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月之暗面与金沙江创投的仲裁纷争!投资圈内幕揭开,背后的利益博弈令人瞠目!
12 月 09
AIGC 中国创投, 仲裁纠纷, 企业发展, 企业拆分,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塑造, 信任危机, 公司估值, 公司合并, 公司成长, 公司战略, 公司治理, 公司股权, 公司财务, 公司重组, 创业公司拆分, 创业合伙, 创业投资, 创业机会, 创业经验, 创始团队, 创投风险, 创新目标, 创新经济, 募资波动, 受托责任, 合作关系, 商业创新, 商业模式, 商业策略, 商业经营, 商业谈判, 商业趋势, 基金管理, 大模型公司, 天天优质, 市场份额, 市场分析, 市场定位, 市场竞争, 市场风向, 张予彤, 循环智能, 战略投资, 战略操作, 投资人内斗, 投资决策失误, 投资决策流程, 投资分析, 投资合伙人, 投资回报, 投资困境, 投资基金, 投资手段, 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最大化, 投资机会, 投资机构决策, 投资机构管理, 投资策略, 投资管理, 投资组合, 投资经验, 新兴公司, 新经济体, 月之暗面, 朱啸虎, 科技创新, 股东分歧, 股东博弈, 股东管理, 股权投资, 股权稀释, 股权置换, 融资挑战, 融资方案, 融资策略, 行业分析, 行业趋势, 财务困局, 财务规划, 资本压力, 资本市场, 资本收购, 资本流动, 资本结构, 资本运作, 资源整合, 金沙江创投, 金融变革, 金融战略, 金融科技, 风险投资, 风险控制, 风险评估, 高估值困境 深度解析月之暗面与金沙江创投的仲裁纷争!投资圈内幕揭开,背后的利益博弈令人瞠目!已关闭评论
月之暗面跟金沙江创投之间的仲裁闹剧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好,这里是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今天,作为一个曾经当过投资人的人,跟大家分析一下这背后的故事。类似的事情不能说每天发生,但在创投圈里真的不算一种新鲜事。
就是一个公司分拆了以后,大家对于再分配的股份有一些不同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引起仲裁,引起仲裁其实算小概率事件。就这种分拆以后,大家对于股份分配或者对于价值的分配不是那么认同,这种事情还是蛮多的。但是仲裁可能几年赶不上一回。这一次就算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因为月之暗面算是中国大模型公司里边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个。甭管是它的产品的效能,还是说他们融资的情况和Kimi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都是比较大的。那么这个当红炸子鸡,肯定是比较容易引起关注的。
咱们今天分几个环节,跟大家拆解一下这个案子。第一个,这种从原来公司里分拆,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或者一般是怎么个拆法。第二个,投资机构一般是怎么来决策的。第三个,是投资人的受托责任到底是什么。然后呢,朱啸虎到底指责了一个什么样的事情,就是金沙江创投的老大朱啸虎,杨植麟到底是承认了一些什么,或者如何回应这件事情的。以及在这件事情上,双方到底有什么不可放弃的底线,为什么到现在为止依然没有折腾完。我们从这几个方面跟大家解析一下。
首先,咱们想一下创业企业的分拆。分拆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第一个,合伙人不合。有CEO、有CTO、有什么产品负责人,还有其他的各种资源的人,大家最后没有办法一起共事下去,那么就进行分拆,这个事是很正常的。还有的时候,投资人股东之间的意见不合。这几个投资人喜欢这个合伙人,那几个投资人喜欢那个合伙人,或者喜欢不同的方向。这些投资人认为说这个公司可以继续长大,那些投资人说赶快卖掉,那么这个也有可能会造成分拆。当然,还有的是钱花光了,估值太高。这什么意思?现在有很多的大模型企业融了很多钱,他们的估值非常高。
而且,这些大模型企业并没有很好地去盈利,没法挣钱。那你在一个这么高的估值下,想要再去融资的时候,就会遇到一个问题:我们再去找新的投资人了,人愿意给钱,但是你原来的估值太高了,你必须把这估值降下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老投资人就不乐意。因为大家要注意,一旦你在新融资的估值降下来,那么对于一些老投资人来说,就相当于他上一笔投资亏掉了。特别是很多有国资背景的投资人来说,他们是不希望看到这种事情的,这也算国有资产流失,这个很麻烦的。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一些分拆的情况。当然,还有一种分拆情况是什么呢?就是新投资人太贪心。这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因为有的时候新的投资人进来以后,觉得你们前面的投资人给的钱都花光了,现在没有我这笔钱你就活不下去了。咱们是不是可以把以前的投资人踢出去?有的时候也会有投资人干这种事情,虽然不是特别多,但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发生这些情况的时候,这个公司就会进行拆分。
这个分拆的方式有几种。第一种就是最简单的,直接走人。原来一部分的创始人就离职了,我去创业去了,或者离职了以后混一段时间再去创业。因为很多创始人身上会背着敬业条件,他们拿到上一笔钱的时候,告诉他说:你一旦离职了或者离开这公司,多少年之内是不允许再去做同样事情的,这样也可以对他们进行绑定。但是也有一些原来认为没有那么核心、没有那么重要的合伙人,他们就离职以后创业去了,这个事是存在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进行内部股权置换。什么意思呢?就是合伙人你在原来的公司里头也是有股权的,这个股权也是有一定价值的。比如说这公司值了1亿人民币,你在里头占了20%,你也值2,000万。这个时候一般会进行置换:这个部分我要放弃,换什么呢?我原来在这边分拆出来这个公司,按道理说原来这个老公司应该是在里边占股份的,甚至占100%。那我现在放弃我原来在这个老公司里边占的股份,我换成我新公司的股份,相互之间进行置换。也有人干。
月之暗面,他们就是采用了这样的一种方式。在分拆的时候,甭管为什么,杨植麟跟原来的CEO尿不到一壶里去,说我们要重新开搞一个新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说我们以前在上一个公司叫循环智能里面的股份我们放弃了,但是我们换的是什么?换的是月之暗面里边的股份。你循环智能你也要放弃,双方的进行对调。在这样对调完了以后,那么大家按照一个相互认可的价值去重提占股。
所以最后,它等于是循环智能在月之暗面里头占了8%点几,还是7%点几的股份,反而占了一点点。你说是不是就亏了?其实不能这么讲,因为循环智能当时毕竟也是融了很多轮钱,也很值钱了。月之暗面当时刚拆出来,那未来到底行不行,这都是两说的。你也不能说当时拆出来的时候,我们就看到这个公司以后一定行,我们一定要多占一些。你如果真的觉得他一定行,为什么让他拆?就干脆说你就管呗,你说什么方向我们就去做,不就完事了吗?你就没必要分拆了吗?
所以当时一定是对月之暗面的这种价值有一定分歧,才会让他这么去分拆出来。他们肯定是觉得杨植麟放弃的循环智能的这个股份会更值钱一些,所以他们在新的公司里边占的就比较少。
分拆了以后,老投资人对于分拆的态度其实也很简单。第一种就是支持分拆,给钱啊,你一旦拆了以后,我们愿意接着投新公司,我们看好原来那个公司,让他继续在那混下去就完事了。第二种就是拒绝不签字,说我们不同意分拆,我们觉得分拆的这个方案不合适,不愿意签字。第三种就是冷眼旁观,字我也签了,我也同意你分拆,但是我也不给新公司钱,我按照老公司在新公司里占股的这种方式,间接在新公司里持股就完事了。
这一次的金沙江创投实际上就采用的第三种方式。他不看好这个新公司的发展方向啊,但是他还是签了字了,因为在这个圈子里头有一个很重要的话,叫莫欺少年穷。万一他出去了以后行了,你现在难为他一道,那他出去以后万一真做起来,他恨你这玩意没必要吧。
在这个圈子里头混,创投机构内部的决策流程是什么样的?就金沙江撞头说,我们决定不投这个事情。创投机构一般是这样的一个组成架构:最底层的是研究员、分析师,或者说叫投资助理。这些人是去做各种行业研究的,或者是做一些杂事。
再往上就是投资经理,真正干活的人实际上是投资经理。再往上是合伙人,但合伙人还分小合伙人大合伙人,这个是不一样的。很多的基金里头,实际上最上面是一言堂。你说升级,从投资助理或者叫研究员,一直升级到投资经理,升级到合伙人,这个一般升的都是小合伙人。真正在上面拍板的,实际上是大合伙人。其实这小合伙人就说得好听而已。
是有一些合伙人也好,或者是投资经理也好,因为投了项目,你要在里边派董事加入董事会。万一人家开会说把你干掉了,或者给损害你利益了,你总得有自己人在里头听着。所以还会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一些投资公司里边的这些人,他们会到被投企业里边去当董事。但是,他们一般不会对于这个再往后的投资做出特别大的意见和建议,通常就是看摊儿的。
我们叫融投管退,这个融资投资管理,被投企业退出,这个就是管理被投企业。这件事就是这帮董事干的活,他们一般在这个投资基金里头,话语权其实没有那么大,或者说没有那么重要。
那么一般的投资机构,他们会有一个叫投资决策委员会的东西,来决定投不投。比如像这个月之暗面,从原来循环智能分拆出来了新的公司,大家投不投。一般应该是坐下来开会,投资经理也好,或者是派到这个公司里做投后管理的董事也好,大家来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由投资决策委员会来投票。
但是很多的基金其实最后还是一言堂,还有一个最终的老大,这个人最后听了所有人的意见以后,一拍脑袋决定我干还是不干。那这个金沙江创投,他这个老大就是朱啸虎,他来决定干还是不干。他上一次决定不干,签了字了,新的公司分拆了,但是新的公司里头他不占股份,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了。这一次朱啸虎提出的。
说你们违反了投资人的受托责任,这是什么东西?这个里头就是涉及到他这个决策里边,他觉得他被骗了。为什么?因为给他提供决策意见的这个人,是他的一个合伙人,也是当时他们投资了循环智能,派进去做董事的这个人。他提供了意见,导致他做出了错误的决断,没有去进行相关的投资。而且当时做董事这个人,还自己在这站面里头,占了很大的一个股份。
所以他这个叫违反了受托责任。这个东西是什么?基金里头的钱不是投资人自己,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基金里边的常见组成部分是GP和LP,GP是普通合伙人,LP是有限合伙人。实际上说白了,就是真正在外边号称自己是投资人的这帮人叫GP,就是普通合伙人。这些人有的是有钱的,但绝大部分是没有钱,或者说这个基金里边绝大部分的钱其实不是他们的。这个钱是谁?是LP,是有限合伙人的钱,就是他们负责出钱,但不负责管理公司。
为什么他有限?你的责任就是出钱的。但是你说我拿着人家的钱回来挥霍,这事肯定是不行。所以这个里就有一个受托责任,投资人要管理别人的钱,要替别人投资。那么在这个时候,忠诚就最重要了。你说我拿着你的钱出来,都揣自己兜里了,或者出去花天酒地了,这个事肯定是不行。或者是说有一大堆项目,这个亏钱的项目你上,赚钱的项目我来,我来,我来,这个也是不允许的。这都属于投资人的受托责任。
那么一旦这块受损了以后,整个的投资架构的体系就崩溃了。你像人家出钱不管理公司,另外一拨人说我们只出一点点钱。这个GP一般不会说一点钱都不出,就只出一点点钱,但我们管理公司,管理这么多钱,甚至我还要去收管理费,说我们管理那点钱替你去投资了,以后每年要从这个钱里面去抽钱出来给自己发薪水的。在这个情况下,大的前提是什么?是信任,LP你得信任GP,完完全全为你负责任,你才可以做这个事情。
但你一旦背弃了受托责任,等于这个信任就不存在了,那么整个的体系会崩塌。因此,这块是一个很严重的指责。
投资人在被投公司里单独占股的这个情况到底算不算违规?因为他指责了当时金沙江创投的一个合伙人。在这个循环智能里边,他是董事,在开会决策时同意分拆方案的情况下,他去签了字。在新的投资过程中,他误导了金沙江创投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导致金沙江创投错失了投资月之暗面的机会。但是他自己个人在里边是占了股份的。那么,这件事情到底算不算违规?这个事比较灰色。
第一个是必须披露。在向公司内部做各种陈述之前,首先得说我在里面占股份了,或者人家承诺给我股份了。这事要说,如果你不说肯定是有问题的。而且经常还有很多基金要求你必须个人占股份。正常情况下,基金投资了一个项目,基金占股份,但是有很多基金要求投资经理跟投,或者是主导这个项目的人要跟投。这什么意思?你不能每天拿别人的钱玩来玩去,而自己不往里头放真金白银,这事不行。你要用脚投票,每一次投案的时候,自己也得往里放钱。这其实是一种捆绑,对吧?
这对于这些投资经理也好,或者是一些投资基金的合伙人也好,他们在做投资决策时会有比较大的约束,这确实是存在的。但是所有这一部分的个人占股都是事先约定好的规则,大家按照规则做,这也不能说你想多占点,想少占点。这个案子你就想让基金投,自己不想跟,没有,都是按比例来做的。但是隐瞒而且占据很大的股份,这件事肯定是有问题的。
所以朱啸虎的指责到底在指责什么?他提到一个人叫张予彤,一位清华的女学霸,她当时作为金沙江创投派驻循环智能的董事,提前获得了大量的月之暗面股份。而且获得了以后,并没有去跟金沙江创投说,也没有再去跟循环智能的其他股东进行披露。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协调运作了月之暗面的分拆过程。这件事情他认为是有巨大问题的,而且他认为张予彤做出了对于金沙江创投不利的各种引导,因为如果没有她在这里边折腾。
没准金沙江创投说:“我们干脆不同意你分拆就算了。”或者说:“我同意你分拆,但是我在后边去追加投资。”这个都是挺好的一个结果。但是现在就变成了一个说:“我们这边同意你去分拆了,但是我又没有在新公司里占很多的股份。”这个事朱啸虎觉得他被诱导了。
所以朱啸虎最后讲的是什么?就是其他的我们都可以赦免你,你从这个前面的公司离职。而且他认为说:“你们不是离职去创业了,月之暗面也好,Kimi也好,这些产品是在上一家公司已经做了两年了。你是花了我们的钱做出来的,否则你也不可能说直接开一个新公司,闪电般就把产品拿出来。”那么这个事肯定是不对的啊。这件事情我们都可以去原谅你,这个价格也就这样了。我们也不再要求你再去赔钱或者再去重新算价格,就这样。
但是张予彤这个事必须要切割,必须要认错,你一定要把它扔出来,要不然后边咱们没法见面了。而且张予彤必须要承认错误,说:“对不起啊,当时我拿了这个月之暗面的钱,做出了一些对金沙江创投做决策不利的,或者说诱导性的这种陈述。”这个事是要出来认错的,这是朱啸虎最后指责的关键。
那么杨植麟的回应是什么?是他其实基本上承认了朱啸虎的指控。他讲的是:“张予彤的股份是后期逐渐成熟的,一开始我并没有给他。但是随着他逐渐的做出贡献,或者是逐渐的兑现他的各种承诺,我再逐渐逐年的把这些股份给他。”他是讲了这样的一个话,这个话其实就相当于是承认了朱啸虎的所有指控。
为什么?这种投资人进入到被投公司里边去管理他们的投融资项目,你一开始承诺的那个股份,虽然你一开始没给他,但是这个东西也是作数了。他等于一开始就承诺了给百分之十四,答应给这么多股份。这是非常大的一个数字,因为我自己原来也是作为一家基金的合伙人,加入到了我自己投资的一个案子里边去,在人家那里头也是去帮人做投融资。这个事情其实是很相近的一个经历了。但是我最后拿到的股份就非常非常少了,你能够拿到百分之十几的股份。
这个基本上就是创始合伙人。其实你在新公司里头,不是一般的位置了。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这个等于一开始你就是承诺,甭管你后边是逐渐给的,还是逐渐成熟,还是怎么有对赌,这个都没有任何意义。你是一开始就承诺了,给了这么多股份,这一件事基本承认了。
为什么大家都相互拉着不退呢?朱啸虎说:“你把他切割干净,我们就可以坐下来谈了,我们就原谅你了,咱们这事就接着往前走了,大家继续在创投圈子里往前混。”杨植麟说:“没有这个问题,我们感谢所有的循环智能的股东,也感谢循环智能的老板,也感谢循环智能的投资人和现在月之暗面的投资人,我们都感谢张予彤。在我们这里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这个股份是逐年成熟的。”他等于把这个话抹稀泥抹在这了,等于两边都没有彻底退出。
我们到底是不是要去分割张予彤这个人?是不是张予彤要出来道歉?他都没讲。那么为什么大家都拉着不放?原因也很简单,这个当红炸子鸡,谁也丢不起这个人。通常这种情况下其实不太会走仲裁,只有利益非常巨大的时候,才会去走仲裁啊。因为这种分拆,首先10个分拆里头,可能9.9个都直接废掉了,拆出来那公司就废了,或者留着那公司也废了。拆出来那公司突然大红大紫,这种机会其实是非常非常少的。
一旦拆完了以后,新的公司大红大紫了以后,对于原来的基金来说压力是很大的。比如像朱啸虎,他就相当于是皇帝的心意里头,谁也不能承认自己是傻子。他也不能承认说当时我没看好,我当时看走眼了。当时我记得他还跟傅胜吵架,说我就不看好这些做to C端的大模型的公司,他们根本就不挣钱,一点机会都没有。结果现在人家风生水起,在中国的做大模型的这些新兴公司里头,排的非常靠前了。
因为像中国做大模型公司里头,比如说百度、腾讯、阿里、字节这种,其实你没法跟他比,那是老牌的互联网企业。虽然字节还没上市,但是那也是一个几千亿美金的公司,对吧?你没法跟他比,所有新创业的公司里头。
跑得最快的一个就是Kimi,而且拿了阿里的投资,拿了很多这种大厂的投资。未来的出路也不用那么担心的情况下,朱啸虎,你当时咋就没投?而且你是最有机会的,你是循环智能的股东,你咋就没有冲进去把这个便宜得到?这个事肯定他是不能承认自己傻的。
所以当时决策的时候,张予彤到底是怎么在内部的决策会议上去陈述的这件事,这个肯定要去掰扯一下。但是现在这事大概率是没法掰扯。为什么?因为如果金沙江创投内部有一个完整记录,记录上张予彤诱导朱啸虎不要投资,那么朱啸虎就可以完完全全把这事推到张予彤身上。你看,他骗了我,让我不要去投资他,最后我们就没有投资,结果他自己在里边占了股份了,这个事肯定是不对的。
那么问题现在是什么?朱啸虎他也拿不出这东西。大概率是张予彤当时力主朱啸虎说你投吧,这个新的方向一定是对的。朱啸虎断然拒绝了,但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要证明说我还是正确的,这跟我没关系,被人骗了,一定是要走这条路。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金沙江创投的LP,也就是给他出钱的这些人,现在心里肯定也很不舒服。我出了钱了,你投中了前面那个公司,分拆出来那公司你没投,现在新出来那公司大红大紫了。你在前面原来那公司里头做的所有投入,最后感觉不是那么心理平衡了,一定是这样的。就要会问他说,朱啸虎你当时为啥放弃投资?
对吧,这个时候他不会出来讲说当时我就觉得不看好,我就认为这事肯定有问题,还为这事跟这个圈子里的很多的大佬去吵过架,这个事一定是不行的。朱啸虎现在肯定没法接着说这话了,对吧?
那么现在肯定是要去找一个后账的。如果当时朱啸虎决策投资了,张予彤可能现在依然是金沙江创投的合伙人。那可能张予彤拿的这个百分之十几的股份,就应该是在金沙江创投手里头。
那么投资人这种职业,他其实靠两个东西去生存,一个叫眼光,一个叫诚信。你当时投这个案子的时候,你决定不投,结果后来大红大紫了,那么你的眼光对不对?
朱啸虎是没法接受这种质疑的。另一个就是诚信,本来应该是基金的利益,应该是属于所有LP的利益,结果你被一个当时的基金里面的合伙人,直接变成他个人利益了。这件事情他也是没法承受的。所以在这个事情上,朱啸虎只能一直坚持下去,说这个事我就不认了。
那对于杨植麟来说,你说你放弃了呗,这个就把张予彤卖掉不就完事了吗?但是他也没法弄,因为负责投融资的人是会知道很多公司内部以及公司与基金之间的这种交易细节,或者很多桌面下的这种东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是没有办法割舍的。真把这人扔出来,那么他可能真不一定说出点什么事来,所以只能是抹稀泥坚持到底。
那么这个事情最终的解决方案应该是什么样呢?一个张予彤,目前其实也没有正式加入月之暗面。他手中的所持有的月之暗面的这部分股份,其实是可以作为很好的筹码的。Kimi现在其实也看不出来能够独立做成一家大公司的这种前景,所以最终被收购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未来可能有些基金或者大公司是愿意认可张予彤手里这14%的原始股的价值的。
那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动了。怎么个动法?就是张予彤你成立一家基金,那么这个基金里头有一部分是你持有的这个月之暗面的股份,还有一部分,比如月之暗面再给你投一些钱,或者还有一些想要去收购月之暗面的公司,想要再去后面加码投资他的公司,说我们一起再往里放点钱。后面张予彤你就接着去做其他投资,这个事情算解开了。
至于金沙江的这种恩怨,等到那个时候,看有没有更大的大佬出来,愿意抹这个稀泥。有人上来抹一下,金沙江创投也好,朱啸虎也好,还是会下这个台阶的。大家最后把这个稀泥抹掉,这一部分里头,可能这个金沙江创投还是可以得到一部分的。啊,14%你说我都要,这事肯定不行,但是你说这个里边,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占一点点,或者说我少出一点钱,多占一点?那这个时候其实很多是可以谈的。这个事情在整个创投圈里头,不算是个特别新鲜的事情。
但是,赶上了现在整个大模型这么火,月之暗面又是中国大模型,新创公司里头的当红炸子鸡,基本上说他是第一没什么问题。他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定是会引起关注的。而且涉及利益这么大,大家也都不太敢随便往后退。这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咱们通过这个案例,跟大家讲一讲创业公司怎么分拆,投资资金怎么去决策,基金内部的各种责任,以及他家到底在抢什么事,也就如此了。
好,这一期就跟大家讲到这里。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rd讨论群。也请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