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上演AI抢人大战!扎克伯格WhatsApp私信突袭,豪掷天价签字费疯狂从OpenAI挖人以求自保?Meta AI的背水一战,能行吗?
7 月 02
AIGC, Meta的故事 1亿美金签字费, AI Agent, AIGC, AI人才战争, AI团队重组, Anthropic, DeepSeek, Facebook, Kimi, Llama 4失败, Meta, Meta与OpenAI, MiniMax * 其他公司: 谷歌 (Google), OpenAI, XAI, 人力资源 (HR), 人工智能 (AI), 企业文化, 元宇宙 (Metaverse), 创新工厂 (Innovation Works), 华为 (Huawei), 员工挽留, 商业故事, 团队管理, 大语言模型 (LLM), 山姆·奥特曼 (Sam Altman) AI模型: Llama 4, 开源模型, 战略方向, 扎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 扎克伯格亲自下场, 招聘策略, 推理能力, 文心一言, 模型刷榜, 盛大 (Shanda), 盛大故事, 硅谷文化, 科技巨头挖人, 科技评论, 算力竞争, 职场八卦, 股票期权, 腾讯 (Tencent), 腾讯挖华为HR, 薪酬体系, 行业内幕, 行业分析, 谷歌Gemini, 金山 (Kingsoft), 金山喝酒留人, 闭源模型, 阿里千问 (Qwen) 硅谷上演AI抢人大战!扎克伯格WhatsApp私信突袭,豪掷天价签字费疯狂从OpenAI挖人以求自保?Meta AI的背水一战,能行吗?已关闭评论
Meta急了,扎克伯格亲自下场疯狂挖人,重新组建AI团队。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Meta的1亿美金签字费最近成为了一个新梗。签字费什么意思?就是说我去挖人,你只要过来签个字,说我同意上班来了,1亿美金到手。这个又算是创造历史了吧。
现在AI呢,确实是资本最密集,和整个行业都在关注的一个点。所以Meta这样的一家美股七姐妹的公司,突然发现自己落后了,那就一定要赶快出来补救。而补救的方式的话,一亿美金签字费。
Meta呢,在Llama4上栽了一个大跟头,而且摔得非常非常惨。这个产品呢本来是寄以厚望的,因为Llama1、Llama2、Llama3,大家都是觉得非常成功。而且呢,Meta算是建立了一个自己的品牌。甭管是谷歌呀,Anthropic呀,OpenAI,你都是闭源,只有我是开源,而且我是开源圈的领军人物。其他的人只要是愿意用开源模型,必须以Llama为基础去干活去。至少在Llama2的这个阶段呢,它这个目标是实现了。就像当年的iOS跟安卓一样,iOS是闭源的,安卓是我开源,你只要惦记自己做手机,想要一操作系统,你就使我的。
但是Llama4呢,就在这上摔了个大跟头。第一个是产品形态很落后,没有什么推理,也没有AI agent呀,这些东西都没有做出来。而且呢,他还把所有的小模型都放弃了。原来Llama1、Llama2、Llama3的时候,都是小模型、中模型、大模型,一系列的一起发出来,大家根据各自的需要去取用。拿着Llama模型回来,再去微调再去训练。到Llama4,给了个中型和大型,没有那种特别小的模型。那你说我现在需要在手机上、需要在电脑上去做相应的服务,做不了了。我想把这个Llama拿回来使不了了。
然后产品的性能也很拉胯。大家去测试Llama模型发现一般,还达不到现在普通的文字模型的水平,更不要说去跟这些推理模型去竞争了,根本竞争不过。而且Llama为了最后能够有一个好看的数据,还跑去刷榜造假。你说你事情做的不太好就算了吧,你还把人品毁了。
Meta这边立的这尊大神杨丽坤呢,每天都在研究一些很高深的东西,跟实际应用之间太遥远,上下完全脱节。Llama在最后的训练阶段,还在跟元宇宙部门抢算力。内部的方向呢也没有确定,所以他遇到了很多这样的问题。
Deepseek和千问呢,现在基本上算是在开源圈里头碾压Llama了。甭管是千问3的最新的模型……
还是说Deepseek R1的0528比这个Llama4肯定还是要强很多的。实际上,你都不需要这么新的模型,你就是Deepseek R1一月份的那个版本,应该是0120那个版本,就比Llama4要强。再加上推理模型都上来了,从小到大,从0.6B就开始做,一点几B、6B、30B、32B、七十几B全都做上来了。你需要各种各样的模型拿出来,去做微调、去做裁剪,都是可以去使用的。
Llama底下这些客户全放弃了以后,AI开源这面大旗Meta要扛不住了。现在旗子已经被Deepseek跟千问给挖走了。而且Deepseek跟千问出来以后,中国的各大团队现在都开始转向开源。Mini Max最新出的开源推理模型很强,Kimi现在也开始转向开源。曾经怒批开源没什么用的李彦宏,都把文心一言4.5最新的模型给开源了。而且下个月OpenAI还要推开源大模型,那在这样的情况下的话,Meta要危险。
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有人出来背锅。老大永远正确,因为老大一旦不正确的话,这个方向就错了嘛,这事肯定是不行的。所以第一个杨立坤,你就要边缘化了。原来你是一尊大神,我们把你供在这儿,结果呢发现你对于实际开发、实际应用来说,差的有点太远了。大神呢,也不会把他轰走,就是留在这儿。具体的事情,杨立坤你就别说话,别动了。
Meta AI的人呢,要为上一次Llama4的失败负责任。这些人就开始大面积离职。做Llama训练的时候还去关注元宇宙,还让元宇宙去抢算力,这事扎克伯格就不讲了。老大呢,亲自就要下场重新组建团队。因为一旦说老大下去了,说我要开始越过原来的AI团队去招募人了,那原来AI团队的整个的体系就全都废掉了。
在这个过程中,143亿美金收购了独角兽Scale AI 49%的无投票权股票,让Alexandra Wang进来,帮他一起去组建新的AI团队。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呢,还尝试收购伊利尔的SSI,最后失败了,谈了半天人家没进来。还尝试去投资OpenAI原来那个美女CTO米拉,要去投资他的公司,后来也失败了,人家没要他的钱。
扎克伯格挖人,据说是直接通过WhatsApp就去联系去了。WhatsApp反正是Meta他们家的。一些OpenAI的高级研发人员据说是直接接到了扎克伯格的WhatsApp联系。大家注意,WhatsApp跟微信不太一样,微信你是必须要先加好友才能联系到的。
WhatsApp是可以直接冲上去联系的。你不需要加好友,这个东西更像是短信。只是说我不认识你,我冲上来跟你联系了,你可以举报说这个人是骚扰,或者是垃圾的短信,他会把这个号封了。但是你们不用担心,扎克伯格的号会不会被封?自己家的产品,所以他可以开开心心地出去给人发说:“哎,你好,我是扎克伯格,来咱们聊一聊换工作的事情吧。”
人才之间呢,其实是有关联的,经常是一挖一大串。像扎克伯格这样的人下去挖人呢,不会去下场挖程序员的。老大挖的人呢,通常是要求有能力自己组建团队的。他为什么想去收购伊利尔的项目呢?伊利尔原来是OpenAI的创始团队,如果是把伊利尔的项目收回来,你不用干任何事,上OpenAI挖人去就完了。他为什么惦记去把Mira的这个团队弄回来呢?Mira原来是OpenAI的CTO,他如果过来了,OpenAI里头到底哪个人能干,哪个人不能干,这都很熟悉。就这两个人吧,在OpenAI里头都是很有号召力的,那他只要进来,就基本上可以抄底了。
在这里呢,跟大家稍微补充一个小故事吧。就是腾讯早年发家的时候呢,他们也是出去挖人嘛,挖什么人呢?是不是挖了哪个大神回来,就把这个人家整个团队都端回来了?不是这样的。腾讯的这个操作要更骚一点,他们呢,去把华为的HR给挖回来了。你说一个公司里头,谁最了解上上下下,谁能干谁不能干,谁在里边具体干什么?肯定是HR要比各种leader更了解。所以腾讯在早期发家的时候,就挖回来了华为的HR。现在腾讯里边还有很多早期的高管,都是从华为过来的。扎克伯格没去挖HR,还算是稍微有一点点节操的。
盛大呢,早期其实也干过类似这种事情。我们那个时候是挖谁的人呢?挖创新工厂的人。当时呢,是创新工厂刚搬完家,李开复在这点呢,还是不太有经验。他呢,搬完了新的办公室以后,就把原来那个办公室给留那了,各种的东西收拾的也不是很干净。盛大的HR就直接冲上去,把所有的工牌、你座位上的剩的名片全都给收走了。收回来以后呢,就在创新工厂的楼下挨着个给人打电话。当时我记得他们楼下是一咖啡馆,我们大概是派了4个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加上HR一起,跟他们开始聊。聊得好的,HR在后面去谈工资待遇;聊得不好的就拉倒。因为创新工厂当时呢,都是学生兵,很多是没有毕业的研究生,他们的薪资是很低的。所以盛大当时挖完人,都是上来说:“我给你两倍三倍的薪水。”那个效果非常非常好。而且盛大挖完了以后呢,还在圈子里四处宣传。
说创新工厂的人实在好,干劲十足,能力非常非常强,性价比非常高。盛大宣传了以后呢,后来还有很多的其他互联网公司也跑去挖人,当时给创新工厂还是造成了一点点小的困扰的。
这一次呢,Meta挖人,OpenAI就成为了首要的目标。OpenAI作为行业的领军人物,挖人肯定是上他那去挖。而且OpenAI呢,这么长时间来,其实一直都是各个基金拉人去创业,或者其他大公司需要挖人回来做AI,他这一直都是众矢之的。只是这一次,为什么OpenAI出来喊疼来了?因为这个1亿美金的签字费,确实是非常狠,大家都没见过。
OpenAI呢,人足够多,也足够好。像其他的比如像Anthropic,还有XAI,人不多,都在老板眼皮底下,少任何一个老板马上就看见了。特别是你要挖马斯克的人,马斯克会跟你急的。所以,这两个公司目前并没有成为这一次Meta挖人的主要的受害人。至于谷歌的话,人太多,走几个根本看不出来。所以这次真正出来喊疼的人,就是OpenAI。
OpenAI自己呢,其实也挖别人的人。他原来主要挖谷歌的人。OpenAI出去挖人的时候呢,主要靠的是高估值和高股票。直接挖什么意思呢?OpenAI自己估值很高,3,000亿美金。那你说给薪水,他肯定给不了那么多。但是你说我给你配股票,我公司的估值很高,我就可以给你配一个很高的股票出来。他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挖谷歌的人,挖一些其他的互联网大厂的人。原来包括像马斯克都出来抱怨,说OpenAI你就趁着你估值高,拿一些现在没法变现的东西,就出去挖人去,这个太过分了。
现在呢,就赶上OpenAI被挖了。那你说为什么Meta挖他的人就这么痛快呢?OpenAI再怎么着,你估值也就是3,000亿美金吧。Meta是一个市值1.2万亿美金的公司,是OpenAI的4倍。而且呢,Meta是上市公司,它那个股票是可以上市流通的。而OpenAI的股票虽然价值很高,但是OpenAI这样的一个公司,到现在上头还有一个非营利组织呢。你最后到底能不能上市,谁也不知道。所以Meta挖OpenAI的人,真的是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且真的是要比OpenAI要狠得多。
OpenAI这次的应对呢,也非常有意思。原来大家不停的挖他的人,他其实也没说什么。他肯定自己也觉得很不爽。我记得曾经听过一个朋友去讲什么呢?就是山姆·奥特曼曾经想过说,把OpenAI整个公司搬到印尼巴厘岛去。说为什么呢?
一方面呢,是当时山姆·奥特曼访问印尼时,大家出来说了一些场面话:“你们这风景真好,生活很舒适,我们想把OpenAI整个搬过来。”
另外一个原因是什么呢?这儿不挨着硅谷的公司,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来挖人。这应该是山姆·奥特曼在印尼参加一些会议时亲口说的话,所以他一直也有这样的顾虑。
这一次,Meta以1亿美金签字费开始挖人时,山姆·奥特曼先出来说了什么呢?他说:“这个事情我们知道了,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最好的人都没有被挖走。”这话就属于比较诛心,什么意思?就是你挖走的人不值这钱。那你说,留下来的人怎么想?去了的人怎么想?
比如像扎克伯格说:“我花了1亿美金把人挖回来了。”然后山姆·奥特曼说:“正好我不要的你弄走了。”那你说扎克伯格是不是像吃了苍蝇一样不舒服?
但是,挖了几天之后,确实有一帮人走了,下面的人就开始受不了了,感觉被偷家了,于是他们决定要做一些事情:
1. 重新评估薪资,多给钱,多配股票。
2. 增加休假时间,因为OpenAI也很卷。
这么多产品要发布,而且要求每个月都要有新的重量级产品发出来。去年12月份的连续12天产品发布会,最后被人嘲笑说不够重量,1月份直接被Deepseek刷下去了。Deepseek发布以后,OpenAI现在每个月再开出来的发布会,东西就多多了,再也没有挤牙膏的感觉了。
你想,他每个月都要发东西出来,那对于下面的研发人员来说,是多么辛苦的一个事情。现在OpenAI说:“我们稍微缓一缓,不能被这个产品节奏带着走,我们还是该休假休假,然后好好去做AGI,而不是在每一个产品线路上都要去胜利。”
大家要仔细思考一下这件事情,而且呢,OpenAI还说:“你们谁接到了扎克伯格的WhatsApp连接,就赶快跟我们聊聊,我们一对一谈,全力挽留。”
最后再跟大家补充一个小故事吧:以前金山集团每年春节之后会有一个喝酒局。为什么呢?金山其实在整个中国软件界很有名,就是他的软件人才能力很强,而且工资不高。所以每年都有很多想要向软件方向发展的公司跑到金山去挖人,而挖人通常会集中在春节之后。
春节之前去挖,这些人还没有拿到年终奖呢,你到底是给他补年终奖,还是说一些拿不到年终奖的人带回来?肯定是要等春节之后,这些人拿到年终奖以后再去挖人。
所以呢,当时这个金山就有这样的一个传统,就是喝酒留人。每次到春节之后了,有些人就要提离职,说我要离职了,我要去做其他事情了。然后金山的人就去喝酒,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因为这么大的公司呢,也没法给你涨薪水。那么就是喝酒,一直喝的你五迷三道了,还要不要走?说这个还要走?没说没喝好,接着喝。再喝一会说,你现在还想走吗?还想走?还没喝好,再接着喝。再喝一会说,你还想走吗?不走了,不走了。行了,你已经喝好了,咱们就这样了。这个是原来这个传统。
但是在OpenAI发的内部信里头,有一条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强调公平。什么意思呢?不是说有人挖谁了,你就可以在竞争中胜过别人。你比如两个人在竞争一个职位,有一个人有可能胜出,另外一个人呢就肯定要走嘛。你不能说,我要跟你谈一谈,你要不给我晋升的话,不让我得到这个新的职位的话,我就跳槽。你不能拿这玩意要挟他们,专门写了这样一条出来,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在资本密集的方向呢,挖人大战本身是挺正常的。在硅谷里头,每过几年就会干一次这样的事情。一旦有什么资本密集的方向,大家就冲上去挖,包括Meta自己其实也被人挖过。当然原来最主要的一个被人挖的是谁呢?是谷歌。这次OpenAI是终于站在谷歌前面了。实际上这一次谷歌也在被人挖,只是人比较多,所以看不太出来。
人挖回来以后呢,也不是说我把人挖回来就可以干活了。刚才我讲了,扎克伯格挖的人,都要自己能够组建团队。那你说挖了一堆人回来,组建一堆团队,谁听谁的呀?所以挖回来的人还要进行磨合和整合,否则的话可能只会剩一地鸡毛。我们见过很多这种,特别着急冲出去挖人,挖完了以后,发现最后不是那么匹配,搞不定这个事情的是大有人在的。
而且Meta现在这个状态呢,其实最着急的,并不是说挖一大堆人回来,组建一大堆团队。他现在最关键要做的事情,是赶快确认方向。那你说Meta不就是要做AI吗?还要确认什么方向?你元宇宙还玩不玩了?还会不会出现这个需要训练大模型的时候,跟元宇宙抢算力这种事情?因为你不但是要抢算力,你还要抢人,抢各种各样的资源。而且你只要做元宇宙,那你说我到底是做基础模型,是做推理还是先去研究,我怎么再把大模型运用在你的元宇宙里头?所以这个里头,他们第一个是要去确认的。
下边呢,是开源。你还做不做?是不是继续在开源这条路上往前走?因为在开源这个领域里头,他已经不是老大了。你要再想把这个老大的牌子抢回来,没有那么容易了。
再往后,AI的独立产品、AI API的这些服务到底怎么个去做法?现在一直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方向出来。AI agent怎么落地?这一块煤台已经完全落后了。AI跟现有的产品线到底怎么整合?这个也需要思考。
其实你们看谷歌,谷歌一开始也是说,我们做一大堆的AI的模型,而且是各个部门分开做。后来说不必一定要把它拧在一起,最后形成一个叫Gemini的产品。Gemini出来的时候,一开始说是不是大家都去接呀?最后说算了,咱也别都接了,咱们就是Gemini是Gemini。等Gemini彻底做到,比如到2.0、2.5以后,再去跟各个产品去集成去。否则一堆人下来去提需求,说我们希望你这么接,我希望你那么接,他又实现不了,还影响人家训练大模型的进度。所以现在Gemini在开始向Workspace、Gmail所有的这个领域里头渗透了。
OpenAI站在这个位置上,被人挖是挺正常的。如何平衡内部的机制,确保产品的节奏和方向不出问题?这就是OpenAI应该去做的事情。这就是当前资本最密集的AIGC领域里头,正在发生的抢人大战的故事。
好,这个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讲到这里。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RD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