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骤降背后的真相:东盟成关键因素,产能与政策的矛盾加深
8 月 19
中国故事 2023出口数据, 专业分析, 东南亚市场, 东盟供应链, 东盟贸易, 中国产能过剩, 中国什么状况, 中国出口, 产业转移, 价格战, 企业存款, 供应链瓶颈, 供应链管理, 全球产能, 全球供应链, 全球经济, 全球经济影响, 全球贸易, 全球采购, 出口下滑, 出口商品, 出口放缓, 出口统计, 出口额变化, 制造业, 制造业外逃, 制造业外逃趋势, 制造业政策, 制造业趋势, 劳资纠纷,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策略, 国内市场, 国内需求, 国际市场, 居民消费, 工业发展规划, 工业政策, 工业生产, 工业设备, 工厂停电, 工厂设备, 市场供需, 市场观察, 市场调控, 市场需求, 技术提升, 投资策略, 政府补贴, 政策影响, 政策解读, 政策调整, 数据解读, 新能源汽车, 日本经济, 未来前景, 欧盟市场, 环保产业, 生产基地, 生产效率, 生产线调整, 电力供应, 电动车价格战, 经济动态, 经济学家预测, 经济展望, 经济形势, 经济战略, 经济报导, 经济挑战, 经济数据解读, 经济转型, 经济预测, 绿色产业, 罢工影响, 美国市场, 贸易伙伴, 贸易伙伴变化, 贸易保护, 贸易差, 贸易政策, 贸易时间差, 贸易趋势, 转口贸易, 进口替代, 逆全球化, 预测展望 中国出口骤降背后的真相:东盟成关键因素,产能与政策的矛盾加深已关闭评论
中国7月份的出口数据居然开始下滑了,或者至少是说不及预期吧。这到底是发生了些什么呢?大家好,这里是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中国肯定是世界工厂,未来怎么样不好说,至少现在我们还是世界工厂。一旦出口顶不住了,在我们内需也不提振的情况下,那么我们肯定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这么多出口的产业链、这么多出口的厂商,以及上下游的供应链都会过上紧日子。上下游这么多的工人都会受到影响。其实我们6月份的出口数据还在大涨,大家谁都没想到。很多经济学家都预测说,中国7月份的出口数据一定会依然大涨,但没有想到,这个数据就开始往下滑了。这到底是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呢?
今天呢,我们引用了一点点数据,我就没有去找原始出处,而是在抖音上有一个账号叫财姐水晶,引用了他的一些数据。首先,我们的出口并不是全球统一下跌,而是有涨有跌。有些地方涨,有些地方跌。那么,什么地方跌了呢?是我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他们那跌了。现在知道谁是我们第一大贸易伙伴吗?不是美国啊。美国现在已经有大量的替代,他们尽量说,我们不要去从中国直接买东西,我们从其他地方买,从中国买的容易被掐脖子,容易出问题。
所以,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东盟,也就是东南亚这些国家,他们这整个的出口下滑了。另一个下滑的是日本。东盟为什么会出现下滑?两个大的原因。第一个,国内的工厂现在开始把一些国内玩惯了的手段拿到那边去玩耍了。什么东西?比如说,中国的某国内知名电动车品牌跑到泰国去玩什么?玩价格闪崩,这个直接降价去了啊。新产品一推出,老产品直接降价,甚至新产品也降价。这个是咱们在国内已经玩惯了的东西,但是泰国人他没见过这个呀。
汽车这种东西不仅仅是一个消费品,它是有金融属性的。这个东西是要卖二手车的,一旦新车价格下跌,他们是会来闹事的。所以很多在东盟这边去卖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已经在遭遇抵制,或者有一些人开始闹事了。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咱们有没有想过,欧美买了这么多的货物,美国说我不从中国买货,他从东盟买货,或者从其他地方买货。那么,这些货物哪来的?货物其实是中国工厂跑到东盟去,建了一些生产基地,或者干脆连生产都不生产了,直接做转口这样去做的。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贸易时间差。什么叫贸易时间差?库存。我先要把东西运到越南去,再从越南出口到美国去,或者说我把东西运到越南,越南在进行一定的组装加工以后,再运到美国去。他中间是会有库存的。
另外,工厂设备并不能像原材料这样,我始终稳定的输出。工厂设备的建设,一定是说我建设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停下来。上半年大量的出口,特别是对东盟的出口,出口的是什么?就是工厂设备。你需要让美国去中国化,他就需要在东盟去采购这些产品。东盟为了生产这些产品,就需要让中国去采购各种生产设备。中国把生产设备都送过去了以后,OK,现在好了,你工厂已经造好了。你不能说每天上一条新生产线。生产线建好了以后,你就不能再继续去出口这个东西了。
而且东盟国家整个的生产节奏,以及员工的素质,跟中国还是有一些差异的。比如说像越南这样的国家,到了夏天时不长的给你停个电。中国是发了大量电,甚至电还多出来让大家去生产,而越南他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或者说他正在爬坡。他们的整个的能源产业,你到需要大家开空调的时候,可能这个电力就不够了。现在有很多报道说,到了夏天,或者到了什么时候,中国送去越南的这些工厂,他们就没有电了,会被拉闸限电。这个其实在中国前些年也发生过,现在在东盟国家也会发生。还有什么呢?他们有时候还会罢工,工人跟资本家之间的这种劳资纠纷也还是会发生的。
越南人,包括其他一些国家的人,面对华人工厂主,不一定是中国工厂主,还有很多是台湾工厂主的这种压榨。他们的服从性比中国工人还是要差一些的,所以有了这样的一个时间差。上半年,他们采购了大量的原料,大量的生产设备以后,因为他们的生产节奏也没有那么大跟上,所以导致现在东盟的这种进口额,或者我们面对东盟的出口额,就顶不住了。
当这个最大的贸易伙伴下滑的时候,我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贸易伙伴,他们的出口额哪怕是上升的,我们整个的数据还是会比较难看。中国对外的第二大出口合作伙伴是谁?是欧盟啊,第三大是美国。这两个地方我们出口的数量其实还在上升的。为什么会上升?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要去加税的,已经说了我们下半年要对各种中国产的商品进行加税。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肯定是会在税下来之前,赶快多运一些过去。这个事情我们现在正在抓紧做,就是在抢关口。你一旦说加了税,再卖过去的东西就会变得比较贵。我们现在还在努力去卖,所以现在从上海港出发的集装箱去美东美西的集装箱指数还在上涨。在美国人把税加下来之前,尽可能多运一些,比如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锂电池这些东西,多运一些去。
这个是现在在上升的,所以有升有降。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们7月份总是不及预期,有些下滑的,下半年的日子一定会更难过。我们前面讲了降的地方,是因为第一个,我们跑到那去玩了一些。
在中国玩惯了的手段啊,价格战、价格闪崩,这些事情已经极大的引起了当地人的反感。第二个,我们在东盟做转口贸易的时候,过去的这些原材料已经有一定的库存积压了,应该去设置的各种生产线与设备也都已经初步到位了。他们不可能再像上半年那样疯狂地从国内买新的生产线,最多也就是说把原材料消耗掉一定量以后,再去从中国买一些原材料出来,再进行组装,往欧美去销售。所以,这一块应该基本上会稳定下来,也不会再去大涨了。
而欧美一旦是关税落地,未来中国商品在那里的竞争力一定会受到影响。中国的产能是不是真的过剩了呢?今天看了Jeff科技视角的一个视频,它里边在讲说,按照美国的一个统计,认为中国的产能,特别是我们刚才讲的这几个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和锂电池,因为现在我们叫绿色产业,而且也是今年二十大说重点要去发展的产业方向,我们的产能已经过剩到什么程度了?已经过剩到不单单是我们生产的产品是中国需求量的很多倍,甚至有些产品的产能已经是全世界需求量的可能两三倍。这还不叫产能过剩,什么叫产能过剩?当你能够产这么多的东西的时候,那全世界是消耗不掉的,这一定是出现巨大问题了。
咱们产能过剩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按道理来说,如果整个的产能和市场需求是按照市场来调控的,他会出现产能过剩吗?也会,但他一般会有一些小偏差。我这会儿少一点,这个东西贵一点,过一会我生产的多了一些,东西就便宜些。他一般是这样来回波动的一个状态。像现在这样,你一下产能过剩到全球需求量的好几倍,这就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了。如果进行市场调控,他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的。大家挣不到钱了,就会转型,或者说我们就不再去发展新的产能了。
或者说什么呢?我们降价,我们把这个需求拉升。当东西便宜了以后,我们是不是多买一些这种东西,让他整个的全球需求都上升一些?通常市场是这样来调节的,不光是说我工厂里面按照一个全球静态的需求量把东西造出来。比如说原来需要100辆电动车,我造个110辆、120辆,稍微的竞争是有一点点小库存,大家都还有一点动力。不是这样的,这个是静态的。市场是动态的,正常的应该是怎么样去调整?
首先,我们造了120辆的电动车,那么市场需要100辆。这个时候电动车的价格会下降,整个的市场说,我们是不是少买一些燃油车,多买一些电动车,因为电动车比燃油车便宜,再加上还环保,还有各种各样的绿色出行的这种buff在里边叠加着。那我们就去买电动车,电动车的市场需求可能就变成了200辆。那这个时候造了120辆,那我们再增加产能,给你造到250辆。那这个时候呢,我们再继续调整整个的需求,甚至说我们把汽油车的需求也给他处理掉,说我们以后不要再汽油车了,全都是改成电动车,这个就没有问题了。
因为现在很多人说,中国生产的锂电池实在太多了,这个原因是什么?大家要注意啊,从全世界范围来说,电动车跟燃油车的比例其实还是很小的。全世界的燃油车,特别像丰田、大众这几家大厂,他们的年产销都是上千万的。你电动车再涨个几倍,其实完完全全都是吃得下来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现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一下涨差了好几倍呢?原因很简单,一定是市场调节失效了。那么第一个,市场调节失效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中国政府补贴。华尔街日报分析了说,中国对本国工业的扶持占多少呢?占GDP的5%。中国这样的一个全世界GDP第二大的国家,拿整个GDP的5%出来。
扶植各种工业产值,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个数字。所以,欧盟也好,美国也好,都说中国的产业有过度的政府补贴,这件事不是空穴来风。还有一个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政府补贴,企业发现东西卖不掉了,他就会停下来,或者会去卖点别的东西。一定是有过度的政府补贴,他才会说在没有利润、东西卖不掉的情况下,我继续上新的产能,继续往前冲。
所以第一个,我们的补贴非常高,而且还不光是直接补贴。中国政府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这些工厂进行倾斜,比如说给低息贷款。这个还不能算补贴,其实马斯克在上海也享受过。你在我这里做新能源、做绿色产业的时候,我会给你发低息贷款的税收减免。中国各地政府都在很努力地为我们的新制生产力做税收减免。
廉价的土地,咱们就基本上以南马斯克在上海的特斯拉超级工厂为例,他的土地也是廉价得到的,那是上海,对不对?还有什么?廉价的能源。有一些重点扶持产业,他们使用的电费是相对来说比较低的。还有甚至直接上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是个什么东西?中国各地政府是有国资委的,这些国资委会成为LP,甚至有些自己成为GP,组织这种叫国资基金,直接冲上去做投资。
所以里头很多的,我们看到这些有名的企业,你一看后边的这些股东,发现全是国资。这个也是有巨大倾斜的。哪怕你的企业现在亏损再赔钱,甚至可能未来多少年你都看不到能够挣钱的机会,这些国资都会冲上来的。为什么?因为党已经开会了啊,我们这是绿色产业,大家必须冲,不要去讲经济,我们不要去看市场,我们要去讲政治啊。这个事是造成现在这种产能完全脱离市场调节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是什么?刚才我讲了,当你产能过剩的时候,当我生产出更多东西的时候,你按道理来说,需求也会被刺激,会不断的发展。而且,中国在做这样的产能布局的时候,并不是完全一拍脑袋就上了。我们想的是,全世界范围内,这些汽车厂商,这些国家都会把原来的燃油车停掉,要去上新能源汽车。把现在燃油车销量,如果都转换成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我们现在的产能还不够。然而,现在突然欧盟说我不干了,原来我许诺的是二零二几年,我们就要准备停产燃油车,全去生产电动车了。现在我们发现不行,这个竞争态势跟我原来想象的不一样了。我们不再按原来那个走了,接着去卖燃油车。这就导致了中国的新能源、绿色产业的产能极度过剩。
就算中国大家听党的话去做绿色投资,这些人其实也是算了账的,算的是欧洲人要绿色环保,他们以后就彻底禁售燃油车了,以后通通都是买我们家的电动车。大家最后在一个巨大的电动车盘子里头,我们重新去站队,重新去厮杀,那我这个产能可能还应该再扩大一些。原来我们是这么想,结果发现现在不是这样的,各国政府开始抵制了,这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中国的补贴,第二个是全世界的抵制。现在是全球化崩塌的一个过程,大家都惦记着保护本国经济,全球化经济转型的过程正在发生逆转。原来我们希望的全球化应该是什么样的?美国人,你们努力去研究最新的科技,我们来用,我们来生产。苹果你去在加州设计,在中国生产,我们去做这一部分,特别是一些高端的精密加工的部分,中国我们去承接,我们是世界工厂。欧洲你去做各种设计,现在甭管是美国的很多汽车,还是中国的车,都是欧洲设计的。咱们看满街跑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很少有自己设计的,全是欧洲设计的。第一,你去做文化,你去做设计。
第二个各种隐形冠军。你的ABB的机器人,我们去买;你其他的很多这种小型的高精尖设备,我们去买。甚至什么呢?你把它设计完了,我造就完了,我给你交专业费去。中国原来希望的是这么干这个事情,整个世界的经济应该向全球化的方向去发展。
你们以前发明创造的很多东西,我花钱去买啊。你的哈苏,你的徕卡,这些东西,中国的企业去投资,去啊,欧洲的很多这种芯片设计公司,中国直接花钱把你买下来。咱们原来想的好好的,这样全球一盘棋,大家日子都好过。全世界都可以买到欧洲设计、使用美国技术,由中国人生产制造的最便宜的、质量很好的商品。
现在是很多国家说,我们要抵制这件事情。我们每一个国家都要自己造电脑、自己造汽车,不能被人卡脖子。所以这就是叫全球化进程逆转。中国自己内需又不是很提振,咱们让中国人去消费这事都不行。中国整个上半年企业的投资在下降,企业的贷款也在下降,居民的各种消费,包括居民贷款也在下降。唯一在上升的是居民的存款,几万亿人民币的钱存到银行里边去了。
以中国现在的这种消费态势,是不可能把生产工厂里边生产这些东西消费掉的。所以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进一步的推动全球化,生产更多的物美价廉的商品,送到全世界去。中国的制造业现在是一个很尴尬的状态,开工就赔钱。我只要卖东西就赔钱,根本没有利润。不开工赔更多,一旦不开工,你的库存、很多的房租,还有一些固定成本,都是要继续去开销掉的。你不可能说我不开工,可以放在那放着,包括很多的借贷的利息,你都是要去偿还的。
所以哪怕赔钱,他还是要让他开工往前走。中国原来寄希望于依靠出口,能够让整个的经济缓过来,现在看有些难度。而且下半年,中国整个的出口可能会彻底的崩掉。
东盟说,有很多东西我不再需要从中国进口了。这些生产设备,我是不是可以就近的去维修?维修了一段时间以后,是不是有一些生产设备我可以就近生产?甚至还有很多的原料,我是不是也可以就近采购?原来,比如说在越南生产iPhone,可能各种的零部件都需要从中国进口,那这个事很费劲。咱们说这样,你们把原来的零部件从中国进口,变成零部件也在越南生产,只是它的一些原料从中国进口。甚至说有些原料我也可以就近采购了,未来可能会变成这样。这些其实不仅仅是东盟和整个欧美去做的一个阳谋,而是中国大量的生产制造企业,包括很多的台资企业,一起参与进去的一个进程。其实,中国当年做产业转移,从日韩、台湾、香港、本亚洲四小龙,把产业转移到国内来,也是这么干的。一开始我们只有一个生产线,各种的大散件从外边进来,我们自己去装。装完了以后,慢慢的再去把各种供应链再就近布置好。因为已经做过一次了,我们再做一次相对来说比较驾轻就熟。所以可能在未来的两三年里头,中国制造业外逃这个过程就会快速发生。那么,中国整个的出口,未来可能一年不如一年,这只是一个我们拍脑袋的预测。很多企业肯定还在想办法,看是不是有机会或者有办法能够活下去。但是企业活下去的办法,并不都依靠于中国出口继续回升,他们也可能直接跑路。好,这就是咱们今天讲的故事。好,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