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创优品63亿收购永辉内幕揭秘:胖东来真的是受害者吗?
10 月 08
新消费 711超市, A股, MCN合作, MCN机构, 上市公司收购, 中概股, 京东, 京东配送, 传统商超, 供应链挑战, 供应链整合, 供应链管理, 保护性收购, 全球扩展, 即时零售, 叶国富, 名创优品, 品牌合作, 品牌形象, 商业模式, 商超管理, 大润发, 套现跑路, 山姆, 市场反应, 市场竞争, 快手, 拼多多, 数字运营, 新零售, 未来发展, 永辉创始人, 永辉改造, 永辉超市, 淘宝, 港股, 牛奶公司, 生鲜电商, 生鲜超市, 电商平台, 电商演变, 疫情影响, 直播电商, 社区团购, 社区电商, 线上广告, 线上线下结合, 线上线下融合, 线下门店, 股价波动, 股市风波, 股权结构, 胖东来, 舆论反馈, 质检能力, 质量保证, 购物体验, 超市开设, 辛巴, 辟谣, 选品策略, 阿里, 零售业分析, 零售业动态, 零售业发展, 零售业态, 零售业竞争, 零售业绩, 零售企业, 零售创新, 零售创新模式, 零售前景, 零售动态, 零售发展, 零售发展趋势, 零售品牌, 零售品牌策略, 零售市场, 零售市场分析, 零售平台, 零售技术, 零售报告, 零售数据分析, 零售新闻, 零售案例, 零售模式, 零售研究, 零售策略, 零售管理, 零售管理策略, 零售营销, 零售行业, 零售行业报告, 零售行业资讯, 零售资讯, 零售趋势, 高端商品 名创优品63亿收购永辉内幕揭秘:胖东来真的是受害者吗?已关闭评论
大家好,这里是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今天咱们先讲一讲名创优品保护性收购永辉,受伤的真的是胖东来吗?
事情的原始信息是这样的:9月23号,名创优品跟永辉都发布了公告,63亿人民币收购了29.4%的永辉股份,成为了永辉的第一大股东。大家要注意,永辉超市是一个上市公司,是个A股上市公司,而名创优品呢,应该是在港股和纽交所上市的公司。那么,上市公司之间的收购,直接是在股市上买别人家的股票就好了,所以并不涉及增发。在这个交易过程中,永辉也不会得到新的现金。
而这个事情发生之后,市场上就有各种舆论和反馈。讲的是什么呢?第一个叫胖东来被背刺了。什么意思呢?因为胖东来,也就是于东来,是在前面对永辉超市进行了帮扶,帮永辉超市去改店、改他们的各种制度、改他们的员工待遇、改他们的供应链。而且经过胖东来的改造之后,永辉超市的很多门店客流量暴涨,销售额暴增。本来可能胖东来能够得到永辉的,结果没有得到。
那么胖东来就宣布说不再帮扶企业了,不费这劲了。所有胖东来的员工呢,最快9月底,最慢10月底都回家,正常该休假休假,自己去过自己的日子。永辉里边的胖东来商品,因为走了很多胖东来的供应链,商品也都出现了断货。虽然后来于东来本人也出来辟谣说,我们这个帮扶还会继续,只是不再有新的企业进行帮扶了。而且在帮扶的话,我们也不会让我们的员工跑到对方的企业里头去了。你想学,你就自己来这学来,咱们以后的帮扶就跟原来不一样了。
那么永辉这一次,到底是不是胖东来受伤了?一定是的。胖东来并不是一个上市公司,如果他通过这种永辉改造的话,其实是有可能借壳上市的,但是现在等于这个机会就没有给他,胖东来也就撤退了。
还有一种消息是什么呢?还有一种消息就是永辉创始人套现跑路了。永辉超市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叫张轩松。你想,有人给了63亿人民币买了29.4%的股份,是不是永辉超市的老板直接把股份卖了跑了呢?这件事情后面也是会去辟谣的。
然后永辉的股票大涨三天,连续涨停板。名创优品的股价一开始是大跌,现在基本上算是起稳回升了,因为正好在这一段时间里头,港股中概股都在涨,所以名创优品又涨回来了。官方肯定是进行了一些辟谣,首先是永辉超市说创始人张轩松的持股比例没有发生变化,就是这一次卖的不是他的股票,而且将继续向胖东来学习,胖东来也会继续帮扶。
也做了一个辟谣,就是我们还会再进行两年的帮扶,只是我的人不去了。后面我们也不再对新的企业进行帮扶了。名创优品的叶国富呢,也出来讲了,盛赞胖东来模式。他说他考察了很多零售企业,包括山姆,还有美国的很多零售企业,发现唯一能走得通,或者在中国能走通的,只有胖东来模式。还是要树立自己的品牌,而且要尊重客户,尊重员工,让所有人都感到幸福,这样的模式才有可能在中国走得下去。
所以啊,他认为胖东来给永辉改变,改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也是这件事情,促使了他去收购永辉超市。交易的细节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到底谁卖的这永辉的股份呢?29.4,总是要有人卖吧。第一个就是卖的股份最多的,这公司呢名字很怪啊,叫牛奶公司。就真的是牛奶,牛奶国际公司。这公司呢主要是做什么的?主要是在香港、澳门、新加坡和华南地区运营711超市的Seven Eleven。
实际上真正出手的是他,他大概是卖了20%左右的股份出去,直接就把手里边所有的永辉股份全都给卖光了。这个711呢,也算是个比较奇葩的公司。他呢是1927年建立于美国达拉斯,最早的名字呢叫做南大陆制冰公司。因为那个时候大家家里没有冰箱,所以想保存点什么东西,需要买冰块,所以711最早要干这个事了。711的意思是早上7点上班,晚上11点下班,这个告诉你,我们营业时间比较长。后来呢是在日本快速发展,所以现在有很多人都觉得711是个日本超市。
而中国的711呢,广东地区的是归牛奶国际公司来管理的,江浙、上海一带的呢,是归台湾统一商超公司来管理的,北京、天津、成都的,是归711中国公司来管理的。所以711是一个比较奇葩的公司。这是第一个退出方。另一个退出方是谁呢?另外一个退出方是京东。京东呢大概是退了8%点多的股份,还是9点多的股份,最后剩了百分之2点多啊。不像那个711似的直接退干净了,京东也是在这一次退出里边比较多的。
所以真正退出的是他们两家。那你说买入了29.4%就算收购了吗?这个其实不应该这么算啊。永辉的管理呢,是要靠股东会和董事会来去联合,一起管理的。名创优品作为第一大股东,肯定可以在董事会中呢占据更多的话语权。但是呢,一般呢是两个上市公司收购了以后,会有一家公司要退市的。你不能俩上市公司收购完了以后,还在上面都在那晃悠,这事是不行的。
就算是没有公司退市的话,至少也要能够进行报表合并了,才能算收购。他这个29.4肯定是没有办法合并报表,但是呢超过20%的股份。
他还是会成为重大影响,但这个要看啊,这个具体怎么看。因为29.4对于名创优品来说呢,肯定算是一个重大影响,就是你在里面占了20%以上股份了。 但是呢,这个操作的定性是很微妙的。咱们前面讲说29.24不应该算收购,但名创优品对外发的公告叫做什么?它叫保护性收购。
所以呢,它还是定义为了一个收购。什么叫保护性收购呢?是抵御恶意收购的操作。叫做保护性收购,就是有人未经你同意就要来收购你了。而且你的董事会、你的股东大会都不太乐意的情况下,人家进行这种强制收购。在这个时候做的很多的收购动作就叫保护性收购。
那么,有人要恶意收购永辉超市吗?这个有啊。那谁呢?就是胖东来。胖东来呢,其实是使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工作组直接下乡了,把自己的员工派到永辉超市的店里边去。而且呢,进行了供应链整合。他们使用大量的胖东来供应链,在里边卖胖东来的商品。在这个过程中的话,也不跟你谈价格,也不跟你谈我到底怎么收购你。只是呢,把这个人送进去以后,开始不断地从内部瓦解永辉超市。
大家知道,像超市这种东西呢,它叫人货场。人,实际上胖东来已经进去做和平演变去了;货呢,已经替换成胖东来的了;场地是永辉的,但现在其实场地并不缺。我就在你旁边,再开一家胖东来又怎么样?而且品牌最后走的是胖东来的。永辉折腾了半天,最后你卖的是胖东来的货。
那得到最后,如果胖东来说,要么你让我收购你,要么我就拉着你的人、拉着你的货,我们在旁边再给你开一家,那永辉就被他弄死了。所以实际上,胖东来应该是在进行一个恶意收购。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胖东来也就可以实现自己上市的目标了。其实就有点像当年共产国际干的活。
经过名创优品的保护性收购之后呢,股权结构就发生了变化,股价也被重新定义了。因为永辉的价值在快速上升,连续几个涨停板,胖东来呢也就只能放弃原来的计划。为什么这个事情一发生以后,于东来就马上把他原来的人都招回来了?肯定也是发现原来这条路走不通了。保护性收购的目的也算达成了,但面子呢,大家还是留在这了。永辉呢也还将继续高举胖东来的旗帜。
也就像遵义会议之后,我党虽然排除了共产国际的控制,但依然是共产党。再往后讲,名创优品跟永辉在一起以后,真的能走出来胖东来和山姆的路吗?其实胖东来跟山姆有些地方还是比较像的,都是靠高品质造口碑,提高整个超市的平效比,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去盈利的。咱们先看看名创优品是谁。
我是在印尼的雅加达,跟名创优品的印尼区负责人聊过。最早其实是卖日本商品,其实也是中国商品,但是他们给自己起了一个很日本的名字。甚至最早期的名创优品的LOGO上,左边是英文的,右边是日本的。名创优品早期的店面装修里边,专门会写一句话,叫“日本设计师专门店”。什么意思呢?就是我所有的商品的设计,都是由日本设计师设计的。只是呢,在中国造完了以后,我们专门卖这些日本设计师设计的商品。
早期,名创优品也会宣传,我们有几个日本的大的设计师,有一些日本著名的设计师在我们这里工作。但是后来呢,因为中日关系也就变成这样了嘛,所以后来他们就不再强调是日本设计师专门店了。
名创优品真正干的比较奇葩的事情是什么呢?它是将线上的电商搬到线下的一个典型成功案例。原来我们都说,我们把线下的商超搬到线上去,叶国富是反过来的。因为我当时也是听名创优品印尼区的负责人给我们讲他们的方家历史和创业故事。他说当时叶国富看了线上淘宝,整个运作方式以后,发现第一个用户的选择成本很高,因为商品很多嘛。你到底要想买哪一个,你需要有非常长的时间去进行挑选,而且试错成本也很高。你选完了以后经常会选错嘛。我们干脆把这些东西拿到线下来,让你重新去卖,不就完事了吗?
那你说它跟普通的商超又有什么区别呢?差异就在这,就是它是先在线上进行数据收集和筛选。他先去看淘宝,看所有线上的这些平台,哪个东西卖得好,大概是什么样的价格,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选品。说我发现这个东西卖得好,那个东西卖得好,哪个东西卖好了,有什么什么原因。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选品了以后找工厂代工生产,再到线下进行连锁加盟,最后形成统一的品牌风格和装修进行销售。
他们不仅在国内卖得很好,而且在全世界卖得都非常不错。名创优品是在印尼,当时我去的时候,他们算是印尼当地的这种很高端的商品,都是进的最大的百货商场,进的最大的shopping mall里头做非常好的装修。因为名创优品整个的装修风格还是相当不错的,也不显得掉价。他不像那种真的小商品市场似的,你一进去以后觉得呃很low啊。其实进很多的大商场,还是比较有格调的,虽然卖的东西都不贵。
这是名创优品真正的核心能力,就是通过把线上的一套运作方式重新搬回线下。所以它要比整个线下商超要领先一个时代。名创优品呢,在全球铺开了以后,在2010年纽交所上市。
2022年在香港联交所双重主要上市,目前还在高歌猛进。但是,名创优品其实也遇到了他的竞争对手,谁呢?就是在全球面临Temu的竞争。因为他卖的很多东西,与Temu之间其实是相互竞争的关系。而且他的很多工厂与Temu的工厂其实是一拨的,所以对于他来说,这也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
因为线上与线下比,还有一个优势,是什么呢?就是线上会打大量的线上广告。因为你在每天看互联网、看手机的过程中,会看到线上的广告。而线下的话,那个店就在那呆着,你不到那个店去,就看不到他们家的广告,或者你看不到他们家的这种露出和展示。那么,这还是有差异的。线上有它的数据,我们可以把数据搬到线下来使用,但是线上打广告那条东西,线下是搞不定的。
而现在的话,线上广告成本不断上升以后,在线下租门面店的过程,其实未必比他的成本高太多。原来老觉得线下店贵,其实不一定的。线上真正成本降低的地方是在于他的货架无限大,可以上无限多的商品,这一点是线下超市比不了的。
刚才比较了一下线上与线下的差异,咱们再讲讲永辉是谁。永辉是个生鲜超市的领航者,中国几个超市的上市公司都有各自的领域。永辉主要是做生鲜的,1995年创建于福州,最早是做微粒超市的。到2000年,在福州平西新村门口开设了第一家专业化的生鲜食品超市,从此才开始正式进入生鲜超市的范畴。
永辉的主要用户人群是中低层次的购买力,主要锁定的是家庭主妇。在2010年A股上市,但是经过疫情以后,生鲜电商这块就崛起了,生鲜超市这个事就没法挣了,亏损关店,这就是永辉最近遇到的问题。北京也有永辉,但我跟我太太那天还专门研究了一下,发现缺乏品牌的区隔号召力。你想永辉的时候,他没有什么特点。你像我要去买一些比较放心的东西,我会去山姆;我要去随便买一些东西的话,找的近的,我可能会去物美,或者去一些周边的小商超。甚至现在我们都不去这种小商超了,都是直接京东配送,或者是美团配送就完事了。
所以现在永辉面对生鲜电商完全无力招架,是这样的一个状态。而胖东来模式,通过品质树立品牌,重塑供应链,这样与山姆模式是比较相近的。那么,名创优品加上永辉以后到底会怎么样?名创优品的优势是什么?第一个是小商品的选品,供应链的管理,这块是它比永辉强的地方。品牌形象的设计与定制,也是名创优品比较强的地方。
我们到全世界的名创优品店里去看,其实长得都差不太多。你一进去就看到,这是名创优品的店。他卖的东西呢,你在淘宝上、在拼多多上都有。但是呢,到名创优品,它会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品质保证,它还是有一定质检能力的。
名创优品真正比较强的地方是数字运营能力。它能够通过线上的数据收集方式,来确定什么东西好卖,什么东西不好卖,然后在有限的货架上,摆上最应该出现在那里的那些商品。所以呢,名创优品实际上是一家伪装成线下超市的电商公司。大家一定要给它定位清楚。
而永辉的超市是什么呢?就是生鲜超市。这种运营能力还是名创优品所不具备的。名创优品里是没有任何生鲜东西的。而且现在永辉关了这么多店以后,大浪淘沙,剩下的店都还算是比较有价值的店。最后能不能成,这条路能不能走得通呢?现在去回答这个问题还有点太早。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现在呢,是一个新的路径和风口,正在转换的时代。就是对于所有的电商和这种商超来说,因为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京东退出了永辉,阿里最近也在考虑退出大润发。大润发实际上是一家台湾超市,但是在国内呢,应该是中国销售额最高的超市集合。阿里是持有大润发72%的股份,现在正在搞找卖家,准备把它直接卖掉。现在可能高瓴会冲上去买大润发。
大型电商平台呢,其实早期是希望做全零售,把整个零售领域全都占住。但是呢,经过了疫情的考验之后,发现自己和这种传统商超很难形成协同。新零售社区电商看起来很美,但是现在呢,很多的大型电商平台都在逐步退出这一块,因为他们觉得这一块实在是有点太累了,或者说他们在准备自己完全做线上方式,不再去跟这些线下传统商超打交道了。
而商超管理供应链的方式与电商平台也是完完全全没法去配套的。我不能说通过京东的管理方式、通过阿里的管理方式,来去管理永辉或者大润发的这种商超,你根本管理不了。那京东超市、盒马呢,其实也都是在寻找自己的出路,而且都有点碰得满头是包的一个感觉。
现在呢,在整个零售业里边,又进来三个狠角色,一个是抖音,一个是美团,还有一个是拼多多。他们的即时零售、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于在这几块里面,现在是把这些传统的电商平台和传统的商超都打得完全找不着北。而且传统的这些电商平台跟商超合并了以后,或者说组合了以后,也很难找到一个出路跟他们进行对抗。
现在跟他们打得有来有回的,是谁?是山姆。山姆加上京东配送,现在可以跟美团、拼多多稍微的战斗一下。
但是,其他的都搞不定啊。然后,胖东来应该也可以跟他们战斗一下。所以,电商平台呢,前面都是负重前行的状态,现在要轻装前进了。就把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这些鸡肋直接都扔掉,就是他们手里边这些传统商超的股份直接都卖掉了。那么,胖东来这个事,是不是就算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个事情就搞废掉了呢?在永辉支持了半天,最后被名创优品给偷了家了。人家保护性收购,直接把他给扔出去了。
在10月2号又有新的消息传出来,谁呢?辛巴辛有志带领全套的高管团队走访胖东来,于东来这个董事长亲自陪同。这是什么人?这是MCN机构啊,这是快手一哥,粉丝超过1亿的人。前边因为跟疯狂小杨哥打仗,整个把账号给封掉了。你说辛巴是不是就在快手里死掉了啊?不要想,辛巴的徒弟在快手里边还有1亿以上的粉丝,所以他依然可以在快手里边呼风唤雨,没什么问题。
只是辛巴自己说我要去开超市了,我再也不要去做电商直播了。MCN机构的人设,他们的树立方式跟胖东来是比较相近的。你像辛巴,任何东西只要是有毛病,假一赔三,亏了钱我也得赔。他树立的就是胖东来式的人设和口碑。两家如果能够合在一起去做点什么事情的话,未来还是有很多可以想象的空间的。
现在辛巴讲的是我要去开超市,我专门要去开到山姆对面,我就要把山姆干躺下。这件事情是不是有可能发生?或者他们两家合在一起,是不是能够干出一些什么事来?这个可能性还是蛮大的。
刚才我们讲了,电商平台跟商超的这种供应链管理方式是差异很大的。因为电商平台的货物非常众多,他没有货架的问题,他想要多少货就有多少货。而且电商平台的很多货物不是他自己管理的,都是交给这些下面电商平台上运作的商家去管理。只有谁是自己管理的?就是拼多多的全托管模式,是他自己在管理部分的供应链,其他的都是人家管。
但是MCN机构的这种供应链管理方式,其实跟商超是比较相近的。他的货比较少,因为他需要选品,选完品以后在短期内把它卖爆。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限制大主播长大的前提下,进行彻底的私域化运营的方式是什么?因为抖音和快手都是说流量是我的,你不能把它偷偷拿走,自己去做私域运营。辛巴也好,疯狂小杨哥也好,跟抖音、快手这些平台都是有这样的矛盾的。那么解决方式呢?东方甄选的解决方式是什么?自己做APP,做全流量平台的上架,就是抖音、快手、拼多多他们不上,淘宝、京东他们全上。交个朋友就是罗永浩,他们也是,我把所有的平台都上一遍。
这样,你就没法去限制我了。而辛巴给出的答案是什么?就是我不做直播了,或者说我自己不做直播了,我让我徒弟去做。我去线下开超市了,而且第一站就去了河南,去胖东来店里头去。而且是两边的高款团队在胖东来店里头汇合。由于东来亲自带着辛巴自己去转悠,现在呢,胖东来给出的消息是,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合作方案落地。我觉得所有辟谣的呢,大家只管照着正常的方式往前走,就完了。所有辟谣的背后都是真实的。咱们就看看未来快手一哥辛巴,和胖东来的李东来两个人,到底能做出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出来。我觉得还是后面有很多故事可以讲的。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第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