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停止对中国服务:背后原因与影响深度解析
6 月 26
AIGC, 中国故事 AI创新创业, AI大模型, AI大模型服务, AI市场调整, AI教育应用, AI智能应用, AI行业竞争, API支付方式, API服务限制, API流量控制, API流量甄别, API访问成本, API访问方式, API访问限制, API调用优化, API防漏机制, Microsoft Azure, Open AI API, Open AI Plus用户, Open AI上市计划, Open AI使用频率, Open AI停止中国服务, Open AI区域限制, Open AI服务器压力, Open AI策略, Open AI访问限制, Open AI邮件通知, 中国AI应用强, 中国互联网市场, 中国人工智能, 中国市场策略, 中国开发者应对策略, 云端服务调用, 互联网创业, 合法调用Open AI, 地价差异串货, 地缘政治影响, 境外支付, 安全过滤机制, 安全集中调用, 微软Azure整合, 微软云合作, 微软代理, 技术攻防平衡, 技术防控, 数据爬取, 服务器算力, 海外市场应用, 研发与应用, 网络跳转服务, 美国司法风险, 虚拟IP, 访问封锁措施, 调用微软服务, 账号封锁机制, 违规行为甄别, 违规访问 OpenAI停止对中国服务:背后原因与影响深度解析已关闭评论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YouTube频道。今天,咱们来讲一讲:Open AI突然停止对中国服务,这是什么情况?
6月25号,很多人突然收到了Open AI的官方邮件。这个邮件怎么写的啊?上来就是:“你好!我们的数据显示,你们组织有来自Open AI目前不支持的地区的API流量。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支持国家的地区列表。从7月9日开始,我们将采取额外措施,阻止来自不在我们支持的国家和地区列表上的地区的API流量。要继续使用Open AI的服务,你需要在支持的地区访问该服务。如果你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的帮助中心。谢谢你,Open AI团队。”
那这邮件什么意思?就是说它有一个支持列表,除了不在支持列表之外的,这些访问是不允许的啊。现在主要针对的是API,你说像我们这种Plus用户,他不管你。这主要是API,但是这里头也没有中国呀。啊对,中国——就属于不在他支持列表之内的国家。你比如说,他中国、中国香港、俄罗斯、白俄罗斯、伊朗等一大堆,这样的国家和地区是不被支持的。
但是,在所有这些国家和地区里头,访问Open AI API最多的地方必然是中国。在Open AI支持的这些国家和地区里头,访问Open AI API最多的,可能第一名是美国,第二名也是中国。因为在任何的创新创业,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国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包括人工智能领域,应该都是美国第一,我们第二的这样一个情况。那么,这里头有一点特别有意思:我们将采取额外措施,阻止来自不在我们支持的国家和地区的API流量。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传统的问题出现时,该怎么办?封号——谁拿了我们的API,在我们不支持的地方去使用了,我们就把他账号封了。但是,他们并没有写说我们要封闭您的账号,而是说我们要采取额外措施阻止。意思就是,你的账号还是你的,你充了钱,你还能用。但是,所有这些账号里头,来自于我们不支持国家地区的访问,我们会把它拦下来。比如,我买了个账号,这个账号里头从美国来的访问,它是允许有的。我从中国跑的访问,它就不允许了;或者我从伊朗跑的这些访问,它也会把它拦截下来。它采用的,是这样的一种特殊的处理方式。
Open AI本来就不在中国服务,那他为什么还要闹这样的幺蛾子呢?原因很简单,国人是有梯子的,我们喜欢挂在梯子上去使用Open AI的服务,谁让他们家东西做得好用呢?但你说,中国有没有合法调用Open AI的服务的途径呢?其实也有。怎么合法调用呢?就是你通过微软,你说找中国微软,说我希望获得许可,在中国地区调用微软云上面的Open AI,这是可以的。也就是说,微软云已经把Open AI整合进去了,你可以通过微软云来调用Open AI的服务,这是合法的途径。
部署到中国的服务器上去了,我们可以去调用啊。而且,微软云的Openi服务,我印象里,是拿到了中国政府给的服务许可了。但是呢,它主要是ToB的。你说我现在想用这个东西,做一些ToC的服务,这个应该是不允许的。那么,这一次针对的呢,是主要是通过梯子在境外支付了以后,绕过层层阻碍,使用open AI API的这些用户啊。对于像我这样的一个月交20美金,使用GPT plus的这些用户呢,他其实是不管的。因为我们没法跟他聊太多东西,open AI觉得也无太所谓。我支付,还是通过苹果的美国账号去支付的,他也不知道我到底是谁,对吧?他不会说,通过你的里边交流的内容都是中文,判断你在中国。那我就算在美国,我也可以每天跟他讲中文啊,这个事你不能去阻碍我。如果说哎,你讲的中文,我甭管你在哪,我都把你封掉,那他会被告的。对于所有的这些大的平台企业来说,一旦被诉讼,他这个成本是很高的。所以,他的甄别一定要非常小心。那么,你说这些人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大家注意啊,就是我们去注册open AI的账户,其实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像刚才我讲的plus账号,一个月交20美金,这种账号是不能使用API的。我们只能在open AI的官网上,去跟他聊天,这个没问题。或者,我使用open AI的APP。但是,如果你是使用API的,那他就会有一些甄别机制,比如说你的IP地址,比如说你的支付方式,比如说你的使用频率,这些都会被他用来判断你是不是一个正常用户。但是,对于普通的plus用户,他基本上是不会去管的。因为,他没有太多的资源去甄别每一个用户,他只能去抓那些最明显的违规行为。所以,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用户来说,只要我们不去做那些明显违规的事情,比如说大规模的爬取数据,比如说使用虚拟IP,比如说使用机器人去跟他聊天,这些他都是不允许的。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正常的使用,比如说每天跟他聊聊天,比如说用它来写写文章,比如说用它来翻译一些东西,这些他都是允许的。所以,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用户来说,我们其实是不用担心的。只要我们不去做那些违规的事情,我们就可以安心的使用。但是,对于那些使用API的用户,他们就需要小心了。因为,他们的行为更容易被甄别,更容易被封号。所以,他们就需要更加小心,更加谨慎。
在讨论iOS、安卓或Mac的APP与其聊天功能时,确实没有问题,但提及API的使用时,事情变得复杂。API,即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其工作原理基于使用TOKEN。例如,15美金可以购买100万TOKEN,以此来实现API的调用。对于这类产品,需要单独付费,而过去,为这类产品开通账号颇为麻烦,因为支付通常需要通过境外信用卡完成。境内的信用卡在进行此类支付时会直接遭到拦截,Open I就曾实施过此类拦截措施。这实际上是一个攻防的过程,即在防守的同时进行进攻,双方互为攻守。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一种说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你筑起一道墙时,总有人会找到办法越过,就像在攻防战中,一方总是在尝试超越另一方的防御。
在涉及攻防的领域,实际上面临的是一个工程性问题。这意味着我们需在可接受的成本范围内实现目标,而不能无限制地增加成本。对于攻防而言,当成本提升到一定水平,如防御措施极其严格时,会出现“错杀”的现象。所谓的“错杀”,指的是本应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人,却因防御措施过于严密而被拒绝服务,或者即便提供了服务,用户在使用前也遇到了不必要的障碍。
总之,在攻防的博弈中,寻找平衡点至关重要,既要确保安全,又要避免对正常用户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你让人做了,比如说,十几二十次验证,让这个用户体验降得很低。这个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对于 Open I 这样的平台方来说,他一定会想:“我该服务的人啊,我要好好给你服务好。”而且,“我该给你服务的人,我一定要让你得到最简洁的服务。你不能上来以后,我让你认证个十次八次的,我再给你服务。”这事是不行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原来对于很多的,像我们以前刚才讲的那种,叫越狱服务嘛,他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些事他是知道的啊,他也知道很多中国团队在使用他们的这个服务,也知道很多中国团队使用了他们服务以后,继续再给中国地区的,或者其他的一些他们不支持地区的民众在进行服务。他们也都知道。但是呢,为了不去做刚才我们讲的叫额外措施,所有加额外措施这四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就是所有人都需要在某一个闸口上再过一次。他的整个的访问效率会下降的,他的访问的成本会上升的。就是他说:“我们未来要加这个额外措施了。原来没加上去,是因为我们觉得不划算啊,现在不行了啊,我必须要去加。”那情况是这样的一个情况。那么,为什么会在这样的一个时间点来干这件事?任何事情发生了,我们都要想。不然,6 月 25 号发这个邮件出来,那么前面发生什么事了啊?以前都好好的,怎么这个来的时候好好的回不去了呢?对吧,到底出啥事了?第一个,算力问题啊。
在WWC之后,Open AI的GPT-4将结合苹果iOS 18一同发售。现在,应该已经开始进行各种测试了。在这个过程中,Open AI自己的服务器压力已经开始上升,因为它应对的吞吐量应该是上升了一倍,直接翻番了。但是,它的服务器压力上升了30%-40%,因为随着其结构的不断优化,吞吐量上升后,服务器压力并不是呈直线上升,还是做了一些优化在里头的。但是,压力上升依然很厉害。
而且,Open AI最近传出来想去上市。为什么想去上市?缺钱了吗?他们又把这个钱烧的差不多了嘛?那么你说微软爸爸再给一点啊,这个事肯定不行。微软爸爸再给钱,就直接把公司卖了就算了。那么,怎么能够再找到一些钱呢?就上市去圈钱去。这是山毛特曼最近在搞的事情。他说,我们是不是让一些本来不该服务的人,我们把他删掉啊,这样我就可以腾出一些算力来。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可能性很大。他能够把中国区的算力节省出来,以后的话,应该还是可以把Siri结合GPT-4,多出来部分算力给顶住的啊,或者说能够顶住一部分。
所以,GPT现在一定是在一个运算压力很大的时候,他要找到一些可以被裁剪掉的算力,要把它节省出来,要降本增效一下。然后,GPT还有一个问题。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继续探讨GPT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或者,Open AI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前面吹牛吹太多了,对吧?大量的东西,吹过的牛没做出来。2月份说的Sora到现在没做出来,然后现在超Sora的这个项目,都已经做出一定量了啊,甭管是Runway还是都码,还叫什么啊?然后还有像快手自己做的,类似这样的纹身视频,或者图生视频的,已经做得非常好了。说你这个Sora已经不用发布了,人家都替你做了。你以为他不着急吗?他也着急啊。GPT-4虽然这个模型出来了,但是GPT-4,这种端到端的语音模型,到现在为止其实谁也没见过。它只是在谷歌I/O开始前的一天,拿出来震了个场子,把谷歌I/O的风头给抢干净了。他自己到现在为止拿不出来,原来发的时候说哎,过两个礼拜就给大家看啊,到现在已经过了挺长时间了,也没看见。现在据说是要开始邀请测试了,有些人收到了邀请信了。前面还有什么测试PPT啊,还有很多其他的,我们准备做,但是这东西又没做出来。
所以,对于Open AI来说,它们的算力分配是什么?第一个肯定是研发新模型GPT-5,现在说了,GPT-5要到明年年终的时候再出来,对吧?今年接着GPT-4,GPT-4O或者GPT-4A、GPT-4B、GPT-4C、GPT-4D,反正各种的后缀去加,就是一个模态,对吧?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了。那么GPT-5要训练,GPT-5要去对齐。
GPT5正致力于进行各类安全检测,而GPT4则专注于语音端的开发。在道端,我们仍在持续前进,不断探索视频与机器人结合的新型模型。Sora,作为视频生成模型的代表,正全力以赴,首当其冲的任务是研发,其次是为用户提供与GPT聊天的支持,以及利用GPT的多模型服务。
然而,研发与应用两大领域始终在博弈。研发领域,曾有过夸大的承诺,现需填补之前的空缺。而在应用端,中国公司已崭露头角,移动互联网时代见证了中国企业的崛起,AI时代,中国公司在AI应用领域同样表现卓越,已在全球范围内取得领先地位。中国企业在海外,能够调用Open AI的大模型,同时结合自身的大模型,共同发挥作用。这包括了角色扮演聊天,用户不再直接与GPT对话,而是先设定一个角色,如与哈利·波特、邓布利多、钢铁侠或马斯克聊天,这种设定角色的聊天方式,中国已有大量应用在海外取得成功,采用的正是群狼战术,吸引了大量用户。
综上所述,GPT5、GPT4以及Sora等模型正不断进化,中国公司在AI应用领域展现出强劲实力,海外市场的成功进一步证明了中国AI技术的全球竞争力。
“就是我们一起冲上去,看看到底能干掉谁。另外还有什么呢?就是中国大量出海的应用,其实是教育类应用啊。教培,因为大家知道国内的双减,大量做教育教培的,甭管是教师也好,还是这些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开发的也好,一把就没事干了。再加上有AI上来以后,那咱们冲上去,咱搞呗,包括这个原题库,就是拍照搜题的这些东西,现在他们都出去了。
而且呢,他们出去了以后,还把中国的商业模式也带出去了。中国商业模式是什么?免费啊,免费完了以后我给你卖课程。我们这还有一大堆老师等着,给你教数学或者教一些其他东西。这是中国的这种APP的商业模式,它跟美国的这些肯定是不一样的。美国这个肯定是年底消费啊,而且还挺贵。因为我们就是该干嘛就干嘛,我做APP给大家拍照搜题了,或者做一些什么其他的工作啊,我就得在这件事情把这钱挣回来。而中国人说,哎,不用啊,您免费使了,使完了以后你在我这买课就行,让我不停的PUA你,让你上补习班。这是中国人的玩法,所以在这一块他们打不过咱们。
在这块里头,除了像什么猿辅导这些人出去之外,字节跳动做的类似,这样的空隙也做的非常好啊,在国外有大量的用户。这一块啊,也是他们觉得说,你们中国人到底在干嘛,又要在这一块领先了吗?所以他来封你。第三种可能呢,就是中国地区的服务啊,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商业变化。”
这意味着,在中国地区,微软原先销售其Open AI服务的策略可能未达到预期效果,或是正在考虑寻找新的代理商来推动Open AI服务的销售。例如,如果苹果在其iOS 18系统中集成了GPT4O服务,那么在中国,如果能找到一家代理商成功申请到运营许可,苹果在国内也能继续提供GPT4O服务。这不仅意味着代理商可能负责打通关系,获取运营牌照,还可能涉及将GPT的所有API销售及其他商业权利一并接手。
然而,Open AI在签署代理协议时,可能会面对不许串货的要求。串货指的是,不同区域的代理商因价格差异,可能会将低价区的商品转移到高价区销售,以牟取差价。如果中国有代理商获得了Open AI的代理资格,那么为了防止串货现象,中国区的服务价格可能不会低于其他区域,甚至可能更高,以确保各区域代理商的利益。
这样,Open AI在中国寻找新代理商的决策,不仅关乎销售策略的调整,还涉及复杂的市场定价和渠道管理问题。
才会把美国的服务接口直接接上,然后在中国调用网络。他在中国服务吗?我们前面也跟一些在国内提供类似服务的厂商沟通过。他们在中国,每个 TOKEN 的价格大概是美国的两倍到三倍啊。为什么这么贵呢?因为在前面需要过滤,先过滤一下你都说了什么。然后呢,把你说的所有东西加上一个带有安全过滤机制的提示词塞进去。跑完了以后的结果出来以后呢,还需要再过滤一次有没有说什么不该说的呀。他等于自己就消耗了更多的 TOKEN。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真正为用户服务的 TOKEN,每一个 TOKEN 的价格就会涨很多啊。这也是一个中国特色吧。所以呢,这种清理有可能是因为国内有一些新的代理商要去产生出来。那你说,这事跟地缘政治到底有关系没有啊?美国政府说了,Open AI 你不可以为中国服务。我只能说地缘政治呢算是一个借口,我可以以此为借口拒绝替你们服务。但其实呢,核心都是各种经济利益与经济诉求。我想存点省点算力了,我不希望中国的 AI 的应用跑得这么快了。或者说,我想把中国的代理权卖给别人,我要给他保护一下这个地区啊,不能闯祸了。我觉得这三种可能性会更大一些。那你说会有什么影响?第一个呢,国内落地的服务有可能会发生变化,就是有可能会有代理商出来,或者说有代理商可以大张旗鼓地出来卖了。第二个呢,才会把美国的服务接口直接接上,然后在中国调用网络。他在中国服务吗?我们前面也跟一些在国内提供类似服务的厂商沟通过。他们在中国,每个 TOKEN 的价格大概是美国的两倍到三倍啊。为什么这么贵呢?因为在前面需要过滤,先过滤一下你都说了什么。然后呢,把你说的所有东西加上一个带有安全过滤机制的提示词塞进去。跑完了以后的结果出来以后呢,还需要再过滤一次有没有说什么不该说的呀。他等于自己就消耗了更多的 TOKEN。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真正为用户服务的 TOKEN,每一个 TOKEN 的价格就会涨很多啊。这也是一个中国特色吧。所以呢,这种清理有可能是因为国内有一些新的代理商要去产生出来。那你说,这事跟地缘政治到底有关系没有啊?美国政府说了,Open AI 你不可以为中国服务。我只能说地缘政治呢算是一个借口,我可以以此为借口拒绝替你们服务。但其实呢,核心都是各种经济利益与经济诉求。我想存点省点算力了,我不希望中国的 AI 的应用跑得这么快了。或者说,我想把中国的代理权卖给别人,我要给他保护一下这个地区啊,不能闯祸了。我觉得这三种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那你说会有什么影响?第一个呢,国内落地的服务有可能会发生变化,就是有可能会有代理商出来,或者说有代理商可以大张旗鼓地出来卖了。第二个呢,就是大厂不用担心你,像字节跳动,其实他没什么可担心的。字节跳动是大量调用 open AI 的服务的。这甚至前面 open AI 还说,字节跳动,我要封闭你的接口,你原来在我这买的一个账号,我不给你用了。你竟拿我们的 open AI 的,拆着 PPT 去训练你自己的模型去了啊,这个太过分了。但是又怎么样呢?现在字节跳动的 code 啊等等,大量的海外应用依然在使用 open AI 或者叫 XGPT 的各种各样的服务。它就是通过微软云去使用嘛。你 open AI 不给我用,微软得给我用。对吧,我上你爹那去用去。他是这样来工作的。其他的一些大厂呢,也不用太担心。他们在美国架服务器就完了嘛,就老老实实为美国服务不就好了嘛,或者为 open i 允许的地区去服务,就可以了啊。对于他们来说啊,关系没有那么大。而且对于他们来说呢,这即使是说,我要为一些不允许的地区去服务了,也没有那么大关系啊。他可以自己在美国买新房进行跳转。这个呢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抓住了。那么一些中小厂商呢,想在国内使用啊,特别是生成大规模测试数据这帮人,他们的成本就会上升。所有的攻防啊,甭管是梯子也好,墙也好,或者其他这种禁止也好,最后都是成本的问题啊。啊,我愿意花更多的成本来翻阅这个墙,那么对方说,我到底愿不愿意付出更多的成本,把这个墙修高。这一定是如此的。
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增加成本:在美国去租服务器,或者在一些 Open AI 允许的地区去租服务器,然后在那个地方进行跳转,再自己去做一些跳转,多跳几层啊,就可以避免这种穿帮啊。这个是可以搞定的。真正在国内大批量使用 Open AI 的,其实是有两种人啊。就是真正的为中国民众服务的,实际上有两种人:第一种人是什么呢?就是有很多卖课的人,或者很多人告诉大家说:“哎,我现在有直接挂 Open AI 的,我是通过一个什么跳转,我就可以给你用了。”这种人可能这一次就很多会被封掉。然后还有一些人干嘛呢?就是在國內大批量调用 Open AI 的这个接口,生成自己所需要的训练语料。现在很多训练大模型,都是用 Open AI 生成语料,然后再拿这些语料去训练自己的模型。只要是自己生产新模型的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这么干的。一些想为中国服务的,那就多跳转几次吧,那没什么办法。还有呢,就是一些跳转服务会更加流行起来。像我其实也是使用 Open AI 的 API 的,虽然我是 20 美金的 Plus 用户,但是这个 API 我也用啊。但我的 API 是什么呢?我没有向 Open AI 去交钱,我也没有从 Open AI 专门去申请它的 API 的这个 TOKEN 都没有。我呢,就是通过这种叫中间跳转服务去使用的。找了一下,说来我我交钱啊。他呢,在离 Open AI 机房最近的地方,我们发的所有的指令,他会打散啊,送到这些机器中的任何一台,发给 Open AI,然后再把这个数据拿回来。而那你说我要连续沟通呢,始终在这一台上来回聊就好了,他是这样来空错的一个状态。对于这种的话,Open I 其实拿他们的,呃不是特别有办法,为什么呢?你说 Open I 就不知道,也知道,但是呢,这就是一个攻防的问题。你要想把他们都封住,那你可能对于帐下的流量,就需要做更多的检测。而且这些人他就吃这个饭呢,他就会怎么着呢?他会专门研究各种的攻防方式。像我们以前也经常是被别人防守,但我们就定向突破呗。我拿个针呲扎一下,对吧,这个相对来说是要容易很多的。你说我能够把这个墙搞得更硬一些,让你针扎不进来啊,那这个成本就很高了。这块呢并不用那么担心。所以呢啊,对大部分人来说吧,这件事情呢,影响不大。这件事情真正的影响,其实是 Open AI 自己可能节省了一些算例,或者是说呃,我又符合美国要求了啊,要求不给中国使用啊,我又去符合了,意思可能也就在这里。对于真正想用的人来说,基本上无效。所有的这种强也好,所有的这种禁令也好,对于程序员来说,基本上都是形同虚设的。他能够把程序员彻底防住了,那其他人就彻底别使了。因为程序员属于在这个里面手段比较丰富的一群人吧。
大概就是这样。好,今天我们这个故事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啊,在这一期里面讲到的如何使用跳转,使用open AI的API,这是我们付费频道里头AI公开课里的第一讲——“AI大模型自由”。我们是以上了这种跳转的服务之后,就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AI大模型。好啊,这期就讲到这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