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鼠的博客站

范路的博客主站,时而会发些东西。

以一种我完全无法想到的方式,数学天才姜萍的故事算是尘埃落定了。大家好,这里是老范讲故事YouTube频道。11月3号,阿里正式发布了公告,姜萍和他的老师在最终的决赛中,都没有获得任何的奖励。姜萍预赛违规,17岁的中专生在阿里巴巴数学竞赛预赛中获得了第12名。老师王闰秋对姜萍提供了帮助,违反了禁止与他人讨论的规定。涟水中专决定对王闰秋进行诫勉谈话的处理,并且取消了他评优的资格。

这件事到这算结束了吗?一开始就信誓旦旦的保证,说这就是个骗子,这不可能的;也有一些人坚定地相信,姜萍就是一个数学天才,指导他的老师王闰秋呢,是125名,他指导出了一个12名的学生。这个事情本身就是透着邪性。阿里和涟水中专,也都给出了一个相应的处理结果。其实对于姜萍这样的案例来说,上次考好了,这次没考好,本身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因为预赛跟决赛,考试标准是差异很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再扔一个屎盆子上去,我觉得阿里这件事情,还是稍微的有一点点可耻。实际上,阿里在维护自己数学竞赛的金字招牌,在维护自己数学竞赛,在这种传统学霸圈里边的一个人设。因为大家想,阿里巴巴数学竞赛5万人报名,最后进入决赛的有多少人?801人进入决赛,然后最终取得名次,得到奖金的是86个人。那在这个里头没有他的老师王闰秋,我觉得都是正常的一个事情,因为决赛跟预赛差异很大。

但是你现在一定要出来说,他们就是作弊了,这个非常的说不过去。因为待会我们会稍微的解释一下,他们预赛跟决赛的考试规则,你们就会知道,说这种作弊是一个多么无稽之谈的事情。而涟水中专这边说,反正我也得做个处理,那么不轻不重的给个处罚,王闰秋老师继续任教。老师在我这教书,他干了这么一个事情,我们也不能说因为这个事情师德有亏,我把你开除了,这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所以从这个处理结果上来说,阿里巴巴需要维持他的人设,说明以后数学竞赛清华北大各种说。

普林斯顿,你们还得接着来报名,不能这个不来了。咱们是圈子里边的人的小游戏,咱们不要去理他。他们取得好成绩一定是有原因的,一个125名的人能够指导出一个12名的学生来,这种事情,不知道是不是大家就都这么相信了。待会我们再去讲,这个里头到底是怎么做的。

那么姜萍自己的选择是已经从涟水中专退学了,不知道去哪,未来也是希望他有一个好的出路。王闰秋跟姜萍到底是不是骗子?预赛的要求咱们讲一下。预赛48个小时,连续的48小时开卷考试,你可以去看书查资料,甚至是编程都可以。这个里边7道题目,涵盖几何、概率、数论等领域,还有一些综合性的题目。但是他禁止外泄考题,你不能说我这48个小时就直接外泄了,因为他可以上网,也禁止与他人讨论。

现在王闰秋跟姜萍两个违反的,就是禁止与他人讨论这件事情。总分是100分,超过45分的就可以入围,所以一共是5万人报名,801人入围。他是这么来的,而姜萍考了93分,是第12名。

决赛的要求就差异很大了。决赛是24个小时里头,连续考8个小时,而且是闭卷考试。决赛是分赛道的,这刚才预赛是把所有赛道混在一起的,大家自己去所有题都做一下,要求综合能力。决赛就把赛道分开了,决赛是代数和数论一个赛道,几何和拓扑一个赛道,分析与方程这是另外一个赛道,组合和概率这是一个赛道,最后一个赛道是应用与计算数学这个赛道。到最后,大家各自选一个赛道去比赛就可以了。

你在预赛做得很好,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你到决赛突然就不行了,这个事其实我觉得蛮正常的,因为考核方式不一样,而且可能到决赛的时候你变得精了,我们就要单独考一个赛道了,可能整个的难度也上去了。姜萍同学原来在预赛的时候做得不错,决赛的时候还需要继续努力,也就完事了。最后一定要往身上扣一个屎盆子,说预赛的时候违反规则了,跟别人讨论了。你想想,一个48小时连续的比赛,还能够上网,还能够写程序,还能够查资料,其他入围的选手有没有跟别人讨论这个事情?

你怎么去禁止?怎么去做一个相应的规定?你其实根本就没法去规定的。最后,他为什么说要拿出这样的一个东西来?从涟水中专来说,从王闰秋来说,应该也是说我愿意承认这事,当然肯定还是有代价的。从阿里巴巴来说,你们以后这些穿鞋的还要继续来捧场。这个里头,除了姜萍本人举家搬迁,不知所踪之外,我相信甭管是王闰秋、涟水中专还是阿里巴巴,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那么从现在看的,王闰秋应该是一个喜欢数学,受过标准化数学教育,有数学功底的人,但是应该天分并没有那么高。他跑到涟水中专去教数学,这个一定是一个数学爱好者,但还是经过培训的。而姜萍本人的话,应该确实是有一定的数学天分的。任何认为姜萍就是骗子的人,你可以自己去找道数学题来看看。你自己想想,应该找什么样的人来辅导,可以入围。还不要说考93分、第12名这个事情。你觉得,你去找一个能够跑到125名入围的老师,给你去做辅导,你就可以辅导出第12名来吗?这个是不是想的有点太美了?

所以从姜萍这件事情上来说,我们觉得应该有三种大的选项。第一个,姜萍是个天才,老师比如是那种屡试不中的穷秀才。其实我们看古代的小说里面,大量的这种少年天才,他们的老师都是屡试不中的秀才,因为中国古代的科举也是如此,屡试不中是秀才,再往前的功名没有,所以你依然没有这个收入,依然没有享受到免税的权利,那只能回乡去教书,教私塾。私塾里边也会出一些天才人物,这个事情是一种可能。

第二种可能是什么?第二种可能,姜萍的水平不错,在改变规则、改变难度、变得更加专一以后,他搞不定这件事情了。那么这个可能性也是存在的。第三种可能是什么?姜萍是个隐形富豪,非常的有钱,在重金之下邀请了众多的协助,他考了一个很高的分数。这三个你愿意相信哪个?这个咱们总要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么如果不是姜萍本身就是天才,最多我们相信姜萍是有钱。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姜萍家里的介绍,涟水中专的介绍,包括王闰秋的一些采访。你觉得姜萍家里头……

能够找到比王闰秋更好的辅导老师吗?能够在现场帮他做这个弊吗?这个是不是稍微有些夸张了?这个可能性很小。所以在这个可能性不在的情况下,就剩前两种可能。第一种,他本身是天才,这个可能后面被一些象牙塔里边穿着鞋的人给坑了,这是一种可能。第二种,他不太适应后边这种考试。对于前面这个预赛考试,他是相对来说比较适应的。大家愿意相信哪个,大家自己去信。

那么这个里头到底有什么阴谋,咱们想一想。那有人说阿里的阴谋,阿里想让自己出个名,就搞了这么个事情。阿里通常不愿意出这种名,他宁肯说我这是清华北大的,是什么斯坦福的、哈佛的、普林斯顿的,是这些人去得冠军,他也不会说找这样的一个像姜萍的这种17岁中专生来出这个名,他也丢不起这个人。而且他最终要混的圈子是博士圈,是这个名校圈,他也不希望说我整一大堆这种不拘一格的降人才回来到阿里里边来当科学家,他也不惦记看这个事。所以阿里一般没有动机去做这种阴谋。

你说涟水中专的阴谋,他图啥?你也不是重点高中,你也不是任何的一个出了这种天才,有巨大好处的地方。你说我们想升级一下,从中专变成大学,这个是不是有点太天方夜谭了?所以应该也不是涟水中专的阴谋。

那你说王闰秋有这样的阴谋吗?他可以想,他有这样动力,这没问题。但是他有这能力吗?如果他有这样的能力,为什么跑到涟水中专去做老师?他为什么不留在原来的学校里边去继续研究,继续深造,读完硕士以后可以接着读博士呢?为什么不跑去折腾一些更有趣的事情?他搞这个事情对他有什么好处吗?难道想去直播带货吗?他也没有直播带货。

所以王闰秋的阴谋,这件事我觉得意义也不是很大。那你说这事是姜萍的阴谋,这个我觉得大家想的太多了。17岁的小姑娘,她能够筹划这样的事情吗?如果你相信这是姜萍的阴谋,那我觉得在刚才我们给的三个选项里,应该相信姜萍家里的是隐形富豪,否则他没有这个能力。就算他想,你怎么找到相应的人来替你做这个弊呢?

这个事挺难的。你说媒体是不是在里边折腾点什么事?这个媒体永远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一帮人。所以媒体在这里头不算阴谋,这就是正常发挥。出了这样的幺蛾子了,媒体包括各种自媒体,像我这样的人一定要冲上去蹭一下,要不然这个就属于是不够尽职尽责。

那你说姜萍这样的爽文为什么看着爽?他流传的很广,一定是个爽文。爽文通常是有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受众一定是大多数普通民众。那你说我今天写一个爽文,这是一个大数学家,他今天怎么样,这个没人看。为什么?大数学家太少了,大数学家到底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你看完了以后,你还是搞不清楚大数学家是不是像这个爽文里写的这样。所以一定是普通民众,他们干了点什么事。

就跟美剧通常的受众是中年家庭妇女,所以美剧大量的故事都是中年家庭主妇梦回80年代找到了白马王子,很多都是这样的故事。像日本动漫也是如此,他们永远是16岁拯救世界,因为他们的受众就是16岁的高中生。那么他就只能是这么来去画这个动漫,一定是跟受众有关。在中国受众一定是大众,那么姜萍这样的故事就是给大众看的,这个没什么好说的。

第二个因素是什么?几率很小。这个事情你说天天都发生的事情,它就不叫爽文了,一定几率很小。第三个因素是什么?这个事是真的有可能发生的。这玩意就跟买彩票似的。你说我去买彩票,都是大众去买,真正有钱人,你说巴菲特去买彩票吗?我相信他不买。这个普通大众每天去买彩票,中奖的概率极低,这个彩票就是如此。但是你每过一段时间,都会还是要有一个普通民众去中大奖,这就是彩票跟爽文共同的地方。

你说这个事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个就不是爽文了。姜萍这个事情到底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样的道理?不是每件事情都有迹可循,这个是要跟大家讲清楚的。很多人都相信,说这个事情一定有迹可循。你一个中专生,一个17岁的孩子,怎么可能考得比清华北大什么其他的这些世界名校还要好?这个事是不对的,这种东西。

我们在这个圈子里叫路径依赖。那你说它正确吗?通常正确,没什么大毛病,但一定要承认有例外情况发生。如果我们不承认有任何例外情况发生,那这个世界会变得很没意思。

两个国家打仗了,来数数他们家多少辆坦克,他们家多少兵。最后一数完了以后,行了,这个你可以投降了,这个必败无疑。这个就属于标准的路径依赖。

在这件事情里头,还算是有迹可循的人,他的老师叫王闰秋。王闰秋是江苏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师从江苏大学数学科学院的院长卢殿臣教授。他是这样的一个位置,毕业了之后回到家乡,任教于涟水中专。

所以刚才我们也讲了,说这个人如果真的很有天分,他就可以留在江苏大学里边继续深造,去走上研究道路。如果家里非常有钱,也不会跑到联税冲专去当中学老师。这样的一个人,家里头的情况也就一般,天分应该也是一般。

连续多次参加了阿里巴巴的数学竞赛,这个老师参加了很多次。今年的最好成绩125名,这个老师应该每年也都能进入决赛。其他的时候,有得过400多名的,有得过200多名的。今年是125名,已经是最好成绩了。

在这样的一个老师的辅导下,哪怕是说在考试的过程中,他们两个还讨论了,姜萍考了93分,得到了第12名的这样的一个位置。对于很多相信说每件事情都有迹可循的人来说,就属于超出他们的逻辑认知范围了。

只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就是真天才;第二种解释就是甭管是王闰秋也好,还是姜萍也好,这里边有一个隐形富豪,他们能够动用足够多的社会资源,能够进行作弊。而且这个作弊了以后的结果,是他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至少从第二条来说,我们没看到,他们其实都没有得到。甭管是姜萍还是王闰秋,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姜萍最后直接消失了,不知道哪里去了;王闰秋被这个诫勉谈话,取消了评优资格。但我相信奖金肯定是拿到了。后面依然是一个数学老师,依然没有办法进行阶级跃迁,去做一些更贴近科学研究的事情。他们到底得到什么,他们为什么干这个事情?

其实,这两件事情都是解释不明白的。在我们以前的投资圈里,其实也有非常多的人只愿意相信这个:每一件事情都应该有迹可循。我记得我以前去看人工智能项目的时候,就有非常多的投资人上来就看,问这个人是不是斯坦福的博士,那个人是不是哈佛的博士,这个人是MIT的博士,或者他是不是在谷歌里边干过,那个人是不是在Facebook里干过,或者在微软里干过。这其实就是一个有迹可循的方式。如果没有这样的出身和履历的话,凭什么可以成功?

但其实我们到最终,过个十年再回过头来看,成功的人未必是满足前面的这些要求的。很多现在成功的企业家,当时按照这种标准去筛选,都是会被筛掉的。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要说不是每件事情都是有迹可循的。

再举一个例子,当年我最自豪的一个案子就是musically。这个案子当时所有的投资人都拒绝他了,我们给钱了,最后被字节跳动收购,改了名字变成TikTok。那你说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很多人在musically得到美国排行榜第一的时候,就跑来问我们,说你们怎么慧眼识珠,捡漏把它捡出来了。当时我们也只能说这事叫狗屎运,这个没法解释。

他来了以后,你说按照传统的分析方式,两个创始人虽然有一个是微软的,另外一个是编程教育的,他们第一个融到的钱做的项目是做敏捷开发,把所有钱都花光了,后来说我们准备做一个新项目,做一个社交。这两个人里头没有任何人有做社交产品的经验,也没有任何人有移动产品的经验。而且他们做的产品,也没有任何可以借鉴或者前面有人做过的这种痕迹,就跑到我们这来了。

当时我们其实也是做一个比赛,叫傅盛战队。傅盛当时上市了以后,要做年轻人的人生导师,就搞了这样的一场比赛。他们就属于参赛作品之一,但并没有得奖。我们在所有的评委筛选掉了以后,又把他捞回来,觉得这个项目做得还不错,最后还是决定投他了。当时的评委是傅盛、李学凌、张泉灵。

好像有没有姚劲波,我忘了,还有罗振宇。是这些人,是评委上来就直接把这个项目给刷掉了。当时刷掉他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项目上台讲之前,预赛我还是有一定决定权利的,因为我比较喜欢这个项目,就直接一路保驾护航让他上去了。

到决赛,一帮算是成功大佬,其中有一位叫李学凌,他是广州欢聚时代,也就是YY的创始人。大家想,YY其实是做一些跟Musically有些像的事情,也有这种视频直播,也有这种音频的连线,有一定的社交属性。当时他讲完了以后,就问李学凌,说:“这别人都不懂,你说说呗。”李学凌说:“我绝不可能相信这种事情,这个事绝不可能成功,你这个就是个伪需求。”咔嚓就给干掉了。

干掉完了以后,我们再回去找傅盛。傅盛战队说:“我们真的很喜欢这个项目,这个项目真的是可以成功的,咱们试一次。”最后说服他,给了这个项目一个投资。所以在傅盛战队的奖励名单里,没有这个项目。他是后来我们捞回来的。

很多人在去分析成功原因的时候,会去讲说这个事是我英明神武;分析失败的原因的时候,会说运气不好。但我这个人相对来说比较谦逊,一般成功的原因,我说这个事运气比较好,失败的原因一定会想一想,我到底哪没做对。我记得罗翔原来有一次去评价“天道酬勤”这个话题,他讲的是什么?就是成功了就会自大,失败了就会虚无。

“天道酬勤”其实也是一个万事有迹可循的一种说法,意思是什么?他为什么成功?他努力,他天道酬勤。很多一旦成功了以后就想说:“我成功了是因为我自己努力,跟别人没关系,你们都是这个狗屎,站在旁边去。”一旦失败了以后,他就会变得很虚无,说:“我都这么努力了,我想去改变我的人生,为什么没有成功?”这个一下就破灭了,他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为什么最后会讲这个有迹可循的这件事情其实是非常幼稚的,就跟“天道酬勤”是一样的。决定一个事物成功与否,或者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每一个人觉得说:“我发现背后秘密的时候”,其实都是狂妄自大。你没发现,大量的决定事物成败的因素。

或者,事物走向的因素都是你不知道的。那么,我们到底愿不愿意承认这件事情?就像这次姜萍的这个事情一样,可能背后还有很多因素,我们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搞不清楚。还是说我知道他一定是个骗子?还是说这个事就是个阴谋?阿里很操蛋,怎么就埋没天才了?又为了自己的面子,对于我来说,我觉得阿里操蛋这事是没问题的。他愿意去维护自己的声誉,没毛病。但是,你去说姜萍作弊了,跟姜萍没作弊,这件事情对他最终的结果,其实不会有任何的变化。他一定要出来摘一遍:“姜萍,你是因为作弊了才走到这个位置上。”那你就告诉我,一个125名的人,怎么指挥了一个12名的人作弊成功的,对吧?或者是他到底怎么作的弊,你把他说清楚也行。

当然,你说,是不是有可能姜萍后边还有什么隐形富豪,搞了这么个事情,跟大家开了个玩笑?这种事情阴谋论,大家只要愿意相信,有很多的故事可以去讲。最终,跟大家讲一个稍微偏离一点的事情,姜萍这样的故事,未来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多。为什么?因为AI来了。在AI的帮助下,这种事情会越来越多地发生。像原来在姜萍去做考试的时候,那个时候的AI还没有这么聪明,因为是在2024年的4月份做的预赛,那时候还没有这么强。但是现在有GPT-01,有很多的Claude 3.5这样的大模型出来以后,你真的是有可能让一些经过数学培训、有一定基础的人,这个普通你没有经过培训的人,还是不行的。有一定基础的人,真的是可以在这些大模型的帮助下完成考试了。

在未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学到博士,或者是在博士后流动站里头再蹲个三五年才能做科研,才能有成果。以后人类是可以在大模型的基础上,做出很多快速的结果出来的。大模型是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总结、归纳、记忆和推理方面,有一个很大的质的飞跃。人为什么要一层一层往上读?因为我们确实要读大量原来的这些信息,才可以去干活。现在我不需要读了,我可以让大模型先把大量的信息进行总结归纳。

我只需要读很少的一部分。而且,原来为什么很少的人可以读到博士?因为你不但要读这么多东西,还得把它记住。最后,考试的时候,你需要所有记忆的东西才能考试。那现在,记忆这件事情,计算机肯定比人强,没什么好说的。再去进行一定的推理,进行运算,这个事情计算机其实也是比人强。那么,人只需要能够想清楚,我到底要什么,我想在哪个方面进行尝试。那剩下的事情可以交给大模型去干。

今年的诺贝尔奖,物理奖和化学奖都是发给跟大模型相关的事情。这可能就是一个划时代的分界线。从现在往后,你不用大模型,再想得这些奖就比较难了。而且用了大模型以后,可能出现这种地下黑暗科学家的这个几率就会变得越来越多。

最后总结一下,姜萍这个事情我们可以吃瓜,可以看看热闹。但是我们真正需要改变的是什么?是一,不是每件事情都有迹可循,不要信誓旦旦地说我明白了这个事。一旦你拍着胸脯说,“这事我明白了”的时候,就已经陷入了路径依赖。另一个是什么?现在真正需要调整的,是教育和考试的方式。继续使用这种方式去考试不好使了,以后要去教育和评估这些跟AI一起工作的人,这才是未来的方向。

好,这个节目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rd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

 

Both comments and pings are currently closed.

Comments are closed.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