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科技CEO王兴兴给高考生的建议火了,他真正想说的不是选什么专业,而是揭示一个99%家长都不知道的、决定孩子未来的高校底层真相。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给高考生的建议火了,他真正想说的不是选什么专业,而是揭示一个99%家长都不知道的、决定孩子未来的高校底层真相。已关闭评论

宇树科技的王兴兴给高考生的报考建议突然就火了。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

宇树科技呢,就是在春晚上让机器人转手绢那公司。他们家的老板王兴兴,号称是因为英语没考好,所以就留在国内了。公司的名字叫“语文跟数学”——宇树科技,因为没有英语。但后来人家辟谣了,说不是这样的,我们这个是“宇宙间的科技树”,不是英语没考好。

这个哥们最近还有一件事火了,是什么呢?他应该是上完硕士就出来创业。给曹德旺大学做校长的老教授最近突然问了一个问题,说:“王兴兴如果去上博士的话,他还能有这样的成就吗?梁文峰如果去上博士的话,他还能做的出DeepSeek来吗?”当时问的很多人哑口无言。

现在,王兴兴给高考生给了一个报志愿的建议。6月23号,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发了一篇文章,说:

“各位即将进入大学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大学不同于高中,方向千行百业,每个人的选择性非常多,每个人有更多的自我发挥空间。在面对影响自己未来的专业选择上,难免会感到迷茫。

在这个AI加机器人的时代,站在这个激动人心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技术爆发点前,如果大家想投身巨深智能行业,我结合自身的经历给出一些小建议:

1. 如果你从小喜欢拆解、维修一些电子产品,或者动手DIY做点东西,推荐学习机械或电子相关专业。具体的专业细分名字很多,请注意区分。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学校和专业,大家最好直接去对应学校的官网,直接看看具体的详细介绍,看看老师们在做什么课题或者项目。哪怕专业名字一模一样,每个学校的差别也是非常大的。中间如果想多学习AI,也可以多花时间自学。

2. 如果你对智能如何产生感兴趣,如果你有AGI的梦想,且数学还不错,推荐直接学习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也一并请直接多查查对应学校的详细信息,甚至可以直接先去对应实验室看看。当然,还建议中间可以稍微花一些时间学习一些硬件相关的原理,比如自己动手画个PCB板子,简单实用。

当然,现实里大多数同学没有那么幸运能直接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或者进入以后发现不适合自己,或者不喜欢。这其实完全不是大问题,非常常见和正常。请不要放弃努力,寻找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寻找新的方向,并请一定努力去实践。你可以转专业,哪怕转不了也一点问题没有。你可以直接去找自己感兴趣方向的老师直接沟通,去他的实验室做事,甚至完全可以直接全都自学。

后续上学时,请大家也不要局限于书本和论文。”

具身智能是物理世界的智能,一定要多动手:拧螺丝、调电路、写程序、抵bug。马上自己动手编程,进入实验室参与机器人比赛等等,在实战中迅速提升自己。我自己至今也还会自己直接上手拆解零部件、敲敲代码等等。

如果你想成为最顶尖的人才,一定要脱离课本,主动持续学习。学习当下最前沿的科技领域,或者关注顶级学术会议、最新论文等。积极参与最具探索性的开源项目,并尝试复现和改进。与同样渴望挑战边界的同学、研究者组建小组,共同探讨前沿问题,碰撞思想。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成为全人类未来科技方向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最后,我想说在未来的学业中,你们或许会感到迷茫,不知前进的方向。但不要担心,每个人都会迷茫,我也一样。在大学期间,要较多的探索自己的多种可能性,多尝试找到爱好点和擅长点。如果你的爱好恰巧也是你擅长的,那恭喜你,你找到了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在成长过程中,你们可能目睹了一次又一次的时代浪潮,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奇迹:外贸、房地产、基建、互联网、消费电子、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等。可能你们会羡慕前人,觉得机会变少了,觉得宇宙的科技树没有太多可以探索的了。但请不要灰心,AI和机器人的时代才刚刚开始,还有大量的挑战和机会在等你们。每一代年轻人有每一代年轻人的机遇,大家一起加油!

写的还是非常好的。我对于宇树科技和王兴兴本身并没有特别多的了解,但是写的这个文章我还是非常喜欢。

首先咱们稍微的解读一下,王兴兴到底说了几件事,以及他为什么要这么说。他第一个事讲的是什么是宇树科技:是科技公司,而不是玩具公司。我们也要参加鼎会,要去学习学术论文。宇宙的科技树嘛,它这个名字是这么来的。宇树还远远没有探索到尽头,还有大量的东西需要去探索。而且现在是AI加上具身智能,或者叫机器人,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一起去做科技吧,不是生产玩具的。这个是要树立一个公司IP,这是干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呢,其实他在说清楚一个什么?不是在建议大家怎么报专业,他在说我要招什么样的人。要什么呢?能够主动去发现并参与到行业最新研究方向上的人。你说我考试及格,随便瞎混一混,这种不是他要的人。互联网甭管大厂小厂吧,一般招聘都是这样的一个标准。

再往后呢,是要有动手能力,觉得动手去改进一些东西有意思,并能够从中得到乐趣的人。这个是他要招聘的,因为他毕竟是做机器人的嘛。你说我光是刷个论文,你到这样的公司里是不行的。

因为我们以前也遇到过这种纯刷论文的人来应聘。这些人其实是干不了活的。最终在公司里边,还是要解决很多工程上的东西。工程上的东西呢,可能没有论文让你去参考,但是还是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如果你说我看到烙铁就头疼,这个可能不太适合做工程。

再往后呢,再讲数学大神。研究AI底层技术的同时呢,也请动手玩点儿硬件。因为现在大家知道,AI肯定是未来的方向。而且很多搞AI基础研究的人,都是数学特别好的人。这些人呢,大多其实动手能力不是很强。他说你们这些人,也去研究一下硬件,画画PCB板(就是电路板),也是需要的。当然了,里头也说了一些场面话了。比如说没关系的,你如果选不到满意的学校和专业,你进去以后,还要努力的发现自己的兴趣。只要你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我感兴趣的事情还我擅长,这种人宇树科技可能也要。他基本上讲了这么几个事情。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王兴兴的建议呢?至于有多少人愿意上宇树科技去上班,这个咱不管。如果咱们家里真的是有考生,或者周围有考生的话,我们怎么解读这件事情?其实绝大部分的家长可能压根看不到。他们还在研究说我应该怎么去选专业,怎么去选学校。对于这些家长和学生来说,你让他去把这个招生简章研究明白,2,900所学校,1,600多个专业,你想把这东西选明白,本身就很费劲了。

而且呢,很多的专业从专业名称到专业简介呢,还极具欺骗性。你要想去伪存真,从里边去找到这个真正他在教什么,还是挺难的。有一些比如说it圈的人,稍微关注一点,知道宇树科技干嘛的,知道王兴兴是谁。这些人呢,可能他们也没有能力去研究教授的具体方向。这个不是写在招生简章上的东西,而是你去看看教授参加什么样的会议,发表什么样的论文。这些研究最终的论文到底在写什么,在哪个方向上在起作用。这个其实已经绝对的超越了大部分人的认知能力了,不是普通人能搞定的。

所以呢,他们会发现有这样的一个信息差。他们会发现一个新的焦虑。这些人其实是没有办法的,他会感到痛苦。说我看到了一大堆的学校的简介,先看到了招生简章,看到了专业介绍。但是呢,里头到底在干嘛我不知道。他们就已经发现了这个世界真正运行的底层一角了。

从我们这种it人士来看,或者叫工程人士来看的话,很多的这种招生简章的专业介绍、专业名称里头的一些未来方向、憧憬什么这些东西呢,相当于是前端程序员写的网页。他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转化率。至于底下到底干什么呢?说你这个里头教授到底在研究什么方向。

这个东西呢,相当于是后端程序员写的底层逻辑。绝大部分家长其实是没有透过前端表象去看后端底层逻辑这个能力的,但是你告诉他,他会痛苦。

真正有能力的一些家长是可以去做一些研究的,去看一下说,这个教授到底研究的是什么,那个教授到底研究什么。比如智能制造,好多是土木工程转过来的。我们去看一下这些老师原来的这个方向,最近几年在发一些什么样的论文,他是可以去研究出来的,可以去伪存真。你上面改什么名字都没用,因为你老师的研究方向,你不可能跟着上面这个名字改来改去的,他是可以去研究的。

对于教培和高考志愿填报机构来说,王兴兴的这个建议有什么意义呢?他就发现,这里还有一道信息茧房,这里还可以收一波智商税。那么我就可以继续去跟家长忽悠了,说你看这个名字已经起成这样了,但是呢这个里头底子不是这么回事的。你光看上面这表面的东西是不行的,那么它的价值就上升了,可以再去挣到一些家长的服务费。

对于我来说,我能干的活是什么呢?就是我做好传播就完了,把这个事情告诉尽可能多的人,让家里有考生,或者你周围有考生要去填报志愿的,让你有这样的一个认知。然后呢,甭管是说我愿意去自己研究一下,或者说我愿意去花钱找人填报一下,都算是有一点点小的改变吧。至于那些完全不知道这件事情的人来说呢,岁月静好就行了,这个事情跟他没什么关系。

我个人给填报志愿的建议到底是什么?其实到目前为止,学校还是比专业重要。很多人觉得专业比学校重要,这个事我一直都不是那么认可。因为什么呢?第一个,进去了以后你是可以转专业的,可以学其他内容。就算是说我转不了专业,那我还是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是可以去自学。因为现在学习的资源都是开放的,你去找到相应的教授,找到相应的实验室,去敲门说我对这东西感兴趣,我还有能力去做,一般也没有人会直接把你踢出去。

清华同方工作的时候,我们的很多的总监吧,就是清华里边的这些教授。他们呢有名额吗?有,比如说谁谁谁有几个研究生的指标。你说老师我想占你个指标,成为你的研究生,这个事你得考,没什么好说的。但是你敲门说,老师我不占你指标,我就想来跟你干活,这个大部分的教授都是欢迎的,还是愿意让你去的。然后你做一段时间,你发现,我确实感兴趣也能干,这些事情教授也能看得到。下一次给有机会的时候,或者有名额的时候,他就会先想到你。所以这个事是完完全全可以干的。最后去招聘的时候,我们甭管学成什么样,是不是感兴趣。

你最后还是要走到社会。招聘的HR看的就是学校。你清华的物理系出来,北航的计算机系的,HR大部分的时候还是先看清华那个。更不要说我,既不是985也不是211,就是一个很普通的院校。但是我学计算机的,学人工智能的。那边一个清华的学生物的,这个HR肯定是先看那个清华学生物的。

选对了学校以后,你就要去排这个专业了。一定是最热的专业分高。那我分没有这么高,我就选这个稍微差一点的专业。我先进去,进去了以后,就可以去挖掘老师们的研究方向了。那你说老师这些研究方向,跟我们未来教的,到底有没有什么关系呢?特别是本科阶段。本科其实学的好多是基础课,这个事其实关系不是特别大。但是跟什么有关系呢?这个东西跟未来的人脉有关系。

你学本科学的都是基础课,但你出去以后你会发现,我的师兄师姐们在哪一个行业、哪一个方向里边扎根了。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原来有一个老板,他的公司叫银河航天,做中国的低轨道通讯卫星,就干的中国Starlink这种事情。他是哈工大的,他就发现说,我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都在航天部里头折腾乱七八糟这种事情。走到哪一说,你是哪个哪个老师的学生吗?这一下就把关系拉近了。就跟咱们自古以来的这个科举制度是一样的,同门同年,都是走这样的一个关系往前走的。所以老师的研究方向在本科阶段,其实更主要的是他的这个人脉关系,对于你未来到底有什么帮助。

你到研究生方向,或者再往后走一点点,才是真正说,我是不是要去做相应的研究。当然,如果你说我在本科阶段我就已经发现这件事是我感兴趣的,还有能力去做的话,那提前加入也没准。可以提前的在老师面前表现表现,锁定那个名额,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好的学校,烂的专业。因为刚才我们讲嘛,先选学校后选专业嘛。那最后会怎么办呢?其实HR招聘的时候,包括像我以前面试的时候,我们看到简历先看什么?第一,你是什么学校的专业呢?有时候我们也看,但好多时候是不看的。再再往后看什么东西?看的是你的实践经验。

比如北航的吧,不是那么热门专业出来的。但是你拿到这个简历以后你往下看,说我参加过什么实践,我写过哪些哪些项目。比如说AI的哪个项目是我参与的,或者说我在哪一个开源项目里是核心贡献者。那这个不就够了吗?你前面学的什么专业呢?这个事就不重要了。所以就是要积极的参与到各种的开源项目和一些社会实践中去。要写清楚,说我到底在里边参与了什么事情,做了哪些贡献。这个是很重要的。

王兴兴里边还讲了一点,是说我们要去参与很多的这种小组科研小组,这个也很重要。像我是当时上大学第一年,就去参加他们的这种小组。后来到大四的时候,基本上可以当到组长了,带着一帮学计算机的朋友们去玩一些最新的东西,这还是比较好玩的。

兴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能会稍微的快乐一点点。但是这个事呢,也分两说吧。有的人呢,觉得我要去寻找这种感兴趣的方向,然后去把它作为终身的职业去做下去。像我们以前招聘的时候呢,也会专门去选择那些叫眼睛里有光的孩子。什么意思?就是他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就爱这个事,他就干这个事。把他招回来,你让他加班吗?你不用让他加班,我喜欢,我就愿意干。

如果你的全部的业余爱好就是,或者你全部的兴趣就是你工作这点事的话,这个人会比较没意思,或者说他的生活会变得比较无趣。所以有些人呢,也建议说工作就是工作,爱好就是爱好。把爱好当成工作的话,对于人生是一个悲剧。但是对于我来说,反正我们以前面试的时候都是找眼睛里有光的孩子,这个大家自己去选择。

现在呢,学习资源非常多,而且免费开放。上大学以后呢,主要还是要看学生自己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当然高考完了以后,你考到了多多少分数,在北京呢叫一分一段,就是哪一分你大概能上什么样大学。今天应该已经出来了,就是照这个东西比一比。至于说剩下的事情,等孩子真正上了学以后,让他自己去领悟。因为上高中呢,还可以家长在后边看着,上大学你看不过来了。你如果孩子在那说我就没兴趣这个事,那你也没有什么办法。你不能说你应该对这个东西有兴趣,这个是不可能的。

再往后呢,我们作为普通家长来说,或者说学生吧,如何去研究一下老师的这个方向呢?这个其实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认知范围。因为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最顶尖的这些教授肯定也是最顶尖的社会精英嘛,他们所研究的方向一定是社会上绝大部分人看不懂。那我们怎么去理解说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我们想要的?这个方向到底是不是我们孩子未来感兴趣的方向?

这个呢,现在是可以做到了,以前搞不定。不是说让大家去买什么服务,这个不是咱们的目标。你们呢,可以借助AI,可以用一些AI agent。上来你比如说某某学校某某系有哪些方向,他们有哪些老师,这些老师他们都发表了什么样的论文,有什么样的影响能力。你把这样的一个完整的提示词给到AI agent以后,他会给你做总结的,他会查到说。

这些论文网是什么样的?这个论文网站上哪些人是怎么样的?他们怎么去评的职称?这些东西都是公开的。原来我们去搜索,搜索完了以后,大量的信息让我们自己去总结,我们也看不过来,甚至看你也看不懂。现在你就不用干这个事了。你去比如说用GPT或者是用Gemini,直接使用这个深度研究的能力,把提示词写进去,它就会去搜索,就会去总结归纳。让他干个20分钟,他就给你找出来某个学校他的这些老师,都是发过什么样的论文,哪年发的,这个论文是什么方向的。

然后呢,再进行总结:这几个老师是一个研究方向的,或者是一个小的团队;那几个老师是一个团队。这个AI都可以自己给你分好。然后呢,根据这些论文的脉络捋清楚以后说,他们这个方向大概是什么研究的,未来应用的领域在什么地方。这个就可以让普通人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直观的方式去理解,大家原来在干这样的一个事情。这个事情好像比较有意思,我们应该会去试一试。我明天把这个工具用起来。使用AI就是要挖掘招生简章包装之下的底层真相。希望大家可以玩起来。

今天呢,各省市应该都出成绩了。希望看节目的朋友能够把这个信息呢传递出去,把这个理念传递出去,能叫醒一个是一个吧。说你们现在不要再去看招生简章上这些花里胡哨的字了,不要去看这个名字,不要看那个描述和未来展望。这个东西都是没用的。什么东西才是有用的?就是在这个后边,这个专业真正的这些教授们,他们的研究方向。哪怕说他有一些本科的基础课程,他是按照教学大纲来的,但是如果这个老师是在某一个特定领域里头做了很深入研究的,那么他也是会有很深的人脉。而且他讲的课的内容,也会向他自己研究的方向去发生偏移的。

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rd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