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4
Luke Fan电商故事 618由来与现状, 618购物节, GMV, iPhone, OPPO, UPS, Vivo, 中国制造品牌形象, 于东来(胖东来), 五险一金, 京东, 京东产发, 京东外卖, 京东工业, 京东未来布局, 京东物流, 任正非(华为), 企业家观点,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管理理念, 供应链, 公司传承, 内卷, 出海战略, 刘强东, 刘强东最新访谈, 刘永好(新希望), 创始人与职业经理人, 创始人访谈, 利润率分析, 加班文化, 即时零售, 员工福利, 商业模式, 商业评论, 垃圾货, 字节跳动, 宗庆后(娃哈哈), 小米, 成本效率体验, 手机销量排行, 拼多多, 海尔, 物流为王, 电商行业分析, 白牌商品, 直播电商, 稳定币, 美团, 美的, 老范讲故事, 腾讯, 苏宁, 董明珠(格力), 财经解读, 贵州茅台, 跨境电商, 退休交班计划, 酒店旅游业务, 阿里巴巴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今天咱们来讲一讲,今年618刘强东说了啥?致敬了谁?怼了谁?
首先呢,跟大家讲一讲618的由来与衰落吧。618最初是什么日子呢?是京东的周年庆活动,起源于1998年6月18日,京东在北京中关村成立的日子。这是真的是店庆日,他们就这天成立的。2010年呢,京东首次将618定为周年庆促销节点。2013年呢,正式提升为618购物节,模仿淘宝双11模式。随后天猫、拼多多等平台加入。
大家注意,就是互联网造个节日他不容易。双11的时候呢,京东也会加入,拼多多也会加入。现在就是拼多多自己没有造节,因为他天天都在这拼来拼去的,砍一刀砍一刀。现在呢,全网618的GMV就是销售额,已经不再公布具体数据了。因为呢,据说有人不是很喜欢互联网造节。所以现在双十一呢,也没有原来热闹了,618也没有原来热闹了。就大家都不再说这件事了。你既然不说嘛,这种好不容易互联网造出来的节日,就会逐渐的被大家所淡忘掉。
现在呢,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直播电商、抖音,视频号,他们在抢占很多份额。虽然京东阿里什么都在做直播电商,但是在这一块上,距离抖音还是有一点点小差距的。即时零售也在逐步发展起来了,像美团闪购、京东秒送这样的集市零售,就是我现在下个单,20分钟以后30分钟以后给我送来,这种东西也慢慢的多起来了。
More
5 月 21
Luke FanAIGC, Apple的故事, 阿里巴巴的故事, 马云和阿里的故事 AI合作, Apple Intelligence, DeepSeek, Gemini, iPhone, Meta (LLAMA3), Momenta, OpenAI, YouTube频道, 中国市场, 中美关系, 中美科技战, 云计算, 人工智能 (AI), 众议院中国事务特别委员会, 供应链风险, 内容审查, 军民融合, 出口管制, 千问 (阿里AI), 华为, 国家安全, 地缘政治, 大语言模型 (LLM), 实体名单, 微软 (Microsoft), 情报委员会, 技术转让, 数字主权, 数据安全, 时事评论, 滴滴自动驾驶, 白宫, 百度AI, 科技分析, 科技脱钩, 美国严选, 美国制裁, 美国国会, 美国审查, 老范讲故事, 聊天机器人, 英伟达 (Nvidia), 苹果, 苹果AI中国落地, 谷歌 (Google), 财经观察, 贸易管制, 阿里巴巴
美国还在审核阿里跟苹果之间的AI合作,准备将阿里放入实体名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今天咱们来讲一讲,媒体爆料苹果跟阿里的合作一直都在接受审查,到现在也没过关。阿里传出跟苹果进行AI方面的合作之后,算是正式转换赛道,从电商转到了AI和云计算。股价呢,也有所体现。国内呢,也一直在等待可以在国内使用Apple Intelligence的那个版本,结果发现这事儿想简单了。
5月17号,《纽约时报》就出来报道了。到5月19号,彭博社再次确认,美国政府一直在审查苹果跟阿里之间的合作,认为可能是有问题的。那么到底是谁在审查呢?这个事实际上美国政府真的是从头就操碎了心。
2月份宣布的阿里巴巴宣布跟苹果进行AI合作以后,美国白宫和国会多个机构就在持续关注此事。因为美国国会甭管是参院还是众院呢,它里边是一大堆的委员会。有好几个委员会说,这事我们要关注一下,尤其是众议院中国事务特别委员会。在2025年3月的会议上,直接询问苹果的高管:“你们到底咋合作的呀?你跟我讲一讲,别被黄毛骗了呀。”国防部和情报官员呢,也对合作涉及的技术风险展开了审查。
More
4 月 14
Luke FanTrump风暴, 中国故事 A系列), BOM成本 (物料成本), iPhone, iPhone涨价, LG), Model S, Model X, WTO, 中国, 中美贸易战, 价格预测, 供应链重塑, 俄罗斯, 保税区生产, 全球贸易格局, 关税, 关税计算, 关税豁免, 制造业回流, 制造业转移, 博通, 印度, 原产地规则, 台湾, 台积电, 地缘政治, 墨西哥, 富士康, 小包裹征税, 屏幕 (三星, 巴西, 市场影响, 数字服务税, 日本, 时事评论, 朝鲜, 欧盟, 比亚迪, 法国, 波音, 消费者成本, 特斯拉 (Tesla), 特朗普关税政策, 生产成本, 科技行业影响, 组装成本, 经济解读, 美国, 美国制造豁免, 美墨加协定, 芬太尼问题, 芯片 (高通, 英伟达 (Nvidia) H20, 英国, 苹果 (Apple), 苹果手机价格影响, 财经分析, 贸易政策分析, 贸易联盟, 贸易谈判, 越南, 跨境电商, 镜头 (索尼), 零部件来源国, 韩国
中美两国都在关税上对芯片和电子设备开了后门,这到底是谁怂了?别高兴太早,未必是好事。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中美两国现在的关税战已经进入到了魔幻现实阶段。甭管是125%还是145%,或者说你再怎么加,都是文字游戏了。我不跟你玩了,这个都不像是两个国家在去做一个很严肃的事情。我们就不再研究未来会怎么样变化了,让他们继续去玩耍就行了。
中国对芯片产地做了一些规范,避免一些国内供应链要使用到的美国芯片被征收125%的关税,目的是不要让国内的供应链停下来。中国芯片原产地认定新规于2025年4月11日正式发布,这个时间很重要。它呢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根据海关总署相关规定紧急通知实施,这个算是一个强制打补丁的行为。而且他这个很有意思,他的颁布单位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但是后边真正盖戳的人是海关总署,所以真的是有点很着急出台的样子。
More
8 月 12
Luke Fan互联网商业故事 13代CPU, 14代CPU, AI, AI业务, AI时代, AMD, ARM CPU, ARM PC, BIOS, CUDA, Facebook, G1, G2, Google, GPU, IDM2.0模式, Intel, iPhone, M1, M2, M3, M4, Microsoft, NVIDIA, OpenAI, 下个季度指引, 主板厂商, 乔布斯, 互联网泡沫, 产业链, 传统, 全球, 内在矛盾, 出货量, 制程工艺, 台积电, 基辛格, 安卓, 市值, 市值蒸发, 微代码, 性能瓶颈, 投资, 持续下滑, 故障检测, 故障率, 数据中心, 新公司, 新兴领域, 显卡, 显微镜, 晶体管, 智能手机, 未来走势, 极限, 氧化问题, 泡沫, 渲染, 游戏, 游戏开发商, 游戏本, 潮流, 电信企业, 电压限制, 科技巨头, 科技股, 移动互联网, 算力核心, 美国公司, 股价暴跌, 苏妈, 英伟达, 英特尔, 苹果, 营收, 蓝屏问题, 裁员, 谷歌, 财报, 超薄本, 超频, 逆风翻盘, 金融机构, 长远, 预期, 频率限制, 驱动, 骁龙X Elite, 高通, 黄仁勋
刺破AIGC泡沫的难道是英特尔吗?大家好啊,这里是老范讲故事。今天咱们来讲一讲英特尔崩了。
英特尔崩的原因其实非常非常多。有些人说,财报不及预期,亏损加大了;还有人说,下个季度的指引更差。什么叫下个季度的指引呢?就是你每次发财报的时候,会有一堆的金融机构说,我预期他要达到多少多少。你现在不超过预期,就认为是不及格,你就要去下跌。如果你超过了预期,但超过的不够多,也是不行的。如果你超过了预期,超过的姿势和方法不太对,或者各种的比例不太好,大家也不乐意。
下个季度的指引是什么呢?一般情况下,这个公司发当季的财报的时候,会说:“我下个季度大概是一个什么样。”这叫下季度指引。在下季度指引发之前,肯定还有好事者说:“来,我也给你预期一下,你下季度怎么样吧?”英特尔的下季度指引呢,更差,比这个季度亏的钱还多。
More
6 月 21
Luke FanApple的故事 3D内容生成, 3D建模, 3D渲染, AIGC, AI投入, AM公司, ARVR, iOS, iOS应用, IPAD, iPad应用, iPhone, Meta, Oculus, Quest 3, Unity引擎, Unreal引擎, Vision OS, Vision Pro停产, Vision系列, WWDC, 中国市场, 内容开发, 内容缺乏, 图形引擎, 头显市场, 头显设备, 头晕问题, 微商Pro, 技术验证, 新兴产业, 未来走向, 李飞飞, 沉浸体验, 牛顿电脑, 用户体验, 用户接受度, 短命产品, 研发团队, 硬件平台, 硬件生态, 社交媒体, 社交舆论, 科技博主, 空间智能, 空间计算, 苹果Vision Pro, 苹果产品, 苹果产品生命周期, 苹果产品策略, 苹果光环, 苹果创新, 苹果创新产品, 苹果历史, 苹果发展, 苹果发布会, 苹果品牌效应, 苹果尝试, 苹果市场, 苹果市场策略, 苹果战略, 苹果技术, 苹果技术发展, 苹果投资, 苹果新品, 苹果新品发布, 苹果未来, 苹果未来产品, 苹果未来计划, 苹果汽车, 苹果生态系统, 苹果用户, 苹果研发, 苹果科技, 苹果粉丝, 苹果销售策略, 补贴政策, 设备价格, 设备重量, 设备销量, 软件开发, 销售数据, 高价产品, 高配置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今天我们来讲一讲苹果。已经准备放弃微商Pro了,这算是最短命的苹果产品之一了。不算是最短命,因为还有很多苹果产品,压根就没有发布,直接就被干掉了,比如可怜的苹果汽车,研究了十几年,最后连造出一台样车的机会都没有,就没有跟大家见面。现在Vision Pro呢,有可能会成为一种就只发布了一代,就直接放弃的产品。Vision Pro呢,基本上已经被证实停止继续投入啊。怎么个证实方式呢?第一,内部的研发团队据说已经开始缩减了,不会再有那么多的精力投入到微商Pro里面去啊。苹果未来应该是有一段时间要O in AI,把更多的人投入到AI相关的事务里边去。另外,工厂已经接到通知,说减少新的配件投入啊,咱们就把现在这些配件做出来就完事了。现在工厂做了多少配件呢?大概是50万套。那你说Vision Pro卖了50万套没有?没有啊,就是这些东西是在工厂里面的啊。最后这些配件应该都会变成Vision Pro,或者大部分会变成Vision Pro吧。啊,可能还有一些会变成维修配件,都是属于苹果的。那你说Vision Pro到底卖了多少台?不知道哈。对于苹果这样一个3万亿美金市值的公司来说,这种几十万台销量的产品完全可以不出现在财报里。
它叫没有重大影响完事,所以它不会去公布它到底卖了多少台的。那么这个时间点呢也很有趣,现在传出来说苹果跟各个工厂下单了,说你们不要再去生产Vincent Pro的配件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间点?是苹果WWDC之后,还号称是我要去做微信OS2.0,然后在中国大陆市场把这东西上架了,而且也要求在全世界开始销售了。在这个时候,突然宣布说哎,我们不再去继续投入了,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显而易见,把29,999元的售价标到中国苹果的官网上以后,发现数据不对啊。因为在美国得到了一个销售数据之后,下一个销售数据就是看中国市场,而其他在什么欧洲市场、日本市场这些地方,你说到底有多少人喜欢用苹果vision Pro这个没有那么重要。如果美国卖得不好,中国卖得也不好,那这个事情基本上可以判死刑了。那你说中国那么多的博主都号称是买了Vincent Pro都测试了,都每个人戴在脸上啊,跟大家展示了一下。像我还专门找到Indigo,他也买了一个Vincent Pro,他在加拿大,我们也做了连线,那不是挺受欢迎的吗?对吧,不是很多人都带着这东西上街瞎晃了吗?怎么就到中国一挂上牌子就不行了呢?大家要想清楚啊,29,999甚至当时有些国内的博主为了去买Vincent Pro还是加了价的。
More
5 月 19
Luke FanAIGC, Google的故事 AI Infra, AI交互, AI市场, AI平台竞争, AI应用, AI技术变革, AI硬件, ChatGPT, Gemini, Google cloud, Google I/O, GPT-4, GPT-4o, Ilya, iPhone, OpenAI, Project Astra, RAG图像生成, Sam Altman, TPU, Workspace, 任天堂, 企业用户, 创新战略, 多模态训练, 大模型, 技术发展, 搜索引擎, 政府用户, 智能体, 智能设备, 未来趋势, 杰米莱, 游戏, 用户体验创新, 电商, 算力, 语音交互, 谷歌IO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今天我们又请到了老朋友尹迪狗,给我们介绍一下刚刚召开完的谷歌艾欧。这一次到底发布了什么。而在谷歌艾欧之前的一天,OpenAI我觉得算是故意捣乱截胡,发了个GP4欧出来。我们就正好趁这个时机呢,把这两个发布会或者两两个产品吧,一起来总结一下。首先呢,我想先问一下,GBT4O到底算不算是划时代的产品。嗯,至少模型啊,分成两部分,它发的是PPT是o是模型混合模态嘛,他把语音视频和文字一块训练的嘛,可以同时输入和输出嘛。这个相当于是,嗯,也不叫划时代吧,就是他之前所有的工程技术的沉淀。嗯然后呢,做了一个特别好的一个交互形式,就是语音交互。而且那个语音交互的很大一个特点,发完之后不是马上就有人升级吗,一搜我的这个APP上面的模型以及GPT,搜了然后大家都想打开。那那个耳机,点上去之后呢,可以跟他聊聊天。实际上,那个聊天并不是他发布会上的那种APP,那个还是回合制的,用那个rest接口聊天。我,发出去然后回来,这个回合制的,但是呢,他在发布会上演示的是完全stream的,就是像就像我们现在一样,我们录节目,我们用的是Web RTC协议嘛,streaming,就是你的Server端,它的那个TOKEN,它就不停的接收是吧,做实时处理。这个特别耗流量,耗TOKEN,耗算力的。嗯现在还没用到这个模型,所以大家感受不到,所以我记得第二天还第三天的时候m奥特曼还是他们官方账号,发了一个说明嘛,说哎你们大家用的现在还不是,发布会上也是这个,哈哈哈,一堆人说说这一直完完全不对,这么慢的响应,我觉得借手报了一下,就是他是非常natural,非常自然。可能就是大家第一次用起来 GPT 的感觉,一样哎。哇哦,是他没这样回答问题。就是他确实是有那个时候的一个感觉。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