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6 月, 2010
真是没有想到啊,很多数据,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
原来一直以为Android比iPhone更受男性的青睐,结果正好相反。而且,使用Android的用户居然比使用IPhone的更加年轻一些。
详细内容,请直接到原网站去看,就不转帖过来了。
Solidot
社会上越来越多的高层白领或者是大老板们,现在开始研究各种哲学问题和宗教问题了。这是为什么呢?现在,寺院里面的香火,越来越旺盛了。教堂里的信众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虔诚了。
看来人们需要信仰,需要为自己的行为和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找到能够让自己信服的哲学依据。这是人们树立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既然有需要,就会有一些聪明人,或者说是先行者,开始思考、总结和归纳。得到一些新的理论,或过去理论在当前的应用方式,然后再将这些理论著书立说,四处宣讲。
听了几场某位知名人士相关的讲座,一直感觉有些奇怪。那些理论好像非常的有道理,并且还都有着一个又一个的示例来证明这些理论。但是听起来总有一些不真实的感觉。感觉中国的哲学家总是有些不够虔诚。
总觉的哲学研究,应该是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应该先研究各种现象、以及自己或他人的一些经历。然后,在历史上找到类似或相通、相近的事例。看看前人在这种问题上是如何理解的,最后从中找到哲学依据。并以此为依据形成自己在特定事物上的观点和看法。以后还要不断的在身边寻找能够验证这些哲学理论的事例,这些事例所要验证的并不是这些理论的正确性,而是这些理论的适用边界,即在什么条件下,这些理论是正确的适用的,而脱离的这些条件,这些理论就不一定适用了。
但是有些哲学家理论产生的过程好像是反过来的,首先寻找一套自己感觉最棒的哲学理论,研读之后再在身边搜寻能够证明这些理论正确的事例,甚至为了更好的证明哲学理论的正确性,在讲述的时候,还要对这些事例进行一些修饰。最终形成一些看上去很美的东西。
哲学也好,宗教也好,甚至是那些现在比较热门的宗教中的哲学,不论是学习的时候,还是向人宣讲的时候,都应该注意一点。那就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在讲述任何道理的时候,都应该将这个道理的正反两面全部讲出来,不但要讲道理,也要讲这些道理的局限性或适用的场景和条件。不能仅仅是为了使某些道理看起来、听起来更有道理一些,就断章取义,在将这些东西说得非常美好的同时,将那些局限性故意的遗忘。
现在,很多人都在思考,并将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别人所讲述的一些事情、社会上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向着哲学的高度提升。但是,请在提升的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否则的话,不但自己得不到正确的方向,遇到那些表达能力很强的人,没准儿还会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