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原研药时代:国产仿制药是否值得信任?真实现状揭秘
12 月 30
中国故事 DIP, DIP付费标准, DRG, DRG付费方式, 丙类药, 中国医疗现状, 中成药, 中药, 中药浪费, 乙类药, 仿制药, 医保, 医保体系设计, 医保信任危机, 医保利润控制, 医保制度顽疾, 医保医药分配, 医保医院, 医保商业化, 医保困局, 医保报销, 医保报销比例, 医保报销限制, 医保支付调整, 医保改革影响, 医保改革方向, 医保政策, 医保清零, 医保目录, 医保缺失, 医保药品, 医保药品浪费, 医保药物选择, 医保诈骗, 医保资金短缺, 医保预算, 医患信任, 医生降薪, 医疗体系, 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改革, 医疗司法, 医疗成本, 医疗改革, 医疗服务, 医疗系统信任, 医疗资源分配, 医院倒闭, 医院盈利, 卡维地洛, 原研药, 原研药退出, 商业保险, 国产仿制药, 国家医保局, 外商独资医院, 大医院挂号, 恩格列净, 患者信任, 患者权益保障, 患者纠纷, 患者自费, 慢性病药物, 抗癌药物, 格华止, 病种分值, 立普妥, 糖尿病药, 药价下降, 药品一致性评价, 药品价格, 药品安全问题, 药品疗效, 诊断相关组, 进口药, 进口药采购, 阿司匹林, 集采, 非医保医院, 非洛地平, 高血压药, 高血脂药 告别原研药时代:国产仿制药是否值得信任?真实现状揭秘已关闭评论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今天咱们来讲一讲,集采之后到底买什么药吃。
经常看我节目的朋友都知道,我每个礼拜天会去装药盒,因为我自己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每周吃很多很多的药。在12月12号第十批集采谈判之后,这个事情就登上了热搜。大家都在讲说:“哎呀,这以后就没有原研药吃了。”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外资药企跟做原研药的这些企业直接退出了谈判,价格实在太低了,完全没法看了。
这一次的集采并不是说每次集采都把所有的药都干一遍,这一次集采主要针对的是62种药品,采购成功的均为已过期专利,涵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精神疾病等领域。因此,这一次里头不仅没有原研药,也没有创新药,都是已经过了专利期的药品。
那么这一次引起了社会的热议,首先就是原研药的退出。所有原研药厂都退出了,有些压根就没有来参加这个谈判,有些则是进了屋后直接出来,表示这个价格完全无法承受。这个价格低得吓人,比如说阿司匹林的肠溶片低至0.03元一片,也就是3分钱一片,氯化钾注射液低至1毛6一支,比矿泉水还要便宜。你出去买瓶矿泉水也得两三块钱,一毛多钱的一支药,这个到底能不能吃,不知道。
那么国产平替到底行不行?这件事也引起了社会讨论。有一些做过药品研发或者做过国产药的人出来现身说法,表示国产平替这种东西的分子式可能是一样的,也是拿着国外的专利,特别是过期专利来去生产的。但是,这个专利的公开其实并不充分,包括它的很多辅料到底是用的什么,或者用的是哪一种,如何去加工,整个工艺到底怎么样,其实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公开。我们做出来的这个药,效果并没有那么稳定。
也有一些生病的人出来现身说法,表示糖尿病吃国产的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住,忽高忽低的,改成格华止,也就是中美史克做的这个,一下就稳定住了,因为我是一直在吃格华止。大家就说原研药没有了,国产替代的药是不行的,但这种事也没有办法一棍子打死。我记得我父亲在得癌症最后这段时间,也把所有能吃的药,国产的、原研的,全都吃了一遍。有些药,反正这玩意看命,有的时候国产的药也能顶一段时间,但最终肯定还是不会有什么特别好的结果。
那么年底了,现在实际上是一个集中开药的时候,大家都去开药。我现在已经挂上了12月31号的号,准备再去开药。为什么到年底大家要去集中开药呢?
所以我也要去研究一下我的药到底能不能买出来。因为大家知道,医保的话,每年的1月份你的医保要清零的,前面1,800块钱要自费的,后面超过的部分才可以报销。所以我们12月份一定要出去买一次药。
前面12月12号这个集采完了以后,虽然很多人在说这个事情,但我也并没有特别在意。等到我自己要去开药的时候,才发现,哎呀,不对了,赶快四处去问身边的社区医院,这个药哪里有、那个药哪里有。最后发现,不同的医院有不同的药。有些医院就有原研药,有些医院就没有。
那我现在吃的各种药里是什么呢?第一个是恩格列净,2019年谈判成功的原研药;格华止呢是2020年谈判成功的原研药,但国内也有一些仿制药,已经谈判成功了,也在卖。非洛地平是2023年第八批谈判成功的,但真正谈判成功、进入医保的不是原研药,原研药是阿斯利康的。甭管是不是原研药,这个非洛地平都是乙类目录。待会咱们再讲甲乙丙的事。
我还吃卡维地洛,卡维地洛的原研药是第一三共株式会社的,原研药跟仿制药都没有参加过谈判,这也是一个乙类目录。我还吃立普妥,他的原研药是辉瑞的,辉瑞也没有参加谈判,仿制药通过了谈判,是乙类目录。我现在已经拿了一部分了,就是有一些在社区医院有的,我已经拿到了。还有一些社区医院没有的,就必须要找大医院去拿。
大医院现在去挂号,就是你说我今儿想去挂明儿号,没办法。我现在已经挂到了12月31号的号,准备那一天去把需要的药品都给他拿齐了。这就是我现在要去拿药的一个状态。
那么原研药这个东西,是不是以后我们就吃不到了呢?大家就通通都去吃仿制药,甚至还有人有这个阴谋论,医保是不是钱不够了,用仿制药把整个的医保开支降下来,领导肯定还是能吃原研药的,普通民众咱就吃仿制药就完事了。至于有不有效的话,这个没有那么大关系。如果效果不是很好,可能还可以给医保和社保省一大笔钱,这算是个阴谋论。
现在整个的医疗体系所有的环节都有问题,原来医院还是挣钱的,现在连医院都开始倒闭,医生都开始降薪了。医保的开支已经变得入不敷出。但原研药并不会真的离开。第一个,刚才我们讲了,领导肯定是能吃到原研药的,这个不用担心。第二个,我们现在实际上是把药分成甲乙丙三个目录。甲类目录就是临床治疗必须的,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至于疗效好不好这件事,你把它当个形容词就可以了。
这个不重要,但是呢,一定是同类药品里价格低的药品。一般的报销比例相对是比较高的。如果是生病的人,你去拿这个甲类药的话,这个就自求多福。乙类目录呢,其实我吃了很多药,都属于乙类目录。乙类目录呢,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高的药品,这叫乙类药。乙类药呢,它的报销是自付一定比例之后,余下的费用按照政策规定的比例进行报销。所以呢,乙类药是我们要自费一部分的。像我吃的什么利普妥呀、卡维地洛呀、非洛地平哈,这都属于乙类药。其他几个我没有仔细查。
后边呢,还有丙类药。丙类药呢,就是不在医保药品目录内的药品及非临床必需、价格较高的药品,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报销,需要参保人完全自费。它包括哪些东西呢?保健品类、高档药、新研制未纳入医保的药,以及部分的抗癌进口药,这些都是丙类药。就是你到医院里头以后,你就是要去使用甲、乙、丙三类的药品。现在呢,主要谈判呢,实际上谈的很多都是甲类,就是这个东西没有又不行,但是呢又没有那么多钱,大家还是要去使用的。
明年呢,这个进口原研药,有可能会通过另外一种形式回来,是一个什么形式呢?就是鼓励商业保险,原研药进口药,我们就成为乙类药和丙类药,就完事了,可以自费或使用商业保险去报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呢,我就属于比较倒霉、比较痛苦的这个人了。为什么呢?因为慢性病商业保险通常是不卖的,即使卖的话也是非常非常昂贵的。
因为我们买的正常的医疗保险,其实有几种。第一种是带有储蓄和重疾性质的,另外一种呢,就是这种纯消耗型的,就是你每年只管交钱,到第二年你再接着交钱。像我这种可能有一些这种纯消耗型的,这种比较贵的保险还是可以买到的,但是它根据你的年龄、根据你的这个基础病史,会去调保费。所以我现在也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买。
就我上班的时候呢,是可以跟一帮年轻人混一块统一买,保险公司也是挺坏的。他说:“哎,你们这一公司好几百人或者好几千人,你们统一去买这个商业保险,我愿意卖给你。”很多人也知道,反正这公司到35岁就把人裁了吧,所以呢,大家身体一般还是比较健康的。我有时候会跟着他们混,但是现在呢,不上班了,我再想去自己去买商业保险的话,就会比较麻烦。而且就算买成功了商业保险,等到最后报销的时候,那个脸也很难看,因为毕竟是有很多基础病在身上吧。可能未来像我要再吃原研药的话,有一部分也许就要自费了,这就是未来的一个情况。现在国家也说了,未来我们要尽可能的鼓励更多的。
有条件的人去买商业保险,靠医保这事肯定不行了。医保吃原药这件事,除非你是领导,其他的就别想了。可是呢,商业保险后边还有一个悖论,不是刚才我说的我买不到的一个问题。商业保险背后还有一个悖论是什么呢?就是这几天跟着原研药、进口药集采一起在讨论的另外一个话题,叫DRG和DIP。
这个东西是什么呢?DRG呢,叫做诊断相关组,是基于诊断的病例分组系统。它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诊断、并发症、合并症、治疗方法、病症严重程度以及转归和资源消耗等因素,将病人分入若干个诊断组,进行管理的一个体系。这叫DRG体系。
DIP是什么呢?DIP是按照病种分值付费。你这个病是50分,是可以付多少钱;60分可以付多少钱。这意思是什么呢?利用大数据优势,对历史数据中的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穷举聚类,形成病种分值,以病种组合作为付费单位,根据病种分值和调节系数确定支付标准。这意思什么意思?比如说我得了一个感冒,按照DRG说,你这个多大岁数了,有什么其他的历史并发症,哎,你这个人就应该属在哪一组里头,你这一组应该是比如说多少分,他给打一个分。
到DIP那去一看,说你这么多分,那你这个病应该是用50块钱给你治好的。如果超了,医院罚钱。而且医院肯定不会自己罚钱嘛,他就罚医生的钱。如果少了,医院可以提成。他是这样来去做这个事情的,这叫DIG和DIP。
那么医院就很挠头了。乙类、丙类的这些药,刚才我们讲了,病人是可以走商业保险或者是自费的,本来是没毛病的。但是你超出DIG和DIP的部分,它就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你按道理说这部分钱它是不走医保的,这个国家应该也管不了他。但是呢,使用商业保险和自费的时候,医院其实还是要受DRG和DIP的限制。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里头有一个玄学,就是如果没有违规的地方,医院可以在自费和商业保险的情况下,超过DIG和DIP,是不会受到处罚的。但前提是你没有违规,没有过度诊疗、过度检查这些东西,这个才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违规了,即使使用了商业险或者自费,哪怕说医保的部分都没有超标,你是这个商业险和自费的部分超标了,还是会受到处罚的。
那么医院会有这样的一个选取。那你说你不违规不就完事了吗?这个里头呢,又有两个问题摆在这里。第一个是什么?就是医生跟病人之间,双方是没有信任的。是不是违规这件事情,标准本身并没有那么明确。而且作为病人本身来说,收了这么多钱。
有的可能还治得没有那么好,花了这么多钱划算不划算?每一个人的心理判断其实是不一样的。甚至更多的人,花完钱治完病或者是没治好的情况下,都会觉得不爽,一定要去把医院告一遍。他会有这样的问题。
还有什么问题呢?保险公司也不是个好说话的。你要求报销,特别是大额报销的时候,他们也要出来清查,要折腾这个东西合算不合算,那个东西是不是应该有。这个时候,如果医院里头有一些不合规或者有些擦边的情况,那也是会被告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呢?你说医院是不是就让他们放开了使用这些东西,不要被告,这事行不行?说实话,我个人作为一个病人来说,也不希望医院真的放飞自我。你到医院去了看病,医生问你说你是走自费还是走报销。你问他说:“大夫,这个自费跟报销有什么区别?”大夫说:“自费呢,我就给你开点差的药,国产药差那么一点点;你要是报销呢,我就尽量给你开点好药。”再向我露出邪魅一笑。在这个时候,我告诉你,我自己后脊梁口都发凉,因为我也不懂这个东西,哪个药到底什么情况,咱也不知道。我也不能说我为了看个病自己还去学医,这事不现实。
那么这个医生我到底信不信任他?他给我开的这个很贵的进口药到底好不好使,这件事我也害怕。所以呢,在这个医院,有DRG和DIP的这种限制,我自己的心态其实也是挺矛盾的。我一方面知道有这个限制,以后他不能给我开好药了;另外一方面呢,我也怕他骗我,这个是非常非常矛盾的一个状态。
那么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医院不管病人是不是自费或者是购买了商业险,都会尝试在DRG和DIP的框架下去治病。他这样的话,很多这种特别是很重的病,就会非常非常麻烦。他一定会超过的,特别是一些比较慢性的,还有像这种癌症这样的事情。
道听途说一个故事吧,跟大家讲一讲。说某人说这个母亲患了癌症,在省城的大医院进行了比较激进的治疗,准备回到县城的小医院继续治疗。但是呢,发现没有人愿意接诊。他说:“我已经买了各种保险,为愿意花钱,依然没有任何人愿意接诊。”原因很简单,就是他DRG跟DIP所规定的额度,其实已经被他在省城大医院给跑光了。没了商业保险跟自费的这部分,人家是不接的。你接了下来以后,再给你所有的治疗都属于是超标部分。那么超标部分的话,最后保险公司会找麻烦,这个病人也会找麻烦。而且像这种癌症,你也不可能说把它治好了,最后比如说真的在这个小医院里离世了,以后再产生一些纠纷的话,受不了这个事,惹一身麻烦。最后这样的人,就属于无人皆知的一个状态。
而且,大医院他也不愿意再让你住下去,因为他也有规定说,你在我这必须住多少天要出院。那么在这样情况下,那怎么办?这个人就属于是被推出医院,所有的医院从大到小都没人接,就会出现这种事情。那么你说有没有什么办法?说我还可以继续搞下去?说咱们先说有钱的事,咱们不说没钱的事,可以,还剩一条路。什么?就是有一些医院是不参加医保的,这种医院的话,DRG跟DIP对它无效的。还有,现在的外商独资医院,对于DRG跟DIP来说也是完全无效的。你想,他光挂个号就好几千块钱,你让他去遵守DRG和DIP,这个事就是扯淡了嘛。他们会去搞所有的原研药、好药用,很贵的这个价格让大家来去看病。就是如果你真的有钱,是可以走这条路的。
那么还有一些,就是很高额的这种纯医保,但这件事呢,我个人也还在犹豫吧。因为今天要讲的这个话题,就是因为跟我自己个人利益切身相关,所以我就自己也很纠结。为什么纠结呢?就是我每年开的这么多药,如果我走这种高端纯医保,就是我每年往里交钱,交完了明年接着交的这种,他交的钱大概率是覆盖不了我拿药的。因为如果能够覆盖,比如说我交了500,拿了600块钱的药,那等于保险公司就纯亏。人家是一帮精算师,他也不可能亏这个事。买保险是为了应对这个意外的,以我现在这个状态,我觉得好像出意外的可能性也不大。而且真出了的话,那就听天由命不就完事了吗?何必去费这个劲呢?所以这个事我也还在纠结,到底是不是要去买这种很高端的纯医保。
因为一旦买这种医保的话,你就不要再去走医保体系内的这个医院了。你一旦走了体系内的医院的话,这种医保就废掉了。因为你去了以后,他还是不敢突破DRG和DIP的,这个是很麻烦的一个事情。那么我们的医保,到底遇到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钱到底剩了多少?这个事其实是个玄学。国家说了我们医保是钱足够的,但是有人信吗?走了DRG和DIP以后,现在医院都开始倒闭了,因为他已经规定好了,你这个药要多少钱卖多少钱,买医疗器械不能有利润。但是你这些东西到了医院里头,他得有人管,还有人员成本,还有水电,还有房租,这些东西都得有。那么整个的运转下来以后就只能亏钱。现在很多的医院,就是没有特别黑心的这种医院的话,医生都在减薪,甚至有一些医院,可能都未必能发得出薪水来。因为很多医院也有拨款嘛,国家有钱,但是各地方政府未必有钱。像我在北京还比较好,就是我到12月31号,依然可以到医院去开药,你到天津去试试。
我原来也跟天津医保的人去沟通过这个问题。他说他们基本上到七八月份,可能八九月份就开不出药来了,或者你只能自己去自费买药。为什么?因为医保用完了,他开不出来了。这种可以报销的药,或者可以走医保的药,他就搞不定了。而且现在呢,也准备去调整个人医保支付的比例。医保的钱到底有多少,这个事就谁也没法说。只要有人敢说医保没有钱了,这个算造谣,因为没有任何的数字公开出来。
第二个呢,就是领导们的诊疗也是个玄学。中国本身的医疗能力,至少在领导身上还是很强的。他们也有很多的原因要去使用。我觉得他们到底花了多少钱,花的钱到底是在医保内的,还是怎么来的,这个事不知道,跟我们也没有什么关系。
那么第三个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中药跟中药制剂。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里头,药品总数是3,159种,其中中成药是1,394种,占比约44%。这些中成药呢,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疗效,最多说是吃不死人。你占了这么大的一个医保比例,这个咋办?这个实际上就完全在浪费钱。而且很多国内的中成药里边,是有一些西药里边的违禁成分的,因为中成药本身最后的检测、检验这个过程并没有那么严格。你只要说我这是组方上面传下来的,他就可以比较快速的通过。至于里头是不是混有西药成分,是否混有违禁成分,是不进行特别严格的检测的。
而且中成药还有一点是什么特别讨厌?它特别贵。像我有时候也会到医院里头去说,哎,给你开点中药行不行?我说那你开点呗,因为我也走医保嘛。会发现中药的这个,同样的药品吧,第一个是很大,因为它提炼的差嘛。西药可能一小片,中药就是一大丸。体积很大,重量很大;第二是特别贵。同样的事情,可能需要十块钱、几块钱搞定了,到中药的话可就是五六十甚至上百,非常非常贵。因此,这块呢,实际上消耗了大量的医保。
但你说我们现在有这么多问题咋办?这但是我要讲说,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这些东西,最大的问题是信任缺失。大家不信了,我们去找大夫看病,你得信得过大夫,这事才能行。如果你不信大夫的话,只要这个病可能80%治不好。因为我们在讲治病这件事情,通常是没有什么疗效的,大量是安慰剂。但是安慰剂起作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你得信。你不信这玩意,安慰剂它咋起作用?
但是在国内,现在是医保局不信医院,病人也不信医院。有些医院在盈利,有些医院在亏损,还有些医院倒闭了。那么这个过程,什么过度检查、过度医疗。
就完全没有任何可以让大家产生信任的这种机制。而且呢,司法体系也只会抹稀泥。你如果是出了什么问题了,去法院告他,最后呢,第一个拖的时间很长,第二个通常也是各打50大板,和稀泥就完事了。所以在中国就会有医闹这种情况出来。你没给我治好,我又不信你,我去法院去哪去主持公道?我又没觉得我被主持公道。最后整个的现任体系是崩塌的,这个其实才是真正中国医疗体系或者医保体系底层的一个顽疾。
就这几年,他们把这件事搞废掉了。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还是稍微简单一些。为什么?到医院找个熟人,介绍个大夫,一般在这块的话还不至于杀熟吧,也只能如此。这就是我现在去看病的方式。
现在看到的医保解决方案是什么呢?就是国家的解决方案。第一,消灭原研药,在所有医保体系内把原研药干掉。第二,仿制药呢做一些一致性评价,就是说你这个仿制药跟原研药差不多,是一致性的,这个没什么大问题,就可以了,进行降价采购。实际上做仿制药的这些公司呢,他们也是这个赔钱的,也不是说做三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就可以挣钱,也是赔钱的。但是工厂只要不生产就彻底赔干净,生产还可以少赔一点点,所以他们还是会去生产。而且最后这一波做出这种垃圾仿制药的公司未必能够收到钱。他把药拿出来以后,未必能把钱收回来,就跟原来做新冠试剂或者是各种检测盒的这帮人一样,他们最后其实也没有拿到钱。
所以现在这些给仿制药谈判成功的这些公司,可能最后会比较麻烦。这个是药的问题。再往后呢,是通过DRG和DIP控制医院的诊疗费用。医院你愿意贪钱,你愿意去在病人身上挣钱,你就在这个范围内挣就完了。我就规定好了,一个感冒是60,一个糖尿病比如说多少钱,或者一个癌症是多少钱,我们就规定好了,只要在这范围内,你就想办法把这钱挣省出来。
在这样的一个框架下,反正不知道怎么办。我觉得这种信任会更加缺失吧。最终呢,是把高端人群的医疗支出挤到商业保险跟非医保医院,或者是外商独资医院去。这个呢,可能就是2025年我们会面临的一个医疗现状吧。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第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