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鼠的博客站

范路的博客主站,时而会发些东西。

社会化网络中信息交流方式的演变

1现在,所有互联网上的东西,好像一下子就都变成社会化的了。社会化的网络、社会化的游戏、社会化的电子商务、社会化的团购、社会化的照片分享、社会化的音乐服务、社会化的广播、社会化的视频分享、社会化的视频服务、基于LBS的社会化服务等等。好像任何东西,如果不是社会化的,那么就不时髦了。2

不记得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其实社会化也是同一个道理,超过两个人碰到一起,就会形成社会。所以,其实互联网上很少有什么应用是单独为一个人服务的,所以,想要做出一款不社会化的互联网产品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到底什么是社会化呢?现在再去给社会化下定义,肯定是已经太晚了,毕竟这个东西还是有比较明确的定义的,虽然每一个人的理解都略有差异,但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来自维基百科的社会化定义如下:

社会化英语Socialization)是一个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教育学范畴的名词,意指人类学习、继承各种社会规范传统意识形态等周遭的社会文化元素,并逐渐适应于其中的过程。对个人来说,社会化是学习同时扮演社会上不同的角色的过程。个人社会化会受到地区文化的影响,3因个人的成长背景,社会化的过程、内容也会随之改变。

促进社会化的社会组织包括:学校青少年中心教堂等社交场合。协助社会化的媒体包括:杂志电影电视等。因为它4们传播著一些大路的文化价值。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社会化中信息交互和沟通的过程,一种基于角色身份和角色之间相互关系的信息沟通过程。不论这些角色是真实环境下的,还是虚拟环境下的。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很多重的身份,既是父亲的儿子、也是妻子的丈夫、儿子的父亲、公司里面的职员、社区中的会员、不同游戏中的不同角色。甚至在同一款游戏中,也可以既是战士、又是团队中的攻击手、以及行会成员。每一次信息的沟通,都是一个发起者,基于其与信息相关的角色身份,发给那些他所期望的角色;同时,这也是一个信息接受者,根据其自身的角色,主动或被动的选择接收的信息。

在社会化的互联网产品中信息的传播方式又是如何演变的呢?这个问题,通常被分为三个范畴来考虑。

  • 信息是如何被发布的。

信息都是有源头的。

最原始的信息发布方式,是邮件。不论是情书还是紧急军情,都是以邮件的形式来发起的。即使是圣旨其实也是一封形式较为特殊的邮件。邮件的特点是有明确的收件人,即使这个收件人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或一个特定群体,但收件人必须是明确的。

另外一种信息发布,就是公告。公告是没有特定收件人的。现在的博客,其实就类似于公告,没有特定的收件人,我们把博客写出来,任何人都可以来看。

现在,信息的发布方式,肯定是有很多很多种类的,但这些方式大多都带有一定的邮件或公告的影子,甚至公告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收件人非常特殊的邮件。

  • 信息是如何被接收的。

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必须主动或被动的去接收信息。如果一个人在接收有信息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障碍,那么就是自闭症了。人们接收各种信息,并从中找到他们感兴趣的,去阅读,然后再根据情况,给与一定的反馈。

互联网时代,真正带给大家的变化,主要并不是在信息的发布上,而是在信息的接收和过滤、筛选过程中。人们现在能够接收到互联网时代之前无法想想的巨量信息。这些信息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人的处理能力。

搜索引擎、推荐机制、社交圈子、单向关注、双向好友等等这些东西,他们所做的事情就是帮助人们利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的过滤、聚集、筛选,最终得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 交互和交流,是以何种形式进行的。
  • 5

作为一款社会化的互联网产品,真正需要去研究的应该是信息交互和交流方式。

最初的、互联网信息交流方式,应该算是邮件了吧。邮件的往来,一封邮件,写给特定的收件人,然后这个收件人再回信或转发邮件。这个过程循环往复,可以在一个问题沟通的整个过程中,一直延续下去。

 

信息交互和交流方式的演变过程

博客

有人看了博客是会给出反馈和回复的,当然,首先要博主允许别人回复和评价才行。然后根据博主的设定、6其他阅读者是否可以看到这些回复,如果看到了,那么是否可以根据这些回复再做回复呢?博主也可以根据需要,再去回复别人的反馈,博主还要去决定,他们的回复是否是所有用户可见的。博客的信息沟通方式,其实是邮件以及邮件组的信息沟通方式的一个子集。参与一个主题,相互沟通的一群人,不再是平等的了。而是所有的规则由博客的博主来确定:他们确定是否接收回复;回复需要经过博主的审核,以便确认是否是其他人可见的,以及可以再评论的;博主自己决定通过何种方式对回复做出反馈;以及这些反馈是否可以被其他人看到和评论。

论坛

论坛是由讨论区发展而来的,讨论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实时的,后来发展成了聊天室,有些像现在的群聊;另外一种,是静态的,需要手工刷新,才能看到是否有人回复,这种东西最后发展成了论坛。

最早的论坛大多是缩进的,上面保留的邮件组的沟通特征还比较明显。现在的论坛,在单个问题上,通常是按照时序的方式来排列大家的回复。论坛其实是一种以内容为核心的信息聚集方式。论坛管理员会将论坛根据内容,划分为若干板块和目录。然后论坛上的每一个帖子,都是对某一个特定问题的讨论。论坛的板块和目录顺序通常是固定的,每一个帖子都需要从属于一个目录或板块。在目录和板块中,帖子的顺序是以时序8为基础来排列的。论坛管理员可以手工的调整论坛的帖子次序。

圈子和论坛有些像,但又有些区别。圈子是以人为核心的,而论坛是以内容为核心的。一些拥有同样身份或兴趣爱好的人,形成一个圈子,并在圈子里面讨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圈子和论坛还都属于比较混沌的信息沟通交流方式,所以经常会出现混淆。一个圈子做的像是一个论坛的板块,或一个论坛的板块中内容驳杂,搞的像是一个圈子。

现在还有一些比较新的论坛形式,比如百度贴吧,是以搜索关键词作为目录的论坛,以搜索关键词相关的内容聚合起来的论坛。还有一些论坛使用标签代替了板块和目录,也就是说,一个帖子可以同时拥有多个标签。

微博

说到社会化的信息沟通方式,那么就不得不说一下微博了。

这里比较典型的两个产品,分别是Twitter和新浪微博,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Twitter的沟通方式,比较类似与聊天室或QQ群;而新浪微博,则更像是论坛。

前面讲论坛的篇幅不短了,那是因为,中国的互联网基本上可以看作是由论坛和QQ群为核心而构成的。

不记得从什么地方听来的一个笑话:纽约国际机场的候机大厅里,有三个由亚洲人构成的旅行团,美国人很难通过相貌来分辨出他们分别是来自于哪一个国家的。后来他们发现,有一个人在大声说,其他人都在认真听的,是日本人;有好几个人都在大声说话,好像要吵架,其他人都在认真听的,那是韩国人;有几个人在大声说,其他人有的在听,有的在交头接耳或东张西望,那是中国人。这虽然是一个无法考证的笑话,但也能够大体看得出来,QQ群和论坛,是非常适应中国人民族性的两款产品。不能由一个人说,要大家都能说。感情去的人回去听,但也允许随便逛逛和小组讨论。9

在twitter中,所有信息是平等的,不论是回复,还是转发,都是平等的。twitter就像QQ群那样,更加强调的是时序性。但是在信息传播方式上,Twitter和新浪微博,都是以单向关注为核心的,而QQ群是以圈子,也就是说以组成QQ群的人为核心的,而论坛则是以内容为核心的。由于在国内使用Twitter并不是很方便,所以这里就不对Twitter多做论述了。

10新浪微博,这个在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东西,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在微博中,每一条原创微博,就像是一条论坛帖子的首帖,后面的回复,就像是跟帖。回复的内容,只有关注原发帖人的人才能看到,而回复者的关注者是看不到的。

 

 

其他新兴的社交沟通产品11

比较新兴的沟通方式、还有轻博客和问答网。这两种东西,都是是以内容为核心社会化信息交互平台。但其中又有很大的差异。轻博客是一种聚合网站,聚合站会将内容,根据发布者的标注,和阅读者的行为,来分析并对内容进行分类聚合。然后再根据用户的行为,向用户推荐其可能喜欢的内容。

12问答网,其实是将一种比较特殊的论坛形式,进行了剥离。有相当比重的论坛帖子本身就是一个问答过程。比如:第一帖提出问题,后面的帖子来回答。问答网,摆脱了传统论坛的固定板块和目录,更多的依赖于搜索引擎和标签来进行内容聚合。当一个人提出问题的时候,搜索引擎会自动的搜索相关的问题。百度知道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问答网站。问答网站将其内容限定在了问答上,而不会像传统论坛那样,各种帖子都有,这使得使用问答网的用户,其目的更加单一,更容易吸引到同类型的用户和内容快速积累。

 

关于轻博客和问答网的问题,后面有机会还可以再在博客中更详细的阐述。现在篇幅已经不短了,应该写一些总结性的东西出来了。

总结

从邮件、到博客、再到讨论室、论坛、QQ群、微博、轻博客、问答网。这个发展过程,其实是一个信息传播分类的过程。邮件是最混沌的方式了,所有后面出现的这些信息交互方式,其实都是可以在邮件沟通过程中找到原型。越往后出现的信息交互方式,其限制性越大,都是将信息的沟通和交互限制在一个特定的模式下,从而使人们能够更方便的向符合这一模式的目标发布信息,并快速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越往后出现的信息沟通方式,其计算机自动检索、自动分类、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实现内容自动推荐的比重就越大,管理员或博主所需要付出的管理成本就越低。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现在各种互联网产品、应用和服务中社会化因素比重的增加,其实就是用户人工选择(单向关注)信息的流转方式;系统根据用户角色和关系进行智能推荐和推广;系统根据用户的行为分析,来实现内容聚合和内容推荐;根据语义、甚至是多媒体信息的识别和标识进行内容聚集,从而替代管理员的人工分拣工作和用户的自主搜索和检索行为。

总之,定义、设计、开发一款社会性的互联网应用的时候,一定要亲自到古老的、原始的、混沌的信息交互环境中,去重新抽象一次适合于自己应用类型的信息沟通场景。通过计算机对大量的数据分析之后,为用户提供他们所需要信息沟通过程。

最后分享一条前些天看到的有趣的新浪微博,和大家共勉:

原帖

【如何才能让猪上树?】方案一:给猪一个美好愿景,告诉他你是猴子,简称画饼;方案二:把树砍到,让猪趴在树上合影留念,简称山寨;方案三:告诉他如果上不去,晚上摆全猪宴,简称绩效。一般情况,老板会选择第一方案,员工选择第二方案,而经理人通常会选择第三方案. 你会如何做?

13

我回复的:

选择哪一个都不是问题,就怕拉队伍做项目的时候“画饼”;项目却一直都是按照“山寨”的方式在做,甚至还经常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情况;最后,项目上线运营的时候,大家一起来“绩效”。再然后……

另外一个兄弟的回复:

项目刚开始的时候是画饼,进行中是绩效,结局是山寨。

 

Both comments and pings are currently closed.

Comments are closed.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