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鼠的博客站

范路的博客主站,时而会发些东西。

Category : 新文化

我和版权的故事——盗版小说之路

也就是差不多最早有网络的时候,我开始接触网络小说和MUD,后来随着论坛的普及,开始阅读盗版小说了。那个时候小说大部分是台湾那边出版的,比如说频和鲜网的小说。国内有一些论坛,就开始做起了盗贴的事情。好像是从2000年开始,也有人尝试着通过一些比较特殊的支付手段向台湾支付阅读费用,但是这种通道,直到现在为止,也不是非常通畅,毕竟图书属于一种出版物,而对于出版物,这边审核的是非常严格的。同时,台湾那边跑到大陆来维权,成本也是很高的,所以这种盗版台湾小说的现象一直到现在为止,也还是比较普遍的。

以前比较火爆的盗版小说站,后来都在逐步的寻找自己的出路。幻剑书盟一直在努力的尝试打通个人向台湾书商付款的通道,但是一直收效不大。有些网站干脆就一直走盗版路线,然后靠广告收入来维持生计。他们不但盗版台湾的书,后来大陆这边的网络原创文学兴起之后,也不遗余力的盗版大陆自己的书。

最终这些盗版小说站,发展向了几个不同的模式。

其中最成功的就是起点了,直接向读者收取订阅VIP章节的钱,然后再和作者去分成。起点早期也做过台湾盗版书,也曾经尝试着去向台湾书商付款,还尝试过依靠广告收入达到收支平衡。但是除了向用户直接收费所得到的收入之外,其他的几项好像发展得都不是特别好。现在可能还会引进一些台湾的版权,但早已经停止了将客户支付的费用直接支付到台湾去的尝试。我记得早期起点还尝试过一种叫做广告票的东西,用户在阅读的时候,如果觉得书写得不错,可以去点击广告票,并看到一些广告。这种方式,无法刺激用户的点击欲望,对于那些被点击的广告来说,用户也不是由于对他们的商品感兴趣而点击的,所以最后广告的效果肯定是极差的。

走起点这条路,最后基本上成为了国内所有正规,或者有正规化期望的网站的不二选择。但也还是有一些不走寻常路的家伙,比如有一些论坛还是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的,就像云霄阁、武侠屋等,最后这些论坛纷纷由于版权纠纷和收支无法达到平衡,而关闭了。现在还有做盗版文字内容的论坛,但是那种纯靠盗版小说生存的论坛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多了,盗版小说通常是作为他们论坛中的一个板块,为他们吸引来流量。其中武侠屋,曾经尝试过要向正版付费阅读的模式去转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无法下狠心将盗版内容都删掉,害怕影响流量和广告收入,最终还是没有活下来。起点、幻剑当时走这条路的时候,可是删掉了不少东西的。

现在,盗版网站也还是存在的,这些网站靠着盗版海峡两岸的内容,吸引大量的阅读点击,提供很完善的手机或其他各种移动设备阅读的服务。并从中赚得一定量的广告收入。这一块,他们确实钻了起点和其他正版付费阅读网站的空子。由于盗版和反盗版的斗争,在这块阵地上一直都是很白热化的。手机等移动阅读设备,由于其自身条件的限制,所以很难实现什么特别有效的防盗版手段。而且,现在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阅读的人们,他们的阅读习惯又和各种防盗版手段有着比较大的冲突。所以那些付费阅读网站在移动阅读这一块一直是抱着一种非常审慎的态度,他们宁肯不做这一块,或者是将这一块的防范做的更严一些,哪怕是牺牲一些用户体验,也不希望盗版书商从这一个途径将他们的内容盗出去。这就导致了像飞库那样的主要为移动阅读服务的盗版书城很是风光的存活了一些年。不过这个书站,现在应该已经不在了。这一类的书站,随着盛大文学都大型正版书站自己在移动阅读领域的不断拓展(云中书城、Bambook电子书、云城Android版、IPADIPhone版、盛大文学和移动运营商直接合作等),以及对盗版书站打击力度的提升,在不断的消失。不过这种站是很难打干净的,毕竟搭建的成本非常低,而且,收益也还是不错的。

论坛和贴吧之类的地方,一直是盗版内容的重灾区,但是由于论坛上面的流量不会特别大,论坛是一种时序性质的交互平台,在不使用搜索引擎的情况下,很难找到所需的内容,即使是有整理贴,通常也是需要注册登录等验证手段才能得到所需内容的。即使是盗版网站,也怕盗版的,他们将防范措施做得越来越严,最终限制了网站的流量。这里面比较麻烦的是贴吧,贴吧对大量内容进行了聚合,大家通常是依靠搜索引擎来使用贴吧的,这导致了贴吧的流量巨大,特别是百度贴吧。里面的内容非常完整,背后的监管相对比较宽松,流量巨大。对很多正版付费阅读书站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由于其背靠百度,打击起来还非常的不容易。不过这一块也有一些好的现象,那就是百度在文库的争议中,败下阵来,现在文库里面的盗版内容总算是少了一些了。在百度和盛大文学的诉讼中,百度也败诉了,虽然才需要赔50万(国家规定,此类纠纷的赔偿上限是50万,完全是脑子进水的人制定的这条法律),但是这其中的象征意义还是很大的。

现在这个领域中还有一种新生事物,那就是垂直搜索引擎,这些网站自己不保存任何内容,只是提供盗版内容搜索。并利用避难所漏洞,钻法律的空子,逃避惩罚。这种东西,现在虽然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但是如果有打盗版的人,顺着垂直搜索引擎去寻找盗版站,那个时候,这些垂直搜索引擎带给盗版站的就不再仅仅是流量了,还有巨大的风险。到了那个时候,盗版站就会设法屏蔽这些搜索引擎,他们甚至会去屏蔽百度、谷歌等传统搜索引擎。到了那个时候,这种搜索引擎就不再是盗版站的朋友,而是他们的敌人。这些垂直搜索站也就不攻自破了。

盗版小说网站,肯定是不会绝迹的。但是随着打击力度的提高,那些小网站会逐渐变越来越封闭,除了自己原有的用户之外,很难再吸引到新的用户,通过搜索引擎进入他们的网站,而原有的用户也会不断的流失。对于百度贴吧或文库这种大型的盗版站来说,斗争的路还很长。

 

下一篇争取写一写我所在的公司,第一次由于盗版而被抓现行的故事,以及我自己如何从一个盗版用户变成了版权维护体系中的一员,并在维护版权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和用户之间的争吵。本文所涉及的所有内容,都是从个人角度出发,不代表任何公司立场,所了解的信息可能也不是很完整,但我写的就是我见到的和听到的事情,而不是记录史实,如果有什么地方有些出入,也请不要太认真,大家就当故事来看吧。

我和版权的故事

作为一个程序员,软件行业的从业人员,IT行业的从业人员。版权和我的关系好像还真的是蛮大的。这里就不阐述什么是版权了,只是讲一讲入行十几年来遇到的一些比较有趣的,或对我影响比较大的版权故事吧。

第一次知道有版权

那是上大学的时候了,作为一个软件专业的学生,喜欢玩儿各种软件,肯定是无可厚非的。我是91年上的大学,印象里是到93年开始四处去复制软件的。最早使用的是vax11750的小型机,在那种东西上,很难有软件的概念,面对着一个闪着绿字符的终端,那个键盘叫结实啊。除了自己编写的实验代码和编译结果,剩下的好像就都是命令了,根本就不是文件。所以也就没有软件的意识。

后来开始使用PC机才发现,软件原来是可以安装、可以复制的。Turbo CTurbo Pascal,以及各种版本的DosFoxbase等等,还有当时著名的wpsucdos等中文字处理软件。非常神奇,非常有趣。

当时有人提供收费复制,软件按照所需的软盘数量来付费。曾经有个悲剧的家伙:我的一个同学,复制了一套九十几张软盘的SCO UNIX,安装了一整夜,到八十多张的时候,发现软盘坏了。那才真叫欲哭无泪呢。

那个时候,我知道了有软件,也知道软件是有版权的,但是从来也没有关心过一套正版软件到底应该是多少钱,只是知道复制这些软件,需要付出辛苦的劳动,软盘复制也是一件很烦的事情,当时有一些很有名的软盘复制软件,由于可以将那些加密的软盘复制出来而广为流传。复制和安装软件也是一件非常辛苦和麻烦的事情。当时软件和内容基本上就是属于我们这些计算机软件的从业人员的,对于圈子外面的人来说,这些东西距离他们还太遥远了。

其他的内容,当时盗版起来也不是很容易。

盗版光盘

后来有了光盘和光驱,软件的流行变得容易了起来。盗版光盘也第一次将vcd带到了的寻常百姓的手中。再早都是租录像带看。复制录像带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就像我前面所说的复制软盘一样是非常麻烦的。记得那时使用的VHS录像带,复制到第三遍就会失去色彩,也就是说彩色的变成黑白的,到第四轮,就彻底复制不出来了。

我印象里面最早的盗版光盘是15元一张。有些同学到美国去,他们会携带很多盗版光盘出去。VCD是在盗版光盘流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普及起来的,最早的光驱是1倍速的,而看VCD,必须要两倍速以上的光驱。所谓的1倍速,指的是播放CD的速度,也就是说能够正常播放普通音乐CD所需要的速度。后来的1倍速DVD指的是可以正常播放DVD电影所需要的速度,蓝光的一倍速,也是这么定义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刻录光盘上,除了标注容量之外,还会标注一个时间值,CD-R通常标注的是87分钟。这就是说,按照这种容量的光盘,最长被使用的那种用途,可以记录这么长时间的内容。跑题了,总之,最早的盗版光盘,大多是音乐、软件和游戏。后来才有了VCD的。

记得那个时候还有一种很神奇的东西,那就是卡口带和卡口盘。据说是从国外走私这种东西的时候,被海关罚没的。然后在上面打一个大口子,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后来好像此类东西大多是小贩自己制作的盗版内容,然后自己打的口子。

说到盗版光盘,就不得不说一下我在同方光盘工作时的那段日子了。同方光盘里面有一个部门,专门是搞光盘生产线批文的。他们做的事情,就是将那些在南方被罚没的没有正规手续的生产线,拆回来,检修之后,办理批文和正规手续,再卖给那些需要的厂商。有一段时间,他们的生意非常火爆。那也是一群很有本事的人,他们可以将完全没有任何文档、手册、没有保修、缺乏配件的设备,拆回来。并且重新组装让其能够正常运转。从他们那里也流传出来了一些故事,比如:盗版光盘制造商,也是非常狡猾的。这些人,经常是将房子和机器一起搭建起来,比如:盖个房子,先盖一楼,然后在二楼的地面上安装机器设备,安装好之后,再盖二楼。有的则是先挖一个地下室,将机器设备安装好之后,再在上面盖房子。这就导致了,他们去拆卸这些机器的时候,必须先拆房子,然后才能将设备拆出来。

后来,我所在的事业部,开发了一种叫做光盘拷贝机的东西,那个东西长得就像是一个立式机箱的服务器,朝前的一面全是刻录机,里面有一个嵌入式主机和一块硬盘。可以自动的将内容复制到硬盘里面,并一次复制出七八张拷贝。我们做这种机器,买这种机器的初衷肯定是好的。但是不可避免的就是,后来有一段时间,经常会在电视新闻或打击盗版的节目中,看到有人抱着我们的生产的拷贝机满街逃窜,而身后则有人民警察或者是工商、版权的执法人员紧追不舍。

有了互联网

我记得,最早开始上网,应该是在96年的样子。那个时候开始有人使用调制解调器上网了。那个时候下载软件还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主要是网速很慢,而且容易掉线。当时,也没有那么多需要下载的东西,软件下载站倒是开始出现了,但是由于带宽的原因,以及那个时候比较缺乏好的断点续传工具,P2P也还没有流行起来,所以对于软件和游戏的传播来说,最方便的方式还是盗版光盘。那个时候,开始出现大量的盗版游戏和软件光盘。

后来出现了P2PBT、网络蚂蚁、网络吸血鬼、电驴、迅雷等工具,下载软件和电影才逐渐变得流行了起来。再后来随着网络带宽的逐步提升,PPLive等在线点播和在线电视直播的网站也逐步的流行了起来。现在,国家大力的打击不容易监管的BT和电驴,最终使得比较容易监管的YoukuKu6和土豆之类的视频网站发展了起来。这些网站最早也都做盗版内容,特别是美剧(欧美的电视剧统称)。现在在打击和监管之下,已经收敛很多了。这些网站现在也开始做一些正版内容的引进,并搞一些付费节目,不知道现在付费观看的效果怎么样,并不是很清楚。因为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在移动设备或电视上看这些内容,不喜欢在电脑面前看,所以这类服务用得比较少。

现在,这些网站大多在大力开发电视观看设备和移动观看应用,估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条件成熟起来,付费方便,并且内容充实之后,我还是会去选择付费看这些内容的吧。

 

 

 

 

这将是一个比较长的系类,讲述我和我身边发生的各种和版权有关的故事。这一篇就到这里了。下一篇我会写一些盗版小说的故事。本文所涉及的所有内容,都是从个人角度出发,不代表任何公司立场,所了解的信息可能也不是很完整,但我写的就是我见到的和听到的事情,而不是记录史实,如果有什么地方有些出入,也请不要太认真,大家就当故事来看吧。

我看网络文学

现在有一些人,非常痴迷于网络文学。当然也有很多人在很深恶痛绝的批评网络文学。
那么什么是网络文学呢?本人不是作家,也不是网络文学的写手,倒是看了不少的网络文学,在这里跟大家胡说一下我看到的网络文学吧。
网络文学,根据wiki上面能够查到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
网络文学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发表的文学作品,创作主体通常是网络作家、网络写手。总体而言,网络文学是平等的,每个人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读者,多数读者也都是平视作者,体现网络平等的主旨。网络文学的形式以网络小说为主,也有诗歌,散文等形式。

我的看法也差不多,网络文学,就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文学形式。
本文主要想讲的是小说,毕竟这才是网络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现在最被人所痴迷,同时也是最被某些人所诟病的东西。网络上的小说,其实和普通的纸质小说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如果实在是要说出一些区别的话,可能就是网络文学是一种众包形式的产物,虽然其中也出现了一些名家,但是一个普通人进入网络文学领域来进行写作时,其门槛要比传统的小说都要低得多。这就导致了网络文学中经常出现一些比传统文学更加夸张,更不严谨的内容。

下面来说说我所看到的网络文学的起源和几种常见的网络文学形式。
起源这种东西,真的不太好说。那是属于研究的范畴,非本人之喜好,这里只能说一说我见到的起源。文学是怎么转到网络这种形式上来的呢?台湾的很多小说出版商,为了销售的方便,将小说拆成了很小很小的篇幅,喜欢看的人,可以买一小本,读者携带和阅读都非常方便。过一段时间,比如是两三周或者是一两个月,再出一本。他们给这种小册子命名了一种单位,叫做一卷。整个作品叫做一部小说,其中分为若干卷。每一卷的字数通常在七八十万到一百多万的样子。这些小说定期更新,在书报亭里面销售,记得以前有一个故事,是关于古龙的。古龙非常喜欢喝酒,经常到了要交书稿的时候,交不出来,于是编辑就要上门去催稿,催稿的时候,也总免不了要请古龙小酌几杯的。这种形式一直保持了下来,即使是现在,台湾的绝大多数小说网站也还是以这种形式发布小说的。据说美国和日本的漫画也是采用类似的方式发售的。后来互联网发展了起来,那些传统的书商大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开始在网站上直接邮购他们的纸质图书,有些则更进一步开始销售电子版的小说。如果一个人购买电子图书,则可以比购买纸质图书少付很多钱。当时比较著名的书站,有鲜网(现在国内已经无法访问了),以及说频(小说频道)等。直到今天,他们的经营模式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加上了一些类似于论坛的东西,可以贴一些零散的免费章节,但是付费的部分,基本上还是集成卷再发售的。
国内最早的网络文学站点,大多是一些论坛,最早的内容,就是盗版台湾的网络文学内容。由于国内当时还没有这种小说的创作基础,也没有出版途径,就算是有一些人想要写小说,也是找台湾的出版社或图书网站来合作。在这个时期,我主要是去龙的天空、幻剑书盟等网站,有时还会去看云霄阁、武侠屋之类的论坛站。后来幻剑书盟还推出了可以代购台湾小说的服务,但是经营的并不好。
起点好像也是这么起家的,不过由于早期关注的不多,所以说不太清楚。后来起点改变了经营模式,搞起了按章节付费。后来被盛大收购,在其他书站还在观望的过程中,起点就一军突起了,这时别的站点才反应过来,也都向着这个方向改。我现在主要是看起点,偶尔也去17k上面转转,再其他的网站基本上已经不怎么去了。有些只在台湾出的书,大多都可以在百度贴吧里面找到,即使那些台湾网站在我们这里已经无法访问了,书还是会定期的更新在百度贴吧里面,非常神奇的现象。

网络文学的形式,其实是蛮全的,这里说的是几个主流的小说形式。
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武侠小说了,我小时候就是看着武侠小说成长起来的,现在这一类型在网络文学中所占的比重还是不小的。我记得上中学的时候,很多人也出来反对武侠小说,说是这种东西脱离现实,有些孩子看了就去少林寺了,也有些孩子互相打斗之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当时有一篇文章,具体在什么地方看到的记不清了。那上面说,武侠小说,就是给成人看的童话,那是一种放大器,就像神话故事一样,将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放大成了爱恨情仇。武侠小说只是把原先一些我们生活中的故事,放到了一个武侠的、江湖的环境下去重新渲染了一次,使得这些故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了。记得曾经有一个笑话,讲的是一个专写爱情小说的女作家,转行去写科幻小说,她写了一条近视眼的鲸鱼爱上了一条核潜艇的故事。道理就是这样的。在武侠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仙侠,也就是修仙,修真小说。其实这类小说的历史比武侠小说还要久远一些,神仙轶事,估计能够追溯到山海经了。仙侠和武侠的差别就在于,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被调高了。
任何一种小说或其他的娱乐形式,都有可能会让人沉迷成瘾,每个时代也都有一些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跑去少林寺拜师学艺,也会有些人跑到深山老林里面去避世修行。这种事情,关键在于比例,如果一种娱乐形式或小说,能够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沉迷到去做出一些不符合社会道德的事情来,影响每一个人确实比较难,但是有些东西是会影响相当大比例的参与者的,那么这种东西确实应该被禁止。比如《金瓶梅》之类的东西,就应该被禁止,至少也要被限制在一些比较特定的人群内流行。但是武侠、仙侠,甚至是网络文学,听过都不在次范围之内。
另外一种就是西方玄幻了,这一部分是我们从西方的玄幻文学学习借鉴来的。西方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比如《龙枪》《指环王》等等。国内写得比较好的主要是《魔盗》《魔法学徒》系列,另外,值得特别推荐的就是起点的《亵渎》了。另外有一部我看过的韩国作品也是非常棒的,那就是《龙族》。这种作品对于普遍的国人作者来说难度比较大,主要是对西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不够,所以写出好书不容易。
我见过的最早的穿越小说,是黄易的《寻秦记》,在那之后,穿越小说也成为了网络文学的一个主流分支。穿越小说说白了,就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由于某些未知的原因离开了原来的时空,来到了另外一个已知或未知的时空,然后利用不同于这个时空的知识和技能,实现一些目标的故事。这一块也是被人们所广泛诟病的一块,认为脱离现实太远。这里面有些作者由于自己对于历史的了解不是很深入和全面,确实出了一些笑话,但是小说首先的目的还是娱乐,大家看过之后开心一下也就好了,毕竟那不是专业的历史或哲学著作。
架空是很有意思的一类小说,我看过的最早架空小说,是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架空历史,就是看起来像是在写历史,但是这段历史没有在任何一个时期发生过,也不是未来任何时候有可能发生的,是完全和我们现在的历史无关的东西。现在这一类的东西也为数不少,大家不是很了解历史,或者历史中有些东西不是很符合自己所要阐述的观点,那么就索性架空一段。
还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网络文学,叫做同人,这类书我基本上没有看过。这类书描写的主要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小说、动漫或影视剧作品所描绘的人物以及场景中,发生的一些其他故事。比如《神雕侠侣》中的那些人物的其他一些故事等等。这类书的鼻祖,大概就压算是《三国演义》了吧。

总的来说,就是这么几类,剩下的就是拿这几个类型进行组合了。比如穿越到了西方玄幻的时空、现代都市中休闲、穿越到了架空历史之中、在西方玄幻的背景下架空历史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讨论了。

现在来说说我眼中的网络文学品质问题。
在说品质问题之前,首先让我来说说西方和东方的小说差异吧,这里除了自己看书的体验之外,还有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
西方小说,更注重描写,故事、人物、场景描写的非常细致,整个故事通常是发生在一个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区间内,整个故事进展过程中,人物的能力和特性、周围环境的特性,基本上是不发生大的变化的。比如《指环王》整个故事讲述的就是一次护送魔戒去毁灭的旅途之中的故事,在整个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人物的特性基本上是不发生变化的,主人公在出发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子,结束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其中唯一得到提升的就是那个魔法师,从灰袍晋升到了白袍,但是也没有交代是如何晋升的,而且好像还是以前就达到了白袍的水平,只是没有去做晋升而已。
东方的小说,特别是中国的小说,正好反过来,更注重讲故事,人物和场景的刻画,更喜欢用一些格式化的东西。比如一员小将,面似银盘,白盔白甲,胯下白马之类的,并通过这种方式将人物脸谱化。中国小说的时间跨度通常都很长,甚至还有一种著名的春秋笔法,一下几十年就过去了。在中国小说中,人物的能力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比如那些著名的武侠小说,主人公都是从头开始,白手起家然后一步一步的修炼成长起来的。其实我觉得,中国的小说,更像是一种传记或历史记述。这里面古龙的大部分小说要排除在中国小说的范畴之外,《陆小凤》《楚留香》就有着典型的西方小说的风格,而《绝代双骄》则比较接近于中国小说。

从品质上来说,网络小说中肯定不会缺乏精品的,但是其中比较烂的东西,从数量和比例上来说,也肯定要远远的超过传统小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网络小说虽然也有编辑,但是他们要看到稿件数量以及这些稿件对于时效性的要求,都要比传统编辑高出不少。这毕竟是一种众包的模式。普通人,完全没有门槛的进入网络文学站点,就可以开始写书了。不需要任何人批准,当然写出来的东西,是要审核的,不过也只是政策方面的审核,对于质量的要求并不高。对于那些草根作者来说,写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更何况还有不少人来看,来和他讨论呢。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网络作品,大多是比中国传统小说还要中国的风格,将描写和刻画进一步的降低,完全的讲故事。描写和故事,到底孰轻孰重,这个不好说,我想一本好书,还是要达到一个平衡的吧。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好的标准,当然也有被广大读书人所喜欢的作品。以前的大家们,他们努力的方向是写出能够被全人类所接受的作品,而网络写手们写出来的东西,只要能够在和他有共鸣的那个小圈子里有人看,就好了。但是我相信,那些大家们也会到网站上来写书的,现在已经有不少的文学大家进入了网络文学的领域。网络文学本身也会产生那中千古传唱的好作品的,也会产生名家大师的,虽然出好书,出名家的比例肯定要比传统写作圈子低很多,但是肯定还是会出的,单从数量上来看,应该也不一定少于传统的写作圈子。

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有些是我喜欢的,也有一些是我不喜欢的。我的喜好并不代表广大用户。而网络文学的生态圈子,又恰恰是靠用户写、用户读、用户评价的方式在运作的。所以这里只能说一些我个人的喜好。从好的一面上来看,现在的作家和读书人都在成长,而且不论是作家还是读书人,都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离开网络文学,这就必然会让网络文学,或网络文学的某些分支向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这是我喜欢看到的结果,毕竟我的岁数也不小了,以前看过的一些小说,现在肯定是看不下去了。也有一个不是很喜欢的趋势,就是小说越来越数字化、网游化。很多小说,开篇的第一章,就是一个等级划分的定义,多少种族、职业以及等级划分。这种东西去做网游策划案还差不多,我每次看到这种东西,就直接将书页关掉,然后将这本书从书架上删掉。现在有些书,从主人公1级开始写:1级的时候,看到5级的人,高山仰止,10级的人,那就是神了;等主人公升到5级的时候,看到10级的人,高山仰止,20级的人,那就是神了,以此类推无穷无尽。中间再穿插一些5级的主人公杀死了6级的敌人,在10级的大反派手中逃出生天之类的故事。完全就是一种玩家在网游中的成长历程。这样做确实很省事,但是看的人,看一次也就够了,如果大家都这么做,以后这种书就没人看了。

对于网络文学的未来,我的看法是,就像任何一种主要是用于娱乐的文学形式一样,网络文学在诞生之初,会遇到那些传统文学阵营的反对。山海经、西游记、水浒、红楼梦、武侠小说,又有哪个不是在刚刚发行的时候,甚至发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列为是禁书,至少也是青少年不宜的图书呢?
每一个时代都是这样的,文字是作为宗教信仰和统治阶级的工具而产生的,所以文字最早是被贵族和教士们在使用的,他们用这种东西来记述历史,编写经典。随着小说之类的完全用于普通民众娱乐的文学形式诞生或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受到那些自认为高于人民群众普遍文化水平的大师们的质疑和阻挠。大师们总是代表着旧时代的东西,新的东西里面总会有一些是大师们所无法容忍的,否则也就不是新的东西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前的大师们会死掉,那些写新东西的人,其中一些被广泛认可的人物,将会成为新的大师。在新的大师们掌握了话语权之后,他们就会为他们的作品,以及和他们那个时代和类型的作品说话。到了那个时候,经典就会在现在的这些作品中沉淀下来。西游记成为了经典,但是我想当时肯定不是只有西游记,被淘汰在滚滚红尘之中的永远都是绝大多数。随着时代的进步,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经典的,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吗。但是每一个时代,成为经典和被淘汰的作品之间的比例是不一样的。
我个人认为,被淘汰的比例越多,越代表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被淘汰的比例高,肯定不是因为某一个时代的作品都不好,而是因为这个时代能够参阅写作的人更多了,作品也更多了。作品多了,最终剩下的经典的数量也是会上升的,成为经典的先决条件就是被广大读者所认可,那么既然写书的人门槛降低了,数量上升了,有时间、有条件看小说的人,数量肯定也会上升的,看得人多了,得到一定数量读者的认同,也就变得容易一些了。

网络文学的实质,是给了大家一个“人人都能写小说”的环境,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在这里套用郭德纲的一句话,单就网络文学的这个问题来说,现今社会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人,喜欢网络文学,这没什么问题;另一种人,不喜欢网络文学,这没有什么错。但是如果那些不喜欢网络文学的人,认为他们比那些喜欢网络文学的人,更高雅、更有品位,那就不对了。

网络文学才是这个时代的文学主流方式。

Blogged with the Flock Browser

每个老年人都有一本自己的自传

老年人,在退休之后,会有大量的闲置时间,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给年轻的人们讲述过去的经历。

我们也称这种行为为讲古。

现在很多年轻人并不喜欢听这些故事,特别是被重复了很多遍之后的故事。以前这种问题很难解决,年轻人只能听到自己身边的一些老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肯定是老人们最得意或印象最深刻的一些经历,这也将成为老人们所讲述的故事中最详细,而且重复的次数也就越多的一部分。这些故事对于很多年轻人都是有帮助的,而且我认为这些故事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是有帮助的。

现在的情况是,老人们爱说,却找不到爱听的年轻人。很多故事支离破碎,无法形成完整的历史。很多故事口口相传,最终消逝在了历史的滚滚红尘之中。而我们的近现代历史本身又是那么的模糊不清,这对于现在的人认识历史,并希望能够从历史中找到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也对于未来的人们,来了解我们现在的情况造成很大的困扰。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种问题呢?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建立一个社区,让每一个老人,通过口述的方式,将他们所经历过的,所熟知的那些历史,记录下来。网站上记录的首先是语音信息,直接是老人们口述的故事。以及补充这些故事的一些佐证材料,比如老人的部分日记,信函,老照片,当时的新闻报道等等。然后,由专人来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将那些比较有价值的整理成文字材料,供人查阅,并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性质进行详细的分类和编目。这一部分的工作,可以由老人的自己、老人的子女或一些社会志愿者来完成,社会志愿者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可以通过吸纳社会捐赠的方式来补充。也可以在后期,此项目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之后,进行分成。

这些资料汇集起来,其中不涉及到保密问题的,可以向社会公众开放,那些希望能够了解某些特定历史的人,可以自己去资料库中寻找他们所需要的内容,然后在收听或阅读之后,再将他们自己的感悟反馈给网站,网站再将这些反馈发送给老人。这样一来,老人们就找到了能够记录历史,讲述历史的地方,也能够从那些听到他故事的人那里得到反馈。那些需要了解历史的人,可有地方能够找到他们所希望了解的东西。

在越来越多的资料被整理出来之后,这些资料将会不断的汇聚。这就像是一个个的事件,每个事件中都会有多个参与者,这些参与者会通过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个事件。一个老人也可以将他自己的所感兴趣的几个事件穿起来,形成一本完整的自传。老人自己,或老人的子女,完全可以付费将自传印刷成册,保存家中,或送与一些亲朋故旧,这也不失为是一种很好的纪念。

由于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上升了,越来越多的照片被保存了下来,越是靠近现代的自传,其中的照片可能就会越多。很多人在有朋友到访的时候,喜欢拿着相册,来为朋友们讲述家族的变迁故事,现在通过一套整理传记的系统,也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了,以后我们在有朋友到访的时候,就可以拿出一本传记,来为朋友们讲述其中的很多故事。最后还可以将这本东西,直接送给朋友。

我希望,能够形成这样的一个网站,大家在上面讲述自己的故事,讲述过往的那些经历,存放一些照片或当时的新闻报道。最终形成我们自己的传记。这些传记可以被印刷成册,也可以仅仅是保存在网络上。这个东西,首先可以在老年人之中进行推广,以后也可以从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中进行推广。最后形成的记录,并不一定能够反映国计民生的大事,由于每个人所观察的角度不一样,也一定不会是完全正确的。网站上主要记录的将是一些家族故事,以及家族演变的历史。

我希望,这个东西将来更像是传统的族谱。以前由于纸张昂贵、族谱的篇幅有限,所以族谱上通常记录的都是,某某人的儿子,在什么年代出生,什么年代死亡。只有那些在为宗族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才能搞在族谱中多占一些笔墨,比如某某人高中状元,或在什么地方为官,官居几品等等。每一个家族开枝散叶之后,族谱就会被分拆开来,分别记录各自分支的事情。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个自传网站,就是最终生成自己自传的地方,自己的自传将会成为族谱中的一个节点,年代和宗族关系比较近的人们,可能会有兴趣看看周围亲友的故事。那些离得比较远的,完全可以按照我们传统族谱的方式来看看自己家族的变迁过程。

这个站点,最早应该会以为老人们提供自传服务为起点,随着的不断累计,可以为那些研究某些特定历史的人,为那些家族提供一个记述历史的地方。并最终形成族谱或是以一些特定线索为穿插的编年史或大事记。

从自传的角度来看,有些老人可能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将自己的传记写得更完善一些,但肯定也有些老人,只是希望能够记述一些零散的故事。这两种形式应该都可以独立的在网上展示,或印刷成册,并在小范围内流传。这些传记,将通过老人讲述、专人整理的方式来完成。那些希望能够有一个相对完善传记的老人们,也可以雇佣专职的编辑,来为自己整理传记。

关于这个系统的收支平衡,就目前来看,还是比较困难的。那些整理资料的志愿者,他们的活动也是需要经费支撑的。所以需要考虑一下盈利模式的问题。我的想法是,建立一个基金会,只有向这个基金会捐款的人或机构,才能应用网站的内容,从事商业活动。那些希望被雇佣来为老人们整理自传的专业编辑,在这种雇佣过程中,必须留出一部分,汇入基金会。所有自传在印刷的费用中,也必须要留出一定的比例,汇入基金会。如果有些老人的自传,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在征得老人或他们的子女同意之后,可以进行出版发行,那么在版税中也可以扣除一部分汇入基金会。每一个使用这个网站的人,都可以得到一些免费的空间,可以存放一些照片,可以录制一些录音什么的,超过了免费使用的容量,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个免费空间的大小,可以根据基金会中资金的多少来判定,如果资金充裕,就多分配一些免费的空间,如果资金不充裕,那么新加入的人,就只能得到更少的免费空间。那些希望通过网站编制或印刷族谱、地方志之类的特定谱系的个人或单位,网站也会找他们收取一定的费用,这笔费用中,也将有一部分会被汇入基金会。基金会中的资金用户网站的建设和维护,支付志愿者的一些费用,为那些无法支付费用的老人,或贫困地区印制一些传记。基金会也可以在资金充裕的时候,雇佣更多的编辑,将更多老人们所讲述的历史,进行编目,并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希望我们能够记录下过往的一切,以后的人们,不需要再面对那么多的不解之谜了。希望我们能够为每一个老人,做一本自传,作为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礼物。希望我们能够为每一个老人,提供一个讲古的地方。希望我们能够在计算机、互联网、社区和云计算的时代,能够通过重新铸造族谱,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

在梦想园中,本人以及放出几篇文章了,特别是关于社区的一些想法。
社区就是真实世界在网络上的虚拟映射,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到网络社区中来追寻那些我们在真实世界中缺失掉的那一部分文化。而很多社区,也恰恰正在发生着这一类型的作用,甚至有很多社区,就是以某正特别被大家所期待的文化为诱饵,吸引那些崇尚这种文化的人们,参与其中。
所以这里会开一个新的版块,叫做《新文化》,来讲讲有哪些我们可以通过社区技术或互联网技术来表现的新文化,有哪些至少是我很向往的,在真实社会中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文化,可以以何种形式搬到网络社区中来。
这将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分支,如果大家有什么新文化建设方面的想法,也可以参与进来,我们一起讨论。不过作为梦想园中的一个分支,此类文章也将秉承梦想园的风格,只谈想法,不做研究。

Blogged with the Flock Browser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