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告别:IBM中国研发团队裁员风波,风雨裁员会:中国研发人员被裁,印度班加罗尔成新去向——IBM的撤离计划。
8 月 28
中国故事 AI业务, IBM中国技术人员, IBM本土竞争, IBM裁员, IT全业态, IT全生命周期, IT全行业, PUA企业, PUA补偿策略, 中国外企, 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撤离, 中国研发人员, 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行业, 人才储备, 人才市场需求, 人才流失, 以旧换新, 仲裁计划, 企业IT需求, 企业业务转移, 企业公关策略, 企业内部调整, 企业宣布关停, 企业搬迁, 企业盈利, 企业裁员, 企业裁员信, 企业裁员潮, 企业裁员程序, 企业遗留系统, 信创产业, 信创产业影响, 信创解决方案, 印度CEO, 印度班加罗尔, 员工权益, 员工跳槽动向, 商业策略, 国产品牌, 国产替代设备, 国产竞争者, 国内裁员标准, 国际企业, 国际化业务策略, 国际对接, 外企业务, 外企业务转型, 外企工作条件, 外企投资回报, 外企撤离, 外企服务保障, 外企未来发展, 外企生意, 外企竞争, 外企补偿, 大企业采购, 大型项目替代, 存储设备替代, 学习继任, 技术人员失业, 技术研发部门, 招聘团队, 数据库替代, 服务器业务, 服务器替代, 本土替代, 海外迁移, 混合云业务, 离职补偿, 经济发展影响, 经济政策影响, 行业人才竞争, 行业变化, 行业未来预测, 行业薪资水平, 补偿标准, 裁员影响力, 高利润客户, 高科技裁员 突如其来的告别:IBM中国研发团队裁员风波,风雨裁员会:中国研发人员被裁,印度班加罗尔成新去向——IBM的撤离计划。已关闭评论
IBM突然宣布,上千名中国技术研发人员被裁撤,中国的技术研发部门被关停。这到底是不是符合我们的预期呢?或者说,我们预期了很久,但当这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还是觉得很突然呢?
大家好,这里是老范讲故事YouTube频道。今天咱们来讲一讲IBM裁员的事情。IBM呢,周五的时候下班,很多人就发现自己被取消了权限。什么叫取消权限?就是说你不能再去登录公司电脑,不能再去访问公司代码库,不能再去使用公司内部的各种网络与设施了。周一直接开了三分钟的会,而且是在雨中开会。然而,雨中这个事呢,稍微有点夸张,因为大部分人是采用的线上会议的方式参加的,直接宣布裁员,上千名的研发人员被裁。
之所以这一次闹得比较热闹,是因为被裁撤的是研发人员,部分岗位呢迁到了印度的班加罗尔。现在呢,也很多人在讲,这是不是IBM的印度CEO对中国满满的恶意呢?现在国内这一块的声音是很大的。那么,补偿是什么样的呢?天花板级的补偿,这一次并没有出现。因为原来很多外企在国内裁员或者直接进行关停的时候,补偿是非常高的。很多的中国媒体喜欢来晒这些东西,然后去嘲讽说:“你看看你们这些中国企业,裁员的时候怎么就不能像老外这样大方一次呢?”
这一次IBM呢,并没有展示出来天花板级的补偿,马上签字给n加3,拖几天再签就是n加1,就是妥妥的PUA。小花招就在这了,现在已经有员工准备走仲裁,走2N了。如果是非法解雇,是可以申请2N的补偿的。裁员缓冲期、年假、带薪休假、股票期权等等,好像也没有太说明白。这个其实不太应该啊,像IBM这种外企,理论上来说,在裁员之前这一块应该都做好预案了。反正他也不会赖你的钱,应该给你的都会给你,这个呢也就是彻底走掉。
跟留下一部分人继续过日子之间的差别。如果彻底走了,明天就不干了,那真的就跟猪八戒说似的:“猴哥,咱们分行李吧。”就会变成这样。如果说我要留下一部分人来干的话,那这个就不行了啊。剩下的钱,大家还要好好把日子过下去。
那这个事情呢,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IBM曾经是名校毕业生的第一目标企业,大家都是很羡慕这些进入外企,特别是IBM的这样公司的人。为什么呢?这IBM进来的比较早,很早很早他就进来。今年好像是IBM进入中国的40周年。
另外一个比较被羡慕的是惠普。那个时候像微软什么的,大家还没有觉得他们如何如何。当时大家还是比较喜欢这些卖硬件的公司。那么IBM在中国到底卖什么呢?这句话问错了,应该问IBM在中国不卖什么啊。
IBM在中国呢,叫IT全行业、全品类、全生命周期、全业态。没有什么是他不卖的啊。你只要觉得这是一件IT相关的设备,它全造,从电脑到服务器到路由器、磁带机、存储,没什么东西他不造的啊,没有哪个事他不沾的。
全生命周期,你说我这做一些软件设计、软件开发、软件部署和实施,全都有他们家产品。什么叫全业态呢?我卖东西给你,然后我卖服务给你,我卖咨询给你,所有东西他们全干。这就是IBM在国内干的活。
当时在IBM上班的一些以前的同学和同事呢,都会跟我们讲说,只要你能想得出来的东西,没有哪样东西是IBM不卖的,包括什么显示器、打印机,很多周边他全有。IBM的产品呢,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贵啊,其他的就没有什么缺点了。你只要买得起,IBM永远是最好的。这是当时IBM员工在中国非常自豪的一点。
但是呢,好景并没有那么长。在互联网启动之后,这些国际巨头就开始衰退,一个是心思跟机会方面。
特别是在发展空间方面,互联网企业要比这些国际巨头更能够吸引人才。为什么呢?你在IBM上班,最多就是一级一级往上升,升到上面还有天花板的,印度老大管着你。但是在国内的话,我们就可以自己拿投资,自己去做老板,自己去上市,这也成为了一个自己一亩三分地里的老大了。你在这种外企上班,永远也没有这种机会。
那从收入上讲,我自己可以去整一个上市公司,哪怕我不是那公司的老板,只是袁老在里头拿了一大堆股票,他也是比IBM在这老老实实打工挣的要多,可以做的事情肯定也更多一些。而且在互联网启动之后,兴起过轰轰烈烈的去IOE化。
什么叫去IOE化?就是原来做这种大型项目和工程的时候,需要IOE三家的产品来支撑:I是IBM,主要是他们家的服务器;O是Oracle,他们家的数据库;E呢是EMC,他们家的存储设备。后来说我们不用费这劲了,把他们都干掉,我们用一些比较通用的产品。
一般去完IOE怎么办呢?就是IBM干掉了啊。我们使用机架服务器,虽然IBM也出机架服务器,但这边贵,现在又没有那么大的差异。哎,我们去换一个好一点的,换戴尔的,不行,换联想的,现在比如浪潮的,还有很多台湾企业或者大陆的一些企业,做的这种服务器都是很好用的,包括华为的、华三的,这些服务器大家都可以使。
Oracle这一块呢,大家把它干掉,上开元的MySQL,当然买MySQL后来被Oracle收购了以后,大家又上其他的各种数据库服务器。现在也有一些国产的这种大型数据库服务器,是不是在开源上改的,这事咱就不说了啊,但是也是可以替代Oracle的。E呢是EMC,哈哈,这个是磁盘阵列,主要是做存储和灾备用的。
现在这一块说,那咱们也都是上一些国产的品牌,就可以了,没必要去买这种大牌子。这种大牌子跟国产品牌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比如说,人家可以保证说你是1万小时无故障,或者1万小时的故障率到多少。我们保证不了1万小时,我们可能1千小时,或者1万小时,我们的故障率比他高个零点几。我们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水平,但这个价格差漏鼻子了。咱反正在国内嘛,咱们不行就多来几套。
在云计算以后,大家使用的方式呢,就跟原来不一样。原来,比如说我上一台小型机,给他俩CPU,俩电源,俩网卡,任何东西都可以热插拔。什么叫热插拔?电源坏了,可以换一个电源上去,在这个过程中,那个机器不停。原来都是这么干活的,但后来云计算说没必要关机就关机,我们只要把这个服务切换到其他的电脑上去,就完事了。我没必要在一台机器上跟他这么折腾。
那么导致什么?所有的这些电脑服务器,整个的这种存储设备,它的成本就全都降下来了。后面IBM还卖掉了他的PC业务,只保留了高利润的企业客户。他把他的PC业务卖给联想了,所以现在全世界最大的PC厂商是联想。以前我们都喜欢使用什么ThinkPad,这些东西,现在都是联想Lenovo的。
在疫情之后,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衰退和被打压,外企的人才储备池其实出现过一些回光返照。就是有一些在大的互联网公司里做得还不错的人,英语还可以的人,在互联网衰退以后,进到了这些大的外企里面去。我以前有一些同事,也在这些外企里边混了一段时间。然而,他们很多人选择去外企,其实是要去做移民跳板。因为这些外企其实也很聪明,你上我这来上班,也都是我千挑万选下来的这些人。你在我这工作一段时间以后,熟悉了我的整个体系。
那我就把你整个挪到国外去。这个成本,要比他们在国外直接招人要低很多。而且这些人的素质,真的是国外是没法比的。咱不是说中国人有多聪明,对吧,吃苦耐劳这事肯定没得说,解决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咱们也算是一把好手。还见过双十一,见过春运,把这些人招聘到公司里边来培训,适应一段时间弄出去,对于外企来说也是很划算的。这算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
现在是信创产业的兴起,算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信创产业是什么?就是我们要做国产替代,所有的东西都要用国产的服务器、国产的CPU、国产的内存、国产的打印机、国产的所有的系统,连软件全都要国产的。原来去LED化以后,就是云计算机房,基本上没有IBM的Oracle EMC什么事了。那些大企业都是什么银保险公司啊,或者是银行,还有这种电信企业啊。其实IBM的设备还是不少的啊,甚至有一些政府的机构也会去买一些IBM的设备,因为就除了贵,没什么别的毛病吧。而且贵,你还有一些其他的好处可以去享受。咱不说拿不拿钱的事,至少你可以到美国去考察一下,这个很多人还是愿意去的。
但是现在信创产业上来以后,只要是招投标采购什么,这里头就都没有这些外企什么事了。甭管是政府,还是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大企业,实际上都是国资企业吧,都是央企。他们采购的时候,都是要优先使用国内的产品、国内的服务和方案。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IBM就彻底没系列了,那没信念了。以后呢,肯定就是要搬家嘛,你要不然我在这养一大堆人,何必呢,不划算。
IBM呢,仅仅是外资撤离众多案例中的一个。人家讲的是什么,要去离客户更近的地方。这是IBM自己在裁员信里头写的东西,也是IBM在给中国方面各个媒体质疑时说的。
为什么突然采了这么多技术人员?在回应里边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是:“有生意我就招聘团队,做研发,做服务;没有生意,那自然就关门换地方。”这个本身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逐水草而生吧。这个地方水草丰茂,赶快养一批羊;这个地方已经彻底沙化了,没有水草了,把羊都杀了吃涮羊肉。
那么,IBM呢,也不算彻底离开了,还是有很多的中国用户在使用IBM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当然了,你说再买新的应该比较难了,但是这些产品在继续使用的过程中,还是需要维护和善后的。淘汰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淘汰掉的嘛。虽然我们现在在含以旧换新,如果快速点以旧换新,IBM可就可以彻底搬走了。现在应该是逐步在改用外包的方式。
IBM这几年在国内主要做的是什么生意呢?第一个叫混合云,他是最喜欢干这个事的。为什么呢?就是IBM虽然把PC业务卖了,但是他手里还有服务器业务。作为一个企业来说,你把所有的数据都放在云端,你放心吗?你肯定害怕吧。他PUA一片企业或者政府,PUA完了以后呢,说:“来,我先给你在企业内部建一个小基方,把整个云计算的东西都给你搭上。”
作为大的企业,包括央企和国家的政府机关来说,你要自己买服务器,他们还是喜欢买IBM的,总是还有一些其他的好处,而且也放心一点。买完了这些东西以后,那你说大规模的应用,特别是还有一些需要从互联网上来访问你们的服务,怎么办?再到公有云上去干活去。所以IBM说:“你看,我也有公有云的牌照。”他也跟国内的世纪互联有合作,可以怎么着呢?把同一套系统同时部署在两边,一套在你办公室的机房里头,一套是在世纪互联的机房里头,可以无缝地进行信息的切换。这是他们现在主要做的活。
另外,IBM也在做AI,但是IBM的AI相对来说比较旧一点。现在新的大圆模型,这波AIGC,IBM好像没有听说。他们自己搞出什么东西来,但反正就是服务器嘛。我们有服务器,你要做AI的,我们有整个的体系架构,给大家服务。这是IBM现在主要在国内做的活。
那么,不同的外企的离开,其实也是有不同的境遇,以及国人的反馈。在咱们这一次经济稳中向好之前,还在快速狂奔的时候,那个时候其实已经有一些外企在离开了,比如说三星研究院关闭。我印象里应该是2010年还是2011年,这个时候大家冲上去抢人啊,抢下来以后,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开发就指望你们了。中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手机研发工作室、那么多的手机品牌、那么多的手机应用?三星研究所、摩托罗拉研究所都是给大家培养了相当多的人才。
雅虎北京研究院关门的时候,我记得应该是在2013年的那个时候,北京各互联网公司的老板都在清华科技园,因为他们在清华科技园底下围猎他们的这些工程师、各种科学家,进行围猎。当时我的公司在里面拉了一个很大的团队出来。摩托罗拉大裁员的时候,大家看补贴好高,还是可以去捞一些人。摩托罗拉裁员的时候,其实可捞的人就没有那么多了。后面疫情来了,经济开始向稳中向好的方向发展,开始有各种各样的工厂离开,比如说日本的各种相机厂或者各种的生产设备的工厂开始离开了。
大家就晒一晒离职补偿就完了。你看他们离职的时候对大家这么好,你们这些中国的企业在裁员的时候给那点补偿,还跟大家玩这种心眼。你的良心不会疼吗?已经变成这样的一个状态了,再也没有人说“哎呀,我们要去抢人”,已经没有了。芯片工作室有一些全员撤离的。
大家心里酸酸的,为什么不是我呢?其实大家都惦记跑,应该是在去年,有一些芯片的设计师全员撤离,把所有人都搬到美国去了。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裁员的时候,首先,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裁员这件事呢,在稳中向好刚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说:“哎呀,这个经济能不能变好?”一帮人在去讲,说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你们要等,等什么呢?就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裁员。为什么呢?就是一旦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裁员,就说明中国企业已经不需要服从国际会计准则了,已经没有什么跟国际接轨的事了。在这个时候才需要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裁员,那那个时候,中国可能经济就彻底稳中向好了。
但是去年开始,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在裁员,而且裁的非常厉害。可是呢,这件事情国人的反馈是:“活该,裁的好,谁让你们天天给做假账,坑了我们的钱。”这个事情大家心里很解气,也算是趟了替罪羊吧。
微软研发中心搬迁的时候,应该这也是今年的事情。国人呢觉得很不理解,AI是当红榨汁机啊,你应该好好干啊。这个呢也算是有一点羡慕嫉妒恨,因为微软搬迁的时候呢,他并不是说我直接把人都裁了,而是给大家机会选择,说你们现在可以选择去澳大利亚、去美国去这些地方上班。这个国人可能更多的是羡慕嫉妒恨。
郑州富士康搬去印度的时候,我们想的是印度人罢工、印度人闹事、烧工厂,印度人专坑中国人,给什么小米、OPPO、vivo罚款,强制收购vivo的股份啊。印度生产的手机,大肠杆菌超标,印度的iPhone良品率不到50%。但是富士康的人已经亲自出来辟谣了,怎么可能?说印度如果生产的合格率不到50%的话,苹果是不可能接受的。说印度生产的iPhone的合格率跟国内是没有什么太大差别的,基本上是一致的。
印度也会生产iPhone 16的Pro和Pro Max这种高端机型。去年iPhone 15在印度只生产低端机型,高端机型都是在中国生产的。今年都已经发生变化了。富士康的离开让国人的心态基本上是“吃不到葡萄的,说葡萄酸”。你们走了吧,等着吧,你一定会后悔的。
现在呢,是IBM裁撤研发人员的时候了。大家想着,终于轮到他们了。好像也不是一帮特别厉害的人。它不像原来雅虎、三星,包括原来诺基亚裁员的时候,大家冲上去抢人。现在好像也这样,为什么呢?一方面,这些人很多其实也不适应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另外,这些人可能也是在互联网行业里头毕了业,淘汰出来的人。大家觉得也不是那么厉害。
还有呢,所有的互联网企业其实现在也都在苟延残喘。别看现在财报上,比如腾讯说:“我又挣了多少钱了。”你看他招没招人,疯狂招人的时候才是好时候呢。你说我挣了一大堆钱,这头还在降本增效,那不是好时候。
所以大家现在的心态是什么?人也就这样,给出的补偿也一般。给出的搬迁条件居然是去印度,班加洛尔说:“你愿意去印度吗?”大家都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所以呢,这也是一个心态的变化。这个就是IBM现在离开了中国市场,至少是把研发团队大规模裁撤,搬到印度去以后,大家的一个心理反馈。IBM肯定不是第一个开始裁员的,也不是最后一个。中国的外企应该会继续搬离,因为你没有生意嘛,那有什么好说的,一定是要跑。
现在虽然中国说我们要对外企一视同仁,但是你看招投标的时候,他到底能不能招得上,这个还真的很难说。最近应该是发了文件,现在我们是一边希望留住外资,我们要继续改革开放,另外一边,我们也在很努力地推进信创产业,各种国产替代。
现在是一个非常拧巴的时代。在这种拧巴的时代里头,我们应该还会继续看到一个一个的外企离我们而去。好,这就是这一期讲的内容。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rd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付费频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