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鼠的博客站

范路的博客主站,时而会发些东西。

17Startup第九期——本地生活服务

17Startup是一个记录创业公司生存状态的数据库。里面收录了各种创业公司的起起伏伏。在记录的同时,17Startup还会定期的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举办线下活动,每次的线下活动都会选择一个主题,邀请这个主题相关的,相对有一些底蕴的创业公司来为大家分享创业过程中的一些故事,然后邀请投资人对创业项目进行点评。17Startup的寓意就是一起来创业,让创业不再孤独,这些线下活动就是创业者和投资人聚集在一起,分享创业故事,让创业者能够找到那些对他们有所帮助的人。

这是第一次在盛大创新院的御膳房会议室里面做17startup的活动,以前这个活动都是在车库咖啡举办,在咖啡厅举办活动,现场总会有很多闲杂人等,在创新院的会议室里面做活动,虽然来得人要更加集中一些,但是也缺少了那种这边说创业,那边做创业的气氛,各有利弊吧。

下图就是御膳房会议室,椅子的品种比较纷杂。

1

 

签到处:

2

 3

 

美丽的女主持人一身红裙。@顾三小姐 在离开了盛大创新院之后,在一家投资公司中做投资经理。

 4

 

活动开始之前,早来的投资人们在相互打着招呼。

5

 

活动开始,首先由本人欢迎大家来到盛大创新院,参与这场活动。

6

 

主持人在做开场介绍。

7

 

会场中座无虚席,当天到场人数超过150,应该是这个会场建成以来,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了吧。

17

 

 

会议正式开始,首先是数据分享。

艾德思奇的王迪志在介绍数据。艾德思奇是一家移动互联网的广告平台,他们为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广告服务。那些应用可以接入他们的广告,并通过用户对这些广告的点击得到收益。通过他们的数据可以看到,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装机量还是在稳步上升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中,和生活有关的应用,主要是天气类、工具类和导航类,这三个大类在最近半年的装机量、广告展示和点击次数,都在成几何级数上升。这三块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天气和导航所占比例的总和,就是生活相关工具类应用所占有的比例。从数据上来看,生活服务类应用的增长是这三类和生活相关的应用中最迅猛的。

8

 

当天,会议还迎来了一位重量级的嘉宾,那就是来自赶集网的副总裁王振华,他简单的为大家分享了一些他们对于本地生活服务的看法。第一、生活服务的数据形式是相对统一的,基本都是一个图片,一个标题,一段介绍和大家使用这个服务之后的点评。但是,在这相对统一的数据平台上,可以实现的服务,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个细分领域,每一个地域都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服务。第二、生活服务主要是依靠自助式服务被用户所消费的,用户从零到一,可能需要宣传和推广,但是从一到一百、从一百到更多,还是要靠服务本身的沉淀了。第三、作为互联网企业,维持线下团队是一件非常痛苦且高成本的事情,所以他们现在正在大力的消减其线下团队。

9

 

17startup每次都有一个环节,就是由17startup的创始人文飞翔同学向大家分享他们搜集到的行业数据。通常数据都是一片大好,不是一片大好的形式,这个主题也不会跑到这里来做线下活动。会后吃饭的时候,文飞翔说考虑要做一期已经关闭和失败项目的活动,期待啊。

10

 

在数据分享之后,就是创业团队分享,每个团队只有5到10分钟的分享时间。

第一个上来的是悦乐优惠的联合创始人林应明,他的分享是我所听过的各种分享中比较有特点的一个。通常大家都会出来讲一讲自己的产品有多么多么好,做了哪些成功的案例等等,林应明却反其道而行之,讲了几个他们自己失败的案例。他们做优惠券,先跑去找那种全国性的快餐连锁企业,除了永和,以及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正在打天下的汉堡王,其他企业包括麦当劳和肯德基根本就不愿意和这种团队合作。在没有得到大型连锁餐饮企业授权的情况下,他们就没有将麦当劳的优惠券放入到他们的系统中去,结果被其他竞争对手所领先。在这之后,他们才发现那些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对优惠券的管理模式并不排斥第三方应用对其优惠信息的传播。他们也印过DM单,商家很喜欢,效果也很好,但是从线下到线上的转换效果非常差。线下推广的成本非常高,尝试之后也放弃了。还做过员工优惠,效果还不错,但是传播性很差。当有人问到他,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时,他说现在正在做的东西,还没有成功,所以不能算是成功经验,也不方便和大家分享。

11

 

第二位上来分享的是阿姨800网的黄剑,他做了一个月嫂服务网站。这个网站并不直接面对月嫂,而是面对那些月嫂中介,将月嫂中介的信息放到网上,帮助月嫂中介进行推广和宣传。当投资人问他是否有计划自己跨过中介,直接为用户提供月嫂服务的时候,他表示,以后可以考虑,但这其中涉及到很多责任,比如月嫂如果为雇主带来了什么经济损失,或给婴儿带来了什么伤害,或者是发生了什么工伤事故之类的事情,责任判定和后续事物处理非常繁琐,他们目前还没有这个能力。

12

 

第三位上来的是懒得淘的创始人庞一,这是一位从清华毕业的美女,这个样子至少在清华是可以算作美女了吧。她希望做一个通过亲友之间的social关系来帮助大家选择礼物的网站。她说:现在一个人在淘宝上选择一件商品的时候,需要点击和浏览大量的网页,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使用了她的网站,她可以将买到一件礼物所需点击的网页数目降低到最小。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网站上为别人提供礼品采购咨询服务。国外有一家类似的创业企业,现场的KPCB基金在海外就是懒得淘的那个原型企业的投资商,在KBCB的张灵对这个项目进行点评的时候说:她认为这就是一个购物推荐系统,和美丽说之类的应用有些类似,但是对于礼品市场来说,国内外的差别是巨大的,国外的零售商、卖场和网络卖场里面都有专门的礼品卡,礼品市场是非常成熟的,而国内在这一块的整体成熟度还差得比较远。

13

 

第四个上来的是一个做订餐的,美餐网的创始人赵晓。使用苹果电脑的人,PPT确实做得比别人要好很多。美餐网,作为一个订餐网站,并不提供送餐物流,只是管订餐。美餐网目前主要为国内最大的几个城市服务,很多不在他们服务区域内的用户下载了他们的应用,导致订餐失败。做这种O2O的服务,如果不能选择一个信息化很好的行业,就需要为线下的一方,提供信息化帮助,美餐网为餐厅开发了订单打印机和餐厅客户端,如果餐厅已经有了网络,他们可以将饭店接收订餐的成本降低几十倍。美餐网还提供了支付业务,用户可以直接在线支付。现在的订餐系统,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像到家美食那样,自己提供物流服务,那是一种比较重的方式。很多没有送餐服务的大型饭店更喜欢到家美食的形式。

14

 

第五位上来分享的是帷幄便利的联合创始人孙会业,他们是做小区便利店购物的。用户使用他们的服务,可以就近在小区的便利店中选购商品,然后便利店负责送货。帷幄便利目前主要是靠收取小区便利店的推广和广告费用,以及帮助小区便利店提供集中的供货服务来取得收入。现在只能提供北京望京地区的服务,其他地区还在逐步发展之中。他们想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1

 

第六位分享嘉宾是豆角网的市场总监尚惠鑫,她为大家分享了一些豆角优惠的市场营销案例。

15

 

最后一位分享嘉宾,是来自外卖库的联合创始人孟超,外卖库虽然号称是做外卖订餐服务的,但其实是一种汇集外卖订餐信息的媒体。他们团队的三个创始人都是清华毕业的,在做其他项目的时候,感觉订餐的体验非常不好,于是就决定自己做一个。很多创业者想要做的事情,都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得到满足的那个方向。

18

 

在嘉宾分享之后,就是投资人的点评。主持人要求他们说出三个选择本地生活服务类项目时的标准。他们做出的点评各具特色,但给出的标准却基本是相同的。我参加过不少的创投类活动,投资人给出的选择标准基本都是相同的。基本分为三点:1、是否为用户解决了实际的问题;2、团队的质量;3、业务是不是有门槛,是否能够抵御抄袭。

第一位点评的投资人:IDG资本 陈晓

20

 

第二位点评投资人:经纬中国 肖敏

21

 

第三位点评投资人:KPCB凯鹏华盈 张灵,她强调了,KPCB在选择团队的时候,会考虑到这个项目是不是能够做大,是不是有机会变成一项大买卖。

22 

 

最后一位点评投资人:求索创投 陈中,这是一个以整个东南亚作为活动范围的投资机构。他说,东南亚地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数量,一点儿都不比中国少。

24 

 

上面是简单的介绍,以下是本人本次活动中本地生活服务的一些看法。

O2O中的O和O之间

现在的O2O非常火,本地生活服务就是O2O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所谓的O2O,就是将线下的东西,发展到线上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方式,将原来线下的那些传统产业推广出去。有了互联网的推广和宣传手段,原来的传统线下产业,就可以得到更多、更廉价、更精准的宣传推广机会,更多的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这里,online to offline就是O2O的两个O了,这其中,online的人,通常并不了解offline的产业结构,不了解offline的商业模式。offline的人反过来也不了解online的商业模式。今天做O2O的大多是一些online的人,那些offline的人好像都坐在那里等着online的人来拯救他们。而online的那些人,特别是那些愿意付出智慧和努力的人,正在逐步的了解offline的情况,比如帷幄便利的人就坐到便利店里面一周的时间,去了解便利店的运营模式,以及便利店主的各种需求和想法。有些offline的人也在尝试去了解online,比如上海第一百货,就试图去做电商,还有一些其他的百货和超市尝试去做电商,不过他们大多都失败了。从失败率的角度上说,不论是哪一个O出发去做O2O,应该都是差不多的。那么,为什么现在主要是online在付出努力呢?这是因为,愿意投入去做O2O的online团队,不论大小,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切入点,那些大型的互联网企业去做电商,那些小型的团队,甚至是创业团队则去做一些本地生活服务,各种细分市场无穷无尽,大家可以很充分的去试错。试错的成本也不是很高,现在还有大量的天使和VC愿意投钱去试错,对于创业者来说,甚至可以将试错作为一种职业。而offline中那些中小型的,根本就不了解互联网,他们也没有能力去做这种尝试。那些大型的offline企业,他们的很难找到那种小型的项目进行尝试,试错的成本非常高昂。而且,那些传统线下企业,大多都拥有相当完善的规章制度,而这些规章制度并不适应互联网企业,所以在大型offline内部建立O2O业务的成功几率是很低,同时失败的成本却要远远大于从online的一头来实现O2O。

O2O的两个O之间都有些什么呢?

1、需要对两个O都了解的团队。

如果只了解其中的一个O,那么是做不好O2O的。当天现场的很多团队和投资人都认为应该消减,甚至裁撤团队中的线下人员和线下力量。互联网公司里面的线下人员和线下推广力量是一个典型的以online方式管理offline业务的案例,上面说了,以offline的成型规章制度管理online团队是绝对的悲剧,其实反过来亦然。那些线下企业,如果使用online方式来管理,那么恐怕早就cover不住成本了。online的人,认为下线团队的成本过高,收益不够,无法支撑。其实线下的那些传统行业又何尝不是这么看待互联网团队的呢?online团队不喜欢线下团队的主要原因在于,使用互联网方式管理线下团队成本太高,工作效率太差。那些不喜欢线下队伍的团队,其实还是对offline的部分,了解还不够深入和透彻。

阿姨800网,作为月嫂中介的网络延伸,他们提供的居然也是一张照片、一个格式化的月嫂信息描述和一个标签化的月嫂技能标识、一个价格。其实月嫂的工作是很周期性的,都是按照整月来聘用的,而且不是从月初到月末,是根据准妈妈们的预产期来确定时间。所以月嫂信息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应该是月嫂当前的状态,那些闲在那里没有人用的月嫂,我是不会用的。当初我儿子出生,去聘月嫂的时候,就是只找那些正在别人家里服务的月嫂,然后计算她们合约到期的时间,再在时间相对合适的几个月嫂中根据其他各项条件进行筛选,选定月嫂之后,还要亲自带着月嫂去体检。而且,月嫂通常是已婚已育的,那些未婚或已婚但没有孩子的月嫂也是大家不喜欢的。这些信息,在ayi800的网站上都是没有的。至少我是不会考虑在这样的地方找月嫂的。

2、需要配送和物流服务。

offline原来没有互联网这种全球化的推广渠道,他们也不需要将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推送到全世界去。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全世界的人都通过互联网了解到了线下的那些服务和商品,那么问题就来了。谁来负责将商品和服务配送到最终客户手中呢?大多数online团队是没有能力自己去搞定这种事情的,而offline的企业,最多也就是有能力进行就近的配送。本地生活服务就是这样产生的,利用offline企业的就近配送能力,为附近的居民提供服务。配送对于online团队来说确实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大家都不愿意自己去搞定,但是只有解决了这种问题的团队,才有机会发扬光大。

现在的O2O主要是从online一端发起的,极个别的是从offline一端发起的,比如苏宁易购。其实还有一条路,就是从中间发起,从物流企业发起O2O,这应该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

3、相关的责任和法规不够健全。

online团队之所以无法深入到offline领域之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律法规不健全,送餐服务,如果用户吃了拉肚子怎么办。月嫂服务,如果月嫂卷款跑了怎么办。优惠券服务,如果所提供的优惠卷无法消费和使用怎么办。在这方面online企业通常处于法律方面的弱势。那些灰色地带,那些不守信的行为,对于online企业来说都是有巨大损害的。那些能够迈过这个坎,能够熟练使用offline企业的那些手段来保护自己的online团队,应该也是有很大机会的。

4、要寻找适合中国特色的服务。

并不是所有的服务模式都适合中国市场的,比如那个社交礼品推荐的服务,最终就变成了淘宝导购。能够真正的了解用户需求,解决用户问题的项目才是好项目。一味的抄袭国外的东西,是行不通的。比如国外有那种任务系统,发布了任务之后,有人顺手完成了任务就可以得到一些收益。这种东西在国内也是很难推广的,很多人的收入很低,不需要陌生人帮忙,这些穷人就可以把报酬都赚走,同时,这些人的诚信也是完全无法保证的,他们还会快速的形成行会,排斥那些外来人员抢生意。

总结

O2O不应该是online to offline,不应该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去推广线下商品和服务。而应该是offline to online,通过对传统行业的信息化改造,最终产生出一批全新的online企业,和online模式,这些企业没有店面,完全依靠online方式进行运营,并最终消灭那些传统的offline产业模式。百货商店的没落,电脑城的相继关张就是这种趋势的前奏。

那些愿意承担更多服务和风险的O2O,会比其他那些避重就轻的团队更有前景。不愿意承担配送,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无法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更有保障的服务和产品,最终这样的服务都会沦为媒体和信息渠道。他们只是提供了一些垂直的信息,在整个服务实施的过程中完全无法掌控任何东西。那些本地生活服务,每次就近让offline企业的配送人员和用户进行面对面接触的时候,这些配送人员都会拿出DM单,并告知用户,直接打电话比使用什么O2O更划算。

只有那些愿意承担,并且能够承担更多服务和责任的团队才有机会成功,并最终淘汰offline企业。

 

Both comments and pings are currently closed.

Comments are closed.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