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股价暴跌30%:下个季度指引更差,AI和数据中心业务双重打击,顶不住的老牌科技巨头如何自救?揭秘英特尔滑坡的根源:传统电信企业命运重演,错失GPU、移动和AI三大机遇,未来在何方?
8 月 12
互联网商业故事 13代CPU, 14代CPU, AI, AI业务, AI时代, AMD, ARM CPU, ARM PC, BIOS, CUDA, Facebook, G1, G2, Google, GPU, IDM2.0模式, Intel, iPhone, M1, M2, M3, M4, Microsoft, NVIDIA, OpenAI, 下个季度指引, 主板厂商, 乔布斯, 互联网泡沫, 产业链, 传统, 全球, 内在矛盾, 出货量, 制程工艺, 台积电, 基辛格, 安卓, 市值, 市值蒸发, 微代码, 性能瓶颈, 投资, 持续下滑, 故障检测, 故障率, 数据中心, 新公司, 新兴领域, 显卡, 显微镜, 晶体管, 智能手机, 未来走势, 极限, 氧化问题, 泡沫, 渲染, 游戏, 游戏开发商, 游戏本, 潮流, 电信企业, 电压限制, 科技巨头, 科技股, 移动互联网, 算力核心, 美国公司, 股价暴跌, 苏妈, 英伟达, 英特尔, 苹果, 营收, 蓝屏问题, 裁员, 谷歌, 财报, 超薄本, 超频, 逆风翻盘, 金融机构, 长远, 预期, 频率限制, 驱动, 骁龙X Elite, 高通, 黄仁勋 英特尔股价暴跌30%:下个季度指引更差,AI和数据中心业务双重打击,顶不住的老牌科技巨头如何自救?揭秘英特尔滑坡的根源:传统电信企业命运重演,错失GPU、移动和AI三大机遇,未来在何方?已关闭评论
刺破AIGC泡沫的难道是英特尔吗?大家好啊,这里是老范讲故事。今天咱们来讲一讲英特尔崩了。
英特尔崩的原因其实非常非常多。有些人说,财报不及预期,亏损加大了;还有人说,下个季度的指引更差。什么叫下个季度的指引呢?就是你每次发财报的时候,会有一堆的金融机构说,我预期他要达到多少多少。你现在不超过预期,就认为是不及格,你就要去下跌。如果你超过了预期,但超过的不够多,也是不行的。如果你超过了预期,超过的姿势和方法不太对,或者各种的比例不太好,大家也不乐意。
下个季度的指引是什么呢?一般情况下,这个公司发当季的财报的时候,会说:“我下个季度大概是一个什么样。”这叫下季度指引。在下季度指引发之前,肯定还有好事者说:“来,我也给你预期一下,你下季度怎么样吧?”英特尔的下季度指引呢,更差,比这个季度亏的钱还多。
所以它崩了,崩到了多少呢?近期股价大概持续下跌了30%左右,等于1/3的市值不见了。市值现在已经不到AMD的一半了,跟英伟达比,更是一点边都不沾了。
那么也要裁员。美国公司只要是市值不及预期,裁员是必然的。他现在准备裁员15%。对于一个有十几万员工的公司来说,裁员15%是一个很大的动作。在全世界,会有一万多人失去工作。但是,现在英特尔本部并不愿意透露说:“我具体要在哪个国家裁多少人。”英特尔在中国,可能几千人的还是有的。到底要裁掉多少,现在不确定。
那么每次泡沫呢都会有股市的震荡啊,大家注意。泡沫的时候,绝对不是说咔嚓一下就下去了,他一定是上下要震荡一下。在震荡的过程中,有一些公司顶不住压力,就会成为第一根稻草,直接咔嚓下去。英特尔的现在就是没有顶住压力,英特尔的下跌把整个美国的科技股,包括AI的各个股票一起都给拉下来了。其实他跟AI的关系没有那么大,而且他的下跌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AI,这波船他没敢上,对吧?但是不管这么多,你下来了,大家就都不行了。
因为互联网泡沫之后,其实很多的老牌企业就挂掉了。有一些没有挂掉,但也就泯然众生了。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泡沫之后,才算是真正的腾飞起来。现在我们看到,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和老牌IT企业还在美股上很努力的折腾。但是大家知道,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最后谁挂了?就是一堆传统的电信企业挂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谷歌呀,看到的很多的新公司,其实都是互联网泡沫之后起来的。
但是现在很多人都觉得,你看还有这么多互联网公司在这,谷歌也在呢,Facebook也在呢,苹果也在呢。但是AI泡沫如果有的话,震荡了以后,这些老牌企业可能就不见了。现在第一个有可能不见的呢,就是英特尔啊。那么他这一把跌下去以后,再想起来,难度就非常非常高了。泡沫淘汰的通常是没有跟上潮流的老企业,当然也有很多弄潮儿,跑得太快掉水里的也有一堆。
英特尔最近负面消息不断,第一个比较重大的负面消息,或者最近发酵比较厉害的就是AIPC这一块。APU虽然出货量上升,但在整个财报里面真正说盈利或者真正收入上升的就是传统的PC CPU。这本来是一个好事,但是高通的骁龙X Elite这样的芯片出来,大家就真怕了。为什么呢?因为原来虽然AMD也跟他竞争,但AMD还是X86。英特尔作为X86规则的制定者,虽然他制定了规则以后有一定的压力,有人跟他竞争,但他随时可以说我改改规则,或者我把规则往前推一推。AMD只能在后头跟着,不能说“我把X86的规则改了,大家跟着我走吧”,不会有人理他的。
但是ARM PC来了以后,这就算是把祖坟刨了,以后的规则就不是英特尔制定的了。对于英特尔的压力一定是非常大的。很多人原来还会质疑说ARM PC到底行不行,在苹果出M1、M2、M3,一直出到M4的今天,大家相信了,ARM PC其实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算力更高、更省电、更少的发热,还可以去做很多的重应用,包括渲染、游戏、AI,都可以。所以为什么要使用英特尔呢?X86的架构是不是已经可以丢进历史的垃圾堆了呢?这对英特尔真的是断后路的一招。
这是第一个负面。第二个负面就是AI跟数据中心的业务在下滑,这对于现在任何一个上市公司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微软跟谷歌,这已经算是AI行业的弄潮儿了,但是AI给他们带来的收入不及预期,都会承压,他们的整个财报都会显得没有那么好看。你说,哎。
我整个的财报都是超出预期的,我整个的财报都是盈利的,而且还挣得挺多。但是我们现在不看这个,我们就看AI带来的收入够不够啊。热火烹饪的数据中心业务,现在英伟达就是靠这玩意起来的。英伟达短暂的成为全球第一市值公司,就是依靠数据中心业务。现在AMD也在靠数据中心业务在起飞,戴尔、超威等等都在靠数据中心业务起飞。
英特尔本来应该是在数据中心业务上努力的要咬下一块了,但是他的财报上,数据中心业务比去年同期还下跌了。这件事情是大家不可忍受的,说明你真的没有买到船票,真的没有挤上船。现在呢,英特尔花掉的钱比想象的多,但是赚到的钱呢,比想象的少,而且赚钱的地方也没赚对。你应该是在数据中心上赚钱,结果你卖了一堆PC芯片出去。
那么下个季度还预期更差,这对于英特尔来说一定是雪上加霜的,没什么好说的。除了前面我们讲的财报相关的信息之外,现在英特尔还遇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CPU故障。而CPU故障的事情呢,其实不是从今天开始的,从去年大家就开始报说英特尔的CPU是有问题,13代、14代的桌面处理器会导致蓝屏,会出事儿。它受影响的是13900K、13900KS、14700K、14900K、14900KS。
看到这个报导以后,我赶快查了一下,我们家的两台英特尔电脑都没事啊,都不是这种型号的,因为这都是桌面CPU,主要是做台式机的。而且呢,一般带K和KS的这个标的CPU。
都是要去超频的。就这些CPU在长时间运行或者高压力运行以后,半年左右,三个月到半年以后就会出现蓝屏,就会出现问题。我们家两台笔记本都不是用的这种CPU。什么样的笔记本会用这种13900K或者14900K呢?游戏本。就是你真的去买什么华硕ROG枪神啊,什么这种本,他有可能里头会有14900K。像我们买这种叫多功能本或超薄游戏本,这种都不是这东西。
这一次的故障其实是非常非常致命的,为什么呢?没法检测。对于我们程序员来说,有个bug我可以快速的把它找出来,给它改掉,这个是相对来说不是大问题。但这种是没法检测,你出厂的时候都是没问题,经过各种测试也没有任何问题。他要跑个三个月到半年才会挂,这对于整个的英特尔CPU来说非常非常麻烦。而且有游戏开发商在测试的时候发现故障率是100%。为什么游戏开发商会发现这种问题?第一个,他们会去买这种13900K、14900K或者KS这样的芯片,不是一般人买这个东西。买这种芯片的人其实比较少。第二个就是,游戏开发商一定会把所有的性能都刨板,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发生有故障的问题。
而且,他们特别逗,说这故障是哪来的呢?故障是英伟达的驱动造成的。最后发现,每一次崩溃都是英伟达驱动里的一个文件崩了。但是后来发现出问题的并不是英伟达的显卡,而是英伟达在英特尔的CPU上跑这个驱动的时候,因为消耗了太多的CPU的算力。
然后导致它崩菜了。一开始,英特尔肯定不能承认这件事,他先把锅甩给了主板厂商,因为主板厂商会去想办法,用更高的电压、用更高的频率,让整个CPU的性能可以发挥到极致。开始,英特尔说了:“你们主板厂商没有好好看我给你们的说明书,没有好好看文档,你给了这个CPU太高的电压,导致了CPU受损。而且,一旦受损以后是不可修复的,这个事儿是没有任何办法的。”主板厂商也没有什么办法,英特尔是老大,他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主板厂商就是降压、降频,把这个CPU的电压下降,把这个频率下降。降下来以后,这些CPU确实是没有问题了,但是呢,降低了10%的性能,就是加价不加量。某花了更多的钱买了新的CPU以后,你给我退到上一代CPU的性能去了,大家亏死了。
也有一些游戏博主做了一些测试,猜测了一些原因,可能是高温了以后,他的一些氧原子进行了一些迁移,导致了一些不应该被氧化的地方被氧化了。但是具体是什么样,他们也是拿显微镜去看,做了一个这样的猜测。当某一些组件被氧化了以后,阻抗会升高,因为阻抗一升高的话,就会过度发热。电阻上升了一定热量会更高,然后就会造成死机。但是这件事呢,英特尔自己并没有承认。英特尔到现在为止依然在坚持说:“我的CPU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主板厂商可能在某一些调校上有问题。”本月,英特尔准备推出新的微代码修复这个bug,但是呢,现在微代码还没出来,我们还要再等,而就算出来了……
应该采用的方式跟主板厂商是一样的。他们所谓的微代码,就是给你一段程序,然后把这个程序写到你的主板的 BIOS 里边去。写进去以后呢,就还是限制它的频率,限制电压,限制输出功率,也只能干这件事。对于一个出厂无法检测,迟后发生 100% 故障,还没法修复的这样的一个 bug,你连续召回都没办法。有时候汽车出了问题,我还可以召回;你 CPU 出这问题,你说你咋召回?很多的召回你还需要去找,比如笔记本厂商啊,或者是电脑主机的厂商,让他们去配合你召回。那么他们召回的时候,这钱谁出啊?
所以现在英特尔只能是说,脸不要了,我就是死鸭子嘴硬,一直坚持到底。我的 CPU 就是没毛病,我就让它慢点了,你们自己去看。现在普遍认知的原因是芯片架构守旧,英特尔自己的制程工艺已经达到了所能够支撑的极限了,挤牙膏也挤不出来了,只能是往上堆料。所以现在每一次升级的英特尔 CPU,就是在原来的工艺上,晶体管更多的堆上去。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底子本身不够扎实,就会有灾难性的事情发生。现在对英特尔来说,就是很灾难的。其实真正愿意买这种高端 CPU 的人,并不是那么多。英特尔主要卖的其实是更便宜一些的 CPU。其实主机厂商也不是说,我一定要买这么高的 CPU 去卖掉,因为这种 CPU 其实并不好卖,而且搭载这种 CPU 的电脑出货量也没有那么高。但是购买这样高端 CPU 的人,通常是行业意见领袖,这些人被坑了一次以后在整个行业里边的口碑就崩了。这是英特尔现在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大公司通常是怎么死掉的呢?咱不去研究说,唉,这里头有没有腐败啊,有没有什么人字里头打自己的小九九啊,有什么阴谋诡计啊,什么这些阴谋论咱们都不看。咱们看一下,英特尔是一个相对健康的大企业,他们这种公司怎么死。
第一个就是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这是很多的大企业,特别是成功大企业,自己有一定的这种自信心,认为“老子就是天下第一”。一旦成了这样的企业,他们非常喜欢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就会错过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比如说,他们错过了移动。当时移动互联网起来的时候,英特尔一开始没做这个移动CPU。等乔布斯准备做iPhone的时候,找英特尔说:“你给我定制个CPU。”英特尔说:“这你能卖几个呀,没什么意思,不给你做,要么就再贵点,不能那么便宜。”所以,英特尔就没赶上这一波。
2007年发布iPhone的时候,里边就已经开始是ARM CPU了。然后安卓在2008年开始做G1、G2什么的,这个时候都是ARM CPU。等到英特尔缓过神来了,大概已经是到2010年了,才意识到:“那不行啊,咱得赶快追。”发现手机卖了这么多,卖的比PC多多了。所有做芯片的人其实都是一个思路,就是你到底能承诺多少销量。只要承诺的多,我就可以给你卖的便宜。甭管是光刻机,还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光刻胶,它的核心不还是沙子吗?芯片的底层原料,你就认为它是沙子就可以了。
所以,真正的贵的是什么?是设计、测试这些东西贵,而你只要CPU能够做到足够大的量,以后它就可以把这些成本摊销掉。原来英特尔说你卖不了几个,你必须要给我承担比较高的这个成本啊。现在一看,卖这么多了,说那我魅力差也得搞。
我记得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还见过英特尔CPU的手机。当时联想还做了几款。这个手机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呢?就是你用一会儿以后啊,必须放桌上。为什么呢?烫得拿不住。然后在桌上再玩一会儿呢,它可以把桌子上的漆给你烫糊了。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最终呢,大概是在二零一几年份,他们大概做了两三款,最终放弃了。现在英特尔的CEO叫基辛格,还尝试过收购ARM。就在英伟达想去收ARM的时候,英特尔说我也想收啊,但最后呢,不了了之了。这是英特尔错过的第一个。
第二个错过的是什么呢?错过了GPU。他们一直认为GPU的实现方式呢,非常丑陋,用一大堆的小核心,而且这些小核心又没有那么多的功能。你在这样的基础上去实现各种算法功能,这是非常麻烦的。因为大家要知道,给GPU写程序是非常麻烦的。第一个,自己要调整算法;第二个,要特殊的库来去适应GPU的工作方式。英特尔觉得这事没戏,看不上。
当时的CTO,也是现在这位基辛格,他在特做的最后一个项目就是GPU项目。他做完了以后没有达成效果,最后直接被干掉。所以基辛格是在英特尔的GPU项目失败以后离开了英特尔,直到2021年重新被请回来。
所以,他错过了第二个GPU,然后错过了第三个,就是AI。在OpenAI起步的时候,英特尔是有机会去投资的。当时OpenAI说:“这样啊,你先给我多少钱,然后给你15%的股份。”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就不会有后边儿微软什么事了。他还说:“你给我做算力核心吧。如果再给我做定制算力核心的话,我再给你15%的股份。”英特的人思考了一下,说:“你这玩意好像短期内也挣不着钱,算了,不给你做这个投资就没错。”所以很多事情,他们就会用老眼光去看待新问题。
其实,你说他们去看待问题的方式,以他们当时的环境来看,有错吗?其实并没有错。唯一错的就是没有看到更长远。我记得原来马化腾就讲过,投资什么样的案子呢?投这种我看不太懂,但是好像又有点道理的案子。一看就觉得一点道理都没有,这种案子是不能投的。一上来看的时候,哎,怎么都看,怎么有道理,我完全看明白了。那你想,马化腾下的还有十几万人呢,那咱自己做一个不香吗?咱自己做一个比他这个还强,那为什么要投他呢?所以一定要找这种自己看不太懂的案子。
但是英特尔这帮人说不,我一定要去找这种自己完全可以用传统的逻辑验证的案子。那这事前面这三个妥妥错过。我以前在公司里边做战略投资的时候,每天跟财务、法务以及公司各个职能部门的老大讨论问题的时候,大家都是这么讲的:“你看,我们自己也可以做呀,我们以前做过呀,不是这样的呀。这个东西试完了以后到底行不行啊?我们以前天天在干这个事。”所以,胆子确实颇深。
从投资的角度上来说,大部分的案子不投资,其实最后都是对的。为什么?因为大部分案子最后都会死,成功的永远是少数。但是,如果每一件事情都很谨慎的话,英特尔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案例。几十年过来,基本上是现在我们看到最有机会的,他都完美地错过了:移动互联网、GPU和AI,没有任何一个踩进去的。
这是第一个问题,造成大公司死掉。第二个问题是缺乏耐心。很多决策,甭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需要耐心才能见效的。当前的这位CEO基辛格,也算是英特尔的一位元老,是英特尔的首位CTO。以前他是不设CTO的,现在这个基辛格他做什么呢?486是他做的,USB的标准是他做的,WiFi的标准是他做的,那肯定是一位大科学家,没什么好说的。
当时他回来的时候,很多人都说:“哎呀,就像乔布斯回归苹果一样,英特尔有救了。”但是现在四年过去了,到底行不行啊?很多人也觉得基辛格不够远见,很多事情还是没有做到最正的这个点子上。这个怎么说呢,事后诸葛亮是不对的。所有事后诸葛亮说:“哎,你怎么没踩在点上?”这个事,特别是对一个科学家来说,你是不能这么去斥责他的。在别人不看好的地方,长时间的坚持这个事,才是最重要的。
黄仁勋的CUDA其实就是这么做出来的。如果大家跟黄仁勋讲:“哎,你这CUDA没什么意思,别做了。”黄仁勋就听大家的,直接放弃了,这现在也就不会有AI时代了,也不会有什么GPU,不会有算力核心。
H100什么都不会有了。黄仁勋就是说:“唉,我就坚持做,才有今天这个日子。”现在呢,基辛格在做的很多事情,大家也不看好,也没有耐心了。其实在整个的创投市场,或者是在财务和金融市场上,最没有远见的人是什么人?是股民和投资机构。因为他们不了解整个这个系统到底是怎么运作的,而且呢,他们是希望尽快套现离场的一帮人。至于说我离场了以后你再干什么,他一点都不关心啊。
这是现在英特尔遇到的第二个困难。第三个困难是什么呢?叫地大物博。我记得很多的国家都会讲自己地大物博。地大物博其实很危险,为什么呢?就是自己啥都有,物场分布嘛,没有哪个东西咱自己没有的。就是任何的内部交易,必然会造成竞争的缺失,价格跟效率必然会损耗。因为我是使用内部的,我就不需要跟外部去竞争。
比如说英特尔说:“我今天要去做芯片了,我到底是用我们自己家工厂呢,还是用台积电呢?”自己家工厂能用,我就不用台积电了。台积电的技术再好,我都不使他的。在价格上、在效率上就没法竞争了,各个环节升级换代的动力也就没有了。到我为什么要去升级换代?原来的东西还能用啊。
所以这就是英特尔现在遇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他们搞了一个叫IDM的系统,叫集成设备制造商模式。什么意思?自己设计,自己生产,自己封装。它等于把芯片全产业链都拿齐了。以前AMD的老板,不是苏自风在前面,真正的创始人就讲过:“真男人就一定要自己生产芯片。”当然了,他还没换到苏自丰的时候。
就已经把芯片厂卖掉了啊,应该是2009年的时候,AMD就把芯片厂给卖了。现在的芯片厂已经叫做格罗方德,还是努力地活着,应该是沦为基础设施啊。他反正盈利没什么问题,挣钱也挣挺好的。但是AMD就已说:“我不费这劲啊,我就老老实实的做老二。”
苏妈上来以后就是标准的老二做法。老二怎么做?第一,呼吁开源,大家都开源啊,门户开放啊,交易机会平等啊,就跟美国人在一战前喊人话题一样啊,大家要开源。第二个呢,低价竞争啊。都开源了以后,我卖的比你便宜,这事没毛病吧?同档次的CPU,AMD一直是比英特尔的要慢便宜,甚至便宜一倍以上。
再往后啊,别人不愿意接的定制单子,苏妈全接。所以现在咱们用的PS5,我用的这box,只要是这种定制的芯片,全是AMD的。现在人家还说了:“你们哪个云计算的计算中心,你们需要任何的专利核心,我给你们做。”这个我都接,芯片直接扔给台积电,说:“你做去吧。”
对于台积电来说,大家是没有代差的,做出来的机器都是芯片,都是一样的啊。但是呢,他做出来的芯片就比英特尔的好。英特尔现在还在搞自己的这种比较低的制成,虽然在CPU上现在也已经达到极限了,就是到13900KS、14900KS上也跑不动了。但是对于苏曼来说,没问题啊,他一定要来给我做5纳米的、4纳米、3纳米的,你给我做去就完事了,我只管下单,其他我不管了。他们就可以做出这样的芯片来。所以在最高端的芯片上,现在AMD的品质和稳定性。
其实是超越英特尔的。在设计上,你说我设计芯片,这事其实大家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你都做X86的基础上设计,或者都在UP基础上设计。你说到底谁能比谁差哪去,其实差不了多少。标准上呢,反正我们跟随就完了啊,我们也不做自己的。AMD就是走这样的一条路。他呢,很像什么呀,这个很像是马拉松跑里头的那种跟随跑战略啊。我就一直跟在第一名后头,这样我也省力啊。而且在心理上呢,也有一定的舒缓。
等到对手犯错误的时候,或者等到对手筋疲力竭的时候,再进行反超去拿冠军,这个就是AMD做老二的玩法。但是英特尔没有。英特尔自己还是说,从头到尾我都要干。这一次财报完了以后呢,大家觉得你是不是把这东西关了算了,你也像AMD似的做一个design house,把这个芯片设计出来扔给台积电,完事了啊。现在基辛格说了啊,不,我不这么干啊,我现在要走IDM2.0模式,这个应该依然是一个噩梦。
什么叫做IDM2.0模式呢?就是它的先进制成芯片找人代工去了,我不自己造了。什么是先进制成芯片呢?英特尔自己的GPU现在呢,也是台积电做出来的。自己的主力CPU,还是老老实实自己做啊,肥水不流外人田。同时还对外承接外包业务,说你们谁想做芯片,我替你做。高通呢,现在已经跟他在接洽,但是应该还没有正式的开始做。亚马逊的机房里头,应该有一些芯片已经是英特尔代工了。现在还有一些政府机构以及军事项目,他们的芯片是由英特尔代工来做。
的,但是这一块收入其实也在下滑,或者不达预期吧。赚的钱现在还没多少,因为做芯片代工这个事,你要去建新工厂,要去买新的光刻机。你看他造拿沙子做芯片,做完了以后还亏钱。为啥呀?那两纳米的光刻机第一台是英特尔提走了,而且现在最主要的,这些两纳米光刻机都卖给英特尔了。你得花钱在这提机器啊,他等于把这个钱全压这了。
另外一方面,美国政府的补贴也拿了。应该美国政府给的芯片制造补贴,英特尔是拿的最多的。但是到了今天,口碑废了,人家知道在英特尔的流水线上,造出来的CPU会产生蓝屏。再往后边挣钱啊,就更费劲了。
所以呢,现在英特尔基本上算是内忧外患。那么在船沉的时候,上船的可能最后还爬上救生艇,能活下来;没上船的更可能是被漩涡吸下去。老眼光啊,缺乏耐心,还地大物博,遇到时代的这种大的起伏的时候,就是英特尔当前状态的写照。
当然,你说是不是还有其他的什么样的机构,也是老眼光,缺乏耐心,还地大物博,咱就不知道了。但是这样的机构,遇到大时代的波峰波谷的时候,是相对来说抗风险能力比较低的。好啊,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第一个英特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