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率领Neuralink团队揭示脑机接口新未来:神秘访谈带你解读核心技术与人类成神之路
8 月 07
Musk传奇, NeuraLink,脑机接口 99米长的枪, AIGC, AI学习, APP解码, DJ SEO, FDA许可, Neuralink, YouTube频道, 互联网, 人工智能, 人机交互, 人类感知, 人类智能, 人类未来, 人类进化, 传输速率, 几何级数增长, 创新技术, 千里眼, 双向通信, 只读设备, 图像识别, 图像识别历史, 图像识别训练, 多任务处理, 大数据, 工程师, 思想速度, 思维训练, 成神之路, 技术爆炸, 数据标注, 数据采集, 数据量, 无线连接, 早期技术, 智能设备, 未来医疗, 未来发展, 未来展望, 未来生活, 未来科技, 植入机器人, 植物设备, 物质总量, 猜疑链, 盲视技术, 眼睛问题, 神经接口, 神经科学, 科技创新, 科技前沿, 科技博主, 科技发展, 科技大爆炸, 科技潜力, 科技突破, 科技访谈, 科技趋势, 科技革命, 移动互联网, 紫外线, 红外线, 老范讲故事, 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技术, 脑机接口未来, 莱克斯弗里德曼, 视网膜, 视觉信号, 视觉区域, 视觉神经, 计算机学习, 访谈内容, 访谈总结, 语言限制, 语音识别, 语音识别历史, 语音识别训练, 诺兰阿伯, 资本导向, 超声波, 透视眼, 采样频度, 顺风耳, 颈部瘫痪, 马斯克, 马斯克愿景, 马斯克项目, 高清大片, 高科技设备, 黑暗森林法则, 鼠标控制 马斯克率领Neuralink团队揭示脑机接口新未来:神秘访谈带你解读核心技术与人类成神之路已关闭评论
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已经成为了人类的成神之路。大家好,这里是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今天咱们来讲一讲,在上周五,马斯克和整个脑机接口团队一起接受了8小时的访谈,都谈了些什么。时间是8月2号,名字叫做《Neuralink与人类未来》。著名的科技博主莱克斯·弗里德曼主持了这场访谈。参加访谈的有Neuralink公司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还有他们的首席科学家DJ·SEO,以及首位Neuralink脑机接口的植入者诺兰·阿伯。
那么主要讲的是一些什么样的内容呢?首先,现在的技术还比较可笑。虽然方向是指明了,但并不是那么看起来高大上的样子。64根导线就真的是往脑子里塞线,每根线上有16个电极。这些电极是在三四个毫米的范围内进行分布。应该是一根线出去以后,有16个小电极从线里的中间插出来,这个长度三四个毫米。在这个线的周围把它分布出来,这16个电极是以200微米的间隔进行排布。这些电极的深度是3-5毫米,它真的是要插进去的,而不是说贴在上面的,是要插到我们的脑皮层里边去的,是一个有损害的手术,这个还是有点吓人的。
这个玩意让我想起来那种可以贴在胳膊上测血糖的东西,对吧?它啪一下把它贴上,其实也是有一些细小的针把皮肤扎破的。这样复杂的手术是靠机器人来去做的。
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做的第一个产品,其实是它的脑机接口植入机器人。现在,已经成功做了一例,准备做第二例。今年估计会做10例,未来应该每一年,这个数字还会快速上升。这个机器插到人脑里后,通过无线连接到APP上,APP采集了所有的信号后再去解码。
所以,现在的脑机接口其实是一个只读设备。什么叫只读设备?就是它只能够从我们脑子里读取信息,而并不往里写东西。因此,现在找的测试人员是能说、能听、能看到的四肢瘫痪的人。他们并不需要把什么信号传到脑子里去,只需要通过大脑的想象来识别,出来后让机器或一些外部设备去做动作就可以了。
现在的速度还比较慢,每秒钟一个比特。比特应该是一位,就是0或者1这样的一个位数,这真的挺慢的。你想,要凑出一个英文字母来,至少需要8个比特;要凑出一个中文单词来,至少需要16个比特。所以,整个的动作并没有那么快。
不过,现在第一个测试的人植入的这些电极中,有一些已经脱落了。目前还在正常工作的电极,只有原来计划好的10%。如果电极都插好了以后的话,它的传输速率应该可以达到,比如说10倍,每秒钟可以达到10个比特,也就是一个字节。稍微多一点点,你可能每一秒钟都可以想出一个字。
现在的信号仍然需要进行双向训练拟合,我们没法直接从大脑里读取出来。
说你想往左还是想往右,想向上想向下。你到底是想去输入哪个字母?现在想去直接确认解码,还是有一些难度的?所以现在要做的事是什么呢?就是训练,对吧?我们把所有的这些很模糊、很混乱的数据都读出来。读完了以后呢,看看怎么能够把噪音滤掉,然后里头哪一部分是有明确的指令,可以去解读出来的。现在还在做这件事。而且呢,这个东西不光是训练电脑的,这解码程序,还需要训练人。他需要让人也去按照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去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其实我以前试过啊,就是带这种脑电波的这种环。以前就是没有脑机接口之前吧,他们也有这种啊,脑电设备的一些采集系统。他呢,就是要求你是集中注意力,或者是啊,彻底放松,想象一些不同的东西。它是可以读出一些波形来的。那么这个过程,就是需要让我们去训练思维,这就是一个双向训练的过程。
大家想一想,早期的语音识别是怎么干活的?早期的语音识别是需要进行训练的。他给你一个词表,你要挨着个念。念完了以后呢,如果计算机发现你念的不清楚,他会让你重念,对吧?要训练你按照标准的发音去念这些单词。同时计算机会进行一定的学习,说:“啊,这个就是在念这个单词了,我也记住了。”这样才可以进行语音识别。
早期的图像识别其实也是这么干的,先进行人工标注:“这是个汽车,这是个房子,那是个人,这是个自行车,这是个交通标志。”然后呢,再从速度很慢、错误率很高的情况下,逐渐的可以达到说分割一切的这样的结果。那你说,都是怎么进化过来的呢?
进化的过程其实也不复杂。第一个就是采集的信息更多。我们用非常非常多的信息在里边去识别,那么他就很容易,或者说要更容易在里边找到有用的信息。第二个是什么呢?就是通过大数据和AI学习进行训练,这个也是可以提高识别率的。现在,我们去识别这些脑信号还是比较费劲的,但是未来一定会发生,发展到不需要标注、不需要预训练就可以直接读取。这一天啊,应该离我们并不远。
现在我们再去做语音识别,还需要预训练吗?不需要。我们现在再去做图像识别,需要人工标注吗?不需要。现在直接用梅塔的Sam 2的这个模型“Segment Anything”,这个模型直接用起来以后,它就自动都给你分割好了。所以发展应该还是很快的。
现在制约脑机接口数据识别的呢,肯定还是数据量不够,或者说采样的频度、采样的信息的准确度还差得比较远。当以后说,我可以一秒钟采样很多数据的时候,他这种识别就会变得非常好。
这呢是一个99米长的枪的故事,这个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故事。我记得在我刚上班的时候,应该是有一次到惠普去参加培训。惠普的工程师就跟我们讲说:“你们知道,如果现在的枪只能打一米远,但是我又要打到100米之外的那只鸟,应该怎么办吗?”我们说:“这个怎么办呢?我们爬过去啊,还是怎么办啊?”他说:“都不对,首先我们是工程师,工程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已知条件是我们要打中100米之外的鸟,另外一个已知条件是现有的技术是枪只能打一米远。”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能够造出来的东西,就是99米长的枪。当你的枪可以打1千米远的时候,或者可以打100米远的时候,拿到一支99米长的枪出来,你会觉得这件事情非常非常可笑。但是,99米长的枪也解决了问题,而且为未来创造打1千米长的枪指明了方向。说“OK,你照着这个方向去做是可以来实现的”,而且也为未来可以造出打1千米远的枪提供了资金支持。这就是工程师要干的事情。
所以,现在的脑机接口应该还是这支99米长的枪。我们看着会很可笑,但这就是未来,而且这就是工程师可以解决的未来。马斯克就是一个很伟大的工程师。那么,从第一个使用者的情况上看,他叫诺兰·阿伯,29岁的时候因为游泳事故导致颈部以下完全瘫痪。每天,他现在可以使用10到12个小时的植物设备,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消息,对吧?因为我们去用苹果的Vision Pro,你可能用个十几二十分钟就会开始头晕,有些人可能用5分钟就头晕了。就算你一点都不头晕,使用一两个小时以后也是会有这种不适的感觉,就是你不可以长期用这个东西。
而脑机接口第一个使用者就每天可以用10到12个小时,这是个非常好的消息。现在,他已经可以用脑机接口控制鼠标移动,可以去打游戏了。但是,我估计他打这种《艾尔登法环》应该够呛,因为每秒输出的字节数太少,所以他的鼠标应该也跑不快。而且,还可以处理多任务,这也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结果。
他可以一边用电脑,一边吃东西。这代表什么意思呢?代表是脑机接口可以区别不同的指令,加入到不同的指令序列里边去。啊,我先命令你,这个电脑的鼠标往哪边动一下,再命令我的杯子往前走一走,或者是哪个吸管应该怎么动。那么,我可以一边吃东西,一边去玩电脑,而不是说两边的指令会混在一起。这个也算是很令人兴奋。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第一个就是还是做更多的案例嘛,因为现在排队的人足够多,就是申请要去做这个脑机接口的人非常非常多。他的机器人是做脑力接口的,机器人也做了好几台了。马斯克的钱啊,也是有的,世界首富嘛。而且现在这个Neuralink公司已经估值50亿美金了,那么手里边现金也足够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FDA允许,他就可以七差咔嚓做下去。计划呢,今年能够做到10例,未来几年可能呈几何级数上升。这一两个月吧,就开始准备要做第二例了。
下一个要做的是什么呢?叫做盲视(blind sight)。做盲视的意义在哪呢?前面我们讲了,现在的脑机接口只能是读,不能往里写东西。那盲视呢,就是要往里写东西了,要告诉失明的人说这个地方是什么,这里是有个方的,有个圆的,是个什么颜色的,要给失明的人直接把信号放到他的视觉区域里边去,啊,视觉神经。因为很多失明,其实不是视觉神经有问题,或者不是脑部接受视觉信号的部分有问题,而是他可能啊,视网膜或者眼睛有问题。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可以去做盲视这样的一个产品。
当然了,他一开始可能输入的效率会比较低。所以呢,早期这种盲视的产品,它的分辨率应该也不会太高。不是说我们直接把脑机接口插上,就可以看高清大片的程度。你可能最开始是看着模模糊糊的黑白片,然后慢慢的再变得清晰起来。当读写无碍,带宽如果再拓展一些,再加上AI的话,那人就要成神了。人类成神之路自此开始。
如果现在第一位测试者的电极都在的话,那么每秒钟读十几个比特出来,就已经是速度其实不慢了。计划呢在未来几年里头,把速度提高,可以达到每秒钟100,甚至是上千个比特。这个速度其实就已经超越了人类说话的速度,甚至超越了可能打字的速度。在五年以后,要达到1兆每秒,也就是100万个比特,每一秒钟这个速度的话,已经远远的超出了人类现在能够输出信息的速度。
再加上什么呢?我们现在是看不到什么红外线、紫外线,也听不到超声波。但是这些东西呢,都是可以通过仪器采集的。那么采集了以后,把这些东西直接通过脑袋接口写到我们脑子里去,那千里眼、顺风耳、透视眼,什么不都有了吗?都不是问题。
所以现在我们需要思考一个新的问题:是什么语言到底是不是思想?这个呢,争议其实自古以来都有。但是最新的结论,应该语言并不是思想,因为很多从小就不会讲话的人,依然是有思想的。甚至思想有时候的速度是超越语言的。而我们在跟别人沟通交流、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呢,我们的思考速度完全是被语言所限制。我没法以超越语言的速度。
去进行内容的输入,输出是特别是输出输入的话。因为我们是有视觉、听觉,还有各种的无感触觉,甚至还有第六感,所以我们是可以以超越语言的速度输入的。但是,我们完全无法以超越语言的速度输出。当人类终于可以超越语言的速度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超越我们本身的感知范围,包括原来红外、紫外、超声我都看不见、听不见,很多其他的什么第六感、什么心灵感应我们也都没有。
现在好了,我们通通都可以依靠脑机接口,再加上外面还有AI,还有所有的知识库,那么人类就已经成神了。到这样的程度,现在有人问我说:“红楼梦啊,第几章第几节,第多少个字是多少?”对吧,我只需要下指令说:“来,给我检索一下,然后把它写到我的脑子里。”我就直接可以答了。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事情,再也不需要背书了。真正可能取代手机的技术也正在向我们走来。
对吧,很多人在期待VR、AR可以取代手机,但是目前为止,这个趋势依然不明显。最大的问题是,它戴上以后没有办法出门,不能长时间佩戴。而现在这个脑机接口,第一位测试者就已经可以一天10-12小时的长时间使用了。所以,这个脑机接口是有可能真的取代手机的。马斯克呢,已经算是为行业指明了方向,资本的指挥棒已经开始转动了,我们马上要迎来科技大爆炸了。
三体的黑暗森林法则,大家知道是怎么来的吗?形成黑暗森林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物质总量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大家都在发展,总有不够分的一天。
第二个呢,是猜疑链而导致黑暗森林的。第三个原因就是技术爆炸啊。为什么说呢?我看见旁边有一个很小的文明,刚处于萌芽状态,我们是不是先不用管它?但是,因为你到那里的时间可能需要几千年、几万年。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你可能等到那的时候,发现对面的文明已经技术大爆炸了。你这个没法再去把它灭掉,而是人家直接上来把你灭掉了。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黑暗森林一下,看到任何地方有声音,二话不说先抬枪就打。我们即将迎来脑机接口的科技大爆发了,而这个是真正的成神之路。这就像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或者AIGC一样,资本导向的科技大爆发正在向我们走来。
好,这一期就跟大家讲到这里。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