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收购Intel,上演蛇吞象。高通能否成功鲸吞Intel?AI PC大潮下的新Wintel格局会否形成?反垄断审核是最大拦路虎?
9 月 23
芯片的故事 AI PC, AI PC市场竞争, AIPC趋势, AI芯片, AMD, AMD AIPC处理器, ARM芯片, CPU芯片竞争, GPU巨头竞争, Intel亏损, Intel光刻机, Intel经营困境, Intel芯片, Intel芯片危机, Windows生态, Wintel格局, 三星代工, 专利布局, 中国科技市场影响, 代工业务转型, 代工厂, 全球半导体, 全球手机市场, 全球科技监管, 全球经济影响, 全球芯片供应链, 全球芯片格局, 半导体市场, 半导体未来发展, 半导体行业投融资, 半导体行业裁员, 博通收购, 反垄断, 反垄断审核, 台积电, 大型并购审核, 微软独家协议, 晶圆代工, 欧盟科技监管, 电脑行业趋势, 知识产权之争, 硬件制造, 硬件整合, 科技巨头, 科技收购, 科技股权激荡, 科技行业收购趋势, 移动互联网, 纳斯达克科技收购审核, 美国芯片法案, 芯片代工厂商, 芯片制造, 芯片法案, 芯片生产瓶颈, 芯片生产自动化, 芯片设计, 芯片集成, 英伟达, 英伟达AI优势, 英伟达显卡, 英特尔局势, 英特尔投资, 高通Intel并购影响, 高通与Intel整合, 高通与英伟达竞争, 高通利润, 高通并购策略, 高通战略, 高通收购Intel, 高通芯片 高通收购Intel,上演蛇吞象。高通能否成功鲸吞Intel?AI PC大潮下的新Wintel格局会否形成?反垄断审核是最大拦路虎?已关闭评论
高通要收购Intel,这是不是又要上演一场蛇吞象?还是说在AIPC即将到来的时候,两家不是那么强势的公司准备合并在一起,大战一下英伟达呢?
大家好,这里是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今天咱们来讲一讲高通收购Intel的事情。消息呢,是上周五突然传出来的。高通说:“哎,我准备去收购Intel了,你们自己看着办。”Intel这边目前没有做出回应,也有记者去问到了Intel中国分公司,结果说不予置评。这种不予置评呢,相对来说就比较耐人寻味了。你说这事是有的,或者说这事没有,都算是一个结论;但是不予置评呢,就是我们要再想一想。
市场的反馈也很有意思,高通的股价应声下跌。因为大家都知道,Intel这样的公司,你要把它吃下来再消化掉,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因为实在太大了。而Intel的股价呢,却稍微上涨了一些。他终于有救了,有一个挣钱的公司要来收购咱了。
那么这种收购呢,通常没有个一两年是搞不完的。第一个,世界各国的政府都要发表一下意见。你别看高通是个美国公司,Intel也是个美国公司,他们俩想收购和平一下,你到欧盟、到中国、到全世界,你都得打一声招呼,否则的话是不行的。例如,中国说我不同意,那你说两美国公司合并了,你说不着话,那合并完了以后,公司的产品在中国就没法销售了。
所以这种大的并购,都是你到全世界去打通关,因为它会涉及很多反垄断相关的事情,包括一些国家安全方面的事情,都是需要去考虑的。另外呢,这种大公司的并购,就算是签了协议,并购成功了,后边没有个一两年也折腾不完。
现在呢,是一个手机相对来说比较疲软,而AIPC有可能成为未来方向的时候。虽然苹果说我来出AI手机,但是呢,iPhone 16现在到底卖得怎么样,各种矛盾的消息传出来,我们现在没法去判断。因为有些消息说iPhone 16卖得很好,但也有一些消息说iPhone 16卖得没有往年好。
所以这个事情不太确定。总的来说,全球的手机出货量都在下降。那么在这个时候还有什么新方向呢?AIPC是一个新方向。在AIPC领域里,软件方面的微软一家独大。现在所谓的AIPC,基本上讲的全都是Windows,Linux这块好像没有什么动静。而苹果呢,向来是自己玩自己的,就是你们炒什么新概念,跟我没关系。我接着该卖这个MacBook、MacBook Pro、什么MacBook Air、Mac mini,我接着卖去,然后我就一代一代地去升级我的芯片,M1、M2、M3、M4,我去升级这个。至于这个东西是不是叫AIPC,你们愿意叫你们就叫啊,跟我没关系。
而在芯片领域,AIPC也就是3-4个玩家。第一个玩家就是高通,高通呢,是跟微软签的有独家供应的协议。第二个是谁呢?第二个就是Intel。Intel毕竟是PC行业老大,到目前为止,虽然AMD在跟他竞争,但是你说我现在要去买一个PC的,甭管是笔记本电脑还是服务器,用Intel CPU的概率还是很大的。就算是AIPC,Intel说我也准备上我这个里头有核心显卡,而且有很高速的显存的这样的一个CPU,我们直接上AIPC也都可以。
这两家之外呢,就是英伟达。英伟达呢,是跟Intel一块说:“哎,你如果买了Intel的APU,那你可以在上头再配一个相对便宜一点的英伟达的显卡,也可以实现AIPC的全部功能。”并且还有一个就是AMD,AMD也在出一些号称是AIPC专供的CPU加GPU在一起的这样的芯片。
现在所谓的AIPC,其实并不是那种大型的游戏本,或者是什么上4090啊,上这种游戏工作站,不是这种东西。而是什么呢?相对来说还轻薄一点,但是呢,可以在本地跑一些小一点的模型,满足日常的办公需求。这种东西叫AIPC。AIPC有望在未来的几年里,把这种传统的电脑整个更换一遍,因为大家总是在说:“你看我这个电脑,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我还可以接着用。我们家的 MacBook Pro,我现在已经有三台了。最早的一台是十年前的,使用得还好好的。五年前的现在也在正常工作。我现在正在用的是一年前的。如果你都按这样的频率去换电脑的话,这些做 PC 的人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新概念 AI PC,原来那些旧电脑就淘汰了吧,赶快再去买个新的吧。在 AI PC 里头,到底是完全使用高通芯片,还是使用 Intel 芯片,AMD 芯片,或者是 Intel 加英伟达芯片,这就是现在各个主流的 PC 厂商的各种选择,基本上就是这几个方案。
如果高通能够把 Intel 吃下来,那么 AI PC 领域里头可能就会形成新的 Wintel 格局。什么是 Wintel 格局?就是微软的 Windows 加上 Intel 的 CPU,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格局,把这两个东西捆在一起,就可以好好地去销售了。
现在呢,高通等于手里握着一张协议,说明只要是微软上 UP 版本的 Windows,就要使用高通的芯片。这个协议呢,应该是在近期会到期。但是如果这时候把 Intel 吃下来,他是不是可以跟微软再去续个协议,或者说我们成为新的事实标准?你只要是微软的 Windows 系统,我们就上高通的 Intel,或者高通的芯片就 OK 了。不管你是 X86 的芯片还是 ARM 芯片,都使用高通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英伟达和 AMD 所占的比例就会急剧下降。所以这应该是应对 AI PC 的一个策略吧。
Intel 这些年里头算是有点举步维艰,现在好像要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了。为什么说现在叫黎明前的黑暗?这是因为 Intel 现在在花大量的钱去建芯片厂。因为其他的,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些芯片企业,实际上都是设计室。AMD、英伟达、高通他们自己是不做芯片的,他们只是做芯片设计,设计完了以后交给三星、Intel、台积电,让他们去生产。而 Intel 呢,是整个行业里头大概现在为数不多的,我既做设计,也做封装,也做芯片,什么晶圆,什么封测,什么都做。
最后剩那么一个了。但是呢,这个过程中,建立芯片厂是非常非常昂贵的,而且周期很长。因为在前几年,美国上芯片法案,全世界都觉得芯片荒,四处都在鼓励芯片投资与建设的时候,很多政府都拿出了投资,或者是拿出了专门的拨款,说我们要在这里建芯片企业了。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拿到钱最多的应该就是Intel,特别是美国的芯片法案,甚至最好的光刻机,什么两纳米这种东西,三纳米都是被优先供给Intel了。但是这种东西,你把光刻机买回来,厂房盖起来,再招人装进去以后,你想让他真正的产出合格的芯片来盈利,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可能需要三四年。这个事是相对来说比较缓慢的,而且前期的投入非常的大。
Intel现在已经是在危险的边缘了,就是我把钱都花了,但是呢,该挣的钱都没挣回来,所以他已经开始出现亏损。2023年Intel还是盈利的,然而到2024年的前两个季度,Intel的财报都是亏损的,这时Intel的市值就直接划水了。
这个时候,不谙世事的高通出现来说:“我把你买下来吧。”但是Intel呢,抱着这种从上到下都要干的态度,这对于他来说是比较难以平衡的。因为从上到下都做的公司,其实是比较难盈利的,比只做设计的公司来说要困难得多。
为什么呢?很简单。如果只做设计,我就可以挑一家最好的芯片制造厂去给我制造,比如说像台积电。如果上下都做的话,有一家公司做的芯片非常好,良品率很高,价格还很便宜,速度也很快,那就是台积电。但是我不能选你,我要选那个良品率不是那么高、技术不是那么成熟、成本还挺高的,是Intel自己家的,这就比较麻烦了。
而Intel自己的芯片封装厂,本来想着说我也替外边服务,也对外去做一些外包。甭管是三星、高通,你们谁设计完芯片,我来帮你去做不就完了吗?但是呢,效果很差。高通曾经计划用Intel的代工厂去生产他们家的芯片,最终失败了。
对于Intel的自己的芯片加工厂来说,接外包服务也算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情。比如,高通来了,说:“哎,帮我做一批芯片吧。”Intel的工厂说:“来啊,我很欢迎。”可等高通提出各种技术要求和设计图纸时,Intel一看:“你这都是啥玩意?不是这么干的呀!我们从来都不这么干。”高通说:“你看,我原来给台积电、给三星提的都是这么提的呀。”Intel上来教育人了,他们不懂啊,我们这才是老牌子,你一定要按照我的技术规格来给我提要求,否则做不出来的。
这个肯定是在沟通过程中会有一些问题。你像三星也好,台积电也好,他们做芯片,那都是全世界接的各种各样的单子。人家你提了什么样的问题,提出什么样的技术规格来,那咱们得能够讨论清楚,问明白了,然后才能给你做芯片。高通来了到Intel那儿,两家都觉得自己是老大,都老牛逼了,但最后就有一些没有搞明白的事情,导致芯片生产失败。最后高通也承认:“我们到Intel去生产芯片失败,这个事情呢,可能主要责任在我这啊。我有一些设计上的数据和指标,没有跟人说清楚。”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台积电,这个机会就比较少。发生在Intel这样的后边有一个老大公司的芯片制造厂上,就变得比较顺理成章一些。Intel一方面是要维持它的全日产营业链,这是一种比较低效的工作方式;另外一方面,这几年也是连续错过了好几班车。第一个呢,是移动互联网,这班车他基本上错过了。现在咱们使用的手机芯片里头,基本上没有Intel了,都是ARM芯片,高通占主流,还有MTK,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国内的厂商,包括像麒麟这样的芯片,都在使用Intel的芯片。
在手机刚刚出来的时候,曾经尝试过做安卓的Intel芯片的手机,但实在是没法跑,体积大,功耗高,发热严重。最后,联想大概出了几款Intel CPU的手机以后,就彻底放弃这条技术路线了。然后Intel也是说:“你们怎么挑剔啊?我做PC都是这么干的。”
而且这么多年,我还是PC的老大。所有的PC的标准,都是我定的。如果你们跟我不一样,一定是你错了。我看你这种老牌企业,它都是这么说话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就算了,这块吃力不讨好,不干了。
Intel日子不好过,高通的日子呢,其实也没有那么好过。高通其实也有很多问题。现在真正比较厉害的芯片厂,其实是AMD、英伟达。但是英伟达现在是最贵的,还有像博通,这都是比较贵的芯片厂。
高通收购Intel算不算是蛇吞象呢?从收入角度上说,其实Intel是要比高通高很多的。2023年,Intel的收入是542.3亿美金,高通的收入呢,是358.2亿美金。一个收入更少的公司,想去收购一个收入达不到他两倍、一倍半的公司,这也是一个魔幻的地方。
从员工数上来说,Intel肯定是高通的两倍多。Intel有11.65万员工,高通呢只有4万员工。但是,Intel计划到年底之前裁员1.5万。即使裁员1.5万,Intel还剩10万员工,还是比高通的员工多两倍还有余。
但是,哪样东西是高通好的呢?利润。高通的利润是要比Intel高非常多的。高通2023年的利润是72.32亿美金,而Intel在2023年的利润只有16.9亿美金,这已经多出三四倍了。
到了2024年,高通还是在高歌猛进地挣钱,而Intel的2024年的前两个季度,直接亏损了。市值方面,高通基本上是Intel的两倍。高通现在的市值是1882亿美金,而Intel现在的市值只剩933.88亿美金了,这个差异还是很大的。
当然了,现在高通说我要去收购,这个事呢,八字还没一撇呢。如果真的收购了,最终的流程会是什么样的呢?第一件事,肯定Intel的董事会还是要表个态的,我们到底同意还是不同意?我们愿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一次收购呢?一般是要先去表态,像我们以前遇到的很多收购案,是两边商量好了一起表态,说我们准备开始收购了。
然后再接着往前做这个事情。 当然,也有的时候就是单方面的啊, 说我们想收购了,这个被收购方呢,就不说话。 我们要等。 那你说, 有没有这个被收购方突然冒出来, 说我想被收购了? 也有啊,我以前那个公司Borland呢,就干过一次, 突然分拆了一块业务出来, 说:“哎,这块业务我们准备把它卖了啊,有没有人要买啊,赶快来竞价。” 但是这种呢,就比较危险,一旦说最后竞价失败, 没有卖出去的话, CEO是要辞职的啊, 而且纳斯达克会给你发警告函的。 你说要卖,最后你没卖掉吗? 这个事肯定是不行的。
现在的状态呢,就是高通单方面说我要收啊, Intel了说我要等一等, 看看董事会或者开股东会啊, 我们来商量一下愿不愿意被你收, 或者按照一个什么样的价格收啊, 咱们得谈一谈。 有很多的收购,在被收购方完全不表态的情况下, 也会往前推进, 特别是被收购方,有时候价格不是很满意啊, 但反正你推呗, 推完了以后再说嘛。 最后真到实行收购的时候啊, 双方再来去谈判桌前再谈也是可以的。
Intel表达态度以后再往下呢,就是各国政府要去审批了。 最近呢, 英伟达收购ARM的案例, 实际上就是审批失败了, 欧盟就没有同意, 英国也没有同意,因为ARM是个英国公司。 后来博通收购高通的案例呢,也失败了。 博通呢,现在的市值应该是7,000多亿, 快接近8,000亿美金的一个公司,他想去收购高通。 当时应该是2017年、2018年的时候, 博通出价是1,100亿美金, 说我们想把高通收下来。 高通呢,肯定自己没有那么乐意,因为高通觉得我们应该值1,700亿美金,这个价格不是很合适。 他说:“你先去各个政府去折腾吧。” 结果美国政府就不同意, 说为什么呢? 说博通你的注册总部在新加坡呀,你不是一家美国公司, 你跑来把美国的这个公司给收购下来, 这个不太合适,对吧? 而且美国的高通加上博通两家,如果合并了呢, 就很多移动通讯芯片这块的专利等都太他们手里了, 有可能形成垄断, 而且有可能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那最后给否了。这一次呢,高通收购Intel,整个通关还是要去打的。如果大家都通过了,咱不说这个中间再出现什么幺蛾子的事情,假设都通过了,再往后是干嘛?增发股票,或者是进行债券融资。这个收购,是很少有直接上来说我拿现金收购的,拿出比如说八九百亿现金来直接把Intel买下来,这个事啊,对于高通来说,应该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个事情。就算他有这么多现金,也会再去做一次融资。
哪怕是整个都收购完了,再说整合,大概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不是说我收购完了以后,就变成一个强大的公司,继续往前走了。而这俩公司收购完了以后呢,有可能会用Intel的名字,因为Intel毕竟是老牌子嘛,蓝色巨人。收购了以后,比如说新的公司还叫Intel,或者叫Intel高通,或者叫高通Intel,然后肯定是以高通的管理团队为主,去合并Intel的管理团队。
然后再是合并进来以后,哪些人员留下,哪些人员走,怎么进行业务调整。我记得我原来有一个香港的同事,他们公司也是被收购,好像是被IBM还是被谁收购了。过了两年还是三年,我问他说这一年日子过得怎么样,他说没事干啊,每天都在那呆着,还给发薪水。我说怎么收购了以后这么爽吗?他说对啊,他说人家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业务整合,还没轮到我这。
所以每年发薪水发完了以后也没事干,然后等轮到你的时候,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这一块具体是怎么去合并。合并了以后,你应该如何去卖新的东西,或者如何去开展新业务,等轮着再说呗。这个过程也是很缓慢的。
合并之后呢,下边还是要去做拆分的,比如说Intel的芯片工厂,你到底还是留着还是把它卖了呀?高通收购了Intel以后,大概率应该会把Intel的这些芯片工厂直接给卖掉。他要的应该还是Intel的芯片设计这一块。如果高通把Intel收下来,他们就会在PC、手机、GPU等等方面的这种IP上,或者这种设计上,就会拥有非常多的专利。
而且,他们的产品线也会非常的完善。如果到了那一天,高通把Intel后边的什么代工的业务、什么芯片厂、什么封测厂都卖掉,到那个时候,他们就会变成一家非常非常强大的芯片设计公司。等到时候,他们再设计出新的Intel芯片来,就可以找台积电去代工了,说:“哎,你去给我代工吧,代工个4纳米或者几纳米的这个芯片出来。”到那个时候,就不会再去挤牙膏了。
现在为什么都说Intel挤牙膏?因为他们设计出来的新芯片造不出来。Intel现在的显卡芯片就是找台积电代工的,没有让自己代工。它的CPU一直还是在Intel自己的代工厂里去生产,所以Intel的CPU始终的制成就上不去。虽然他买了一大堆新的光刻机回来,创客机咱们中国想买买不着,Intel是买了一大堆以后用不起来。
各自有各自难念的经。当年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的时候,其实也干过类似的事情。谷歌说:“我要造手机,我作为安卓的老大,或者说手机里边两大山头中的一个,因为另外一个是iOS嘛。”大量的手机相关的专利我都没有,那我怎么办呢?我去收购一个有这种专利的公司,也就是摩托罗拉。收购完了以后,一转手,就把摩托拉整个的硬件制造的部分全都卖给联想了。
所以后来摩托罗拉的工厂、摩托罗拉整个制造的部分都是归联想的。那么谷歌留在手里的,就是摩托罗拉所有的专利,还有很多设计相关的团队。高通收购Intel应该也是这么干,一伸手,Intel所有的设计团队、所有的IP或者说叫做专利全都收下来,然后再一转手,把它的硬件生产的团队全都卖掉。但是现在谁能接手这事就不好说了。
如果是原来那个时代,就是中美关系还比较好的时候,没准像联想、华为都在后边准备接手Intel全套的制造企业。但是现在这个年代的话,就不好说了。有可能是什么呢?就是像AMD的芯片制造厂一样,AMD最早也是有芯片制造厂的,后来苏妈接手之前就已经都出手了。
当时是直接在外面木了一只基金,然后拿这个基金把整个芯片制造厂给收购下来。然后呢,就在外边自己独立去运营。现在MD的芯片制造厂应该也还活着呢,但应该没有像台积电、三星活得那么好。Intel的这个芯片制造厂是在美国政府给了大量补贴的情况下建的。未来呢,应该也是会可能美国内部找一些基金,或者找一些金融操作,把它独立出来,然后再去想办法上市,再去独立地运营下去。但是在那种情况下的话,我不太相信他们能够竞争过台积电。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高通要收购Intel,我们未来可以关注哪些事情,可以吃哪些瓜的故事。
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rd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