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鼠的博客站

范路的博客主站,时而会发些东西。

Posts Tagged ‘活动’

17Startup的移动数字阅读专场

       

参加过好几次17Startup的活动了,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组织,一起来创业。

我参加过《美食专题》,作为主持人主持过《旅游专题》,这次又参加了《数字阅读专题》

参加的活动多了,有些有感觉,也有些没有什么感觉的。17startup的活动还都是比较有趣的,每次都是找一个主题,然后将主题相关的创业公司聚集起来,再找一些业内的成功人事和投资经理来对接。这种活动相对于一些其他的创业活动来说,效率要高得多。每次活动结束之后,看到很多参会者留下来和演讲嘉宾以及那些投资人们激烈沟通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想,也许又一个伟大的项目正在酝酿之中,而我们正在参与这个事情。

 

DSC_0370

上图就是投资人和演讲嘉宾共同组成的嘉宾席位。大家看看有哪些人看起来比较眼熟吗?

 

DSC_0406

这是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专家和投资人的点评。

 

 

DSC_0365

本期活动还有一个合作伙伴,那就是浙报集团。浙报集团作为一个传统出版行业的老兵,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时候,走在了其他很多传统出版业者的前列,他们正在拥抱这些全新的阅读模式,并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传统出版行业的新方向和新出路。17startup每期都欢迎相契合的企业或机构来参加,成为活动的合作伙伴。

 

 

DSC_0410

17startup的活动是在全国各大城市巡回举办的,在北京多是使用车库咖啡的场地。上面照片上的这位大叔,就是车库咖啡的老板,我们在那里做了这么多次的活动,还是第一次这位大叔愿意亲自参与一次。这主要是因为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移动数字阅读,而大叔有一位朋友是做唐茶阅读的,正好和当天的主题比较契合,大叔送了一些《三体》的书签和徽章作为这一期17startup活动的奖品。我非常喜欢《三体》,当场上AppStore上付费购买了一套。

 

DSC_0360

每次活动开始之前,大家需要进行签到,车库咖啡外面签到的这块地方实在是寒酸了一点儿。看看这位美女坐在这里,是不是有一点儿《倩女幽魂》的感觉?

DSC_0364

虽然17startup活动的历史还不是很长,但每次也都是座无虚席,至少在北京我自己参加过的基本上都是这样。这有两个原因,第一、活动确实有吸引力,有很多的创业者希望能够从参与这个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收益。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像下图所显示的那样,车库咖啡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工场,很多创业项目每天就是在这里办公的,他们可能并不是专程来参加17Startup活动的,但是在17Startup的活动中,他们应该也会有所收益的吧。

DSC_0361

 

活动开始,这一期的活动主持人是易观国际的高级分析师,专门分析数字阅读领域的孙培麟。本来我还争取来着,但是因为长得不够帅所以被残忍的拒绝了。

DSC_0369

开始的时候,孙培麟介绍了他在数字移动阅读领域调查得到的一些数据,他认为,虽然数字移动阅读确实是移动端应用中一个比较刚性的需求,但是在这个领域中存在这很多的伪命题。很多人过分乐观的看待这个市场,过分乐观的看待和移动运营商的合作。这是一个看起来很美的市场,其实,其中艰辛很多深处其中的创业者也是有苦自知。但是,他的一个观点是我无法认同的,他认为内容本身是不会受到技术的影响,技术的不断发展,只是按照不同的方式和渠道将现有的内容推送到客户面前。其实,随着技术的进步,内容的创作,包括语言文字本身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起点的字数计费模式,就塑造了中国的网络文学模式。微博的兴起,更加彻底的改变了内容的创造模式。阅读肯定是会影响到创作的,那些内容的创作者,也在研究不断创新的阅读模式,他们中的很多人会尝试着去迎合这些新的模式。作为移动互联网数字阅读,不去研究新的阅读模式对内容的改变,以及在这种改变的不断影响下,移动阅读的方式和内容在向着什么方向前进,一味的相信阅读和创作之中有一部分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这是有问题的。

 

DSC_0374

第一位演讲嘉宾是多看网的。他在强调他的单本图书,多看在IOS上推出了很多的单本图书,每一本都是很精品的,排版精美。这位老兄反复强调了,看电子书一定要看有排版的。现在电子书格式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版式格式,代表为PDF,里面的内容就像是纸质图书一样,是有版式信息的,图片存放在什么地方,文字的大小和相对的位置都是固定的,这种图书放大缩小的时候,会整版的缩放,各个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不会随着缩放而发生变化;另外一种,则是流式格式,代表为epub,这种格式主要是受到了网页排版的启发,里面也能够定义字体,字号,以及图片和文字的关系,但是这种流式格式的内容在放大缩小的时候,元素与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是会发生变化的。流式格式的应用中,通常会尽量保证用户所看到的不会是一页中的一部分,用户无论怎么缩放这些内容,他们看到的都会是一整页的内容,只是可能内容会随着缩放,有多有少。流式格式会随着屏幕的大小,以及用户设定的字体大小来自动重新排列内容,使其从新形成完整的一页。个人观点,在移动互联网这种个性化极强的阅读方式上,在各式各样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屏幕分辨率上,流式格式最终会取代版式格式的。多看其实在android上还有另外一个产品,是一个类似与书城的产品,但是由于那个产品涉嫌盗版内容,所以在这种公开的场合下,这位老兄就只能强调其ios上的单行本了。

 

DSC_0380

酷云这个产品实在是太酷了,听得不是很明白。研发酷云的是北邮的一个实验室,他们以前是做人工智能围棋程序的,据说还取得过非常不错的成绩。他们后来将这些人工智能的算法,运用在了信息智能分析和推荐方面,研发出了这样的一款产品,可以智能的聚集、过滤信息,然后根据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向用户推荐他们喜欢或需要的信息。这应该是未来的方向吧,但是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到底能够实现到一个什么程度,我持观望态度。

 

DSC_0384

viva杂志的分享者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家伙。他讲到:他们就是和移动运营商合作的,其实上面的多看也在和移动运营商合作。viva主要做得是杂志,他们签下了大量的杂志版权,并将精美的杂志推送到客户面前。当后面有人提问,应该如何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他很诚恳的说,还是要有关系,没有关系这个事情比较难搞,至少一开始是要靠关系的。非常有中国特色。

我当场下载了viva的产品进行测试,确实非常精美。但是,发现这个东西使用的也是版式格式,杂志上的很多小字看不清楚,放大了之后,居然还是看不清楚。应该是扫描、存储和传输的分辨率不够吧。

 

这场活动,缺乏盛大文学的参与,总觉得缺了一些什么。真正的内容创造者没有参与到这个互动中,使得这个活动变得不是那么完美。很多人在谈论,阅读是一件高雅的事情。甚至还搬来了翻译作品时需要遵守的信达雅来充门面。其实阅读就是阅读,每一个人都需要阅读。为大众提供的阅读服务,才是真正有前景的。而将自己定位为雅人,也只希望为雅人来提供服务,甚至认为窃书不算偷的穷酸服务,很难相信他们能够走多远。

人们可以通过阅读增长知识,了解信息,愉悦身心。当前社会上,更多的人应该还是为了愉悦身心而在阅读。我个人的观点是,阅读,特别是移动数字阅读,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以娱乐为目的的阅读。既可以让用户充分的使用其碎片时间,又可以让读者充分的沉浸其中。同时还要有效的兼顾内容创作者的利益,只有这样,这个生态链才能够圆满。只注重阅读,不注重创作,那么就只能去读那些几十年几百年前的东西。人们希望读到新的东西,创作者希望了解他们的读者,希望能够和这些读者产生互动,并创造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作品。到会的创业者们,都希望通过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来得到收益。他们有些人通过和出版社签约,提供的是正版的作品,但是他们在作品的创作,特别是内容创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沟通上没有什么建树。他们的经济模式并不完整,那些创造内容的人,很难从他们的模式中获得利益。也许他们以后会发生改变,当然,最终这些人中,能够成功的肯定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我喜欢阅读,现在主要是在各种移动设备上进行阅读,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好的服务出来。

期待下一期17startup,不知道下一次在北京会是什么样的主题。

Cloud Jam 北京站活动总结

1 、缘起

2011年11月,我们举办了“盛大云计算创意&开发大赛”,意在吸引国内的开发者来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开放的、适合他们的云计算,因为此前“云计算”的概念在国内已经被严重误导——就连淘宝上搜云计算也能搜出一大把来——而我们认为,只有IaaS(平台即服务)才是真正的云计算。

为了让大赛更刺激更有趣,我们决定增设一个名为Cloud Jam的挑战赛,要求开发者在33小时内当场完成基于云计算的项目创意、开发、部署。其刺激之处在于对开发者的实力有要求,面对面的较量和对着屏幕较量是完全不同的感觉;有趣之处则在于,参赛者还可以现场寻找志同道合的人进行组队,隐有人潮人海觅知音的感觉。

最后,比赛的时间定在了2012年4月7日至8日,周末两天,33小时,现场组队,现场开发,现场评审,现场发奖。

clip_image002

2、 准备工作

其实决定办Cloud Jam的时候距离比赛只有一个月左右,时间非常紧迫。

我们最开始选择新浪微博的“微活动”作为活动平台,并在17StartUp、ITEye及iWeekend等社区进行宣传。结果后来才发现微活动的功能不够完善,很多必须的统计信息无法收集,于是又重新设计了比赛页面(http://v.to/cloud)并新增了抢座网的报名通道。事后来看,选择活动平台的失误还是对大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线上紧锣密鼓宣传的同时,我们也利用IT龙门阵、CTO俱乐部、PMI项目经理活动、Cloud Foundry等 线下活动进行了现场的宣讲,效果也非常不错。这也算是一种O2O吧?

为了让参赛者能够心情愉悦地参赛,我们准备了独立的WiFi网络,采购了大量的食品和饮料,甚至还准备了一些舒缓轻松的音乐和搞笑的视频短片,以便选手们短暂休息之需。

clip_image003

3、 激情33小时

Cloud Jam的开始时间为4月7日上午10点,但是早在8点半,就有一位参赛者从天津赶至会场;10分钟后,上海也有选手到场。

活动正式开始时,北京赛场已有30多位参赛者。比赛进行中,有些团队呼叫了场外支援,其中还有一位美女设计师……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开场演讲由气场十足的范路(@LukeFan)主持,他向参赛者介绍了盛大云、盛大云计算创意&开发大赛、Cloud Jam规则与日程以及注意事项等。

clip_image004

随后是参赛者进行自我介绍。他们中有来自百度、雅虎、IBM等 大公司的,也有在校学生,当然还有一些创业者;其中多数人是程序员,前端技术以AIR和HTML5为主,后端则有PHP、JAVA和Ruby on Rails等,此外还有QA、PM、UI等 角色。

个人介绍之后,我们留了5分钟时间让参赛者以“组队”为上的进行沟通。事实再度证明,程序员其实一点儿也不宅,和陌生人“搭讪”的能力还是相当强的。 ^^

再接着就是有项目的人介绍项目,并且进行现场招募——这也是Cloud Jam有趣的地方之一,比赛结束后,很多人都很兴奋在这里找到了新的队友,而且有些项目就是在组队后才经过讨论最终确认成型的。

最后,北京一共组成了15个团队,最大的一个团队有5个人,而“个人团队”竟然有6个!

上午11点,各团队已进入开发状态。

下午一点半,来自五道口“奥巴巴”的比萨终于送到,所有参赛者再次聚到一起,一边吃饭一边交流问题,其乐融融的景象很有几分学校的感觉……

吃饭的同时,有团队开始呼叫场外支援,参赛者总人数再度增加。

clip_image005

clip_image006

期间发生了两个小插曲:一是有个团队使用C#,但盛大云没有提供C#的例程和相关文档,盛大云的志愿者斯文同学帮助解决了;二是有个团队的云主机重启后发生问题,于是我们找盛大云24小时在线客服进行解决,得到迅速解决,也让参赛者意外体验了一下盛大云的服务。

第一天晚上,一部分参赛者回家睡觉,而一些项目紧张或者离家比较远的参赛者决定留下来通宵工作。我们的志愿者也有一些留下来陪着大家,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过了一夜,也算是体验了一把创业的艰辛。

clip_image007

虽然当时不是很冷,但是为了大家的健康着想,我们还是要求所有人都睡觉,结果有个参赛者说,这是他最近一段时间睡的最早的一天了……当时已经过了凌晨12点。

我们真心地劝慰每一位朋友,身体永远是本钱,即使是创业,要是把身体拼垮了也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身边已经有太多的案例。

好在第二天,所有参赛者都又生龙活虎地上场了。

经过一天一夜,大家都互相比较熟悉了,于是第二天出现了一些跨团队、跨项目的合作,这让我们非常开心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一群成年人身上得到体现,真的很难得。

评审环节从第二天下午3点开始。这个环节采用了类似比赛中少见的异地视频同步方式,上海和北京的参赛者同聚一堂,向其他参赛者和5位评委老师介绍项目并作现场演示,并回答评委提问,由评委和其他参赛者共同打分,最后选出优胜者。

这个时候,团队架构是否完整的差异就体现出来了。一些配置比较齐全的团队,比如产品经理、设计师、程序员等角色完备的团队,产品的完成度和完美度要更好一些,在讲解和演示时也更从容一些。相比之下,一些纯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在讲解环节就吃了亏。

令人感动的是,有些参赛者在最后离场之前还主动和志愿者们一起清理了这两天留下的生活垃圾,相信这种细微之处的责任心,一定会在未来帮到他们。

4、 获奖项目

整体而言,很多项目都做得非常不错、非常有创意,参赛者也都竭尽可能地利用33小时做出尽可能完善的作品。当然,每次比赛总会有一些团队准备得更加充分,比别人更加努力,这也是比赛的意义所在。这并不是说那些没有得奖的项目不好,但总会有些人做得更好一些。

北京的获奖项目:

冠军:泡泡大对战。一个结合LBS的移动端游戏,让一定范围内的用户自动组合在一起,进行跨平台的点泡泡比赛。他们准备在这次比赛之后继续完善项目,并争取尽快将其推上AppStore,然后通过道具付费的方式实现盈利。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团队的成员在参加比赛之前很多人互不相识,却在比赛后走上了共同创业的道路。

clip_image009

亚军:猎影。一个使用AIR平台开发的跨平台MMORPG游戏引擎。团队利用两天时间完成了这个引擎,但是没来得及开发出第一款完整的游戏。这个项目向大家展示出,现在完全可以在各种移动平台上,做出以前只有在PC上才能实现的重型MMORPG游戏。使用这套引擎,再做一些设计,就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跨平台移动端MMORPG。这个项目也会在比赛之后,继续向着商业化的道路前进。

clip_image011

季军:云端纪念册。这是一个利用云存储技术,将某一类特定人群的某一类特定信息进行聚合的SNS项目。这是一个由年轻人组成的团队,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他们希望能将在校期间很多难忘的回忆记录下来,于是就做了这么一个项目。

clip_image013

上海的获奖项目:

冠军:V2EX。一个开源问答、论坛平台,这个项目提供了一套基于云的开源社交平台,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这套源代码,在盛大云上部署出自己的社交平台来。V2EX和传统的论坛以及问答网站的差异就在于,可以在内容和用户比较少的时候得到很好的聚集,并通过一些算法和策略,自动提升内容的质量,让优质内容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

亚军:Weipage,将微博内容进行聚集。微博中存在海量内容,但是用户希望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毕竟微博中的信息流是以人为单位的单向关注为基础。这个项目要做的就是将内容以事件分类,然后放置在其他网站上,让用户能够集中看到一类信息,而不用管这些信息是由谁产生的。

季军:Do Him,一个有趣的HTML5小游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应用都不赚钱,特别是Instagram被成功收购之后,移动互联网应用不赚钱好像更加成为了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过Instagram毕竟只有一个,大部分应用和服务还是需要靠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的,而最清晰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莫过于游戏。HTML5游戏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可以跨平台,可以在不同的移动客户端上运行。

5、 经验教训

我们经常说,所有的事情都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没做好一件事情的理由。这次比赛中的亮点不少,但是经验和教训也一样很多,将之罗列出来以自勉。

a. 报名平台。对于一个偏技术的活动,新浪微博可能并不是最佳的平台,抢座网相比之下要好很多,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做一个自己的活动报名网站更理想。

b. 宣传渠道。之前太过侧重网络宣传,而从这次的比赛来看,借助各种与比赛目标人群相吻合的线下活动进行宣传,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c. 评审环节。对于一些Cloud Jam的参赛者而言,33小时开发出作品可能不是很难,但是要在5分钟内清晰地讲解、演示作品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以后的活动中应该适度增加讲解时间,并且提前组织参赛者排练讲解环节。

d. 项目太多。应该在比赛开始的阶段,狠心砍掉一些项目,建议参赛者组队来实现完成度更高、价值更高的项目。

6、活动的意义

举办这次Cloud Jam的初衷有两点:一是让大家知道真正适合创业者和中小团队的云计算是什么样子,在比赛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二是提供一个让开发者互相认识、交流的平台,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如果能够找到未来创业路上的同伴则是再好不过了。

从结果来看,这两个目的都达到了,这就是这次活动的意义。

活动日记——IT龙门阵

2012年的3月20日,是IT龙门阵第一次走进盛大创新院。也是IT龙门阵的技术专场的第一次活动。这期活动,演讲的嘉宾,分别是来自盛大多媒体创新院,负责人脸识别技术开发以及应用的单霆先生和来自腾讯研究院的负责手机人机交互方面研究的陈波女士。这一期活动的主题,是移动终端上多媒体模式识别技术的应用。

IMG_9286在开始之前,主办方先请单霆先生和陈波女士这两位来自不同公司的多媒体模式识别和人机交互方面的专家,做了一个小范围的沟通会。他们交流了一下各自在这个领域中的一些经历和看法。

这次的活动还是吸引到了不少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IT龙门阵已经很久没有做过这么技术的话题了,平时很多都是媒体方面的人来听一听各个公司的大佬们来讲故事。据说还有人是专门从南京过来这边参加活动的。我在现场还碰到了专门赶过来的天津大学老师。看来纯正的技术话题,对专业人士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啊。

我作为这次活动的主持人,也是倍感荣幸。可以主持这么专业的技术研讨,感觉压力还是很大的。

IMG_9155

讲演过程中,单霆先生回顾了他的创业经历,他很早就开始从事人脸识别技术在应用方面的尝试,以及投资界对于这个领域是多么的热切。然后又讲解了人脸识别的具体算法和这些算法的演进历史。很遗憾,算法的这一部分我没怎么听懂,这 一部分的内容确实有太专业了。不过看样子其他的那些听众还是听得很有感觉的。希望他们能够从中有所收益吧。IMG_9192

单霆先生在讲完了技术之后,还介绍了两个应用人脸识别的技术的产品。其中F ace-API是比较有趣的,直接将人脸识别技术封装成API放在云端,提供给那些想要使用这个技术的团队或个人使用。现场就有不少听众找他们要邀请码,希望进行尝试。

在正式的IT龙门阵活动之前的小范围沟通交流会上了解到,腾讯的陈波女士和他们的团队,也已经申请了Face-API的试用邀请码,并在Face-API的即时通讯群组中潜伏一段时间了,当天其实是单霆和陈波以及腾讯研究院的这个团队里面的一些成员的第一次线下网友见面,这个圈子看来还真是小啊。

陈波的演讲范畴要更加宽泛一些,包含多媒体模式识别和人机交互的很多领域。这位腾讯研究院的美女专家,首先纠正了大家的一个误解,她说腾讯现在已经改变了很多,现在腾讯已经是一家非常开放的公司了,愿意开放出很多的资源和数据,和大家一起创造财富。以前创业者总是担心会遭到腾讯同类产品的竞争,现在这种状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腾讯正在逐渐向着开发者和创业者的朋友的方向转变。IMG_9216

在陈波的演讲中,介绍了模式 识别和人机交互的发展历程,以及腾讯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她反复的强调,很多人现在对于模式识别的应用抱有过高的期望,这是不正确的。模式识别技术,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让计算机或智能设备达到人类识别事物的能力,在短期内,这还是很难实现的。但是,现在,特别是元计算的到来,为模式识别带来了重大的发展和机遇。使用现有的技术,已经可以做出很多有趣的,改变人们生活的应用了。腾讯利用这些技术,实现了手写和语音的输入,并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开发出了QQ慧眼这种有趣的产品。这个产品可以让人们在旅游的时候,看懂外文的路牌。QQ慧眼就是陈波女士的团队自主开发的。他们还有很多技术,被应用到了腾讯的其他产品之中。腾讯也会逐步的将这些技术,开放出来供更多的开发者使用。

两位专家结束了演讲之后,会场上的听众们向他们提了不少问题。这里面有些非常专业的技术问题,更多的则是现有技术的一些应用前景相关的问题。过程非常热烈,由此可见,大家对于多媒体模式识别技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还都是非常感兴趣的。

最后单霆先生做的总结是:多媒体模式识别技术,可以是人机交互摆脱语言和文字的束缚,重新回归的更加贴近自然的状态。这就是在这个领域里面努力着的人们的共同目标。

IT龙门阵下一场的技术活动还在规划之中,现实增强、虚拟现实,或者云计算等主题,还没有确定下来。请大家拭目以待吧。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