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高速爆燃致3人死亡!智能驾驶失效还是道路施工违规?准车主还敢提车吗?

小米SU7高速爆燃致3人死亡!智能驾驶失效还是道路施工违规?准车主还敢提车吗?已关闭评论

小米SU7高速碰撞燃爆,造成3名乘车者当场死亡。我这个小米准车主如何感想?是不是还要接着提车呢?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首先回顾一下事故经过:4月29号晚上,三名女生从武汉出发,开车去安徽考编(就是考事业单位编制)。车子呢,是一位男生贷款为女朋友买的。这位开车的女生呢,开车也相对比较熟练。

道路施工需要转向逆向行驶,这个我们也都遇到过。就是当我们在高速上开的时候,如果这边施工,它会给一些标记,比如说是锥桶,或者是一些引导,让我们开到对向车道去,开一段时间再开回来。遇到了这样的一个情况。NOA(也就是辅助驾驶)呢,发出了警告,但是提前两秒钟发出的警告。发出警告之后,驾驶员提前一秒钟进行了接管,进行了减速和打方向,但是已经来不及了。驾驶员接管以后的一秒钟,车速从114公里每小时降低到了97公里每小时,最后还是发生了悲剧,发生了碰撞。

小米后台呢发现了事故,联系了车主(也就是女司机的男友),发现呢不是车主在开车。因为这个车是登记在这个男生名下的。据说是女生没有办法去贷款,所以男生贷款替她买的车。小米智驾是需要考试才可以开启的,NOA不是说你借个车就可以用的。像我现在小米车还没到手,我已经开始在小米APP上参加学习和考试,这样的话才可以去开启NOA,而且还要开多少公里以后才可以去开启。所以借个车就开了NOA就上路,这个事是不存在的。

小米呢自动拨打了120,并且呢,尝试呼叫车内人员,但是呢,车辆已经烧毁,3人遇难。经过了两天信息逐步发酵,现在呢,雷军也回应说表示哀悼。首先死了3个年轻的小姑娘,这个一定要哀悼。然后小米已经派团队到现场去辅助调查,现在还没有见到事故车,因为事故车呢现在应该是在交管部门那里。也不好下结论,说到底哪个起作用,哪个没起作用,也不会逃避责任。这就是雷军现在给出的回应。

这个事情的经过基本上是这样。这个里面呢有几个安全问题需要大家去思考一下:

第一个安全问题是道路施工的标志和报送过程是否合规。他这是晚上,晚上10:40多,在高速公路上。大家要注意,高速公路是没有灯的,有些路有灯,但是大部分的高速公路上是没有灯的。我们开车上高速是要开远光灯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夜间你去进行道路改道的这种施工,那它的标记是不是合规?是不是提前很早就开始放相关的标志?这块呢现在没有说。

第二个是什么呢?就是按道理说,他们进行这样的道路施工的。

应该是上报,上报给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等这些导航软件。导航软件经过确认以后呢,会把它合并到地图信息里边去。小米汽车的自动驾驶呢,是使用的高德地图。如果这个信息及时上报了,那么小米汽车在进行自动驾驶的时候,应该会提前进行预警。这个事情是做了还是没做,现在不确定。

道路施工的时候,他进行了这样的道路封闭,现场有没有人员不知道。按道理说你现场应该是有人。如果是说没有人,那是不是应该用一些更明显的这种标志,这个现在都不确定。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离着很远,就开始道路施工的这种标记。小米的智驾系统呢,也可以提前发现,提前进行减速或者告知驾驶员去接管。不会说提前两秒告知,然后提前一秒接管,最后就只能撞车了。这个时候其实任何人都没有什么办法。

真正的制动,他最后提前一秒还是制动了的。只是从小米后台看呢,只是踩了30%多的刹车,并没有彻底把它踩死。但是你真要彻底踩死,100多迈的时候,那个车可能就直接横滚了。驾驶员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呢,也不能说完全的正确,或者完全的错误。这个事情是没法去进行现场这么短时间的判断的。而且一秒钟的话,这个距离已经很近了,你是不可能把它停下来的。

如果这个道路施工正常的上报了,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或者各种辅助驾驶、智能驾驶相关的后台前端,也同步到了这个信息的话,那有可能也是可以避免这次事故的。

第二个问题呢,是NOA的检测和退出机制的问题。有激光雷达的Pro和Max版本呢,是否可以提前发现,这个不好说。因为这一次出事的呢,是没有激光雷达的标准版,不是叫普通版或者叫丐版,叫标准版。标准版呢是纯视觉,加上一个毫米波雷达。没有提前发现道路施工,那到底是车的问题,还是夜间施工的问题,比如标记放的不是很清晰的问题。现在呢还要看。现在呢小米没有办法直接接触到事故车现场的话,这个道路施工部门和交管部门,也应该算是比较强势的部门。该推责任的时候还会推的。所以这个地方到底应该如何判定,不好说的事情。

第三个问题,AEB是不是启动了。什么是AEB呢?叫自动紧急刹车系统。现在的电动车上,都是有类似这种系统的。小米SU7普通版上呢,确实是配了AEB了。2023年余承东跟何小鹏,还为这个事吵了一架。余承东呢当时夸耀他的问界车,在90公里每小时的时候,可以紧急刹停。何小鹏就觉得说AEB这东西,上了60公里每小时再去使用,意义不是特别大。为什么?因为它有误触的情况。

如果你以9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误触了,那有可能侧翻,有可能会出事的,非常非常危险。所以不要超过60公里的时候去用这个东西。

那么,小米的AEB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它是8到135公里速度的时候都是可以起作用的。按道理来说,这辆小米SU7的标准版所配的AEB在110多公里每小时速度的情况下应该是可以起作用的,可以将速度减慢70公里每小时。如果你是110公里的话,我应该可以直接给你刹到40公里每小时的一个速度上。

但是呢,大家要注意AEB系统起作用的对象是什么,不起作用的对象是什么。刚才我也讲了,AEB是很怕误触的,因为误触了以后可能比它不起作用还吓人。对于小米的AEB来说,起作用的对象只有三个:第一是车辆,第二个是行人,第三个是两轮车,就是自行车。只有这三个东西是起作用的,其他东西都不起作用。

那么不响应的是什么呢?锥桶、水马、石头、动物,这些都是不起作用的。水马应该是高速公路上放的那个装满水的那个桶。为什么这些东西不起作用呢?因为在高速公路上经常会用锥筒、水马进行道路变更或者一些警示。如果在这个时候起作用的话,那有可能你会在很高车速的时候这个车直接侧翻。安徽高速公路这个事故上,他们进行车道变更的时候上面摆的应该是锥筒、水马,这些东西按道理来说是不应该起作用的。这种设计跟当前的主流电动车,包括特斯拉同类车的AEB设计是一样的,大家都是这么设计的。

在小米的官方回应中呢,看不出来AEB是否起了作用。在这里头到底是不是起作用,都在合理的范围内,就是它起作用也是合理的,不起作用也是合理的。

第四个问题是开门的问题。很多人说你这个车开不开门,导致人员无法逃生。现在呢,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救援到达现场的顺序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说这个车辆发生碰撞之后里面的人是不是保持意识清晰。小米号称尝试跟车内的人取得联系,但是是否取得了联系,车内的人做了什么样的响应,不知道。现场有哪些人尝试进行了救援,也不知道。

现在只知道什么呢?就是22:44出的事情,消防队到现场的时候是凌晨1点,已经过了两个多小时。那个时候我估计车都已经烧完了。至于在消防队之前还有什么样的人到达了现场,尝试去施救,当时是不是还可以去施救,这个事情呢是不知道的。所以我刚才说这个施工的时候现场应该是没有人的,而这个小米的人应该也没有跟车内的三名乘客取得实质性的联系。

因为小米车的这个门呢,如果是发生了紧急碰撞,应该是进行解锁。大家知道车门呢是两道锁:第一道呢是车锁,就是锁上了以后,你这个从外边拉门,从里边拉门都是拉不开的。正常高速行驶的时候一定会上车锁。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他怕你误触。你高速行驶的时候,万一开了这个很麻烦。

第二个呢,进行机械解锁,就是我通过机械把手把这个门打开。这个要求什么呢?就是当车辆发生碰撞断电之前,也就是说气囊弹出的同时吧,要对车进行解锁。就是你可以直接通过机械的方式把它打开了,要去做这样的一个动作。但是这个动作到底做没做呢?现在不知道。小米说我也不知道,我现在要看到事故车才能去做判断。现在你让我去判断,我也没法判断了。

在发生事故以后,到底还上传了哪些数据到小米?这个不好说。现在小米的官方回复上也没有这些信息。小米只是说:“哎,我检测到了问题,NOE是开着的,速度是多少。我们还提前提醒了他一次:‘你的注意力不集中。’估计就是双手离开方向盘了。发现路况有问题的时候,提前两秒,我们要求这个驾驶员进行接管。过了一秒钟,驾驶员接管了,做了哪些动作。”这些信息,小米在公开的信息里头是披露了。再往后的这些数据还收集到了哪些?现在小米并没有说,还要再等一段时间才可以公开出来。

小米的这个车呢,它是里面有一个把手,就是机械把手,可以直接开车门。在所有的电气设备都坏掉以后,还是可以打开的。这个车是女孩一直在开的,所以呢,她应该知道这个把手在哪里。但是你用一个94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撞到一个桥墩或者是一个障碍物上去,气囊是不是弹出了不确定。甭管是不是弹出了气囊吧,我估计这个人依然意识清醒的可能性也不是很高。所以他并没有办法从车内把这个门打开去进行逃生。

至于是不是有人从车外尝试去开这个门,让女孩去逃生呢?现在不知道。因为碰撞的时候可能外面没有人。而且大家注意,如果是白天车道上车比较多的话,这种变道可能提前这个车就减速了。但是晚上一路上也没有车,可能前后10公里都没有车的一个情况下,他就一直没有减速,就生生地开上去了。

但是小米这个车呢,他在车外面应该是没有办法开车门的。一旦发生碰撞了,全车的电路断了以后,他在外面是没有机械把手的。他这个车的设计是一个硬把手,就是你从外边实际上是要摸一个电子开关,这个门才可以打开。里面有个机械把手,外面没有。所以这一块呢,应该算是一个设计问题。但是现在大量的电动车都是类似这种设计。

小米呢,还算是在里边给你留了机械把手了。这块国家也没有硬性规定,这应该是要去改进一下的。

第五个问题就是爆燃。原来小米也出了不少事,但是发生这种爆燃的机会并没有那么多。这一次等于直接爆燃。电池这种东西,特别是锂电池这种东西,一旦爆燃的话,它的燃烧速度是非常非常快的,比汽油燃烧速度还快。人有时候根本就没有机会去逃生。

那么在这个里头就有人问了,说你不是电池的电芯倒置吗?前面还有人拍过视频,车着火了只往下喷,没有任何的爆燃或者是快速燃烧的这种过程,人也都跑出来了。那你这一次怎么就彻底爆燃了呢?

小米号称是发生碰撞之后,会在4毫秒还是几毫秒之内,很快的速度就切断整车电源。这样的话尽可能的保证说,你变形的这几块电池燃烧了,然后其他的电池的话不要烧起来。它有这样的设计。那么这一次爆燃到底是怎么回事,要讲清楚。

电池电芯倒置的这个车呢,只有Pro版和Max版是这样的,它用的是宁德时代的电池。而这一辆标准版的车呢,应该用的是比亚迪的电池。比亚迪电池里头是没有电芯倒置的,这个技术放在里边了,那是宁德时代的技术。小米的标准版车里头,有一部分用的是宁德时代的电池,有一部分用的是比亚迪的电池。因为比亚迪实在是供不上货了,所以小米没办法,只能接着上宁德时代去买去。

还有是什么?就是它碰撞的速度是94公里每小时,这个是非常高的一个速度。所有电车厂,包括油车厂做的碰撞实验,都是在64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上做的。因为呢,绝大部分的碰撞都是在这个范围内发生的。你如果是到94公里每小时或者100公里每小时的这样的速度去做碰撞实验的话,你的整车成本就会上升非常非常高,他可能没法去承受这个事情。

全世界各国的车碰撞实验,基本上都是在64公里每小时去做的。所以呢,谁也没法保证这个电池到94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下去碰撞到底会不会爆燃。即使是电芯倒置了,宁德时代的电池,你发生这种碰撞以后,可能也未必能够保证安全。

各方的反馈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有人捂盖子?这个是第一个要确认的。因为呢,事故呢是在3月29号晚上发生的,稍微的大家都安生下来,应该是在3月30号。在3月30号呢,有零星的信息在各平台上面去传播,但并不是很多。有人反馈呢说这个信息被平台限流或者被删。

视频这一块呢,大概率是各个平台自己内部的一些机制。当一些信息没有办法被核实的时候,先去进行了一些预防处理。应该并不是小米直接要求去限流或者是去捂盖子去了。

到3月31号,相关信息就开始普遍在网上流传了,没有发生什么捂盖子的现象。等到4月1号,小米就已经开始出官方回应了。到目前为止呢,道路施工方、消防队、警方都没有任何反馈和信息出来。

所以刚才我讲到的很多信息:你的道路施工的是否合规?道路施工所摆放的这些警示标志是否合规?现场是不是有人?道路施工的信息是否像云端地图服务器去进行了上报?这些上报的信息是不是下发到了小米汽车里边去?这个呢,现在都不知道。然后到场到底是谁先到场的?如何施救的?车辆现在检测的各种情况也都不知道,还在等待事故车里面。

司机的亲友呢,出来澄清了一些情况。司机的男友说,这个车呢确实是女孩一直在用,女孩呢驾驶也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我给她做的贷款。女孩的父亲也出来说了,说这个女孩2022年就有驾照,也自己自驾过长途,也是经常会跑一些高速,开车是很熟练的。然后这个车在她手里边,也一直是她自己在开,没有什么其他的情况被披露出来。

雷军呢也做了一个表态,他呢算表态比较快的。你像其他的车厂出了事以后,老板一般是不出来表态的。他呢出来表态了,首先表示沉痛的哀悼,三个年轻的小姑娘就这么没了,这件事还是非常非常可惜的。然后呢,说我们积极配合调查,绝不逃避责任。

现在呢,大规模的传播跟网暴呢已经开始了,就是雷军的评论区下边已经彻底炸锅了。这个也没有办法,这就是流量的负面效果。你聚集了这么大的流量,出了问题以后,一定会有很多人出来去网暴。你任何聚集巨大流量的地方,都逃避不了这种问题。

小米的股价也依然在下跌。小米因为前面做港股的配售,股价就出现了一轮下跌。那么出现这一次碰撞爆燃,死了三个人,小米股价当天跌了5%。很多消息呢还是等官方通报吧,现在瞎猜呢其实也没有任何意义。就是最后官方通报出来的消息,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也没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因为在这个里边,可能最终大部分的责任应该是小米的。道路施工方、警方、消防队,他们呢一定都是不希望承担任何责任的。

其实像他这样的一个情况,就是大半夜开高速,忽然发现前面施工进行道路变道的话,你不是自动驾驶,你就是人开,你出事故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而且几率可能还不小。所以小米就说那我就担呗,所以大概率最终是小米会承担很大的责任。

那么下一件事,小米汽车到底安不安全?那我这个小米准车主,交了5,000块钱定金的人,还会不会去提车呢?在这里讲,没有不出事故的车。

像我们以前用各种Linux版本的时候,被骂的最多的是谁?最被骂的最多的是乌班图。但是呢,用的最多的也是乌班图。这个原因也很简单:你如果用的少的话,自然就没人骂;用的多呢,自然就有人骂。这个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所以,只要你的车在街上跑,出现事故都是一个正常情况。

小米的车呢,也不是说出了事故就完蛋了,大家赶快都退车,不会有这种事情。这种路况谁开都会有几率出事。但是NOA呢,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为什么?因为呢,他一边告诉你我这是一个辅助驾驶,另外一边呢,很多人又会相信他的能力,去表演什么在车上睡觉,或者在方向盘上别个火腿肠,去表演这样的东西。

这种表演呢,你可以算它是一种行为艺术。但是人这种东西它是有惰性的。你一旦告诉说这个系统是可以替你去做一半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大概率就会放心的把剩下一半的事情都交给他做。这是人性如此。所以NOA在现在只能起一半作用的情况下,就进行这么大规模的宣传,告诉大家说我这就是智能车了,这个智能车就可以替你去开高速,替你去在城市里边去驾驶了。这个是现在整个电动车领域里头一个比较大的隐患。

不光是小米,全世界所有的电动车现在都在推这个玩意。而且他们的宣传呢,远远大于他实际的能力。大家开的时候,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信任NOA的情况也远远要大于NOA允许我们给它的信任。这一块可能大家要思考一下具体如何去避免。

所以以后如果我提到了小米的车,应该也会小心吧。即使开着NOA,人呢,也会保持警醒,盯着前方有什么问题,特别是边上有锥桶了,或者是这样的时候,提前给一脚刹车。大家还是要稍微小心一些的。

车门的问题呢,最好国家要出一个强制标准:出了问题从里从外都要能够打得开。像小米这种出了问题以后,从里边能打开,从外面打不开,这种情况最好不要发生。

至于小米的汽车里面,最低配的呢就是司机。这个也是从小米SU7开始发布那天就一直传的一个梗。因为为什么?就是价格便宜,而且动力实在太足。再加上大家拼命的宣传说这个东西很安全,出了各种事情,人都没什么事。很多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就开始出现问题,他的驾驶技术并没有那么高,就开着一个性能怪兽上街了。这个本身是有些危险的。

前面呢没有出现这么恶性的事故,只是运气好,速度没那么快。如果速度足够快的话,什么车都白费。然后Ultra肯定会比现在的Pro Max要更吓人,因为那个东西的功率更高。在开Ultra的这个车里边。

那个司机绝对是低配版。你想,那玩意可以上纽北去跑圈速的一个东西,拿出50多万就可以买回家,然后就可以上路上去飙,这是多吓人的一个东西。

在电车里边呢,小米应该还算是安全的,比不上特斯拉,但是比其他的车呢,还会好一些。发生事故呢就是一个几率问题,但是真正轮到发生事故的这辆车,就不是几率问题了,那就是生跟死的问题。

最后的总结,后续的结果还要等他官方陆续的披露出来。三个小姑娘失去了生命,还是非常非常遗憾的。

我呢,会继续等待我的小米订单。现在呢,应该还有5周。如果有机会转单的话,我应该会加钱去转YU7。如果说你这个不允许转了,那我也会去提我的SU7 Pro。

现在呢,已经有人杀入港股里边去抄底去了。因为有些人相信,小米现在SU7就已经属于一个2025年的车都卖光的状态了。如果YU7再上市,小米车的销量一定会爆单的。所以小米股价在未来一段时间有可能还会走高。

但是我们不做任何投资的意见和建议,赔了赚了都是你们自己的,你们自己去想好。

这就是这一次小米SU7在安徽高速上发生碰撞爆燃这个故事的一个分享。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rd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