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留守”中国的迷雾:世纪互联仍在运营Azure云,但微创事件暴露其外包、本地化、销售体系正加速瓦解,未来何去何从?
4 月 10
中国故事 AI, AI研发, AI落地, Azure, Copilot, GPT, Infosys, IT外包, IT外包裁员, Meta, OA系统, Office, OpenAI, SaaS, SaaS冲击, Wicresoft, Windows, WISE系统, 上市失败, 上海国资, 上海张江, 世纪互联, 业务调整, 中国市场, 中美关系, 中美科技, 云计算法案, 交付中心, 信创, 信创产业, 停止运营传闻, 全球布局, 创投, 匈牙利, 单一收入依赖, 印度, 合规, 合资企业, 唐骏, 国产替代, 国际环境, 地缘政治, 外企在华动态, 外企在华挑战, 外包, 外包公司, 学历门, 孵化器, 客户服务, 市场策略, 微创, 微软, 微软中国, 微软云, 微软印度研发中心, 打工皇帝, 技术外包, 技术脱钩 (隐含义), 撤离中国, 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法, 未来趋势, 本地化, 汉化, 电话销售, 科技公司, 科技公司动态, 科技撤离, 系统集成, 美国, 苹果, 裁员, 谷歌, 越南, 辟谣, 阿里 微软“留守”中国的迷雾:世纪互联仍在运营Azure云,但微创事件暴露其外包、本地化、销售体系正加速瓦解,未来何去何从?已关闭评论
微软再次辟谣说,我没有撤离中国。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故事?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
有一个公司叫微创,结束了中国微软相关项目。在4月7号,内部发了一个邮件说:“由于地缘政治及国际业务环境的变化,微软将调整其全球战略布局,并将于2025年4月8日起,正式停止在中国区的运营。这一决定意味着,我们微软项目团队的相关工作也将同步终止。”
发了这样的一个文件出来,有2,000人左右被裁撤,大概有200人能够迁移到越南和匈牙利,剩下人呢领n+1离职。很多被裁撤的人员也出来爆料,说当天签字还可以多发2,000块钱。
那么微软呢,就出来辟谣了,说:“微软停止中国区业务消息不实,网传的邮件是由微创软件发出的,微软中国并不受影响。”
那么到底是一个什么故事呢?首先咱们要看一下微创到底是干嘛的。
微创呢,是2002年微软在国内投资建立的第一家合资企业,是微软和上海国资成立的一个合资公司。它的名字呢叫Wicresoft,就是他把微软的Microsoft呢,M翻了个个儿变成W了,然后呢Micro的这个后边有个o嘛,变成了个e,改这两个字母就是微创软件的名字。
最早呢是由微软自己的人在管理,到2015年呢换了一个新的董事长——打工皇帝唐骏。这个呢是以前盛大的董事长,因为学历门事件,后来也是备受争议的一个中国打工皇帝。他呢在管理这个微创软件。
2019年的曾经尝试上市失败了,原因也很简单,单一来源收入依赖太严重。它主要的收入都来源于微软,说你这万一上市了以后,微软要是玩不下去了,你咋办呢?看来证监会还是很厉害,慧眼如炬,2019年就知道你不行了,当时就没有让它上市,没有让股民受到损失。
那么他在中国呢,主要从事的是微软相关业务的外包。包哪些呢?比如说销售业务、电话销售、客服,都是由微创来负责的,并不是微软直接的员工。
还有呢就是很多本地化服务的外包,产品和文档的本地化都是在这里来做。比如说我们使用Office、使用Windows、使用微软云,各种的中文文档、中文的界面,都是由微创来进行本地化,也就是汉化的这个过程。
还有一些就是技术外包。很多大的单位购买了Office、购买了Windows或者购买了Azure微软云这样的产品以后呢,也是需要落地实施的,这些都是由微创来负责。所以它有很多的机构叫交付中心。
你不是说我个人买了一套Office,我自己装,装不上我去打电话?当然你打电话也是微创的人接。
但是一些大的企业,你比如说我买了一大堆Office,我需要在本地进行部署,并不是简单的安装Office就完事了。Office结合Windows操作系统以后,是有很复杂的权限管理的,谁可以去看哪个文件,他可以做这些事情。这些部署和实施的事情呢,都是由微创来去负责的。
另外呢,还做很多的系统集成。我记得以前我们做OA系统,就是这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时候呢,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能够跟Office软件相联动。比如说我的审批,我的各种的权限分配,我需要跟我的整个的Office系统联动。我的Word谁可以看到,谁可以审批,谁可以修改它,怎么能够让这些文件在相应的节点中进行流转起来,这个都是要跟微软去配合的。
很多去购买整个微软系统的这些大的企业,包括一些政府机构呢,也是需要人来实施的。这一部分呢也主要是由微创来实施。当然这是在国内的业务,也是这一次主要裁撤的业务。还有很多海外业务,他为微软设立了全球36个交付中心,而且呢在全球74个国家有12,000多名员工,所以他的员工数是很高的。
至于说这12,000多名员工到底有多少在中国呢,我目前为止没有找到一个特别准确的数字。我去问XAI,他告诉我说大概有七八千人是在中国的,我觉得这个数字呢是相对比较靠谱了。你要去问其他的一些,比如说从谷歌的Gemini和豆包去查询呢,有一种说法是国内只有2,000人都裁掉了,剩下都在海外。我觉得在这一点上,从逻辑上分析,还是XAI给出的数据会更靠谱一些,国内才应该是员工的大头。
那么他剩下的人在干嘛呢?就除了这2,000人之外,应该是在做系统集成和技术外包。他还做金融、汽车、医疗等领域的项目开发和运营。比如说上汽,因为这是上海的公司嘛,上海国资的下面的企业,所以上汽是用了他们的。包括浦东新区,包括上海的一些政府机构,也都是使用他们的服务。还有像银联,大概也是用的他们的系统和整个的服务。
他们呢,自己还做了一个叫WISE的人工智能系统的集成和实施解决方案。WISE这个是做什么呢?就是用OpenAI去帮一些企业做这种AI落地。微软最重要的全球交付和外包合作伙伴之一就是微创。它也有一些竞争对手,它的竞争对手呢,主要是微软印度研发中心,这个是微软全资的一个研发中心。大家注意国内的微创,微软现在在里头大概只占22%的股份,剩下的是可能20%多是上海国资,还有50%多一点呢。
是以唐骏为代表的一个,算是股东持股平台吧。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分配方案。
而印度研发中心呢,现在有8,000人,是微软全资的。在一个月之前,一部分微创的项目呢,就已经向微软印度研发中心去转接了。还有一些做外包的,微软也有在印度外包。它的最大的一个外包叫Infosys。INFOSYS是印度最大的IT外包商,这个公司的老板,就是英国前首相苏纳克的岳父。
那么,微创为什么玩不下去了呢?原因也很简单。咱们做了这么多年的信创产业,做各种各样的国产替代,继续需要使用Office和Windows的国企和政府机构呢,会越来越少。以前是很多国企和政府机构使的东西,所以他们会去买微创的服务。你像我们个人家里头用这个玩意,你是不需要他服务的。极个别情况下,你需要给他打电话,说我密码找不到了,或者出现什么问题。我估计可能99%的个人Windows和Office用户,都没有给他们打过电话。所以他们主要是为这些大企业服务的。
像我们,比如说买了联想电脑了,买了其他家电脑了,里头预装的微软Office、预装的Windows,我们需要的服务都是由计算机厂商来提供的,并不需要微创来提供。当这些大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以及政府机构,不再需要微软系统的时候,微创就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
然后,另外一个很麻烦的就是合规问题。中国呢有数字安全法,中国的内容不允许出海,中国人的信息不允许出海。美国呢也有一个云计算法案,就是美国的很多的技术和信息,不可以到他不喜欢的国家去。所以微创在这个里边呢,有点里外不是人的一个样子。
现在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就是SaaS系统在逐渐的替代传统OA系统。以前我们做传统OA,都是有一套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再去管理整个的办公流程,底层还是微软Office,它来去传递各种的Word文件呀、Excel文件来传递这种玩意儿。现在呢,新的方式,比如说像钉钉、像飞书、企业微信这种系统,现在越来越多了。我们不需要在每个电脑上去安装这种系统,所有传输信息都是在云端去搞定了。这一块的话,对于像微软这样传统的OA系统的话,也是打击挺大的。而且这个不光是在国内了,全球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有打击的。
AI未来的机会呢,也断了,因为它这个所谓的WISE系统,就是微创给做的AI系统集成。它主要干嘛的呢?它是为Copilot入华做的一个尝试。OpenAI呢其实也在……
顺着Azure云偷偷的入华,微创的这个系统呢,就是用OpenAI的API进行包装,进行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一个系统。
你说我个人买了一个20美金的账号,每天去用就完事了,但是企业不是这样的。人家是要做系统集成的,你要把我内部的信息都给我,去做嵌入,给我去做向量数据库,给我做本地知识库,给我做小模型的微调。你也是需要有人实施的,这个微创说我来帮你去实施,帮你把GPT3.5、GPT4这些东西直接应用到你系统里边去,这是它提供的一个AI的服务。
目前来看呢,OpenAI在中国落地这件事儿,美国也不乐意,中国也不乐意。即使是偷偷的做,估计也做不下去了。Copilot在中国落地,可能性也基本上没有。原来大家还在传,你看苹果的Apple Intelligence在中国,通过阿里的通义千问还是可以落地的,那么微软的Copilot在中国是不是可以落地?因为现在它的Win 11在海外,其实已经把这个Copilot打通了,你直接可以用这些AI的工具,使用本地的电脑了,包括这个Office,他们的Copilot也已经打通了,他们叫Microsoft Copilot 365,这些东西都已经打通了。这些在海外都可以用,但是在国内的话,原来大家一直觉得说到2025年可能会有一种方式,让他们可以通过审核,能够合规的在中国进行服务。目前看呢,应该是没什么机会了。所以,这条路他也没走通。
目前呢,这个外系统还在海外,特别是日本和欧洲地区呢,部署和交付。在国内呢,就已经放弃了。那么微创的后续会折腾什么呢?第一个,海外业务还是要去做的。他在全世界有70多个国家都有办公室,有这么多的微软交付中心,依然在为微软做海外的交付,继续去跟Infosys去竞争去。另外国内呢,还有一些系统工程依然在服务,包括后续维护你也得去做。你不可能说,我前面做好了以后,今天把这项目一关,然后你明天重新再找人重做一遍,这个事不现实。所以应该国内还会有业务去维护。
中国员工呢,给海外公司做实施呢,现在肯定也是越来越受限制。很多人不喜欢让中国籍的员工去给他们做各种的系统,虽然我们可能做的还不错,而且收费不贵,还速度很快,但是他们总是觉得不太放心。所以微创以后在海外的业务到底如何发展呢,也有待观察吧。国内的微软系统集成业务呢,已经是没有办法再去养活这家公司了,以后应该就基本上没有了。微软这一块业务自己也停掉了本地化服务。
就是我们再去把Windows、Office这些东西汉化,把文档汉化。这个事呢,以后挪到东南亚,比如说像越南或者其他的一些国家。也许下一个版本的Office里面,我们再看到的中文翻译就会有广东腔了。因为搬到那边去以后,他们很多人讲的跟标准普通话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区别的。
那么,微软呢,其实一直在持续的撤出中国。2024年的5月,微软将AI研发人员转岗到海外,700-800人受到影响,去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这些国家,最后实际走了500人。2024年7月,所有的线下实体店关闭,改为线上销售。现在把线上销售、电话销售、客服的团队也干掉了。就是当时把线下实体店干掉了以后,说转线上,就是由微创这帮人服务。那么现在微创这帮人也没了。
2025年的1月和2月,关闭了上海张江物联网、人工智能实验室。其实微软在国内的很多业务呢,都是以孵化器的性质存在的,在国内投资孵化一些企业,为他自己进行服务,或者是包装了以后,继续去一轮一轮投资做下去。现在呢,等于整个创投链条断裂了,那就没有必要继续坚持下去了。而且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创投链条,目前呢,依然没有修复。国内呢,据说是在尝试修复,也没有看到什么动静。
那你说都已经这样了,微软干嘛还出来辟谣呢?你就承认了不就完事了吗?这个到底是怎么回事?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合规通道是不能放弃的。微软现在Windows在国内是可以落地的,甭管Copilot能不能落地,但至少Win 11还是可以落地的。Office在国内是可以落地的,Azure云在国内也是可以落地的。整个合规还是在做,合规这一块呢,不是微创给他做的,是另外一个企业给他做。这个企业叫世纪互联,也是在上海的一家半国企,他是微软云的中国总代理。到目前为止还在很努力的运营,到哪天说运营不下去了。如果哪天传出消息说他也运营不下去了呢,大家也不要觉得惊讶吧。但至少目前为止还在折腾。
就是微软还有大量的产品在国内是合规的,所以只要你不说,哪怕是事实离开了以后,再进来也相对来说容易一点。那意思就是说现在打仗了,我把门一锁我跑了,等过两天我回来,我拿着房本地契说,你看这房子是我的,我还能回来。但是这个你如果搞得轰轰烈烈的离开了,就像当年的谷歌那样说我离开了,我不来了,你下次再进来你都费劲了。中国是要面子的,你等于是走的时候你把房本撕了,说你看我走了,我再也不回来了。等过两天你说我要再回来,那这个事,呵呵。
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呢,微软要比谷歌和Meta都要聪明。谷歌其实比Meta还要再聪明一些。谷歌虽然中国业务退出了,但是中国还是有很多的人员,谷歌有很多员工在中国。Meta的话在这块要更干净一些,他在国内的业务,很多都是由新加坡那边来管理的。
总结一下,微创相关业务的关闭,以及人员的裁撤呢,只是微软撤离的一个表象。微软呢,一直在撤离中国,近期呢,在加快撤出中国的步伐。微软呢,也没有死心,以后万一有机会呢还想回来,把这个入口还留着。微软的离开呢,只是众多海外公司离开中国的一个缩影。
好,这就是今天我们讲的。微软出来辟谣,说我还在这里,就是这个故事。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RD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