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elShort为代表的中国短剧在海外,真的爆火吗?《繁花》演员——邵逸凡对Realshort的质疑,是否有道理?深度解析短剧出海的现在和未来!
5 月 22
出海是一门大生意 APP Store, Instagram, Instagram Reels, PS5, Realshort, TikTok, Twiiter, YouTube, YouTube Short, 中国短剧, 主流审美, 信息茧房, 刺客信条, 加拿大, 商业模式, 墨西哥, 审美, 市场, 影视制作, 快手, 投入产出比, 抖音, 政治正确, 文化, 文化差异, 星刃, 武侠小说, 流量生意, 海外市场, 游戏, 演员, 爆款剧, 用户需求, 留学生, 短剧出海, 短视频, 精品短剧, 网红, 网红脸, 网络小说, 美剧, 美国, 艺术, 艺术形式, 迪士尼, 邵逸凡, 金庸, 锥子脸 ReelShort为代表的中国短剧在海外,真的爆火吗?《繁花》演员——邵逸凡对Realshort的质疑,是否有道理?深度解析短剧出海的现在和未来!已关闭评论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 YouTube 频道。今天咱们来讲一讲中国短剧。真的像在国内 IT 媒体上宣传的那样,已经在全世界流行了吗?是不是已经彻底改变了全世界很多人的生活了呢?
为什么想起来跟大家讲这个故事?前两天,在 Twitter 上看到了一位中国籍女演员,啊叫邵逸凡。她呢录了一个视频,这个视频里头她讲这样几点:第一个说国内的媒体都在讲中国短剧已经在海外霸榜了,已经在海外的 APP Store 上当第一名了,很多的老外都非常喜欢看短剧。
怎么怎么挣钱了啊?他呢就跑去温哥华的影视制作中心去问,人家说哎,你们听说过这东西吗?从没听说过呀。这个东西的英文名字叫 shot drama,说这个名字从来没听说过啊。他就马上下载了一个 real shot 啊。这注意啊,它上头说的是马上下载了一个,意思什么呢?就是说我平时手机里是不装这个东西的。
这个里边有浓浓的这种阶级隔离的味道在里面啊。看完了以后呢,人家说哎,你给我看了个预告片吗?因为一分钟一集吗?他说不,他说你已经看完正片了,这就是一集。说当时人都傻了,说这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东西出来,对吧他们不但是自己没拍过,也没有看过,听都没听说过这个东西。
这是讲的第一段。
第二段的,人家讲说说,身边真的没有人听说过这东西吗?也不是啊,也有人听说过。然后呢他找了一个什么人呢,他说他上口语课,里头有一位老师他呢听说过这个东西吗?这个老师呢,首先要强调啊,这是个墨西哥裔,不是美国的传统白人啊。墨西哥裔,他的老师还没有亲自看过短剧,而是往返于美国与墨西哥期间的时候,在墨西哥那一侧,发现楼下小卖铺的老板娘在看短剧,而且只看免费的,没有付过费啊。
这是说有人看到过,大家看到了。这里,他有很浓的这种积极隔离的感觉在里面吧。啊,再往后说什么呢?原来不是说这东西第一名吗?多少的第一啊?赶快去看这个排行榜啊。说发现现在不是第一了,现在是第199名。这第一跟第199差的还是很远的呀。看看第一的时候什么时候报道的呢?去年11月份报道的,到现在过了六个月了。说六个月不行了呀,这没人喜欢看了呀,讲了这样的一个结论。然后呢,他发现说,哎呀,这个real shot的短句里头啊,除了中国人之外,100%全是白人,就没有任何的其他肤色的人。他呢,也找到了一些在美国拍短剧的团队,说你们为什么都是白人呢?没办法,甲方就要这个啊,人家要白人,还要长得漂亮的,黑黑胖胖的美人鱼公主,这种事情在短剧里头是不会发生的。他就讲说这个你不知道吗,美国、加拿大的主流审美是多元化的呀,有没有人给你提过建议啊?你听没听啊,你到底是过于高傲,完全不理会用户的需求呢,还是说你压根不在乎有没有人看呢?提出了这样的一种质疑啊。
你这一帮人,政治太不正确了。最后讲了一件事,讲说拍短剧啊,做real shot,这公司400多人的公司,一年挣了多少钱啊?说一年只挣了24万人民币啊,就挣了这么点钱,说这你这也叫挣钱了吗?说你后边那个投资人啊,或者说大股东,中文在线还亏钱呢啊,而且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亏的多,这怎么回事啊,说但是你这个后面股价倒是涨了,从6块多钱涨到了30多块钱,说是不是你这就是个资本游戏啊,你压根就不见你有人看,也有没有人看也无所谓,你也不认同欧美的主流价值观,短剧这东西,在欧美到底有没有这么火爆,至少在美国加拿大啊,是不是就是你们吹牛的。
大大讲了这样的一个视频,我自己看一下啊,这个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第一个就是real shot排第一这件事呢,是去年11月份。这个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大家要想清楚一点,就是美国排行榜的前面几名里边,除了比如说呃,Facebook、WhatsApp这些大牌之外,剩下的这排行榜上的产品,这些小伙伴们,甭管是TikTok啊,呃剪映啊iPad,它叫什么,它这个剪映在那边,然后呢,加上呃,Table啊深印,这些都是花钱买的。
你想在第一的位置上站一天,那是要花多少钱的?你说我这个花钱买上去以后,大家都知道我了,然后在我这里头看短剧,该给我付钱了。呃那我不能一直花钱,花这钱买它,那后边我开盈利,我去盈利去了,我就没必要让它再往上了。那我后边,比如在需要这个有新的剧上来的时候,我再去花钱买不就完事了吗?对吧,这也不叫骗钱啊。
咱们举一个另外的例子,你比如说网飞,网飞每一次上这种大型剧集的时候,他的股票都跟着上,因为网飞是靠订阅费活着的,他主要收入是订阅费。他每次有这种神剧大剧出来的时候,就会有一帮人冲上去,买网飞的这个订阅。所以大家做这种文娱产品的逻辑,其实都差不太多,我觉得这不是一个什么大的问题啊。
那么你说温哥华影视中心,这些人从来没有听说过短剧,这事合理吗?其实也挺合理的,为什么呢?这社会是分层的。咱们现在看的各种名著,包括咱们的四大名著,在当年这些书刚写出来的时候,很多都是禁书,甚至是有很多书,都是被文人墨客所不齿的,很多都是这样来的,就是现在正在流行的非常多的文化,对于主流的当时的文化圈来说,就是隔离的,大家就不知道这事,是非常正常的一个事情。当然你说哎,现在不是互联网时代吗,这个信息流通速度变快,大家应该都知道啊,这个事呢,可能跟大家的认知稍微有一点点差异。互联网时代因为信息爆炸,就是信息的量实在太多了,导致形成了大量的信息茧房。很多人在互联网里头,就关注自己喜欢的这些东西。只要是自己喜好的东西之外的东西,推荐算法搜索引擎、任何你周围的社交网络都不会露出的。所以每一个人都在活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头。岁月静好啊,这些人从来没听说过,是非常非常正常的啊。
关于演员的问题啊,白人演员为什么都要白的,都要好看的,而且翻拍的都是国内爆款,到底是发生了一个什么事呢?说这帮人就是正事不正确啊,你完全罔顾于每家观众的这种喜好吗?还这个事呢,我觉得正好说反了啊。这些做短剧的公司,他是流量公司啊,那不是艺术公司。这些做艺术的公司、拍电视剧的公司,人家要做正直正确,而流量公司考虑的只有一件事,叫投入产出比啊。我这边把短剧拍了,我去放了,然后呢我去做广告投放,广告投放完了以后看转化率啊,这边投了1万美金的这个广告出去,是不是给我挣了10,001美金回来啊。咱们不说挣多挣了10,001美金回来。如果没挣到,那就说明选角或者整个这个是有问题啊。如果挣回来了,比如挣了10,002美金回来,多挣出一美金来,那下一次怎么办呢?下一次投10,001美金出去,多挣出一美金来就够了。
其实,真正这种流量公司的逻辑是这样的,所以并不是说做reushout的公司或者做短剧的这些甲方公司,罔顾欧美的这种正式正确,这种所谓的多元审美,而是这些欧美的用户用脚投票,用手指去点击,告诉了这个流量端后头的这些数据模型我就喜欢看白人我就喜欢看长得好看的。那些黑人胖胖的美人鱼公主就没有人愿意看,就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迪士尼用了这样的这种角色上去以后不照样翻车吗?什么叫欧美主流审美?就已经是这样了。那就纯纯的是左派正式正确啊。跟用户手指的点击一点关系没有啊。没有人跟钱过不去的。用户喜欢看什么,咱就拍什么。
前两天PS5上那个游戏叫星刃,韩国人做的,油腻小姐姐。很多人说啊,你怎么可以这么正直,不正确这么物化,女性当然就喜欢看这个。你怎么看呢?
那我们不是为了迎合你正式正确了,我们是来挣钱的。所以这件事情上来说,我觉得刚才这位演员,美女演员,他又犯了这种阶级隔离的问题了。他就觉得我高高在上,我要去指点见山,我来去代表主流审美。对吧,他又干这个事情。
那么另外一个问题呢,其实我觉得是咱们中国的这些甲方啊,犯了一些政治正确的错误。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每次啊,都是选择爆款剧去拍。什么叫爆款剧?就是他在中国验证过了啊,这个剧是一个爆款,中国人很喜欢看。然后呢,他们想说,哎呀全世界的人都是一样的啊,心理都是相通的,没有那么本质的差别。中国人爱看,美国人应该也爱看,对吧?我们就把这种剧翻出来去拍就好了。
这个呢其实是有一些问题的。为什么呢?就是大家各自有各自的文化,各自有各自的流传的梗。你比如说在中国他有彩礼的问题,他在欧美他就没有这种问题。在中国大家需要卷各种各样的学历,卷各种的资源,在欧美可能大家不追求这件事情。那你把很多中国这样的梗搬到欧美去看,他们就看不懂这样的东西。
但是为什么他们要做这件事呢?因为刚才我们讲了,他是个流量生意啊。他的投入产出的周期是非常短的。比如说我这头投放买广告去了,我可能几秒钟我就回收数据了啊,回收完了以后我就看到啊,这个广告出去以后点击率是多少,然后呢到明天我就知道这些人的留存率是多少,再过一个礼拜我就知道这些人的付费率是多少。这样的一个非常高投入,这种完全走钢丝的玩法。刚才我也讲了啊,这个投1万美金,挣10,001美金就可以了。甚至投1万美金,如果挣了10,002美金的话,下一次多投一美金。在这种情况下,他为了追求更大的确定性,怎么办呢?只能拿已经在中国验证过的这些版本,拿去再去啊做投放啊。他不太敢说啊,哪一些从来没有验证过的这种数学模型,因为他所谓的爆款,什么爆款?就是数学模型,这个数学模型是跑得通的啊。第几集第几分钟,应该是有一个什么点,在这个时候实现用户转换,从免费版本转换到收费版本,他搞的是这样东西啊。
如果说我们写一个完全按照美国价值观的这个本子,这个就会有很大难度。现在是什么人在拍这些短剧呢?就是在欧美这边实际上,主要的是一些中国赴美国的留学生,他们在拍。这边学艺术学影视,学导演的呀,学表演的呀,他们去拍。拍完了以后呢,在国内有甲方说我来去花钱啊。我要去定制一个片子,订到片子了以后呢,他们再拿回来去进行投放啊,叫投流然后呢,拿去变现。
你说我现在有一个美国的人,他们在本土写了一个本子,国内人要不要啊?他们不敢啊,他们没有测试过就不敢去玩这个事。那么你说未来会不会有一天说欧美人也准备自己去写本子自己去拍这个呢?一定会有。为什么说一定会有呢?因为现在的短句其实已经影响到很多人了。这个东西在美国投流已经影响到墨西哥了。其实他刚才讲到说他的墨西哥裔的口语老师在墨西哥看到楼下小卖部的老板娘在看短剧。这说明什么?就这东西已经流传开了啊,你要相信。不会有短剧公司跑去墨西哥投流的。为什么你在墨西哥投放了广告以后,你挣不回来啊。墨西哥的广告很便宜的,所以这个东西一定是在美国投放的广告。然后啊,墨西哥的人看到了已经有自主传播了。这件事本身已经从侧面表现出来了,短剧这种艺术形式的生命力是有很强的传播力的啊。当这样的东西被传播了以后,他们就会尝试着自己去创作这个事情呢。
网文已经做过一次了,中国人努力的把网文传播出去。实际上网文也不是咱发明的。咱们自己发明的叫张户一体小说啊。然而日本人发明的是这种什么单行本啊,或者是杂志核定本啊。现在网络小说实际上是把所有的这些商业模式集合在一起的。一个东西,我们肯定也是先看日本的,看台湾的,然后咱自己写。写完了以后再反销到台湾去,反销到日本去,或者反销到其他地方去。然后我们也尝试把这些网络小说输出到全世界各地去,也挣到钱了。他们在当地的人看了以后呢,也在尝试自己开始写。所以他会有一个慢慢的过程啊。
现在既然短剧这种形式已经在他们那流传开了,那么他们一定会尝试自己去创作啊。自己创作完了以后再去传播。但是这个过程没有咱们现在这种直接投流来的快啊,这是一定的。所以稍微有一些耐心,再往后呢,real shot到底挣不挣钱的问题啊。real shot呢,它们叫枫叶互动,这个公司是中文在线在美国孵化的一个项目,号称是纯纯的美国公司,400人的团队,一年折腾下来挣了24万人民币。这件事呢来说呢,只能说短剧real shot这种模式在美国确实发展的并没有那么好。
那你说,是不是因为400人一年只挣了24万所以发展的不好?正好说反了,如果发展的好是什么样?400人一年在美国亏10亿,这叫发展的好。为什么说亏10亿比这挣24万发展的好呢?大家注意啊,你要不然狂亏啊,那意思是什么?就是大家对未来看好,愿意借钱给你,让你花去,要不然你就狂赚啊。那我这个东西,已经把钱的亏钱的部分都干掉了,后边我就齐了。咔嚓开始盈利了,但是稍微赚了那么一点,那只能说明什么?就是大家对于未来稍微有一些迷茫,对吧,这个是存在的啊。所以这个确实发展的没有那么好。至于中文再现啊,是连年亏损,所以大家对于他未来还是看好的,大家愿意给他钱让他去接着烧啊,愿意支撑他,而且用缴投票买他们家股票对吧。从6块钱涨到30多,现在我看了一下,大概20多对吧,那么大家对他未来是有信心的。所以我告诉你,一个公司挣钱赔钱,不是说你挣钱就是好,赔钱就是坏啊,挣大钱这事肯定好,但是挣小钱呢,就属于比较尴尬的了,你赔大钱说明大家对你未来有信心。真的,有的时候资本市场这个事是有点反人性的啊。
那你说real show的这东西,在美国到底有没有那么火?有一点我觉得赵奕凡这位小姐姐,她说的是对的,没有国内宣传的那么火,但是呢也没有她看到的那么冷清。这个事情是分层的,他正好是站在这个层级上面,就看说,“哎,你们这帮穷人怎么玩这个东西啊”,对吧啊,这玩意富人从来不玩啊,他有点这样的感觉,但是呢也绝没有国内说的这个“已经打遍大江南北,无敌手”的那么一种啊,这个有点吹牛了,业余一个中间状态啊。短剧形式,现在在国内已经验证成功了,在国外为什么没有那么火,大概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呢,就是有一点点水土不服,拿国内的这种爆款本色直接出去拍,这样的方式其实是有问题的啊,因为他文化上还是有差异,大家关注的点,或者说真正能够引起共鸣,嬉笑怒骂吧,或者说恩怨情仇,这些东西呢,并不是完全共通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real show的这种模式,其实并不是特别适合短剧的传播,real show的是什么模式,就是它有一个独立APP。你需要花钱把这APP抓起来。抓起来以后呢,他在APP内部进行变现,支持他的模式。而短剧真正的腾飞在国内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抖音快手啊。所以你应该是什么?不是说我拍了一个短句,放在自己的APP里放,应该是到Instagram、到talk、到YouTube shot,到这个里面去放。放完了以后在那个里面去变现。 现在在YouTube里头,其实是有大量的短句在流传的。他们把中国那种一分钟一集、两分钟一集的短句串起来。哎串成,比如说40分钟一集啊,大概也就是可能20多集啊、30集串在一块,然后给大家一起放了。这个播放量很大的,然后直接可以变现。挣的钱虽然没有那么多,但是也还是在挣,对吧这个其实是呃,短剧真正在海外应该采用的方式啊。
现在在这个时间点里,你再想去推一个独立APP,肯定是要稍微费劲一点的。这是现在real shot这个模式的两个短板。第一个就是呃,他的这个本子是国内爆款本子啊,没有本地的这种文化的融入。第二个就是说,他推独立APP这样的一个方式,有点吃力不讨好,这才是现在遇到的问题。 那么短剧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在国内,这个事情肯定已经在快速的发展了,甚至呢国内因为政府的管控,短剧已经开始向精品短剧的方向发展了。
什么叫精品短剧?就是比较粗制滥造的这种就不允许上了啊。最早的短剧那真的是俩人往那一坐,就开始聊了对吧,只拍上半身,没有下半身,然后基本上没什么外景。现在新的一些短剧还是要有浮道化的,甚至还要做的比较精美的布景,因为流量的成本不断的上升,而且国家管控啊,或者说我内容审核成本的不断上升,短剧的质量在国内在快速上升。 那么在国外这件事呢,啊短剧肯定也会经历一个可能稍微长一点时间的等待。在这个过程中,西方本地的这些作者、这些演绎者,他们也会慢慢地演绎出自己的故事来。那你说到底是应该正人正确上多人种,还是说上被流量认证的呢?大家注意,流量认证这件事情,这个怎么说呢,一定是人性最诚实的那部分。在这件事情上,我们相信所谓的说主流观众喜欢看正人正确的这样的东西我是不相信的。为什么?因为如果你真的喜欢看这些,甲方在发现头瘤失败以后,马上就会换,可能一分钟都不需要他,就马上就可以看到了。啊,说这个,我上了一个黑人的日本武士。这两天刺客信条硬对吧,又翻车了。为什么?因为他把这个日本武士变成了黑人啊,这个还真是历史上存在的。这黑人是存在的,但是上来以后被骂上天了。你如果是投放广告,发现转化率很差,投了1万块钱美金,出去以后只挣回来4,000美金,那这事肯定不行,马上换人。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大家在手机屏幕后头还是很诚实的。你如果说我就要白人啊,就要很好看的,不管是白人看还是墨西哥人看,可能大家都会喜欢看。而且这里头还有一点,就是你真让黑人看,墨西哥人看,他可能最很漂亮的那些白人演员,他也会伸手去点这件事呢。呃,他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坏的一面是什么?就是,呃最后审美会趋同啊,因为大家通过流量去算嘛,就跟国内搞那种叫什么网红脸,大家长得都能一个样啊,这叫锥子脸,这个算是他比较不好的一面啊。最后会趋同。呃但是好的一面呢,就是大家很诚实,我们会明确地知道大众喜欢什么。那么当越来越多的短剧团队离开了独立的APP,是像real shot这些,然后到TikTok、到Instagram use,到YouTube shot,或者是到YouTube上,到这些地方去发短句,或者是到推特上。因为推特现在也可以发短句啊。慢慢的会大浪淘沙,会有新的明星短剧产生出来。所以中国短剧出海这件事情上,我觉得未来还是可以好好期待一下的。
但是现在呢,应该是遇到了一点点小挫折。咱们说回来这位啊,算是个职业演员吧。这位邵逸凡,他演繁花,演了很多电视剧,但是在繁花里头,好像演的也就是一个反正不太说得出名字的角色吧。
这样的人呢,他看不到短距,这是正常的,他那个阶层就看不到。但是呢,没有必要看不起这东西。别看这就是呃,老虎大众们喜欢的艺术形式,然后这些艺术形式呢,可能在过个几年以后也逐渐会被主流所接受啊。
或者说这个里面也会产生出新的主流艺术家出来啊,就像啊最早期的这些四大名著的这些作者啊当时是禁书啊,或者大家看不起的书,后来也变成四大名著了。
咱们原来网络小说刚出来的时候,所有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啊,一点意思都没有对吧,竟毒害青少年了。现在网络小说里头也开始出各种作协的这种主席了啊,各省作协主席,好多都是网络小说的作家了。
我小时候看金庸也是不允许的呀,看武侠小说,哎呦耽误功课,你怎么可以好勇斗狠。我小时候还有这个说那个谁谁谁,因为看了金庸小说一脚把同学踹死了啊,大家就宣传这个。
现在金庸也变成了武学大加了。所以呢,要稍微给这种劳苦大众发展出来的新兴艺术形式一点点耐心,这才是我们正确的看待短剧这种艺术形式的方式。
好啊,这一期就跟大家讲到这里。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