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鼠的博客站

范路的博客主站,时而会发些东西。

扎克伯格在梅塔Connect的大会上发布的AR最新概念产品Orion,并不是划时代的产品。AR领域里的iPhone时刻,也还远远没有到来。大家好,这里是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今天咱们来讲一讲梅塔在Connect大会上发布的AR概念产品Orion,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今年的Connect大会呢,发布了几样东西。第一个是快速的3S,应该可以稳住VR市场,300-500美金的价格,在VR领域里头应该还算是能打。至于Orion这样的一个产品,它的英文叫猎户座,真是一个好名字。OpenAI的下一代大模型也是叫这个名字的。

梅塔在原宇宙领域里头累计亏损了500亿美金,单就这一项产品,研发费用50亿美金。把这些钱花掉了以后,扎克伯格终于拿出了最新的概念产品。大家注意啊,我们讲的叫概念产品,不是一个量产产品哦。甚至扎克伯格还吹牛说,今年准备量产这样的东西,但大家听一听也就可以了。

有AR行业里边忠实的信仰者欢欣鼓舞,当然也有很多人冷眼旁观,像我应该就属于后面这一类的人。那么Orion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呢?具体产品的介绍呢,建议大家像我一样去电玩科技AK的频道里去看看。他呢是跑去美国现场,拿了人家的产品自己研究了一下。他把Orion的所有的零部件拆开了以后的这个图,跟大家讲解了一下,具体的细节是什么样的。

可以去看他的。如果你没有工夫去看AK的讲解的话,稍微跟大家介绍一下。它是将几个镜片压在一起了。所有的这种AR眼镜呢,你都有一个问题,就是首先你要有一个眼镜,然后你要在镜片上显示东西。以前做的眼镜都是几个镜片是分开的,显示的是显示的,前头可能还有遮挡的,有这么几个镜片是分开来去使用。

那么现在呢,梅塔是第一次把所有东西压在一起,导致了每一层真正工作的镜片都非常薄,而且也很贵。他们使用了非常昂贵的碳化硅技术。

能够让它在里边进行显示。美坦肯定是努力地把整个眼镜做薄了,但是呢,从图片上来看,或者从视频上来看,这个东西依然是很厚、很重、很笨。这个眼镜有一个很大的黑框,100多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要把所有的这些原部件,包括电池,都要做在眼镜里面。你还要能把它戴在脸上,做得太大太厚了以后,就没有办法戴在脸上。

他因为把所有镜片压在一起了,所以可以像一个普通眼镜这样戴在脸上,而不像国内的一些AR眼镜,你必须要用一个很长的角托,或者比较大的鼻托,才能把这个眼镜托离脸比较远,才可以去看到信息。这个AR眼镜就是Orion,这个眼镜里面包括了多少个摄像头、一堆的传感器、很多的麦克风,具体有多少个,我们就不去细研究了。再加上芯片、再加上电池、加上整个的显示设备,还有无线的网络设备。你把所有的这些东西塞到一个100克重量的眼镜里边,你说这个框子丑一点也就丑一点了,它所有的这一圈都是这些元部件。

这个眼镜里边是带电池的,100多克里面应该可以工作一个小时,但并没有现场试用。真正被邀请使用这样眼镜的媒体应该是非常非常少的。我估计即使是让他们用起来了,这个眼镜待机到底能不能到一小时,还很难说,有可能只能待几十分钟。我记得最早的Google Glass大概也就20多分钟就没电了。

现在猜测呢,这个眼镜上显示的分辨率应该是640*480的,是相对来说比较低的一个分辨率,也比较难用这样的设备去做娱乐,可能能够做一些轻办公或者做一些信息指示,这大概率是未来的用途吧。因为大家知道,谷歌Glass最早出这种产品,它当时的显示只是在眼睛上有这么一小块,分辨率也是非常非常低的。它除了日常显示一些提示信息之外,其实没什么用处。

现在据说是小批量生产,有可能产了1,000台或者2,000台这样的数量,在邀请媒体测试。这个眼镜从造型上,虽然看起来还是比较丑陋,也比较笨重,但是已经可以带出门了。跟其他的这种AR眼镜相比,已经有划时代的进步了。价格方面的话,这就比较搞笑了。据说是超过一辆跑车的价格。在美国的话,一般是以10万美金为界限,超过10万美金算豪华车,低于10万美金就不算嘛。那这个眼镜的价格,应该是超过10万美金,甚至可能是远远超过10万美金的一个价格。所以我说,扎克伯格号称要量产这个东西,大家开心一笑也就可以了。

现在国内同类的产品做成什么样了呢?国内的产品一般镜片是分离的,就是你能够把这个眼镜拿起来,看到它是很厚的,而且上面会有一个非常厚重的设备仓。在这个眼镜里面,几个镜片分开,需要靠一个很长的鼻托,把这个眼镜架到离眼睛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国内的类似产品的电池都是外挂的,就是这个眼镜里面不带电池。所以这个眼镜是70克,你别看扎克伯格的眼镜是100克,它里头是带电池的。

扎克伯格的计算设备跟这个眼镜之间是分离的,中间没有线连着,它是通过Wifi 7的这种高速Wifi连接进行沟通的。很多的计算,很多的存储都是在这个外置设备里面,再通过无线的方式传到眼镜里边去。在眼镜这边再进行一些渲染,再进行显示。而国内普遍采用的都是眼镜后面拖一根线,然后把这个线拖到一个长得像手机一样的设备上去,像手机那么大,但是里头主要是什么呢?电池啊,可能5000毫安时或几千毫安时的一个电池。有些是带触控板的,等于可以把它当作一个鼠标的触摸板来用。里头有比较强的算力镜面,还有比较大的存储,国内一般是这么来处理这个问题的,所以可以把眼镜做得稍微再轻一点点。

国内同类眼镜的价格的话,大概在3000块左右,有2000的,可能贵一点的有四五千的,基本上是在3000块钱上下吧。品牌呢,x real、雷鸟还有ROKIT几个品牌还在努力的在路径上前行。为什么用了这样的一个词呢?因为这个设备……

在2024年上半年,中国消费级AR设备的全渠道销量也就是11万台。据说,同比增幅达到了49%。但如果按这个数字算的话,去年同期,也就是去年上半年,大概也就卖了7.38万台。就算去年下半年比上半年多卖了一些,应该也不到20万台,这是去年全年的销量。而且还要三家来分,这个日子是很难过的。大家把数据搞得扑朔迷离。我刚才在网上查,他们各家都卖了多少,但没有一个特别确切的数字,说我一年卖了多少个。可以肯定,数字已经少到羞于启齿的状态了。所以大家也不要对整个行业有太高的预期。

那么,下一个问题,Orion到底能不能量产呢?可能性基本为零。Vision Pro苹果算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把它量产了,但现在销量并不好。像AR产品,这种像Vision Pro其实还不能算AR,它应该算是一种MR产品,就是混合现实类产品,或者说它们叫空间计算类产品,这个应该是跟Quest那一类产品去进行竞争的。而AR产品,刚才我们讲了,就算是全球加一块,我估计一年的销售量也就是几十万台,可能是50万上下这么一个数字。

这种生意根本就不应该是扎克伯格关注的范围。你想,他手里的这些软件都是日活十几亿、几十亿的产品,突然有一个品类里头有几十万的全球销量,那这种事他应该连正眼都不带看一下的。而且超过跑车的价格,你咋量产,对吧?跑车都是说手工加工,每一辆都是手工装配,一年产个几万辆或者几千辆,也就这种水平。那你按这样的方式去造这个眼镜的话,谁买啊?买了以后他们真的戴吗?所以距离量产还很远。

还有,现在的技术方案其实并不成熟。虽然这个东西拿出来以后,确实是让人看到了一点点希望,它把所有的镜片压在一起了,也真的是像眼镜一样可以戴在脸上了,但依然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第一个,它丑。眼镜这个东西算是一种时装的配件,很多人会买很多的眼镜,跟着衣服一起配。但是你像扎克伯格拿出来的欧瑞这样的眼镜,显然还不够吸引人。

请告诉我,应该把它配什么样的衣服合适呢?是不是还是要穿这个格子衬衫啊,程序员标配啊?还是什么样的?所以很丑啊。性能呢,其实也比较低劣。你想,如果是640乘480的一个彩色分辨率的话,你基本上是没办法娱乐的。国内做的同类产品,它们的分辨率一般是1080P,而且是单眼1080P,就是两个屏幕,每个屏幕1080P。

那国内做的AR设备呢,基本上是娱乐用的。就是他们最核心的使用场景是看片子、看视频。你真的有多少人在这样的AR设备上去做办公或者做一些其他的应用吗?反正他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都说我们有这功能,但是真的那么用的人应该并不多。

但是以Orion这样的分辨率来说,他可能连这种娱乐的场景都没有了。你说我想在上面看个片子,640乘480的你咋看?而且它这种镜片压在一起以后,你到底怎么去遮蔽前面透进来的光呢?像国内的同类产品一般是有遮光罩的。就是你虽然可以把它戴在脸上,可以有一个半透明的镜片,可以看到外面,或者有一个像墨镜一样的东西,可以看到外面,然后呢,你有一个遮光罩可以把它整个遮起来,你就会完全沉浸式地享受自己的视频了。

还有一些国内的产品是带电控变色,就是他那个镜腿按一下就从透明变成黑的了,而且分几级可以变成全黑。他们是这样来处理的,你可以做娱乐场景的使用。但是Orion基本上没有这个能力啊。续航肯定也是非常差的。咱们就说吧,就算是他能使用一个小时,你一部电影也看不完,因为他这个眼镜的电池是在里面的,你要想给他充电,你必须把他从脸上摘下来。他不像国内同类产品,眼镜里头没电池,电池是在这个手持终端上的,靠这个USB直接Type-C直接连在眼镜上,实时地去供电,那它可以看一部电影,或者稍微续航再长一些,都是可以实现的。

Orion这个方案续航也不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没有实际用途,娱乐也做不了,高强度办公肯定也没法支撑。那你说你拿这玩意干嘛?还是一辆跑车的价格。

那你说,这是不是一个概念性产品呢?因为大家知道,很多汽车厂会在车展的时候推概念车,很多的手机厂商或者其他的一些消费电子类厂商也都会推出一些概念产品。但是,概念产品一定要有概念才可以。Orion呢,应该连概念产品都算不上。为什么呢?大家想,概念产品应该是引领潮流的技术,谁敢照着Orion这个样子去做下一代产品?应该没有吧。

50亿美金研究出来的,国内刚才我们讲这三家公司,你把他们所有的估值加一块,都不一定有这么多钱。你光研发一个产品,50亿美金没法弄啊。上所使用的技术也都还不是很完善。即使是过几年有相似的产品推出来,应该也不是用现在这些技术拼出来的了。没准到那个时候,有一些新的电池技术,或者有些新的无线的电力传输技术,可以让这个电池变得更小,可以让它的功率更高,让续航更长。或者到那个时候,有些新的显示技术,那是以后的事情。

现在欧瑞上做的这些技术,你把它拼一块,大概能够做成Orion这样,已经到头了。另外,概念产品有的时候技术并没有那么先进,但是概念产品通常会展示艺术设计的大胆尝试和可能性。那你说Orion这样的这么丑的一个东西,艺术呢?咱还是说点其他的吧,这个事不重要。

那你说扎克伯格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发布Orion这样的一个产品呢?原因也很简单,这个账要交代一下了。什么意思?他从把公司的名字改成维塔,要去做元宇宙,要去做VR、AR,这么多年,整个的元宇宙或者说叫VR、AR这个部门一共亏损了500亿美金。这真的不是一个小数字,不是你一个亿万富翁拍个脑袋就可以把它亏掉的。

那还有股民呢,你有那么多股东,你凭什么就把人家500亿美金打在这样的一个项目上?而且很多人并不看好这个项目。他现在也说,我要拿出一个东西来,你看看,我已经把它做成这样。虽然还没法量产,没法给你们用,但是我已经真的把东西做出来了,我真金白银的把它花出去了。

把500亿美金的亏损在这里呢。这一个设备50亿美金,大家把东西往这一看,说:“哎,这个东西可能真的要花掉50亿美金啊,这个好像是值的。”很多新的技术被融合在一起了,虽然凑出来的东西还是没法使,但确实做了新的尝试。这个赛道呢,还是需要再闹出一些动静来, 否则真的是没法交代了。甭管是像梅塔的股东,或者是像行业里边其他创业者和整个的里面的从业者吧,作为行业领军人物,作为行业老大,总还是要站出来再喊最后一嗓子。

为什么说的这么凄凉呢?怎么就最后一嗓子了呢?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已经可以让盲人看见东西了,所以AR这个方向有可能就要彻底凉凉了。如果真的以后,我们就在脑袋上插一小接口,把一个脑机接口插上去,以后闭着眼睛睡一觉,我就可以把很多的娱乐、办公、什么事情都做完了,那为什么我还要在脸上戴一个眼镜呢?

在这样的一个时候,扎克伯格必须站出来喊:“我还活着呢!”前面咱们花的所有的钱是有响动的,这就是Orion这个产品现在发布的最主要的意义了。好,这一期就跟大家讲到这里,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rd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

 

Both comments and pings are currently closed.

Comments are closed.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