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Robotaxi终于上线,为什么说谷歌Waymo和通用Cruise从技术到成本都已注定失败,而中国的车企和滴滴们也毫无还手之力?
6 月 24
Tesla故事 AI人工智能, Cruise, Cybercab, FSD, Model Y, Robotaxi, Uber, Waymo, 中国新势力, 二手车价值, 交通事故责任, 传统车厂, 共享出行, 创始人项目, 商业模式分析, 埃隆·马斯克, 多传感器方案, 奥斯汀试运营, 安全员, 小马智行, 市值管理, 成本优势, 投资分析, 数据优势, 无人驾驶出租车, 汽车行业, 滴滴, 激光雷达, 灰度测试, 特斯拉, 特斯拉股票, 特朗普, 百度阿波罗, 监管政策, 科技评论, 算力, 算法, 纯视觉方案, 网约车平台, 职业经理人, 股价预测, 自动驾驶, 蔚小理, 行业颠覆, 规模效应, 资产运营, 迭代速度, 金融游戏 特斯拉Robotaxi终于上线,为什么说谷歌Waymo和通用Cruise从技术到成本都已注定失败,而中国的车企和滴滴们也毫无还手之力?已关闭评论
特斯拉的Robotaxi终于上线试运营了,股票是不是要涨?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美国当地时间周日下午,也就是6月22号的下午,特斯拉正式在总部的所在地——德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启动了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的服务。每次乘坐4.2美元起步。美国的出租车应该还是比中国贵吧?4.2美金才是个起步价,后面应该还是会按里程去计费的,所以并不是很便宜。
第一批只有10辆车,使用的是量产版的Model Y,应该还是做了一些改装的,就是类似于教练车,多了一副副驾驶的刹车。他是有安全员的,只是他的安全员呢,为了让大家搞清楚,说我们确实没有人员参与,所以他安全员没有坐在方向盘后头,是坐在副驾驶上的。遇到紧急情况可以踩刹车,还有人呢可以进行远端的接管。我估计现在10个车在上头跑,远端可能20个人看着都不止。但是未来的话可能就会说,一个人看多少辆车在街上去跑,或者最终会变成基本上就无人值守去开了。
当然,第一批上来的车还是要稍微小心一点点,这是一个灰度测试。因为你10辆车吗,如果大家都去打的话,你肯定是打不到的。所以呢,它是一步一步来的。第一步其实还不是今天这个,还是前一段时间,他们先向特斯拉的员工开放,员工可以去测试一下,应该已经做了一些改进。现在这十辆车呢,是一些特斯拉的车主和一些受邀的用户可以去使用,并不是谁都可以上去下载APP就可以打车了。如果一下子太多人进来的话,你就打不到车了。
滴滴早期的时候其实就遇到过类似这样的问题,一大堆人打不到车,一大堆司机找不到活,这个是比较难以匹配的。它需要慢慢的逐步的升级起来。特斯拉的这些车辆的保有量来说的话,每个礼拜放10辆车出来还是挺容易的,或者说一下放出一大堆车来也是挺容易的。
而且特斯拉的Robotaxi呢,还有大网红助阵。哪个大网红?有一个叫埃隆·马斯克的人会去转发乘客乘坐特斯拉Robotaxi的一些体验的Twitter,或者是一些照片视频发出来,他就去转发。如果有在当地可以坐到特斯拉Robotaxi的,想去整点流量的,赶快去发相关的信息。
真的Robotaxi要来了。你说Robotaxi跑了这么长时间了,前面还有谷歌的Waymo,还有通用的它应该叫Cruise吧,这些东西都跑了这么长时间了,怎么特斯拉来了,咱就说真的Robotaxi就来了呢?大家注意Waymo这种东西呢,其实挺尴尬的。
它呢,采用多传感器的技术方案,非常贵。它那一辆车的单车成本要20万美金。光它这套传感器,多少个激光雷达,多少毫米波雷达,再加上多少个摄像头,加一块1万美金上下吧。而且呢,这些传感器你每年还得维护它,每年维护这玩意的成本大概也需要接近1万美金。激光传感器呢,是需要定期的清洁跟校准的。这个玩意跟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就不一样了。纯视觉方案里头,压根就没有激光传感器这些东西,也没有毫米波雷达。它所有的这些视觉的摄像头,洗车或者说上雨刷器刷一刷就干净了,它不需要专门的去清洗和校准这个东西。所以这一块还是有很大的成本差异的,这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产品。
Waymo,特斯拉上来,他肯定输了。但是呢,并不是输在多传感器方案上。多传感器方案跟这个纯视觉方案,到底哪个强哪个弱,其实并没有一个定论。因为使用纯视觉方案的话,在比如说雨天雪天,或者是太阳光光线不是很好的时候,或者是光线特别强的时候,其实并不是那么好使。而且有一些特殊的这种标记,也未必能够很清晰的识别到,这是视觉方案的问题。但是多传感器的方案,第一是贵,还有一个就是你搜集了一大堆信息以后,你那个芯片未必算得过来。所以他们两家到底谁强谁弱,其实并不好说。
那你说真正影响输赢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是成本。咱们想想,真正影响车子成本的东西是什么?是激光传感器,是毫米波雷达吗?不是的。咱们国内造的这些车,都是带激光传感器,也都是带激光雷达,带毫米波雷达的,那这个玩意也不贵。20多万,或者是有十几万的车,他也可以把这玩意都塞进去。Waymo跟特斯拉的这个Robotaxi,真正差的压根就不是技术方案,而是什么呢?而是这个巨大的销量。Waymo一共就几百辆车,每一辆车都需要基本上纯手工去改装,纯手工去维护,那你成本多高?而model Y是一个什么样的车型?model Y是一个连续两年产销破百万的车型,它所有的这些零配件的价格,整个的组装,包括售后服务,维护网络的价格,都已经被摊平了。你一个几百辆车的品牌,去跟一个年销百万的这种车型跟品牌去竞争成本的话,你那激光传感器,毫米波雷达,这个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人家把这玩意都装上,还能比你便宜好多,所以压根就打不过。
Waymo的数据跟特斯拉FSD的数据比,是不是也一无是处呢?我看这两天也有人讲,说这个Waymo的数据少,特斯拉FSD的数据多。这块呢,确实是有一定道理。
因为AI这个东西比的就是数据。咱们讲了算力、数据和技术。这个技术,甭管是特斯拉还是谷歌这块,都是很强的,没有任何问题,可能谷歌还要更强一些。算力的话,谷歌跟特斯拉都是有巨大量的,剩下就是数据,大家拼数据。
这个Waymo的数据有多少呢?Waymo的数据就是路面数据,大概只有特斯拉的2%。原因很简单,你就这几百辆车,你跑多少数据吧。虽然Waymo公布了一个很大的数据量,但是那个玩意大量是使用的模拟数据,真正的实车数据那就肯定很少。而且就在它能够运行的这些城市里边,可能有几个城市吧,城市中心区域在这里头跑。你特斯拉那属于全世界跑,上天入地不好说,但是肯定是什么城市乡村、高山雪原,包括沙漠呀,都跑过了。而这些数据全都被收集了。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还买了几个CYbertruck,装上重机枪,派上了俄乌前线呢。那这种数据Waymo你肯定是没有的。
但是Waymo的数据呢,也有它一些可取之处。是什么呢?Waymo的数据是真无人驾驶数据。什么意思?就是特斯拉大量的数据是有人驾驶的时候收集的数据,并不是真正的无人驾驶时候数据。Waymo呢,现在它可以做到1.7万英里才接管一次,就是它完完全全可以在街上跑,你不用去管它。虽然它也有安全员,远程也有人看着,但是呢,通常是不需要去人管理的。而像特斯拉的FSD的话,因为前面大量是给普通的家用车去使用的,所以它这个数据就比较难看了。目前呢,是平均371英里接管一次,这个数据还需要努力追赶。
那你说Waymo这事儿跟特斯拉没得比,但是cruise通用下边的车,是不是就可以跟特斯拉好好的去较较劲呢?前面我们讲了,蔚小理输给特斯拉,不是输在激光雷达上,而是输在数量上。而cruise跟特斯拉比,也不是输在安全上,而是输在另外一个地方。cruise 2023年的严重交通事故,当时是一个人首先发生了车祸,跟别的车撞了。然后呢,这个人摔倒在一辆cruise这个无人驾驶车的前面,等于直接就趴在前头了。那个车的所有的传感器没看见,就把他给撞了。撞完了以后呢,因为这个人在车底下,所有的传感器也没有发现他,还拖着这个人还跑了一段时间才停下来。这个肯定是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
老司机都知道,就是你出了什么事以后,没有搞清楚现在车辆的损伤状态、人员的损伤状态,第一件事干嘛?先别动,咱先好好看看。一旦是出现了二次损伤,甭管是车辆呢还是人员的,这个责任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这个对于Cruise来说是一个非常非常麻烦的事情。而且,他还干了一个什么特别二的事呢?就是向警方去报告的时候,他没有说他拖行了人,他没有把这个二次伤害的事情报告上去,想要去隐瞒他真正的责任。
这极大地影响了Cruise的声誉,大家一下就不信任这个东西了。警方直接是罚了他200万美金,还把他的牌照给吊销了:“你如果后边改好了,你再来找我申请这个牌照,但是现在暂时不能给你了。”做了这样的一个处罚。
那你说,特斯拉是不是就不会出这种事?特斯拉是不是更安全?或者特斯拉出了类似这样的事情以后,是不是不会逃避责任还是怎么样?都不一定。安全这种事情嘛,你在街上跑,你遇到各种情况都是有可能的。你真撞人了以后,具体处理事故的人,当时哪根脑子里哪根筋没转过来,都不好说。所以,并没有办法避免说特斯拉犯同样的问题。
那你说,特斯拉跟Cruise比,到底赢在哪了?大家都是车厂,到底赢在哪?赢就赢在Cruise是一个职业经理人项目。出了这样的事情以后,上面的投资人说:“我不给钱了,我们要削减预算。”然后,通用说:“我们把项目关了吧,你们这些人就别做这个项目了。”所有的员工就都离职了。
特斯拉呢?很明显是一个创始人项目,马斯克亲自盯着的项目。那你说,出现同样事故以后,马斯克会因为挫折放弃项目吗?现在继续卷电动车,你卷不动了呀!跟中国的这些卷王比,你卷不过咱们。所以他未来就是要去做无人驾驶出租车,这是他唯一的方向。所以他一定会往前走,你出多少事,他都会往前走的。
创始人跟职业经理人的差异就在这了。职业经理人首先想的问题永远是合规:“我怎么符合规定?我怎么去申请牌照?出了问题以后,我怎么能够把这个锅甩出去?”当遇到逆境的时候呢,职业经理人经常会选择妥协与放弃。即使不妥协呢,能够影响他决定的人和因素也很多。Cruise最后可能CEO也不惦记把它关掉,但是上面老大通用说:“别丢这人了,把它关了吧,你还要影响通用的股价呢。”
你到创始人这儿,他就是来颠覆规则的。而且,创始人遇着逆境,应该也都是能顶得上去的。马斯克的各种业务也遇到过很多不顺利的时候,也都顶过去了。你想,他光这个SpaceX在那炸火箭、炸星舰飞船,炸了多少了?跟前面那个交通事故比起来,这个损失一定是更大的。但是人家还是说在这儿,一颗一颗在这炸呢。所以,在这种事情上,马斯克绝对是可以胜过通用下边的这个子部门的。
马斯克呢,肯定野心是非常非常大的。Model Y是连续两年产销量过百万的车型。
现在可以用来跑Robotaxi的Model Y保有量有多少?大概有300多万辆。并不是所有的Model Y都可以干这个事,它应该是HW 3.0这个版本以后的,就是它的硬件要达到这个版本以后。把你的软件升级到Robotaxi的版本,升级到了这个以后,你就可以参与到Robotaxi这个事情里来了。甭管说你到底是把自己家的车拿去跑Robotaxi,还是说特斯拉自己整一堆类似这样的车去跑,这个都不重要。但是你这个车还是要达到一定标准才可以用的。现在达到标准的车有300多万辆,这个是非常非常恐怖的。
和中国车企竞争卖车,刚才我们讲了,特斯拉肯定是不行了。特斯拉在车的品质和价格上还是很能打的。那你说到底什么东西跟中国人卷不过了呢?就是迭代速度。中国新势力这个迭代速度绝对是可以拉爆全世界所有车厂的。那我们就是不管其他的,我卖的好也好坏也好,我一年出3个新车型、5个新车型。我哪怕赔钱,每个新车型我就卖了几万辆,我接着推新车型。全世界没有任何车厂可以搞这个事。车这种东西的成本是要靠量来堆掉的。只有中国车厂可以说,我造一个车卖了几万辆或者卖了10万辆,然后我淘汰了,我换一新的。这个别人玩不了,特斯拉也玩不了。
现在虽然它在开始更新新车型,Model Y、Model 3、Model S、Model X最近都准备要去更新。但是这些车型都已经卖了,可能有的都卖了10年没改过款了。所以特斯拉如果说出一款新车卖10万辆,他就敢造新车型,他也不敢。特斯拉一般一个车至少要卖掉几百万辆,他才会上新车型呢。这样他可以把这个设计成本、各种研发成本全都给你摊掉,否则你根本搞不定这事。
特斯拉的未来只能是自动驾驶和无人车,以及机器人。其他的肯定不是它主打方向了。特斯拉的这个Robotaxi呢,一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是可以完完全全把它卖车的这个份额填补上的。大家想整个共享单车起来以后,中国自行车的市场就完全变了。原来大家买自行车都是代步工具、出行工具,现在自行车这东西叫骑行,都是娱乐工具了。你需要代步的时候,都是出去使用共享单车就完了。
所以特斯拉Robotaxi上来以后的话,中国现在这帮卷来卷去的新势力可能就直接被他都卷死了。大家以后不需要买这辆车了,用Robotaxi够了。而且铺开的速度也绝对不是像Waymo或者是Cruise这样的公司可以想象的。
监管部门肯定是前面对Waymo、Cruise,包括中国的小马智行这些Robotaxi公司起到了极强的滞后作用。但是现在,美国的监管部门已经被一个叫Dodg的部门裁撤得七零八落了。那在这个时候就赶快上。而且,特斯拉一定要趁着川普还在台上的时候,抓紧把CyberCAB推出来——就是它那个金闪闪的、完全是为川普献礼的金闪闪的颜色,两个门,没有方向盘的车,一定要做出来。
CyberCAB这种东西呢,针对Model Y的量产版其实没什么优势。因为你再怎么着它是辆新车,你需要生产一大堆才能把这个设计成本摊销掉。但是,特斯拉还是要打这个时间差。原来计划是2026年会上市,现在看的话就算是推迟一些,2027年也得上来。为什么他得趁着川普在的时候把这车弄出来?因为川普是对AI、对智能驾驶比较宽松的一个总统,允许这种没有方向盘的车满大街跑。一旦川普下去了,换了一个比较严格的总统上来说“我要强监管了”,那你这个CyberCAB如果没出来的话,就直接胎死腹中了。所以一定要趁着川普在的时候把这车造出来。
后面出租车公司和Uber这样的公司日子就难过了。这么多Robotaxi公司跑了这么多年,出租公司、Uber为什么没有感觉到压力呢?原因很简单,就几百辆。你像百度算是多的,百度的阿波罗据说是有1万辆车,但是真正上街跑的大概有几千辆。这对他们都没什么压力,因为每一个城市的出租车,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原来发京B牌子的时候大概是8万多辆,现在有这个滴滴呢,可能整个数量上升了,但也应该就是10万上下吧,或者十多万辆车。你给个几百辆车、几千辆车,你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如果上特斯拉的话,就轻易打破平衡。刚才我们讲过,他在全世界现在可以改造成Robotaxi的量产版Model Y有300多万辆,一下就把这个平衡打破了。
Robotaxi呢,其实是一个金融游戏。什么叫金融游戏?汽车这个东西本身都是金融游戏,包括咱们玩什么二手车,像美国人玩的这种租车公司,公司把车造出来以后给出租车公司,让他们去做这个汽车租赁、汽车贷款、二手车交易什么的,这实际上都是金融游戏。那你特斯拉的Robotaxi上来以后,大家想一想,它会变成什么样的一个结果?
车主车队这个事情,我觉得实现还是有一点点难度的。原来马斯克说,你们买了Model Y的这些车主,上班不用的时候或者在家睡觉不用的时候呢……
你就可以让Model Y替你出去拉活去,你可以躺赢。每天它给你拉多少钱回来,或者几年可以给你挣出一辆车来。
这个事呢,我觉得可能性不是特别大。Airbnb原来也是这么讲的,大家可以把自己的客厅腾出来,用充气床去接待别人,还可以挣点钱。但是最后玩Airbnb的都变成了什么?叫民宿。实际上都变成了一种专业运营公司,我们去整个把这个房子运营起来,然后帮你去出租或者叫招租吧,帮你去打扫和维护,这个才能够玩得下去。
就单独一个人说,我就把我们家客厅弄出来了,让大家去住,其实用户体验是非常不统一的,不是那么好。所以我觉得,像特斯拉的Robotaxi呢,大概率会像Airbnb这样,有一堆的这种运营公司,说我们整一堆的Model Y的二手车,把这些车改造完了以后,扔街上跑不就完事了吗?可以去升级到Robotaxi的量产版。
Model Y的这个存量有300多万辆,这个就可以把这个生意盘活了。那你说什么公司适合干这个活呢?二手车交易平台。我原来收一堆Model Y,搁在我仓库里停着,或者搁在我车场上停着,我还得让它们风吹日晒雨淋,我还要看着这玩意不停地掉价。现在不用了,我把这玩意都收起来,以后上街跑去吧,你们就Robotaxi吧,我就等着坐着收钱,这多省事。
我还可以雇一个小的团队,洗洗车,看哪坏了或者什么地方有问题了,集中维护。这应该是未来的一个方向。而且这些二手车交易平台本身,它就是有一定的金融属性在里头,再加上原来这些租赁公司,Robotaxi来了这个都是可以搞定的。
未来特斯拉二手车的车价就会涨。其实本身特斯拉二手的价格,相比于国内其他的这些电车来说,就算是比较坚挺的,因为特斯拉的电池衰减得比较慢。我以后车不用了,直接出给这些二手车公司,那他们就把这车买下来上街,跑Robotaxi不就完事了吗?那么他们就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买这些特斯拉的二手车。
所以这后边有很多金融游戏可玩,马斯克在这块野心很大。是不是该去买特斯拉股票了?还是再稍微强调一下,这个本频道呢,不做任何具体的投资意见和建议。您买了也好,没买也好,赚了是您自己的,赔了别骂我。
那咱们再讲一点什么呢?就中国公司能不能追上它。中国的现在三类公司,第一类呢是Robotaxi,阿波罗、文远知行、小马知行,可能还有几家。这些公司呢基本上是追不上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他们跟Waymo是一个模式的。
他们都需要找人合作造车。你合作造车的时候,就被这帮车厂坑死了,自己在上面加装各种的激光雷达呀,积累无人驾驶数据。这个成本是非常非常高的。特斯拉这样的,这种直接主机厂的,你根本打不过他,因为你的这个车的产量是没有办法把你的成本整个的摊平的。
现在据说Robotaxi数量最高的是百度的阿波罗,1万辆车。你跟那个年产交易100万辆的Model Y,你咋比?根本比不了。就算是中国人造车可以造得巨便宜,我们愿意赔钱造车,这个量还是很难弥补的。
下一类公司呢,就是像滴滴、Uber这样的网约车的众包平台。他们呢,需要顾虑的东西实在太多,因为你一旦开始玩Robotaxi,其他这些网约车司机会给你闹事的。所以呢,Robotaxi跟Uber、跟滴滴的底层商业逻辑是冲突的。他们呢,也会去折腾,Uber也在做Robotaxi,滴滴也在做。但是呢,他们折腾来折腾去呢,必须要平衡,必须要照顾原来的网约车生意。所以呢,一定是束手束脚。
而且他们折腾这些Robotaxi生意的最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说以后不被淘汰,或者说我在Robotaxi里头能够占一杯羹,不是这个。他们是在做市值管理,就是你看新的东西,我也看到了。如果没看到的话,你会觉得我们很傻。他是干这件事情。
最后一类就是车厂。那中国这些车厂怎么样呢?这些车厂呢,从技术上、投入上跟市场份额上,距离特斯拉还非常遥远。而且这些车厂目前呢,还在卷新品,卷销量,还没有顾得上去卷Robotaxi。而且还有一点是很麻烦的,什么?就是所有车厂都惦记走高端化。甭管是问界呀,还是这个小米,哪怕是比亚迪卖这么便宜的车,他也说我也要高端化。你卖这个七八万块钱的车,这事不丢人。但是你一旦说,我的车去做Robotaxi了,这个跟你的高端化战略是相冲突的。全世界不怕人说,不怕人指戳脊梁骨的,大概只有马斯克自己。所以呢,中国的车厂想要追这块,也是很难的。
最终总结一下,特斯拉Robotaxi上路了,与传统车厂和Robotaxi公司,以及Uber、滴滴这样的用车平台的逻辑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可以快速铺开的话,后面其他的公司想要再追它,非常非常困难。这就是今天咱们讲的特斯拉Robotaxi上路的一个故事。
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RD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