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准备放弃昂贵的Vision Pro,转而开发廉价版的Apple Vision。VR、AR寄托了很多人的期望,但道路异常坎坷。长期投入的Meta家的Quest3,也还在等待机会,新入局的苹果,要跑?
6 月 21
Apple的故事 3D内容生成, 3D建模, 3D渲染, AIGC, AI投入, AM公司, ARVR, iOS, iOS应用, IPAD, iPad应用, iPhone, Meta, Oculus, Quest 3, Unity引擎, Unreal引擎, Vision OS, Vision Pro停产, Vision系列, WWDC, 中国市场, 内容开发, 内容缺乏, 图形引擎, 头显市场, 头显设备, 头晕问题, 微商Pro, 技术验证, 新兴产业, 未来走向, 李飞飞, 沉浸体验, 牛顿电脑, 用户体验, 用户接受度, 短命产品, 研发团队, 硬件平台, 硬件生态, 社交媒体, 社交舆论, 科技博主, 空间智能, 空间计算, 苹果Vision Pro, 苹果产品, 苹果产品生命周期, 苹果产品策略, 苹果光环, 苹果创新, 苹果创新产品, 苹果历史, 苹果发展, 苹果发布会, 苹果品牌效应, 苹果尝试, 苹果市场, 苹果市场策略, 苹果战略, 苹果技术, 苹果技术发展, 苹果投资, 苹果新品, 苹果新品发布, 苹果未来, 苹果未来产品, 苹果未来计划, 苹果汽车, 苹果生态系统, 苹果用户, 苹果研发, 苹果科技, 苹果粉丝, 苹果销售策略, 补贴政策, 设备价格, 设备重量, 设备销量, 软件开发, 销售数据, 高价产品, 高配置 苹果准备放弃昂贵的Vision Pro,转而开发廉价版的Apple Vision。VR、AR寄托了很多人的期望,但道路异常坎坷。长期投入的Meta家的Quest3,也还在等待机会,新入局的苹果,要跑?已关闭评论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今天我们来讲一讲苹果。已经准备放弃微商Pro了,这算是最短命的苹果产品之一了。不算是最短命,因为还有很多苹果产品,压根就没有发布,直接就被干掉了,比如可怜的苹果汽车,研究了十几年,最后连造出一台样车的机会都没有,就没有跟大家见面。现在Vision Pro呢,有可能会成为一种就只发布了一代,就直接放弃的产品。Vision Pro呢,基本上已经被证实停止继续投入啊。怎么个证实方式呢?第一,内部的研发团队据说已经开始缩减了,不会再有那么多的精力投入到微商Pro里面去啊。苹果未来应该是有一段时间要O in AI,把更多的人投入到AI相关的事务里边去。另外,工厂已经接到通知,说减少新的配件投入啊,咱们就把现在这些配件做出来就完事了。现在工厂做了多少配件呢?大概是50万套。那你说Vision Pro卖了50万套没有?没有啊,就是这些东西是在工厂里面的啊。最后这些配件应该都会变成Vision Pro,或者大部分会变成Vision Pro吧。啊,可能还有一些会变成维修配件,都是属于苹果的。那你说Vision Pro到底卖了多少台?不知道哈。对于苹果这样一个3万亿美金市值的公司来说,这种几十万台销量的产品完全可以不出现在财报里。
它叫没有重大影响完事,所以它不会去公布它到底卖了多少台的。那么这个时间点呢也很有趣,现在传出来说苹果跟各个工厂下单了,说你们不要再去生产Vincent Pro的配件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间点?是苹果WWDC之后,还号称是我要去做微信OS2.0,然后在中国大陆市场把这东西上架了,而且也要求在全世界开始销售了。在这个时候,突然宣布说哎,我们不再去继续投入了,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显而易见,把29,999元的售价标到中国苹果的官网上以后,发现数据不对啊。因为在美国得到了一个销售数据之后,下一个销售数据就是看中国市场,而其他在什么欧洲市场、日本市场这些地方,你说到底有多少人喜欢用苹果vision Pro这个没有那么重要。如果美国卖得不好,中国卖得也不好,那这个事情基本上可以判死刑了。那你说中国那么多的博主都号称是买了Vincent Pro都测试了,都每个人戴在脸上啊,跟大家展示了一下。像我还专门找到Indigo,他也买了一个Vincent Pro,他在加拿大,我们也做了连线,那不是挺受欢迎的吗?对吧,不是很多人都带着这东西上街瞎晃了吗?怎么就到中国一挂上牌子就不行了呢?大家要想清楚啊,29,999甚至当时有些国内的博主为了去买Vincent Pro还是加了价的。
有些人加到6万多块钱去买了一台。这些人呢,愿意花这个钱的人当时都在美国买过了。剩下的在中国愿意买的人,他是花不起3万块钱的。29,999这个价格在国内挂出来之后,肯定是反应平平啊,或者说让苹果非常失望。所以有了两个最指标性的数据,一个是美国的,一个是中国的。苹果就决定说,这个事就到此为止吧。大家要注意啊,一个产品先在美国发布了以后,你以为在那买这个产品的人都是美国用户吗?不是的,全世界的人会跑到美国那边去买的。当然最主要的是科技博主,或者是一些对新兴产业感兴趣的人。普通用户的话,可能有钱的人也会跑到美国去买一台,普通的就只能等到国内市场再发布了。但是这个价格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有点难度。Vincent Pro到底验证了哪些事情呢?一苹果做任何东西都会引起足够的社会反响,你想做这种头衔多少人做了?三星也做了,雷塔也做了,这个国内的PICO或者叫字节跳动也都做了,没有那么大响动。真正有响动的还是苹果。当时vision Pro出来以后,所有的社交媒体上全都是各路博主带着vision Pro满大街瞎晃的。对吧,甭管你是夸他也好,骂他也好,只要你取了个微商Pro,它就有流量。而这个流量呢,就可以把3,500美金或者是29,999这个价格给你值回来了。哎所以,这是任何其他公司的产品比不了的。现在有这样号召力的公司,也就是苹果了。另外一个是谁?另外一个是Open AI哈。大家看看,年初他们说要做Sora世界引擎,直接说一句话生成视频。都到6月份了,还没拿出来。但是全世界各种各样赶超Sora的产品一个一个地出。这也算是有一定号召力的公司。第二件事情,苹果证明的是什么?就是3,500美元这个价格确实超出了用户承受的范围。就算有苹果光环加成也不行啊,这个还是太贵了。大家要注意啊。前面,Meta其实也出过一款比较贵的头衔,微软的Hololens也是非常贵的,都是卖得很差。Hololens大概是2,000多美元,Meta的那个产品叫Quest Pro,当时Meta定价是1,500美元,卖不出去后来降价降到999美元,一共大概卖了30万套。但是这个数据并不是那么准确,因为刚才我们讲了,Meta这种上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卖30万个投险这种事完全可以隐藏在财报里头,这个不是重大影响,应该是把库存出清了就结束了,这个产品就直接放弃了。微软的Hololens的话,好像还是出了Hololens 1和Hololens 2,然后也就没再做下去了。后边微软的CEO就是别人谁家做投险,他就会在这个发布会往前一坐。那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们做投险哈?我把office搁里头,他的意思就是我也支持你就完事了。他自己做投险这件事呢已经放弃了。那么现在梅塔卖的还不错的产品呢,叫快色3。这个产品呢是499美金,已经便宜非常多了。那么苹果vision Pro还证明了什么呢?就是非常高的配置,是可以把头晕的问题解决掉的。所有使用了vision Pro的人都会提出的一个呃,感受已经没有头晕的事情了。这个呢还算是一个卖点,只要价格合适应该还是可以卖得掉的啊。这是大家的一个感受。现在呢对vision Pro的主要槽点是什么?第一个是重啊,这个东西非常的重啊。因为呢它的沉浸性很好,大家还是希望长时间佩戴。但是呢很多人说哎,长时间佩戴了以后这个脸上有个印,或者佩戴一段时间以后头疼啊,不舒服因为它很重嘛。这个东西有600多克啊,一斤多了。第二个呢是内容少,虽然苹果偷奸耍滑,玩了一个叫空间计算,把原来所有二维的应用,就是原来麦克OS iOS上的应用,都搬到了这个股险上去啊,特别是大量iPad应用直接搬上去了。虽然它没有3D,但是呢我们可以把一个平面的窗口啊摆放在3D空间中的任意位置上。这是苹果头先爽滑的地方。但是依然缺乏足够的内容哎,让大家觉得你这个东西不是那么物有所值。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贵了,呃大家想
前面能够购买他们产品的这些人,并不是缺钱的人。贵可能是最后一个理由,但它可能是最核心的理由。然而,他们可能是在最后才提到这个理由,因为他们不太好意思。所以,他们先讲的是重点和内容较少的部分,以便降低价格。那么,是否会有更便宜的Vision呢?现在有很多人在猜测,说苹果可能会在2025年推出一款名为Apple Vision或Apple Vision Light的产品,相对来说会便宜很多。实际上,制作这种东西并不难,苹果已经验证过了,每台产品也都经过了验证。但是苹果到底会不会推出这款产品,我们还需要思考。因为就像现在的iPhone一样,有iPhone、iPhone Pro和iPhone Pro Max,它们是不同尺寸的屏幕。而这个Vision系列可能就是Vision和Vision Pro,它们不会有不同尺寸的屏幕。所以,有可能先推出Vision Pro,售价为3500美元,稍微贵了一点点。那么,推出一个Vision会不会让大家喜欢呢?现在很多人都在做这种猜测,但是这种猜测并不一定最后会成真。那么,传说中的Vision的规格是什么样呢?首先,将索尼的屏幕替换为国产的屏幕,中国大陆产的屏幕。然后,去掉摄像头,因为摄像头太多了,没必要这么多。3499美元的Vision可能会有8个摄像头。
微声Pro 3,500美金的,上头有多少个摄像头?12个啊,咱也可以改成8个,就跟快死3用同样的配置。这事儿也是可以的。然后把声音稍微缩缩水,比如说耳机上面的这个声腔小一点,他也可以减点重量,减点成本吧。每一样事情都稍微减一点,重量也减轻一些。快子3是515克,大家觉得还可以对吧。Vision Pro有多重呢?600到650克,就是要重一些了。据说新的Vision呢,大概只有400多克,比快子3还要再轻一些。这个也许大家会喜欢呢。价格是大家吐槽最多的地方,那么价格降下来,肯定也不可能是筷子3那种499美金的水平。他应该是在1,500-1,600美金,就是当年筷子Pro的那个水平。那你说当年梅塔已经验证过了,Quest Pro卖不掉啊,你苹果卖到1,500美金,你就能卖掉吗?这个还真有可能行啊,因为梅塔不管是做Quest、Quest 3,包括原来的Oculus,包括Quest Pro,都没有掀起像Vincent Pro这样的社交舆论狂潮。所以啊,以苹果自己的品牌效应和社交媒体的关注度来说,没准它这个一千五六百美金,还是能够卖掉的。而且苹果也觉得说,你看你在我这买一个iPhone Pro Max,也差不多这么多钱;你在我这买一个iPad Pro,也差不多这么多钱,你都能接受。
微声Pro 3,500美金的,上头有多少个摄像头?12个啊,咱也可以改成8个,就跟快死3用同样的配置。这事儿也是可以的。然后把声音稍微缩缩水,比如说耳机上面的这个声腔小一点,他也可以减点重量,减点成本吧。每一样事情都稍微减一点,重量也减轻一些。快子3是515克,大家觉得还可以对吧。Vision Pro有多重呢?600到650克,就是要重一些了。据说新的Vision呢,大概只有400多克,比快子3还要再轻一些。这个也许大家会喜欢呢。价格是大家吐槽最多的地方,那么价格降下来,肯定也不可能是筷子3那种499美金的水平。他应该是在1,500-1,600美金,就是当年筷子Pro的那个水平。那你说当年梅塔已经验证过了,Quest Pro卖不掉啊,你苹果卖到1,500美金,你就能卖掉吗?这个还真有可能行啊,因为梅塔不管是做Quest、Quest 3,包括原来的Oculus,包括Quest Pro,都没有掀起像Vincent Pro这样的社交舆论狂潮。所以啊,以苹果自己的品牌效应和社交媒体的关注度来说,没准它这个一千五六百美金,还是能够卖掉的。而且苹果也觉得说,你看你在我这买一个iPhone Pro Max,也差不多这么多钱;你在我这买一个iPad Pro,也差不多这么多钱,你都能接受。
那么我给你一个vision,一千五六百美金,也就是一万多人民币。我觉得用户应该也能接受吧,这大概是苹果的一个思路。预计呢是明年初,因为所有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拼起来就好。那么真正的难点解决了吗?真正的难点并没有解决,真正的难点是内容少、空间、内容的制作成本和周期都是很大的。你说我现在想做一部3D的内容出来,甭管是游戏还是互动的娱乐产品,这个事其实都是很难的。为什么做3D建模去拼这个模型,那成本非常高,而且周期很长。用摄像头直接把这个3D的东西拍出来都是非常费劲的,因为你想你光要拍摄一个3D内容,你有俩摄像头够吗?其实是不够的。俩摄像头是你这个人不动地方,用两个眼睛去捕捉一个3D的结果出来。但是如果这样的一个实体在空间中,我们人需要换地方啊,需要去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话,那俩摄像头肯定是不够的。你需要在一个空间里面布很多的摄像头才能把它拍出来。拍完了以后呢,你还需要把所有摄像头拍出来的结果进行对齐,然后进行这个3D模型的识别。这个成本非常高,而且识别完了以后的效果成功率其实也不是那么好。还有一个是什么,就是3D界面的应用,到底什么样的是用户喜欢的。这件事现在其实没有验证过,到底用户需要在一个什么样的空间环境里边去跟这些3D的建模的模型进行互动,是用户有最好沉浸感的。
这件事需要重新验证。当然,苹果可能在这方面仍然有一定的优势。只要涉及到用户体验,他们都很强大。这其实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先有鸡先有蛋是指你已经有大量的硬件铺设在社会上了,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时候,我们愿意花大力气去开发3D内容,因为已经有这么多设备铺到用户那里去了。反过来说,我怎么能够把大量的设备卖到用户那里去呢?因为已经有很好的内容了。扎手机用用,用户喜欢用,买了东西以后有东西可玩。这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先有设备还是先有内容。那么,新的硬件生态通常是怎么铺下来的呢?比如说欧克拉斯,从被梅塔收购一直到后来改名叫快测,然后到快测3,这也是经历了很多年的过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一般来说,需要两样东西。第一,时间,漫长的时间慢慢熬。另外一个需要的是什么呢?叫补贴,就是做硬件平台的厂商要给这些进行软件开发的厂商发补贴。要把这两件事情同时做好,才有可能把一个硬件生态堆起来。苹果现在想的是很好的,他们希望靠巨大的品牌优势以及他们的号召力直接把销量推上去。推上去以后,大家就自然而然地愿意把内容转过来。但是现在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虽然在梅塔的快子3上已经有非常多的内容了,但是梅塔快子3后面是个安卓系统。
安卓系统上可能有大量的使用Unity引擎开发的3D游戏。如果想将这些游戏移植到类似于iOS系统的Vision Pro操作系统上,成本会非常高,并且还需要考虑苹果重新定义的空间计算和用户体验规范。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耐心和时间。苹果原本希望开发者能够尽快适应他们的系统,但现实证明这并不容易。
有人可能会想,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的出现是否能够解决内容生成的问题。然而,事实与大家的想象稍有出入。大家原本以为AIGC可以自动生成内容,既可以自动绘画,又可以自动写文章,那么为什么不能自动生成3D内容呢?这并不容易,因为目前的AIGC生成的文字、图片和视频都是基于平面的。文字不需要是3D的,图片和视频也都是平面的。虽然有人在做3D内容的研究,但进展相对较慢,并没有受到很大的重视。
为什么呢?因为AIGC直接生成3D内容是一项相对困难且效果不好的任务。AIC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tent Creation)追求的是端到端的生成过程,即从训练的基础开始,直接生成最终结果。
我这头说我要光,那头直接就有了光。它是这样的一种训练方式。而3D内容的产生呢,实际上是一种工程型的中间解决方案。就是我先产生3D模型,再通过3D模型渲染出最终的结果。这不是AIGC这帮人主要追求的方向。现在大家能够得到的AIGC训练数据,基本上也都是2D的,并没有那么多的3D数据让它去进行训练。当然,已经有人开始做这件事,但是从开始做到最后的结果还是有比较漫长的等待过程。那你说前面梅塔做了这么多东西,里头没干这事吗?对吧,他一方面做了这么长时间的ARVR,从收购俄克勒斯到现在,筷子3都出来了,而且也做了拉玛的这么多的模型出来。那么它没有出3D的结果吗?3D的这种直接内容生成的引擎没有啊,为什么呢?这个事很尴尬,就是梅塔如果直接出3D相关的结果,比如说我拿个照片,照相机咔一拍,拍完了直接出3D了,或者我随便怎么画一画,就直接出3D了,它的模型就出来了。这个事情有一个新的问题,就是现在不管我们是在美凯上还是想在Vincent Pro上,想在任何地方去展现这些3D的物体,我们还需要一个东西,那个东西叫什么?叫图形引擎。现在最流行的两个图形引擎,一个是Unity,一个是Unreal。那么这两个图形引擎在3D模型建立上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建树。
如果梅塔说我做一个东西出来,那他一定是准备上自己的引擎。但是他自己也没做,在这块上还是需要很长期的积累的。因为你3D引擎如果不好的话,最后渲染出来的这个结果效率会很差。你可能在头衔上也好,在任何地方也好,它会变得很慢。这个是大家受不了的。这两家公司已经走得太靠前了。梅塔自己也不愿意说,我替他人做嫁衣。我生成了3D模型,然后直接交给Unity,交给Unreal,让他们去使用。这个呢现在大家就是稍微有一点啊,把这个事情搁这了,谁也不懂。梅塔也搞不懂这个事啊,Unreal和Unity呢,其实也不太搞得动这个事情啊。所以这个事就放这儿。那么谁现在在干这个活儿呢?李飞飞哈哈,就是呃斯坦福的教授。现在他的各个学生都在各大呃AI公司里边当老大啊。这样的一位华人女教授,他在干这个活。他最新创建的公司,做的就是空间智能啊,向这个方向在发展。我们呢也可以再等一等,但是他从现在宣布开始做这公司,到有成品拿出来,我估计也不是一两年能搞得定的啊。最终我们想一想,明年到底会不会看到苹果的apple vision呢?这个还真不确定。苹果现在一定是花更大的力气,要投入AI,否则的话是会掉队的啊。苹果的有没有其他的产品,出了一代就挂掉了?也有啊,苹果在1996年的时候,出了一个产品叫牛顿,牛顿电脑就出了一代。
直接放弃了1997年说我不玩了,但是呢,牛顿上面的很多技术,以及当时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在十年之后产生了巨大的结果。像后来做的iOS、iPhone、iPad,其实都是从牛顿里借鉴了很多东西。另外一个从牛顿电脑里诞生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当时给牛顿电脑做芯片的公司,叫AM,现在也已经长大成人了。所以,啊,Vision Pro的尝试是有价值的,不管它会不会一代就完蛋了,还是说后边可以慢慢做下去,我觉得这一个尝试都是有价值的。但是再往后,大家是不是愿意继续朝这个方向往前走,还是需要拭目以待啊?好啊,今天这个故事讲到这里,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