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退款”兴衰启示录:一项源自海外的电商工具,如何在中国市场被异化、滥用,最终催生灰色产业链并触动政府监管红线?
4 月 25
拼多多与Temu的故事, 电商故事 1688, 中国电商, 亚马逊, 京东, 仅退款, 信任危机, 信用体系, 债务重组 (类比), 假货问题, 劣币驱逐良币, 卖家生存, 商品与描述不符, 商家权益, 天猫, 市场监管, 平台治理, 平台规则, 年轻人诚信, 快手, 投诉处理, 抖音, 拼多多, 政府干预, 政策演变, 法律判例, 消费者权益, 淘宝, 灰色产业链, 用户体验, 电商历史, 电商平台, 砍一刀, 社会影响, 羊毛党, 职业套利, 跨境电商, 退货免返 “仅退款”兴衰启示录:一项源自海外的电商工具,如何在中国市场被异化、滥用,最终催生灰色产业链并触动政府监管红线?已关闭评论
仅退款就要退出中国电商的历史舞台了。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今天咱们来讲一讲仅退款的故事。如果您上来说:“哎呀,仅退款就是十恶不赦的,拼多多利用仅退款坑了好多人。”您就听到这里就结束了。咱们呢,今天稍微讲一讲仅退款的前世今生。
首先说一个颠覆认知的事情:仅退款这东西不是拼多多发明的。这东西谁发明的呢?是2017年亚马逊发明的。最早是从他那里开始。他呢也不叫仅退款,而是叫做“退货免返”,就是我把东西退了,但是呢免除了往回寄的这个过程。2017年呢,亚马逊允许低价商品退货的时候不用把商品寄回来,因为快递费很贵。在美国嘛,他的快递费经常会比商品的价格还要再高一些。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去申请说我不退货了。当然还是要申请的哦。
为什么在2017年亚马逊会发明这样的一个东西?跟咱们中国还是有一点点关系的。因为2017年,大量的中国卖家涌入了亚马逊。亚马逊最早呢是卖书的,然后开始做电商。但是呢,亚马逊早期的电商只是自己买东西自己卖,跟别人没关系。到2000年的11月开始允许第三方入驻,就是你不是亚马逊,你也可以在亚马逊里头去开一个店铺,卖你自己家的东西。到2012年呢,正式开启了中国卖家入驻全球开店活动。就是亚马逊的腾飞,基本上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到2016年真正启动了叫“制造+”这样的一个活动,对接帮扶中国制造商,建立中文后台,大批中国卖家涌入。所以到2017年,他就需要去做仅退款了。
2024年,中国卖家占亚马逊所有卖家的52%。世界工厂不是白叫的,亚马逊这么高的市值也不是白来的,都是咱们中国人的努力。国外的很多平台呢也都纷纷跟进,包括沃尔玛、Target、Best Buy,都针对低价商品实现了“退货免返”这样的一个政策。还有一些商家呢,鼓励用户退货之后将商品直接捐掉,因为他们的物流实在是太贵了,寄回来不划算。
在海外呢,这更多的是一种隐性惯例,是不能宣传的。你不能说我宣传你到多少美金以下拿走了就不用退回来,这事是肯定不行的。一定是当个别的客户发生了需要退换货的时候,他再偷偷的告诉你说,你可以这样去处理。平台呢也在非常谨慎的使用“退货免返”政策,以免引起不良反馈。
到2021年,拼多多开始玩仅退款了。但是拼多多的仅退款呢,跟亚马逊以及国外这些商家的仅退款是有很大差异的。我们借鉴亚马逊的仅退款,到拼多多这里,总还是要做一些微创新的嘛。
第一个,很多高价值的商品也是可以仅退款的。原来亚马逊是基本低于10美金的才可以让你去仅退款,贵的你必须给我寄回来。
第二个是平台自动介入,而且介入以后呢,是比较偏向于客户的。其实海外退款的时候,商家也是没有参与机会的。你比如说我现在要跟亚马逊退一个东西,不会去跟商家沟通协调的,直接就给你退了。但是呢,海外的平台相对来说还比较公允,因为他也是担心引起一些系统风险。如果客户发现你偏袒客户的话,那可能退款的比例会上升。所以呢,它的判别是相对公允的。但是国内的话,拼多多仅退款这一块是极大的偏向于客户的。
第三个是什么呢?就是拼多多大力的宣传仅退款业务。刚才我们讲了,在海外仅退款是一个隐性惯例,这东西是不能宣传的,因为它容易纵容人性之恶。但是拼多多不,拼多多大力的宣传。那么拼多多为什么这么做呢?为什么在国外人家跑的好好的这种仅退款业务,到国内把各种的规则都反着来呢?那是不是纯坏?肯定不是。
要注意,拼多多呢,原来是一个假货集散地。拼多多呢需要从假货集散地的身份要转身,我不能一直当假货集散地。2018年、2019年,拼多多都因为商品质量问题以及商品与描述不符等问题,接受了大量的投诉。甚至到2019年直接被央视点名说,拼多多上卖的很多东西实在太魔幻了。200块钱的巨大的电视,几十块钱的手机,怎么可以卖这样奇怪的东西?然后买回来以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东西,这就叫商品与描述不符。
我记得当时有很多的这种魔幻的案例,在民间传说都类似于都市传说了。这事肯定是不行,要纠正这个舆论风向。而且到2020年的时候呢,拼多多接受了大量的投诉,它的投诉量直接登顶了。原来虽然投诉量也很大,但是因为它的销售额、销售量并没有那么大,它的投诉比例很高,所以呢还轮不上它登顶。到2020年直接登顶了,是中国投诉量最高的电商平台。
大量的投诉围绕着砍一刀、提现欺诈、商品与描述不符展开。拼多多在2021年还面临了一个新的挑战,开始有人告他。上海的律师刘宇航直接起诉了拼多多。当时是什么案例呢?是砍价免费拿的一个案例。拼多多说我这有一个商品,你只要凑够多少人砍价,我就让你免费把这商品拿走。但是呢,这个律师发现说,他凑了很多很多的人,都始终无法达到这个免单的结果。先找了可能十来个人,发现还差个几块钱;又找了可能几十个人,发现还差个几分钱;再接着找发现还差个1分钱,说这还不快吗?就拼了命的发动各种力量去找。
发现始终差一分钱,他就觉得我被欺诈了,然后去找拼多多。拼多多说我这个显示,就能显示到1分钱,但是这后边,小数点后边还有好多好多好多位呢。你最后可能要凑够几千人还是多少人,你才可以享受这个免单。这个一定是欺诈,没什么好说的,就把他诉了。这个案子好像到2022年去把他判下来,我印象里是败诉了。
在这种情况下,拼多多必须要拿出一些动作来了。他拿出来的动作是什么?仅退款。他需要用仅退款来把这个名声掰回来。所以我们来看一看,他当时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状态,所以必须要去大力宣传仅退款。
第二个为什么他会让一些很贵的商品都去仅退款?他也要为这些魔幻的造假势力们立起一把刀来。你们不能去造200块钱一个,号称40寸的电视,结果拿回来以后发现连14寸都没有。这个事情是不行的。而且呢,他也没有那么大的功夫说,我一个一个去鉴别你的商品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去给你做这个评测。
所以2021年就赶上这么一个时间点,仅退款大力宣传。这个事呢也算一举三得吧。第一得降低了审查成本,第二得抑制了假货,第三得提高了用户的信任。在这个地方用户信任的是拼多多,不是商品。他等于一把就把这个风向转过来了,也算是一个典型案例。
2022年国内的各平台呢,就开始跟进。不是说拼多多完了以后,其他人不干,大家都干。只是呢其他这些平台相对来说还保守一点。淘宝天猫平台、京东平台、抖音快手平台,都开始玩仅退款。他们呢,并没有去大力宣传,执行的还相对谨慎,还是按照亚马逊这个原创的路子去执行的。但是发现不行了,打不过拼多多了。
拼多多一路高歌猛进,直接冲过去了。甚至有一段时间,它的市值已经超过阿里了。那这个咱们就破罐破摔吧。到2023年年底,各大平台都开始大力的宣传,我们要去做仅退款了。不光是拼多多,我们这也仅退款。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
2024年呢,各种社会舆论压力就起来了。仅退款的各种隐形福利,它本身是不应该宣传的。其他平台呢,其实也没有拼多多的经验和执行效率,但是大家一起上,那这个赛道就没法跑了。
2025年风向就开始转变了。2025年1月呢,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了各个平台,要求优化规则,避免挤压商家的生存空间。因为在这一段时间里头,各个商家、各个工厂日子都很难过。甚至因为有一些商家亏钱关门,很多人失业,还有一些报复社会的。所以要去解决一下这样的社会矛盾,把他们约谈了一下。到2025年两会期间。
政府强调平衡消费者权益与商家经营空间,将治理仅退款滥用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司法系统也通过了判例,明确恶意退款的法律边界。如张某伪造鉴定报告,被判决退还货款并赔偿损失。它里头有一些这样的案例去进行审判了,因为仅退款这个事判起来还是很麻烦的。政府是不喜欢搞这种特别麻烦的事情,现在说我们要管了。
到2025年4月,也就是这几天,各平台就开始撤退了。一开始呢,先优化了一下淘宝、京东等平台,对高评分商家松绑规则,赋予自主处理权。就这事我不管了,不会平台介入了,你们自己去跟用户商量是不是退款。抖音、拼多多也引入了AI质检和区块链存证,拦截异常订单。有一些特别奇怪的订单,不会让商家受到损失。这块再稍微的调整一下。
最后到2025年4月全面取消,拼多多、淘宝、京东等主流平台同步废止仅退款政策,纠纷处理移交商家协商。就这事我不参与了,到底要不要给你退,由商家自己去决定去。甚至还有一些平台呢,开始建立信用体系。1688按照买家诚信等级提供平台补贴,如果你的买家的诚信评级有问题的话,卖家是可以得到一定的平台补贴的。拼多多呢是建立了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保护商家的利益。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政府要出来管仅退款的事情?因为在这个魔幻的大陆上,赶上了魔幻的拼多多和魔幻的仅退款,就变得更加魔幻了。为什么这么魔幻?因为整个的灰色产业链已经围绕着仅退款建立起来了。
首先有职业套利的行业,形成了下单退款、转卖的一个链条。你说我仅退款,最后我剩一堆商品,这事肯定是玩不下去的。但是我仅退款了以后,我还把东西重新卖掉了,这个就可以整个运转起来了。部分的羊毛党通过暗网购买伪造凭证,利用平台自动审核漏洞批量操作。他已经形成一个产业链,甚至呢还有培训课程,魔幻吧?培训课程出现了,19块9学习仅退款,教唆用户通过虚假投诉获利的一个方式。
还有一些玩物流欺诈的,利用生鲜低价商品运费高于货值特性,骗取退款,或通过拒收快递实现白嫖。还有很多这样的玩法。这些灰产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危害。首先呢是市场秩序被破坏了,低价劣质商品因为仅退款政策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很多的仅退款都是由竞争对手发起的。
刚才我们讲这里有灰产,这些灰产并不是独立的。你最后还要把东西卖出去,所以很可能是你做了一个很好的商品,旁边伪仿冒你的劣质商家他跟你去玩仅退款,然后把你薅秃了以后,他再把你的商品跟一些其他劣质商品。
掺和掺和一块卖掉了。所以,谁做好商品谁吃亏,已经形成了有组织犯罪。你说这个事情,如果是一个两个在这犯罪,或者说我们开个小培训班,有一些人自己白嫖了一两双鞋,这个一般国家也不会管你。但是形成了组织了,就是相当于是一个黑恶势力了,所以这个事是要管的。
另外一个很大的危害,是信任体系的瓦解。消费者与商家的矛盾不断激化,平台算法误判,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信任危机。咱们现在呢,还是希望有更好的信任。因为一旦信任体系崩坏了以后的话,最大的危害是什么?交易效率会下降,大家不交易了。我出去买东西就担心上当受骗,那我干脆不买了。现在国家要干嘛?鼓励消费、刺激经济。如果大家都不买了,看到任何东西都要货比三家,都要跟人家斗半天心眼的话,这交易效率多差呀。这一定是要去管。
第三个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危害是什么呢?就是年轻人受到了极大的侵害。年轻经济困难,是容易被诱导参与仅退款产业链的环节。本来应该培养诚信的年轻人群体,这个被仅退款这件事情狠狠地侵蚀了。现在大学附近的快递点,商家都直接拒绝发货了。一些玩过了仅退款的人,或者是被仅退款侵蚀了的人,走向社会未来的危害是很大很大的。
还有一个危害是政府执法比较麻烦。部分恶意退款行为,游走于民事纠纷和刑事犯罪之间。司法实践中,存在裁判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这个政府也觉得很烦。所以为什么刚才我们强调,2015年专门做几个判例。出了这样的事情,我们要这么判,这块就算是相对明确了。政府下力气管理,通常也是自己管着比较麻烦的事情。到一定程度以后说,那咱们一把管掉吧。这个就是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来,政府说我们要把仅退款这件事情杀掉。各个电商平台也说,我们听到了,这个事情结束了,不再玩这个事情了。
咱们在这呢,稍微举另外一个案例。本身是隐性运转的一种规则,它是没有办法去大张旗鼓宣传的一个事情。咱们呢,可以跟仅退款这个案例呢稍微比对一下。这个案例是什么呢?就是债务打包重组。这个是绝对不可以卖给欠债人的。什么意思?比如说吧,你的信用卡逾期了,信用卡刷了1万块钱,最后你没法还了。这种债务最后银行会怎么处理?银行会直接把这债务打包卖掉。一开始会找你去催收,后边呢,他也没有那么大精力再接着不停催你,他就直接把这东西打包卖掉了。卖给这种叫做不良资产处置的人,或者催收公司,直接卖给他们了。然后这些人用什么样的价格去买呢?2,000块钱。你原来欠了1万,他拿2,000块钱买走了。那有些人说。
你2,000块钱卖给我不行吗?我欠了一万块钱,但是我是有2千的。你让我2千块钱买走,这事不就省事了吗?我是可以还得起的呀。
包括很多这种法拍房也是这样的。一套100万的房子,这些不良资产处置公司可能也是几十万就拿走了。有些人说我有几十万,你卖给我不就完了吗?或者说这些不良资产催收公司或者处置公司,咱们打个商量:你不要不停的来催我了,你直接按照你那个成本价格。
你比如2,000块钱买了我1万块钱的债务,你算挣500,你2,500把这东西卖给我,我还你2,500,这事大家不就皆大欢喜了吗?这事行不行呢?这不行,绝对不行。
为什么?大家想想,因为一旦干这个事情了,整个的系统就崩坏了。这种事情你说有没有人做成过?比如说我的房子被不良资产处置公司拿去处理去了,然后呢我用一个很低的价格把它弄回来,有没有人成功过?有,但是一定是什么偷偷干的,而且是非常非常小比例的人可以干成这个事情。
一旦这个事情大比例的公开的去宣传了,大比例的实现了,那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就崩掉了。为什么是这样呢?很简单,如果你发现1万块钱的欠款2,000块钱就可以了账,或者2,500你可以把它了了,那谁还认真还款?没有人去还了。
这个事情就跟刚才我们讲这个仅退款的案例,大家可以比对着看一看。有些事情你是偷偷的去做,可以接受一些成本,在工程上他也是有利的,但是出来宣传这事就不对了。
总结一下,仅退款呢,是中国电商迈过的众多坑之一,这也是符合中国特色的一个坑吧。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里边诞生的,被聪明的中国人超范围的应用了,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性的风险与危害,被国家叫停。各个平台也都翻篇了,这个事过去了。
后面呢,也还会有新的创新,游走在人性的边缘上。让我们往后再看,有什么新的有趣的玩法,我再跟大家讲这个故事。
好,今天跟大家好好回顾了一下仅退款的故事,它的前世今生,到底是怎么玩到这一步的,有哪些危害,为什么今天把它干掉。这个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讲到这里。
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RD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