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鼠的博客站

范路的博客主站,时而会发些东西。

新游戏模式的思考

这里所说的游戏主要是电子游戏。也就是由计算机,游戏机以及手机给大家提供的游戏方式。
最早的游戏可能是由程序员的爱好,或者是梦想,或者是其他的东西所产生的。但随着计算设备运算能力的不断增加,以及电子游戏这种商业模式逐渐被整个社会所接受。这种完全由业余爱好或者仅仅是依靠理想与热情来产生的游戏,已经越来越远离我们。现在的绝大多数游戏都是一种主要由商业利益所驱动的产物。
到底是什么在影响游戏的模式呢?主要是游戏发行的环境,以及游戏发行平台的各种规则。当然,作为一种可以进行自由竞争的商业模式,影响游戏模式发展的,还有一种重要因素,叫做榜样的力量。
新游戏模式有时候并不是,随着游戏发行环境的变化而新产生的,只是随着发行环境的变化,从各种模式中越众而出,一骑绝尘,成为新的主流。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自我演化,从而更加适应当时的发行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发行环境也会不断的发生演化,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像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游戏主机和主机游戏。看到了移动游戏机,或者应该叫便携游戏机。我们看到了网游,以及免费下载和后付费的网游。我们看到了手游,免费手游,内购手游。SLG,三消,以及现在特别流行的大逃杀。
现在新的游戏发行模式又产生了。那就是云游戏,和游戏订阅。
云游戏就是将游戏的运算与渲染的绝大部分工作放在云端完成。客户端只进行游戏操作的输入以及渲染结果的输出。这使得用户参与游戏,获得游戏快乐的成本急剧下降,用户不需要去购买专业的游戏主机。只需要在任何可以播放视频的设备上,享受游戏的快乐。这是5G时代的呼唤,带宽的快速增长,呼唤需要消耗这些带宽的商业模式。更多的互动视频内容,或者是由真人参于的互动话剧,可能会变成新的游戏模式。游戏可能会更多的和直播结合在一起。
游戏订阅模式。由于是按照用户游戏时长来分配收入,所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挂机游戏。就是不太需要用户参与,就可以直接得到游戏快感的那种游戏,包括像放置奇兵这样的,可能就会大行其道。
这两种模式结合在一起,可能会产生一种很畸形的怪物。那就是使用订阅模式的游戏,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游戏时长,而鼓励用户去用云游戏来挂机。
这里所说的只是一种畅想,让我们对未来一起拭目以待吧。

美食与消费升级

IMG_0280

蒸汽犀牛的猪肋排

最近突然有人说起,现在很多吃的东西,都不香了。以前很多食物,黄瓜是黄瓜的味道,西红柿是西红柿的味道,现在好像都没有那种味道了。以及,各种农家原生有机蔬菜,是多么的贵,多么的好吃。

真的是这样的吗?也许,也只能说是也许了。为什么呢?上面讲到的其实都是一个人在相隔相对比较长久的多个不同时间节点上的个人感受,这种东西是没法拿来进行客观比较的。

这种现象最简单的一种解释方式就是:以前缺吃少穿,有点儿什么都觉得好吃,现在天天吃,就不觉得香了。而有时候让你觉得什么东西好吃的,并不是食物本身,而是获得食物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所形成的仪式感。

首先给大家讲述一个真实的实验,实验的参与者是我儿子。他很喜欢吃咖喱猪扒饭。于是我分别带他去吃了路边小摊上二十元一份的咖喱猪扒饭,比较小的碎猪肉饼,以及满满的咖喱汁;澳门味道五十元的猪扒饭,真正的猪扒,正宗的咖喱汁液,以及用芝士焗过的;胜博殿一百元一份的猪扒饭,用猪身上特定部位的肉,做的猪扒,肉有着特殊的纹理,健康的糙米饭,和用黑芝麻猪扒酱手工打磨的酱汁。吃过之后,我问儿子,哪个更好吃,答案是二十元的更好吃,因为咖喱汁更多,口味更浓(更多的盐和味精)。其次是五十元的,儿子还比较喜欢芝士,一百元的不好吃,没什么味道。

Read More…

尝试申请google AdSense的广告

很久以前就申请了AdSense账号,有快10年没有管那个账号了。

我把google要求的代码,贴到了head模块中。

然后被告知,我的博客站,内容太少,广告没有展示的机会。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的博客站内容大多来自于抄袭。

哈哈,😆。这是我积攒了好多好多年的博客站了,内容可能确实是不多,不是很能吸引展示和点击。但是如果说我的博客是抄袭来的,那也就没法说了。

我申请了重新审核,然后就随意了。就是这么多内容,内容都是自己慢慢写的。至于是不是抄袭的内容,这个事情我也不知道了。

我一直是开心就写一点儿,不开心就停个半年一年的。是不是能够通过google adsense的审核,也无所谓了,只是觉得好玩儿而已。

军队医院看牙,辉煌与不便并存

在一家寺庙附近拍到了一只悠闲的猫

今天去一家军队医院看牙,非常现代化,可以通过微信挂号和缴费,每一层都有很多挂号收费的地方,方便极了。
各种检查各种化验单,以及各种片子,都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获取,所有信息,可以在微信上查询,也可以通过走廊里面随处可见的打印机自助打印得到,包括直接通过胶片打印机打印出各种片子。
被计算机和网络武装到了牙齿的医院,给人的感觉非常棒。这就是现代计算机网络所能带来的辉煌了。
上下十几层的医院,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武装下,快速的吞吐这海量的病人。我在这辉煌的圣殿中,却找不到任何一个卖水的店铺或机器。也没有任何销售食物的店铺和设备。
那么大量的人流,在医院的各个角落中穿梭,为什么没有任何可以吃喝的东西被销售呢?询问了医生才知道,因为是军队的医院,受到军队不得进行盈利性商业行为的影响,原来医院中的所有销售水、饮料和食物的店铺以及自动售货机,都被拆除了。
军队不得进行盈利性商业行为,也算是一种矫枉过正的政治正确了。因为过去几年,军队中个别人在盈利性商业活动中,贪腐了。于是就一刀切,全部干掉。
天朝做了很多类似的事情,在很多问题发生的时候,反应很慢,在不可收拾的时候,直接一刀切。为了一两个人的过错,让所有人都受到处罚。
这算是一种防微杜渐吧,只是这么多人流吞吐的巨型医院里面,不可以有任何销售水和食物的店铺或自动销售设备,这个就过分了。

我看美剧的感受和一次分享的记录

1 美剧历史
1928年9月11日,通用公司在纽约试播了《女王信使》。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初步意义上的电视剧,标志着人类历史上一个全新的戏剧类型的诞生。
在1930年代,NBC和CBS两大广播巨头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实验性地播出作品,大部分根据百老汇戏剧和经典改编而成,并成立了自己的电视台。1939年4月30日,NBC公开播放电视,标志着美国电视正式播出。
1947年5月,NBC推出了第一部直播电视剧栏目《克拉福特电视剧场》,这是一个诗选型电视剧,它的首部作品是《双门》(Double Door)。延至随后的50年代,直播剧场仍是电视剧的主流。这种栏目道具简单,由特写镜头和现场表演构成。因此,它特别强调演员和台词的作用,人物的表情至关重要。

Read More…

今天我的博客站出现问题,修了半天

今天,发现博客发上去之后,文章只剩下标题。里面的内容都丢掉了。

最后,不得不将wordpress整个删除,然后重新安装。

希望现在能够用下去了。

中国目前移动互联网发展阶段处于美国移动互联网发展阶段的哪一个层次?

这是前几天终于找回了知乎账号之后,发现的一个邀请回答的问题。特此将答案贴在博客中。

移动互联网这个概念,其实主要体现在中国,以及很多第三世界国家里面。我们很多用户第一次接触网络,就是通过手机来的,这些人跳过了PC互联网的阶段,直接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他们并没有那么清晰的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分界线。现在手机上依然也有很多服务是通过网站来获取的,而并不是app。

美国肯定没有出现咱们现在这种满大街举着手机刷二维码的神奇景象,他们还在使用现金、支票、信用卡。也没有出现像微信那种可以成为新操作系统的巨型移动应用。其他垂直领域,其实两边差不太多,uber、airbnb、yelp等和中国差不多的。

说到中国处于美国什么阶段,或美国处于中国什么阶段,前提是只有一条发展路径,大家都按照一个模式来发展。

未来,美国是不是会顺着中国这条路走下去,这很难说。就像我们在支付领域里面跳过了美国的支票,在通讯设备发展历程中,跳过了美国的家庭电话答录机一样,美国有美国的特点,我们有我们的特点。最后不一定走向同一个方向,就算大方向一致,其中的某些节点也是会被跳过的。

即时通讯软件为什么那么难以替换

即时通讯系统,我们通常管这叫IM,QQ、微信、Line、Whatsapp都是此类系统。

这种系统的流行于否,有很多偶然与必然因素在里面。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进入一个封闭市场的时间点。通俗的讲,就是先发优势很重要。

Line是一款很有趣的IM软件,这个软件在日本、台湾都很流行,最为IM系统,LINE的最大特点是可爱,里面有很多Line自有版权的卡通形象以及这些卡通形象的表情包。以前在一些国内的大商场里面还会有Line的专卖店,销售由Line授权,印有Line自有版权卡通形象的特许商品。在这些地区,其他IM系统,有再多的功能优势,也很难打入了,用户的习惯已经被训练了,大部分用户已经被Line俘获,除非有一些特殊的垂直用途,否则当地用户不太会转用其他IM。比如台湾有很多人因为工作或生活原因需要和大陆的同事、朋友或亲人联系,他们也会安装微信,但是他们日常使用的IM系统,就是Line。因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联系人,都在使用Line,这是一个巨大的惯性,很难调整。香港距离我们更近,那里的用户主要在使用whatsapp,不需要和大陆人进行沟通联系的香港人的比例肯定不会那么高,但是他们依然喜欢使用whatsapp,在香港人之间的沟通中,依然会使用whatsapp。

国际大公司的例子,Facebook,在推出了自己的facebook massage之后,发现无法改变用户行为习惯,最后不得不收购whatsapp。Google在尝试了Google Talk,Google Hangout,以及最新的Google Allo之后,还是无法占领IM市场。

综上所述,国内的移动IM市场已经基本被微信占领了,马云也不是万能的。引入Line或whatsapp等国外产品对于改变微信的统治地位是没有什么帮助的。从技术水平上来说,不好说哪家更领先一些,按照我的理解,我更愿意相信这些产品中,可能除了加入人工智能的Google Allo之外,微信的技术最好的。从功能上来说,whatsapp是目前最容易吸引用户的产品,在某些国家,多个IM同时进入的情况下,whatsapp胜利了。whatsapp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比较单纯的一款IM软件,手机号就是账号,更容易被移动用户所接受。在全球范围来说,用户量最大的IM,应该就是whatsapp,国内如果没有墙的话,微信的胜利可能还要多出一些波折。

微信大概是所有流行的移动IM中功能最复杂的一个了,里面形成了非常复杂的生态体系,有很多公司,很多人,依赖微信体系赚钱。国外的各种IM,包括Line和Whatsapp,都在逐步的向微信学习。

写在最后,IM的更替,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国家管控,非常有效。另外一个方法,就是等待年轻人的成长。年轻人有时候为了不和父母使用同样的IM系统,或者是有一些新的需求,会使用新的IM系统,当这些年轻人长大之后,那么新系统就会自然的替换老系统。从国内来看,95后,特别是00后,又重新开始使用QQ了。现在,微信越来越变成了一种工作IM工具,大家在微信上的联系人以及沟通内容,甚至是朋友圈内容,很多都是工作相关的。现在总有一种人生被微信绑架了的感觉,但是没有办法,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选择了微信的便利,同时就要承担微信给我们带来了各种痛苦。

移动互联网的未来

u=2218944381,3872559211&fm=27&gp=0

很多人都在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未来到底在向什么方向发展。如果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那么建议去读一读《未来简史》。如果这是一个封闭的问题,询问互联网创业和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未来。我个人还是有一些想法的。

这里要说一下上面的那张照片。那是蝙蝠侠和他的老管家阿尔弗雷德。这张照片就代表了我对未来的一些想法。

蝙蝠侠是一个土豪,大富翁。那么我所预期的未来创新方向,就是让每个人都过上土豪的生活。

当然,这个目标是不能够通过让每个人都变成富豪来实现的,这是不现实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就是要通过技术的手段,让普通人,能够在普通人承受得起的成本下,获得土豪的生活方式。

首先,让我们看看蝙蝠侠的生活方式。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沉浸式角色扮演(扮演蝙蝠侠);第二、一切琐事,通通都是阿尔弗雷德这个全能管家搞定。

很多新项目在为实现第一种生活方式而努力,比如游戏、VR、AR等等。让人可以脱离现实生活的世界,进入新的世界和领域。从而拓展人们的生活边界。

第二种生活方式,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一部分了,我们可以叫外面,可以叫车,可以叫各种上门服务,可以网购。从所享受到的服务本质来说,大众已经向着土豪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了。但这其中还有不完美的地方,那就是我们需要自己去各种软件上,选择所需的服务,需要自己去阅读和比较不同服务的差异,并从中做出选择。在选择之后,各项服务的衔接上,并不完美,会有各种瑕疵和意外发生,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自己去进行沟通和弥合,并有时会在其中体验到挫败。

让我们稍微比较一下我们的生活和土豪的差距。出门,土豪有车接送,我们也有(滴滴),但是我们需要在滴滴上自己输入目的地,需要选择车型,还需要排队,土豪有万能管家。出门就餐,土豪可以订到的餐厅,我们也可以。我们需要在大众点评或美味不用等上选择餐厅,查看评价,然后订位,土豪有万能的管家。需要购买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们可以去万能的淘宝,土豪依然依靠管家。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下一步的发展,是不是app就应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呢?把各种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交给全能的管家?

肯定有人尝试了做相关的工作,比如google的allo和百度的度秘,以及亚马逊的alexa。

这里面除了亚马逊的alexa之外,其他尝试都是相当失败的。这是为什么呢?根本原因是技术还不够成熟,管家还不够万能。开放领域的人工智能服务,目前的发展水平还有问题。智能客服,如果把服务的领域限制在特定领域,还是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的。

allo和度秘,希望依靠不那么靠谱的全领域服务能力,来获取用户,获取流量。最终失败了。智能服务机器人,还没办法作为一个独立的应用来为用户提供服务,而且作为一款聊天形式的智能工具,他们本身在聊天方面的能力又非常的差,很难吸引用户来使用。我一直记得以前听傅盛讲特斯拉的故事,他反复强调特斯拉首先是一辆很棒的超级跑车,然后才是电动车。如果特斯拉仅仅是一辆电动车,也不会有人喜欢的,毕竟充电还是一件非常反人性的事情。

说了半天,google和百度相关的尝试都失败了,我们还有机会获得一个智能管家吗?机会还是有的,那就是直接在现有的超大流量的IM上,提供半人工的智能客服服务。如果没有办法完全依靠机器来实现全领域的管家服务,那么就退半步,用半人工的方式,也就是用一个员工,通过技术手段,同时服务于很多个客人。尽量将服务变成特定封闭领域的服务,在机器处理不了的情况下,再加入人工干预。

此类项目,在国内外的一些特定领域已经上线服务了,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商业回报。下面就是看看,如何在更多地区,更多领域让这种服务落地。让更多的人,在更多的时候,可以像土豪一样,有一个全能的管家。当然,一开始不要那么强调全能。

Mac OS 10.13.6更新包

http://updates-http.cdn-apple.com/2018/macos/091-94328-20180709-5409BA12-7C10-11E8-84CF-4F47544C24EB/macOSUpd10.13.6.dmg

Mac的更新,经常出错。出错的原因也非常简单,cdn同步错误。基本上每次Mac OS的版本更新都会遇到这种神奇的事情。

cdn,应该叫内容分发网络,是一种帮助每一个用户就近找到自己所需数据copy,从而提高获取所需数据速度的网络服务。最早用于互联网视频服务,比如youtube。现在,网站上的各种静态资源(下载文件,包括图片在内的多媒体信息,js和css文件等),都会存储在cdn网络中,以使得用户获取这些信息的速度得以最大化的提高。

cdn上的内容,是用过多种方式进行更新和同步的,有些巨大的文件是通过有计划的复制同步来实现更新的,一些经常发生变化的小文件,则是通过反向映射的方式来实现更新的。先说反向映射,通常是用户在访问某个特定网页的时候,cdn代码根据用户所在区域,自动将特定资源的url修改为特定区域的cdn服务器url。当该区域cdn服务器第一次接收到这个url的请求的时候,会发现所请求的文件,并不存在,于是会到原服务器上面去查找,并复制这个文件到该区域的服务器上,以后再有用户在相同区域访问这个文件的时候,就会直接就进获得服务了。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配置简单,不需要编写复杂的同步、更新与分发代码。缺点则是第一次在特定区域访问该资源的用户,相应会变慢。苹果的更新包,通常不应该采用这种复制方式,因为文件非常巨大(通常超过1G),文件一旦产生,基本不会发生变化。所以这种文件通常是通过特定的更新程序来分发到不同区域的cdn服务器上的。

cdn的基本工作原理解释了,苹果到底是怎么出错的呢。这种更新包,经常会有非常复杂的版本。也就是同时存在应对不同需求,不同状态的很多更新包版面。这些版本在复制的过程中,由于某些特定标示的混淆,出现了复制错误。而且,有些时候,更新系统还想进行差异更新,也就是只下载本机上不存在的部分,而不是完整的更新包,这虽然能够极大的网络请求的数据量,但对cdn服务的复杂度要求就有极大的提升。总之苹果在向cdn复制更新包的时候,出现了版本混淆,于是就会发生某些人下载了更新包,但无法进行更新的情况。

我本人的两台电脑,在家里的,直接就更新成功了。在办公室的,反复下载了很多次,每次下载结束之后,系统都拒绝更新,要求重新下载。这也是苹果比较笨的一个地方。每次下载了更新包之后,苹果会进行校验,如果发现校验错误,就会重新下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苹果从来不认为可能是自己在什么地方出错了,或者是更新包中某些特定的部分,存在错误。苹果只是很简单的相信,这是用户在下载过程中,出现的某些个别问题,只要重新再下一次,就没问题了。于是我昨天下载了十几次之后,终于放弃了。

遇到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其实也不复杂,上网搜索,或者给苹果客服打电话,他们会将正确的,完整的安装包地址直接发给用户。下载完整安装包,然后直接安装就好了。本文开头,就是本次更新的安装包链接。当然,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处理方法,那就是等上一两周之后再更新,苹果通常会在一两周之后发现问题的存在,然后再同步那些存在错误的区域cdn服务器。这种问题通常只能困扰我这种每次抢在第一时间更新系统的人。

啰嗦了半天,如果有像我昨天一样更新了半天都没有成功的强迫症患者,文章的开头有你们需要的链接。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