就有人拿着订单到美国政府去申请许可证去了。这个就没有签发,拒绝签发。美国的出口企业股价应声而落。
这个东西呢,美国人产的便宜,大概300美元一吨,到中国呢就是500美元一吨。因为咱们本身就少嘛,咱们也产这东西,但是呢,我们自己率很低。每年使用的乙烷呢,大概80%是需要进口的。这些乙烷呢,基本上是98%到100%来自于美国,就完全依赖于美国的。
那下次谈判的时候,肯定美国人又想了,说咱能不能拿乙烷来去给你换这个稀土跟石墨呢?他发现前面我禁了你EDA软件了,你就在那头想办法自己研发去了,好像你也能替代。我禁了你飞机发动机了,你那边长江100马上开始挂到运20上去试车去了,好像也没有掐到你的这个腾处。我去禁你的核电设备,你国内好像也要去国产替代去了。这事不行,我一定要找一个你80%都依赖我的一个产业,去给你换稀土。
美国人呢,他有的时候怎么说呀,就真的是很天真的一个思考方式。我们处理的方式肯定是说,不受要挟了。你要禁我的乙烷,我们一方面自己加大生产,另外一方面找韩国找日本,再找一些其他的国家说,你们愿不愿意把这个额度吃下来?美国这些盟友小伙伴们,现在跟美国之间的贸易谈判都没谈完呢,除了英国谈完了以外,其他人都没谈完呢。所以美国如果把这个份额让出来的话,那其他的国家说,这我得着吧,这个都是有可能的。
至于美国的芯片呢,在整个伦敦会谈的时候,我们也没提,他也没提。日内瓦完了以后是有联合记者会的,在这个完了以后没有,各自做了一个表述,谁都没提这事。
中国稀土呢,比美国那个芯片其实还要更绝一点。什么意思?就是美国芯片是专门针对中国的一事一议,中国的稀土是不针对美国的。我们针对全世界所有国家,我们要防扩散,不能让我的稀土去给你造武器去。这个事呢,也是一事一议,甭管是哪个国家到中国来买稀土,我们都是一事一议来审批。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黄仁勋是怎么回复的呢?黄仁勋在巴黎Vivo Tech技术展期间接受场边采访的时候,回应了任正非的言论。这个是一个非正式的媒体采访,内容呢,通过路透社、彭博社等国际媒体进行传播,随后被南华早报、环球时报等转载。
黄仁勋说,英伟达的芯片技术呢,确实是领先中国一代,但指出了AI呢是并行问题。
不是说我这个芯片快就完事了,还是说我要怎么能够让它并行的一起去工作。如果单台计算机性能不足,增加数量是可以弥补差距的。所以基本上认同了任正非讲的这个观点。而且呢,他认可了任正非提出的中国能源充足,可支撑大规模芯片堆叠的这种论断。因为你到最后要烧电嘛,中国别的不行,这个电肯定还是全世界第一。咱们发电量是美国的好几倍,那你既然要去做AI运算的话,电是一个最大的核心。
黄仁勋认为,中国的技术对本土需求而言已经够了,不需要再去买英伟达的芯片了。警告美国若继续限制对华的出口,华为将吃下中国市场,并覆盖全球其他地区。因为现在华为的升腾系列芯片,还是在快速的向全世界出口。很多国家都会去买这个东西,因为他们也不希望一棵树吊死。今天都买了英伟达的了,过两天美国又有点什么事不开心了,给我制裁一把,我总得有一个备份的方案。这就让华为芯片走向了很多的,特别是一带一路的国家。
而且呢,黄仁勋暗示,中国可能通过市场规模和工程能力,构建独立于美国的技术生态。这个其实是非常吓人的一个东西。因为一旦说我们自己闷着头把这事往前走了,包括我们自己有巨大的市场规模,可能就形成新的标准了。现在全世界已经有一些技术在使用中国标准,比如说超高压输电。现在所有超高压输电都是使用的中国标准,你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你说我现在要搞超高压输送电路了,超超高压输电了,他那个各种手册什么全是中文的,你就得好好学中文这套东西。
黄仁勋强调了AI开发者的平台绑定效应,这个是非常重要,在AI开发者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效应。CUDA为什么强,就是因为大家都爱使,并不是说他的技术上比别人先进多少,只是所有的开发者都在这个台子上练的。就跟原来咱们说相声似的,说你这个得属虎,我给你算命了你属虎,说我不属虎行不行,不行,我就属虎这套词熟,我就给你说属虎。这CUDA就是这么一套东西。那一旦中国形成了自己的标准的话,那未来可能这就会成为全世界的标准。所以如果所有的AI开发者都集中在中国,中国的技术体系就会胜出。这个是黄仁勋说的很重要的一个结论。
美国如果放弃全球50%的AI研究员,将削弱其技术主导地位。因为现在中国人,特别是从大陆受过早期教育的这些中国人,他们发表的AI方面的论文基本上已经占到50%了。这个前面是有人统计过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人你自己要想清楚,如果你不跟他们玩的话,他们就自己去抱团形成新标准去了。
现在呢,英伟达已经不再指望美国取消出口限制了。原来他还去争取一下,现在发现这事没法讲了,我也不惦记了。英伟达已经调整了财报预测,不再纳入中国市场收入了。原来他财报里有一块,说我中国市场挣了多少钱,这以后这块没有了。
黄仁勋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他为什么不说英伟达的芯片就是好,你还是要买英伟达芯片呢?因为你再怎么说好,中国人也愿意买,但是美国人不让卖,所以这个事他没法说了。他现在只能说标准争夺之战,这个事是不能输的,特别是AI这个领域里头。我们现在在争夺标准,而且这可能真的是像任正非说的,是人类最后一次技术革命了。这个标准在谁手里边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一定是哪边用的多,哪边形成了平台,哪边形成了大的生态,它会成为新的标准。
在这块,中国现在该有的已经有了。趁着我现在还领先,你让我卖,这样的话咱还可以在标准里头占一块。你要不让我卖了,那中国就自己憋屈了,那最后他形成标准了,就把我们的标准淘汰了。最后不会形成两个标准的,一定会形成统一的一个标准的。谁用的多,谁就是标准。所以黄仁勋在喊这个话,并不是说承认了英伟达的芯片就已经被华为的芯片追上了,还是差一代的。但是呢,他在喊美国政府,说赶快开放,再不开放就晚了,也算是在商言商吧。
那么脖子这种东西,到底是怎么被卡住的呢?大家有没有想过?第一个呢,其实是叫成本跟时间差异。你像稀土、石墨,包括刚才咱们讲的乙烷,都是这样的一个状态。你不是造不出来,也不是什么高科技,就是不划算。我造一吨500美金,他造一吨300美金,他那儿划算。而且他是采着石油,这东西就做出来了,我们是要拿石蜡油再重新去做这个玩意,这玩意就费劲。这些东西呢,都是可以靠工程的方式以及一段的痛苦时间,逐渐去找到替代方案的,不是说这事就过不去了。
第二个其实是什么?就是专利限制。这块呢,可能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样。很多人说中国人你造不出光刻机来,中国人你做不出EDA软件来,就是设计芯片那个软件。大家要知道,EDA软件这个东西在中国也使了这么长时间了,美国人把这个东西拿到这儿来,也使了这么长时间了。中国人很擅长做的事情是什么?叫逆向工程或者叫破解。就这个东西我们早就把它破开了,里头到底怎么回事,都看得明明白白的了。那你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那你中国为什么做不出来?有版权,有专利,我必须得绕过你,我不绕过你这个事他是违法违约的呀。如果说我们双方开始贸易战了,这个不是一个正常的商业规则。
继续执行下去了,那我为什么还要去尊重你的专利呢?我为什么要尊重你的规则呢?那我就破解呗,我就直接使用你的技术路线,我就往前走呗。前两天我还看一个说德国人发明的二战油桶,那美国人一看,这不错,咱造呗。美国人在整个二战期间也没有付一分钱专利费,直接就把这个汽油桶造了,可能几千万个出来。说这个二战的油桶实在设计的太好了,它这个油桶是好拿,而且非常的结实,堆叠起来以后不破,而且倒的时候还有很好的泄压的这个功能。最后是全世界都在使用这一个油桶。二战结束了以后,甭管是东德还是西德,收到过专利费吗?没有,这事就完了呀。
所以现在美国跟中国玩这个专利战,玩这个贸易战,等贸易战结束了以后,那前面这事怎么办呢?那肯定也是要大家坐下来谈呗,既往不咎也就过去了。所以不要以为说这东西我们是做不出来,好多东西特别是软件的东西,我们是能做出来的。还有一些东西呢就是工程上,你比如说发动机,我们可能在一些基础材料上稍微差一些,工艺上差一些,这个东西我们没有搞明白。那怎么办呢?人家的这个比如说能够使1,000小时,我们这能使500小时,那我就500小时做一次检修呗。我成本上升,跑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再在工作的过程中去寻找一些替代方案,或者一些优化的这种方案。因为这个东西好多就是要反复的迭代,反复的往前试,他才可以说找到新的出路。你说我始终不试,做一堆专利,这个就死路一条。
你就像日本的新能源汽车似的,他生产了一大堆专利,但是呢他又舍不得原来那个汽油车的市场,始终不去做大范围的氢能源汽车的推广。那你跟电池汽车来比,那你就打不过他。电池汽车说我现在已经推了多少代了,现在固态电池都要出来了,我们把原来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已经解决掉了。现在我不断的提高充电的电压,800伏、1,000伏,我一直往上提,我现在充电也充的也可以挺快的,5分10分钟我也可以把电充满。它是这样的一个玩法,所以一定要快速的迭代,快速往前做,才有机会成为标准。现在电动汽车跟新能源汽车的这种竞争,就是这样的一个明显的案例放在我们面前。
那么下面呢就是生态跟标准的限制,这个也是一个卡脖子。CUDA跟Nvlink其实就属于这一类,它属于生态特别好,大家都习惯这套东西了,你让我换这个事成本实在太高了。开放平台用的人多了,自然就会活跃,这些活跃的平台上自然就会形成标准。标准这个东西,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国家一帮老专家坐在这,关上个门拍脑袋说。
我们制定一个标准,大家来执行吧。没有这个,中国是尝试过几次的,什么TDS、CDMA。以前呢,还有VCD、DVD的一些标准。咱们当时做了一大堆,从来就没有人使。所有的标准都是事实标准,我把这个标准做出来了,用的人多了,它就成为新的标准了,都是这样来的。所以一定要靠活跃的平台,才能产生新的标准。时间跟成本限制的东西找到新的出路,大规模生产之后,就会形成新的生态和标准。
专利限制会阻碍社区和平台的形成。你不要说你看美国人有专利了,日本人有专利了,中国人你搞不定了,别想这个。日本人就是被专利玩死的,日本最后失去了他的互联网时代,失去了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氢能汽车也没搞定,人形机器人也没搞定。为什么?就是一大堆专利把他都绑死了。其他人说我想去发展一下行不行?你先来跟我做专业谈判,你谈不明白的话你就别发展。那大家一看说这事没法整,那就绕开他们这些专利已经封锁的区域,我们在其他地方再单独走出一条路来。
美国人也好,或者中国人也好,已经用一些实际案例告诉了大家,说靠专利封锁这件事,大家就绕开。我们这块是不碰了,我们在其他地方照样走得通,这个已经有很多案例证明了。而AI时代呢,卡脖子要比原来的什么稀土、石墨呀,乙烷这个事要更难。为什么呢?因为AI时代它是建立在开源数据,专利和生态与标准之间的一些竞争,那中间很多东西是非常模糊的,而且这个东西本身发展的非常快。你想禁止我的东西,我把DeepSeek、千问这些东西开源了,那你也去装。现在亚马逊上也把千问的模型都挂上了,亚马逊上现在包括微软上也把什么DeepSeek这些模型都挂上了,大家就一起跑呗。他们也愿意在千问的基础上,在Deepseek的基础上再去做微调,像perplexity就在Deepseek的基础上去调整这个模型,发现也很好使。所以你在这块想卡脖子,基本上不现实。
你想靠国家的法律,想靠专利想靠规则卡脖子,最后卡来卡去。这么多中国人,有一半的研发人员都是中国人,我们就找这种最开放的平台,我们就找没有什么限制的平台,我上哪使去。最后这边形成了新的标准,那这样的话对于英伟达来说,对于现在的美国人来说,可能就会比较痛苦。
最后总结一下,任正非也好,黄仁勋也好,喊的呢都是开放与生态,他们喊的东西是一样的。中美继续慢慢谈吧,这个事也没什么办法。你也不能指望说下一次坐下来,我们就彻底开放了,这个我觉得不太现实,黄仁勋已经放弃这个幻想了。
中美贸易谈判的结果和最终的竞争谁胜谁负的话,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只是说在整个的AI发展过程中,到底谁挣到钱了,谁没挣到钱,或者谁先挣到钱,谁后挣到钱。最后只跟这个有关。最终的AI革命谁会胜利的话,我觉得已经无所谓了。这个呢,就是人类最后一次技术革命。这是生态与标准之争,不是芯片之争,不是几纳米之争,也不是什么稀土、乙烷。跟这些东西都没关系。现在政府谈来谈去这些东西,已经没法去阻碍人类进步了。
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事情。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RD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