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07
Luke FanMusk传奇, NeuraLink,脑机接口 99米长的枪, AIGC, AI学习, APP解码, DJ SEO, FDA许可, Neuralink, YouTube频道, 互联网, 人工智能, 人机交互, 人类感知, 人类智能, 人类未来, 人类进化, 传输速率, 几何级数增长, 创新技术, 千里眼, 双向通信, 只读设备, 图像识别, 图像识别历史, 图像识别训练, 多任务处理, 大数据, 工程师, 思想速度, 思维训练, 成神之路, 技术爆炸, 数据标注, 数据采集, 数据量, 无线连接, 早期技术, 智能设备, 未来医疗, 未来发展, 未来展望, 未来生活, 未来科技, 植入机器人, 植物设备, 物质总量, 猜疑链, 盲视技术, 眼睛问题, 神经接口, 神经科学, 科技创新, 科技前沿, 科技博主, 科技发展, 科技大爆炸, 科技潜力, 科技突破, 科技访谈, 科技趋势, 科技革命, 移动互联网, 紫外线, 红外线, 老范讲故事, 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技术, 脑机接口未来, 莱克斯弗里德曼, 视网膜, 视觉信号, 视觉区域, 视觉神经, 计算机学习, 访谈内容, 访谈总结, 语言限制, 语音识别, 语音识别历史, 语音识别训练, 诺兰阿伯, 资本导向, 超声波, 透视眼, 采样频度, 顺风耳, 颈部瘫痪, 马斯克, 马斯克愿景, 马斯克项目, 高清大片, 高科技设备, 黑暗森林法则, 鼠标控制
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已经成为了人类的成神之路。大家好,这里是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今天咱们来讲一讲,在上周五,马斯克和整个脑机接口团队一起接受了8小时的访谈,都谈了些什么。时间是8月2号,名字叫做《Neuralink与人类未来》。著名的科技博主莱克斯·弗里德曼主持了这场访谈。参加访谈的有Neuralink公司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还有他们的首席科学家DJ·SEO,以及首位Neuralink脑机接口的植入者诺兰·阿伯。
那么主要讲的是一些什么样的内容呢?首先,现在的技术还比较可笑。虽然方向是指明了,但并不是那么看起来高大上的样子。64根导线就真的是往脑子里塞线,每根线上有16个电极。这些电极是在三四个毫米的范围内进行分布。应该是一根线出去以后,有16个小电极从线里的中间插出来,这个长度三四个毫米。在这个线的周围把它分布出来,这16个电极是以200微米的间隔进行排布。这些电极的深度是3-5毫米,它真的是要插进去的,而不是说贴在上面的,是要插到我们的脑皮层里边去的,是一个有损害的手术,这个还是有点吓人的。
More
7 月 15
Luke Fan中国故事 GFW, IPv4, IPv6, Ipv6安全, IPv6普及, IP地址, NAT, 上网隐私, 临时IP, 临时IP变更, 临时IP地址, 云计算, 互联网, 互联网安全, 互联网设备, 全球网络, 去NAT, 固定IP, 地址封堵, 域名解析, 安全网络, 安全问题, 家庭宽带, 家庭网络安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信部, 技术变迁, 技术革新, 新技术应用, 智能家居, 智能家庭设备, 智能设备, 流量提升, 物联网, 电信企业, 网信办, 网络互联, 网络信号, 网络协议, 网络发展, 网络变革, 网络地址, 网络地址转换, 网络基础设施,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措施, 网络安全策略, 网络封堵, 网络应用, 网络技术, 网络控制, 网络支撑, 网络新技术, 网络新规, 网络更新, 网络服务升级, 网络服务提供商, 网络未来, 网络架构, 网络流量管理, 网络环境, 网络监控, 网络管理, 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管理, 网络访问, 网络资源, 网络运营商, 网络追踪, 网络通信, 网络部署, 网络配置, 网络链接, 网络防护, 网络隐患, 网络隐私, 网络隐私保护, 设备安全, 设备安全性, 设备更新, 路由器, 路由器设置, 软件更新, 防火墙, 防火墙设置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今天,咱们来讲一讲工信部要去NAT啊,GFW是不是会有一些新的变化。这是什么时候的消息?7月10号的消息。工信部网站上发了一篇文章,说两个单位开会了,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以及中央网信办秘书局。这俩单位开了什么会呢?就是网络去NAT专项工作会。这个会上讲的是什么呢?就是要加快IPV6的部署啊,规模以及流量的提升。
那么,到底啥是NAT啊?NAT是一个英文缩写,叫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就是网络地址的转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东西呢?咱们一般的网络地址呢,叫IPV4,就是由四个数组成的,每个数呢,四位这种数呢,他不够读。其实现在的IPV4的地址已经分配光了。啊,那你说不对啊,我新买个手机没说上不了网啊,我新买个电脑也没说上不了网啊,对吧,怎么就分配光了呢?哎,这个里边就使用了这种叫NAT的技术。
什么意思啊?咱们以家里头为例啊,家里有一路由器,把路由器呢,通过拨号到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啊,到这个地方去分配到了一个地址。但这个地址啊,是个临时地址啊,它是通过PPP OE啊或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拨号拨上去的。你家里边的所有什么电脑啊、手机啊、平板啊,它通过这个路由器,进行Nat转换了以后,再去上网。对于网站来说,你访问了一个网站,访问了一个APP,那么他只知道什么呢?是你家这个路由器的IP地址是什么。
More
5 月 28
Luke Fan网红的流量密码 306元音乐梦, Douyin, MCN, MCN机构, MCN機構, TikTok, TikTok流量, TikTok电商, TikTok网红, TikTok美国, 一夜爆红, 争议, 争议 抖音, 互联网, 关注, 分析, 升级, 南京雀巢咖啡老太太, 启示, 商业, 商業, 啟示, 带货, 平台, 平台造神, 心理, 心理驅動, 心理驱动, 思考, 情緒價值, 情绪价值, 抖音, 抖音旅游, 抖音流量, 抖音爆红, 抖音电商, 抖音直播带货, 抖音社会现象, 抖音网红, 抖音草根, 推荐, 故事, 文化, 旅游, 旅游业, 旅遊, 旅遊業, 未来, 机制, 机构, 案例, 機制, 流量, 消費升級, 消費降級, 消费, 消费升级, 消费降级, 热点, 热议, 熱議, 熱點, 爆红, 特种兵旅游, 特種兵旅遊, 现实碰撞, 现象, 現象, 理想与理性, 电商, 直播, 直播带货, 直播帶貨, 短視頻, 短视频, 社交媒体, 社交媒體, 社会, 社会现象, 社會現象, 神话, 算法, 算法推荐, 算法推薦, 网紅, 网红, 美国梦, 美國夢, 草根, 草根梦想, 草根網紅, 草根网红, 菏泽, 菏澤, 觀察, 觀點, 观察, 观点, 观点分享, 解讀, 解读, 討論, 評論, 諾言, 讨论, 评论, 诺言, 趋势, 造神, 郭有才, 關注, 電商, 驱动, 鸵鸟小葛 抖音
现在开始讲第二个故事:郭有才现象——草根网红时代的启示。
郭有才呢,就算是一个很草根的网红了。1999年生人,山东菏泽,应该是农村的一个小伙子。长得呢黑黑瘦瘦的,留个小胡子,留了一个大背头,刷满了油的,这种像90年代或者80年代香港这样的一个样子的一个头。在抖音上其实也唱了很多年的歌啊,不是说突然就火了。他大概从17年就开始在抖音上唱歌,最近啊在5月9号突然一夜爆红。我们现在就要分析一下,郭有才现象对于草根网红时代的意义,和探讨这背后的一些社会心理驱动吧。
郭有才呢,据说是因为家境贫寒,没有办法去学习音乐,但是自己又喜欢唱歌。但说实话唱的不怎么样。为了今天录这个节目,还专门去听了一下,唱的真不好听。他呢花了300块钱买了个吉他,又花了6块钱啊,报了一个音乐课,很简朴的开始了,甚至应该说叫很简陋。所以呢郭有才也经常自嘲,叫306块钱的音乐水平,就是这个306。
More
5 月 27
Luke Fan新能源智能汽车, 雷军与小米 Auto Ecosystem, Auto Industry, Battery Swapping, BYD, Charging Station, Dimension Reduction Strike, Electric Vehicle, Geely, He Xiaopeng, HUAWEI, Lei Jun, Li Bin, New Energy Vehicle, NIO, Supercharging Station, Supply Chain, Wang Chuanfu, WM Motor, Xiaomi, Xiaomi Auto, Xiaomi SUV, Yu Chengdong, Zhou Hongyi, 互联网, 何小鹏, 余承东, 供应链, 充电站, 华为, 吉利, 后排电视, 周鸿祎, 品质, 商业, 小米, 小米汽车, 小米苏7, 平板, 成本, 换电, 支架, 故事, 新势力, 新能源汽车, 未来, 未来汽车, 李斌, 格局, 比亚迪, 汽车, 汽车生态, 汽车行业, 王传福, 理想, 生态链, 电动汽车, 电视, 科技, 老范讲故事, 超充站, 销量, 降维打击, 零配件, 雷军, 雷总, 魏小李, 鸿蒙系统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今天咱们来讲一讲雷军走访未来汽车,演示了什么叫降维打击的事情。
5月20号,雷军率领小米苏7车队开到上海的未来总部。李斌率领一众高管在门口迎接,那毕竟是出资人吧,甭管是行业大哥还是投资人啊,还是要稍微的热情迎接一下。李斌现在也在拍短视频了,所以整个迎接的过程也在抖音里头向大家曝光了。
李斌站在门口说:“哎,雷军在哪辆车上啊?”后来一看,在第二辆车,而且雷军自己开着车。李斌赶快蹭蹭蹭跑过去,亲自开车门迎接雷总下车。气愤一定要做足了。
雷军呢,展现出了什么叫真正的降维打击啊。咱们在互联网里头经常喜欢讲这个词。这词哪来的呀?这个词实际上是从三体里边,小说里来的。二向箔扔下去,他就把三维的变成二维。如果是四维世界的人去打击三维世界的人,也是无往而不利。所以呢,在互联网里面,我们一般喜欢将这种掌握更高层次信息以及更高层次能力的打击叫做降维打击。特别是以前很多人说,我们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去打击传统行业,要降维打击,因为可以看到更多的数据,可以看到更大范围的市场。
More
5 月 21
Luke Fan阿里巴巴的故事 2024年5月14日, BAT, CG, Chandry, Excel, KPI, 一财报道, 上市, 上海, 下线, 不能失速, 严苛, 举报, 互联网, 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公司原罪, 互联网公司腐败, 互联网大厂, 互联网巨头, 互联网腐败, 京东, 人性, 人性之恶, 企业文化, 作弊, 公关, 内部监控, 内部管理, 内部贪腐, 凡事件, 分赃不均, 刘强东, 反腐, 合伙人, 商家贿赂, 坠机, 基层, 外卖员, 夜店, 大公司病, 天猫, 天猫旗舰店, 太嚣张, 失速, 奇葩方式, 字节跳动, 季报, 安勇, 审批, 审计, 年报, 店小二, 开除, 张勇, 扭曲, 投放, 抖音, 拼多多, 捞店铺, 掩盖, 撞枪口, 数据库, 文化认同感, 新兴互联网公司, 新兴公司, 机器, 机器管理, 李彦宏, 杭州, 杭州警方, 比价, 民营企业, 法制在线, 法制报道, 流量, 流量控制, 游戏公司, 漏洞, 猎豹, 电商平台, 程序员, 站错队, 算法, 管理方式, 结果导向, 美团, 老板魅力, 老牌公司, 职业经理人, 肖子, 腐败, 螺丝钉, 裁员, 规章制度, 财务管理系统, 财报, 贪污, 贪腐, 跑冒滴漏, 运营人员, 运营成本, 道德, 都市, 都市传说, 酒吧, 阿里, 阿里国际, 阿里小二, 阿里巴巴, 阿里店小二, 阿里月饼事件, 降本增效, 雷军, 飞机, 马云, 马化腾
阿里店小二的贪腐案
一年间,竟有阿里员工贪污了9,200万人民币。首先,这并非新近事件,而是一个陈年旧案,发生在2020年至2021年之间。最近,由于央视《法制在线》在2024年5月14日的重提,以及第一财经于次日的报道,此事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相当于各大国家媒体又将此事搬上了台面。
据杭州警方透露,近期侦破了一起涉及民营企业内部贪腐的案件。一名在杭州某电商平台担任基础运营岗位的员工,在短短一年内,因收受贿赂高达9,200多万元而被曝光。可想而知,在杭州,能有如此收受贿赂能力的,非阿里莫属。
这起事件仍在持续发酵,人们议论纷纷,惊讶于何人能在一年内“赚”到上亿,而且他只是被称为“店小二”——天猫店小二。正如警方通报中所称,这是一位基础岗位的运营人员,如何能涉及如此巨额的款项?此人姓王,负责阿里天猫家具类官方旗舰店的入驻审批,专司商家进店事宜。
More
8 月 25
Luke Fan杂谈, 社区 互联网, 全球化, 知乎, 移动互联网
这是前几天终于找回了知乎账号之后,发现的一个邀请回答的问题。特此将答案贴在博客中。
移动互联网这个概念,其实主要体现在中国,以及很多第三世界国家里面。我们很多用户第一次接触网络,就是通过手机来的,这些人跳过了PC互联网的阶段,直接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他们并没有那么清晰的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分界线。现在手机上依然也有很多服务是通过网站来获取的,而并不是app。
美国肯定没有出现咱们现在这种满大街举着手机刷二维码的神奇景象,他们还在使用现金、支票、信用卡。也没有出现像微信那种可以成为新操作系统的巨型移动应用。其他垂直领域,其实两边差不太多,uber、airbnb、yelp等和中国差不多的。
说到中国处于美国什么阶段,或美国处于中国什么阶段,前提是只有一条发展路径,大家都按照一个模式来发展。
未来,美国是不是会顺着中国这条路走下去,这很难说。就像我们在支付领域里面跳过了美国的支票,在通讯设备发展历程中,跳过了美国的家庭电话答录机一样,美国有美国的特点,我们有我们的特点。最后不一定走向同一个方向,就算大方向一致,其中的某些节点也是会被跳过的。
7 月 17
Luke Fan新文化, 杂谈 互联网, 故事, 新文化, 版权
进入一家以销售软件为主营业务的国外公司之后,经常会和用户因为版权的问题进行一些讨论。这些讨论有的时候还算是理性,当然也有些客户非常的不理性,或者至少是他希望能够表现得让我们以为他非常的不理性。
由于很多东西在这里不能乱说,只能将那些理性的部分提取出来,然后去掉当时所涉及的具体事物,和大家分享一下了。
盗版算不算偷窃
很多人都认为盗版并不算什么大问题。当我问他们,上街去偷一辆汽车是不是大问题的时候,他们告诉我,这完全不一样。
其实很简单,有一件商品,有定价,有正常的销售渠道,那么有些人需要使用这件商品的时候,就需要去购买。采取购买之外的其他手段,在未得到所有者同意的情况下得到该商品,并使用它,都应该算是偷窃。
按照维基百科的解释:偷窃或盗窃,意指“不问自取”,在物主不知情的情况下取得物品。在各地刑法中,偷窃都是非法的刑事犯罪行为。 偷窃的构成要件通常是未经同意地故意取得、保管或使用其他人的财产或/和意图永久侵吞物主的拥有权。
看来盗版肯定是符合盗窃的构成要素的,那么盗版和偷汽车到底差异在什么地方呢?我思考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一些简单的差异。
盗版比偷汽车更容易;盗版被发现的几率,比偷汽车更小;即使被抓住了,证明盗版事实成立的难度也要比偷汽车来得大;按照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盗版比偷汽车被抓获之后所需要受到的惩罚更小。
由于实施容易;被抓住的概率小;被抓住之后认定困难;即使被抓住了,认定了,受到的处罚也很轻微,那么盗版这种特殊的盗窃形式,就变得能够被大家的道德所接受了。通常道德是要高于法律的,但是当法律的水准降到一个很低的程度的时候,道德的水准是不是也会随之而下降呢?不知道我国是不是全世界盗版最猖獗、盗版处罚力度最差的国家之一,希望那些有能力修改法律的人,也能搞有时间考虑一下,民族的道德底线是怎么降低的。
软件的定价方式
很多人都说,盗版是由于软件的价格太贵。
这里我们需要考虑一下软件的定价方式,以及各种定价方式下软件的销售情况。在我和我的用户们进行讨论的时候,同类型的软件,有些定价很低,比如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软件,定价仅为几十美金,但是这个软件在国内的销售情况非常惨淡。这也就证明了,用户们所说的,由于软件贵,所有不去购买的理由是很牵强的接口。即使软件便宜了,他们也不会去购买的。
还有很多软件采取过低价销售的策略,比如金山词霸等工具类软件,但是销售的效果并不好。在微软和360宣布杀毒软件免费之前,能够靠低价策略进行软件销售,并得到一个相对可以接受销售成果的,大概也就只有杀毒软件了。
那么,软件的价格是如何制定的呢?软件价格通常是使用相对简单的方式制定的,那就是成本加上预期的利润,再除以预期的销售数量。软件的成本,包括研发成本,软件介质的印刷、包装和流通成本,软件的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销售成本,加密、license保护和管理等防范盗版的成本,以及国家的各种税收和流通环节各级商家的预留利润。
在常规定价方式的基础上,软件定价的时候还会考虑一些比较特殊的因素。比如稀缺程度和用户的热情,不同阶段的促销等等。
在定价的过程中,成本和预期的利润都是比较容易确定的,但是销量是很难确认的。通常一款软件,都会通过过去的销售情况,或同类软件的销售情况来预估销售数量的。
后来出现了依靠广告来赚取利润的免费软件,这种软件的价格,就是强迫用户看广告。最近流行起来的AppStore,上面的软件基本是按照用户的需求程度和开发成本来结合计算价格的。那上面会有限时免费或降价等策略,但是当一个软件或游戏,已经被很多人所喜好,并且大部分人已经购买过了之后,他们通常会定一个比较高的价格。既然大部分喜欢这个软件的人,一开始就都买了,后面的人,通常不会再由于便宜来购买这款软件,那么再降价也就没什么意义了,还不如抓住一个是一个呢。某些现在很难再提高销售数量的传统软件,现在采用的也是类似的策略。
为什么有时候中国软件会比国外的软件贵
上面这个问题,是很多用户在购买之前都会问的。
这种问题的标准答案就是中国特色。
软件虽然不需要收关税,但是也要收增值税的,再加上以前政府是不允许境外公司在境内直接销售在境外生产的产品的。虽然在入关之后,这一条有所调整,但很多软件公司由于销售数量并不大,也就一直沿用了以前的进口商。环节增加了,价格肯定是要上升的。另外,就是中国人喜欢打折,同样一件商品,100块不讲价,他不喜欢买;200元半价,他会觉得有些心动;如果是1000元一折疯狂大甩卖,他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排队。但是国外人没有这种习惯,他们最多搞个1.99美金,一美分的差异,就能够让他们感到那种赚了小便宜的快感。所以很多国外软件,在国外的时候订了那种1.99美金的价格,到了国内之后,一定要定一个几倍与此的价格,然后再去打折。
另外,由于中国的盗版比较猖獗,软件厂商用于防范或打击盗版所需的费用会有所上升,这一部分也会变为成本,记入到软件的价格之中。
最后,就是在国内进行一些商业活动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需要非商业手段才能解决的问题,一些大型软件的价格里面,通常也会把这部分计算进去。
人穷和志短
前面讲了,很多人认为软件太贵,所以买不起。
我碰到这种人的时候,通常会问他们,既然你觉得买不起,那么为什么要用呢?买不起奔驰,可以买QQ或奥拓吗,奔驰厂也没有逼着你一定要去开奔驰啊,买不起就是去偷去抢,也要开着奔驰上街。
人穷没关系,但是如果志短了,那就没得救了。
盗版和民族性有关
有些人会和我说,因为是在中国,因为是中国人,所以才盗版的。这些人真是给中国人丢脸啊。
从我看到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中国人,到了国外也能够规规矩矩的购买正版软件。很多外国人,到了中国一段时间之后,也开始盗版了。
这不是民族性的问题,而是国家制度造成的,盗版在国外处罚得比较严厉,而在国内相对比较宽松,法律既然起不到维护道德的作用,那么肯定就会为道德沦丧加一把力的。
曾经用过,早就不用了
还有很多人,告诉我们,这个软件我曾经用过,但是早就不用了。
这就像是杀过人,但现在不杀了。偷过东西,但是东西已经扔掉了一样。人们总是要为他们曾经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这种责任并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退。比如有人犯了法被抓住了,那么是犯罪之后一年被抓住的,还是之后一年零一天被抓住的,其所受的处罚应该没有什么差异的。
利益是否可以代表一切
我过去由于工作原因,曾经和很多城市的版权局,或者是具有类似职能的政府机构有过沟通和协作。他们总是对我说:版权保护,国家和政府是支持的,但是市里的软件开发区,你们是不可以去的,那里要发展啊。
在经济利益面前,法律和国家的政策排在什么位置呢?道德和民族素质又排在什么位置呢?非常奇怪的论调,直到现在为止,我对这种论调也完全无法认同,总觉的好像有些道理,但好像又狗屁不通。甚至我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辩驳这种说法。
天朝的基本大法,就是《没办法》 。
6 月 02
Luke Fan新文化, 杂谈 互联网, 故事, 新文化, 版权
离开同方之后,辗转了几家公司之后,进入了一家做人力资源管理和会议管理系统的公司。做程序开发。不记得当时的具体情况了,只记得突然有很多人冲进了办公室,说是要检查。好像是穿着工商局的制服,这些人在每一个人的电脑上翻找,并将可疑的内容拍下照片,再要求电脑的使用者签字。
后来才知道,这些人是查盗版的,他们有政府开具的执法证,到现场取证。然后,会由政府部门开出一定金额的罚单。
由于当时我电脑上安装的各种版本的盗版开发工具最多,于是就被公司勒令负责此事的沟通和处理工作。
最终的结果是,购买了一定数量的软件,并和软件厂家达成和解,最终避免了政府罚单。政府罚单的数额那实在是相当的恐怖啊。
这个事情的发生过程中,还是颇有几分中国特色的。首先:检查通常是针对单一厂商产品的,也就是说政府代表张三过来执法和主持公道,并不会管李四家的产品是不是被盗版了。如果被抓住了,态度比较好,有悔改的实际行动,并得到被侵权的软件厂商谅解的话,得到宽大处理的机会还是蛮大的。处罚不是目的,治病救人才是使社会变得越来越和谐的第一宗旨。
由于涉及到一些商业机密,这个事情最终如何处理和截止的,这里不便详细透露。
在这件事情处理完之后,当时我所服务的那家公司,依然在使用各种各样的盗版开发工具。现在,除了那些完全使用开源工具的团队之外,其他软件开发企业或团队,多少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盗版使用开发工具的问题。即使被抓过了,也不可能买到人手一套的程度。
被抓过一次的公司,还会再被抓吗?这还真不好说,只能说由于盗版同一家公司的产品,在短时间内被连续抓两次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但是今天被张三抓,明天再被李四家抓,这也算是正常范围之内的事情。
在上门所说的那起版权纠纷事件发生之后的一年左右,我离开了原来的公司。去到当时抓住我前雇主盗版行为的那家国外软件开发工具供应商处工作。角色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从一个侵权者,彻底变成了盗版的受害者。
作为一家盗版行为的受害公司,都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并最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由于涉及到更多的商业机密,以及中国特色,还是不能详细说的。以后有机会的话,还是和大家聊一些能说的事情吧。那就是在我为这家开发工具供应商工作的四五年间,在不同的时间,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我的客户们,或者说是潜在客户们就一些涉及版权问题的对话和争论。
5 月 14
Luke Fan新文化, 杂谈 互联网, 故事, 新文化, 版权
也就是差不多最早有网络的时候,我开始接触网络小说和MUD,后来随着论坛的普及,开始阅读盗版小说了。那个时候小说大部分是台湾那边出版的,比如说频和鲜网的小说。国内有一些论坛,就开始做起了盗贴的事情。好像是从2000年开始,也有人尝试着通过一些比较特殊的支付手段向台湾支付阅读费用,但是这种通道,直到现在为止,也不是非常通畅,毕竟图书属于一种出版物,而对于出版物,这边审核的是非常严格的。同时,台湾那边跑到大陆来维权,成本也是很高的,所以这种盗版台湾小说的现象一直到现在为止,也还是比较普遍的。
以前比较火爆的盗版小说站,后来都在逐步的寻找自己的出路。幻剑书盟一直在努力的尝试打通个人向台湾书商付款的通道,但是一直收效不大。有些网站干脆就一直走盗版路线,然后靠广告收入来维持生计。他们不但盗版台湾的书,后来大陆这边的网络原创文学兴起之后,也不遗余力的盗版大陆自己的书。
最终这些盗版小说站,发展向了几个不同的模式。
其中最成功的就是起点了,直接向读者收取订阅VIP章节的钱,然后再和作者去分成。起点早期也做过台湾盗版书,也曾经尝试着去向台湾书商付款,还尝试过依靠广告收入达到收支平衡。但是除了向用户直接收费所得到的收入之外,其他的几项好像发展得都不是特别好。现在可能还会引进一些台湾的版权,但早已经停止了将客户支付的费用直接支付到台湾去的尝试。我记得早期起点还尝试过一种叫做广告票的东西,用户在阅读的时候,如果觉得书写得不错,可以去点击广告票,并看到一些广告。这种方式,无法刺激用户的点击欲望,对于那些被点击的广告来说,用户也不是由于对他们的商品感兴趣而点击的,所以最后广告的效果肯定是极差的。
走起点这条路,最后基本上成为了国内所有正规,或者有正规化期望的网站的不二选择。但也还是有一些不走寻常路的家伙,比如有一些论坛还是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的,就像云霄阁、武侠屋等,最后这些论坛纷纷由于版权纠纷和收支无法达到平衡,而关闭了。现在还有做盗版文字内容的论坛,但是那种纯靠盗版小说生存的论坛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多了,盗版小说通常是作为他们论坛中的一个板块,为他们吸引来流量。其中武侠屋,曾经尝试过要向正版付费阅读的模式去转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无法下狠心将盗版内容都删掉,害怕影响流量和广告收入,最终还是没有活下来。起点、幻剑当时走这条路的时候,可是删掉了不少东西的。
现在,盗版网站也还是存在的,这些网站靠着盗版海峡两岸的内容,吸引大量的阅读点击,提供很完善的手机或其他各种移动设备阅读的服务。并从中赚得一定量的广告收入。这一块,他们确实钻了起点和其他正版付费阅读网站的空子。由于盗版和反盗版的斗争,在这块阵地上一直都是很白热化的。手机等移动阅读设备,由于其自身条件的限制,所以很难实现什么特别有效的防盗版手段。而且,现在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阅读的人们,他们的阅读习惯又和各种防盗版手段有着比较大的冲突。所以那些付费阅读网站在移动阅读这一块一直是抱着一种非常审慎的态度,他们宁肯不做这一块,或者是将这一块的防范做的更严一些,哪怕是牺牲一些用户体验,也不希望盗版书商从这一个途径将他们的内容盗出去。这就导致了像飞库那样的主要为移动阅读服务的盗版书城很是风光的存活了一些年。不过这个书站,现在应该已经不在了。这一类的书站,随着盛大文学都大型正版书站自己在移动阅读领域的不断拓展(云中书城、Bambook电子书、云城Android版、IPAD、IPhone版、盛大文学和移动运营商直接合作等),以及对盗版书站打击力度的提升,在不断的消失。不过这种站是很难打干净的,毕竟搭建的成本非常低,而且,收益也还是不错的。
论坛和贴吧之类的地方,一直是盗版内容的重灾区,但是由于论坛上面的流量不会特别大,论坛是一种时序性质的交互平台,在不使用搜索引擎的情况下,很难找到所需的内容,即使是有整理贴,通常也是需要注册登录等验证手段才能得到所需内容的。即使是盗版网站,也怕盗版的,他们将防范措施做得越来越严,最终限制了网站的流量。这里面比较麻烦的是贴吧,贴吧对大量内容进行了聚合,大家通常是依靠搜索引擎来使用贴吧的,这导致了贴吧的流量巨大,特别是百度贴吧。里面的内容非常完整,背后的监管相对比较宽松,流量巨大。对很多正版付费阅读书站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由于其背靠百度,打击起来还非常的不容易。不过这一块也有一些好的现象,那就是百度在文库的争议中,败下阵来,现在文库里面的盗版内容总算是少了一些了。在百度和盛大文学的诉讼中,百度也败诉了,虽然才需要赔50万(国家规定,此类纠纷的赔偿上限是50万,完全是脑子进水的人制定的这条法律),但是这其中的象征意义还是很大的。
现在这个领域中还有一种新生事物,那就是垂直搜索引擎,这些网站自己不保存任何内容,只是提供盗版内容搜索。并利用避难所漏洞,钻法律的空子,逃避惩罚。这种东西,现在虽然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但是如果有打盗版的人,顺着垂直搜索引擎去寻找盗版站,那个时候,这些垂直搜索引擎带给盗版站的就不再仅仅是流量了,还有巨大的风险。到了那个时候,盗版站就会设法屏蔽这些搜索引擎,他们甚至会去屏蔽百度、谷歌等传统搜索引擎。到了那个时候,这种搜索引擎就不再是盗版站的朋友,而是他们的敌人。这些垂直搜索站也就不攻自破了。
盗版小说网站,肯定是不会绝迹的。但是随着打击力度的提高,那些小网站会逐渐变越来越封闭,除了自己原有的用户之外,很难再吸引到新的用户,通过搜索引擎进入他们的网站,而原有的用户也会不断的流失。对于百度贴吧或文库这种大型的盗版站来说,斗争的路还很长。
下一篇争取写一写我所在的公司,第一次由于盗版而被抓现行的故事,以及我自己如何从一个盗版用户变成了版权维护体系中的一员,并在维护版权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和用户之间的争吵。本文所涉及的所有内容,都是从个人角度出发,不代表任何公司立场,所了解的信息可能也不是很完整,但我写的就是我见到的和听到的事情,而不是记录史实,如果有什么地方有些出入,也请不要太认真,大家就当故事来看吧。
5 月 14
Luke Fan新文化, 杂谈 互联网, 故事, 新文化, 版权
作为一个程序员,软件行业的从业人员,IT行业的从业人员。版权和我的关系好像还真的是蛮大的。这里就不阐述什么是版权了,只是讲一讲入行十几年来遇到的一些比较有趣的,或对我影响比较大的版权故事吧。
第一次知道有版权
那是上大学的时候了,作为一个软件专业的学生,喜欢玩儿各种软件,肯定是无可厚非的。我是91年上的大学,印象里是到93年开始四处去复制软件的。最早使用的是vax11750的小型机,在那种东西上,很难有软件的概念,面对着一个闪着绿字符的终端,那个键盘叫结实啊。除了自己编写的实验代码和编译结果,剩下的好像就都是命令了,根本就不是文件。所以也就没有软件的意识。
后来开始使用PC机才发现,软件原来是可以安装、可以复制的。Turbo C、Turbo Pascal,以及各种版本的Dos、Foxbase等等,还有当时著名的wps、ucdos等中文字处理软件。非常神奇,非常有趣。
当时有人提供收费复制,软件按照所需的软盘数量来付费。曾经有个悲剧的家伙:我的一个同学,复制了一套九十几张软盘的SCO UNIX,安装了一整夜,到八十多张的时候,发现软盘坏了。那才真叫欲哭无泪呢。
那个时候,我知道了有软件,也知道软件是有版权的,但是从来也没有关心过一套正版软件到底应该是多少钱,只是知道复制这些软件,需要付出辛苦的劳动,软盘复制也是一件很烦的事情,当时有一些很有名的软盘复制软件,由于可以将那些加密的软盘复制出来而广为流传。复制和安装软件也是一件非常辛苦和麻烦的事情。当时软件和内容基本上就是属于我们这些计算机软件的从业人员的,对于圈子外面的人来说,这些东西距离他们还太遥远了。
其他的内容,当时盗版起来也不是很容易。
盗版光盘
后来有了光盘和光驱,软件的流行变得容易了起来。盗版光盘也第一次将vcd带到了的寻常百姓的手中。再早都是租录像带看。复制录像带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就像我前面所说的复制软盘一样是非常麻烦的。记得那时使用的VHS录像带,复制到第三遍就会失去色彩,也就是说彩色的变成黑白的,到第四轮,就彻底复制不出来了。
我印象里面最早的盗版光盘是15元一张。有些同学到美国去,他们会携带很多盗版光盘出去。VCD是在盗版光盘流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普及起来的,最早的光驱是1倍速的,而看VCD,必须要两倍速以上的光驱。所谓的1倍速,指的是播放CD的速度,也就是说能够正常播放普通音乐CD所需要的速度。后来的1倍速DVD指的是可以正常播放DVD电影所需要的速度,蓝光的一倍速,也是这么定义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刻录光盘上,除了标注容量之外,还会标注一个时间值,CD-R通常标注的是87分钟。这就是说,按照这种容量的光盘,最长被使用的那种用途,可以记录这么长时间的内容。跑题了,总之,最早的盗版光盘,大多是音乐、软件和游戏。后来才有了VCD的。
记得那个时候还有一种很神奇的东西,那就是卡口带和卡口盘。据说是从国外走私这种东西的时候,被海关罚没的。然后在上面打一个大口子,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后来好像此类东西大多是小贩自己制作的盗版内容,然后自己打的口子。
说到盗版光盘,就不得不说一下我在同方光盘工作时的那段日子了。同方光盘里面有一个部门,专门是搞光盘生产线批文的。他们做的事情,就是将那些在南方被罚没的没有正规手续的生产线,拆回来,检修之后,办理批文和正规手续,再卖给那些需要的厂商。有一段时间,他们的生意非常火爆。那也是一群很有本事的人,他们可以将完全没有任何文档、手册、没有保修、缺乏配件的设备,拆回来。并且重新组装让其能够正常运转。从他们那里也流传出来了一些故事,比如:盗版光盘制造商,也是非常狡猾的。这些人,经常是将房子和机器一起搭建起来,比如:盖个房子,先盖一楼,然后在二楼的地面上安装机器设备,安装好之后,再盖二楼。有的则是先挖一个地下室,将机器设备安装好之后,再在上面盖房子。这就导致了,他们去拆卸这些机器的时候,必须先拆房子,然后才能将设备拆出来。
后来,我所在的事业部,开发了一种叫做光盘拷贝机的东西,那个东西长得就像是一个立式机箱的服务器,朝前的一面全是刻录机,里面有一个嵌入式主机和一块硬盘。可以自动的将内容复制到硬盘里面,并一次复制出七八张拷贝。我们做这种机器,买这种机器的初衷肯定是好的。但是不可避免的就是,后来有一段时间,经常会在电视新闻或打击盗版的节目中,看到有人抱着我们的生产的拷贝机满街逃窜,而身后则有人民警察或者是工商、版权的执法人员紧追不舍。
有了互联网
我记得,最早开始上网,应该是在96年的样子。那个时候开始有人使用调制解调器上网了。那个时候下载软件还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主要是网速很慢,而且容易掉线。当时,也没有那么多需要下载的东西,软件下载站倒是开始出现了,但是由于带宽的原因,以及那个时候比较缺乏好的断点续传工具,P2P也还没有流行起来,所以对于软件和游戏的传播来说,最方便的方式还是盗版光盘。那个时候,开始出现大量的盗版游戏和软件光盘。
后来出现了P2P、BT、网络蚂蚁、网络吸血鬼、电驴、迅雷等工具,下载软件和电影才逐渐变得流行了起来。再后来随着网络带宽的逐步提升,PPLive等在线点播和在线电视直播的网站也逐步的流行了起来。现在,国家大力的打击不容易监管的BT和电驴,最终使得比较容易监管的Youku、Ku6和土豆之类的视频网站发展了起来。这些网站最早也都做盗版内容,特别是美剧(欧美的电视剧统称)。现在在打击和监管之下,已经收敛很多了。这些网站现在也开始做一些正版内容的引进,并搞一些付费节目,不知道现在付费观看的效果怎么样,并不是很清楚。因为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在移动设备或电视上看这些内容,不喜欢在电脑面前看,所以这类服务用得比较少。
现在,这些网站大多在大力开发电视观看设备和移动观看应用,估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条件成熟起来,付费方便,并且内容充实之后,我还是会去选择付费看这些内容的吧。
这将是一个比较长的系类,讲述我和我身边发生的各种和版权有关的故事。这一篇就到这里了。下一篇我会写一些盗版小说的故事。本文所涉及的所有内容,都是从个人角度出发,不代表任何公司立场,所了解的信息可能也不是很完整,但我写的就是我见到的和听到的事情,而不是记录史实,如果有什么地方有些出入,也请不要太认真,大家就当故事来看吧。
Older Ent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