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斥资65亿美金封杀赛道被告抄袭,雷军因5分钟会面被批傲慢,当创始人遭遇投资人的轻视与剽窃时该如何绝地反击?

OpenAI斥资65亿美金封杀赛道被告抄袭,雷军因5分钟会面被批傲慢,当创始人遭遇投资人的轻视与剽窃时该如何绝地反击?已关闭评论

OpenAI被告抄袭,雷军也被批人品差。创始人如果觉得自己没有被投资人尊重,应该怎么办呢?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

首先,OpenAI这两天被告了,说你抄袭。有一个品牌叫IYO(这三个字母,但念法应该也是“IO”)。另外,OpenAI前几天不是把原来苹果天才设计师的公司以65亿美金收购了吗?他们那个产品叫“IO”(字母上少一个,但念法应该都叫“IO”)。所以,两个商标的读音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个IYO公司的创始人就把OpenAI给告了,说你抄袭了我的商标,而且你的新产品也抄袭了我的产品。IYO这家公司做什么呢?就是智能耳机,戴上耳机以后就可以智能地进行交互。而这个IO公司应该也是一种音频设备,他们讲的是“离开屏幕以后的AI第三设备”,应该也是通过音频方式来使用的。原告认为OpenAI的技术方向也是雷同的。

IYO这个项目其实很早就在跟山姆·奥特曼沟通,希望得到OpenAI的投资,或者直接被并购。他大概开了2亿美金的价格,说“你买我吧,我这东西做的也还不错”,或者“你投个1,000万美金都是可以的”。只是山姆他们看完了以后,没有投它,也没有买它。结果最后是花了65亿美金去把IO买下来了。

这个赛道里头有一个65亿美金的项目的话,它等于是封顶了。为什么要封顶了?我们在做创投的时候会看方向,每一个方向里都会有个老大,老大会决定到底谁是对的、谁是错的,或者方向向哪个方向走。原来这个IYO觉得,我虽然在这个赛道里未必是老大,但大家都差不多吧。结果这个赛道里突然来了一个65亿美金的家伙,那你在做任何事情,人家都会说“人家都没这么干,凭什么你这么干?你这事肯定不对”。他会变成这样的情况。

一怒之下,你看我跟你交流了半天,给你看了我的各种演示、看了我的技术,你没投我,你去投了IO,65亿美金直接封王了,让我在这个圈子里头没法混了。那这事不行,我直接告你,我起诉你。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法院也受理了,并且要求OpenAI删除网页上的混淆商标,把IO这个商标删掉。至于说产品呢,这两边的产品实际上都没上市呢。OpenAI说:“我们产品现在没上市呢,到底做什么还没决定呢,我们也未必做耳机,现在说我抄袭这个不太合适。”

山姆·奥特曼本人也做了一个回复,他的回复是什么呢?他说:“我们知道……”

他一直在寻求投资和并购,我们也谈过。而且,在我们65亿美金收购IO以后,我们依然在沟通。他还希望我们继续投资他。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他选择去起诉我们呢?我祝福他们吧,继续往前走。但是起诉这件事情是不对的,而且很蠢。他发了这样的一个推出来,这个怎么说呢?这叫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这是一个故事。另外一故事是什么呢?就是猫王音箱的创始人这两天批雷军表里不一:“你在外边好像谦谦君子一样,开发布会给人鞠躬,笑容可掬地去给新车主开门。你表演给谁看呢?”雷军并不是这样人。

他举了一个案例:2010年代的初期,猫王音箱的创始人曾经被顺为资本请去北京见雷军,说:“我们准备投你这个案子,你来见见面吧。”猫王音箱作为当时智能音箱赛道的一个先行者,被请去了。猫王音箱这个东西,可能很多人没有太听说过。但是如果你去很多书店,特别是原来延吉那种很文艺范的书店,里头卖很多文具的地方,你们会看到那种长得像复古收音机似的音箱。有的是木头的,有的是外边是个铁皮的,长得就像原来那个二极管收音机似的,不是很大,可能应该有个这么大个吧,卖五六百块钱一个。那个东西就是猫王音箱。

他呢,是比较早期玩这个的,一直追求的是复古的这种质感和很好的音质。他卖得很贵。为什么当时大家都去看这个智能音箱呢?因为亚马逊在那个时候推智能音箱Echo,所有人都觉得这个东西一定是行的。甚至很多投资人当时觉得,智能音箱有可能是手机的新形态,以后就没有手机了,大家都玩智能音箱去了。

所以当时甭管是雷军那边的顺为,还是其他投资机构,都把所有的智能音箱全都看了一遍。投资机构就是这样的,一旦发现有新方向以后,就把这个方向里边所有的能找到的、不能找到的这些创始人,或者是在这块有一些想法的人,聚集起来去挨着个谈。我们管这个过程叫“刷行业”,就是你得把行业里头所有的人刷一遍吧。

然后他跑到北京来了,在会议室里等了半个小时,意思就是雷军可能迟到了呗。然后雷军进场了,就听了5分钟,就表示说:“智能音箱有什么用?我们不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了。”然后就离场了。这个创始人觉得很冤,他说:“我是被你邀请来的,但我自己出的差旅费。因为雷军是在北京,这个创始人是在深圳,飞过来住酒店都是我自己出的钱。等了这么长时间,你好歹礼貌一下,说我现在暂时不太用。但是你直接告诉我这个方向是错的,说智能音箱有什么用?而且你让我等了半个小时。”

看了5分钟就走了,很傲慢,很冷漠。依然是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的这样一个结果。他出来抱怨这么一个事。

从时间上看呢,雷军的眼光好像也不是很好。为什么呢?因为小米最后还是做智能音箱去了。在2017年,小米开始推自己的智能音箱,而且呢,占据了极大的市场份额。

猫王音箱一直是按照他这种很高调性、复古审美、小众赛道,一直在这个赛道上去执着。在最终的智能音箱残酷的竞争中呢,压根也没有给小米带来任何的阻碍。现在的智能音箱,小米应该是老大吧。它呢是跟着手机生态,因为你说我有小米手机,然后有小米音箱,它就可以很容易打通。再加上小米全套的IoT设备,你可以随时跟它说:“小爱同学,给我干这个”,“小爱同学,给我干那个”,它就会去指挥你们家里各种家用电器。

另外几个呢,百度的小度音箱和阿里的天猫精灵,就是国内智能音箱三个老大。他们呢,跟小米音箱呢,在不同的价格区间里头打来打去的。从40多块钱、50块钱的这个价格区间,一直打到可能上千的。上千的一般是带这个屏幕的,类似于一个平板似的这种东西。猫王音箱压根就没有掺和到这个里边来。

这两个故事其实有它相近的地方。就是创始人去见投资人去了,见完了以后说:“你投资我吧,我做了12345,做了这么个东西。”这两边呢都是看完了以后,甭管是沟通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吧,最后都没有投。但是呢,他们两边也都在做类似的东西,而且呢还都大张旗鼓的做。像小米最后把智能音箱做成中国市场第一,OpenAI直接65亿美金收购了一家,直接把这个赛道给占死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来这个创始人到底应该怎么想这个问题?其实呢,IO最后到底做什么,目前并不确定。没有说跟创始人聊完了以后说:“你走吧,我把你这个idea直接抄下来就开干了。”并不是这样的。至于雷军呢,最后做出来的东西跟猫王的智能音箱,不能说完全不一样吧,但确实不在一个层次上竞争。猫王从来也就没有在这种几十块钱的层次上去推出过产品。而且猫王也没有小米音箱的其他这些东西,比如说小米智能家居这个生态什么的,它压根就没有。

那么在这两个里头,你说算抄袭吗?也不能完全不算吧。但是大家确实做的是不一样的东西。那么在这种情况里边,真投资成功了,去见投资人说:“我这做什么什么样的。”投资人一看,相见恨晚:“我就要投你。”这个大家就比较开心。那你说过投不成会怎么样呢?投不成呢,一般分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就是人家再投的其他项目,或者人家自己做的项目呢。

跟你一开始想做这项目完全没关系。这个可能性其实是比较大的。

第二种项目呢,就是真的是一模一样的东西被做出来,甚至还挖了你的人。这个其实在这个圈子里头也很常见,特别是雷军,其实干类似这种事情干的蛮多的。这个人我不太喜欢,但是下边这个技术还不错。一回头他就可能会把这话说出来,说完了以后,那底下干活的人就没什么好说的,直接冲上去把这技术挖回来完事。这个事情我原来做投资的时候也干过,跟人去聊,聊完了以后觉得项目还不错,回去向老板汇报。老板会看完了以后说:“方向好像可以,但是呢,这个CEO我不太喜欢,CTO还可以。”这个其实很正常的,那剩下就是猎头公司上了,或者说我们就直接HR上来,我就没关系了。

还有一种情况呢,就是最终做出来的这个项目,或者是最终被投的案子,跟创始人一开始给他看的那个东西有一点似是而非的相同。就是这个东西好像一样,又好像不一样,或者说里面有他一部分的想法,或者有一部分方向,但是实现的过程好像有一点小差距。因为你要知道一个创业项目的话,其实是有很多细节的,你很难做到说完全一模一样。但是,有些就是会稍微的擦点边。这三种情况都会出现。

那么这些感觉被剽窃了,或者是冒犯了的创始人,后边会怎么办呢?第一种最好的是什么呢?就是做出更好的东西来。好产品说明一切,你眼光不行,我做的东西就是对的。这个其实在创投圈里,这种故事是不断在上演的。“以前你爱答不理,以后让你高攀不起”,这种故事是经常出现。如果哪个创始人说:“我这个做的东西你没投,你投了另外一家。”或者说投完了以后,还抄袭了我的某些观点,或者某些的技术方向,那我就一定要做出更好的来,我气死你。这个是真正的好样的。如果有创始人遇到这种事情,建议大家这么干。

第二种呢,就是放下了继续往前走,事后想起来会心一笑。这个其实也是很多创始人会去选择的方向,这个也是挺好的,就放下了。你要老抱着这事不行。还有些人呢,会默默记恨在心,一辈子解不开,有时候偶尔想起来喊一嗓子。这个猫王音箱就属于这种情况。你想这么多年了,这十几年过去了他也没说啥,现在突然想起这事了。但是喊完了以后,发现引起了一大堆雷军粉丝的攻击,那赶快删帖,还去抹稀泥,说这个:“我个人不用小米产品,是我自己的选择,小米挺好的。”还要出来抹这个稀泥。因为雷军现在也算是个大网红,你骂了他以后,甭管谁对谁错,你都会招来一堆的脑残粉丝出来攻击你。这个没必要,因为你毕竟跟他不竞争。

各自活各自都活挺好的,何必找这不痛快呢?

还有一些人呢,在一个小圈子里面维持说:“这个东西是我先发明的人设。”我见过一些创始人是这样的,一坐这儿说:“我来给你讲一讲我的光荣历史。说你看Facebook很厉害吧?这个idea是我先想出来的,只是呢,他后来把它做大了。谷歌这个,主意也是我先想的。你看我曾经在哪年哪年,我就做出一个什么东西来,然后谁谁见证过。有证据,一定要有证据。你说我自己光想了,只是后来我觉得没意思,我没做,而他做起来了。”这种呢,其实更多的是在老中医或者是华山论剑的时候比较多。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呢,就是四处哭诉,逢人就说:“谁抄袭了我。”再找一个人再说:“谁抄袭了我。”然后愤然起诉。就像山姆·奥特曼说的,这是最不好的一种处理方式,因为这种起诉通常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你去起诉人家说你抄袭我了,IYO跟IO之间长得很像,而且读音一致。那你说我起诉了,你换一个商标换个名字,这个再说。但是呢,一般你要做这种起诉呢,也会被创投圈所不齿。你阻碍这个科技进步了嘛。另外呢,所谓的技术抄袭这件事呢,基本上没有告赢的。为什么?因为技术太多细节了,你要想把这事告赢呢,基本上不可能。而且干这个活呢,也算断绝后路了。就是你一旦开始做这种起诉以后,再在创投圈里去找人要钱,去给人讲项目,就没人愿意听了。你今儿给我讲完了以后,过两天我要没投你的话,你还赖上我了。这个是非常不值得,非常不聪明的一个选择吧。

那你说投资人如何看待这些项目呢?刚才咱们讲了,这个创始人没被投了以后该怎么办。那投资人怎么看待他们?其实第一个,每天投资人会看很多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呢,很难保持态度始终如一,让大家感到宾至如归,这事是比较难的。雷军呢,现在在外面表现的谦和君子的形象呢,其实是一种人设,是一种表演。如果雷军真是这样的一个人的话,早就被吃干抹净,吃的连骨头都不剩了,根本走不到今天。所以不要有任何人想着说,雷军是一个很谦和的人,别想这事。

有些项目呢,看起来方向是很有趣的。就甭管是猫王音箱,还是这个IYO的智能耳机,都属于看起来很有趣。但是呢,他们有些呢执行能力不够,有些呢关注的重点方向不对。这种项目呢就只能被放弃。IYO属于执行能力不够的,演示效果并不好。因为山姆他们也写了,说他给我们做了演示,但是呢每一次的演示都不是很成功。技术评估呢也没有过关。因为投资人呢,有时候自己并没有那么懂技术,所以他们在看项目的时候呢。

会去找技术专家,一起坐在旁边进行评估。但技术专家这帮人其实很坑的,为什么呢?这个技术专家通常保持着一种观念,叫“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你如果没有办法彻底折服他们,通常呢,都不会给你特别正面的评价。

而且你要想清楚一件事:你是一个创业项目,你可能没有那么多钱,也没有那么多数据和用户。那些技术专家都是在大厂里边出来的,他们是在一个巨大的平台上,用巨量的数据、巨大的算力和庞大的用户量堆积出来的一堆经验。他去看你的项目,还要折服他,你说这事有多费劲?

而且这些大厂的技术专家,你招聘进去也没那么容易,本身也是行业的佼佼者。那你说你不能在公司里找个烂的出来看吧?开什么玩笑!我们也是拿公司的钱去投资,也得为人负责任。出来找技术专家帮我们看案子,一定是找那最好的几个。

而且技术专家看走眼的时候非常多。为什么这么讲呢?技术专家都会有他自己的一套事情的解决方法。如果你的解决方法跟他不一样,他会觉得这个事是有问题的。我们以前也遇到过技术专家评估非常差的案子,最后还做起来了,还做得非常好。所以并不是说,技术专家没看上你的案子,你的案子就不好。

在这要稍微跟大家讲一讲,还是讲刚才这个IYO。IYO呢,它里边比如说值域调控,或者是使用场景的设置,并没有那么成功。所以山姆·奥特曼也晒出了一些邮件截图,上面写着“我觉得他们做的不怎么样”——他内部的一些技术专家给他写的邮件。所以他就属于叫“执行力不够”的这种状态。

而猫王音箱呢,则属于另外一个状态。猫王音箱就属于关注的重点不对。因为你真的像现在去做智能音箱,残酷竞争,那关注的重点应该是什么呢?内容、生态和价格——这个是雷军关注的重点。而猫王音箱关注的重点是调性、音质以及消费升级,压根就不在一个频道上。所以这两种情况呢,都会导致这种案子没有被投成功,属于双向没看对眼呗,就这么简单的事情。

那你说遇到有玻璃心的,出来起诉该怎么办呢?这个通常是不会做理会的。比如雷军现在只有一个中心,就是小米汽车,他也没空对这种东西做出任何回应。如果是在车祸之前,雷军没准还会回应两句,维持一下他这个谦谦君子的形象。但是在车祸之后,这么多人都骂过了,你现在再出来整这种事,雷军大概就觉得不疼不痒的——“我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在做”。所以雷军应该不会回应。

至于山姆·奥特曼的这种连祝福带回应,但是呢,你这个选择起诉这个过程是错误的,而且很愚蠢的。这个基本上算是把IYO这个项目在创投圈给拉黑了。

好,咱们总结一下吧。

总有些创始人呢,担心自己的idea被抄袭,谈项目的时候说:“你想做什么?这我不能告诉你,我一告诉你你就抄走了。”这种项目呢,就请回去自己做,没什么好说的。如果你的项目被人听一耳朵就能学会的话,那就没有任何被投资的价值。

还有些创始人呢,感觉和投资人沟通的过程中没有被给予足够的尊重。这个一方面呢,投资人会快速的看很多项目,特别是在某一个领域突然热起来的时候,他们就会刷行业。雷军看到猫王音箱的时候,可能是在这个方向看了一堆的案子了。但是等到哪天,雷军说我自己想干这个事的时候,他并不会觉得前面那个投资经理给他带了一大堆的智能音箱的案子,然后我决定要去做。他会什么呢?就是说我自己想明白了,我要去做这个智能音箱去了,他会变成这样。

在这样看很多案子的情况下的话,确实很难保证每个人都感到宾至如归。这玩意就跟咱们去看病似的,你去挂了个号,那个大夫上午50多个号看下来,你凭什么要求每个大夫对你都嘘寒问暖,对你都态度特别好?这个其实挺难的。通常只有投资人想抢项目的时候,才会比较谦卑。投资人也不是永远都高高在上的。

你比如说伊利尔的项目,人家从OpenAI出来以后,说我现在做一个项目,到底做什么都不知道,一堆投资人在后边追着说:“我求求你,给你钱吧,你拿着吧。”这个时候,投资人就会显示出另外一副嘴脸来。这人都是人嘛,前倨后恭。或者有的时候发现你这个案子没看懂,没不不怎么样的时候,显得很傲慢,然后发现呀做起来了,再跑到你面前来点头哈腰的。这种事情都是很正常的,大家都是做生意。

而且另外呢就是,投资人有的时候会去做这种压力测试。创始人来了以后,我说你这个做的不行,那个不行,这实际上是一种压力测试,就是想看一下创始人在巨大压力面前的一些反应。这个时候呢,这个体感反应一定是很不好的。但是大家都是在干自己的工作,投资人其实也是一个打工仔,也是拿着别人的钱,去替别人的钱负责任,这个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创始人觉得被投资人欺负了,也是创投圈里边一个比较有趣的典型现象吧,经常会发生这种事情。今天呢,就拿这两个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也给大家讲一讲这个背后一些有趣的故事。

好,这个今天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RD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