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夫劳伦双11大赚16亿却陷退货泥潭,95%惊人退货率揭消费主义的深层矛盾与行销陷阱
11 月 12
电商故事 88VIP, 交易额, 优惠优惠, 优惠策略, 促销手段, 促销活动, 促销营销, 凑单, 凑单神器, 双11, 双11满减, 双11规则, 发消费券, 品牌损失, 品牌效益, 品牌策略, 品牌营销, 品牌认知, 商品推广, 商品退货, 在线购物, 在线零售, 天猫, 奢侈品牌, 市场分析, 市场动荡, 市场导向, 市场推广, 市场竞争, 市场策略, 平台机制, 广告投入, 广告投放, 广告效益, 广告策略, 广告精准投放, 拉夫劳伦, 拉夫劳伦销售额, 消费主义, 消费习惯, 消费体验, 消费券, 消费升级, 消费博弈, 消费策略, 消费者心理, 消费者权益, 消费行为, 消费诉求, 消费趋势, 消费风格, 淘宝, 淘宝刷单, 淘宝排名, 淘宝活动, 淘宝退货, 满减优惠, 满减活动, 理性消费, 用户习惯, 用户心理, 电商, 电商平台, 电商行为, 电商销售, 直播电商, 社交媒体影响, 社交媒体营销, 社交平台, 经济刺激, 经济压力, 经济影响, 经济环境, 网红带货, 营销活动, 营销策略, 购买力, 购物冲动, 购物决策, 购物心理, 购物方式, 购物流行趋势, 购物狂欢, 购物节, 购物节促销, 购物节文化, 购物节规则, 购物行为, 退货损失, 退货政策, 退货率, 通缩 拉夫劳伦双11大赚16亿却陷退货泥潭,95%惊人退货率揭消费主义的深层矛盾与行销陷阱已关闭评论
拉夫劳伦今年双11实在有些伤不起,16亿销售额,95%的退货率。这老板到底应该哭还是应该笑呢?大家好,这里是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今天咱们来讲一讲拉夫劳伦今年的双11。
本来呢,拉夫劳伦应该是春风得意的时候,为什么呢?三阿哥非常喜欢穿拉夫劳伦的衣服,他参加各种活动的服装,大部分都是拉夫劳伦的。三阿哥一般我们现在讲的是巴伦·特朗普,就是特朗普那个两米高、刚刚考上纽约大学的三阿哥。他呢跟他妈不一样,他妈还是喜欢背各种特别贵的奢侈品包包,这个三阿哥是喜欢这种不是特别贵的老钱风。
今年双11,拉夫劳伦凑到了16亿的销售额,这个对于拉夫劳伦来说,也算是泼天的富贵,那不算是最高的。具体谁最高,卖了多少钱,其实大家也不说了,为什么?现在都是悄悄的进村开枪的,只有出来哭诉的时候才说:“哎呀,我挣了这么多钱怎么办呢?”因为现在呢,肯定是比较敏感吧,或者我们一直都很敏感,谁说挣钱多了,这玩意就好像天生有罪一样。
那么95%的退货率呢,这个肯定是非常凄惨的一个数字。就是淘宝本身退货率就比较高,为什么呢?一个就是你确实有买错了的,还有呢,很多商家想去蹭淘宝的这流量。淘宝是一个排序系统,谁卖的多谁排前头,这其实是原来所有淘宝卖家都去做的一个事情。而且淘宝呢也很开心,这件事什么呢?显得他自己的交易很活跃嘛,交易额很高,交易非常频繁。淘宝至少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不能说鼓励,但肯定是不打击的一种形式。
如果是直播电商呢,他们的这种服装品类的退货率能到百分之七八十,这个也是很正常的。为什么?一方面呢是直播电商的时候,大量是给别人去代播,什么意思?就是你不是厂家,你给别人播,你还收了坑位费了,你在我这卖东西,甭管卖掉卖不掉,你都得给我一些钱。那么在这种情况,数据不能太难看了。还有一些呢,就是很多直播电商的网红都是有粉丝团的,我们要支持他一下,一冲动买一点点,买完了以后再把它退掉。
让大家看看,我们家的这个爱豆多么多么厉害。这个也是要去体现一下价值了。而且呢,直播电商其实冲动消费的比例,要比普通的货架电商要高。所以,直播电商的退货率通常会更高一些。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从来没有见过95%的退货率,这实在是太夸张了一点。而且,退货是有损失的,不是随便退的。
你如果是这边下单,那边马上退,两个钱一单,这个是平台要收的手续费。为什么要两个钱一单?如果你这边不收的话,这个商家就拼了命的刷单,就没完没了了。刚才我们也讲了,淘宝其实并不是特别反感商家刷单,但是呢,他也不希望自己的排序系统被这些商家刷单彻底搞废掉。所以说,刷单呢,可以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你刷的时候呢,刷一单给我两个钱,你自己看着行不行。
所以,他是这样的一个政策。另外呢,如果这个货物已经走入物流了,开始发货了,那么一单五块,这个前提是物流走的没多远。你不要说你已经收到货了,这是另外一个情况。如果是你已经收到货了,然后再退货,那一单可能十几块都打不住,因为要来回走嘛,这个拉夫劳伦是要付很多钱的,这个损失非常惨重。但是这不是损失最大的一块,损失最大的一块是什么?是广告投入。
这个为什么损失最大?你说你拉夫劳伦打着广告跟我退货有什么关系?大家要知道,买广告的这个人,或者叫投放广告的人,我们管他叫投手。投手呢,一直在寻找一个盈亏平衡点。什么意思?就是我们投一点广告,销售额上涨一点;投一点广告,销售额上涨一点。但是你那一直投能这么一直涨上去吗?不行的。那你一直投完了以后,这个曲线就慢慢地会平缓下来,一直要找到哪一个点呢?就是再往前投,这个销售额不涨了。
在这个时候,多投一分钱跟少投一分钱都是亏的。你一定要找到这个点,说哦,我投到这了,再往前投,这个销售额不涨了,再少投销售额就下降了,那我一定要投到这个点上去。现在16亿的销售额,那这个广告投手一看说,嘿,谁说老子不行,老子可厉害了。
你看,今天我们也是发财的小手摇一摇,咵咵咵把钱投出去。怎么投怎么有,怎么花钱,这个销售额蹭蹭蹭往上涨。我始终就没有头,拉夫劳伦一下就冲破天际了。最后发现,95%退单的时候,那真的是哭都不知道上哪哭去。这个钱是绝对回不来的,因为广告主只要把钱消耗掉了,广告代理平台和广告发布平台是坚决不退钱的。他们是首先要求你存钱进去,然后才去给你投。
那你说有没有说靠信誉的钱不存在这儿,我们就替你去投?曾经有人干过这种事情,就是还比较大单。现在还有,就是小单可以。以前谁干过这种事情呢?就是给了人家非常高的授信,差点还没把自己弄死。当时是上海,有一家Facebook的代理商,他当时是给了一个公司非常高的授信,最后钱收不回来,差点没倒闭了。这公司呢,就是乐视。当时乐视说:“你放心,我肯定能够把钱还上。”然后七差咔嚓就开始投。投完了以后,最后钱接不上了,后来大家就再也不敢了。你必须得给我现金,或者要提前预存了,我才让你花。特别像双11这种,一定是很谨慎的。
广告这个行业里头就跟赌场似的,你想欠他的钱其实挺难的。那么,拉夫劳伦怎么沦落到这一步的呢?他这一次沦落成了叫凑单神器。什么叫凑单神器?就是我比如买多少减多少,正好差那么一点点,我就买一个拉夫劳伦的东西,凑上就可以了。但是大家想,拉夫劳伦的东西他不便宜,他不是说差个10块20块的,我买一件替上就完了。拉夫劳伦东西好多都几千,那为什么让他成为了这种叫做凑单神器呢?
这个就让我们看一下,凑单到底怎么个玩法。像今年的双11,各大平台的这种优惠呢,一般是三种券,再加上一些比较零散的玩法。零散玩法是什么?就是一些任务红包,给人转发呀,给人点赞呀,有一些小的任务红包。三种大的玩法是什么呢?第一种叫品类券,有衣服的,你在服装内跨店铺使用的一些券,满减的,这个是可以。第二种叫店铺券,买二赠一,买三赠一,买一赠二,什么这种东西。
有些店铺里头买多少满多少减多少。有的时候,这两种券是可以通用的,或者说有的时候是可以叠加使用的。但是更多的呢,是规定好了说,哎,你使了这个就不能使那个了,就是两个里头是排他的。这是两种。
然后还有一种是什么呢,叫消费券,就是特别给88VIP的会员做的这种消费券,就是天猫88VIP。这个里头有几个非常大额的,比如说满3,000减240,满7,000减560,最后这一段时间还有满5,000减400。他有很多这样的单子在里头。
那你这种单子来了以后,我已经买了5块钱的了,我想去享受满5,000减400的,这个怎么办?这边有一个4,995块钱的拉夫劳伦的衣服,我把它拉来凑个单吧。他们会去干这种事情。那拉夫劳伦就成为了凑单神器。拉夫劳伦呢,应该是品类券和这个店铺券呢,都没怎么参与,因为像他这种老前锋又比较贵,国际知名品牌,他不太喜欢去参加这种很复杂的营销活动。但是呢,88VIP的这种券,他就参与了一个,这他就被人家拉去凑数去了。
在这个里头到底怎么个凑法呢?咱们举一个案例吧,比如说3,000减240。我们呢,先买了一个1,000块钱的东西,买了1,000块钱东西,你肯定凑不够这个3,000减240。那么怎么办呢?看拉夫劳伦,哎,有一个衣服是2,000块钱,加一块够3,000了,我就可以享受这个3,000减240这个优惠了。然后我把这2,000的衣服退了,2,000衣服退完了以后呢,你这个240的优惠呢,你也要退掉2/3,等于你一共3,000块钱,退了2,000吧,退2/3,退多少呢?退160,然后剩80。
那最后你实际支付了多少钱?支付了920块钱,让拉夫劳伦损失了两块钱。就是你这边马上买马上退,让拉夫劳伦损失两块,自己省了80。他等于干了这么样一件事,那两块肯定跟你没关系了,等于中间稍微的操作了一下,就省了80块钱。拉夫劳伦就被大家拎过来去凑单去了,他不是说你最后不够3,000。
他就把你所有的这个优惠都退掉,而是说你不够3,000了。以后你最后的优惠按比例退。那么大家就不凑白不凑,就都拿它去凑。你说这么多可凑单的东西,凭什么就拉夫劳伦火了呢?待会咱们再讲哈。
今年的双11呢,氛围比较诡异,有点静悄悄的感觉。什么意思呢?我们一方面,很多年都在喊杜绝消费主义,我们要光盘行动,吃多少点多少,千万别剩下,不要买这种用不着的东西,用什么买什么,一定要理性消费。这个事我们喊了很多年了,不要去喊双11,双11的东西就是消费主义的毒瘤。
另外一方面呢,现在通缩呀,经济不好,生意不好做呀,那么还要赶快刺激消费。所以呢,这是一个很矛盾的时间点。一方面要努力挣钱,另外一方面又不能大声吵吵,赶快偷偷的,赶快把东西卖了,谁都别说,全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双11呢,有点叫有实无名,就这事还在干,但是呢,谁也不许宣传。大家呢都想挣钱,想跑销售额,但是呢都不能大声吆喝。而且拉长了战线,本来应该双11那一天把所有的业绩都搞定,那你不让我说,那我就只能凑这一个月,慢慢的在这卖东西。战线拉长了以后,就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什么新问题?大家要知道,原来双11只有一天的时候,大家也会去看各种的省钱攻略。我记得双11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有一个Excel表格,大家先提前准备好,说Excel表格是什么样的,到底什么东西减多少,什么东西是加多少,是怎么去买东西最划算,都算好了,把所有东西加购物车。等到双11那一天0点了,马上就下单,开始买东西,开抢,因为你有时候抢不到这个特别便宜的商品,你自己想买什么,你买不到的,当时是这样。
而且那个时候,各个大公司里头都是有双11指挥部,24小时在公司是不下班的。为什么?就是我们以前也算广告公司,那个时候双11一天挣的钱,是整个一年的收入的一半。这个是非常非常恐怖的数字。过了零点,全公司所有员工都在线上,去测试所有的支付通道,所有的广告通道,是不是都畅通,保证一单都不能漏。
这个是双11的一天,大家干的活。那现在拉长了,拉长了以后呢,这个套路就必然会加深。为什么?就是你双11如果只有一天的时候,你弄那么深的套路,大家没空去学习。你现在好,一下双11说一个月了,甚至一个多月了。今年的双11是有史以来最长的双11,那一定是把各种套路玩出花来。否则的话,大家就没有耐心跟你玩下去了。
那套路深了以后呢,又有一个新的担心,什么呀?叫“媚眼抛给瞎子看”。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给你抛了个媚眼,结果对方没看见。你套路这么深,用户理解不了这个事,大家也害怕。那怎么办呢?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上宣传各种的优惠政策、满减政策。我得告诉你,小红书上刷笔记,抖音上刷视频,我要告诉你们这个东西应该怎么玩。你们不会,我教给你。
那么满减的玩法就被小红书、抖音这些媒体所传播了。而且双11嘛,这一天是整个电商和广告行业的盛宴,大家要疯狂的在这个时候去输出。其他的很多自媒体,就算不是官方自媒体,也要出来刷这个流量,刷双11。我来教你怎么满减,这种流量都会很高的。
那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拉夫劳伦就直接躺枪了。因为你想,你要去凑这个3,000减240、5,000减400、7,000减560这样的单子,你哪找这几千块钱的东西去凑?去这个很难的。特别是很多平时只买几百块钱东西的人,他们对于几千块钱的东西是非常不熟悉的。
那么在这个时候,有一些媒体的主播也好,或者是小红书上发帖的这些人也好,就说了说,我们告诉你什么东西适合来凑。这个拉夫劳伦是被点了名的,说你只要是凑拉夫劳伦的东西,这个单子很容易就凑齐了。他们品类还比较多,各种品类几千块钱的东西都很全。你哪怕说你要凑一个7,000块钱减560的,你在拉夫劳伦随便凑个两件,这事就够了。
他们会教你很多这样的套路。很多人说:“哎,我也就不用再去自己去学习几千块钱的商品应该买什么了,人家都给我公式都算好了,我只管买就完了。”特别是很多卖这种一两千块钱。
或者比较便宜的商品的人,他就会教别人说:“哎,你知道怎么能买我们家东西最便宜吗?把这些东西凑齐了以后,你再买两件拉夫劳伦,然后再把它退了,等于就可以白得到几十块钱,或者一两百块钱的这种优惠。这不是很好的事吗?不要白不要嘛。”就做了这样的宣传出来。
它其实呢是一种半官方引导的社交媒体的传播事故,算是一种传播事故,拉夫劳伦就躺枪了。那悲剧呢就这样产生了。
双11呢,到底是一天好,还是一个月好,大家想没想过这个问题?和很多人的认知呢,是不一样的。冲动消费,买那些不需要的东西,才是真正有效的刺激消费方式。你说我理性消费,这个东西我真的需要我再去买,你就不用消费了,你就直接是维持基本生存就够了。
双11就算是消费主义的极致表现,它呢建立在三个大前提下。第一个是信任。那你说,双11为什么底下的大前提是信任呢?如果他双11每次都是先加价再减价,玩各种套路,你还愿意跟他玩吗?你就不愿意跟他玩了。或者到双11就把原来卖不掉的东西,特别烂的东西拿出来卖给你,大家就不愿意跟他玩了。所以呢,双11的第一个底层逻辑是信任。
第二个是需求。你说我完全没有需求的人,双11对你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然后第三个是什么?是在信任与需求的基础上,在一天这24小时的刺激下,疯狂与冲动带来的额外消费,这才是双11消费主义的一个核心体现。
那么这个事出来了,到底该怪谁?拉夫劳伦是不是应该怪他呢?那你说,这里的拉夫劳伦到底做错了什么?是不是以前参加的活动经验不是很充分,在双11满减开始之初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呢?或者是沉迷于16亿的销售额,这泼天的富贵,没能醒过味来呢?拉夫劳伦你自己做的有问题,应该怪他。
那你说我们是不是应该怪平台呢?平台你也有问题,为了更好看的数字,不惜设计这么复杂的消费套路,套我们这事肯定是不行的。规则有漏洞,让凑单的这种行为可以享受到优惠,像刚才我们讲的3000奖240,你买了一个1000的,凑了个单的2000的东西,把它退掉了以后,你还便宜了80。那这个不是鼓励别人去作弊吗?你平台设计的这个不合理,让这个被退单的拉夫劳伦遭受惨重损失。这是不是你平台本身制度有问题?平台你不对,那是不是自媒体的问题?你们这些无良自媒体为了自身的流量,不惜损害凑单神器拉夫劳伦的利益。
为什么说拉夫劳伦呢?你为什么不说别人家的衣服呢?或者说你找任何其他几千块钱的东西,你去凑不就完事了吗?你为什么一定要讲拉夫劳伦呢?这些人实在太坏了。那你说是不是消费者的问题?消费者从来是不背这种锅的。消费者不是受虐狂,不会有人说我愿意陪你去玩这么复杂的满减游戏。你给我老老实实打个折不行吗?你直接把钱给我不行吗?你为什么一定要强迫我去玩这样复杂的游戏呢?
你让我赚了便宜,让我去薅了羊毛了,你怎么能怪我呢?这游戏规则也不是我设计的。所以消费者这事呢,咱们怪不着人家。那么真正应该怪谁呢?是这个叫“既要又要还要也要”的人。我们真正其实应该问问,这些人到底在怎么想,他们怎么个“既要又要还要也要”呢?
消费主义已经被我们锤了好多年了。消费主义本来跑得好好的,我们这些做投资的人原来都在去研究怎么进行消费升级,怎么能够让大家在消费的过程中消费更多的附加值,怎么能够把故事、意义与文化放到这个产品里边,把它消费掉。这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事情。
哎,突然各种反消费的宣传就来了,而且是一锤一锤接一锤,这么多年一直下着。再加上中间赶上疫情,后面赶上各种的通缩,一直在反消费。而且到今年说,我们连双11这事都不能提了,那这就简直是反消费反到头了。都是说我们一定要理性消费,用不着东西千万不要乱买。哼,那你这样的话,怎么可能有消费主义往前走的这个状态?
但是通缩来了,通缩来了以后,我们要反复地刺激消费,否则经济玩不转。三驾马车:投资、基建,加上消费,加上外贸。我们现在地方债那么多,投资基建这件事已经口不听了,再投进去继续是地方债,赚不起来了。
外贸呢?现在外贸是很火的,要等懂王上上位之前,拼命地把这个货都买回去,否则他加税。但是,外贸从长远来看,还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那么怎么办呢?就只能刺激消费了呗。那我们还要不停地刺激,发消费券,发以旧换新券,还要让各个电商平台回来立军令状,说你们一定要在今年把这个消费拉起来。
各电商平台也只能是替主分忧,这有什么办法呢?叫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肯定要冲上去,呃,替主上分忧的。但是呢,另外一头是什么呢?你还不能承认错误,我们不能承认说原来抑制消费主义这个词错了。那怎么办呢?我们要一头着喊,我们继续要理性消费,另外一头呢,赶快发消费券下去,你们赶快换。最后搞成什么呢?精神分裂,非常非常分裂的一个状态。这可能是我们真正应该怪的人。
但是呢,我觉得研究真正应该怪什么呢?就已经是落入下风了。在最后呢,跟大家回忆一下,我特别喜欢的一部HBO的神剧《切尔诺贝利》开始的时候的一段独白。它上面讲的是谎言的代价是什么,并不是它会被当成真相。真正的危险是,如果我们听了太多谎言,会再也无法分辨出真相。到时候我们要怎么办?我们只能抛弃寻找真相的希望,而满足于编造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我们并不关心英雄是谁,我们只想知道该责怪谁。这就是我们这一期要讲的故事。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rd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