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戴Apple Vision Pro,老花眼+渐变镜,我直接把苹果店的服务小哥给整不会了?
8 月 02
Apple的故事 AirPods赠品, Apple Store, Copencil 2, Copencil 2 赠品, iPad折扣, iPad赠品, MacBook教育优惠, Vision Pro价格, Vision Pro用户反馈, Vision Pro缺点, Vision Pro试戴, Vision Pro适应性, VR体验, VR头显, VR头显体验, VR未来发展, VR消费现状, VR适应问题, 体验分享, 体验苹果产品, 佩戴调节, 大学生折扣, 手势控制, 教育优惠, 教育购买优惠, 数字产品分享, 数字生活, 数字生活体验, 新潮科技, 未来科技, 消费电子体验, 混合现实体验, 混合现实设备, 渐变镜, 用户体验, 眼部追踪, 科技产品使用心得, 科技产品测评, 科技前沿, 科技设备对比, 空间计算设备, 老花眼, 老花眼解决方案, 老范讲故事, 脸部扫描, 苹果专业服务, 苹果优惠活动, 苹果店, 苹果店服务, 苹果新产品, 苹果新品, 苹果新品体验, 苹果新技术, 苹果硬件, 苹果试戴体验, 苹果购物体验, 苹果购物心得, 苹果销售策略, 蔡司镜片, 虚拟现实体验, 虚拟现实应用, 试戴Vision Pro, 购物折扣, 高科技体验, 高科技设备, 高端VR设备 试戴Apple Vision Pro,老花眼+渐变镜,我直接把苹果店的服务小哥给整不会了?已关闭评论
去苹果店被邀请试戴 Vision Pro,结果因为我有老花眼,把苹果小哥弄得有些尴尬。大家好,这里是老范讲故事的 YouTube 频道。前几天,我去苹果店被邀请试戴 Vision Pro。Vision Pro 的试戴需要预约,每个人试戴需要20多分钟的时间,并且在试戴之前需要填写很多相关信息,会有专人帮你配置一台与您相匹配的 Vision Pro,并进行讲解和服务。
我并没有提前预约,而是赶上了一个下着滂沱大雨的天气,带着儿子、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带这些东西呢?我们本来是去苹果店买 iPad 的。在苹果店里,iPad 和 MacBook 是学习产品,如果能够带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去买的话,会有折扣,而且还会送东西。我们去买的 iPad 当时打了折扣,还赠送了一根 Copencil 2,这支笔大概值 999 元。如果是去买 MacBook,打完折扣后应该会赠送 AirPods。
要享受这种教育折扣,必须去正规苹果店,去任何经销商那里是无法享受这种折扣的。所以我们就去了苹果店。正好那天下了大雨,导致一些预约试戴 Vision Pro 的人没来。苹果店的销售人员非常有责任心,他们发现预约的试戴者没有到店,就会在店里邀请一些看起来比较面善或者人品比较好的人去试戴 Vision Pro。
试戴之前有一个小插曲,Vision Pro 需要配蔡司镜片。但到店后,小哥先告诉我这个蔡司镜片里没有散光功能,他们带了一套镜片,但应该也是按号排好的。
就类似于我们去配眼镜的时候,插的那个片。啊,但是呢,这个都没散光啊。他说你有没有散光?我说我好像有那么一点点,但是应该不影响啊。因为这种就我也想去试试嘛,3万块钱的东西啊,其实3万块钱是丐版啊,再往上的啊,增加存储空间还是要更贵一些的啊。我说我想试试,OK了。
那说你这个眼镜是什么情况?我说我这有老花眼。我戴的眼镜是渐变镜,上半截是全度数的近视镜,下半截是减度数的近视镜。上边应该是有300多度啊,下边可能是有100多度吧,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情况。这个小哥说这怎么弄啊?我们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后来我还问人家,我说我戴Vision Pro的时候,到底是算看一个比较远的东西呢,还是看一个比较近的东西呢?啊,因为像我们这种眼镜,开车的时候看的比较远的时候,都是用眼睛上半截去看的啊。你去看这个比较近的东西,比如看手机啊什么的,低头族嘛,都是用眼镜下边去看的。如果你用普通眼镜的话,我们去看手机的时候是要摘眼镜的。这个小哥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事啊。说这样吧,蔡司有个机器在这,我就拿你的眼镜去测,测成什么样了啊,我就给你拿什么样的镜片出来试,行不行啊?我说也可以吧。
他就拿着我的眼镜进去测量去了。啊,测完了以后拿了两个镜片出来,说你就试试这个啊。效果其实还可以。我估计呢,他应该是按照我眼镜上半截的度数去测的。哎,你要去买Vision Pro,它这个镜片需要单花钱的啊,不再下一件事是干嘛呢?是给脸拍照啊。那你说谁拍照不超脸?这个是另外一个问题啊。他这个遮光罩是分大小、分形状的,所以呢,他需要给脸去拍一个照啊。下面左面、右面、抬头、低头,反正折腾了两遍还是三遍,算是把这个完了啊。拍完了以后呢,他就知道你这个遮光罩到底应该是用哪个号的。他好像是分大小号了以后,大概长短形状还是有一些小区别的,具体我也没太搞懂。当时这个苹果小哥跟我讲,是分20多个号。我不太确定啊这个事情啊。总之,这个遮光罩是谁跟谁的都不一样。
整个拍脸的过程呢,应该还算是优雅。为什么想要优雅呢?因为有一些设备是需要给自己拍照的。比如说我使用索尼的这种降噪耳机,你就需要给耳朵拍照。但是拍
到现场里去拿这个Vision Pro的时候,他会给你配好相应的遮光罩。那你说我没有iPhone怎么办?我能不能用安卓手机拍照?这个你问到我了啊,我觉得这种情况应该不太存在吧。你去花29,999去买Vision Pro的人会没有苹果手机吗?我觉得这个概率会相对来说比较小吧。
那么,Vision Pro对于线下销售,如果你不是苹果店,哈哈,或者对于二手的买卖,因为它里头有遮光罩的定制,还有蔡司镜片的问题,这个我觉得都不是特别方便。它相当于是一个量体裁衣的东西,虽然Vision Pro实际上核心就是一个前面的眼镜框,但是它的遮光罩,包括头带,包括里头镜片,都是稍微还是有些差异的。
所有这些事情做完以后啊,这个小哥就从屋里头折腾,折腾半天给我拿了一套Vision Pro出来。第一件事是调节绑带,往脸上戴。戴完了以后,要求是先调上边的,调后边的。压得是很紧,把这个东西整个的扣在脸上。底下可能鼻子下面稍微有点漏光,其他地方基本上就是全黑了。你扣在脸上以后,这个里头就会有一点点小的显示。整个试戴20分钟,开机以后先是做瞳距验证,这个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比如像我们戴的眼镜,他这个瞳距,你需要配眼镜的时候去调整眼镜架去配瞳距,但是像他那个蔡司镜片,是直接做死在里边的。因为他整个的,我也没有看到他两边能够动的部分。但是上来第一件事是做瞳距验证,做一些眼动的一些识别确认了以后,跟着这上面这个按钮一起去摁,是不是你现在看到了就摁一下。整个确认以后,这个设备就开始正常启动工作了。首先是先看到外面的场景, 其实一开始里头是黑的,就是整个一扣上以后是黑的。
你需要盯着那个靶子看啊。看完了以后,这个整个就亮了,你就可以看到苹果店里边的场景,一个白色的“hello”悬浮在空中。当你看到“hello”在空中漂浮的时候,还是很激动的。你就知道啊,我进入了虚拟的世界。我看到的现实,就已经不是原来的现实了,而是已经经过混合现实叠加过以后的这种场景了。啊,这个还是让人觉得很激动。
他的整个用户体验呢,还是需要适应一下的,因为他的用户体验是眼部追踪,通过手指按捏一下,通过这个动作来去实现点击。这是一个一般人不是那么适应的方式。我刚开始用的时候呢,第一个眼部追踪未必追得准,第二个就是手满屏满屏幕跑。后来人说你的手不用动,你只要眼睛追踪的那个地方,手只要在这个摄像头的范围内,你捏一下,他就认为你已经点击过了,或者是你可以拖动他,可以做一些两个手的拖动,可以放大缩小一些基础的操纵。
人家还是在我身边进行了一点点时间的讲解,而且他的声音其实还是很清晰的,因为这个声音没有入耳耳机,在头带的设备的旁边,应该就是在耳朵上面一点点,这个Vision Pro会发出声音。所以旁边的人再去跟你说话,也很自然,不会像这种降噪耳机似的,有耳压,或者说旁边人说话你听不见了。
所以整体的氛围,因为我们也可以看到外面的情况嘛,旁边也有人可以跟你说话,还是非常自然的。整个操作的过程呢,需要适应,但是适应起来并不是特别的困难,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符合人性,也比较优雅的。这个呢应该就是苹果最擅长的事情,是做人机交互。你说他技术到底有多好,这个没法说;你说工艺到底有多好,那是中国制造,妥妥的,中国制造,工艺就是好。但是在交互体验设计上,苹果要说是第二,就没有人敢说是第一了。
Vision Pro——这可能未来是一个方向,但是现在应该还不是那么好搞。因为它啊,有景深的这种照片呢,只有用Vision Pro或者是iPhone 15 Pro或Pro Max这样的相机才能拍出来。我虽然是iPhone 15 Pro Max,但我还没搞明白这个东西到底怎么能够把这种相片拍出来。后来他跟我讲说,呃,你就算搞明白了,意义也不大。哈哈,因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照片你拍完了以后,你没有Vision Pro,你没地儿看去。所以呢,我也就不用再去研究我的iPhone到底应该怎么拍出这种带有景深的照片来了。
恐龙的演示呢,是一定要去做的。他告诉我说Vision Pro是娱乐平台。当然这点我觉得有待商榷,我觉得Vision Pro是个生产力平台。这只恐龙确确实实是走出了画面,在我面前晃来晃去;一只蝴蝶也确确实实地落在了我的手上,这种真的只能用震撼来形容了。但未来的这种娱乐与交互方式,应该还需要探索。苹果现在呢,只是给了一个演示。至于未来是不是会有很多人愿意在Vision Pro这种空间计算的平台下,再去做出更多更有趣的内容,现在还不好说。为什么呢?卖的不够多嘛。做这样的内容的成本一定是很高的。如果他的受众没有那么大,这些受众也不愿意为这种特殊的3D场景的娱乐内容支付,那么这种内容可能未来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去做。所以现在困扰Vision Pro的问题,不是他的技术问题,也不是他的体验问题,而是这东西因为太贵,导致总的销量上不去。总销量上不去,那边给他做内容的人,也就不愿意再去做了。
还是说其他那些,愿意给他做3D内容的人,都会放弃。那么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总体使用Vision Pro的感受呢,我就不跟大家细讲了,因为网上有非常多的人去使用和拍摄了这个东西的具体用法。我前面也跟Indigo录过视频,拿着他的Vision Pro一起做过直播。这只是我自己去感受了以后,还是觉得很震撼的。大的感觉呢,就是像一个用久了Windows的人,第一次接触Mac。
当你用了比如十几年的Windows以后,拿到Mac电脑会感觉不适应。但是,稍微调整一下,你也还是能用的。用了10分钟你就会觉得,Mac这个东西很优雅,很新奇,也非常有趣。这就是用惯了Windows的人,在一个被信息所包围的空间里头。这可能就是我们的未来,但是,戴完Vision Pro以后,脸上都会有印儿,这个确实如此。因为你必须用非常紧的力度把它扣在脸上,否则你的头在转动或者稍微发生一点移动的时候,它会不稳定。因为上面这个东西还挺沉,对吧?而且这个比较重的眼镜的部分呢,它还要离你的脸有一个距离,因为这个距离是为了遮光。如果太近的话,你就看不到上面的信息了。它等于是有一个力矩在这个地方,离得越远,你在晃的时候,它产生的力矩就越大。所以这个东西一定要拉得很紧,拉在脸上。如果你真的是戴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话,把它从脸上摘下来的时候,这个地方绝对是有印。我戴了十几分钟到二十分钟吧,摘下来基本上没什么感觉。
它的重量与电池导致这个Vision Pro其实不太适合移动。你可能小范围地在屋子里稍微走那么一两步还是OK的,但是走出去肯定是有问题的。它的电池据说是可以工作两个半小时。这种问题其实在手机、平板跟电脑上都已经解决掉了。我们的电脑,特别像我们这种使用Mac电脑的人,离开电源使用十几个小时是没毛病的。手机的话,离开电源高强度使用十几个小时,如果不是高强度的话,使用一天也是OK的,iPad也是如此。它的电池只能够使用两个多小时,这也是一个很奇葩的设计,但是也能够理解。因为你希望它使用更长的时间,这个电池就会变大片重。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是,这个电池会发热。因为它有很多的运算相关的组件是在电池里面的,我用了20分钟把它摘下来的时候,电池是热乎乎的,眼镜框也是热乎乎的。上面还有散热孔,还有风扇,这稍微有点不太成熟吧。
有点像的工程样机的感觉。虽然已经开始正式卖了,但这就算是第一代啊。还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 Vision Pro 并不是适合所有人。当时我和我儿子两个都去试了。我试完了以后感觉很好啊,但我儿子去试完了以后呢,感觉非常不舒服。他戴上以后马上就开始觉得头晕,戴了大概一两分钟,就觉得眼睛发胀发涩,非常不舒服。摘下完了以后,他也觉得 3 万块钱的东西,有人给你试一下不太甘心哈。又戴上了。第二次戴完了以后,大概又过了 5 分钟,说实在受不了了,摘下来了。摘下来以后还觉得头晕眼花的,站起来还要稍微适应一会儿,才能走直溜了。所以,Vision Pro 对于人群的适应性来说,应该没有手机那么高。现在我还没有怎么听说,有谁不适应使用手机的,可能有,但比例是非常少的。然而 Vision Pro,这个不适应的人群应该是蛮多的。
当然,另外一个可能是我儿子的眼镜也是一种类似的渐变镜,他的眼镜是中间的度数,深一圈的度数要稍微浅一些。这一次 Vision Pro 佩戴失败,有可能是因为测量他眼镜度数的时候,可能测的这个位置不是他最适合的这个位置吧。我不太确定,因为我到现在其实也没太搞懂 Vision Pro 里面展示这些内容,离我们到底是远还是近。我的眼镜上面是看远的,下头是看近的,而我们的 Vision Pro 的这个镜片也好,它里边的显示单元也好,其实离我们都非常近。但是呢,它通过一个光学的这种堆栈叠加以后,希望我们觉得这个东西很远。反正这块我还没有太搞清楚。这就是我们俩去体验 Vision Pro 的一个经历。对于其他人来说,如果有机会,建议你们也去试一试。
买这个等下一代,或者等以后有其他更成熟的产品再说。这个产品我也没有准备去买,它实在是稍微有点小贵,超出了我的承受范围。不过,体验一次我觉得还算是值得的。大家应该去体验一下,这也是感受一下这个时代里最好的空间计算设备。同时,也可以体验一下苹果店的专业服务,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
好,这一期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rd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