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音乐28亿美金鲸吞喜马拉雅:是垂死巨头的绝地求生,还是音频帝国版图扩张,深挖背后资本运作与行业洗牌的惊心动魄。
6 月 12
互联网商业故事 28亿美金, AI版权, AI语音, AI音频, IPO, M&A, SMG, TME, 上市, 上市失败, 上海文广, 业务重组, 业绩对赌, 交易对价, 估值, 债务重组, 内容变现, 内容平台, 反垄断, 员工期权, 商业分析, 商业并购, 商业故事, 喜马拉雅, 在线音频, 垄断审查, 字节跳动, 市场竞争, 并购, 懒人听书, 战略协同, 投资并购, 播客, 收购, 数字内容, 智能硬件, 有声书, 案例分析, 流血并购, 深度解读, 港交所, 版权标准, 独家版权, 独立运营, 现金收购, 科技评论, 竞争对手, 纳斯达克, 网易云音乐, 老潘讲故事, 股东, 股权激励, 股票增发, 腾讯生态, 腾讯音乐, 融资, 行业格局, 行业解读, 财经评论, 资产负债率, 资本运作, 车载音频, 长音频, 阅文集团, 音频平台, 音频版权 腾讯音乐28亿美金鲸吞喜马拉雅:是垂死巨头的绝地求生,还是音频帝国版图扩张,深挖背后资本运作与行业洗牌的惊心动魄。已关闭评论
腾讯音乐28亿美金收购喜马拉雅。喜马拉雅在最后时刻终于上岸了,把自己卖掉了,可喜可贺。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潘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今天咱们来讲一讲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的故事。
6月10号,纽交所上市公司腾讯音乐(代码:TME)发了公告。公告里边的信息呢,还是比较模糊的。很多人说你看写得很清楚,为什么模糊?跟大家解释一下。
第一个说是已经和喜马拉雅及其他缔约方签订了并购协议。这一句话里头真的是巨多的艰辛。什么意思?就是你跟喜马拉雅签了个协议,说我被你收购了,这没毛病。还有其他缔约方,喜马拉雅还有其他的很多的股东,大家都要同意一起卖,这个算是过关了。但是,其他的缔约方到底是怎么签的这个协议,并没有讲。具体差异在什么地方,待会咱们在后边再去说。
第二个交易对价呢,是12.6亿美金的现金。然后说是不超过腾讯音乐已发行普通股总数5.1986%的A类普通股。这个大概是值多少钱呢?大概是值15.4亿美金。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增发。原来腾讯音乐有这么多股份,现在呢,我要求增发一部分股份,比原来的多5.1986%。为什么这么个数呢?肯定他是先算好了一个金额,然后呢,按照当天的价格或者过去多少天的一个平均价格,再算说这个一股多少钱,再按照这个多少股数,再重新把它除出来,然后再算出5%点多少这么一个数来。这个是15.4亿美金。
然后再根据业绩表现,授予的额外0.37%股权。这个也是要增发出来的,不在刚才咱们讲这个5.1986%里边,再多0.37%。那这个跟上面的有什么区别呢?上面那个增发出来以后,发给了比如说他的股东,一些债主,发出去以后呢,人家该变现就变现了。可能也是有一个锁定期的,但是这个锁定期通常不长,6个月或者几个月,你就可以直接拿出来卖了。而且呢,这个给人就给人家了,不会变少的,也不会有任何条件在里头。
但是这个0.37%呢,上面写的是什么呢?叫做业绩表现。就我现在给你0.37%了,如果你业绩表现不好的话,其中可能有一部分就没有。0.37%大概是1亿美金多一点点。这一部分呢是给了他们的创始团队。这些人比如说四年里头,每年我的业绩是不是上升了,我的用户数上升了,我的收入上升了,那他按照比例给你成熟出来。如果你没有上升,你下降了,那后边这个大概是拿不到的。所以这个0.37是不太一样的。
所以交易总额呢大概是28亿美金,也有说28亿多的,因为计算数字的时候。
腾讯自己的股价也在发生变化,腾讯音乐的股价也在发生变化。以及不同的AI大模型调用的汇率的出处,可能不一定是完全一致的。我也是用很多的AI Edit给大家总结的数据,反正差不多就这么个数。拿这样的一个美金数去把喜马拉雅整个收下来了,这个钱数呢,大概换成人民币是201.08亿人民币。
首先是什么?需要通过中国的反垄断审查。它所谓反垄断这部分呢,美国FTC是不会管它的。因为这两个公司,甭管腾讯音乐也好,还是喜马拉雅也好,在美国都没什么业务,或者在海外业务都不多,主要都是中国业务。所以需要过的就是中国的反垄断审查,因为他们在音频市场里头已经占了70%的占有率了。
会有一些上来去申诉的,一般反垄断审查就是要有人申诉嘛。网易肯定会上来申诉,字节大概率也会上来申诉。关键的申诉点是什么?就是独家版权呗。腾讯原来也是大量的版权,我花钱买,买完了以后我不让网易用。反垄断嘛,说你们还是要有一个条件能够给人用的,完全的锁定这事不行。
喜马拉雅其实最值钱的部分也是这些独家版权。他跟郭德纲跟一大堆这样的人去签了版权协议,不给别人用。未来的话,这一部分可能在一定的规则下可以开放出来,只要是有一定的规则,这块能过关,大概率都没什么太大问题。
再往下一句话就比较吓人了,叫“喜马拉雅将进行现有业务重组”。这句话的意思是,喜马拉雅并不是所有的业务都进去,有一些业务进得去,有一些业务可能会被单独的拎出来,未必进得去。如果是说整个都进去的话,那就不会有这个业务重组的事情了。现在既然在公告上说喜马拉雅需要配合进行业务重组,就应该不是吃的干干净净的,还会剩那么一点点。
最后呢,是独立性承诺。这个是所有并购协议里头都应该有的部分,甭管是微软去并购暴雪,还是其他的所有并购都有。但是这一部分呢,基本上把它当狗屁听就完了,最后执行都不怎么样。这个独立性承诺就是品牌和产品独立运营,核心团队及战略方向不变,合作伙伴合同以及用户权益不受影响。大家反正听一下就行了。
最后呢,战略协同与行业影响,就是长音频内容、技术研发以及客户资源都是可以进行战略协同了。就是说我为什么要买它嘛,这就是腾讯音乐给出的公告。
下一件事是怎么分钱,28亿美金来了。谁先拿钱,谁先拿股份,谁要去背业绩,谁只能吃大饼,这个事我们是要分清楚的。听着我慢慢讲,先要捋一下,拿钱是要有顺序的。肯定大家想着先要拿现金,当然你说你拿到一些腾讯音乐的股份。
也不是什么特别大的问题。因为腾讯音乐这几年涨得还不错。有些人可能会选择说:“我要先挑,我到底是要现金还是要股份?”但是呢,谁先挑谁后挑,这事是有讲究的。
这个次序怎么排呢?第一件事不是分钱,第一件事要先还债。一定是债务在所有的这些股权的前面。喜马拉雅到底欠多少钱呢?2023年还是有一个数字的。资产负债率大家猜猜有多少?342.27%。喜马拉雅的资产负债率是非常非常高的。你说的资不抵债什么的,都没什么大毛病。他欠多少钱呢?大概欠20亿美金左右(2023年)。2024年我没看,他到底是不是盈利了,估计也很难吧,反正还是在欠钱的一个状态。
但是呢,大家也不要担心。欠的这个钱里头80%是什么呢?就是优先股回购。就是别人投资他了,投资完了以后,一般都会签一个我是优先股,我比创始人手里边拿到的股票有优先权。到四年或者到几年的时候,你该回购我的股份。这一部分呢是占80%。所有的创业公司都有这部分,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那剩下的20%呢?你就得老老实实还钱了。这部分是什么?叫应付账款。比如说我去租了人家的机房了,租了办公楼了,我去租了云计算的资源了,我去购买了版权了。这一部分呢你该给人付钱。或者说有一些人在喜马拉雅上放了节目了,你到时候该给人付钱。这部分钱还没付呢。这块呢大概也有个几亿美金,是要先付掉的。应付账款必须是现金付掉。
下边呢就是优先股回购的部分。那大家就可以商量了,因为给到的现金其实是不够把这部分偿还掉的。它有哪些投资机构呢?最大的机构投资人大概是腾讯音乐,自己在里边占5.33%。那这背着抱着一边沉,我就变成自己的了呗,这个就不用再管他了,这事跟他没关系了。
然后就是机构投资人:红杉、华平、高融致信这些人。那你就要去选,说我到底是要股份还是要现金。因为他有些呢已经到期了的,比如说我四年前投你的,约定好四年你应该还我钱了。这些人呢大概率会要现金。因为基金这种东西呢,它是有周期性的。基金该结算的时候,是可以去还现金的。但是基金结算的时候,也可以去给人家流通股。这个一定要注意。你说我是给你股份了,但是这股份没上市呢,不能流通,这个事是不能去跟你基金的出资人交代的。但是说我这是个流通股,这是可以直接去算是有价证券,可以直接给的。所以他们会去挑到底要哪部分。
还有一个叫SMG的机构。这是谁呢?是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所以喜马拉雅后边是个国企,它是占很多股份的。这些国企的话……
大概率会选择,比如四六开,或者什么样的方式去拿到现金和腾讯音乐股份。你说一点现金不给他,他肯定不乐意。
后进来的人通常可以先挑。他是一轮一轮融资嘛,谁后进来谁先挑,因为他给的钱多,支撑的估值更高,承担的风险更大,他一般会先挑。不是说先进来的人先挑,先进来的时候,喜马拉雅还没那么值钱呢,大家没有承担那么大风险。虽然你在里待的时间长,这是另外一回事。
还有些时候呢,并不是按照大家股份比例算的,里头还有很多的什么反稀释条款,还有一些其他的这种投资相关的条款在里边。在这个过程中的话,可能大家还要商量。所以前面的一句话说:“我们跟喜马拉雅,以及各个相关的缔约方都签了协议了。”这句话里头巨多的心酸。因为我原来做投资的时候,这种协议是非常非常难达成的,这一块的话是需要很长的一个谈判期的。
最终是都谈成了,但是呢,大家并不是按照一个标准的股份比例就把钱拿出来就完事了,这个还是很复杂的。然后喜马拉雅还有一堆战略投资方。前面这些是出钱的:小米、索尼。索尼是给版权的,小米的音箱里边都是绑定的喜马拉雅,这些都是一些有股权合作的这种项目。
然后呢,还有好未来。好未来是把一些课程放在里头,也做一些股权合作。还有阅文集团,阅文集团其实就是腾讯文学嘛。他怎么在里头占股呢?也很简单,你要拿阅文的这些小说去发音频版嘛,阅文在里头也是占一点股份的。
最后是员工期权池。那员工期权池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这一部分呢,就大概率要画饼了。前面我们讲到的发的这个现金,先把应付账款都给他付掉,然后这些优先股再去想办法去清偿一部分。这一部分呢,就已经没办法全是现金了,有一部分是现金,有一部分就得是新发出来那个5%点多的腾讯音乐股票。
员工期权池这一部分基本上要靠画饼了。当然还有一部分是创始人股份。创始人股份的话,大概率是清空了,拿这个0.37%那部分就完事了。带KPI考核的有条件期权,原来比如说你有百分之十几、百分之二十几的这些股份,你就别惦记了。进来以后,你就老老实实把这1亿多美金挣到手。如果你这个业务都完成的很好,等你能够变现的时候,可能这1亿多美金随着腾讯音乐股价的上涨就变成1.5亿或者变成2亿。
最后呢,员工期权池。刚才咱们讲的时候可能画饼,这个呢不是那么严肃。这个里头呢要分成熟和不成熟,因为员工在里头可能也干了好多年了。这个期权池呢也是画好了说,你这四年成熟还是5年成熟,它是有这样的一个成熟期的。一般成熟的部分呢……
会给员工发现金或者股份,通常是让员工自己选。因为这一部分呢,应该是已经跟员工签的有薪资协议,这应该已经是员工的钱了。但是没有成熟的部分,比如说我在这待了一年,四年成熟的,我成熟了25%。那这25%呢,我可以选要钱还是要股份。如果我在这待的不够一年,那就全都没有了。
那你说员工乐意吗?这事也很简单,跟员工承诺说:“你好好表现,等到明年腾讯音乐发期权的时候,我再给你发不就完事了吗?”所以我为什么说员工期权池里头有一部分会变成大饼呢,就是这样的。
这一次并购对于喜马拉雅来说呢,肯定是一个流血并购。它最高的时候估值是43.45亿美金,这一次28亿美金把它卖了,也就是一多半的钱吧,所以肯定流血了。虽然说在最后时机能够卖的出去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距离最高点进入的这些投资人来说,肯定是亏了。
最高点进入这些投资人,他们可能会分的比例更高一些,因为投了这么多钱出来,拿出来的钱变少了,我没法向我的LP交代。在这个过程中,其他一些早期投资人可能就会做一些补偿,或者是他这种创始人就会做一些补偿给他们。现在28亿美金能卖掉,已经算是谢天谢地了。
喜马拉雅呢,是经历了四次上市都失败了。最高峰的估值是2020年的43.45亿美金。2021年5月就到纳斯达克去申请上市去了,43.45亿,同样的预期市值。结果呢,遇到了两个事情:第一个事情中美监管环境发生变化了。原来中国互联网企业到美国去上市还是比较普遍的,但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不太一样了,要求是保护数据安全了,要去审查了,没上去。
而且另外一个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它的竞争对手荔枝FM上市了。因为你一旦有这个竞争对手上市了,人家把财报一拿出来一看,原来你这个行业就是这么挣钱的,或者就是这么不挣钱的。大家一看完了以后,对他就没什么信心了。所以2021年5月最后上市失败。
2021年9月大家注意,这个时间非常非常近。我觉得能给当时他们去做上市准备的机构也是拼了老命了。四个月就可以把纳斯达克上市的文件整个修改到香港联交所去上市,这个还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这么近的时间,第一个是上市准备团队非常强,第二个是什么?就真的着急了,再不上市可能真的要挂了,所以赶快去折腾去。
到香港联交所报了多少钱呢?500亿人民币。这个报的数呢,要比前面这个43.45亿美金要高出接近一倍去了。因为当时香港上市呢,估值都普遍比较高。结果呢,香港市场的流动性不足。
投资者对于长音频赛道没什么兴趣,也没有满足香港联交所的盈利门槛。纳斯达克上市不要求盈利,亏损也可以上市。但到香港联交所上市,必须盈利。然而,喜马拉雅在2021年净亏损36.996亿人民币,因此无法上市。
2022年3月,喜马拉雅再次尝试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但未公布预期市值。市场对其裁员40%、降薪控费等短期扭亏措施的可持续性存疑。这种措施如同饿肚子瘦身,瘦完后可能报复性反弹,效果难以持续,因此再次被拒绝。
2024年4月,喜马拉雅仍坚持上市,声称“不上要死”,并降低估值至200亿人民币,较之前的500亿腰斩。然而,其营收增长几乎停滞——2023年营收61.63亿,2024年仅同比增长1.7%。对于互联网企业,1.7%的增速难以接受,高增长性消失。
用户增长也陷入瓶颈,月活增速从2022年的8.7%降至2023年的3.9%。核心业务如付费订阅、广告收入增长乏力,广告收入甚至连续两年下滑。即便上市,前景也不乐观,参考荔枝FM上市后的衰落。
腾讯音乐近年发展良好,市值从2022年的145.9亿美金增至2024年的282亿美金。其8亿月活用户稳定,订阅率持续上升,付费用户数和收入增长。
宣布收购喜马拉雅后,腾讯音乐股价一度涨10%,但开盘后回落,最终仅涨1%。市场对整合效果持观望态度,不确定能否带来增长。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的真正意图尚不明确。
用户也不会再增长。虽然喜马拉雅也有几亿用户,腾讯音乐有8亿用户,但是这个中间的重叠率一定是非常非常高的。
你技术团队?喜马拉雅能有什么技术团队?你说我看上喜马拉雅技术团队了?这个不要扯。你整合进来以后,可能先要跟懒人听书的团队先整合整合。就是腾讯音乐里头,原来不是没有长音频平台,他原来27亿人民币买了一个平台,叫懒人听书。懒人听书原来是阅文集团的,腾讯文学下边的一个团队,后来被腾讯音乐买去了,现在玩不转。那我现在再把喜马拉雅买下来,那两边先整合呗。你们原来懒人听书的这个技术团队还在这坐着呢,两边看看怎么去拼凑一下。
现在真正需要竞争的,其实并不是其他的音乐平台,或者是这些音频平台。你跟这些竞争基本上已经结束了。腾讯音乐也好,喜马拉雅也好,在跟谁竞争?他实际上在跟视频和短视频平台竞争。你比如说我现在用YouTube,YouTube也有这个YouTube music,甚至让我把大量的视频直接转成播客,大家直接去听就完了。你像这个抖音,抖音也有这样的功能,叫听抖音,你可以把抖音的视频直接关掉,直接光听就完了。他现在在需要跟这些玩意去竞争,那就完完全全是不同层次的竞争。
所以整个的并购呢,对于用户层次、对于技术层次来说,应该是没有帮助的。他的这种真正的竞争态势也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那你说到底能获得点什么呢?腾讯音乐也不傻。
第一个呢,就是获得大批的长音频版权。在这一块呢,喜马拉雅还是花了很多的钱,积累了非常多的音频版权在这。腾讯音乐说我给你买下来。当然这个长音频版权呢,一方面是喜马拉雅的价值,另外一方面的话,反垄断审查也就审这一块。长音频版权,我就不让别人使?这事肯定是不行的。你肯定还是要开出条件来,大家都能使,只是内部使用的时候,可能有一个相对优惠的公允价格。你看我用了两个形容词,一个叫优惠,我毕竟是内部嘛;第二个是公允,你差太多也不行,差的差太多还是垄断行为。所以要做这样的一个厘清吧。
真正喜马拉雅里头比较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很多的智能设备和汽车厂商的合作合同。比如说像我们家买的投影机,它就是跟网易云音乐签的这个合作合同,他可能也会去跟喜马拉雅签合作。很多的汽车品牌都是去跟网易云音乐和喜马拉雅签合作合同。为什么?因为网易云音乐肯定要的钱少,各种条件比较宽松嘛。那喜马拉雅呢?你不可替代嘛,你是最大的长音频平台,我必须要签一个。不签这玩意,回来我就没有听书这个功能了。
为了我整个功能的完整性,我一定要签一个。所以呢,在这样的平台里头,喜马拉雅算是占有率非常非常高的,应该有接近1万家跟他签了协议,9,000多家吧。腾讯音乐呢,是在跟网易云音乐两家在打。很多的类似这样的平台,都会选网易云音乐加喜马拉雅。现在两边一合并,那网易云音乐一看,后路被人抄了。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对于喜马拉雅来说。
为什么说他是在最后的一分钟上车?被卖掉了算是可喜可贺的事了。因为AI语音大潮已经来临了。你现在让AI读出来的东西,比人读的还有感情呢。那你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跟一堆人去签一堆的版权协议,这个到底有什么意义?这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时候。我现在在AI语音大潮来临之际,把这些长音频的版权大户全都买下来,价格肯定你已经没法去衡量,到底怎么划算。这事你已经没法算了。
腾讯干这个活就要一个东西是什么?就是要争夺AI时代的音频版权标准的制定者,要争夺这样的一个位置。比如说用老范讲故事的语音,给你念了一个别的什么小说。老范讲故事有没有版权?写小说的人有没有版权?这个标准现在没有,后边肯定是需要去制定标准。现在腾讯音乐说了,我需要去参与这个标准制定,抢夺这个标准制定者这个位置。
最后总结一下,腾讯音乐用喜马拉雅去年准备登陆港股的预期市值,把喜马拉雅打包给收起来了。喜马拉雅、荔枝FM等长音频平台,已经是穷途末路了,再不出手基本上就废了。所以真的是最后一秒钟直接跳船上岸。对于喜马拉雅的老股东来说呢,算是有了一个交代。对于腾讯音乐来说呢,也算是有一定的价值。智能设备和汽车的合作商,这块对于腾讯音乐来说是有价值的。老的这些版权,对于腾讯音乐获得在AI时代版权厘定的这种标准制定者的位置,是有价值的。
好,这个故事就跟大家讲到这里。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rd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