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鼠的博客站

范路的博客主站,时而会发些东西。

Posts Tagged ‘LBS’

CSDN TUP俱乐部第22期——地图的故事

6月19日的这一场活动的准备阶段发生了一些非常戏剧性的故事,甚至有些惊心动魄。

地图是LBS(Local Based Services)的基础服务,所有LBS服务都需要基于一种地图的底层服务,所以一直希望能够做一场地图的活动。

在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之后,却突然被告知原来准备的活动,由于某些原因无法如期举行。突然出现这种情况,只能向朋友们请求援助,找到CSDN的刘江老师。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正在美国,听取了相关情况之后,他觉得地图这个主题还是非常有趣的,于是就安排了csdn的几位同事帮忙。给刘江老师打电话的时候,已经是周五的晚上,而活动是在周二晚上举行的,感谢CSDN的同事们,连夜加班工作,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会议的准备工作。感谢CSDN为这个活动所作出的努力,在这些努力下,这样一场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最终能够成功的进行。

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

这次请到的嘉宾来自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来自高德的王洋是高德地图研发部的经理,百度的严峻则是来自百度地图前端组。

来自高德的王洋:

高德——王洋

来自百度的严峻:

百度——严峻

这是我参加的历次活动中嘉宾的角色相对反差较大的一次。一个是研发主管,而另外一个则是真正实际编码的一线人员。他们从不同的层次,为参会者介绍了地图的故事,也讲述了各自公司对于这个领域的理解,以及他们曾经、正在和将要在这个领域中的投入,他们也分别描述了各自公司对于在地图领域进行投入所期望得到的回报。

新老交替——互相进入对方的领域

高德地图  

高德作为老牌在的地图厂商,是中国拥有测绘牌照的少数几家地图数据提供商之一,王洋也说了,他们的原始业务是地图测绘和地图数据的提供。而现在,高德准备进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这个新领域,为广大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企业或小团队、开发者提供底层的地图服务。希望能够以地图和地理位置作为核心的底层服务,来支撑更多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以便更好的为他们现有的用户服务,并开拓出更多的、更广阔的市场和用户。

高德正在进入以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行业,并希望能够依靠其可靠精确的数据,以及强大专业的服务团队,借着LBS这一波大潮,挤进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并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

百度地图

就像上面说的,百度作为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算得上是老牌子的互联网企业了。虽然很少使用百度的服务,但是不得不承认,百度在国内的互联网领域算得上是一个泰山北斗级别的公司了。近一段时间来,百度开始大力的推广他们的地图产品,现在已经推出了百度地图、百度地图手机版,其产品也具备了导航功能。

百度正在进入以高德、四维为代表的传统地图领域。并希望以地图为契机,在LBS这波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阵地的大潮中能够继续其在互联网领域中的霸主地位。

Google Logo

不同行业中的两家老牌子的传统领军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相互进入对方的领域,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肯定是大家都非常看好由地图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相互组合形成的这个全新的LBS业务。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不得不提一下的公司起到了很特殊的作用。

看到上面的Logo大家就知道了,这个公司就是谷歌。谷歌地图是在国际上被最多人使用的地图产品,也曾经是国内互联网上被使用得最广泛的产品,最经常被开发者和创业者作为底层服务所使用的地图了。

而这样的一个产品和高德和百度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谷歌地图在国内使用的是高德的数据,一家美国企业肯定很难拿到中国地图的测绘牌照,所以使用国内的数据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百度由于是后来者,也没有拿到测绘牌照,只能使用四维的数据。

百度作为一家搜索引擎公司,在很多业务上都对在模仿全球搜索引擎的老大,那就是google,在google由于某些他们自己不可告人的邪恶目的被迫将大部分产品撤离中国大陆市场的时候,百度就趁机大力扩张,并抢占google留下来的空白。google地图现在还在为了地图牌照的事情在各个政府部门之间递交申请和等待批复、盖章,于是百度也就义不容辞的冲了进来试图填补这个空缺。

高德的基础是数据

高德是从做数据起家的,现在其基础业务依然是地图数据的测绘。google到现在为止在中国大陆地区使用的还是高德的数据,苹果的IOS6虽然抛弃了google的地图服务,但在中国大陆地区依然使用的是高德的数据和底层服务。

前几天参加的高德地图api大赛上,高德的老大讲话中有一段非常奇怪。他说,苹果需要一家公司来提供中国大陆地区的地图服务,需要一家公司来提供实时的地理位置信息服务,还需要这家公司能够按照苹果的用户需求和产品设计,提供一些全新的服务。当大家都期待着他骄傲的说出高德就是这家公司的时候,全场听众却发现,这位老大已经骄傲的结束了这段内容。既没有说苹果使用了高德的服务,也没有说高德就是这家公司。在TUP俱乐部的这期活动上,也有人在提问的时候提到了苹果选择了高德的数据和底层服务,王洋同样是那幅满脸骄傲自豪的神情,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估计是受到了一些保密条款之类东西的限制吧,他们被问到相关问题的时候都会是这样一个态度的。

高德具有几千人的测绘和地图修订团队,目前能够保证对国内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和道路,以及绝大部分的乡镇地图数据进行每年四次的全面更新和维护。

在汶川地震的时候,高德第一个派人到现场去,对地震破坏之后的道路进行了测绘,并及时更新到了系统中去,以便让那些进入震区的导航系统及时得到最新的地图数据。

和各大城市的出租公司合作,在每一辆出租车上安装GPS系统,并从这套系统中自动得到路况信息;派人进入公园,进行公园内的信息点和道路的采集;派人进入mall和各类商业地产,对这些原来在地图上只是一个小方块的建筑内部信息进行采集,高德还在不断的完善着他们的数据,还在不断的发掘新手段采集更多的,对用户更有价值的数据。

数据是高德的根本,也是主要现金来源。以后这也将一直是高德的最核心业务。

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带来新的盈利模式

高德在得到了向google和苹果这样的IT厂商和各大汽车厂商销售数据和基础导航服务的稳定现金流支撑之后,开始将触手逐渐的伸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领域。

在进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之后,很多合作伙伴不再是单方面的从高德得到数据,而是反过来可以向高德提供一些POI(兴趣点)信息。高德正在通过语义分析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甄选和过滤,并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发现新的,对用户有价值的服务模式。

以前参加一次NTalks会议的时候,一位投资人说过,曾经亲自去询问过4sq公司的人,他们为什么要做check in?4sq的人回答,check in的唯一目的就是不断的校正POI信息点。参见另外一篇博文:《LBS应用中的签到到底有什么用

移动互联网应用由于可以随着用户走遍四方,所以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通过众包方式采集地理信息的方法。

王洋指出,这种使用UGC(用户生成内容)方法生成的数据,是非常不精确的,他们发现经常有不同用户为同一POI做出的标注距离相差超过1.5公里以上。这一部分的内容,他们必须要靠人工的方式才能进行处理。手机在室内是无法使用GPS信号(误差十几米)进行定位的,在没有wifi基站(误差几十米)进行辅助定位的情况下,就只能使用移动基站来进行定位(误差一公里)。如果是两个服务商的手机使用移动基站进行定位,比如一个联通用户和一个电信的用户都使用手机基站进行定位,那么即使他们面对面最在一张饭桌的两边,也有可能连接到了两个公司相聚1.5公里以上的两个不同的基站上。于是他们为同一个POI所作出的标注就会相差很大。

地图就是浏览器,基于位置的信息就是内容

对于两家大厂商来说,他们进入地图领域的原因就在于,地图会成为输入法、浏览器、下载器、搜索引擎、播放器、手机、手机ROM、手机桌面之外的一个新的入口。很多很多的应用,很多很多的服务,都可以通过这个入口被推向用户。

所有有能力的厂商,都会去尝试占领这个入口,至少也要让其他公司占领相同入口的成本有所上升。现在,搜狗在做地图、百度在做地图、微软在做地图、腾讯在做地图、苹果也要在他们的IOS应用中加上自己的地图。在国内,那些有钱和有牌照的公司,都希望能够抢占这个全新的入口。

百度的地图API

就像金山在wps中采用了和微软office完全一模一样的API接口一样,百度的地图API,高德的地图API和一些其他国内公司提供的地图API,都和google的地图API接口基本保持一致,那些以前使用google地图服务的应用开发商,基本上不需要修改代码就可以直接进行移植。

目前百度和高德的API,至少是Javascript部分的API是免费的,而且限制极少。

免费地图模式

大家都处在打江山的阶段,所有的地图服务商现在都在拼,拼其他人先坚持不下去,先退出。活到最后的那一个或几个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百度是依靠其巨大的流量变现能力,利用其广告和竞价排名的收入来支撑这场战争。而高德则是做为上游数据提供商,依靠销售数据的利润来支撑其进入这个血腥的战场,并期望能够留存到最后,成为最终的胜利者,至少也是最终胜利者之一。

总结

DSC_0731

活动结束,大家拍合影。从左到右,csdn的付江、我、高德的王洋、百度的严峻、盛大创新院的曾贤儒。

地图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入口,一个被很多大鳄盯着的入口。就像所有大公司都要做自己的输入法、浏览器、手机一样,每一家有能力,或自认为有能力涉足这个领域的公司,都会冲进来狠狠的在这块蛋糕上面咬一口,哪怕蛋糕完全是用黄莲做的。

虽然第一批的国内LBS应用大多都没有生存下来,即使是苟延残喘的那部分,也都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和稳定的现金收入,但是所有人都相信LBS应该是一个方向,总有一天这个市场会蓬勃的发展起来。就像微博那样,死掉一批之后,第二批里面就会有人浴火重生。

我还会继续参加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尽量为每一次参与的活动写一篇博客,但是手比较慢,所以通常会在一周之后才能把博客贴出来,继续坚持吧。

预告

后续在北京创新院的御膳房会议室还会举办Android ROM的PK,由盛大的乐众ROM、小米ROM和点心ROM同台PK。还计划搞一期NoSQL数据库的PK,主要分享Cassandra和MongoDB。时间确认下来会向大家发通知的。

TUP底层地图服务与LBS应用开发技术分享

会议地址:http://v.to/5Ajc00

 
活动介绍
       LBS是当前最流行的“SoLoMo”中的重要一环,如果要开发一个基于位置的服务或应用,那么这个服务或应用通常需要基于一种底层的地图服务。在本次活动中将向您介绍目前正在为我们提供这种底层服务的企业和产品,他们到底是如何运作的、他们所提供的API到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让大家了解到这些底层服务,以及如何使用它们。
日程安排
 
19:00-19:30  会议签到
19:30-19:35  主持人开场,介绍嘉宾及会议背景
范路
——盛大创新院高级研究员
19:35-20:05  主题演讲一:空间分析与数据挖掘
王洋
——高德技术开发中心总经理
20:05-20:35 主题演讲二:百度地图API的架构与实践
严俊
——百度地图API前端负责人
20:35-21:30 开放式交流环节
议题介绍
主题演讲一:空间分析与数据挖掘
       本演讲将包括以下内容:1.高德介绍;2.高德的核心技术——空间分析;3.高德地图中的数据挖掘
主题演讲二:百度地图API的架构与实践
       本演讲将包括以下内容:1.百度地图的介绍;2.百度地图API的介绍;3.百度地图API的架构分析;4.百度地图API的实践
演讲嘉宾介绍
 
王洋:
高德技术开发中心总经理
 
严俊:
百度地图API前端负责人
 
会场交通路线:
 
地铁:13号线“五道口”站,向东步行100米,十字路口向北,步行800米即到(路西)
公交:清华东路西口站(355路、628路、333路、355路、438路、466路、运通110路)
双清路南口站(466路)
北京林业大学站(355路、438号、628路、运通110路)
五道口站(307路、331路、375路、562路、630路、656路、690路、731路、848路)

 

LBS应用中的签到到底有什么用

今天下午去参加NTalks的活动,一群人坐在一起聊一个务虚的话题,那就是明年创业到底应该做什么方向。具体的内容,大家去关注NTalks吧,这里就不阐述了。

记得在最后,有一位先生站起来,问了嘉宾一个问题。在LBS中,签到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现在,一说到LBS,好像就必然有签到的功能。而签到好像也成为了LBS应用的一个标志性功能。但是,签到到底能够为LBS带来些什么,好像谁也说不大清楚。

那位VC嘉宾,作答。他说,他也曾经为此困惑过,于是就跑到foursquire去询问。却被告知,签到对于foursquire的作用很简单,就是快速的矫正POI。签到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持续的低成本保持POI信息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那位提问的先生还在不断的表述,签到是多么的有趣,大家如何比赛,如何在twitter上建立四方党,然后互相比较签到的次数,互相炫耀通过签到所得到的荣耀等等。

由此可见,签到并不应该成为LBS的标志性,甚至核心性的功能。但是通过增加游戏性,甚至直接通过一种签到游戏,来低成本的,依靠众包的方式建立其POI信息库,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对于LBS应用来说,不断的更新和矫正POI信息库,无疑是最重要的。国内的项目,当然可以用签到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但也可以想出一些其他的,更有趣的方式,来实现这个目的。重要的在于游戏性,而不是签到本身。通过在更新和矫正POI信息库的这个众包过程中加强游戏性,来调动用户的积极性,使得他们愿意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不厌其烦的,一次又一次的提交POI信息数据,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国内的LBS应用,多是采用爬取或购买的方式,来实现初始POI信息库的构建。然后问题就出现了,用户矫正的信息,是否应该快速的替换和矫正那些购买到的信息呢?换种中国人比较容易接收的说法,是不是要用免费得来的信息,去替换那些花钱买来的信息呢?由于数据分析和过滤的能力不强,所以在取舍的时候,大家都很纠结。到底是相信用户的数据,还是相信买回来的数据?

记得以前使用切客的时候,由于POI推荐算法极烂,基本上当前所在的位置,很难出现在第一屏的推荐列表里面,于是大家就都喜欢开荒,最终的结果就是,对于一个poi,会有很多很多的地名指向它。

总之:去重、搜索、过滤和推荐,应该是维护POI信息库的最基础算法了。如果这些算法最终无法达到比较好的用户体验,那么设计再有趣的游戏,意义也不是很大。当能够满足基本需求的时候,就需要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性极强的方式,来调动用户的积极性,维护和更新POI信息库。

对于国内的LBS应用来说,首先应该注重服务本身,也就是Service。在服务的体验能够让用户满意的情况下,再想办法设计一些小游戏,让用户帮忙提交POI信息。从重要程度上来分析,第一重要的是服务本身,然后是服务的体验,再然后,才是如何增加用户使用过程中的游戏性,使得用户能够主动的参与到POI搜集和维护的行列中来。签到,仅仅是这其中的一种形式而已。

帮助人们实现梦想的系统

前文已经写了很多内容,那里面其实已经将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方式都讲过一些了,但是这里还是想再将这两个部分分拆开来,分别讲述一下。

本文主要是想要讲解帮助人们实现梦想的系统,可能会拥有哪些模块,哪些参与者,以及这些模块和参与者之间是如何在系统中进行互动的。

本文包含的内容,应该会比use case稍微丰富一些吧。

以后应该还会找时间再写一写这个系统的开发、发布和运营的步骤,也就是说如何一步一步的开发并推广这个系统。

1 系统结构

1.1 梦想故事展示

这应该是一个用于展示梦想和成功故事的portal类网站,依靠SEO,吸引那些有梦想或对相关主题感兴趣的人们,进入系统。

1.2 计划的录入

用户可以自己编制并录入一个计划,也可以是一些专门提供计划协助的个人或机构,提供相关的计划。

同一个项目,可以有很多并列的计划被录入进来,比如学习英语,会根据目的、时间、地域等条件进行细分。每一个细分,也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协助者,提供不同的计划。

用户可以将自己执行成功的计划,也分享出来,供其他人尝试。

1.3 测评系统

系统提供用户测评的功能,并能够帮助用户了解其自身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或技巧掌握的程度。系统可以允许那些提供计划辅助的个人或机构,根据格式要求,录入新的测评项目和题目。测评的结果,可以是系统自动评定,也可以由特定的测评人给出主观评定。

测评系统仅仅是提供一个测评的规则体系平台。

1.4 计划的搜索和推荐

当用户有了某方面的梦想或对某些梦想感兴趣之后,系统会根据梦想的描述,给出实现该梦想的计划列表,并在列表中对提供计划辅助的个人或机构进行筛选、排序和推荐。

1.5 计划任务系统

根据用户的生活、工作情况,根据附近计划协助个人或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排期,根据用户所选择的计划,进行细节调整。并确定最终要执行的计划。

监督用户执行计划,询问用户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反馈,并根据反馈,必要的时候,在计划协助个人或机构的协助下,调整后续计划。

1.6 Social分享

根据用户的设定,将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分享到social network中去。

2 相关的人和角色

2.1 提供计划的人

提供计划的人,也就是上面所说到的计划的协助个人或机构,比如培训机构、健身教练等。他们将是这个系统的受益人。

2.1.1 提供计划

提供计划的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提供计划。一个驾校可以培养驾驶员,那么他们就需要录入一些培训计划。比如多长时间,多少钱,在什么地方培训,培训的相关条件,自己的资质,历年的通过率等等信息,以便用户进行挑选。

2.1.2 辅助用户执行计划

在线上或线下协助用户完成计划。比如培训或训练等等。

2.1.3 对用户在执行计划中的成就进行评定

录入评测系统中的评测项目和评测题目,评测方法。让用户可以自主或在协助下进行评测,衡量自己在某一个领域的知识、技能或体能等其他可以进行评测的项目的水准。

某些评测也可以在线下进行,然后将成绩记录到系统中也是可以的。比如驾校的交规是可以进行线上模拟的,而真正的交规考试、桩考和路考则必须是在系统外进行的,然后登记成绩。

2.1.4 提供成功故事

提供一些成功故事,以便在用户选择的时候提高被选中的机会。

2.2 浏览和讨论梦想故事的人

总有一些好事者,是会跑来看热闹的,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东西。他们不会很深入的参与到系统中去,但他们也是有可能转换成用户或计划提供者的,虽然转换率可能会低得惊人。系统的一些PV、IP、广告栏位价格等,可能也需要靠这些人来冲击。

2.2.1 通过SEO或Social Network进入

这些人通常是通过搜索或社交网络上相关的信息,进入系统的。所以系统的SEO和Social Network分享做得好不好,就是能够吸引到多少路人甲的根本了。

2.2.2 浏览梦想故事

这些人可能会浏览梦想故事,评论梦想故事,并根据系统的格式要求记录自己的梦想故事,然后再分享出去。

当某些梦想故事非常吸引人的时候,这些路人甲也可能订阅这些故事,时刻跟踪故事的最新进展,比如美国的地狱厨房和减肥达人等真人秀节目,其实就是这种可以被订阅的故事。

2.2.3 用户转化

如果这些人受到梦想、成功故事的感召,也想要实现一个什么计划。这个时候,就需要录入详细的身份信息,完成注册的过程,成为一个用户。

当路人甲也希望能够录入一个计划,并协助其他人来经过这个计划实现某种梦想的时候,这些人就会转化为一个计划录入者。

2.3 用户

大多数系统总是喜欢将那些支撑整个系统运行、支付费用的家伙,叫做用户。系统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些用户服务的,再决定功能的取舍时,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这个功能是不是用户的根本需求,或这个需求是否会影响到用户的最终体验。

这是一个帮助其他人实现梦想的系统,那么用户自然就是那些有梦想,并愿意在系统的协助下实现梦想的人们了。

2.3.1 搜索相关的计划

用户会提出一些梦想,也就是搜索一些计划。系统会根据用户的梦想,向他们推荐一些可供选择的计划。

2.3.2 选择并调整计划

选择了计划之后,下一件事情就是需要根据用户和计划协助个人或机构的安排,进行计划细节的调整了。比如用户某一个阶段比较忙,或者身体状态不是很好,那么就需要进行调整。并不是所有的计划都需要其他人的协助,可能大部分计划都是用户自己就可以自主完成的。但是那些需要其他人协助的计划中,计划协助个人或者机构作为任务系统中的一种资源,肯定不可能是无限的。比如羽毛球教练、场地就需要进行事先的预定。驾校里面的师傅和教练车肯定也是有承载限制的。

系统在这个时候就要协助用户调整计划。并最终确定下来计划的各个细节。比如:学习驾驶需要非连续的40天时间,系统会帮助用户和驾校协调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哪40天时间里,来完成这个训练。

2.3.3 执行计划

这部分应该和传统的任务系统基本是一致的,提醒用户按照计划进行执行。询问用户或计划辅助个人或机构,用户执行计划的情况。

和普通任务系统不同的地方在于,普通任务系统如果发现任务的执行情况和计划不符,则会自动对计划进行调整,任务系统的管理者会在他认为必要的时候,主动的去修改后续计划。而这个系统里面没有管理者,所以系统就会根据计划执行的情况,询问用户和计划辅助个人或机构,是否需要调整后续计划。用户和计划辅助个人或机构会在协商之后,对计划后面的部分进行得到双方确认的调整。

2.3.4 参加测评

用户有了梦想,在选择计划,选择计划的不同阶段(比如围棋初级、中级、高级班),选择不同的服务商的过程中,计划执行的过程中,或计划结束的时候,都需要对自己的水准进行评测。以便准确的掌握自己在梦想之路上的具体位置。

2.3.5 向协助者支付费用

这个系统的现金流应该有两个源头:

第一个是辅助性质的,也就是广告收入。帮助那些提供培训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宣传他们的计划。广告和搜索推荐算法是绝对隔离的,不会出现广告影响推荐结果的情况。因为那并不符合用户的需求,会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二个,也是支撑这个系统运转的根本将是用户向提供培训服务的机构或个人支付的费用。系统将从这个费用中进行非常低比例的抽成。

为了避免线下交易,必须是完成线上交易的用户才能对培训机构进行点评,而这个点评的结果将计入推荐算法,影响推荐算法上面的排名。

这个系统中的计划,大部分应该是免费的,是不需要用户支付费用的,也没有专人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提供很多的线上或线下的辅助。那些培训机构也可以提供以培训视频和自主测评为基础的免费培训计划。也可以在培训过程中提供一些纸质书籍或材料,通过培训课程在线上销售这些培训资料。

对于那些需要辅助人员参与的,需要付费的培训课程,也可以提供一些免费的试用体验课程。体验课程可以是视频教学,也可以是定期的线下示范课。

计划的辅助个人或机构,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培训或教育。并通过测评的结果,来评定培训的成果。

计划的付费可以分为几个类型:

  • 完全免费的线上学习,可以使用一些智能程序来进行线上辅助,也可以辅以很少量的线上专人辅助。
  • 少量付费,有专门线下资料的培训,辅以大量的线上资源和线上专人通过IM或VoiP、视频通话等方式提供的辅助。
  • 适中付费的线上专人课程。
  • 较高付费的线下课程和活动。

几种方式可以结合进行,比如先进行完全免费的试用和体验,然后根据用户的要求对几种课程进行调配。

2.3.6 将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成就分享到Social Network

用户可以设定,将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分享到那些Social Network上面去。系统会在用户完成某一阶段的计划之后,或参加了某些测评之后,提示用户进行分享。

2.3.7 横向的比较,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游戏性

学车的时候,是有师兄弟的。在学习过程中,在Social关系谱中,在同一个计划的同学中、在同类计划、同地域的学习者中,就可以进行比较。比如某某人时在学开车过程中,某某地区、某某驾校,或亲朋好友之中,是学习倒库速度最快的一个家伙。可以将不同时间段学习同一个课程的人放在一起比较,也可以将不同地区的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总之是希望增加用户在执行计划,实现梦想过程中的成就感和游戏性。从而促进用户更好的实现梦想。

系统可以组织类似于地狱厨房或减肥达人那样的淘汰赛事,从而实现更加彻底的游戏性。

2.3.8 完成计划,并将过程自动汇总到梦想故事中

在计划完成之后,系统会自动的将用户实现梦想的过程汇集成梦想故事。并在用户允许的情况下,发送给用户指定的人群。系统可以将故事按照不同的详细程度公布在梦想故事的模块中,比如完整的故事,或去掉名字的完整故事,或仅仅是成为某个培训机构的一个统计数字。

2.3.9 用户和协助其完成计划的个人或机构,进行相互点评

要实现系统的平衡,那么就需要有一套点评系统。用户和培训服务机构之间的双向点评。这些数据将协助双方进一步的进行选择。用户会选择那些优质培训机构,而培训机构也会去优先选择那些优质的,诚信的客户。

3 任务系统中计划的描述方式

3.1 计划就是一个个的状态机

计划将是一种穿插着自我学习、辅助学习和各种测评的状态机。

计划可以是封闭或开放的。所谓封闭计划,就是那种有终点,执行完成之后,进行考核的计划。开放式计划则是没有终点的,可以一直坚持下去,也可以由用户自主的选择放弃执行。

计划可以分层次,可以设定基础计划和后续推荐计划。比如,如果想要学习Android开发,则必须要熟悉Java语言编程。学习过了Android开发之后,还可以推荐一些更进一步的学习计划。

3.2 计划的标定方式

计划可以进行描述和标签标定,这些标签有些是可以量化的,有些则不是。比如下一期还可以接受多少学员,就是一个量化标签,通过率也是量化指标。讲解清晰,资深专家等等就是非量化标签。对于那些非量化的标签,可以通过自评和用户的点评,通过加一减一的方式,来实现量化。然后根据所有量化的指标,在用户搜索计划的时候进行推荐和排序。

4 成功故事的形成

4.1 将用户执行计划过程中的故事,穿插成一个完整的脚本

系统会在用户执行计划的每一个环节,都去鼓励用户保存一些他们的感受。如果他们将这些感受分享到了Social Network上,那么还会自动的收集这些信息在Social Network上所得到的反馈。

系统会自动记录用户计划执行过程中,得到的各种成就。

成功故事就是根据用户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保存下来的感受,分享出去得到的反馈,以及执行计划过程中该所得到的各种成就,自动生成的。在生成的过程中,用户可以自己进行加工和调整。成功公式是以脚本的形式来存放的。即使是一篇完整的成功故事也是可以根据脚本重新拆解成一个个节点和片段的,进行重新的组合和排列。

成功故事是可以续的,当一个人学习了初级厨师、高级厨师、中式面点、西式面点之后,他的成功故事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不应该是一个个分离的故事。当这个人取得了有某个已经实现了的梦想相关的成就时,也可以将这个成就补充到那个成功故事之中去。比如某人学会了飞行驾驶,然后驾驶单人小飞机穿越了什么什么地方,并拍摄了什么什么照片或影片。这些就可以记录到那个学习飞行的梦想故事后面。

4.2 计划提供者可以提供一些符合格式要求的成功故事

那些提供计划的人或机构,也可以提供一些没有经过系统,而是完全在线下培训过程中发生的成功故事。

4.3 对故事中的环节提出异议,并进行讨论

如果某些人对梦想故事中的某些节点存在异议,可以对其提出异议,大家可以针对某一个节点,进行讨论。

4.4 允许浏览者提交其他成功故事

即使不是用户,也可以提交一些他们自己的成功故事。并不一定非要进行注册。

5 总结

好像又停更很长时间了。最近在忙盛大云计算大赛的事情,我负责去点评所有的作品。里面有不少作品都提到了学习和帮助别人实现梦想。看来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在关注的热点啊。

不能保证下一篇什么时候出来,只能说我也是希望尽快的。本文讲了系统的一些基础架构,下一篇希望能够讲一讲这个系统的实现过程。当然也可能下面会写一些其他的东西,然后再继续写这个系统的下一篇博客。

帮助人们规划人生、实现梦想的系统

这个标题看起来好像太大了,也太痴人说梦了。其实这里要讲述得是一种基于任务管理系统的扩展方式。前面已经有很多文章讨论过任务管理系统了,这应该算是一个延续吧。
这里要讨论得并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任务管理系统,可以说是一种帮助人们实现其人生梦想得系统。人们并不一定希望受到计算机或软件系统太多得约束,但他们确实有很多想要实现的人生梦想。

记得小时候总是被教育说:君子立长志,小人常立志。也就是说那些道德高尚的人,会树立远大得目标和理想,然后坚持不懈的一直执行下去;而那些反面典型,则会经常树立各种人生目标,然后再不断的放弃。
就像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在被教育着:“君子立长志,小人常立志。”一样,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君子,他们身边的父母亲朋,也都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一个君子。这就是这个人,以及他得整个社交关系群体对他得期盼。

当然,按照古人的想法,成为一个君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其中是包含很多方面的修养的,仅仅是立长志肯定是不够的。经过古人的总结,并不断将这些总结记录在圣贤书里面,代代传承,如何成为一个君子,是有很明确规范的,有一整套的培养体系和计划。
这里要讨论的肯定不会是如何成为一个君子,那是国学大师们的事情。这里要讨论的是,如何能够帮助人们实现他们的梦想,能够让他们成为自己和身边所在意的那些人们所共同期望的那个人。

让我们看看当一个人要立志成为一个君子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吧。首先,这个决定通常并不是这个人自己独立做出的,而是在身边人们的建议和影响下做出的。
那么这个帮人实现人生梦想的系统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向使用者推荐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被身边的人所认可、推崇的人生梦想。
这个过程可以进行协同过滤,也就是说先对用户进行分类,然后将这一类用户所喜欢的梦想推荐给他。也可以做一些问答,询问一下身边的人们,那些用户真正在意的人们,他们对自己的期盼到底是什么。然后再根据用户的当前生理和心里状态,以及经济、时间、地点方面的情况,将这些人生梦想进行排序,推荐给用户,供用户选择。

古人如果要立志成为一个君子,则会告知身边的父母、亲友和师长,以便大家能够激励和监督他,并在他修行成君子的过程中不断的从这些人身上得到建议和意见。
帮助人们实现其梦想的系统,也应该有类似的功能,也就是说当用户树立了一个人生梦想的时候,可以选择性的告诉一些人,向他们宣告自己的人生梦想,并让他们激励和监督自己,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给予自己意见和建议。

如何成为一个君子,是有系统的培训体系的。
那么一个人的人生梦想,通常也是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实现步骤的,甚至会有很多商家在其中提供成系列化的服务。比如学习外语或练习瑜伽之类的修行类服务。那么如果系统想要帮助用户实现其人生的梦想,就应该能够提供几种可供选择的,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的方案。
这些方案可以是由专家提供,由专业的编辑进行编制;也可以是由已经实现了类似梦想用户的成功经验总结而成;或是共同期望实现类似梦想的用户之间探讨得到。
由于用户已经将自己的梦想告诉了一些人,那么这个方案和计划的制定和调整,这些人应该也是可以参与意见和建议的。
总之,在用户提出并确认自己的梦想之后,系统应该给出一个实现梦想的计划,计划可以是已经存在的,也可以是由用户和那些支持他实现梦想的人共同制定的,可能更加常见得情况是在现有的计划基础上进行调整。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是可以进行调整和修订的。

梦想已经有了,计划也已经有了,那么下一件事情就是执行了。
执行计划,就是任务系统来完成的事情了。但是和普通的任务系统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个任务系统会自动的根据计划和用户当前的状态,帮助用户安排具体某项任务的执行时间,并在提醒之后,主动的询问用户任务的执行状态。
比如用户计划要进行体育锻炼,根据用户的身体状况,系统给出了相应的锻炼计划,然后再根据用户的时间安排和用户所在地区的天气预报,建议用户在某日早晨进行慢跑锻炼。然后,系统会主动询问用户是否完成了慢跑锻炼,慢跑的效果如何,比如时间、距离、速度,以及心跳等。
当然,如果用户在慢跑的过程中携带了手机或其他可以记录其运动状态的设备,系统也可以自动的记录这些信息,而不是去直接询问用户。

计划已经开始被执行了。
在执行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变化。比如,原来计划要去慢跑的时候段,由于用户希望多睡一会儿而被耽搁了。或者由于运动量过度,而出现了四肢酸痛等身体不适的感觉。那么,系统就应该根据最新得到的反馈,自动的、或在用户的建议和协助之下,对计划进行调整。
这种调整在涉及到多人的计划时尤为重要,比如打羽毛球需要至少两人,参与这项计划的除了人之外,还需要预订场地,即使某些人由于临时有事而无法参加,场地的时间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也是很难进行调整的,那么在这种计划需要发生变更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就应该是找到其他的人来替补,而不是调整羽毛球场地的时间。如果实在是找不到人来替补,那么也只能取消羽毛球场地的预约,并尝试重新预约大家都方便的时间。

在计划中的任务被执行了之后,计划的状态就要逐步的进行调整。
比如一个学习外语的计划,当用户参加并通过了一些考试或测评,通过了一些计划中的重要节点之后,系统就会根据考试和测评的结果,决定用户是进入下一个阶段还是将当前的阶段再重复一次,或者是进行一个补充的增强阶段,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当用户完成了某些任务,或达到了某些程度之后,系统会将用户提交的一些测评的成绩和计划执行的状态分享到用户指定的社交平台。
前面说了,用户有了一个梦想,然后告诉了一些人,请他们对自己进行激励和监督。现在就是向这些人告知自己成就的时候了。
应该还有一些和用户选择类似梦想的人,那么这就有了一个排序的可能,对于用户来说成为吃过最多地方美食的达人和成为周围减体重最快的人,成为朋友中唱歌长得最好的人,甚至仅仅是唱某一首歌唱得最好的人,成为在朋友中最先看完某一本书的人,成为看完一本书所需时间最短的人,这些都会成为一件相当有趣的事情。这些成就可以让用户拿来炫耀,并激励用户或和他选择同样梦想的人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更加坚定的前进下去。

最后,我们的用户真的实现了他的某个梦想。
这个时候,除了评定和分享他的成就之外,这个系统应该能够帮助用户将其实现梦想的每一个步骤都记录下来。为了成为户外运动达人,这个用户于某个时间和地点做了什么事情,他购买了什么装备,参加了什么活动,完成这些任务的时候他留下了什么记录,拍摄了什么照片或视频。向哪些朋友进行了分享,那些朋友又给予了什么样的回复和评价,给予了什么样的意见与建议,计划根据这些意见与建议进行了什么样的调整。以什么样的成就完成了计划中的一个个节点,并最终实现了人生的梦想。
系统应该可以将这些记录下来的信息,作为用户人生的一部分,永远的存储在用户的梦想空间之中,供用户回味和分享,在用户允许的情况下,供其他用户检索和借鉴。
系统会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之后,对用户执行计划,实现梦想的过程进行评价。并根据这些信息,在需要为该用户设定新计划或为其他相似用户设定同类梦想的计划时,进行相应得调整。

这就是我所设想的能够帮助用户规划人生、实现其人生梦想的系统。这篇博客从需求的角度,对这个系统进行了描述。后面应该还会有一篇从系统实现的方向再描述一次。

前面因为身体的原因,以及看小说的原因博客更新的比较不稳定,以后希望能够慢慢补上。

LBS狂想

希望这是最近一段时期里面的最后一篇LBS相关的博客。在一个多月之前,突发奇想,想要写一篇博客来阐述一下自己对LBS这种新兴事物的看法。想要写一写自己心目中的LBS应该是什么样的。结果列出来提纲之后,越写越多,于是就只能将当时的那篇文章截断,决定下一周将剩余的部分写完,结果又失败了。最终的结果就是,这是第四篇了,终于写到了最开始我想写的那些我自己心目中,LBS应该做成什么样子的问题。这批博客的第三篇,有些人很喜欢,认为说出了他们自己所想的一些东西。但这最后一篇(我希望是最后一篇),不一定还会受人喜爱,因为这是我所想的东西。写博客的目的是记录自己的思想,有人喜欢固然是好事,没人喜欢,也是会写下去的。

跑题了,还是说LBS吧。这批博客的第一篇,我写了什么是LBS,以及我所看到的LBS现状;第二篇,写了当前LBS领域所应用到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尚不完善的地方和希望的解决方法;第三篇,写的是LBS中的数据流动方式,以及如何通过数据的流转最终形成服务。现在,最后一篇,我希望能够写一写我心目中的LBS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所以题目是LBS狂想,完全是YY,是痴人说梦。特此提醒那些抱着严谨态度来看我博客的人,不喜勿入。

自动签到和自动信息收集

我所设想的LBS系统,在信息的采集和聚集过程中,是以自动信息收集为基础的。

LBS里面的L其实代表着两层意思,那就是用户的位置和用户周围那些能够提供服务的信息点的位置。这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大部分现有的LBS都会涉及信息点的位置,比如早期的大众点评,现在大众点评正在转型,准备将用户的位置也加进来。用户的位置,又分为三种,第一:自己的位置、第二:周围陌生人的位置、第三:朋友的位置。维络城提供的就是以信息点位置为主,用户自己位置为辅的一种服务模式,用户自己的位置,是由维络城的那个打印优惠卷的机器决定的,一个人站在那台机器前面,他通常只能选择机器附近的信息点,他不会知道周围还有什么其他的陌生人和他做同样的选择以及选择之后的感受,也不能知道自己的朋友在什么地方选择什么服务。上海有些维络城的机器上,打印出来的优惠卷只能到日本去使用,这个可能只是一种特殊的广告投放方式,这样做具体有什么意义,我还没想太明白。FourSquare模式,以及那些仿FourSquare模式的LBS系统,希望能够提供全部的四种地理位置信息,但是他们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来收集这些信息,也没有找到如何利用这些信息的方法。

我一直希望的是以自动签到为主,手动签到为辅模式,用户带着手机在城市里面移动,基站会自动的记录下用户的移动位置和轨迹。完全可以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按照用户的设定,分级之后,发送给不同等级的好友或粉丝,甚至是直接发布到其他的微博平台上。

切客系统中的市长或地主

现在很多LBS系统,为了能够吸引到更多的用户,在LBS中加入了游戏性。也就引入了市长或地主的概念。使得一些用户在多次签到之后,成为了一个地区的主人,但是由于缺乏这个地区真正主人的参与,所以这些自封的主人,根本就得不到任何的主人待遇。

我在以前的《社区畅想》,以及《社区化网络时代的创新》中,都曾经阐述过,社区就是真实社会在网络上的投影,那么LBS中的地主,也就应该是这个地区的真正主人。比如一个饭馆的地主,就应该是饭馆的老板,那些签到次数很多的客人,不应该喧宾夺主,而应该向真实社会中去一家餐馆光顾次数很多的那些顾客一样,成为饭馆的VIP会员。

如果将LBS的规则设置为:没有店主的确认,就成不了VIP会员。这样的话,店主和那些光临的顾客就会很好的互动起来。如果一个经常使用LBS系统的顾客希望能够成为某个饭店的VIP会员,那么他就要去向店主申请,如果店主还没有注册过这款LBS服务,他就会邀请店主登陆,注册成店的主人,然后这个邀请店主的顾客,就可以在店主确认之后,成为VIP。店主也会邀请经常来的顾客,使用LBS系统,因为这个游戏体系里面,经常来的人可以有更多的优惠,线上和线下的优惠。这样的话,店主和那些常来吃饭的顾客就都有得到了好处,并可以通过他们的互动使得店里面的生意更好,经常来店里吃东西的顾客,得到更好的体验。他们互相邀请,LBS系统中的用户也可以稳步的上升。那个店主可以通过LBS系统及时的发布和更新各种信息,顾客也能搞通过LBS系统来了解这些信息。LBS系统还可以为特定的商家,专门生成一个唯一的二维条码。商家可以将这些二维条码印刷在杯盘碗筷、餐巾纸、桌布或一次性筷子的包装袋上,以便下次有用户要来签到的时候,直接用手机摄像头拍摄一下就好了。

更有趣的是,顾客去餐厅消费的时候,经常会在标准的菜单之外,提出一些额外的要求,如果系统能够自动的记录这些信息,那么顾客光顾几次之后,自然也就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了。有些饭店的老板,能够记住一些经常光顾的顾客的各种习惯,并在下次顾客上门的时候,主动的去照顾这些习惯,这可以极大的增加饭店的服务体验。以前,老北京有一句话,叫做:”一堂、二柜、三灶”,讲的就是这个。一个饭馆中,需要一个堂倌,两个柜台算账的,三个灶上的大师傅。堂倌不是现在通常见到的餐厅服务员,而更像是现在的大堂经理。一个饭馆的灵魂就是堂倌,迎来送往,记住每一个常客的各种习惯、喜好和禁忌;细心观察每一个新客人,判断他们的喜好和习惯,并根据这些判断,来招呼客人,以及有针对性的向客人介绍店里面的新菜色等等。LBS系统应该是可以部分覆盖堂倌儿的功能的。后文中还会详细的分析通过一些场景带入,来分析一下老北京饭馆儿里面堂倌的语言,以及这些语言中所蕴含的老生意经。

享受服务的主体直接支付费用

以前的LBS系统,特别是很多国内的LBS系统,就是因为缺乏了店家的参与,才缺乏活力。那是因为这个LBS系统中的服务流程没有贯通,不论是店家,还是顾客,都没有得到真正有价值的服务。如果能够按照我所说的服务体系,将整个服务流程完成。那么,这个体系中的店家,就应该付费。如果是一个用户来到一个全新的城市中旅游,在得到LBS系统的伴随式服务之后,这个用户也可以是付费的。就像在美国租车的时候,汽车上面的GPS系统是需要付费租用的一个道理。

位置的排序

当用户想要发布一个精确的位置时,可以辅助进行手工的签到。但是现在的签到系统和信息点系统都存在一个问题,如果希望让用户进行手工签到,就必须将这个问题解决掉。这个问题就是,信息点系统,真的把信息所在的位置都当成点来处理了,这是错误的。比如,我有一次在北京的紫竹院公园里面,想做一次签到,并发表一些微博。结果搜索周边的信息点,只有一些饭馆儿,而紫竹院公园只登记了一个正门的位置。为了停车方便,我是从后门进入的,那个正门距离我非常的远,所以不允许我去进行签到。其实对于用户自己来说,他们签到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在一个饭馆儿里面,他们通常是在一个很大的区域内,并希望对这个区域发表一些意见。所以,信息点的位置,其实并不应该是点,而应该是区域。当一个用户要求主动的进行签到的时候,不应该按照远近将所有的信息点都列出来,那样的话,就会出现我上面所写到的情况,我站在公园的后门,列出来的都是后门附近的饭馆儿,却无法在公园的正门签到。很多大的建筑,特别是一些Mall,在LBS系统中,只会标记出停车场入口的位置,以及里面一些具体商铺的位置。那个停车场的位置,估计是从GPS导航系统的地图上复制下来的。

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POI也就是信息点系统,其实应该是信息区域系统,那些服务信息,并不在一个点上,而是在一个区域中。系统应该能够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当时用户所处的具体位置,对这种区域性的信息,进行重新排序。比如当前的位置是在室外(使用精度相对较高的GPS信号定位)的时候,那么就应该将当前用户所处的特定区域作为首选,然后是这个区域内的一些著名或比较容易辨认的位置,比如知名景点,或容易辨认的建筑等。比如我在颐和园,那么我拿出手机签到的时候,我希望排在第一位的是颐和园,然后是昆明湖北岸,佛香阁附近之类的词语,那些饭馆儿什么的,不到一定距离之内,就不要显示了。如果发现用户不在室外,而是在室内或使用移动基站进行定位,那么首先应该列出来的应该是周围的那些大型建筑或人流密集的地铁之类的地方。还可以根据用户以前签到的情况,来进行更进一步的排序,比如一个人在某个Mall的饭店里面吃过饭,而这个Mall又正好处在当前的定位覆盖范围内,那么Mall就应该排在前面,那些他去过的饭馆儿,也可以排在前面,然后是那个Mall里面的其他信息点。我在张江地铁站附近的圆环广场吃饭,每次想要签到的时候,得到的排序都是一样的,我想要签到的那些饭店,总是需要进行搜索,才能找到。我希望去吃饭的时候,如果签到的话,排在前面的应该是张江地铁站附近的圆环广场,然后才是我常去的几家饭店,再后面才是其他那些我不常去的饭店。

签到系统应该是为用户服务的,这个系统不应该是,至少不是主要给商户服务的。那么,如果在签到选择项目的时候,像国内某无良网站上那样玩儿竞价排名,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如果用户希望系统能够推荐一个商户,这个时候可以去搞竞价排名。但是签到,实际上是要告诉周围的陌生人和用户的自己的好友,用户到了一个什么地方,以及在什么时候,在这个地方发表了什么意见。这是两个独立的需求,而且是互相矛盾的,绝不能混为一谈。

信息的组织与汇聚

自从那些搜索引擎公司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后,爬虫技术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很多商铺的信息,原来信息点上的那些信息,其实在前期是完全可以靠爬虫技术来搜集的,唯一和传统搜索引擎搜集信息的过程不同的是,需要将爬虫爬到的地址信息,转换成地图上面的位置信息点。Google就提供类似这种服务,当输入一个门牌号码的时候,Goolge地图会返回一个精确到地理位置信息。这个信息有时候并不准确,但是作为POI信息点的初始信息也很好了。可以先搞一些,然后再让用户自己去增加和校正。一开始没有必要搞得太精细,大城市和人口密集区域详细一些,其他的地方,有人开始使用LBS系统的时候,再逐步添加。

所有这些信息被收集起来之后,就需要发挥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处理优势了。这个时候,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语义分析来进行信息的分类和组织。当然,类似于光合作用书店这种集餐饮、咖啡吧、购物和书店为一体的服务点儿,是很难进行区分的。然后,再根据用户的需要,向用户进行推荐。这样看起来像是在提供一个咨询服务,但实际上还是搜索引擎,只不过在搜索的时候,是按照一个基于位置的系统,对搜索结果重新进行了过滤和排序。

伴随式服务

上面讲解了我所设想的LBS系统的信息收集和聚集方式,下面讲一种我所设想的LBS服务模式。那就是伴随式的服务。

其实这种服务的形式并不新鲜,GPS导航系统使用的就是伴随式的服务。公园里面的电子导游解说系统,使用的也是伴随式的服务模式。

LBS系统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对于那些普通的用户来说,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的咨询和顾问式的服务,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导游服务。那么,如果一个用户走到了一个需要LBS系统来提供咨询服务的地方,通常都是这个用户需要寻找一个附近的服务机构,来解决自己的某些需求,这个时候LBS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确定周围是否有符合用户需要的服务机构,并将这些服务机构根据用户的喜好、远近、以及竞价排名之类的权重排序之后,推荐给用户。在用户确定要去其中的一家消费的时候,协助用户进行订位或排位。很多受欢迎的服务设施,在高峰期都是需要排位的,到那里傻傻的排队是很无聊的。LBS系统完全可以代替用户去排位,排位的过程中,用户可以继续在周围逛街。在快要有空位的时候,LBS系统自动通知用户前往服务机构所在的位置,如果需要的话,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导航服务。可以在用户排位或前往服务机构所在位置的过程中,帮助用户和服务机构进行沟通,将用户的需求记录下来,并转发给服务机构。比如点菜之类的事情,完全可以提前处理掉,进场就开始吃。这些用户的需求,可以记录下来,下一次再有类似的服务需要进行消费的时候,还可以拿出来进行参考。比如:上次您吃过他们这里的鲈鱼了,感觉还不错,今天店里来的鲑鱼非常新鲜,正好还有这家连锁饭店的总店大厨巡查到这里,这位大厨最拿手的就是酸椒鲑鱼,您是不是试试?

将用户的一些允许发送给店家的信息,发送给店家。店家可以在用户到达的时候,直接引领用户去享用他已经定制好的服务。在北京的老饭馆儿里面,堂倌是要喊堂的,顾客进来的时候,会主动上去打招呼,碰到不认识的男士,通常叫”爷”,他们嘴上说的,通常是:”爷,您来啦?今天想来点儿什么啊,爷?爷,您留神脚下,地滑。爷,您吃好了吗?爷,您慢走啊。爷,您常来啊! …… “,当一位熟客上门的时候,他们会主动上去招呼,比如一位做药材生意的张老板上门了,带着几位客户上门吃饭,他们就会上去说:”张老板,您可是老没来了?最近又做了几单大买卖吧?听说最近药材的行情不错啊?您发财也得记着多照顾我们这样的小本儿生意啊?您这几位朋友看着也都是做大生意的,今天几位光临真让我们小店里面蓬荜生辉啊。张老板可是咱们这的常客了,您几位是张老板的朋友,到了小店就是给我们的脸了。一回生二回熟,下次要再来,直接找我,小的给您留雅座。”,北京人,特别是老北京人说话罗嗦,这一大通乌七八糟的,我写着都觉得罗嗦。但是这里面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首先这个堂倌叫出了顾客的名字或称号,叫的时候肯定还点头哈腰的,这就让带客人来吃饭的用户,感觉非常有面子。我有一次和几个同事去一个饭馆吃饭,由于我去的次数比较多,老板认识我。老板和我打了个招呼,吃的东西不多,最后还送了一道点心,那几个同事非常羡慕。我自己肯定也会感觉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如果是带着普通的客户去吃饭,遇到了这种情况,那么我在客人心目中的分量,以及我所阐述观点的可信度都会极大的提升。这个堂倌在打过招呼之后,会点出这位老板是做药材生意的,而且最近生意的行情还不错。再然后,他会去恭维一下一起来的几位生面孔,并承诺这些人下次再来的时候,可以享受更高一档次的服务,这就是在为自己的店拉生意了。这些人,以后是不是还会再来不好说,但是如果其中一位真的再来了,那么他可能就会上去说:”哎呦,这不是王老板吗?,上次您和张老板一起来的,就是我招呼的,您还记着我吗?您看您,贵人多忘事吧?我可是老想着您呢。今个可是实在对不住您了,这不是正赶上饭点儿吗,雅座都坐满了,都是熟客,实在是不好意思让人给您腾位子。要不给您在大堂里面安排个消停点儿的地方,您看行不?前两天还看见张老板过来呢,最近生意还过得去吧?今儿的羊肉不错,您上回来点过的,不巧买完了,没吃着,今天您试试?”,这就是宾至如归了。吃完了,还会上来问问:”您今天吃得还合口味吗?要是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尽管说,我去跟后厨说去,让他们一准儿照着您说的改了。”。

伴随式的LBS系统,就应该将这些功能完成掉,提前将客户的部分信息,发送给服务机构,那么这个服务机构完全可以将上面那些看起来罗里吧嗦,但是,其中蕴含着丰富老生意经的伴随式服务,完成好。让客户的体验、满意度和黏着度都上升。

LBS系统应该在消费完成之后(可以通过位置的变化来判断:比如来到室外,或移动超过一定距离),也可以在用户询问下一项服务需求的时候,主动询问用户,对刚才所享用的服务的感受,可以根据用户的设定,将这些感受发送给店家,开放给来这家店消费的其他陌生人,以及用户的亲朋好友。

在伴随式服务的过程中,店家和用户都是有可能付费的,如果一个用户来到了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度,选择了这种伴随式的服务,并且愿意支付费用的话,那么直接在Call Center里面,给他配一个真人版的在线导游也是可以的。

总结

我在LBS这个领域的想法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特别是我所设想的LBS服务模式,还有很多,这里只是举一种和目前流行的LBS系统比较相近的来说一下。基于位置的微博系统,基于位置的社区系统,基于固定位置(通常位置是变化的,但是家庭和邻里之间的位置是固定的。维络城的优惠卷打印机虽然是固定的,但是使用这些打印机的用户是流动的,这种是不能算的。)的社区系统等等,还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写。这里就不展开了。那些东西,近期也不会再写了,以后什么时候再有更进一步的想法时,再一篇篇的写吧。后面,可以考虑换换口味,连着写了四篇LBS,希望下次能有些新的东西写一写。

LBS中的信息服务

前面已经有两篇LBS的博文了,这是第三篇。希望能够就LBS应用的服务模式再写一些东西。

LBS的核心在于服务

LBS是基于位置的服务。很多想要投身到LBS大潮之中去的人或公司,都在研究,要如何利用好位置这个新加进来的技术。但是从语法上分析,基于位置的服务,其关键核心其实是服务,位置只是一种限定。

当前流行的POI模式的LBS,也就是信息点服务。其核心实际上是一种将线下资源结合地理信息之后,整合上线的过程。把存放有信息的位置点,标记在地图上。当用户走到这附近的时候,根据距离远近,查阅附近的信息。

对于发布信息和接受信息的双方来说,他们所需要的并不是这些信息,而是这些信息背后的服务。对于发布信息的人或机构来说,他们所发布的其实是广告。而对于接收这些信息的人们来说,他们所需要的是一种咨询服务。从广告中提取信息,并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这就是POI提供的服务。通过咨询服务,吸引用户去周围的商家,进行消费,这也是POI提供的服务。国内的POI应用,在服务上还不够完善,只是完成了信息的传递和推送,顾问和吸引消费的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这些服务商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通过餐厅定位、商家排序,以及帮助商家删除有害信息等方式,开始吸收现金了。

现在很热的Check In模式,其本身是很难独立运作起来的。因为,Check in的结果,其实是告诉别人,我”到此一游”。通常做这件事情的人,想要告诉的是两种人,第一是自己的朋友;第二是到达此地的陌生人。当然,如果是自己的朋友能够到达此地的话,那就更好了。

但是喜欢四处去留下痕迹的人,毕竟不是很多,人类并不需要像某些动物那样通过随地小便来标记自己的领地。特别是在一片完全空白的领地里面(任何Check In式的LBS应用,开始的时候都是一片空白),做这种标记实在是没什么意思啊。于是大部分Check in方式的应用都结合了POI系统。也就是说,通过在信息点签到,来得到一些好处。

现在,大多数此类系统,为了能够快速的积累大量的用户和内容,对于签到限制得非常宽松。有些甚至可以允许我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就到全世界任何地方去签到。即使有些限制的,也只是能够拒绝在距离用户当前位置几公里范围之外的地方去签到,毕竟就像上文所说的那样,现在的LBS还存在很多技术缺陷。签到限制太过宽松,就导致了签到的行为无法给POI上面那些提供服务的商家带来什么具体的收入。那么这些商家也自然就不会愿意将已经到手的利润分配给那些不知所云的LBS服务商了。

交友服务,在中国可能很难开展,由于没有经济利益的驱动(有了经济利益驱动,恐怕就更麻烦了),所以这种东西很难发展起来,比Check In系统更难积累用户。

LBS的核心是服务,但是现在能够看到的那些LBS应用,其服务做得都不是那么让人满意。下面就让我们去分析一下,到底用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LBS服务商又应该如何去满足这些需求,为用户提供服务呢?

享用服务的实体

在LBS中需要享受服务的实体,一共有三种。他们分别是商户、人和人们。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实体,以及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服务。

商家

商家最需要的服务,就是将周围的人吸引到自己这里来消费。这些商家都是有着固定的位置,他们希望知道谁从身边经过了,希望知道这些人是不是能够到自己这里来消费,并且希望能够尽量多的人,到他的店里面去消费尽量多的服务。

能够来看我的博客,大多都应该进过电脑市场吧,现在的电脑市场里面到处游走着的都是拉生意的人。他们会拉住身边经过的每一个顾客,询问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如果这个顾客所需要的服务,正好是自己所能够提供的,他们会很热心的把顾客拉到自己的柜台前。商家其实就是希望能够通过LBS服务,得到这样的效果。有些地方,甚至在移动基站插播广告,向每一个进入这个移动基站覆盖范围内的手机用户发送广告短信。

更深一层来说,那些提供服务的商铺,他们总有高峰时段和低谷时段。高峰时段通常是需要排队的,那么这些商铺,肯定希望消费者能够错峰出来消费,或者是尽量压缩在高峰时间消费相同服务所需要的时间。这已经不再是LBS的范畴了,以后可以再在其他文章里面阐述。

最后,商家希望能够了解客户。哪些人经常在周围转悠,这些人都喜欢什么样的服务,他们在消费了一些服务之后,有什么感想。如何能够让这些人更多的到自己这里来消费?对于这方面的需求,目前的LBS服务商做得怎么样,还不得而知。

LBS实际上是为一个很小区域服务的,但是现在的LBS服务商都在努力的像互联网企业那样,为全世界服务,所以针对于每一个区域的服务,肯定就没法那么细致了。而为了搞到更多的在线用户,更多的点击,更多的POI信息,他们也不希望对用户和区域进行过于精细的划分。本来用户就不多,再画上格子,那么分到每个格子里面的人,就越发少了。这是一个矛盾,因为只有将格子缩小,才能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

现在的POI系统里面充斥着各种广告信息,而其最大作用就是使用户能够看到拐角后面的招牌。拐角之前的招牌,用肉眼就可以看到了,POI系统的作用就在于,拐角之后的那些商铺付一些钱,然后系统告诉用户,拐角后面还有更好的。这对于商铺来说,其实是一把双刃剑,系统既能将拐角另一边的用户吸引过来,也有可能会把已经站在店铺门口的用户吸引走。只有一点是肯定的,不论是拐角哪一边的商铺都要向POI系统缴费。这其实是非常不公平的。

个人

有些人是喜欢四处去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去写”到此一游”的。比如我,我喜欢在旅行箱上贴标签。我坐飞机到任何地方,如果需要托运行李的话,机场就会在我的行李箱上贴一个标签。再坐飞机,就再贴一个,逐渐积攒起来,就像很多勋章,标记着我走过的每一座城市。遗憾的是,后来机场的人再往上贴标签的时候,因为害怕搬运工因为看错标签,导致行李装上错误的航班,而将以前的旧标签统统撕掉。实在是太遗憾了。这其实就是一种最原始的Check in系统。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生物,所以他们希望能够得到身边其他人的认可,希望能够在闲暇的时候,和其他什么人去聊一聊。就像我上面所说过的那样,我喜欢向和我一样出入机场的那些旅人,炫耀行李箱上的那些标记着一个个城市的标签。很多人都喜欢炫耀一些什么,只是方式和方法不尽相同。很多人非常八卦,他们希望能够了解身边的人或事物。特别是在无聊的时候,他们希望能够知道身边的人是不是也像他们一样无聊,是不是能够有个什么人和他聊一聊。这就是那种基于地理位置的交友系统应该满足的东西了。

当一个人走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他需要找到好吃的东西,好玩儿的东西。他所需要的其实并不是简单的了解身边的店铺信息。POI系统所提供的大多是一些赤裸裸的广告。来到陌生地点的用户,最需要的实际上应该是伴随式的导游服务,或者是咨询顾问式的服务。

人群

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人们,就是这里所要描述的人群了。这些人并不一定会聚集在一起,但是他们互相之间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对方的信息。即使是聚集在一起的人群,其中很多人也是孤单寂寞的,他们想找些人聊一聊,但又有些顾虑。顾虑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找不到有共同语言的人;第二:害怕被拒绝。那些基于地理位置的SNS,要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进行配对和筛选。从而解决前面的两个顾虑。

有些信息是我们希望了解的,比如我的朋友是不是来到了我所在的城市。我并不需要了解这位朋友具体住在哪家酒店,更不需要了解这位朋友是在旅店的餐厅、客房或厕所里面。我只需要了解到我的朋友到了我的城市,那么就有机会去和他坐一坐、聊一聊。而对于我的朋友来说,他们也可以在要前往某个城市之前,看看有谁在那里,然后提前准备一些礼物什么的。当我和朋友约好,要前去和他会合的时候,LBS系统就应该能够提供更加详细的地理位置信息。

信息的流转

LBS提供服务的过程其实就是信息流转的过程,将合适的信息发送给合适的人。或者让人能够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这两个过程的差异就在于,一个是主动的推送,一个则是自取。在现阶段,这两种方式都是非常普遍的。不同的应用模式,应该结合自己的需要,挑选其中的一种。这里面是不存在优劣之分的,关键在于是否合适。

信息的过滤

信息流转的第一步是信息的过滤。并不是什么信息都可以发送的,也不是任何信息都可以接收的。

首先说发送信息的问题。商家肯定希望能够将尽可能多的信息推送到用户面前,但是又担心用户会感到讨厌。那么,就需要挑选更精要,更有吸引力的信息。这就存在了一个过滤的问题。

人在LBS系统中,如果无时无刻都把自己的精确坐标公布到网上,供全社会监督,这种情况光是想一想就会感到毛骨悚然的。但是,我们又希望能够向其他人,熟人朋友或陌生人去宣告自己的到来。就像我以前做过的那样,在行李箱上贴机场托运标签那样。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间,并不会介意别人了解到他们身处哪一个城市,或到达过哪一些城市。甚至会希望路过好友身边的时候,能够打个招呼。毕竟像古人那样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故事,并不是经常发生的。所以个人的地理位置信息,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景来说,其提供的精度是绝对不一样的。大多数时候,对于大多数地点,以及大多数查询者来说,只是提供一个精确到城市的坐标就够了。但是,有的时候,特别是对于一些朋友来说,就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坐标。

这里有一个不能算是故事的故事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在国外,两个中国人遇到一起,那么他们就是老乡了,因为他们来自同一个国家。但是,同样的问题在国内发生,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只有两个人来自同一个省,才能算是老乡。以此类推,到了一个省里面,只有来自同一个地区的人才是老乡;到了地区,老乡则必须是从同一个县出来的;进了县城,老乡指的是同一个乡的;到了乡里,老乡就是从同一个村里出来的人。

很多人攀老乡的时候,也都是这么做的,首先问:你是哪个省的?如果和自己来自同一个省,再问对方是来自哪一个地市、县、乡、村。当然,如果哪一个层级出现了差异,则会停下来,然后开始计算在这一个级别的行政区划之间的距离和方向。

比如两个人在攀老乡,先确定大家的口音相近,那才能开始攀老乡。通常会先说:我听你说话像是山东(或者是其他的什么省)的吧。并通过这个过程展示一下自己的纯正乡音,然后再问,我是临沂(市)的,你呢?对方可能回答也是临沂的;然后再说:我是苍山(县)的,这个时候对方的回答可能就是,我是沂南(县)的,离你们那里还挺远的呢。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这种沟通实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步深入、逐步精确的。在确定了可以和对方精确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之后,信息可以精确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就可以确认了。上面两个老乡之间可能会探讨他们所在的两个县之间的方向和距离,但是他们绝不会去研究两个人所处的村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不过,这并不妨碍大家探讨一下村里寡妇门前的是是非非。这个时候,如果一个人说,我去过你们县的,那么话题才会继续围绕着他去过的那个位置再细化。

这个攀老乡的故事,就是现在的LBS+SNS的原始模型,遗憾的是能够将这个东西研究明白并应用起来的人并不多。这中间的关键在于信息过滤的颗粒度,如果两个陌生人凑到一起就开始互相说我是哪个村的,那估计天下就没有老乡遇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故事了。

地理位置信息的标记和隐私的保护

前面所说到的信息的过滤方式,就是信息发送或广播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隐私保护的方式。对地理位置信息的精细程度进行分级,是最简单的方法。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当前的位置被标明为:在地球上,应该不算是泄漏个人隐私吧。那么进一步说,标明在哪个国家应该也问题不大,甚至我还希望能够将所有我去过的国家都标记出来。绝大部分时间,我也不介意其他人是不是知道我到底是在上班,还是在家。单位的地址也是公开的。在家的话,别人只需要知道我在家就好了,不需要知道我家的具体位置了,了解一个大概位置就好了。这样的话,有人走到我家附近,他不会直接到我家来敲门,但是可以给我打个电话,约我出去吃东西。这就是一个度的把握了。如果我在单位上班,或者是在一个公共场所里面,那么就可以给出更详细的位置坐标。如果我需要和其他人约好了一起到什么地方汇合,那么肯定就需要直接将最详尽的位置发过去。

对于得不到太多有价值服务的用户来说,强制他们去Check in实在是有些抢人说难了。那么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在隐私信息被很好的保护起来的情况下,进行自动位置标注。现在有一些软件已经实现了这个功能。比如@Trip,可以自动的记录GPS位置,谷歌纵横,也是自动记录位置的,有些即时通讯工具,会在每次登陆的时候,将当前的位置写在标题上。还有很多照片管理网站或服务,也会自动根据照片中保存的GPS信号,来进行位置标注。现在的微博,都可以在手机上使用的时候,自动提示,询问是否要将位置也发上去。

信息的组织

信息到底是应该自取,还是应该被推送。这是一个矛盾,大部分人并不喜欢被大量和自己无关的信息所打扰。但是商家又不希望仅仅是坐在那里守株待兔。

上文说过了,对于那些使用LBS服务的个人来说,他们所期盼的是管家或导游式的,陪护式的服务。大家并不希望一定要自己去查询和取得信息。只是现在广告信息改过泛滥,所以不得不去进行信息自取。

那么,是否有可能将杂乱的广告信息,进行分类、组织和归并,从中提取出有益的内容呢?应该是可以的,现在所能够得到的广告信息,是相当海量的。根据这些信息里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比如:餐饮、各种菜系、营养搭配、时令新菜等等。可以想想旅行社在向我们推荐旅游景点里面的饭店时,都是怎么说的?这里的特色是什么,有几家饭馆味道很好,菜色新鲜,价格公道。然后,让制定旅行计划的人来选择。如果这些信息足够精炼,并能够按照不同人的需要,发给不同的用户。这样的话,用户也不会反感被推送信息所打扰的。

小结

LBS就应该是为商家、人、以及人们提供信息转发服务的。在这个过程中,人最好能够自动的将位置信息提交到服务器,其他人可以根据时间、地点或权限的限制,查看到相应等级的信息。所有的广告和推送信息,可以被自动的分类、过滤和总结归并之后,推送到用户面前。用户就像是在使用一种陪伴式的咨询服务一样。

现在LBS的技术缺陷与解决猜想

任何一种被应用的技术,都不会是完美的。如果等到技术完美了再做应用,那么这个应用就永远也无法实现。应用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在于,到底是新技术产生推动新的应用模式,还是新的应用模式需要更新的技术。这句话有些绕口。技术和应用需求,总是交互上升的。当一项全新的技术产生,还没有类似的应用,或者是大家还没有认真的考虑过如何应用这些技术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种情况,大家会去思考,如何应用这项新技术。然后,这项技术被应用了之后,这些应用就又会反过来对技术提出新的要求。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永远也无法调和的。差异仅仅在于当前一个领域到底是处在一个什么样阶段的问题。

LBS现在就发展到了一个技术无法满足应用需求的阶段。当然,在现阶段也会产生出很多新的应用的,这些应用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实现一些特色的服务。就像我以前文章里面讲的那样,缺憾产生美。技术上的缺憾,产生应用上的美。

但是现在,如果能够让技术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呢?那样的话,肯定会有更加绚丽的应用产生的。

当前的技术缺陷

精确定位

既然是LBS,那么定位肯定是越精确越好。单从GPS技术来看,其本身的精度还是很高的,但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是美国的GPS民用信号,这种技术的最高精度,也就是十几米。也就是说,当我们的举着GPS站在大街上的时候,我们所得到的位置,有可能是在马路中间,也有可能是在旁边建筑物的墙壁里面。

在GPS技术最早引进中国的时候,当时的工程师们想到了一种解决的方法,那就是在城市中最高的地标建筑物上,通常是电视塔里面,安装一个校正信号发射器。这种误差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美国人故意放进去的,是一个偏移量。也就是说,在一个地区,同一时间内所有的GPS的偏移量是一样的;另外一种,则是数据精度低。那么在电视塔中接收GPS信号,然后根据已知的电视塔的详细位置,是可以将那个位移偏差去掉的。至于说数据精度,如果那个人工加进去的位移量被排除掉了,那么可以认为,原先那个十几米半径的圆圈的中间部分,更接近于真实的位置。

遗憾的是,后来这个方案没有得意实施,好像主要是为了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

基站定位,很多没有GPS芯片的手机或其他上网设备,可以通过IP地址或附近的基站进行定位,这是一种补充手段,这种定位方式的精度有时候会达到上千米。不过这种精度的信号也是有意义的,这个信号确认的速度是很快的,那么结合这个非常粗糙的信号,可以大略的知道当前自己的位置,那些具有GPS芯片的设备,就可以结合这个位置进行GPS的快速定位。有些应用,只需要知道用户到底是在哪个区域,比如城市,就可以使用了,他们也可以使用这种信号的。这就是一种应用之美。甚至有些应用可以根据不同精度的位置信息,来给出不同的服务参考。

耗电量的问题

通常的LBS应用,都是移动应用。也就是说那个L,也就是位置,是要发生变化的。那么困扰所有移动设备的问题,也必然同样困扰着LBS系统。而且,更加严重。不论是哪一种技术的LBS系统,其手持设备的供电都是一个大问题。这就导致了,现在的LBS应用通常都是”点”应用,也就是说,快速的打开定位系统,定位之后,再关掉。不能进行长期持续的供电支撑。也有一些长期供电的应用,但是通常都是车载应用,通过汽车上的电源进行供电的。这个特性使得LBS,特别是具有社区性质的LBS很难积攒用户。用户需要专门想着开启应用,然后还要赶快关掉应用,才能完成一次动作,比如签到。这样一来,用户会在新鲜感比较浓厚的时候,这么去做。等新鲜感过去之后,用户就不会再费这个劲了。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即使在用户的新鲜感还没有过去的时候,他们也无法在LBS社区中找到其他用户,因为前面的那些用户的新鲜感已经过去了,最终新用户的用户体验也会下降,新鲜感很快就耗费掉了。

我曾经尝试着使用一个运动记录应用Sportypal。这就是一个长时间持续记录GPS运动和陀螺仪轨迹状态的应用。在我的HTC G7手机上,关闭了所有网络信号,关闭了显示屏之后,这个应用在运行了两个小时之后,将我滚烫手机中的电池,彻底消耗干净了。没电了的手机,可以当暖手宝来用。

室内定位

现代都市人,大部分生活都是在室内的。但是,GPS信号在室内是收不到的。那么在室内,特别是一栋巨大的商场内部如何定位呢,这就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就像上一篇博客所讲到的那些基于信息点的服务,那些信息点大多是一些商铺、餐厅。这些机构实际上是信息点服务的现金支付者,如果他们吸引不到用户,那么他们就不会向LBS服务商支付费用,最终就会导致这种服务体系的崩溃。美国有很多餐厅是独立的一栋房子。在国内的话,自打俏江南风靡全国之后,很多餐厅都喜欢驻扎在写字楼里面。而且,国内城市的地价很高,地产商都很喜欢盖综合性的大楼,上面是写字楼,里面还有公寓、酒店、电影院、商场、餐厅以及各种娱乐设施等等。在这样的建筑中,定位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大部分LBS应用只能知道,现在用户在这座大楼里面,但是具体在什么位置,就不得而知了。本人很有路痴的潜质,所以经常会在这种建筑里面迷路,至少现在的LBS系统还无法满足我的需要。

室内与室外的切换

这个问题其实和上面的那个问题很相近。现在有些技术手段,比如有源或无源的RFID技术,可以部分的解决室内定位的问题。但是这却带来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如何在地图上对室内和室外进行衔接与切换。如果一个持续定位的应用,从室外走到了室内,那么是否可以自动的进行室内外切换呢?是否可以将室内的地图直接拼接在室外的地图上呢?室外地图,通常是单层的,但是室内地图则正好相反,通常是多层的。那么在室内如何判断要显示那一层的地图呢?

这些问题,现在还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而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的话,现在的很多应用就无法顺畅的使用。现在已经存在的一些应用模式,最终也会崩溃的。

平面与立体

LBS通常都是平面的应用。现在的定位技术通常也都是平面的。gps是可以定位海拔高度的,但是其精度对于一些增强实境的应用来说完全没有参考价值。室内的RFID定位技术,得到的也全都是平面坐标,不是三维坐标。不过这个方向上,应用的需求还不是很强烈,还可以慢慢的研究。

技术缺陷解决方式

既然有缺陷,那么就应该有解决的方法或至少是方向。

智能位置校正

这是在导航系统中非常常见的技术了。导航系统通常是在汽车上使用的,那么汽车肯定是要开在公路上的。自动将GPS得到的位置,校正到公路上,这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汽车并线,进出主路这些信息就要靠方向和速度来判断了。GPS通常是没法判断逆行的,GPS会自动的将汽车的位置放在正确的车道上。

通过陀螺仪进行校正

现在很多高端手机中已经开始出现陀螺仪芯片了,这个东西,可以判读手机的运动姿态和方向。也开始有一些应用开始使用陀螺仪来进行持续定位的校正了。陀螺仪的问题是累计误差,所以只能作为GPS或其他定位系统的辅助校正来使用,很难独立作为定位系统来使用。

视频辅助识别

理论上来说,设备是应该可以通过视频识别,来判断自己位置的。但是由于现在视频处理的计算量实在是太大,对于手持设备的计算能力,耗电量都是巨大的考验。即使想把信息传送到服务器上去处理,现在的带宽也是很难承受的。这些问题有可能会伴随着移动芯片计算性能的提高,功耗的降低,以及网络带宽的提高而逐步得到解决。现在Google就推出了基于图片搜索的辅助定位服务,以后随着各项技术的成熟,肯定还会有更棒的技术被开发出来的。

现在还有一种更初级的技术,走的也是这个路线,就是使用定位二维条码。将标有详细信息的二维条码,粘贴在特定的位置上。然后用手持设备去拍摄和识别。

结合RFID技术,进行室内精确定位

随着物联网技术被广泛的炒作和传播。RFID这种存在了很长时间的技术,又焕发了新生。现在很多RFID技术,都和一些短距离自组网技术向结合,形成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使用RFID进行室内精确定位,主要的方式有两种,第一:将有源的(无源的识别距离太短,无法进行定位使用)RFID芯片,放在人或物品上面,然后通过放置在房间四周的接收器来接收这些芯片发出的信号,并通过不同的接收器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异的比对,来确定具体的位置。另外一种则是将无源的RFID芯片,按照一定密度,铺设到一个场地中,然后用手持设备来识别。

现在,这两种技术都不够完善,第一种技术的问题是,由于电波的传输速度很高,基本就是光速。那么需要在几十米的范围内对不同接收器接收到信号的时间进行差异比对,那就需要非常精确的时间校准。这就使得这种设备的布设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另外,由于这些芯片是要放在人身上的,所以信号强度不能太强,否则会对人体产生伤害,这就必然导致了信号的穿透性很差,我做过测试,直接用手捂住发射芯片,接收器就找不到这个RFID了。对于复杂结构的建筑物来说,接收器的数量就一定要多。又由于接收器布设的位置,是和建筑物的结构相关的,可能不是很规则的形状,那么这种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很多接收器之间相互关系和关联的问题。而且这种问题,每次在一个新的建筑中进行部署,都需要重新处理。这极大的提高了系统设计和布设的难度。

对于第二种技术来说,实际上就是上面说到的贴二维条码技术的升级,现在的问题是识别距离。通常这种芯片的识别距离是1米,那么如果把芯片埋在地上,手持着识别设备的用户,就必须弯着腰来进行信号识别,这实在是非常难以想象的场景,所有的用户,每人都弯着腰,举着手机在商场里面挖地雷。这种技术也许能够在日本应用,他们的腿比较短。

这两种技术说是用在室内的,其实在室外也是可以应用的,但是由于需要进行布设,由于成本问题,所以无法在整个城市里面进行铺设,只能在一些商业价值比较高的地区,布设一些街道或小广场。

说到成本问题,现在这两种方案,都还没有到能够商业实施的阶段,实在是太贵了。强烈呼唤山寨。

依靠IP地址进行辅助定位

现在,IPv4的资源已经基本枯竭了,IPv6技术很快就能够被广泛的应用了。如果使用IPv6技术,地球上的面积,每平方厘米,都可以分配到10的多少次方个IP地址,所以这方面应该也是可以考虑的,不过IPv6到底如何布设,什么时候能够取代IPv4成为互联网的主流协议,特别是在天朝,现在还不好说。具体的应用方式,现在也还很难想象。

仿真GPS方式

GPS芯片实际上接受的是已知的卫星信号,这些卫星的数量的当前时间的位置都是可以计算出来的。那么,如果将卫星中的那些信号发射部件拆卸下来,直接安装在一些固定的位置,会发生什么事情呢?GPS会收到不在序列内的卫星信号,如果GPS芯片能够识别这些临时加进来的卫星,然后通过网络来识别或读取这些卫星的位置信息,那么不就可以实现定位了吗?如果我们把这些信号发射基站放置在商场、购物中心等室内无法识别GPS信号的地方,或者是能够识别GPS信号,但需要更精确定位的地方。然后,修改GPS芯片的驱动程序,是不是就可以实现在多层建筑的室内,在任何需要的地方,都进行精确定位了呢?而且,在现在GPS芯片已经相当普及了的情况下,这是否是最经济也最现实的一种定位方式呢?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或应用,这个方法,纯属是个人幻想。想要实现这种技术,会遇到一个很麻烦的问题,那就是GPS信号实际上是加密的,而且是由美国军方加密的。即使想要模仿民用信号,可能也需要得到美国政府的认可。现在,欧洲、中国都在自己发射卫星来实现自己的定位系统,中国的那套系统叫做北斗。那么是不是可以设计新一代的芯片,可以识别多套系统的卫星信号呢?这个设想,肯定会在不远的将来被实现,即使是现在,估计北斗系统的接收芯片也是可以接受美国GPS卫星的民用信号的。那么是不是可以设计一种新的芯片,设计一种兼容于GPS民用信号的信号发生器,来实现我的这种幻想呢?也许可以,也许不行,也许只是在天朝不行。

简单地图拼接

现在应该已经有些应用,可以直接将多层室内建中的地图,拼接到户外的地图上了,google应该已经完成了这方面的技术,这个东西,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并不复杂。关键其实还是应用,只有能够在多层建筑内部进行有效的定位,才能够使用相应的位置信息。而多层建筑的内部定位,现在还没有一种非常让人满意的解决方案。

小结

这是一系列博客的第二篇。前一篇讲述了LBS的发展和现状,这一篇讲述了LBS的技术缺陷以及现有或幻想的解决方案,下面还有一篇我心目中的LBS应用。如果还有什么想法没有说清楚的话,可能还会再有一两篇吧。

现在基本上是每周一篇,尽量不要写得太长,不过遗憾的是,这篇好像又有些长了,以后尽量控制在两千字之内。

LBS小计

什么是LBS

LBS就是基于位置的服务,这里所讲的位置,是地理位置。也就是说是LBS是为那些处在某些特定位置的人们提供的特定服务。也就是说,LBS的根源是S,也就是那个服务。

传统的LBS

其实LBS服务很早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这里指的是电脑服务。

最传统的LBS,莫过于地理信息系统,这种系统通常只是为政府或大型公司服务的。提供和地理信息相关的各种辅助服务。这里面最极致的一个东西,叫做地籍系统,专门用来管理土地的所有权及其变更的。

地理信息系统,其实还不能完全算是LBS,不是基于真实地理位置的服务,而仅仅是基于地图的服务。

真正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服务,要算是导航系统。我们现在开车或步行在某一个城市里面的时候,基本上不用在担心不认识路的问题了。导航系统对于像我这样的路痴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使用者通过随身或随车的GPS告诉导航系统,他现在的位置,和他想要去的位置,然后,GPS会根据策略,计算出一条路径,并一步一步的指导使用者沿着路径到达其设定的位置。

新兴的LBS系统

现在通常所说的LBS,指的是在美国的foursquare网站出现之后,涌现出来的大批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为个人服务的新兴服务种类。这些服务的,主要包括:

新兴的地图服务,也就是现在拥有开放接口的,基于互联网服务器的地图服务,这和传统的地图服务差异是很大的。传统的地图服务,地图都是存在本地,进行定期更新的。其系统是封闭的,是为某些特定的应用服务的。新兴的地图服务,都是存放在互联网服务器上,可以进行无缝的在线升级,开放了各种接口允许其他厂商基于地图开发他们自己的服务。

基于信息点的服务,foursquare这个作为现代LBS的典型代表就是一种基于信息点的服务。所谓信息点,就是基于某个特定地里位置的点的信息服务。这种服务的基础就是向用户提供某些特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和地理位置相关的。比如一个人到达了一个位置之后,可以查询离自己比较近的各种信息,比如周围有什么餐馆儿,咖啡厅等等。当这个人进入一家餐馆之后,可以选择在这个餐馆签到,并将自己在这个餐馆吃饭或享用其他服务的感受写下来。这个人的朋友,可以看到他所发布的这些信息,那么他们也可以到同一家餐馆里面去吃东西,这无疑是一个广告效用。那么,餐馆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人过来就餐,就可以给那些来得比较多的人,一些奖励,比如打折。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最有趣的过程就是开荒,一个人走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这个地方的服务机构,没有被记录过,无法签到。那么他可以自己在系统中记录一个新的信息点。其他人如果发现他记录的信息点不够精确,也可以来调整。

以前的社区都是全国或全世界范围内召集会员的。社区中的人,并不是越多越好的,只有那些有共同语言,能够产生话题的人聚集在同一个社区中,才能形成比较好的社区文化和社区话题,并以此更进一步的吸引那些具有相同爱好或共同语言的人。社区是有文化的,虽然现在的好友制度和圈子,能够让一个大型社区自动分化为若干个小型社区,但是随着一些不是很友好的应用或人进入社区或圈子,这种文化环境很容易就被破坏了。

社区中的人,大家的共同语言越多,互相之间的交集越大,符合社区文化的内容,产生的就越快,越有质量。很多互相不认识的人,或没有共同语言的人混在一起,那就不是社区了。

社区中有一种很常见的形式,就是同城会。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城市中的某些人,形成的社区。这个城市,实际上就是一个地理位置信息了。大家都在同一个城市,或同一个地理区域之内,或同一个地理位置周围。大家总会有一些和这个地理位置或地理区域相关的东西要说。这就是基于地理位置的社区最早的形态,后来又出现了那种,不需要进行好友认证,就可以看到周围那些陌生人留言的形式,比如TwitterBuzz

还有一些基于位置的游戏,现在好像还不是很成熟,玩儿起来的吸引力也不是很大,至少在国内,还没有哪个基于位置的游戏被很好的推广起来,主要是用户积累太困难。

还有一种有趣的基于地理位置的应用形式,那就是现实增强。名字有些唬人,其实也不是太复杂,传统的基于位置的服务,都是在地图上玩儿的,显示增强,实在实时的摄像头捕捉的动态画面上玩儿的,比如人们可以举着手机,并用摄像头捕捉周围的景象,现实增强系统会实时的将各种地理信息叠加在视频上。比如你将手机对准一座建筑,系统会告诉你,这座建筑的名字和属性。效果非常绚丽,但是现在技术层面还有一些处理不了的东西。那就是定位精度不高,GPS的定位精度,偏差在十几米到几十米,所以很难进行精确的信息叠加。我见过的最有趣的一个现实增强系统,就是google星空。这个应用能够根据当时的地理位置和时间,来计算当天各个星座在天空中的位置,当我们举着手机,将手机朝向不同的方向时,手机屏幕上会自动显示相应方向上的星星。

 

后面还有有一些相关的东西放出来,我还想写一些现在LBS的技术瓶颈和我期盼的LBS技术和应用形式。

以前写了很多超长的Blog,给很多阅读者带来了困扰,从现在开始改正,每次只贴一部分。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