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31
Luke Fan活动笔记 安全, 活动, 社区, 移动互联网
NTalks群音荟是一个汇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早期创业者的开放式社区,以系列创业者微视频访问,结合定期的线下沙龙和论坛,关注创新与创意,助力早期创业项目的成长;我们寻找和放大真知灼见,以话题荟聚早期创业领域有趣、理性、热情的声音、思考和行动。
第二十七期的活动,主题定位在了移动互联网广告与反广告这个现在非常热的主题上。
未来属于移动互联网。巨大的市场,广阔的前景,与之鲜明对比的是现实不易,赚钱艰难。在付费下载、内置广告和应用内付费三种现有的盈利模式之中,内置广告更易操作门槛更低,成为了广大开发者赖以生存的方式。在移动互联网现有的产业链条上,各种推广渠道向应用开发者收取推广费,应用开发者通过内置广告与各种广告联盟和推广联盟分账,有推广需求的企业或品牌则付费做广告。移动广告成为贯穿这条产业链的核心催化剂和能够让这个产业链看似平稳的运行下去的唯一润滑剂。
就像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对移动广告价值的放大,无形中也增加了这种盈利方式的不确定性,带来了诸如用户体验,应用安全等一系列新问题。手机安全厂商在这个时候介入移动广告的运作,恰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原本就还比较脆弱的产业链产生了更多的变数和不确定。站在维护开发者的利益和行业良好生态的立场上,孰是孰非也许不能轻易论断,然而去了解和思考广告与反广告背后的产品逻辑和价值诉求,无疑会是一件有益于产业生态链健康成长、有益于开发者长远利益的重要话题。
这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在话题公布之后,就不断的有公司要求作为嘉宾参加这场讨论。最终的结果就是,这场讨论一共有8位嘉宾参与讨论,再加上主持人,前面一共摆放了9把高脚吧台凳。
这些嘉宾分别是:
金山网络技术副总裁——陈勇,360手机安全产品总监——黄礼强,Adsage广告平台技术副总裁——付增学,EOE Android开发者社区CTO——姚尚朗,有米广告副总经理——柯尧,哇棒广告副总经理——冯金辉,安沃传媒副总裁——秦锋,木瓜移动 木瓜联盟/AppFlood 产品总监——陈霄,主持人——机锋网高级副总裁——李鹏。
这其中,金山和360是安全厂商,都推出了各自不同的恶意广告清理服务和产品。Adsage、有米、哇棒、安沃是广告厂商的代表,木瓜是以积分墙为核心业务的,应该算是广告新模式的一个代表。EOE和主持人所来自的机峰网算是开发者社区和Market的代表。这一期活动的嘉宾,囊括了国内移动互联网广告行业相关的方方面面的代表了。

在会议开始之前,嘉宾们坐在第一排,最左面的是主持人李鹏,正在沉思之中,估计是在考虑待会这帮广告厂商和安全厂商如果打起来了,到底是应该劝架呢,还是应该先溜。

活动正式开始,由于嘉宾人数太多,所以就没办法让每个嘉宾都有机会上来讲ppt了,大家一溜排开,从左到右,分别是主持人李鹏,来自木瓜的陈霄,哇棒的冯金辉,EOE的姚尚朗,有米的柯尧,AdSage的付增学,安沃的秦锋,金山的陈勇,以及来自360的黄礼强。

首先进行的是,让每一位嘉宾都进行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从左到右,哇棒在介绍的时候就说了,他们是国内第一家做移动广告的厂商。下图照片中正举着话筒的是EOE的姚尚朗,他在活动中主要是代表开发者在讲话,其中进行了大量的吐槽。比如,他说,为什么广告环境越来越恶劣了呢?因为广告厂商将广告计费不断下调,逼迫聪明的程序员们,不得不做出一些应对的手段。广告单价越来越低,程序员就只能去选择那些愿意给更多钱的广告商,而那些愿意给更多钱的广告商,其广告的品质也就无从保证了,不是一些歪门邪道的东西,也确实是给不出那么高的广告费的。

轮到有米的何尧时,他表示虽然前面的嘉宾说哇棒是第一家国内从事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厂商,不过那是不准确的,有米才是真正的第一家在国内做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厂商。哇棒的嘉宾听了这话,也就是笑了笑,后面没有再单就此事做出更进一步的阐述。

金山和360坐在最后,听完了一群广告商和开发者代表的介绍之后,压力山大啊。还好前面所有的广告厂商都表示,安全厂商的反恶意广告的行为,对于他们的业务基本没有什么影响,毕竟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叫嚣自己就是做恶意广告的,被安全厂商抓了个正着。

下图为360的黄礼强。

整个会议过程中,一开始是由主持人提出问题,嘉宾们轮流回答。然后再由在场的听众提出问题,嘉宾们抢话筒回答。

会议结束之后,听众们踊跃的上来和嘉宾交流广告和安全相关的问题。

嘉宾之间也有不少东西要聊。大家在进入会场之前,还有各种各样的担心,但是经过了一下午的讨论,即使是原来的反金山联盟中的成员,也可以和金山的副总一起探讨问题,大家求同存异,找到共同的利益。

关于广告和手机安全的问题,嘉宾们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达成了一些共识,也存在着一些意见上的差异。
其中达成共识的地方包括:
- 通知栏广告极大影响用户体验:
360和金山都将通知栏广告的恶意指数标注得很高。各大广告厂商也都表示,他们已经或正在逐步的放弃这种广告形式。各大广告厂商已经将广告模式逐步修改成了点击计费方式,而不是按照展示来计费的方式。为了防止开发者作弊,甚至有些广告商还实行了每天不论展示、点击多少次,只计费一次的严酷手段。大型广告商并不期望广告被弹到通知栏里面,然后去骗取用户的一两次误点击操作。
- 匿名推送,作为比通知栏广告更加霸道的一种广告形式,也一致被安全和广告厂商所摒弃:
所谓匿名推送,指的就是那种在通知栏上弹出的广告,但是广告上并不标注该广告是由哪一个应用弹出的。
- 自动安装和下载的形式,这种对于用户体验伤害极大的形式,也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鄙视。
- 无法关闭的对话框广告,被一致抵制:
这里指的是那种弹出对话框里面的广告,如果不安装一个什么软件或服务,就无法进行关闭。有些通知栏广告,也是无法清除的。此类广告是各大广告厂商从来都不屑于去使用的方式,也是被两家安全厂商所严格禁止的。
- 一些创新的广告模式,备受追捧:
新广告模式正在逐步的涌现,这些新模式,比如积分墙广告,比如一些结合应用场景的嵌入式广告,受到广大广告商们的喜爱。积分墙,指的是让用户通过点击广告,然后换取游戏或应用内的一些积分奖励,这种形式的广告多是以行业内应用推荐的形式出现,比如某个游戏推荐了一些其他应用或游戏,如果用户点击安装了其中某个或某些应用游戏,则可以得到该游戏中的一定积分或道具奖励。内嵌式广告,则是指,当用户使用游戏或应用达到某个节点或环节的时候,弹出一个大幅面的、可关闭的动态或静态广告,而不是将广告始终放在边栏上。这两种广告形式,也都得到了安全厂商的认可。
- 打包党,是整个行业的害群之马:
打包党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团体,他们破解、反编译别人的应用,然后重新打包。在打包的过程中加入大量的垃圾、恶意广告,然后再将这些被打包的应用或游戏,分发到各个不同的渠道中去,从而得到一定的广告收入。这部分人是广告商、安全厂商、开发者,所有人的敌人,是整个产业链的破坏者。这些人在打包的时候,不会考虑广告的展示效果,也不会去考虑用户的体验,所以这些人会直接向应用中打包几十个不同的广告插件,而且会倾向于选择那些付费相对较高的不正规、恶意广告。
除了这些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之外,还有一些地方,广告厂商、开发者和安全厂商之间是存在分歧的:
- 边栏广告的处理方式:
现在广告的主流形式就是边栏广告,在屏幕的一端,放一个广告。这是目前各大广告厂商的主流广告手段。在这一种广告形式上,360是完全放任不管的。广告厂商则提供两种边栏广告,一种是上面有一个叉的,也就是用户可以关闭的,另外一种是上面没有叉的,也就是用户不可以关闭的。金山的做法则是,如果发现了上面没有叉的边栏广告,会自动加一个叉上去,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让用户可以将那些原来无法关闭的广告关闭掉。对于这一点,广告厂商感到非常不满,他们认为,开发者应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是否允许用户关闭边栏广告。虽然他们号称,有叉的广告和没有叉的广告,售价和计费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别,但是选择的权利应该在开发者手中,而不是用户手中。然后,广告商还举了一个例子:有些开发者会提供两个版本的应用,一个版本是免费的,上面有一个没有叉的广告栏,另外一个则是没有广告栏的收费版本。不过考虑到国内android市场的支付难度,其实所有应用都是免费的。也就是说,上面那个例子其实是不成立的,用户还是应该有权利关闭一个广告,金山会允许广告弹出,在这个地方并没有什么拦截,只是给了用户另外一个选择,也就是将其关闭。如果用户并不喜欢广告的内容,即使点击了,也是误点击,是达不到广告效果的,让那些不喜欢当前广告的用户将其关闭,减少误点击的概率,对于行业来说应该还是有利的。
- 是否应该告知用户,哪个应用是有广告的:
广告厂商认为,并不应该明确告知用户,哪些应用中存在广告。如果告知用户,哪些应用中拥有广告插件,广告厂商认为这种行为涉嫌绑架用户民意。而安全厂商则认为,用户是有知情权的,有权知道哪些应用中带有广告插件。告知用户,肯定会提高那些带有广告插件的应用的卸载率,不过用户作为应用和广告的最终共同消费者,应该还是有知情权的吧。
- 广告行业的恶性循环:
这是一个发生在开发者和广告商之间的矛盾,开发者辛辛苦苦的开发了应用,在国内的Android市场由于支付不畅,所以只能使用广告模式来盈利,移动广告由于展示面积、展示形式、展示次数等方面的限制,其转换率相对于互联网广告来说,要低很多。所以广告主在购买移动广告服务的时候,总是显得比较扣扣索索。移动应用的开发者很多并不是公司,而是个人和小团队,有些开发者只顾眼前利益,自己去刷广告点击,使得广告的转换率进一步的降低。广告商每天都在和开发者玩儿猫捉老鼠的游戏,于是广告商在不断调整计费策略,采用各种各样的反作弊手段的同时,也在不断的降低广告的单位计费。广告的单位计费降低了,广告商的防作弊手段提升了,开发者为了得到更多的收益,就只能玩儿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游戏,不断的找出新的漏洞,不断的刷下去。于是恶性循环,作弊越厉害,单位广告计费就越低,单位广告计费越低,也就越需要更加高超的作弊手段。
- 隐私问题是否存在:
广告商认为,移动互联网的隐私问题是根本不存在的。那些数据早就被人看光了,没有必要再去搞什么隐私保护。这一点上,金山认为,用户在手机中存放了越来越多的隐私信息,不能因为这些信息曾经被窃取过,或其他什么原因,就可以放任那些窃取隐私的行为继续下去。有一家主做海外市场的广告厂商说,国外的android应用市场,会根据应用所请求的权限多少来进行排名,请求的权限越多,排名越靠后。所以他们的插件除了网络传输之外,不需要任何其他权限,也不使用用户的任何数据。国内这一块可能还比较落楼吧。
- 安全问题是否需要安全厂商介入,还是应该依靠行业自治和政府立法管理:
有些广告厂商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不应该是一两家安全厂商就可以制定标准的。应该依靠行业自治,当行业自治无法达到满意结果的时候,最终有权利进行裁判和制定标准的,唯有政府。不过,谁也不希望移动广告市场成为下一个SP市场,而SP市场的消亡就是过度依赖政府管控的结果。
经过了一下午的讨论,大家达成了一些共识,保留了一些分歧,但都一致认同,大家能够在一起沟通交流一下,对这个行业中的所有企业,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事情。
10 月 18
Luke Fan活动笔记 安全, 活动, 社区, 移动互联网
eoe移动开发者大会下午,我参与了Android分论坛的活动。
第一位演讲的是金山网络的CTO——徐鸣。他演讲的主题是“什么是移动安全”。

作为新加盟金山网络的员工,这是我第一次比较完整的听到金山网络在移动安全方面的声音。
首先,徐鸣先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移动设备是不是安全的?那些骚扰电话和短信,是手机首先要解决的安全问题吗?传统PC上的那种感染型病毒,是移动设备上的主要安全问题吗?移动设备上到底存不存在安全问题呢?
答案是所有人心里都清楚的,移动安全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已经危害到了移动互联网大环境的健康成长。移动设备上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和应用,不再是感染型的病毒。
最早接触到病毒这个词,应该是在91年刚上大学的时候,那个时候对于病毒的定义是:没有文件名的程序。每一个程序,都要有一个名字,以方便其他人或应用能够找到它,运行它。病毒则没有文件名,没有名字。病毒将自己贴在其他有名字的程序里面,在其他程序运行的时候,顺带运行,然后再去感染其他程序,以达到传播的目的。
现在,移动设备,特别是手机已经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了。手机里面存储的大量的隐私信息,我们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办理银行业务、购物、娱乐。
手机的安全问题要比PC更加严重。PC时代的安全问题,主要是一些程序高手为了显示个人的技术成就而做的一些恶作剧。手机时代的安全问题,背后是有经济利益推动的。现在常见的移动安全问题包括:偷跑用户的流量、影响用户的使用、盗窃用户的隐私,甚至是直接恶意扣费。
现在的手机App,特别是Android下的App,数量庞大、版本繁多、分发渠道混乱。用户很难作出选择,并对应用进行管理。这其中有些应用的质量实在是让人无法恭维,同一个应用,在市面上也流传着各种各样渠道修改过的版本,让人晕头转向。前几天在地铁里面看到几个中学生在玩儿神庙逃生,感觉不错于是就去几个大型的市场里面搜索,结果版本繁多,根本搞不清应该下载哪一个。
当前,手机安全案例曾出不穷。现阶段,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的主要安全问题,集中在广告和隐私问题上。
徐鸣为大家列举了很多案例。

以上面这个应用为例,一个星座的应用,却需要获取手机号,并上传到网上。需要获取手机中安装的软件清单,并上传。这个软件使用了客户的1.84M流量。弹出了通知栏广告,却不告知用户这个广告是那个应用弹出的。
这些应用盗窃用户的隐私信息,下图是金山监控到的某软件的广告SDK调用的云端链接就是这个样子的:

有些广告会遮蔽应用的操作区,以增加用户误点击的概率,从而提高广告的点击率。



这款叫做水果对对碰的应用上居然挂接了35个不同厂商的广告插件。这应该就是那种被修改版本了,应用开发者很少有人会丧心病狂的往一个应用中加入这么多的广告插件。一些应用中所嵌套的广告,是应用开发商和广告平台正式签约,然后放进去的。为了得到更高的收益有些应用会选择同时签多个广告平台,最多也就是三四个的样子。但是这种一次性放进去几十个广告插件的应用,通常都是未经开发商允许的修改版本。这种被修改的版本上,会将应用开发厂商所添加的广告去掉,换上其他的一些广告。然后这些版本会在各个博客、贴吧、论坛中流传,有个别不正规的Market也会放这种版本的应用。这种行为在影响了用户体验的同时,也极大的伤害了开发商和广告平台的利益。
更有一些恶略的应用,会在应用里面向外发短信,然后再读取用户的短信列表,这些应用能够自动胁迫用户订阅一些收费服务。自动发出服务订阅的短信,自动的接收回复回来的短信,然后再发送确认短信。
很多支付平台现在使用手机作为移动支付的最后确认手段。淘宝和很多网银都会在网上交易的时候,向用户发带有随机数字的验证短信。一些应用可以自动获取这些验证码,然后再去实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手机号码、手机的IMEI号、地理位置信息、手机上安装的软件列表、通讯录、通讯记录、短信记录这些都是隐私。现在到底有哪些应用在我们的手机中提取这些信息呢?这些信息被提取,并传输到云端之后,又被拿来做什么用途了呢?这个问题,光是想一想,就让人觉得不寒而栗。
徐鸣还介绍了几个手机安全漏洞方面的案例。
手机安全漏洞,属于那种由于开发者不慎,而存在于操作系统或应用中的安全隐患。这些漏洞如果被发现,并被某些心怀叵测的人所利用,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近些年来比较著名的Android漏洞包括:Root提权漏洞,也就是说一个应用程序能够通过某个漏洞使自己拥有管理员的权限;远程擦除漏洞,用户只要点击一个互联网链接,就可以将手机上的所有信息通通擦除。建行网银应用,则出现过钓鱼漏洞。这些漏洞都会在被发现之后,第一时间由相关的公司或部门修补掉。
金山在移动安全这一块提出的解决方法分为两个步骤:
1、发布手机毒霸产品,帮助用户远离那些恶意软件和带有恶意广告的软件。告知用户,哪些软件调用了用户的哪些隐私信息。手机毒霸能够做的,仅仅是告知,如果用户不喜欢那些恶意软件,可以自己去卸载。
2、提供云安全接口,允许所有的Market、网站、开发者自助使用,在他们相关的环节中,尽量降低用户的安全隐患。
最后,徐鸣提出了倡议:
行业的不规范行为,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利益。当年的SP行业,非常的红火,就是因为行业没有自律,最终被国家叫停。现在的移动互联网行业也是处在这样的一个阶段,要么进行行业自律,将安全问题始终控制在政府能够容忍的范围之内;要么,就这么愈演愈烈的混乱下去,直到有一天混乱程度超过了政府的忍耐限度,由政府出面来进行整顿。
安全,是为整个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保驾护航的一个重要的领域。这个领域里面,如果是一个公司、一个部门或一个人来进行判定,那么很容易变成美国反恐战争那样的闹剧,他说谁不安全,谁就不安全,这是要不得的。安全的标准必须是公开透明的,所有行业的参与者和相关公司,都应该有权利对安全的标准提出意见和建议。大家也都应该有权利能够使用开放的安全工具,来保障自己的安全。
徐鸣的演讲结束之后,我又听了一两个人的演讲,没有等到会议结束,就提前退场了,去享受我所剩不多的周末欢乐时光。遗憾的是,遇到了帝都的周末大堵车,到家已经很晚了。据说现在帝都正在讨论,要在某些地区,某些时段再次启用单双号,这就是政府管制的结果,希望移动互联网不要因为安全问题而沦落到相同的地步。
10 月 15
Luke Fan活动笔记 活动, 社区, 移动互联网
10月14日的eoe移动开发者大会,是10月份众多开发者活动中的一个。由于10月份的天气比较舒适,很多开发者社区的年度线下活动都放在了这个时候。基本上每个周末都能够赶上两三场,甚至是四五场。
eoe android社区,也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Android开发者社区了。他们每个月都会有一期线下活动,10月14日应该是他们组织的第一期年度峰会,集合各种平台的移动开发者,到一起来探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一些技术相关的话题。
这个会在社区联盟移动开发者大会,和csdn、创新工场合办的移动开发者大会中间。在社区联盟的移动开发者大会上,eoe社区就是android分论坛的组办方。eoe在android开发这一块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我是上午到场的。做开发者关系,就是没有周末,没办法的事情。
会场上人很多,一些没有座位的程序员只能站在房间的边上。
到场的时候,这位来自微软的熊总正在介绍微软的移动开发者扶植计划。他说现场有一家公司,公司里唯一的一位女程序员就是做 winphone 开发的。这位女程序员为整个公司的程序员团队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全场以男性为主的程序员们都笑了。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是走到什么地方都立得住脚的真理。
微软之后,是一位投资的朋友上来分享移动社交的相关投资机会。
这位没有PPT的仁兄,一边讲,一边低头看手机。他拿了一只巨大的三星galaxy note手机上去,估计是把演讲提纲记录在手机上了。
他的演讲主题相对比较凌乱一些。主要是一些他投资时的选择标准和理念,真正的社交没有讲什么。他的一些观点,实在是不敢苟同。比如:他不愿意投资包子铺,所谓包子铺,就是那种可以快速盈利的小生意。今天投资,过几天就盈利了,这种项目他不感兴趣。他喜欢的是那种三年不盈利,然后一下就变成Google那样的项目。他还说,不要挡巨人的路,那些腾讯、360要去做的东西,那些苹果、google要去做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再做了,否则的话,必然会被巨人无情的踩在脚下的。其实,很少有人能够准确的判断巨人的脚步。包括那些巨人自己,也在不断寻找、调整着方向。Instagram算不算挡住了Twitter的路呢?围绕着巨人提供的平台来做项目,是现在这个阶段那些中小创业者很难避免的事情。如果一个项目做得好,用户量和收益都很好,导致了巨人的转向,并将其踩在了脚下,那么是责怪这个创业团队在选择方向的时候,犯了错误,还是责怪他们将项目做得太好,引起了巨人的注意呢?这个逻辑实在是太神奇了。这位投资人还叫嚣着,不要着眼于现在,要为未来两到三年做项目,这就是赌博,没有什么其他的。我刚刚离开了一个为未来五到十年做项目的地方,才干了不到三年就干不下去了。
不脚踏实地,不着眼现在,不做盈利模式清晰的事情,天天猜测巨人的下一步往哪个地方踩,这样的项目就是这位投资人所喜欢的。最后,他说不喜欢那些App和工具,前端做得很漂亮的应用没什么意思,核心技术肯定都是在后端服务器上的,如果一个项目没有核心的服务器端技术,他也是没有兴趣的。
后面上来的创新工厂的设计总监,上台的时候就有一些压力了。毕竟,前面刚下去了一个说前端和设计没什么意思的家伙。
设计师之后,是著名的吐槽专家来自丁香网的冯大辉上来吐槽应用市场上的一些让人不满意的地方。现场点名批评了微软,微软的market审核周期非常漫长,中间过程不透明,退回原因不清晰。并且号召大家不要去做winphone的应用。

微软的嘉宾就坐在台下,他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于是就站起来,说微软的退回政策是很清晰的,用四个标准来会衡量应用是否可以通过。
冯大辉很少在吐槽的时候遇到阻击的,他愤怒了。他说,当初微软将他的应用退回的时候,给他的回复是:你的应用没有通过,因为违反了微软的某一项政策,具体情况是“FALL”。而且一个审核周期就是两周,对于几天就更新迭代一个版本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来说,实在是太漫长了。
最终微软的嘉宾认识到了在这个时候站起来是一件多么不明智的事情。最后只能表示,以后会改进的,然后坐下了。
这些大型企业,想要迎合现在这种移动互联网狂潮,还需要在自身的体系结构上,在运作机制上做出一定的调整啊。否则很难适应这种节奏。
冯大辉拖堂了,冯大辉后面是黑莓的周霖,这个家伙最近非常活跃,距离黑莓的BB10上市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了。黑莓在各种活动上露面的频度也在逐步的提升。每次活动都会分发黑莓的平板和黑莓的实验手机。据说全世界一共分发了6000台工程样机,中国分到了200台,我也说不清黑莓这是重视中国市场,还是不重视中国市场。
4 月 15
Luke Fan梦想园 微博, 推, 数码摄影, 梦想园, 照片, 社区, 移动互联网
上一篇连环画和微博相结合发出去之后,和一位同事聊了聊。觉得还有些地方没有说得很清楚。那就是这种应用应该如何起步,如何运营。
最近注册了点点网,看到了轻博客。很多人都觉得,微博的140字限制,是由于受到手机短信的限制。总觉的在微博和博客之间总还应该有一些中间地带。buzz和搜狐微博都是不限制字数的,但是这两个东西发展得都不是很好(纯属个人感觉)。原因很多,不知道取消了字数限制算不算是其中之一。
这里不讨论轻博客,还是说那种结合很多图片的微博。
如果有人想要做这种东西的话,一定要和现有的微博结合好,千万不能脱离现有的那些成功微博系统。
一开始可以以微博客户端和插件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在普通的微博中,隐藏一个特定的短链接,对于新浪微博来说这些短链接还会再被http://t.cn 重新包装一次,不过这并不重要。当使用特定的客户端或网址来进行解析的时候,可以直接将这个短链接解析成一个图片的序列。
发送内容的时候,用户选择了多幅图片,上传之后可以自动生成一个竖排的缩略图,并根据用户的设定,将缩略图投递到各个绑定的微博账号上去,再在后面填上一个短链接。这里所说的功能和那些微博通之类的微博账号同步服务不同的是,要将完整的内容存放在自己的网站上,已备用户查阅。当有人点击那个短链接的时候,直接返回连环画微博网站,可以看到相对完整的文字描述和图片序列。对于回复和转发的消息,也可以在其中嵌入这种短链接,如果使用特定的客户端软件或网址来查看,那么回复和转发的信息上也就可以放置图片序列了。
这里就需要对同一个短链接的两种不同的解析方式,如果是各种微博官方的网站,或不支持这种连环画解析的客户端,则直接显示短链接。点击之后,返回连环画微博相应的条目。如果是直接使用的连环画微博的网址,或支持连环画功能的客户端,则直接解析为图片序列。
如果这一步能够做好,应该能够吸引到一些人来使用此工具发送带有图片序列的内容。很多用户会点击微博上的短链接,跳跃到连环画微博上来查看详细内容。其他人如果想要看到带有图片序列的回复和转发信息,或在回复、转发中添加图片序列,那么也会开始使用这种客户端。这样就可以达到网站和客户端推广的目的。
网站上要存放那些微博的信息,其中图片可以放到图床上去,只要保存文字信息,以及信息之间的关系就好了。关于图床的设想,我写了另外一篇博客,我会在后面放出来的。只存放文字信息,以及文字信息之间的回复、转发关系。至少在初始阶段,压力应该还不是很大,如果存这些东西都会有压力的话,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程序写得太烂;第二、捧着钱找上门来的投资人,已经等在门外了。
除了收发这些内容之外,随着时间和用户的增长,这个网站会积攒下越来越多的数据。然后,就可以依靠数据挖掘和聚合功能,将图片序列,以及相关的文字描述,按照相关的时间、事件、地点等各种各样的分类方式聚合起来,推荐给那些想要看微博杂志的人。
网站上只存放内容,并不要求用户重新建立关系。关系还是保持在传统的微博体系中,甚至有人可以通过看聚合之后的内容,再去原来的微博系统中关注发帖人或相关人。这有利于原有微博体系中关系的传播和建立,对于那些想要提升自己影响力的人们来说,应该也是有吸引力的。
由于网站并不保存任何关系,所以其信息聚合之后形成的杂志,完全是让大家搜索和订阅的,和微博上的follow网络,没有直接的关系。
当系统建立起来,并拥有足够多的内容订阅者之后,就可以考虑让用户再在此基础上添加点评或digg之类的功能。这里所说的订阅者,指的不是那些通过连环画微博系统发送微博和阅读微博的人,而是那些直接进入连环画微博系统,搜索和订阅特定分类的连环画信息的人。这些点评和digg的功能,还是可以在那些专为传统微博开发的客户端上体现,让人们可以对微博进行一定的点评、分类和digg。即使人们不去做转发、回复和收藏,也可以做这些事情。在做转发和回复的时候,用户可以自己选择,是否将这些信息写入转发或回复的内容中。当这些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推出更多维度的图集和网络杂志。为订阅者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筛选的途径。
信息本身是具有价值的,当信息聚集起来之后,这些价值会随之上升。信息的挖掘本身也是有价值的,搜索的结果、排序的结果、过滤的结果,这些东西本身都是有价值的,比那些无序的数据要更有价值。以后肯定会出现很多人,使用各种专业工具,来进行全职的信息挖掘。他们依靠搜索、过滤、排序,以及统计分析,从历史数据中找到有价值的内容,然后重新包装发布出去。
微博和SNS,所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系统,主要关注的是信息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这些关系组合起来的信息,在不同的颗粒度、不同的维度上所产生的价值。
对于连环画和微博的结合,这篇博文,是对前面一篇的继续,希望能够将实施的过程稍微的设想一下。当然,如果真的有人想要去实施这种东西的话,中间肯定还会遇到很多其他的问题。我并没有真的去实施过此类项目,所以这些内容绝对应该是属于梦想园的。如果有人想要对细节进行探讨,欢迎。如果有人指责其中有什么问题,也欢迎。但请先去看看梦想园的开篇,了解一下梦想园存在的目的。
4 月 10
Luke Fan梦想园 微博, 推, 数码摄影, 梦想园, 照片, 社区, 移动互联网
现在,微博无疑是非常火爆的,有图片的微博,更是吸引大家的眼球。网站上,各种画报或幻灯类的应用也非常普遍。这说明用户非常喜欢分享和订阅图片、照片,或图片类的信息。现在的手机,大多具备照相的功能,ipad等平板电脑可以连接数码相机,现在ipad2也可以拍照了,那些能够进行照片拼接和变形的应用,也非常的受欢迎。
遗憾的是,和twitter不同的是,国内的微博,习惯于自己存储照片,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方便进行统一的监督和管理,但是缺陷也有很多,比如必须占用很大的空间和带宽,不便于图片所有者的统一管理等。而且,现在的微博,只有原帖上可以加图片,加上去之后,就不可以再修改了。如果需要,只能将整条微博删掉。回复和转发贴上,都是不允许附带图片的。最讨厌的是,每条原帖,只允许携带一张图片,这就导致了,如果想要发送多张图片,就必须使用拼图软件,进行拼接。只有原帖才能携带图片,是国内微博的创造,twitter上是没有这种限制的。不知道当时做这种设计的时候,那些产品经理是如何考虑的?
常见的图片展示和分享方式,除了像微博那样,一次一张之外,还可以像幻灯片那样展示,以及像连环画那样,顺序的叠加所有的图片。我很喜欢连环画式的图片阅读方式,因为这样可以非常简单的顺序看到所有的图片,不需要来回的翻页。其实,这种连环画式的图片分享方式,是最传统的一种图片分享方式了。bbs论坛上面,就是这么做的。wordpress等博客系统上也是这么做的。
我这几天参加QCon的时候,发送了很多带有照片的微博,其过程是非常痛苦的。我先用尼康D80拍摄高分辨率的照片,然后使用IPAD上的配件,将SD卡里面的照片导入到IPAD。然后竟然发现新浪微博的IPAD官方应用有个bug,如果我直接添加一张千万像素的照片的一条微博里面去,点击发送的时候,这个应用会直接退出。最后只能下载了一个Photo Mess,对图片进行缩放和拼接。然后再将处理好的图片插入到微博中,才能发出去。
如果能够直接搞一种类似于微博的系统,专门让大家贴图片,其客户端可以直接选择多幅图片,并调整顺序。自动对太大的图片进行缩放,然后对选中的图片进行统一的色彩或色调的调整。再上传到一个专门进行图片存储的图床,最后将提交一批短链接给这个连环画微博应用。这个应用将生成唯一的一个图片序列编号,对应这些短链接,以及次序。当微博被订阅的时候,可以自动的按顺序调出这些图片,然后按照顺序和统一的宽度,显示这项图片。
发帖程序,可以先发送文字的部分,这个时候其他用户就可以看到这条微博了,随着照片的上传,那些订阅者面前的微博,将自动的显现这些内容。也就是说文字和多幅图片的传输和显示,是异步的。并不一定要完全传输完了之后,其他用户才能看到。而是其他用户可以直接看到当前已经传输完成的部分。其他部分,可以在传输完成之后,自动的显示出来。
该条微博的原创者,可以在微博发出后添加或删除其中的一些图片,也可以调整顺序,如果他拥有足够的权限,直接从图床上删除了一张照片,那么所有引用这张照片的地方,都将直接被屏蔽掉。所有微博的回复和转发,都可以再附加图片。
这种系统,如果有大量的用户访问,每条微博都需要调用多张图片。那么对于图床系统的压力会非常大的,如果要实现此类连环画和微博结合的产品,那么在前端就必须采用一些滞后渲染类的技术。如果像传统的bbs或博客那样,直接去调用多幅图片的话,服务器可能根本就无法支撑。
如果我们能够拥有这样这一种系统,当用户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或有趣事情的时候,就可以连续的拍摄多张照片。然后选择这些照片,调整顺序和色调后,按照恰当的分辨率上传到微博系统上去。图片进入图床,文字内容进入微博系统。其他用户,可能从不同的角度,也拍摄下了同一事件的其他照片,那么他就可以在回复或转发该微博的时候,将他的图片也放进来。当用户阅读此微博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转发和评论的上下文,以及相关此事件的所有图片。这样的阅读体验应该是非常棒的,而且非常方便进行图片信息的聚合,也方便搜索。
希望能够有人做一个类似的系统,或现有的国内微博提供商,能够提供类似的服务。如果有人准备自己做类似的系统的话,可以考虑将多幅图片进行等宽拼接,然后将缩略图转发到国内外的知名微博上,然后再用链接将那些想要了解详细信息的订阅者,吸引回自己的服务器上。
最近事情比较多,前面写了一篇关于开源图床的博客,写起来也很痛苦。那篇博客已经写完了,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所以并没有发上来。这里所讲到的图床系统,就是基于那篇博客中的描述的,当然,放在flickr上也是没有问题的。那篇写开源图床的博文,也许会在今后一两周里面发上来吧。当然,也有可能会在那篇博客贴上来之前,再写一些其他的东西。
9 月 18
Luke Fan杂谈 移动互联网
朋友的Blog在新浪,新浪对于所有不在上面开博的评论者都比较歧视,没法署名,所以只能将评论写回自己的Blog站了。朋友博客的原文请见:http://goo.gl/eZr1
移动互联网确实是未来的方向,我的观点和现在网上流行的很接近。
移动互联网,将是Web的杀手。
Web实际上是一个特定时期的产物,这种东西,可以非常完美的渲染各种内容,而且其间基本上不需要消耗那种很昂贵的叫做“程序员”的资源。甚至有一段时间,Web都搞得程序员们为生计而发愁。
经过多年的发展,Web也走上了当年程序员们的那条不归路,那就是需要越来越高的带宽,越拉越高的显示和渲染能力,甚至是需要越来越高的客户端计算处理能力。而且,Web也遇到了当年程序员们所遇到的那个问题,那就是兼容性的问题。Web当年其实就是为了解决兼容性问题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现在随着Web表现和交互能力的提高,终于也遇到了兼容性问题。不说HTML5,只是JS就存在着严重的兼容性问题,css的情况要好得多,但是也不能做到在各种浏览器之间完全兼容。Web里面还有臭名昭著的ActiveX和各种浏览器插件。这些都是兼容性杀手,现在Web的兼容性问题,已经促使很多大的厂商纷纷发布自己的浏览器,以达到最佳的兼容自己公司的服务网页的目的。
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了,由于移动设备本身的带宽、处理能力、显示能力的限制,那种为大显示器,和高带宽而设计的Web应用了。更不要说有很多移动设备还不是全时在线的,比如上面提到的Bambook的工作方式,就是在线同步,离线阅读。
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大多就是起到原来那些Web应用的作用,只是用移动应用的方式重新包装一次,并不涉及复杂的服务器逻辑。所以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并不比开发web页面复杂太多。同时,移动应用要比Web更容易得到用户的支付,这方面也更值得程序员们去付出精力。
总之,在不需要付出更多成本的情况下,可以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得到更加完美的用户体验,得到更多的收益,这就是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这就是Web的终结,至少在移动互联网设备上的终结。
最早没有Web,或Web的表现力不够,那时候使用应用来代替Web;后来有了Web,Web的表现力不断的增强,就开始用Web来代替应用,这不失为一种矫枉过正的行为。现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让应用去做应用的事情,让Web去做Web的事情吧。
Newer Ent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