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初创公司数量骤降:背后的真相与未来展望。
9 月 15
互联网商业故事 AI行业, IT桔子, ToB企业服务, 中国初创公司, 人民币基金, 估值信息, 信息搜集, 创业公司数量, 创业环境, 创业者交流, 创业融资, 创始人背景, 创投事件, 创投企业, 创投信心, 创投决策, 创投创新, 创投前景, 创投动态, 创投历史, 创投发展, 创投合作, 创投基金管理, 创投市场, 创投市场研究, 创投平台, 创投影响, 创投恢复, 创投投资人, 创投挑战, 创投政策, 创投数据分析, 创投新闻, 创投未来, 创投机会, 创投案例, 创投法规, 创投活动, 创投潜力, 创投环境, 创投现状, 创投生态, 创投生态系统, 创投盈利模式, 创投监管, 创投社区, 创投策略, 创投管理, 创投网络, 创投融资, 创投行业, 创投资源, 创投趋势, 创投趋势分析, 创投链条, 创投风险管理, 募资信息, 包凡, 国资基金, 基金公告, 基金清算, 投资人交流, 投资回报, 投资基金, 投资数据, 投资策略, 投资路径, 投资退出, 投资金额, 投资领域, 投资风险, 政策变化, 数据准确性, 数据库, 数据库销售, 数据统计, 文飞翔, 新公司成立, 沈南鹏, 私募股权基金, 私营部门, 红杉基金, 经济压力, 经济形势, 美元基金, 美股上市, 股份比例, 行业分析, 行业报告, 行业研究, 资本市场, 金融时报, 风险投资, 马云, 马化腾 中国初创公司数量骤降:背后的真相与未来展望。已关闭评论
中国真的没有初创公司了吗?大家好,这里是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最近,突然有一张图在网上流传,大家看到的很多。这张图实际上来源于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图上显示,中国近些年来,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的数量在急剧下降,手里的钱在飞速变少,初创公司的数量也是在急剧下降。
2018年,也就是风险投资的高峰期,中国成立了51,302家初创公司;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1,202家。今年这个水平有望进一步下降。这个是原文里边写的内容。这篇文章的地址我会把它放在视频的简介里,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去看。文章的标题,如果翻译成中文的话,是《如何扼杀私营部门》。副标题是在政治和经济压力下,风险投资资金枯竭,导致新公司成立数量急剧下降。
在整个文章上面有一幅题图,上面画了三个人,分别是马化腾、马云和沈南鹏。沈南鹏是红杉基金的创始人和现在的掌门人。其实这里边更应该画一个人,但没有画上去,这个人叫包凡。这个数据来源于IT桔子。那么IT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呢?先跟大家稍微介绍一下。
IT桔子的创始人叫文飞翔,是我一个朋友和以前的老同事。他最早是网易科技频道的编辑和记者,编辑出版过《复制互联网》系列丛书,也就是当时我们很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都是“copy to China”。所以他写了一本书,讲述中国哪个项目是从美国哪个项目考进来的,也是非常流行的一本书。
他在网易期间,还创办了五道口沙龙,也是一个定期的线下沙龙活动。后来被招募进入了盛大创新院。在这一段时间,他跟我成为同事,而且我们不光是同事,还是同桌。在盛大创新院的时候,大家坐在一个桌子上。在盛大创新院期间,他创办了一个新的网站,叫17 Start Up,一起来创业。这个网站会搜集和罗列大量的创投信息与新闻。
在盛大创新院2012年关闭解散的时候,17 Start Up本来是希望分拆的,结果分拆失败,所以他就把17 Start Up留在了盛大创新院,重新创建了IT桔子。当时创建IT桔子的时候,因为那一个时候流行给自己的公司起水果的名字,所以这个名字就变成这样了。到2019年,IT桔子正式被华星资本并购,所以现在的IT桔子其实是华星资本下面的一个部门。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这篇文章上缺一个脑袋,应该把包凡画在上边,因为你引用的是他们家的数据。IT橘子这个网站具体是做什么呢?是收录中国风险投资数据的一个数据库,主要记录谁创业了,谁投资了,下一轮又拿到了谁的投资,投资金额是多少,所占股份比例,以及估值等信息。这个公司具体是做什么的?它的创始人原来还创造过什么样的公司?有没有其他的履历?这个基金主要在哪些赛道投资?
大家去创业、投资时,都会查阅这个数据库。例如,作为一个基金,想要寻找特定领域的项目时,就会查看哪些新公司成立了,这些新公司的创始人原来有什么履历,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哪些基金曾经投资过他们。投完项目后,也会在上面寻找下一轮投资的机会,了解哪些基金愿意投资,哪些基金已经投了B轮,或同属哪个赛道。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且实用的数据库。
除了收集数据库,IT橘子还会进行大量行业研究,发布各种行业研究报告,如AI行业的报告、ToB企业服务行业的报告。它还会组织各种创投活动,聚集创业者与投资人,促进交流。这是他们主要的三项工作。
他们的主要盈利方式是销售数据库。许多投资机构,包括财务顾问公司,都会购买IT橘子的数据库,以此指导自己的工作。文章中引用的数据通常来自于IT橘子的数据库,但IT橘子自己并没有发表过同类文章。那么,这些数据准确吗?只能说反映一定的趋势,但并不完全准确。
首先,数据的统计口径很重要。IT橘子统计的是创投事件。例如,如果今天你注册了一家公司但没有融资,那么这条信息就不会被收入数据库。因此,实际上有多少新公司并不清楚。2023年有1,000多家新创建的公司获得了第一笔融资,这个数字才是准确的,而2024年的数字肯定会更少。
至于图左侧的人民币基金与美元基金的持仓数字或资本数字,这些数据来源于基金发布的公告,例如成立新基金时的注册资金或预计注册资金,或募资信息等。
也有的资金会在上说:“我们基金现在清算了。”因为基金是有周期性的,基金过完了以后会清算。他把所有的这些数据收集起来以后,就可以统计出来,现在正在存续和运营的人民币基金有多少,美元基金有多少。所以现在这个图上左右两侧的数据是这么来的,并不是说现在一共就这么多的基金,一共就是这么多的新创造的企业。
那么为什么这个数据这么难看呢?第一个原因是信息搜集能力可能也下降了。这些信息搜集原来是手工的,后来虽然有一些自动的爬虫系统和AI,或者其他的一些技术参与进来,但对于手工或者人工的依赖还是非常重的。现在包凡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下面的这种数据搜集部门,他们数据搜集的能力肯定也会打一些折扣,所以可能就没有那么准确。
第二个原因是,现在财不露白。我现在到底基金募了多少钱,是不是有新基金创立了,这个基金的钱是哪里来的?有没有新的企业拿到融资了,到底拿了多少钱?大家都习惯于保密,因为你说出来以后,有人可能会举报你,这也导致数据的统计不是特别完整。但是大的趋势没有问题,这个是对的。新创业公司的总数肯定是在下降,他原来统计的也不全,现在统计的肯定更加不全,但相信趋势还是下降。
那么,中国的创投行业到底是怎么挂掉的呢?其实在前两年,也就是2022年往后,我就录了很多节目在跟大家讲,说中国的创投行业已经完蛋了。很多人还在当笑话,听说老范你出来讲故事,人还有一堆的投资人在那干活呢,你咋就说人完蛋了呢?跟大家讲一下几大原因。
第一个,美股上市的路径断掉了。滴滴算是最后一个尝试冲击美股的,之后大家可能也就不愿意再去尝试美股了。而做滴滴上市的人,哈,对不起,依然是我的一个老同事,是我在猎豹的时候的一个上级,吧,也算是彻底地把美元基金扶持中国科创企业到美国上市这条路给掐断了。美元上市这条路断了以后,创投链条也断裂了,因为我们要禁止资本的无序扩张。
那么原来有大量的创业企业,在拿了天使轮、A轮以后,会被字节跳动、腾讯等大企业再去投资、再去并购,后来这一条路基本上也断掉了。甚至像字节跳动这样的公司,直接把他的战略投资部门解散了。我在讲字节跳动解散战略投资部的时候,就已经下结论说中国的创业这件事已经废了。创投它是一个链条,就是天使ABCDE上市,甭管是美元上市还是人民币上市,这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中间每一步做这个事情的人,都是在做生意,在赚钱。你说如果这个链条断了,中间没有人接这一把手了,那这个事就走不过去。你最后的结果也没有了,没人并购,也没有人地方上市。谁愿意在中间去光花钱做慈善?不可能的嘛。后面是美元基金,基本上都在退出。你再想去募集大量的美金,这件事就已经很难了。
原来的一些很著名的美元基金也都在做割裂,比如说像沈南鹏的红杉。以后的中国跟红杉美国就要分开。你如果募了美国人的钱,这样的企业投了中国的初创企业,结果这个企业又被美国列入实体名单,这事是不行的。美国的一些基金会去告美国政府,指责你把我投的钱的项目列入实体名单,这怎么可以呢?你让我遭受损失了啊。
所以现在都是分开的。你可以继续用在其他地方募集的美元去投这些项目,但是这些项目最后没有办法到美国上市。而且也没有办法用美国的钱,现在完全都分开了。大量的美元基金现在都是中国区的跟美国区的,或者跟全球区的,是独立运营的。
所以现在美元基金在急剧萎缩,国资基金现在也喜欢进行直投,这也是一个变化。不是说没有了,他们还是在干活的。但是原来国资基金他们都是成为LP,他们来出钱,让我们这些私募股权基金拿着人家的钱去投。现在人说不,我要自己投。
像我们以前也跟一些国资的母基金打过交道,去到那以后说我们想目前你把钱给我们,我们替你投。人家马上就说,我推荐两个项目,先给我看看。我们肯定有自己的标准嘛。跟人说,这个项目挺好的,但还不太成熟,不是特别符合我们的赛道,也算比较客气地把人拒绝了。结论就是我们没有募到人家的钱。
所以大家也知道怎么去跟他们打交道。而且原来很多地方的国资基金作为母基金,把钱给出去的时候,他们是有要求的。我给你1,000万,你必须要保证重新投资,投回来2,000万,或者是你投的企业必须要把总部设在我们这个城市,要把公司的基础账户开到我们城市,要给我们城市带来比如说多少钱的收益。他都有这样的要求。
所以这个钱其实很麻烦。大家真正干活的基金也不愿意拿他们的钱。他们现在干脆说,我自己投,你们甭费劲,这事我会,我懂。现在国内上市的路径也崩塌了。去年虽然玩了一年的注册制,但是真正上来的都不是什么特别有质量的公司,都是上来圈一把钱就跑的公司。今年直接就是把注册制这件事情攒缓了。
所以现在整个的创投产业链等于是七零八落。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下,再创建新公司,拿到第一笔融资,这个可能性就会急剧下降。所以,现在中国的创投行业也就基本上算挂掉了。那么,现在的创投圈是不是都在讨债生活?做基金做四件事,叫融、投、管、退。融资出去,找人要钱,因为基金的钱也都不是自己的,也得找人融去。就像刚才我讲的那个故事,我们去找国资的基金或者国资的母基金去找人要钱。这个过程叫融。
投呢,就是找到合适的项目,把它投出去。管呢,项目投完了以后,当然不是说我们投完项目去替人管公司。我们会对被投项目给出一定的建议,但最后还是创始人去运营公司。这个过程呢,叫管。
退呢,我们要把我们投资的项目退出,通常就是拿到下一轮融资时,我们就可以进行部分退出。如果能够上市,算彻底退出;或者被收购也算彻底退出。这个就是融、投、管、退四件事。现在,前三件事基本上都挂了,融新钱比较费劲。美元基金进不来了,人民币基金人家的国资自己直投去了,这就没有什么融了。
那你新钱融不进来,就不用投了,剩下的就是管和退了。还存续的一些公司,我们继续一起喝喝咖啡,聊聊天,这叫管。退,就是要想办法给他们找退路。如果退不出,就要进行清算,或者要求企业进行回购,把钱拿回来。
所以,现在大部分的基金可能都在退的这么一个阶段,大家都在退。这个时候就要去追债了,要去清算了,要让创始人去回购了。因为以前其实像我们这种基金是不怎么逼人回购的,但现在因为国资的基金很多,他们不计个人荣辱的比例就会上升一些,所以现在各种追债也会多一些。
而且这些国资的基金或者母基金,他们投了一些私募股权基金之后,也会要求这些私募股权基金必须得把钱拿回来,不能让国有资产受到损失。按道理来说,像我们以前做私募股权基金的时候,募资的时候会跟人说清楚,这个钱不能保证收益,也不能保证保本。因为私募股权基金有一个规定,就是你一旦承诺收益,这是违法的,因为怕我们随便出去募集老百姓的钱。
所以这个东西一定是不能保证收益的。但是,前面说的好好的,最后你要到基金清算的时候,这些国资可是不认这个账的。他们会摁住你,要求你必须把这个钱给弄回来。如果不弄回来也不是不行,他们会审计你,但这个审计的过程就比较痛苦了。
现在创投圈里的基金的人,尤其是原来的这些FA的人,大部分是在围着国资转。您这个政府有什么样的事情,我们来帮你做一做。如果实在转不下去的人,就失业了。而且现在失业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有些混得好的,已经跑出国了。上一次去新加坡,其实见到了很多的老同事和老朋友。就这些人换了一个地方,继续在做以前的事情,只是没有在国内做下去了。那么,留下来继续做的人,也就是在讨债的这些人,可能日子过得会更加艰难一些,可能未必有我坐在这讲故事这么痛快。
那你说,中国还有恢复创投活力的那一天吗?怎么说呢,创投是属于乐观主义者的行业。如果你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一上来这个事行吗?明天我出门是不是被石头砸着?这种人是做不了创投的。一定是说:“哎,这小伙子不错,我看他行;那家伙不错,我看他行;这个行业很好,我看他行。”就这些人才能去做创投。他要比普通的消费信心或者普通的市场信心,还要再高出很多的人,才可以去做创投。
所以,现在在一个大家普遍信心不足的时候,你说创投这件事情是不是可以恢复?我们只能要去等了。我们现在到2024年了,回过头来看中国这些年来的创投行业,应了那句话:“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也希望最终还是能够有朝一日,看到中国创投行业重新起飞吧。
好,这一期就跟大家讲到这里,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rd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