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内部再次泄密:智能眼镜Atlas计划在紧锣密鼓中筹备,对标Meta的Ray-Ban眼镜,这个方向,真的有未来吗? Meta最新产品Orion的负责人恰恰在这个时间离职加入了OpenAI
11 月 08
Apple的故事, Meta的故事 500万像素, Apple Watch, Facebook, Instagram, Rayban, VR眼镜, 专利储备, 产品创新, 产品泄密, 产品测试, 产品研发, 产品设计, 产品销量, 创新技术, 可穿戴设备, 商业机会, 增强现实, 巨头竞争, 市场前景, 市场竞争, 市场策略, 市场观察, 市场调研, 戴上眼镜, 技术突破, 技术领先, 探索新方向, 摄像头技术, 摄像头规格, 摄像头质量, 摄影设备, 数字生活, 新品发布, 日常科技, 智能眼镜, 智能眼镜市场, 智能硬件, 智能科技, 智能设备, 智能配件, 未来科技, 梅塔, 梅塔眼镜, 活跃用户, 消费市场, 消费者反馈, 消费者需求, 潜在需求, 照片分辨率, 用户体验, 用户活跃度, 眼镜拍摄, 眼镜项目, 硬件规格, 硬件评测, 社交互动, 社交媒体, 科技产品, 科技动态, 科技巨头, 科技新闻, 科技行业, 科技资讯, 竞争市场, 竞争激烈, 第一视角拍摄, 苹果, 苹果Vision Pro, 苹果产品线, 苹果公司, 苹果内部保密, 苹果创新, 苹果实验, 苹果战略, 苹果技术储备, 苹果新品, 苹果汽车, 苹果行业分析, 苹果设计, 虚拟现实, 行业内情, 行业趋势, 视觉体验, 视觉科技, 视频传播, 视频分辨率, 视频格式, 视频社区, 阿特拉斯计划, 雷朋 苹果内部再次泄密:智能眼镜Atlas计划在紧锣密鼓中筹备,对标Meta的Ray-Ban眼镜,这个方向,真的有未来吗? Meta最新产品Orion的负责人恰恰在这个时间离职加入了OpenAI已关闭评论
苹果也要做智能眼镜了,难道又有新方向了吗?大家好,这里是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今天咱们来讲一讲苹果的阿特拉斯计划。
苹果做智能眼镜的事情并不是空穴来风哦,而是彭博社一个记者做出的报道。现在呢,苹果算是漏的像筛子一样了。以前苹果内部保密是非常非常严格的,苹果的办公楼原来跟其他的所有公司办公楼都不一样,它像是那种单元楼似的,一个人可以进入这个单元,竖着全是你们的办公室,然后下一个单元你进不去。所以他就为了保密做成这样。
但是现在的话,苹果内部的保密基本上已经形同虚设了。现在所谓的阿特拉斯计划呢,还仅仅是一个内部调研项目,就是在内部找了一堆人来说,唉,你们看看,现在市面上的这些智能眼镜到底是怎么样的,市场如何,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模仿一款,或者应该去研发一款吧。
到苹果这里,你要说模仿的话,这个词就不太尊重了。他们主要的对标对象是谁呢?是梅塔的Rayban雷朋的眼镜。为什么呢?因为梅塔的Rayban已经卖了100万只了,对于苹果来说值得看一眼了。为什么说值得看一眼,待会咱们再去讲。但是呢,他要想把眼镜做出来,至少要到2027年了。
这个东西呢,就像苹果汽车,储备了一大堆的专利。你说现在苹果要去做眼镜,他有没有相关的技术储备?非常多,而且呢,也不断的会有新的风声冒出来。但是最终到底是不是能做出来,其实谁都没谱。像苹果汽车传了十年了,最后宣布说我们不干了。苹果虽然宣布了不干了,不一定哪天他说,哎,我又启动了。这就是苹果现在的一个状态。
那么我们回来看一看,梅塔的Rayban真的成功了吗?它是累计销售突破100万。其实呢,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Rayban的第二代,上一代呢大概是卖了30万台。这一代呢,应该是从2023年10月份开始卖的,卖到现在的话,差不多是一年的时间吧,卖了100万台。那你说这100万台这样的数据,对于苹果来说是大数还是个小数呢?咱们稍微比较一下。
苹果一年卖掉了2.346亿支iPhone,卖掉了5000万台iPad,接近5000万支的Apple Watch这个手表。他们的耳机的话,应该能够有可能六七千万。所以呢,折腾了一年,卖掉了100万只的Ray-Ban眼镜的话,对于苹果来说,基本上相当于没有。而这个数字完全不值得去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成功了我们要去折腾一下,完全不值当呢。但是呢,100万呢,也不是个特别小的数字了。
所以苹果说来,咱们启动一个计划,调研一下吧,也就如此了。硬件设备真正的数据,其实不是卖掉了多少,真正对硬件设备起作用的数据是什么?实际上是活跃数。给大家举一个当年的故事吧。当年呢,2015年有一个公司突然上市了,这公司是什么呢?叫暴风影音。它呢是当年最有名的一只妖股。为什么呢?这暴风影音已经出了VR眼镜,号称呢是找到了新的风口。2015年上市以后,两个月连续29个涨停板,多么恐怖的一个数据!为什么叫妖股呢?但是这29个涨停板之后,很快这个股票就崩掉了。为什么?因为你是把这些眼镜卖了,但卖完了以后呢,这些眼镜并没有活跃起来,并没有真的给你带来真收益,或者带来后续的内容消费,或者广告收益,都没有。
那这个你卖掉再多的眼镜,其实也没有什么意义。当年暴风大概也就是卖掉了可能一两百万只的这种眼镜。后来我有一个朋友在暴风影音内部上班,我说你偷偷给我看一眼后台,让我瞅瞅你们的日活数据到底是多少。瞅了一眼,大概也就是几万,可能连5万都到不了的一个数字,每天在这晃来晃去。我说这不扯淡吗?你卖了几百万只的这个眼镜,后台日活只有几万个,最终就是失败告终。暴风呢最后是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2020年直接退市了。
所以对于智能硬件来说,卖了多少不重要,有多少活跃才重要。像暴风影音的这种VR眼镜,你卖掉了以后,后续的甭管是打游戏、看视频,还是说看广告,你都得有活跃,才能有后边这些收益。要不然的话,就没有。
那么,梅塔的Rayban到底有多少活跃用户呢?现在,它在第一期卖了30万只的第一代Rayban,大概有2.7万的一个月活跃数据,不到10%。但是,这个数据肯定是水分非常非常大的。刚才我讲的那个数据是日活,就是每天你要来活跃一下。而梅塔公布的数据是月活数据,你想,你买了个眼镜,每个月戴一次,就算活跃过一次了。那这种数据的水分能有多大,自己心里去想一想就知道了。因此,它的日活可能也就是几千,这样的数据可能更差。
至于现在的第二代100万只Rayban,并没有公开说它到底有多少活跃数据,但应该数据也不会太好看。为什么呢?因为Rayban的这种数据并没有那么容易隐藏。为什么呢?因为它跟VR眼镜还不一样,VR眼镜是个消费内容的设备,而Rayban这样的设备是一个拍摄内容的设备。它上头有摄像头,你可以拍视频,可以拍第一人称视角的视频。你到底有多少这种视频在市面上传播,不就知道这个东西有多少活跃了吗?从现在来看,实际上非常少的Rayban数据在市面上传播,而且这些Rayban数据能够造成的影响也非常小。
哪怕说大家都不传播,但有一两个Rayban拍出来的视频爆炸式传播了,这也行。因为一旦有爆炸式传播,其他人就会来抄袭,哦,拿Rayban戴在脸上,第一人称视角拍出来的,这么多人喜欢看,那我也得去买一个,也得去拍。就像我们很多人买了GoPro、买了大疆的这种运动相机,看到人家能够拍得这么漂亮,那我也得去试试,会有这样的活跃出来。
但是,Rayban现在的视频完全没有让整个视频社区活跃起来,它的视频没有传播性,这比它没有活跃性要更糟糕。首先,梅塔还是有两个相对来说比较有利的条件。第一个,梅塔想明白了说时尚,我戴个眼镜,这东西不能丑,一定要好看。在这件事情上,甭管扎克伯格自己。
每天戴着眼镜出来晃,还是找了一堆明星。这算是一种时尚的产品,没有哪个人说:“哎呦,我带了一个Rayban,觉得丑。”这个事还不至于。
然后第二个是什么呢?就是他自己是有社交媒体的平台,有自己的流量的。他有Instagram,有Facebook,所以呢,他已经算是得天独厚的一个位置了。但即使如此,Rayban的视频依然无法传播。第一个原因是它的硬件规格比较奇葩。它上头有两个500万像素的摄像头,一边一个,还有三个麦克风,和一个开放式的扬声器。就是你可以拿这个东西当蓝牙耳机用,还可以去拍摄。只是呢,它的摄像头的分辨率稍微差了一点。500万像素到底有多差呢?iPhone的分辨率是4800万像素,那安卓手机的分辨率就更高了,小米原来出过1亿像素的,现在至少也都是四五千万像素的一个水平。所以它这个像素就比别人差非常远。
电池倒是够用,6个小时的中度使用。就是你如果很重度使用这个,肯定盯不了这么长时间;你如果中度使用的话,这个眼镜里的电池可以撑6个小时。然后还有一个充电盒,这个充电盒可以反复充三次电。所以你出来18个小时,就是一天,基本上够用。当然了,这个东西不像耳机似的,就是咱们使用的蓝牙耳机,经常是使用充电盒的。因为耳机你可以把它摘下来,但是眼镜,你像我们这种戴眼镜的人,你把它摘下来,你看啥呀?两眼一摸黑嘛。
所以它这个设计呢,也没有那么合理吧,但基本上能用。还有一个什么东西呢?这个眼镜上还有一个灯,因为你拍摄嘛,总要开一个灯,告诉大家说我在拍摄。否则的话,你不就偷拍去了吗?这个是很危险的。
然后硬件如此的一个格式,其实已经比较奇葩了。因为现在大家都在卷画质,卷真率,卷码率。甭管是图片内容,还是视频内容,你要有感染力,就必须是在底层下一些硬功夫。它的硬件压根就不支持你干这个事。你想,500万像素的摄像头够干嘛的呀?所以导致什么呢?就是它的内容格式就很奇怪。
他的图片可以存500张,其实呢,这个数是够的。存500张,把它导出来,然后再去拍,这个事问题不大。但是呢,只有2,592*1,944的这样的一个分辨率,算是一个4:3的格式,这实际上也就是500万像素嘛。但你跟iPhone的这种照片比起来,就完全没法看。iPhone拍出来的照片,色彩很好,非常细腻,再加上夜景的这种增强,就会好很多。
但是你拿着Rayban这样的眼镜里,拍出来一个500万像素的照片,基本上相当于是咱们可能十年前的数码相机拍出来的水平。那你说你怎么可能有传播力嘛。视频呢,就更奇怪了。它不是1080P,也不是什么480P,不是任何一个咱们能够想到的这种通用的视频格式。它的视频呢,是1184×1184,30帧,最长只能拍30秒,一共可以存30段。这跟30干上了。
那这个里头有什么问题,大家想明白了没有?他这个视频是方的,他是1:1的。咱们电脑上是16:9的,手机上是9:16的。竖屏的什么时候用1:1的呢?只有Instagram上面的图片是1:1的。他给这个东西做了一个1:1的视频比例出来,那这个就导致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这种视频除了在Instagram里头之外,你没有任何地方可以传播它,导致这种设备所拍摄的内容极具缺乏传播力。他给你了一个方的视频,而且呢,视频没法传播,已经算是一个巨大的悲剧了。
还有一个比这个悲剧更悲惨的事情是什么,大家想到了没有?警察的执法记录仪为什么挂胸口上,为什么不戴头上,为什么不挂眼镜上?有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那你说重量耗电,这个算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搁胸口上稍微稳一点,即使是这样,执法记录仪拍出来那个视频,如果给一般人看,还是会晃动得很厉害的。你一旦放到头上了,这个视频拍出来是完全没法看的,抖得一塌糊涂。
哈,那你说我们第一视角,我们每个人每天戴着眼镜四处看,我们没觉得头晕,怎么搁个眼镜就头晕了呢?
这个原因也很简单。我们人呢,会有一个补偿机制,就是当我动的时候,眼睛捕捉信号的时候,会有一个补偿的机制,说:“哎,这个地方会动一下,那个地方会动一下。”我不会因为晃头晃脑袋,让自己的脑袋晕掉。但是,如果没有这种补偿机制了,你把别人眼睛看到的信息搁到眼前来看,马上就吐得满地都是了。我们原来是有一个预期的,说头动了,我们的视频也会动。甚至我头动的时候,我的眼球可能也在跟着发生变化。在这个时候,我看到的内容呢,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晃。
但是别人是不能这么干的。你想想,我们用大疆带云台的照相机去照相,或者是手持云台,你还需要去走那种叫云台步了。什么叫云台步?就是弓着腰、屈着腿、垫着脚尖,在地上小步的往前倒腾。为什么?就是保证你的手是稳的。另一种让这个东西稳下来的方式是什么?就是像INSA360这种360度全景了,后期输出的时候,再跟某一些物体的追踪,输出出稳定的图像来。否则的话,我们是没法得到稳定的视频的。
咱们去看看那些真正拍电影的人,他们会把这个摄像机绑在一个巨大的架子上,或者在地上搁一个轨道,在这个轨道上移来移去。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得到的视频要稳定。这件事是很难的。所以像戴在眼镜上的第一视角视频,这件事情本身其实就是个伪需求。你拍出来这个东西根本就没法用。
那么梅塔的智能眼镜之路到底顺不顺畅呢?扎戈伯格讲了,说我们智能眼镜分四步走。第一步是蓝牙耳机,就是说我们没有摄像头,没有显示,只有麦克风和耳机。你可以拿它听音乐,可以拿它打电话,实际上就是做了一个长得像眼镜一样的耳机。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呢,就是现在咱们讲的Rayban,这些东西是没有显示功能的,但是它有摄像头。你可以走到哪拍到哪。等到第三代呢,就是有一些有限的显示,它已经可以在眼镜里头显示一些东西了。就在今年9月份,梅塔开的connect大会上发布的,叫Orin这样的一个产品。但这个产品呢,现在只是一个原型产品。
最终到底能不能做出来不好说。等到第四代的时候,就是全景显示的AR、MR这样的设备了。等于我可以把完整的对外的视频、完整的外接视频都可以投到眼前,而且可以在这个上面加各种东西了。这是第四代。现在呢,第一代卖了30万,第二代卖了100万,第三代呢做了个原型机出来,第四代还遥遥无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呢。而Orin最终到底能不能做出来,还真不好说。我记得有人看完Orin以后说:“哎呀,这个东西真棒,这就是未来的方向,一定要往这方向冲。”我当时录的视频就是说这个,大家看看就好了,肯定是做不出来的,这个也算是一种预言吧。
现在有什么新变化了呢?Orin的负责人刚刚离职了,加入了OpenAI。这个人呢叫凯特琳·卡利诺夫斯基,应该是东欧那边的人,斯拉夫人。这个人呢很厉害,他是MacBook Pro的设计师,也是梅塔·欧克勒斯产品的设计集成以及机械工程团队的负责人。欧瑞基本上是由他来负责带队去立项、带队去研发的,现在他跑了,后边欧瑞到底怎么去做还不好说。
他加入OpenAI干嘛去呢?负责机器人和各种智能硬件产品的协调。然后呢,准备先去跟一家OpenAI投资的公司协调起来,做一个新硬件。这个投资的公司呢叫做“Love From”,大概是这么一个名字。这个公司的创始人叫乔尼·艾维,也是非常非常著名的人物。这个人是干嘛的?iPhone 1的设计师,绝对是传奇设计师。他呢设计了iPhone的早期的所有版本,后来离开苹果公司,自己去做了一家专门的设计公司,苹果后来一直跟他有合作。
现在他做了一个新的公司叫“Love From”,这个公司呢还得到了乔布斯遗霜的资助。现在这公司呢得到了OpenAI的投资,准备去做一款新的设备。这个人到现在为止,他的很多设计依然在影响苹果。举一个例子吧,比如说,很多人都觉得非常诡异的一个设计,就是苹果Vision Pro上面那个眼神交流。
他通过内部摄像头,把我们的眼睛拍下来,然后呢,在前面的这个屏幕上给你投影出来,让外边的人可以看到,带着 Vision Pro 的这个人,你的眼神是什么样的。可以做这样的一个东西,这个专利就是这位乔尼·艾维的,所以设计师。有时候做出来的东西,有些超越我们的想象了。他呢,准备做一款利用人工智能创造计算体验的产品,其社交破坏性比 iPhone 要小。这个也是我看一篇文章上写的,应该也是个翻译腔。看完了以后呢,好像说了些什么,但我也没想明白他到底要做什么。
最终我们看到的肯定是一个跟 AIGC、跟 Open AI 相结合的产品。但是呢,什么叫社交破坏性比 iPhone 小呢?那边你举一个 iPhone,很多人觉得你很突兀。那么这样的一个产品呢,到底是个眼镜呢,是个耳环呢,还是个耳机呢,或者是一个什么样其他的产品?我们展开想象吧,这种传奇设计师,也许会让我们眼前一亮。
回过来说,苹果真的要做眼镜了吗?现在的苹果呢,其实已经不复当初了。乔布斯时代,或者我们讲叫乔尼·艾维在苹果的时代,当时呢,苹果是创新的引领者,各种的保密。苹果内部的保密机制,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里面最强的,甚至你都可以说,苹果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这就是一个非常注重保密的公司。而且每一个产品拿出来,都是让人眼前一亮,完全划时代的产品。
苹果也有拿出失败的产品的,但是呢,拿出来以后,你依然会让人眼前一亮,说这个事情还可以这样来做。而且呢,每一次拿出新产品都是孤注一掷,说我不成功则成仁,那样的一个水平。而现在的话,苹果已经变成了一个跟随者。跟随者呢,内部泄密非常频繁。今天说苹果申请了一个什么专利,明天说苹果在哪挖了个人,后天说苹果立项做了个什么事,这不 Atlas 项目苹果又泄露了嘛。
然后呢,市场上火什么就做什么,完全跟着别人走。最讨厌的是什么?就是犹犹豫豫、举棋不定。今天我要做,明天我又不做了,后天我又要做了,再后天我又不做了。这是苹果现在的一个状态。
现在这一次的Atlas项目呢,应该仅仅是苹果的一次试探。眼镜这个事情呢,未必是一个新的方向。刚才我们也讲了,在眼镜上做拍摄,这件事情其实是不靠谱的。如果你真的想在眼镜上做拍摄的话,除非是像Insta 360那样,你拍一个360度的场景,再在这个上面去做裁切,然后得到一个稳定的视频;否则这种视频是没法给别人看的,看了以后马上吐掉。
而且现在的整个科创行业也好,或者是互联网的IT行业也好,它是什么呢?小公司做创新,就很少有这种大公司说“来,我们做个创新吧,颠覆式创新。”你颠覆谁?颠覆你自己嘛,这事是不现实的。所以都是小公司创新。小公司创新完了以后呢,大公司冲上去收购,或者是我上去抄一个也行。
现在梅塔折腾了半天,试验呢还半成不成的,还在这死死挺着呢,赔了那么多钱,也没砸出任何响动来。生着往前挺,苹果说那我也进去试试,那真的叫难兄难弟。所以现在眼镜这条路,甭管是对于梅塔来说,还是对于苹果来说呢,可能都很艰难。
想想那么多人做出汽车来,苹果折腾了10年,最后算我不做了。苹果折腾了半天,做了个VisionPro出来,说算了,砍单了停产了,以后不玩了。所以在AI到来以后,到底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硬件跟人去交互,所有的互联网巨头其实都没想明白。
这一次呢,就是苹果又做了一个测试,让我们看一看,这些互联网巨头们有多么的无助,多么的无奈吧。好,这个故事跟大家讲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rd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付费频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