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成导火索?工信部连发新规规范智驾与电池安全,特斯拉FSD入华添变数,鸿蒙小鹏优势削弱,行业格局或将重塑!
4 月 22
新能源智能汽车, 雷军、小米 L2级辅助驾驶, NOA宣传限制, OTA审批, OTA管理, OTA频率限制, 三元锂, 产品准入管理, 代客泊车禁止, 低端电动车影响, 千人团测试叫停, 华为鸿蒙智行, 召回管理, 国标GB 38031-2025, 夸大宣传禁止, 宁德时代, 小米SU7事故, 小米SU7车祸后续, 小米YU7延期, 小米汽车, 小鹏汽车, 工信部, 座椅平躺限制, 智能网联汽车, 智驾发展减速, 智驾监管, 最小风险策略, 比亚迪, 汽车安全, 汽车行业规范, 热失控管理, 特斯拉FSD入华, 电动汽车, 电池安全标准, 电池测试升级, 电池策略调整, 监管新规, 磷酸铁锂, 禁止L3宣传, 禁止用户公测, 端到端模型监管, 紧急OTA召回, 组合辅助驾驶, 英伟达芯片, 软件在线更新, 辅助驾驶规范, 远程遥控限制, 逃生时间延长, 问界, 防爆燃要求, 雷军表态影响, 驾驶员监控 小米SU7成导火索?工信部连发新规规范智驾与电池安全,特斯拉FSD入华添变数,鸿蒙小鹏优势削弱,行业格局或将重塑!已关闭评论
开始第二个故事:
工信部要给智驾电动车踩刹车了。工信部装备司4月16号开了一个会,提了一个叫《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更新管理的通知》。他呢提了几个要求,咱们呢可以看一看,就是他这些要求,基本上是对小米车祸来提的。
第一个,不允许公测。什么千人团、万人团都要走,公告明确充分验证,不能拿用户去做测试。为什么讲这个呢?因为以前很多的车厂都是这样说:“我现在抽一些人,我认为你们的这个驾驶水平还不错,所以呢我让你们先去试一些新功能出来。”原来是搞这个东西做公测,这个事以后不允许了哈。你们都是要充分验证了以后,才可以去让人去用,不允许去做这个用户公测。这个事是叫停了,因为大家是喜欢干这种事,叫先锋团。
因为我是了解小米的一些玩法的,他们呢说用户分三类,这个玩意基本上是小米发明的。哪三类呢?第一类呢就是叫铁粉,就是你给他吃屎,他都不骂你,还会坐下来耐心的告诉你,应该怎么怎么改进。第二类呢就是对你有好感的用户,这些人呢你是不能给他吃屎,吃屎了他会跑的。但是呢,你给他一些不是那么成熟、有一些小问题的功能,他们也还是愿意用的。他们呢也不会给你去提各种意见,回来用了不好使也就算了,他也不会提意见。所以呢,他们是可以进行第二轮测试。
最初的版本会给第一波用户用,稍微稳定一些的版本会给第二波用户用。第二波用户呢,只是观察一下他们的使用状态,哪些用户退出了,哪些用户没有退出就完了。真正测试完了的用户,才会叫全量推广。原来小米一直是这么干的,现在规定了汽车上不能这么干。
第二个要求是L2,这个字以后就不允许出了。你不允许说现在机器接管了,待会说要求人接管,以后再也不允许有这字了。接管这个词是L3的用词,现在就是L2,没有谁是L2.9、2.999、2.9999,这东西没有,不能用“零接管”这个字样。这个事就以后不允许宣传了。
汽车媒体在做评测的时候,在这方面的动作也要被限制。你说我测一下这东西到底能不能接管、能不能睡觉,这个事以后你就算测了,你不允许说。在宣传角度上,必须告诉所有的民众,现在的车就是L2。所以像小米出这样这个事情,NOA前面接管了,以后别接管,那个是到L3以后才可以接管。现在你就得双手扶方向盘,眼睛看前方,没什么好商量的。
再往后宣传要规范,不要扩大宣传,不要出现“自动”、“自主制程”、“高阶制程”。现在要求大家要使用标准的用语,所有的这种辅助驾驶系统,应该叫组合辅助驾驶。
不能有其他的名字,也不能够随随便便用英文。如果你去用英文,一定要用完整的中文再去解释,而且这个中文应该是“组合辅助驾驶”。里头不能有什么“制驾”、“自主”、“高阶”,这些都不容易出现了。然后,给智驾发展要带上一个紧箍咒,特别提到了规范宣传服务,不能扩大智驾的这个宣传边界,不能对消费者造成误导,进而引发安全事故。所有的白皮书、说明书、所有的宣传物料上,“智能驾驶”、“高阶驾驶”这些都不允许了。“NOA”、“NOT”这些东西通通不允许了。
然后,要降低OTA频率。OTA呢,就是叫“软件在线更新”,叫“over the air”。要求做好版本风险管理以后,验证充分了才允许上车。如果你真的要做大的OTA,你就干脆召回就算了,把它都招到修理厂去,在那边去给人统一升级。为什么?因为OTA呢,有的时候它就容易出问题,有时候升级成功了,有时候升级不成功,那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其实车厂是不掌握的。所以现在规定了,说你可以OTA,但是呢,一定是要谨慎,要彻底测试好了以后才可以去。而且一些频繁做OTA的这些厂商,要去重点关注。
OTA这个事最早呢,其实是软件开发的过程中使用的一个技术,它呢是为了减少维护成本。原来比如说一个办公室里头20台电脑,装了一个软件,该升级了以后,要专门找一个做技术维修的人进来挨个修去,挨个给人升级。后来呢说不,我来做自动升级,就不需要这个维护人员了。所以呢,他们就开始慢慢的推行OTA。后来呢,手机、路由器、智能家居设备上,也都可以OTA。现在呢,汽车上也玩OTA。现在呢,国家规定了不允许太频繁,这些频繁OTA的企业,重点审查紧急OTA的情况。比如说突然出现一个很大的bug,你必须要对所有的车辆进行紧急OTA了,别费劲了,直接停产召回。市场监管总局重新审批,批过了以后才允许OTA,否则不让干了。
以前做手机APP的时候,大家比的是什么?谁家OTA快。为什么呢?因为谁OTA快了,说明后边技术能力强。但是汽车上不允许这么玩了。原来很多的这个车厂都是这么宣传的,包括我去小米、去特斯拉、去理想,都是这么跟我宣传的:“任何问题我给你OTA上去,给你更新软件。”这个以后不允许了。
而且现在呢,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很多车企会因为OTA的存在,宣传一些现在车上还没有的功能。比如说我现在去小米的店里去买车去,人家就跟我讲:“说你现在还不能够自动驾驶,但是呢,等可以自动驾驶的时候……”
我就直接OTA给你更新上去,你以后这个车就自动驾驶了。现在各个车厂都是这么来宣传这问题的,说以后不允许你卖人这车是什么东西就是什么。你不能说你车上还没做出来呢,以后我给你更新上去,你要为这个东西来买单。
再往后呢,辅助驾驶的事情要能从技术层面去禁止驾驶员脱离。比如利用组合驾驶辅助的人脸ID识别,禁止座椅调节和平躺。小米SU7这个事故上,他为什么踩刹车踩不下去,踩了个30%就搁那搁着了?因为他把整个这座椅调躺着了。原来是允许的,以后说不允许了。你开的过程中,你是不能把这个座椅调躺下的。而且我要给你做人脸识别,不是你的车你就不能开智驾。如果是你的车,你也必须一直认真的在这开这个车。
而且还有一个是什么呢?禁止代客泊车了。原来很多人都去宣传什么,就是我把这车开到商场门口,我下车走了,这车自己进去找车位停车去了。什么代客泊车一键召唤,就是我逛完商场出来了,站在商场停车场门口,一键召唤这个车,自己从底下开上来,到这个门口来接我来。这事都不允许。什么远程遥控,这个都不允许了。不能确保驾驶员在的情况下,这个车就不许动。必须驾驶员坐在车里头,这个车才可以移动。
本来我买车的时候是冲着这功能去的。因为现在这个车呀,特别是电车它都特别宽。电车的宽度是要比正常汽油车要宽的。为什么?因为它在里头塞电池包,塞完电池包以后呢,这个侧面还需要加这个防撞的机制。所有的电车,都要比正常的汽油车还要再宽一些。所以呢这些车开到这个停车场里去停车,是挺麻烦的。原来我就想着说,我就站在旁边,把这个车关好门,让这个车停进去。因为胖嘛,胖子跟人车离得近了,你开门人钻不出来,会有这样的问题。这个以后不允许了。现在要求的就是,驾驶员不在车里的时候,车是绝对不允许动的。
然后是用户无法及时响应辅助驾驶系统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去接管的时候,辅助驾驶应该执行最小风险策略,以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在这方面要去有这个惩罚措施的。你比如说,像咱们讲这个小米SU7这个事故,如果他提醒要退出了,说我NOA要退出了,要求你接管。在这种情况下坚决不退出,我就不接管,那么NOA也应该让这个车停下来,或者说找到正确的路径走过去。这块是现在提出要求来了。但是一旦接管了,这个责任就在人身上了,就不在机器身上了。这块还是有要求的。
现在看到的反馈是什么样的?车企在端到端上车这个问题上要延后了。现在其实各个车企都在推端到端,因为端到端这个……
用新的端到端模型训练的智能驾驶系统,因为特斯拉的FSD是端到端。现在他们说我们也都训练端到端,在这一块要有新的审批了。你没有审批通过之前,你就不要去给我更新这个端到端。
出事故之前,小米实际上正在逐步地向他的这些百人团、千人团(就这个测试团)去推这个端到端。现在端到端这个事,对不起,重新审核。审核了以后才可以上百人团、千人团。这事没有了,审核不过谁都别使。你别拿用户去做这个测试。
问界上的最新版本的端到端大模型都被紧急叫停,你必须要再去做测试,否则的话不允许上车。包括FSD落地这件事,后边肯定也还有很多的波折要去走。部分车企为了拼智驾,频频将不稳定的版本推送给用户,极易带来安全隐患。这件事情工信部索性就直接收紧了:“别干了,都到我这测试完了再去上。”
另外,我现在遇到了一个比较讨厌的事情是什么?小米YU7可能要延期了,可能赶不上了。所以呢,像我们这种俗气的人,可能就只能去开SU7了。也没准到下周或者是5月吧,5月初我可能就去把我的SU7提回来了。这个YU7,应该是躲不过逾期了。是说这个小米不会起名字,前面这车叫“俗气”,后面这车叫“逾期”。
现在正在进行的上海车展,小米YU7没有参加;苏州车展应该也不会去参加。小米的投资者日(因为上市公司嘛,会有投资者日),原来预定的是4月27号,现在推迟到6月3号了。这个都是小米预期推迟的一个比较明确的证据吧。
还有一个是什么呢?就是英伟达的雷神芯片流片失败了。因为小米YU7里头应该是装雷神芯片的,小米SU7里头装的是欧瑞芯片(也是英伟达的)。但是YU7呢,是计划使用这个索尔芯片。小米呢是喜欢玩一个什么事呢?就是首发——谁的芯片出来以后,我要去做首发。小米手机也是这么干的,高通芯片每一次旗舰芯片出来,小米都要去首发。
如果英伟达的索尔芯片流片失败的话,他也可能会等他真的流片成功了以后再去首发。原来计划5-6月份开卖的预期,现在传闻呢应该是到第三季度。满足新规以后(就是咱们前头讲的这些规范),他要满足之后重新再去通过审核再去卖。第一批交车可能要到2026年了,所以我未必赶得上。
除了前面我们讲的智驾和软件更新的规定之外,这两天呢还出了一个新的规定。2025年4月3号,工信部正式发布了名为GB 38,031-2025的这个国标,它是《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它呢是2025年4月3号颁布,2026年7月1号起正式执行。要求是什么?
电池发热起火失控以后不许爆炸,这个事基本上是已经要写到国标里去了。在2026年7月1号以后出的车,你必须要符合这个要求。但是你并不是说这个车撞了以后就绝对不炸,而是什么呢?就是你电池本身不能炸,但是车算成整车了以后,它会有新的国标出来。
现在呢,要求是电车着火了,原来是5分钟时间可以去撤离。未来的话,你必须要保持两个小时不能发生爆燃。这块是有明确的国标要求了。要知道电车着火这事基本上是弄不灭的,因为你燃烧嘛,氧化剂、燃料加上温度,这几个东西凑一块能燃烧。电池里头呢,燃料跟氧化剂都是在一起的。你正常消防队上去以后,都是什么干粉灭火器,或者是什么,都是为了阻断氧气去燃烧。但是锂电池里边,它氧化剂是里边那个液体的那个电解液,所以它不需要阻断,它也阻断不了。所以电车着火了以后是扑不灭的,基本上没有任何办法。
现在正在执行的规定是,电池热失控一旦发生,至少满足5分钟以上不起火不爆炸,给车内成员留出逃生时间。只测试外部加热和针刺,就是我怎么测呢?我在外面烧这个电池,你不能着火;拿针把它扎透了,你不能着火。现在是有这样的要求的。现在小米的电池,它三款车的电池都是可以通过这个测试的,没有任何问题。
新的规定上来了以后呢,就发生变化了。第一个要求留出两小时的逃生,两小时之内温度不得超过60度,这个是已经有要求了。然后热失控以后,五分钟之内要干嘛呢?要对车内发出警告。而且这5分钟,不允许有烟雾进到驾驶室。这个是为了防止两件事:第一个是什么呢?就是你电池着火了,车里边人不知道,这个事是要防止的。因为有很多的电池自燃或者是爆燃的事故,都是因为驾驶人不知道电池着火了,等到烧起来以后,他已经跑不掉了。这个事是要去避免的。另外一个有很多电车着火的事故,人不是烧死的,是呛死的。所以他要求在这5分钟向车内发警告的过程中,你车里不能有烟,这块是有要求的。
而且现在的测试呢,除了外部加热跟针刺之外,还要做内部加热。因为所有电池里边都有内部吸热的装置,可以进行内部散热。现在要求对这个内部散热机构进行加热,把它加热了以后,也要保证电池不能燃烧。这块是增加了一些测试进去。而且呢对于碰撞和针刺实验的强度也进行了增加。现在的碰撞实验要求是朝着底盘,基本上是拿9毫米子弹开三枪不允许着火,大概是到这样的一个程度。而且对于高压充电、放电短路也要进行测试,因为现在国内的车呢都是800伏。
用更高的电压可以更快地把电充进去,甚至像比亚迪这种可以到1,000伏的充电平台。充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热量,所以这些东西通通都要去测试。而且还要测什么叫电池短路,就是把正负极接上。电池短路是会发巨大热量的,这个也不能着火。现在这一块都有严格要求。
国内现在三元锂电池其实用的已经没有那么多了。现在国内用的大部分都是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要比三元锂电池高,但是每一件事情都有好的就有坏的地方。安全性高的电池,能量密度跟放电功率肯定都会低一些。能量密度最高、放电功率最大的都是三元锂电池,但现在国内已经用的少了。
大家都觉得特斯拉这东西挺安全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它的电控系统确实做得好。另外一个是什么?就是特斯拉其实它装的电池少,它要比小米、比国内所有的车装的电池都少。一方面就是它的续航也短,另外一方面它电池装的少,你做的各种隔热什么的就可以做的多一点。这块还是有差异的。
国内产的特斯拉用的是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我要去买的小米SU7的话,应该也是用的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小米SU7的三款车,它的标准版用的是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但是没有电池倒置技术。我买的是Pro版,用的是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做了电芯倒置,就是它电芯朝下着火往下烧。它的Max版,就是动力最强的那个版本,用的就是三元锂,宁德时代的三元锂,那个安全性就会稍微差一点。所以我应该是买的最安全的这一款。
特斯拉在国内产的Model 3、Model Y都是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对现在的车厂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小米把这个事情搞成这样之后,这些规定就噼里啪啦下来了。那么智驾上跑的最快的几家肯定是要吃亏,就像鸿蒙、小鹏这几家跑的比较快的,在这块就会吃一些亏。因为小米在智驾上其实是比较落后的,干脆大家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
鸿蒙智行以后就要收敛一些,就不能出来喊遥遥领先,不能出来喊说你可以开车睡觉这件事。原来鸿蒙也做了很多这种广告,智能泊车、待客泊车,以后这个东西通通都不允许了。出现这个东西一律都会认为你是违反了工信部的相关规定,也违反了可能广告宣传相关的法律,这块都不行了。
FSD入华会更加曲折一些,应该还会做更多的测试。对于低端电动车的话,也会比较麻烦,因为你要想让这个电池不着火。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少放一些电池,多放一些中间隔离的散热的这些机构进去。这个都是钱。
现在最新的电动汽车能便宜到什么样的程度?一汽新出了一款车叫奔腾小马,算上补贴以后,这辆车价格是5,900人民币。这样的车,我估计他未必就能够满足前面我们讲的这个电池的要求。这种5,900块钱的东西,是不要想有智驾的。
但是像比亚迪给七八万的车加的这个智驾,叫天神之眼还叫什么东西,可能也会比较麻烦。电车的最大续航这块呢,可能也需要调整策略了。原来就是堆电池,现在可能要向特斯拉学习,降低电池容量,少放点电池。你重量低了以后的话,自然也还是可以有比较高或者相对比较合理的一个续航吧。
当时问马斯克说:“你看中国车都可以有1,000公里续航了。”马斯克说:“他们都傻吗?电池它不像汽油,烧完就没了。你电池把电放光了以后,它还是有一两吨重,你得始终拖着这么个东西满街跑,这不是疯了吗?”所以,这个可能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一些还没有上市的车,应该会修改方案,重新通过审核。小米YU7应该就属于这一类。这些调整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发生呢?肯定是跟小米SU7车祸有直接关系。那你说原来这车出不出车祸?特斯拉也出,比亚迪也出,鸿蒙也出,就是所有电动车实际上都出车祸。这个都跟智驾有关的。跟智驾有关的车祸也出了很多,电池着火烧死人的也都出现过很多。
那为什么就这一次就出来说,我一定要去搞这个事呢?是因为小米SU7暴露了更大的问题吗?其实也不是。原来的厂家呢都是捂盖子,能把这个事情大事化了,小事化无就完事了。在各种的规范制定的时候,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宽松的。
但是这一次呢,雷军出来就说:“有什么责任我绝不逃避,我要担着。”那么这个结果就来了,智驾跟电池的规范就直接下来了。其实这个东西下来以后呢,会把整个的汽车产业拉到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平衡的一个状态。而且在这个起跑线上呢,雷军也不比别人落后,他其实是这样干的一个事情。
但甭管他的目标是什么吧,有人愿意在这时候站出来,推动整个行业的更加规范,他总不是一个坏事。至于我的小米SU7呢,估计是要去提车了。转YU7的难度比较大,赶不上了。等我提到了小米SU7之后,再跟大家在车里边去录节目吧。
至于说新规什么的,我个人呢还是比较期待它的。各种智能驾驶、辅助驾驶,什么智能代客泊车,我还是比较期待这些功能的。这一次虽然工信部下了这样的文,但是我相信呢,这些功能依然会逐步的向我们走来,不会说老老实实的。
上面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办。咱们是中国人,还是相对来说比较灵活的。所以小米苏西这个事故呢,我觉得我们还是要看到它好的一面吧。
首先,有三个小姑娘烧死。甭管是怎么死了吧,反正她们出车祸死掉了。这个还是非常遗憾,非常可惜。
第二个呢,小米愿意就这个事情,推动整个行业更进一步的规范化。更多的这个严格的规范落地。这个事呢,它不是个坏事。未来可能中国再生产出来的电动车,也不能说完全就符合这个规范,但肯定还是会有所改进的吧。
这就是咱们今天讲的第二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