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3
Luke Fan梦想园, 活动笔记 创业, 社区, 车库咖啡
缘创派是一个新兴的活动,组织缘创派的是一群真心想要为创业者服务的人。缘创派的宗旨是帮助初始阶段的创业团队找到合作伙伴——技术合作伙伴,或其他形式上的合作伙伴。所谓寻找合作伙伴,就不仅仅是招聘那么简单的事情,必须要找到能够对脾气的,能够一起共患难的人。记得以前看李连杰的一部叫做《冒险王》的电影中有一句话,大致应该是:再也没有什么比了解一个人,并与他一起走过一生更加冒险的事情了。寻找创业的合伙人,通常与寻找人生伴侣的难度也不相上下了,这也是缘创派的那个“缘”字的由来了。给创业者和那些希望投身创业大潮中的人,提供一个碰撞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大的机会,找到有缘和他们一起成就一番事业的那个人。

有趣的规则
会议的规则是这样的,每一个进场的人,会领到红黄两色的贴纸。那些有项目,有想法的人,领到红色的贴纸,坐在内圈,每个团队只能派一个代表参加会议。那些希望加入创业团队的人,领到了黄色的贴纸,坐在外圈。每个贴纸上有一个数字,每个参会者有一个本子,可以记录沟通过程中的要点,最重要的则是记录感兴趣的人或项目的数字,可以在会后根据数字从主办方那里拿到相应的联系方式。每一次交流的时间是5分钟,在这5分钟里面,有项目的人,要向对方阐述自己的想法,想要加入团队的人则需要向项目团队阐述清楚自己的能力。5分钟之后,外圈的人顺时针换座位。
下图就是沟通的过程:

有很多人,特别是坐在内圈的那些有项目的人,自己带着电脑,不断的为每一个坐到面前来的人演示着自己的想法。相信下次活动的时候,会有更多的人采用这种形式吧。

先来后到
在会议开始之前,很多人就提前到场了,在现场进行热烈的沟通。由此可见,为创业者寻找合作伙伴是多么迫切需要被满足的一种需求啊。

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后排一直站立着不少到场比较晚的参会者。有些参会者会在交流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相对比较满意的合作伙伴,这些人就会从场地中退出。站在场外的人随时准备进场补位。不过一直到活动结束,还是有不少人是站在后面的。这些人在后面也形成了小圈子,自己进行着热烈的讨论,同时也在等待着大圈子出现空位子。


36kr的演讲
本来这种活动上是不应该有演讲的,不过由于36kr在创业圈子里相对特殊的地位,还是给了他们一个10分钟的机会。基本上被36kr家的负责人用来做广告了。

艰难的运转过程
现场内外圈,大概各有三十几个座位。也就是说如果想要让所有人都能充分的和其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那么外圈的人就至少要轮转三十个轮次以上。主办方本来设想得比较理想化,5X30=150,也就是两个多小时。正好是活动的时长。但是在进行座位轮换的时候,却遇到了问题。5分钟对于沟通和交流来说,肯定是不够用的,或者至少对于那些没有充分准备的人来说,是不够用的。如何在5分钟的时间里,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然后再将希望了解的对方信息,了解明白,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应该如何进行这种沟通,以后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思考和规范,以提高沟通和交流的效率。现场的结果就是,圈子越转越慢,到了最后会议结束的时候,也就转了十三四轮。而且到了最后几轮,圈子基本是依靠个别外圈会员的离开才得以部分转动的。
拍卖得来的机会
如果一个人,不停的向几十人重复相同的话题,这肯定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于是主办方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拍卖上台宣讲自己项目的机会。一共三个机会,每次底价100元,最高价500元。第一次拍卖的时候,还有人从一百开始喊价,到第一次有人叫出500元的时候,这位仁兄就直接上台了。后面的两次拍卖,基本变成了500元抢答,看看谁第一个喊出500,谁就上台来。



上面的照片是三位500元幸运儿,他们可以将自己的项目向全场的人进行阐述。第一个是曾经就职于触宝输入法的吴潜,现在想要创业做一个名片管理项目;第二位是医学相关领域,编辑出身的杨亮,想要做的是一个公立整形医院的点评系统;第三位是前视觉中国的CTO,现在想要做一个为多媒体数字内容发行过程中的内容保护系统。
很神奇的结束方式
近三个小时过去之后,当主持人发现这个圈子已经无法再继续运转下去了,就上台宣布当天的活动结束。

活动结束,会议的组织者相继退场。但是会场上的人们,一点儿都没有要离场的意思,他们的讨论和沟通在继续进行之中。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形成这种习俗,进入车库咖啡的人,在身上贴个红色标签就是希望找合伙人的,在身上贴个黄色标签的就是希望加入创业团队的。

总结
一种新的为创业者服务的活动形式就这么诞生了。这第一次的尝试,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美中不足的地方。
下次可以将项目进行分类,社区类的、工具类、内容类、O2O等等。然后,这些创业团队也将自己的需求写清楚,需要产品、需要运营、哪方面的技术、设计等。希望参加创业团队的人,也可以进行分类,按照在团队中所担负的角色来进行分类。然后不同分类或不同需求的创业团队,围绕着不同的桌子,桌子上竖起本桌讨论内容的大牌子。那些符合需求或对这一类创业团队感兴趣的人,围着桌子坐下,转小圈子。
以后贴在胸口上的标签也进一步的拓展,可以将联系方式和相关介绍写在二维码中,以便现场进行快速交换。那些需要反复向其他人介绍自己团队的或自己情况的人,可以进行专门的两分钟沟通培训,并将那些相对格式化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面,供阅读者快速掌握。
创业,需要合作伙伴。创业的路上充满了各种艰险,会有各种困难。如果每件事情都由一个人来抗,最终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又有多少呢?LinkedIn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n说创业就像:把自己从悬崖上扔下来,在降落的过程中去组装一架飞机。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擅长的东西,一无是处的人,就不要去创业了。但是,擅长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的人,应该是不存在的。有些人自己一个人决定所有事情也创业成功了,这种故事的背景是,创业者遇到的那些不擅长的事情,并不是那么严重的影响到他的创业步伐,用通俗的话来说,这个家伙的运气很好。找一个信得过的人,将那些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交给他,这就是合作伙伴。
很多人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一种是这个事情太简单了;另外一种则是,完全没法搞。那些缺乏合适的合作伙伴的创业团队,通常会绕过或卡在那些完全没法搞的事情上,又或者是在那些他们虽然不是那么了解,却认为非常简单的事情上跌跟头。
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是需要运气的,而且对于创业的结果,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的。记得在《辛德勒名单》中,辛德勒曾经说过,他父亲给他的教导是,人的一生需要两个人,一个是好医生,可以保证健康;另外一个则是一个好的合伙人。
10 月 31
Luke Fan活动笔记 安全, 活动, 社区, 移动互联网
NTalks群音荟是一个汇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早期创业者的开放式社区,以系列创业者微视频访问,结合定期的线下沙龙和论坛,关注创新与创意,助力早期创业项目的成长;我们寻找和放大真知灼见,以话题荟聚早期创业领域有趣、理性、热情的声音、思考和行动。
第二十七期的活动,主题定位在了移动互联网广告与反广告这个现在非常热的主题上。
未来属于移动互联网。巨大的市场,广阔的前景,与之鲜明对比的是现实不易,赚钱艰难。在付费下载、内置广告和应用内付费三种现有的盈利模式之中,内置广告更易操作门槛更低,成为了广大开发者赖以生存的方式。在移动互联网现有的产业链条上,各种推广渠道向应用开发者收取推广费,应用开发者通过内置广告与各种广告联盟和推广联盟分账,有推广需求的企业或品牌则付费做广告。移动广告成为贯穿这条产业链的核心催化剂和能够让这个产业链看似平稳的运行下去的唯一润滑剂。
就像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对移动广告价值的放大,无形中也增加了这种盈利方式的不确定性,带来了诸如用户体验,应用安全等一系列新问题。手机安全厂商在这个时候介入移动广告的运作,恰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原本就还比较脆弱的产业链产生了更多的变数和不确定。站在维护开发者的利益和行业良好生态的立场上,孰是孰非也许不能轻易论断,然而去了解和思考广告与反广告背后的产品逻辑和价值诉求,无疑会是一件有益于产业生态链健康成长、有益于开发者长远利益的重要话题。
这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在话题公布之后,就不断的有公司要求作为嘉宾参加这场讨论。最终的结果就是,这场讨论一共有8位嘉宾参与讨论,再加上主持人,前面一共摆放了9把高脚吧台凳。
这些嘉宾分别是:
金山网络技术副总裁——陈勇,360手机安全产品总监——黄礼强,Adsage广告平台技术副总裁——付增学,EOE Android开发者社区CTO——姚尚朗,有米广告副总经理——柯尧,哇棒广告副总经理——冯金辉,安沃传媒副总裁——秦锋,木瓜移动 木瓜联盟/AppFlood 产品总监——陈霄,主持人——机锋网高级副总裁——李鹏。
这其中,金山和360是安全厂商,都推出了各自不同的恶意广告清理服务和产品。Adsage、有米、哇棒、安沃是广告厂商的代表,木瓜是以积分墙为核心业务的,应该算是广告新模式的一个代表。EOE和主持人所来自的机峰网算是开发者社区和Market的代表。这一期活动的嘉宾,囊括了国内移动互联网广告行业相关的方方面面的代表了。

在会议开始之前,嘉宾们坐在第一排,最左面的是主持人李鹏,正在沉思之中,估计是在考虑待会这帮广告厂商和安全厂商如果打起来了,到底是应该劝架呢,还是应该先溜。

活动正式开始,由于嘉宾人数太多,所以就没办法让每个嘉宾都有机会上来讲ppt了,大家一溜排开,从左到右,分别是主持人李鹏,来自木瓜的陈霄,哇棒的冯金辉,EOE的姚尚朗,有米的柯尧,AdSage的付增学,安沃的秦锋,金山的陈勇,以及来自360的黄礼强。

首先进行的是,让每一位嘉宾都进行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从左到右,哇棒在介绍的时候就说了,他们是国内第一家做移动广告的厂商。下图照片中正举着话筒的是EOE的姚尚朗,他在活动中主要是代表开发者在讲话,其中进行了大量的吐槽。比如,他说,为什么广告环境越来越恶劣了呢?因为广告厂商将广告计费不断下调,逼迫聪明的程序员们,不得不做出一些应对的手段。广告单价越来越低,程序员就只能去选择那些愿意给更多钱的广告商,而那些愿意给更多钱的广告商,其广告的品质也就无从保证了,不是一些歪门邪道的东西,也确实是给不出那么高的广告费的。

轮到有米的何尧时,他表示虽然前面的嘉宾说哇棒是第一家国内从事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厂商,不过那是不准确的,有米才是真正的第一家在国内做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厂商。哇棒的嘉宾听了这话,也就是笑了笑,后面没有再单就此事做出更进一步的阐述。

金山和360坐在最后,听完了一群广告商和开发者代表的介绍之后,压力山大啊。还好前面所有的广告厂商都表示,安全厂商的反恶意广告的行为,对于他们的业务基本没有什么影响,毕竟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叫嚣自己就是做恶意广告的,被安全厂商抓了个正着。

下图为360的黄礼强。

整个会议过程中,一开始是由主持人提出问题,嘉宾们轮流回答。然后再由在场的听众提出问题,嘉宾们抢话筒回答。

会议结束之后,听众们踊跃的上来和嘉宾交流广告和安全相关的问题。

嘉宾之间也有不少东西要聊。大家在进入会场之前,还有各种各样的担心,但是经过了一下午的讨论,即使是原来的反金山联盟中的成员,也可以和金山的副总一起探讨问题,大家求同存异,找到共同的利益。

关于广告和手机安全的问题,嘉宾们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达成了一些共识,也存在着一些意见上的差异。
其中达成共识的地方包括:
- 通知栏广告极大影响用户体验:
360和金山都将通知栏广告的恶意指数标注得很高。各大广告厂商也都表示,他们已经或正在逐步的放弃这种广告形式。各大广告厂商已经将广告模式逐步修改成了点击计费方式,而不是按照展示来计费的方式。为了防止开发者作弊,甚至有些广告商还实行了每天不论展示、点击多少次,只计费一次的严酷手段。大型广告商并不期望广告被弹到通知栏里面,然后去骗取用户的一两次误点击操作。
- 匿名推送,作为比通知栏广告更加霸道的一种广告形式,也一致被安全和广告厂商所摒弃:
所谓匿名推送,指的就是那种在通知栏上弹出的广告,但是广告上并不标注该广告是由哪一个应用弹出的。
- 自动安装和下载的形式,这种对于用户体验伤害极大的形式,也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鄙视。
- 无法关闭的对话框广告,被一致抵制:
这里指的是那种弹出对话框里面的广告,如果不安装一个什么软件或服务,就无法进行关闭。有些通知栏广告,也是无法清除的。此类广告是各大广告厂商从来都不屑于去使用的方式,也是被两家安全厂商所严格禁止的。
- 一些创新的广告模式,备受追捧:
新广告模式正在逐步的涌现,这些新模式,比如积分墙广告,比如一些结合应用场景的嵌入式广告,受到广大广告商们的喜爱。积分墙,指的是让用户通过点击广告,然后换取游戏或应用内的一些积分奖励,这种形式的广告多是以行业内应用推荐的形式出现,比如某个游戏推荐了一些其他应用或游戏,如果用户点击安装了其中某个或某些应用游戏,则可以得到该游戏中的一定积分或道具奖励。内嵌式广告,则是指,当用户使用游戏或应用达到某个节点或环节的时候,弹出一个大幅面的、可关闭的动态或静态广告,而不是将广告始终放在边栏上。这两种广告形式,也都得到了安全厂商的认可。
- 打包党,是整个行业的害群之马:
打包党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团体,他们破解、反编译别人的应用,然后重新打包。在打包的过程中加入大量的垃圾、恶意广告,然后再将这些被打包的应用或游戏,分发到各个不同的渠道中去,从而得到一定的广告收入。这部分人是广告商、安全厂商、开发者,所有人的敌人,是整个产业链的破坏者。这些人在打包的时候,不会考虑广告的展示效果,也不会去考虑用户的体验,所以这些人会直接向应用中打包几十个不同的广告插件,而且会倾向于选择那些付费相对较高的不正规、恶意广告。
除了这些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之外,还有一些地方,广告厂商、开发者和安全厂商之间是存在分歧的:
- 边栏广告的处理方式:
现在广告的主流形式就是边栏广告,在屏幕的一端,放一个广告。这是目前各大广告厂商的主流广告手段。在这一种广告形式上,360是完全放任不管的。广告厂商则提供两种边栏广告,一种是上面有一个叉的,也就是用户可以关闭的,另外一种是上面没有叉的,也就是用户不可以关闭的。金山的做法则是,如果发现了上面没有叉的边栏广告,会自动加一个叉上去,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让用户可以将那些原来无法关闭的广告关闭掉。对于这一点,广告厂商感到非常不满,他们认为,开发者应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是否允许用户关闭边栏广告。虽然他们号称,有叉的广告和没有叉的广告,售价和计费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别,但是选择的权利应该在开发者手中,而不是用户手中。然后,广告商还举了一个例子:有些开发者会提供两个版本的应用,一个版本是免费的,上面有一个没有叉的广告栏,另外一个则是没有广告栏的收费版本。不过考虑到国内android市场的支付难度,其实所有应用都是免费的。也就是说,上面那个例子其实是不成立的,用户还是应该有权利关闭一个广告,金山会允许广告弹出,在这个地方并没有什么拦截,只是给了用户另外一个选择,也就是将其关闭。如果用户并不喜欢广告的内容,即使点击了,也是误点击,是达不到广告效果的,让那些不喜欢当前广告的用户将其关闭,减少误点击的概率,对于行业来说应该还是有利的。
- 是否应该告知用户,哪个应用是有广告的:
广告厂商认为,并不应该明确告知用户,哪些应用中存在广告。如果告知用户,哪些应用中拥有广告插件,广告厂商认为这种行为涉嫌绑架用户民意。而安全厂商则认为,用户是有知情权的,有权知道哪些应用中带有广告插件。告知用户,肯定会提高那些带有广告插件的应用的卸载率,不过用户作为应用和广告的最终共同消费者,应该还是有知情权的吧。
- 广告行业的恶性循环:
这是一个发生在开发者和广告商之间的矛盾,开发者辛辛苦苦的开发了应用,在国内的Android市场由于支付不畅,所以只能使用广告模式来盈利,移动广告由于展示面积、展示形式、展示次数等方面的限制,其转换率相对于互联网广告来说,要低很多。所以广告主在购买移动广告服务的时候,总是显得比较扣扣索索。移动应用的开发者很多并不是公司,而是个人和小团队,有些开发者只顾眼前利益,自己去刷广告点击,使得广告的转换率进一步的降低。广告商每天都在和开发者玩儿猫捉老鼠的游戏,于是广告商在不断调整计费策略,采用各种各样的反作弊手段的同时,也在不断的降低广告的单位计费。广告的单位计费降低了,广告商的防作弊手段提升了,开发者为了得到更多的收益,就只能玩儿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游戏,不断的找出新的漏洞,不断的刷下去。于是恶性循环,作弊越厉害,单位广告计费就越低,单位广告计费越低,也就越需要更加高超的作弊手段。
- 隐私问题是否存在:
广告商认为,移动互联网的隐私问题是根本不存在的。那些数据早就被人看光了,没有必要再去搞什么隐私保护。这一点上,金山认为,用户在手机中存放了越来越多的隐私信息,不能因为这些信息曾经被窃取过,或其他什么原因,就可以放任那些窃取隐私的行为继续下去。有一家主做海外市场的广告厂商说,国外的android应用市场,会根据应用所请求的权限多少来进行排名,请求的权限越多,排名越靠后。所以他们的插件除了网络传输之外,不需要任何其他权限,也不使用用户的任何数据。国内这一块可能还比较落楼吧。
- 安全问题是否需要安全厂商介入,还是应该依靠行业自治和政府立法管理:
有些广告厂商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不应该是一两家安全厂商就可以制定标准的。应该依靠行业自治,当行业自治无法达到满意结果的时候,最终有权利进行裁判和制定标准的,唯有政府。不过,谁也不希望移动广告市场成为下一个SP市场,而SP市场的消亡就是过度依赖政府管控的结果。
经过了一下午的讨论,大家达成了一些共识,保留了一些分歧,但都一致认同,大家能够在一起沟通交流一下,对这个行业中的所有企业,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事情。
10 月 18
Luke Fan活动笔记 安全, 活动, 社区, 移动互联网
eoe移动开发者大会下午,我参与了Android分论坛的活动。
第一位演讲的是金山网络的CTO——徐鸣。他演讲的主题是“什么是移动安全”。

作为新加盟金山网络的员工,这是我第一次比较完整的听到金山网络在移动安全方面的声音。
首先,徐鸣先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移动设备是不是安全的?那些骚扰电话和短信,是手机首先要解决的安全问题吗?传统PC上的那种感染型病毒,是移动设备上的主要安全问题吗?移动设备上到底存不存在安全问题呢?
答案是所有人心里都清楚的,移动安全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已经危害到了移动互联网大环境的健康成长。移动设备上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和应用,不再是感染型的病毒。
最早接触到病毒这个词,应该是在91年刚上大学的时候,那个时候对于病毒的定义是:没有文件名的程序。每一个程序,都要有一个名字,以方便其他人或应用能够找到它,运行它。病毒则没有文件名,没有名字。病毒将自己贴在其他有名字的程序里面,在其他程序运行的时候,顺带运行,然后再去感染其他程序,以达到传播的目的。
现在,移动设备,特别是手机已经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了。手机里面存储的大量的隐私信息,我们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办理银行业务、购物、娱乐。
手机的安全问题要比PC更加严重。PC时代的安全问题,主要是一些程序高手为了显示个人的技术成就而做的一些恶作剧。手机时代的安全问题,背后是有经济利益推动的。现在常见的移动安全问题包括:偷跑用户的流量、影响用户的使用、盗窃用户的隐私,甚至是直接恶意扣费。
现在的手机App,特别是Android下的App,数量庞大、版本繁多、分发渠道混乱。用户很难作出选择,并对应用进行管理。这其中有些应用的质量实在是让人无法恭维,同一个应用,在市面上也流传着各种各样渠道修改过的版本,让人晕头转向。前几天在地铁里面看到几个中学生在玩儿神庙逃生,感觉不错于是就去几个大型的市场里面搜索,结果版本繁多,根本搞不清应该下载哪一个。
当前,手机安全案例曾出不穷。现阶段,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的主要安全问题,集中在广告和隐私问题上。
徐鸣为大家列举了很多案例。

以上面这个应用为例,一个星座的应用,却需要获取手机号,并上传到网上。需要获取手机中安装的软件清单,并上传。这个软件使用了客户的1.84M流量。弹出了通知栏广告,却不告知用户这个广告是那个应用弹出的。
这些应用盗窃用户的隐私信息,下图是金山监控到的某软件的广告SDK调用的云端链接就是这个样子的:

有些广告会遮蔽应用的操作区,以增加用户误点击的概率,从而提高广告的点击率。



这款叫做水果对对碰的应用上居然挂接了35个不同厂商的广告插件。这应该就是那种被修改版本了,应用开发者很少有人会丧心病狂的往一个应用中加入这么多的广告插件。一些应用中所嵌套的广告,是应用开发商和广告平台正式签约,然后放进去的。为了得到更高的收益有些应用会选择同时签多个广告平台,最多也就是三四个的样子。但是这种一次性放进去几十个广告插件的应用,通常都是未经开发商允许的修改版本。这种被修改的版本上,会将应用开发厂商所添加的广告去掉,换上其他的一些广告。然后这些版本会在各个博客、贴吧、论坛中流传,有个别不正规的Market也会放这种版本的应用。这种行为在影响了用户体验的同时,也极大的伤害了开发商和广告平台的利益。
更有一些恶略的应用,会在应用里面向外发短信,然后再读取用户的短信列表,这些应用能够自动胁迫用户订阅一些收费服务。自动发出服务订阅的短信,自动的接收回复回来的短信,然后再发送确认短信。
很多支付平台现在使用手机作为移动支付的最后确认手段。淘宝和很多网银都会在网上交易的时候,向用户发带有随机数字的验证短信。一些应用可以自动获取这些验证码,然后再去实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手机号码、手机的IMEI号、地理位置信息、手机上安装的软件列表、通讯录、通讯记录、短信记录这些都是隐私。现在到底有哪些应用在我们的手机中提取这些信息呢?这些信息被提取,并传输到云端之后,又被拿来做什么用途了呢?这个问题,光是想一想,就让人觉得不寒而栗。
徐鸣还介绍了几个手机安全漏洞方面的案例。
手机安全漏洞,属于那种由于开发者不慎,而存在于操作系统或应用中的安全隐患。这些漏洞如果被发现,并被某些心怀叵测的人所利用,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近些年来比较著名的Android漏洞包括:Root提权漏洞,也就是说一个应用程序能够通过某个漏洞使自己拥有管理员的权限;远程擦除漏洞,用户只要点击一个互联网链接,就可以将手机上的所有信息通通擦除。建行网银应用,则出现过钓鱼漏洞。这些漏洞都会在被发现之后,第一时间由相关的公司或部门修补掉。
金山在移动安全这一块提出的解决方法分为两个步骤:
1、发布手机毒霸产品,帮助用户远离那些恶意软件和带有恶意广告的软件。告知用户,哪些软件调用了用户的哪些隐私信息。手机毒霸能够做的,仅仅是告知,如果用户不喜欢那些恶意软件,可以自己去卸载。
2、提供云安全接口,允许所有的Market、网站、开发者自助使用,在他们相关的环节中,尽量降低用户的安全隐患。
最后,徐鸣提出了倡议:
行业的不规范行为,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利益。当年的SP行业,非常的红火,就是因为行业没有自律,最终被国家叫停。现在的移动互联网行业也是处在这样的一个阶段,要么进行行业自律,将安全问题始终控制在政府能够容忍的范围之内;要么,就这么愈演愈烈的混乱下去,直到有一天混乱程度超过了政府的忍耐限度,由政府出面来进行整顿。
安全,是为整个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保驾护航的一个重要的领域。这个领域里面,如果是一个公司、一个部门或一个人来进行判定,那么很容易变成美国反恐战争那样的闹剧,他说谁不安全,谁就不安全,这是要不得的。安全的标准必须是公开透明的,所有行业的参与者和相关公司,都应该有权利对安全的标准提出意见和建议。大家也都应该有权利能够使用开放的安全工具,来保障自己的安全。
徐鸣的演讲结束之后,我又听了一两个人的演讲,没有等到会议结束,就提前退场了,去享受我所剩不多的周末欢乐时光。遗憾的是,遇到了帝都的周末大堵车,到家已经很晚了。据说现在帝都正在讨论,要在某些地区,某些时段再次启用单双号,这就是政府管制的结果,希望移动互联网不要因为安全问题而沦落到相同的地步。
10 月 15
Luke Fan活动笔记 活动, 社区, 移动互联网
10月14日的eoe移动开发者大会,是10月份众多开发者活动中的一个。由于10月份的天气比较舒适,很多开发者社区的年度线下活动都放在了这个时候。基本上每个周末都能够赶上两三场,甚至是四五场。
eoe android社区,也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Android开发者社区了。他们每个月都会有一期线下活动,10月14日应该是他们组织的第一期年度峰会,集合各种平台的移动开发者,到一起来探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一些技术相关的话题。
这个会在社区联盟移动开发者大会,和csdn、创新工场合办的移动开发者大会中间。在社区联盟的移动开发者大会上,eoe社区就是android分论坛的组办方。eoe在android开发这一块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我是上午到场的。做开发者关系,就是没有周末,没办法的事情。
会场上人很多,一些没有座位的程序员只能站在房间的边上。
到场的时候,这位来自微软的熊总正在介绍微软的移动开发者扶植计划。他说现场有一家公司,公司里唯一的一位女程序员就是做 winphone 开发的。这位女程序员为整个公司的程序员团队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全场以男性为主的程序员们都笑了。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是走到什么地方都立得住脚的真理。
微软之后,是一位投资的朋友上来分享移动社交的相关投资机会。
这位没有PPT的仁兄,一边讲,一边低头看手机。他拿了一只巨大的三星galaxy note手机上去,估计是把演讲提纲记录在手机上了。
他的演讲主题相对比较凌乱一些。主要是一些他投资时的选择标准和理念,真正的社交没有讲什么。他的一些观点,实在是不敢苟同。比如:他不愿意投资包子铺,所谓包子铺,就是那种可以快速盈利的小生意。今天投资,过几天就盈利了,这种项目他不感兴趣。他喜欢的是那种三年不盈利,然后一下就变成Google那样的项目。他还说,不要挡巨人的路,那些腾讯、360要去做的东西,那些苹果、google要去做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再做了,否则的话,必然会被巨人无情的踩在脚下的。其实,很少有人能够准确的判断巨人的脚步。包括那些巨人自己,也在不断寻找、调整着方向。Instagram算不算挡住了Twitter的路呢?围绕着巨人提供的平台来做项目,是现在这个阶段那些中小创业者很难避免的事情。如果一个项目做得好,用户量和收益都很好,导致了巨人的转向,并将其踩在了脚下,那么是责怪这个创业团队在选择方向的时候,犯了错误,还是责怪他们将项目做得太好,引起了巨人的注意呢?这个逻辑实在是太神奇了。这位投资人还叫嚣着,不要着眼于现在,要为未来两到三年做项目,这就是赌博,没有什么其他的。我刚刚离开了一个为未来五到十年做项目的地方,才干了不到三年就干不下去了。
不脚踏实地,不着眼现在,不做盈利模式清晰的事情,天天猜测巨人的下一步往哪个地方踩,这样的项目就是这位投资人所喜欢的。最后,他说不喜欢那些App和工具,前端做得很漂亮的应用没什么意思,核心技术肯定都是在后端服务器上的,如果一个项目没有核心的服务器端技术,他也是没有兴趣的。
后面上来的创新工厂的设计总监,上台的时候就有一些压力了。毕竟,前面刚下去了一个说前端和设计没什么意思的家伙。
设计师之后,是著名的吐槽专家来自丁香网的冯大辉上来吐槽应用市场上的一些让人不满意的地方。现场点名批评了微软,微软的market审核周期非常漫长,中间过程不透明,退回原因不清晰。并且号召大家不要去做winphone的应用。

微软的嘉宾就坐在台下,他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于是就站起来,说微软的退回政策是很清晰的,用四个标准来会衡量应用是否可以通过。
冯大辉很少在吐槽的时候遇到阻击的,他愤怒了。他说,当初微软将他的应用退回的时候,给他的回复是:你的应用没有通过,因为违反了微软的某一项政策,具体情况是“FALL”。而且一个审核周期就是两周,对于几天就更新迭代一个版本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来说,实在是太漫长了。
最终微软的嘉宾认识到了在这个时候站起来是一件多么不明智的事情。最后只能表示,以后会改进的,然后坐下了。
这些大型企业,想要迎合现在这种移动互联网狂潮,还需要在自身的体系结构上,在运作机制上做出一定的调整啊。否则很难适应这种节奏。
冯大辉拖堂了,冯大辉后面是黑莓的周霖,这个家伙最近非常活跃,距离黑莓的BB10上市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了。黑莓在各种活动上露面的频度也在逐步的提升。每次活动都会分发黑莓的平板和黑莓的实验手机。据说全世界一共分发了6000台工程样机,中国分到了200台,我也说不清黑莓这是重视中国市场,还是不重视中国市场。
8 月 07
Luke Fan梦想园 NoSQL, 活动, 社区
QClub是InfoQ下面的一个活动品牌,主要是以技术活动为主。这次在盛大创新院北京office做了一场NoSQL数据库的专场活动。
本人作为地主,欢迎大家走进盛大创新院,参加在盛大创新院举办的活动。
做Cassandra分享的是盛大云,云存储项目的王旭,他是《cassandra的权威指南》的译者。
做MongoDB分享的,是盛大云,数据库云和MongoIC项目的负责人,郭理靖
什么是NoSQL
NoSQL,是现在很时髦的一个概念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成功应用,号称在后台使用NoSQL数据库。为什么在SQL数据库几乎一统天下的时候,NoSQL又卷土重来了呢?
数据库的作用主要有两个:第一、存储数据;第二、检索数据。以前的SQL数据库,能够将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处理得很好,能够将万千世界中的各种各样的数据模型,存储到数据库中,然后再取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保证各种各样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约束得以实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应用的需求不再是描述复杂的业务逻辑,而变成了将某些简单的业务逻辑进行高并发处理。而这个高并发,使用传统的SQL数据库来处理,其成本会高得让人难以想象的。于是就有了很多NoSQL数据库的应用场景。
所谓的NoSQL,最开始说的是不使用SQL的数据库,后来发现NoSQL这种非常畸形的设计,很难满足各种需求,有时候应用也无法逃避那些复杂的数据业务逻辑,最终的妥协就是NoSQL变成了不仅仅有SQL的数据库。
NoSQL比SQL还早产生,并一直伴随着SQL
在SQL产生之前,或者说是一统江湖之前,所有的数据存储方式,其实都是NoSQL的。在SQL基本上一统江湖之后,那些不是使用SQL进行数据存储和检索的方式,被剥夺了数据库的身份。那个时候很多程序是使用数据文件,自己处理数据的存储和提取问题的,在这个阶段,NoSQL就是以这种形式继续陪伴着SQL数据库。
现在,大家谈NoSQL,就是那些通过数据文件存储数据的应用,经过发展,产生出了一些如同神迹一般的应用。而数据文件的存储方式,功能也逐步丰富,加入了分布式、以及Map/Reduce等能力。一些成功的公司,将自己内部使用的数据存储程序封装成了开源系统,开放出来给大家使用。大家又重新承认NoSQL也是一种数据库了。
为极限设计而生的NoSQL
当我们的应用环境变得越来越追求极限,那么原来那些较为平衡的解决方案,那些通常情况下放之四海皆准,或者说至少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为目标设计的解决方案,已经无法适应于现在这种极致的环境了。在这种情况下,才需要NoSQL数据库的介入。
NoSQL数据库通常解决几种特殊的问题
大并发存储
facebook是一个非常极限的应用,数据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但是数据并发异常庞大。全世界的人,除了天朝之外,都可以在上面分享自己当前正在想什么、做什么,这些人可以自由的选择和哪些人成为好友,及时的了解到他们的正在做些什么。几亿用户在线发布各种信息,查看他人的信息和状态,那么数据压力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使用传统的大型数据库就很难满足要求了。也不是绝对无法满足,只是如果那么做的话,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分布式存储,并进行弹性、线性扩展
这个问题,通常情况下和上一个是同一个问题。当并发达到一定程度,使用一台服务器将很难满足并发的需要,购买更大型的服务器,性价比肯定没有购置大量低端服务器来得划算。而且,大型的服务器,扩展起来也是非常不划算的。
于是,为了响应巨大的并发和数据量,进行分布式部署也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使用多台廉价服务器来分担并发压力,分散存储数据,将数据进行多份存储以确保数据的安全,这就是分布式存储的最基本要求。
对于分布式存储的另外一个要求,就是进行在线弹性、线性扩展。购买100万的服务器,当服务器负荷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购买一台100万的服务器,这种扩展方式肯定不是线性的。使用廉价服务器,根据需要灵活的添加或减少服务器的数量。
弹性扩展,也就是说要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将服务器增加上去,在不需要的时候还要能够将不需要的服务器裁减下来。现在的NoSQL数据库很多都采用了Hash离散环的架构来存储数据,弹性、线性的扩展都在设计考虑的范围之内。
Map/Reduce
当需要对分布在几百、上千甚至是上万台服务器上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时候,利用所有服务器的运算能力,对服务器上的数据进行就近的处理和运算也是必然的结果。这就是著名的Map/Reduce了。多台服务器上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运算效率会极大的受到网络传输效率的影响,NoSQL数据库通常都是分布式存储的,那么在运算的时候,也同样需要分布式的运算。
相对自由的MetaData
SQL数据库也叫关系型数据库,数据之间的关系和约束肯定是非常严格的。以前的传统系统都需要通过数据模型设计来将这个数据的结构确定下来。传统系统中,调整数据库结构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所有和这些数据相关的程序都需要重新调整,才能确保系统的可用。
互联网应用中,数据的形态千变万化,很难在设计的时候进行穷举,于是有些基于文档的NoSQL数据库,其数据结构就相对比较灵活,每一条数据里面存储的数据结构都可以是不同的。
选择NoSQL数据库
极致的设计,通常并不适合用来解决那些特定需求之外的其他问题,每一种NoSQL数据库都是为特定环境而设计的,需要根据需求来进行选择。
Cassandra就更适合与要求大并发存取的环境,Cassandra的读性能一般,但是写入性能,系统的在线、线性、弹性扩展性能堪称完美。甚至可以在牺牲数据一致性的情况下,将速度进一步提高。
MongoDB则是文档数据库的典范,数据结构异常灵活,而且现在应用相对广泛,稳定性和成熟度也是非常不错的。
对于那些需要进行复杂逻辑处理的数据,不防继续使用传统的SQL数据库。选择正确的,而不是时髦的解决方案。
留有余地
做事要留有余地,即使是为了极限环境而设计的NoSQL数据库,如果真的达到了极致的状态,也是无法应对的。
digg的cassandra案例,foursquire的MongoDB案例,都是在系统达到极限,添加节点的时候崩溃的。此类系统在添加节点的时候,所有节点的负荷都会上升,这是因为,新加入的节点是空的,新节点需要从其他节点上复制和迁移数据,以便为应用服务,而这个复制和迁移数据的过程,就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即使使用转为大并发和在线扩展而设计的NoSQL数据库,也不要等到服务器达到极限状态的时候,再添加节点。要留有余地。
7 月 29
Luke Fan杂谈 Python, 活动, 社区
这是华蟒沙龙在盛大创新院子御膳房会议室举办的第二期活动了。经历了7月21日大雨的洗礼之后,7月22日的这一期活动到场的人也还是不少的。

本人对于Python不是很了解,中间有些事情,听得也不是很完整。只能就着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点来记录一些东西了。
会上有一个兄弟,用非常平缓的语调,介绍了他们的项目。以及他们希望招聘的职位。这位兄弟是做电影特效的,在这种程序员聚会的活动中,出现了一位身份如此玄幻的兄弟,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现在的电影特效软件中,大部分都支持python作为后台的调度语言。电影特效,和电视特效有着本质的区别,电影的分辨率是非常高的,在电视编辑软件还在考虑1080p甚至于4k的分辨率时,电影通常一帧的容量就能达到GB级别。在这样精度的视频上做特效处理,其难度和运算密集度可想而知。具那位语调平缓的兄弟介绍,他们公司有50台服务器,去年制作了一部《百万巨鳄》,整整用掉了一年时间才计算完成。现在国家重点扶植的一些动漫产业基地,已经开始建设渲染农场,让那些需要进行渲染的团队,可以按需租用这些设施。在调用庞大运算资源来进行渲染的过程中,任务的调度是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情,而这件事情就需要python程序员来贡献力量了。
python确实是一种很有趣的语言,可以去做很多工业控制、网络设备控制、渲染流程控制方面的工作。希望以后能够继续在华蟒沙龙的活动中听到python各种各样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故事。
7 月 29
Luke Fan梦想园 RoR, 活动, 社区
2012年7月21日,对于北京人,和那些恰巧那一天在北京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个很不寻常的日子。一天一夜的大雨,让北京那脆弱的排水系统彻底崩溃,某些远郊区县发生了洪涝灾害,甚至有一个文化人被淹死在了自己的汽车里面。同时也还有人跳出来说预报到位、预警到位、预案到位。
Ruby on Rails的第一次线下活动就是在这一天举办的。时间是早就定好的,也没想着会有那么大的雨来为这次活动助威。
说是第一次其实并不准确,Ruby on Rails的线下活动,在上海还是做了不少次的,在北京总是搞得少了一些,以前也不是没有搞过,但是这中间停摆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是ruby on rails社区,北京地区活动回复正常化的第一次活动。如果能够坚持一个月一期做下去,那么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期,如果这一期之后,又停摆很长时间,那么下一次依然是第一期。
虽然暴雨如注,但是来得人并不少:

这场活动有两个主题演讲,分别介绍了ruby on rails前端技术——sass、compass和bootstrap;以及ruby on rails的一套TDD开发框架。
bootstrap确实是一个好东西。这套框架可以让那些不是很了解前端开发技术的人,快速的套用各种前端设定,现在已经有很多网站在套用bootstrap了。就像以前delphi的vcl那样,这种标准化的前端界面套件,初一看上去会让人觉得眼前一亮,但是如果被太多网站所采用,那么也就难免出现同质化的问题,很多网站会长得差不多。一开始大家可能会觉得长得不一样的网站不够好看,但最终肯定会出现审美疲劳,那些与众不同的网站又会脱颖而出。这应该也符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发展过程吧。
现在还不需要去想那么多,至少目前对于我这种半路出家的web程序员来说bootstrap还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我想,这套东西可能会被不断的完善,很多人也会不断的为bootstrap添加各种新的风格和插件,甚至是皮肤之类的东西,在被新技术完全取代之前,bootstrap应该还会蓬勃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
关于TDD,MDD之类的各种各样的开发驱动方式来说,在项目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前,其意义都不是那么大。不论是测试驱动还是模型驱动,都是以项目和团队已经庞大到很难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实现有效的管理的前提下产生的。学习一下是不错的,但是一个项目是不是要在一开始只有两三个人时候就上这种东西,值得商榷。
期待下一期的Ruby on Rails社区活动。
7 月 17
Luke Fan梦想园 17Startup, 创投, 活动, 社区
17Startup是一个记录创业公司生存状态的数据库。里面收录了各种创业公司的起起伏伏。在记录的同时,17Startup还会定期的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举办线下活动,每次的线下活动都会选择一个主题,邀请这个主题相关的,相对有一些底蕴的创业公司来为大家分享创业过程中的一些故事,然后邀请投资人对创业项目进行点评。17Startup的寓意就是一起来创业,让创业不再孤独,这些线下活动就是创业者和投资人聚集在一起,分享创业故事,让创业者能够找到那些对他们有所帮助的人。
这是第一次在盛大创新院的御膳房会议室里面做17startup的活动,以前这个活动都是在车库咖啡举办,在咖啡厅举办活动,现场总会有很多闲杂人等,在创新院的会议室里面做活动,虽然来得人要更加集中一些,但是也缺少了那种这边说创业,那边做创业的气氛,各有利弊吧。
下图就是御膳房会议室,椅子的品种比较纷杂。
签到处:


美丽的女主持人一身红裙。@顾三小姐 在离开了盛大创新院之后,在一家投资公司中做投资经理。
活动开始之前,早来的投资人们在相互打着招呼。

活动开始,首先由本人欢迎大家来到盛大创新院,参与这场活动。

主持人在做开场介绍。

会场中座无虚席,当天到场人数超过150,应该是这个会场建成以来,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了吧。

会议正式开始,首先是数据分享。
艾德思奇的王迪志在介绍数据。艾德思奇是一家移动互联网的广告平台,他们为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广告服务。那些应用可以接入他们的广告,并通过用户对这些广告的点击得到收益。通过他们的数据可以看到,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装机量还是在稳步上升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中,和生活有关的应用,主要是天气类、工具类和导航类,这三个大类在最近半年的装机量、广告展示和点击次数,都在成几何级数上升。这三块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天气和导航所占比例的总和,就是生活相关工具类应用所占有的比例。从数据上来看,生活服务类应用的增长是这三类和生活相关的应用中最迅猛的。
当天,会议还迎来了一位重量级的嘉宾,那就是来自赶集网的副总裁王振华,他简单的为大家分享了一些他们对于本地生活服务的看法。第一、生活服务的数据形式是相对统一的,基本都是一个图片,一个标题,一段介绍和大家使用这个服务之后的点评。但是,在这相对统一的数据平台上,可以实现的服务,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个细分领域,每一个地域都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服务。第二、生活服务主要是依靠自助式服务被用户所消费的,用户从零到一,可能需要宣传和推广,但是从一到一百、从一百到更多,还是要靠服务本身的沉淀了。第三、作为互联网企业,维持线下团队是一件非常痛苦且高成本的事情,所以他们现在正在大力的消减其线下团队。
17startup每次都有一个环节,就是由17startup的创始人文飞翔同学向大家分享他们搜集到的行业数据。通常数据都是一片大好,不是一片大好的形式,这个主题也不会跑到这里来做线下活动。会后吃饭的时候,文飞翔说考虑要做一期已经关闭和失败项目的活动,期待啊。
在数据分享之后,就是创业团队分享,每个团队只有5到10分钟的分享时间。
第一个上来的是悦乐优惠的联合创始人林应明,他的分享是我所听过的各种分享中比较有特点的一个。通常大家都会出来讲一讲自己的产品有多么多么好,做了哪些成功的案例等等,林应明却反其道而行之,讲了几个他们自己失败的案例。他们做优惠券,先跑去找那种全国性的快餐连锁企业,除了永和,以及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正在打天下的汉堡王,其他企业包括麦当劳和肯德基根本就不愿意和这种团队合作。在没有得到大型连锁餐饮企业授权的情况下,他们就没有将麦当劳的优惠券放入到他们的系统中去,结果被其他竞争对手所领先。在这之后,他们才发现那些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对优惠券的管理模式并不排斥第三方应用对其优惠信息的传播。他们也印过DM单,商家很喜欢,效果也很好,但是从线下到线上的转换效果非常差。线下推广的成本非常高,尝试之后也放弃了。还做过员工优惠,效果还不错,但是传播性很差。当有人问到他,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时,他说现在正在做的东西,还没有成功,所以不能算是成功经验,也不方便和大家分享。
第二位上来分享的是阿姨800网的黄剑,他做了一个月嫂服务网站。这个网站并不直接面对月嫂,而是面对那些月嫂中介,将月嫂中介的信息放到网上,帮助月嫂中介进行推广和宣传。当投资人问他是否有计划自己跨过中介,直接为用户提供月嫂服务的时候,他表示,以后可以考虑,但这其中涉及到很多责任,比如月嫂如果为雇主带来了什么经济损失,或给婴儿带来了什么伤害,或者是发生了什么工伤事故之类的事情,责任判定和后续事物处理非常繁琐,他们目前还没有这个能力。
第三位上来的是懒得淘的创始人庞一,这是一位从清华毕业的美女,这个样子至少在清华是可以算作美女了吧。她希望做一个通过亲友之间的social关系来帮助大家选择礼物的网站。她说:现在一个人在淘宝上选择一件商品的时候,需要点击和浏览大量的网页,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使用了她的网站,她可以将买到一件礼物所需点击的网页数目降低到最小。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网站上为别人提供礼品采购咨询服务。国外有一家类似的创业企业,现场的KPCB基金在海外就是懒得淘的那个原型企业的投资商,在KBCB的张灵对这个项目进行点评的时候说:她认为这就是一个购物推荐系统,和美丽说之类的应用有些类似,但是对于礼品市场来说,国内外的差别是巨大的,国外的零售商、卖场和网络卖场里面都有专门的礼品卡,礼品市场是非常成熟的,而国内在这一块的整体成熟度还差得比较远。
第四个上来的是一个做订餐的,美餐网的创始人赵晓。使用苹果电脑的人,PPT确实做得比别人要好很多。美餐网,作为一个订餐网站,并不提供送餐物流,只是管订餐。美餐网目前主要为国内最大的几个城市服务,很多不在他们服务区域内的用户下载了他们的应用,导致订餐失败。做这种O2O的服务,如果不能选择一个信息化很好的行业,就需要为线下的一方,提供信息化帮助,美餐网为餐厅开发了订单打印机和餐厅客户端,如果餐厅已经有了网络,他们可以将饭店接收订餐的成本降低几十倍。美餐网还提供了支付业务,用户可以直接在线支付。现在的订餐系统,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像到家美食那样,自己提供物流服务,那是一种比较重的方式。很多没有送餐服务的大型饭店更喜欢到家美食的形式。

第五位上来分享的是帷幄便利的联合创始人孙会业,他们是做小区便利店购物的。用户使用他们的服务,可以就近在小区的便利店中选购商品,然后便利店负责送货。帷幄便利目前主要是靠收取小区便利店的推广和广告费用,以及帮助小区便利店提供集中的供货服务来取得收入。现在只能提供北京望京地区的服务,其他地区还在逐步发展之中。他们想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第六位分享嘉宾是豆角网的市场总监尚惠鑫,她为大家分享了一些豆角优惠的市场营销案例。

最后一位分享嘉宾,是来自外卖库的联合创始人孟超,外卖库虽然号称是做外卖订餐服务的,但其实是一种汇集外卖订餐信息的媒体。他们团队的三个创始人都是清华毕业的,在做其他项目的时候,感觉订餐的体验非常不好,于是就决定自己做一个。很多创业者想要做的事情,都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得到满足的那个方向。

在嘉宾分享之后,就是投资人的点评。主持人要求他们说出三个选择本地生活服务类项目时的标准。他们做出的点评各具特色,但给出的标准却基本是相同的。我参加过不少的创投类活动,投资人给出的选择标准基本都是相同的。基本分为三点:1、是否为用户解决了实际的问题;2、团队的质量;3、业务是不是有门槛,是否能够抵御抄袭。
第一位点评的投资人:IDG资本 陈晓
第二位点评投资人:经纬中国 肖敏
第三位点评投资人:KPCB凯鹏华盈 张灵,她强调了,KPCB在选择团队的时候,会考虑到这个项目是不是能够做大,是不是有机会变成一项大买卖。
最后一位点评投资人:求索创投 陈中,这是一个以整个东南亚作为活动范围的投资机构。他说,东南亚地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数量,一点儿都不比中国少。
上面是简单的介绍,以下是本人本次活动中本地生活服务的一些看法。
O2O中的O和O之间
现在的O2O非常火,本地生活服务就是O2O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所谓的O2O,就是将线下的东西,发展到线上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方式,将原来线下的那些传统产业推广出去。有了互联网的推广和宣传手段,原来的传统线下产业,就可以得到更多、更廉价、更精准的宣传推广机会,更多的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这里,online to offline就是O2O的两个O了,这其中,online的人,通常并不了解offline的产业结构,不了解offline的商业模式。offline的人反过来也不了解online的商业模式。今天做O2O的大多是一些online的人,那些offline的人好像都坐在那里等着online的人来拯救他们。而online的那些人,特别是那些愿意付出智慧和努力的人,正在逐步的了解offline的情况,比如帷幄便利的人就坐到便利店里面一周的时间,去了解便利店的运营模式,以及便利店主的各种需求和想法。有些offline的人也在尝试去了解online,比如上海第一百货,就试图去做电商,还有一些其他的百货和超市尝试去做电商,不过他们大多都失败了。从失败率的角度上说,不论是哪一个O出发去做O2O,应该都是差不多的。那么,为什么现在主要是online在付出努力呢?这是因为,愿意投入去做O2O的online团队,不论大小,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切入点,那些大型的互联网企业去做电商,那些小型的团队,甚至是创业团队则去做一些本地生活服务,各种细分市场无穷无尽,大家可以很充分的去试错。试错的成本也不是很高,现在还有大量的天使和VC愿意投钱去试错,对于创业者来说,甚至可以将试错作为一种职业。而offline中那些中小型的,根本就不了解互联网,他们也没有能力去做这种尝试。那些大型的offline企业,他们的很难找到那种小型的项目进行尝试,试错的成本非常高昂。而且,那些传统线下企业,大多都拥有相当完善的规章制度,而这些规章制度并不适应互联网企业,所以在大型offline内部建立O2O业务的成功几率是很低,同时失败的成本却要远远大于从online的一头来实现O2O。
O2O的两个O之间都有些什么呢?
1、需要对两个O都了解的团队。
如果只了解其中的一个O,那么是做不好O2O的。当天现场的很多团队和投资人都认为应该消减,甚至裁撤团队中的线下人员和线下力量。互联网公司里面的线下人员和线下推广力量是一个典型的以online方式管理offline业务的案例,上面说了,以offline的成型规章制度管理online团队是绝对的悲剧,其实反过来亦然。那些线下企业,如果使用online方式来管理,那么恐怕早就cover不住成本了。online的人,认为下线团队的成本过高,收益不够,无法支撑。其实线下的那些传统行业又何尝不是这么看待互联网团队的呢?online团队不喜欢线下团队的主要原因在于,使用互联网方式管理线下团队成本太高,工作效率太差。那些不喜欢线下队伍的团队,其实还是对offline的部分,了解还不够深入和透彻。
阿姨800网,作为月嫂中介的网络延伸,他们提供的居然也是一张照片、一个格式化的月嫂信息描述和一个标签化的月嫂技能标识、一个价格。其实月嫂的工作是很周期性的,都是按照整月来聘用的,而且不是从月初到月末,是根据准妈妈们的预产期来确定时间。所以月嫂信息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应该是月嫂当前的状态,那些闲在那里没有人用的月嫂,我是不会用的。当初我儿子出生,去聘月嫂的时候,就是只找那些正在别人家里服务的月嫂,然后计算她们合约到期的时间,再在时间相对合适的几个月嫂中根据其他各项条件进行筛选,选定月嫂之后,还要亲自带着月嫂去体检。而且,月嫂通常是已婚已育的,那些未婚或已婚但没有孩子的月嫂也是大家不喜欢的。这些信息,在ayi800的网站上都是没有的。至少我是不会考虑在这样的地方找月嫂的。
2、需要配送和物流服务。
offline原来没有互联网这种全球化的推广渠道,他们也不需要将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推送到全世界去。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全世界的人都通过互联网了解到了线下的那些服务和商品,那么问题就来了。谁来负责将商品和服务配送到最终客户手中呢?大多数online团队是没有能力自己去搞定这种事情的,而offline的企业,最多也就是有能力进行就近的配送。本地生活服务就是这样产生的,利用offline企业的就近配送能力,为附近的居民提供服务。配送对于online团队来说确实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大家都不愿意自己去搞定,但是只有解决了这种问题的团队,才有机会发扬光大。
现在的O2O主要是从online一端发起的,极个别的是从offline一端发起的,比如苏宁易购。其实还有一条路,就是从中间发起,从物流企业发起O2O,这应该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
3、相关的责任和法规不够健全。
online团队之所以无法深入到offline领域之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律法规不健全,送餐服务,如果用户吃了拉肚子怎么办。月嫂服务,如果月嫂卷款跑了怎么办。优惠券服务,如果所提供的优惠卷无法消费和使用怎么办。在这方面online企业通常处于法律方面的弱势。那些灰色地带,那些不守信的行为,对于online企业来说都是有巨大损害的。那些能够迈过这个坎,能够熟练使用offline企业的那些手段来保护自己的online团队,应该也是有很大机会的。
4、要寻找适合中国特色的服务。
并不是所有的服务模式都适合中国市场的,比如那个社交礼品推荐的服务,最终就变成了淘宝导购。能够真正的了解用户需求,解决用户问题的项目才是好项目。一味的抄袭国外的东西,是行不通的。比如国外有那种任务系统,发布了任务之后,有人顺手完成了任务就可以得到一些收益。这种东西在国内也是很难推广的,很多人的收入很低,不需要陌生人帮忙,这些穷人就可以把报酬都赚走,同时,这些人的诚信也是完全无法保证的,他们还会快速的形成行会,排斥那些外来人员抢生意。
总结
O2O不应该是online to offline,不应该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去推广线下商品和服务。而应该是offline to online,通过对传统行业的信息化改造,最终产生出一批全新的online企业,和online模式,这些企业没有店面,完全依靠online方式进行运营,并最终消灭那些传统的offline产业模式。百货商店的没落,电脑城的相继关张就是这种趋势的前奏。
那些愿意承担更多服务和风险的O2O,会比其他那些避重就轻的团队更有前景。不愿意承担配送,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无法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更有保障的服务和产品,最终这样的服务都会沦为媒体和信息渠道。他们只是提供了一些垂直的信息,在整个服务实施的过程中完全无法掌控任何东西。那些本地生活服务,每次就近让offline企业的配送人员和用户进行面对面接触的时候,这些配送人员都会拿出DM单,并告知用户,直接打电话比使用什么O2O更划算。
只有那些愿意承担,并且能够承担更多服务和责任的团队才有机会成功,并最终淘汰offline企业。
7 月 03
Luke Fan梦想园 活动, 社区
6月26日,在盛大创新院北京办公室的御膳房会议室,举办了IT龙门阵的第165期活动——自然语言处理,这期活动的两位嘉宾来自同一座写字楼。分别为来自18楼盛大创新院搜索分院的贾文杰和来自19楼搜狗搜索的张帆。
为了在活动现场能够让两位演讲者有更多的默契,活动主办方特意安排了两位演讲嘉宾提前一天坐在一起吃了顿午饭。相互了解一下对方的话题。不管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处理自然语言的最好方法,还是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来看,要是人与人之间再摆上一些美味的食物,那么交流沟通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再有一些酒的话,能够更好,但是考虑到下午要上班,酒就免了。
盛大创新院搜索分院的贾文杰:

搜狗搜索的张帆:

嘉宾合影:从左到右依此为,本人、贾文杰、张帆、曾贤儒。

自然语言处理,是计算机智能的开始
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将目光盯在了智能化上。随着Siri的成功,智能化应用已经逐步的走出实验室,走向大众。
要想让一个应用,或者说要想让计算机具备一定的智能,那么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计算机理解人的语言,不论是文字、语音,还是形体动作,亦或是表情。自然模式交互,也就是说摆脱了语言文字的交互,对于现在的计算机来说要更加困难一些,IT龙门阵技术专场的第一场活动《多媒体模式识别》探讨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
相对于需要通过多媒体模式识别来实现的自然模式交互来说,直接让计算机进行语言文字的识别和处理应该是更加成熟的技术。
记得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什么是程序语言的时候,他是这么说的:所谓程序语言是针对自然语言而言的,自然语言中充满了二义性,而一段程序语言则拥有唯一的意义。
现在需要让运行程序语言,只能识别0和1的计算机来理解充满了二义性的自然语言,也就是这场会议的主题——自然语言处理。
随着智能系统越来越多的涌现,不论是智能推荐、智能搜索,还是像Siri那种号称是人工智能的产品,都需要实现自然语言处理的功能。自然语言处理是所有智能系统的根本。
中文是一种很难以处理的语言
中文和那些西方语言有一个很本质的区别,那就是我们的文字之中是不写空格的。早先的中文里面连标点符号都没有。古文中就将学生学习读书写字的初始阶段描述为“句逗之不知”,也就是说中国的学生学习读书写字的时候,需要首先学会断句。
感谢现代中文的先行者们,他们为中文引入了标点符号。使得现在我们学习中文的时候不需要再去学些断句了,标点符号可以为我们完成这个步骤。但是他们没有引入西方字母文字中的空格,这就导致了中文成为了一种相对于西方文字更难以被计算机处理的语言。
中文处理是从分词开始的,也就是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一句话中的词分拆开来,然后才能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处理,不同的分词结果,代表着不同的意思。受中国文化很深影响的日文和韩文也有这种问题,也需要进行分词。空格和标点符号都不是韩国人发明的,谢天谢地。
嘉宾介绍了中文分词的发展历程,被普遍采用的四种算法,以及目前最主流的语言模型分词算法。其中的一些例子听得大家热泪盈眶。比如:长春市长春药店,按照不同的分词算法可以被分为:长春市/长春药店 和 长春市长/春药店 。
训练计算机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这个过程和我们教小孩子学习说话有些像。需要将标准的语料库进行人工标注,然后让计算机来学习。这个过程异常漫长和痛苦,现在国内比较流行的人民日报1998年版的语料库。这个库是直到2003年才得以标注完成的。
现在大多数的中文分词系统中都引入人民日报的语料库,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人民日报的用语是相当官方的,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用语有着很大的差别;第二、1998年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了,一种被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的变化是非常快的。要想再做一次这种标注,其成本很高,而且即使标注出来了,也已经过时,毕竟1998年的人民日报是标注到了2003年才完成,这个过程持续了5年的时间。现在的普遍处理方式是,在1998年人民日报语料库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平衡语料进行反复的迭代训练,在此基础上加入一些人工干预,然后再进行迭代训练。这里所说的平衡语料库中的平衡,指的是语料库中平衡的包含各种语料,而不是某一方面的语料所占比例特别高。
云计算为中文语言处理带来了什么
所谓云计算就是虚拟化,将原来每一家公司都需要自己做的事情,虚拟化到云端,变成一项服务,然后供大家使用。
以前哪家公司想做分词,想做自然语言处理,就必须自己搞定。现在是云计算时代了,盛大和天津海量信息都提供了云分词服务,任何公司希望能够在他们自己的系统中加入分词功能,或利用分词对自然语言进行处理,不再需要再自己进行开发,直接调用这些服务就可以了。
盛大的云分词应该能够在月内开始公测吧,据说能够达到每秒几百万字的处理速度。
自然语言处理的初期应用——意愿判定
搜狗是从输入法起家的,现在也在做搜索引擎,对于自然语言处理肯定有着和其他搜索引擎企业完全不同的理解。
现在的搜狗正在准备实现自然语言处理的最初级的应用模式,那就是通过用户输入的搜索内容,实现用户意图的判定。
如果用户输入苹果,他们会从用户输入的其他内容或曾经输入、浏览过的其他内容中来判定,用户所需要查找的到底是水果还是水货。
如果用户输入IPhone5,他们也会根据IPhone5是否已经发布了的时间状态来判定,用户到底是希望查找IPhone5相关的新闻,还是IPhone5相关的水货。
对于搜索引擎来说,不但可以得到用户当前搜索的信息,还可以得到用户进行搜索的时间和地点,得到用户的历史搜索记录,得到用户的社交关系,以及用户社交群体搜索的一些数据。当所有的数据聚集在一起,再加上从互联网上爬取来的各种数据,在对所有这些数据进行了自然语言处理之后,搜索引擎就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判定。
综合搜索和垂直搜索相结合
判定了意图之后,就可以根据这个意图提供相应的搜索结果。
目前的主流搜索引擎给出的结果都是一个一个的条目,网站条目。这种方式适合于大多数综合搜索结果的列举。同时,现在也出现了不少垂直搜索站,这些站点针对某一类特定信息进行搜索,然后按照符合这一类特定信息的方式,显示搜索结果。比如,有人在普通搜索引擎上搜索机票的信息,得到的会是买机票的网站的条目列表;但是在专门搜索机票信息的垂直搜索站上,就会直接得到机票的班次信息和报价。
对于用户来说,现在这种状况带来两个问题,第一、普通搜索引擎所给出的结果不够好;第二、垂直搜索引擎的数量庞杂,工作生活中各种需要搜索的信息都需要到不同的站点上去搜索,记忆那么多的垂直搜索站点,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那么在有了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的用户搜索意图判定之后,一个搜索引擎就可以根据用户不同的意图,向其提供不同类型的垂直搜索结果。这也就实现了搜索引擎的智能化。
现在采用这种方式的应用有一些了,比如苹果的Siri,搜狗的搜索引擎,Google Now,百度的框计算。
总结
自然语言处理是智能算法的根本,而智能算法将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关键。任何类型应用,如果想要成功,那么就要实现更少的人为更多的人服务。如果想要实现更少的运营人员为更多的用户服务,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计算机具备更多的智能。
web1.0、web2.0以及现在在web2.0之后的时代,从发展的过程上来看,就是从少数运营人员为客户服务的web1.0,发展到少数运营人员和一部分客户一起为更多的客户服务的web2.0,再发展到现在,少数运营人员和更多的客户、智能算法一起,为更多更多的客户服务。而且,随着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的普及,不是每一个开发者都需要自己去实现智能算法的部分,完全可以使用云端的服务来实现智能功能,每一个应用都可以使用智能算法来进行信息的处理。
7 月 01
Luke Fan梦想园 LBS, 活动, 社区
6月19日的这一场活动的准备阶段发生了一些非常戏剧性的故事,甚至有些惊心动魄。
地图是LBS(Local Based Services)的基础服务,所有LBS服务都需要基于一种地图的底层服务,所以一直希望能够做一场地图的活动。
在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之后,却突然被告知原来准备的活动,由于某些原因无法如期举行。突然出现这种情况,只能向朋友们请求援助,找到CSDN的刘江老师。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正在美国,听取了相关情况之后,他觉得地图这个主题还是非常有趣的,于是就安排了csdn的几位同事帮忙。给刘江老师打电话的时候,已经是周五的晚上,而活动是在周二晚上举行的,感谢CSDN的同事们,连夜加班工作,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会议的准备工作。感谢CSDN为这个活动所作出的努力,在这些努力下,这样一场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最终能够成功的进行。
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
这次请到的嘉宾来自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来自高德的王洋是高德地图研发部的经理,百度的严峻则是来自百度地图前端组。
来自高德的王洋:

来自百度的严峻:

这是我参加的历次活动中嘉宾的角色相对反差较大的一次。一个是研发主管,而另外一个则是真正实际编码的一线人员。他们从不同的层次,为参会者介绍了地图的故事,也讲述了各自公司对于这个领域的理解,以及他们曾经、正在和将要在这个领域中的投入,他们也分别描述了各自公司对于在地图领域进行投入所期望得到的回报。
新老交替——互相进入对方的领域
高德作为老牌在的地图厂商,是中国拥有测绘牌照的少数几家地图数据提供商之一,王洋也说了,他们的原始业务是地图测绘和地图数据的提供。而现在,高德准备进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这个新领域,为广大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企业或小团队、开发者提供底层的地图服务。希望能够以地图和地理位置作为核心的底层服务,来支撑更多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以便更好的为他们现有的用户服务,并开拓出更多的、更广阔的市场和用户。
高德正在进入以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行业,并希望能够依靠其可靠精确的数据,以及强大专业的服务团队,借着LBS这一波大潮,挤进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并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

就像上面说的,百度作为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算得上是老牌子的互联网企业了。虽然很少使用百度的服务,但是不得不承认,百度在国内的互联网领域算得上是一个泰山北斗级别的公司了。近一段时间来,百度开始大力的推广他们的地图产品,现在已经推出了百度地图、百度地图手机版,其产品也具备了导航功能。
百度正在进入以高德、四维为代表的传统地图领域。并希望以地图为契机,在LBS这波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阵地的大潮中能够继续其在互联网领域中的霸主地位。

不同行业中的两家老牌子的传统领军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相互进入对方的领域,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肯定是大家都非常看好由地图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相互组合形成的这个全新的LBS业务。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不得不提一下的公司起到了很特殊的作用。
看到上面的Logo大家就知道了,这个公司就是谷歌。谷歌地图是在国际上被最多人使用的地图产品,也曾经是国内互联网上被使用得最广泛的产品,最经常被开发者和创业者作为底层服务所使用的地图了。
而这样的一个产品和高德和百度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谷歌地图在国内使用的是高德的数据,一家美国企业肯定很难拿到中国地图的测绘牌照,所以使用国内的数据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百度由于是后来者,也没有拿到测绘牌照,只能使用四维的数据。
百度作为一家搜索引擎公司,在很多业务上都对在模仿全球搜索引擎的老大,那就是google,在google由于某些他们自己不可告人的邪恶目的被迫将大部分产品撤离中国大陆市场的时候,百度就趁机大力扩张,并抢占google留下来的空白。google地图现在还在为了地图牌照的事情在各个政府部门之间递交申请和等待批复、盖章,于是百度也就义不容辞的冲了进来试图填补这个空缺。
高德的基础是数据
高德是从做数据起家的,现在其基础业务依然是地图数据的测绘。google到现在为止在中国大陆地区使用的还是高德的数据,苹果的IOS6虽然抛弃了google的地图服务,但在中国大陆地区依然使用的是高德的数据和底层服务。
前几天参加的高德地图api大赛上,高德的老大讲话中有一段非常奇怪。他说,苹果需要一家公司来提供中国大陆地区的地图服务,需要一家公司来提供实时的地理位置信息服务,还需要这家公司能够按照苹果的用户需求和产品设计,提供一些全新的服务。当大家都期待着他骄傲的说出高德就是这家公司的时候,全场听众却发现,这位老大已经骄傲的结束了这段内容。既没有说苹果使用了高德的服务,也没有说高德就是这家公司。在TUP俱乐部的这期活动上,也有人在提问的时候提到了苹果选择了高德的数据和底层服务,王洋同样是那幅满脸骄傲自豪的神情,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估计是受到了一些保密条款之类东西的限制吧,他们被问到相关问题的时候都会是这样一个态度的。
高德具有几千人的测绘和地图修订团队,目前能够保证对国内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和道路,以及绝大部分的乡镇地图数据进行每年四次的全面更新和维护。
在汶川地震的时候,高德第一个派人到现场去,对地震破坏之后的道路进行了测绘,并及时更新到了系统中去,以便让那些进入震区的导航系统及时得到最新的地图数据。
和各大城市的出租公司合作,在每一辆出租车上安装GPS系统,并从这套系统中自动得到路况信息;派人进入公园,进行公园内的信息点和道路的采集;派人进入mall和各类商业地产,对这些原来在地图上只是一个小方块的建筑内部信息进行采集,高德还在不断的完善着他们的数据,还在不断的发掘新手段采集更多的,对用户更有价值的数据。
数据是高德的根本,也是主要现金来源。以后这也将一直是高德的最核心业务。
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带来新的盈利模式
高德在得到了向google和苹果这样的IT厂商和各大汽车厂商销售数据和基础导航服务的稳定现金流支撑之后,开始将触手逐渐的伸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领域。
在进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之后,很多合作伙伴不再是单方面的从高德得到数据,而是反过来可以向高德提供一些POI(兴趣点)信息。高德正在通过语义分析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甄选和过滤,并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发现新的,对用户有价值的服务模式。
以前参加一次NTalks会议的时候,一位投资人说过,曾经亲自去询问过4sq公司的人,他们为什么要做check in?4sq的人回答,check in的唯一目的就是不断的校正POI信息点。参见另外一篇博文:《LBS应用中的签到到底有什么用》
移动互联网应用由于可以随着用户走遍四方,所以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通过众包方式采集地理信息的方法。
王洋指出,这种使用UGC(用户生成内容)方法生成的数据,是非常不精确的,他们发现经常有不同用户为同一POI做出的标注距离相差超过1.5公里以上。这一部分的内容,他们必须要靠人工的方式才能进行处理。手机在室内是无法使用GPS信号(误差十几米)进行定位的,在没有wifi基站(误差几十米)进行辅助定位的情况下,就只能使用移动基站来进行定位(误差一公里)。如果是两个服务商的手机使用移动基站进行定位,比如一个联通用户和一个电信的用户都使用手机基站进行定位,那么即使他们面对面最在一张饭桌的两边,也有可能连接到了两个公司相聚1.5公里以上的两个不同的基站上。于是他们为同一个POI所作出的标注就会相差很大。
地图就是浏览器,基于位置的信息就是内容
对于两家大厂商来说,他们进入地图领域的原因就在于,地图会成为输入法、浏览器、下载器、搜索引擎、播放器、手机、手机ROM、手机桌面之外的一个新的入口。很多很多的应用,很多很多的服务,都可以通过这个入口被推向用户。
所有有能力的厂商,都会去尝试占领这个入口,至少也要让其他公司占领相同入口的成本有所上升。现在,搜狗在做地图、百度在做地图、微软在做地图、腾讯在做地图、苹果也要在他们的IOS应用中加上自己的地图。在国内,那些有钱和有牌照的公司,都希望能够抢占这个全新的入口。
百度的地图API
就像金山在wps中采用了和微软office完全一模一样的API接口一样,百度的地图API,高德的地图API和一些其他国内公司提供的地图API,都和google的地图API接口基本保持一致,那些以前使用google地图服务的应用开发商,基本上不需要修改代码就可以直接进行移植。
目前百度和高德的API,至少是Javascript部分的API是免费的,而且限制极少。
免费地图模式
大家都处在打江山的阶段,所有的地图服务商现在都在拼,拼其他人先坚持不下去,先退出。活到最后的那一个或几个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百度是依靠其巨大的流量变现能力,利用其广告和竞价排名的收入来支撑这场战争。而高德则是做为上游数据提供商,依靠销售数据的利润来支撑其进入这个血腥的战场,并期望能够留存到最后,成为最终的胜利者,至少也是最终胜利者之一。
总结

活动结束,大家拍合影。从左到右,csdn的付江、我、高德的王洋、百度的严峻、盛大创新院的曾贤儒。
地图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入口,一个被很多大鳄盯着的入口。就像所有大公司都要做自己的输入法、浏览器、手机一样,每一家有能力,或自认为有能力涉足这个领域的公司,都会冲进来狠狠的在这块蛋糕上面咬一口,哪怕蛋糕完全是用黄莲做的。
虽然第一批的国内LBS应用大多都没有生存下来,即使是苟延残喘的那部分,也都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和稳定的现金收入,但是所有人都相信LBS应该是一个方向,总有一天这个市场会蓬勃的发展起来。就像微博那样,死掉一批之后,第二批里面就会有人浴火重生。
我还会继续参加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尽量为每一次参与的活动写一篇博客,但是手比较慢,所以通常会在一周之后才能把博客贴出来,继续坚持吧。
预告
后续在北京创新院的御膳房会议室还会举办Android ROM的PK,由盛大的乐众ROM、小米ROM和点心ROM同台PK。还计划搞一期NoSQL数据库的PK,主要分享Cassandra和MongoDB。时间确认下来会向大家发通知的。
Older Entries Newer Ent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